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湘军武器装备

湘军武器装备

发布时间:2021-02-24 18:05:48

『壹』 湘军为什么很能打

曾国藩抄的整治:曾国藩建立湘军的时候,正是满清国运危机存亡的时刻,也是中华民族遭遇大变乱、大灾难的时刻。曾国藩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凭着一腔爱国之情,他在战争中自学成材,尽管他对建立军队,行军打仗毫无经验可谈,可是他以史为鉴、以战争为师,从多次失败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军之策、战阵之法,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

顽强的意志:湘军拥有勇猛的战斗风格和坚强的战斗意志,意志和精神力量比几件西洋火器有用的多,“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的湖湘精神在其所参加的历次战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拓展资料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

除了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创建的湘军,还包括该部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军队。直到何键下台,蒋介石才把湘军改造为半中央军。到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军全部被解放军消灭,湘军的历史至此终结。

『贰』 国民党的军队中那些杂牌军最有特点,是战斗力如何,武器装备如何。

首先纠正一下,中央军不是杂牌军
晋绥军是以上军队中素质最高,装备也不错的军专队,阎锡山钱不少,可军队只属有十几万,抗战中晋绥军没有出现整建制投降的例子【这在其他任何一支军队中都是没有的】

黔军在长征时就被薛岳的中央军分割,黔军首领王家烈被调去当高参

滇军大部分部队不怎么样但有一支军队,卢汉的六十军是很猛的,全军法国装备,每个连都有轻重机枪,炮,六十军是龙云的起家部队,军长卢汉是龙云表弟,云南讲武堂同期

桂军就是广西兵,被日军称作猴子兵,首领李宗仁白崇禧,桂军在抗战中立下不少战功
中央军装备好,素质和其他军阀比相对高,将领多为黄埔系,忠于蒋介石

『叁』 民国抗战时期的湘军是谁领导的战斗力和武器装备方面怎么样

湘军的领导有复好几个。湘军统领和制建立湘军的是曾国藩。他们的编制都是以乡村为单位编制 士兵彼此都认识 大多还是亲戚所以凝聚力自然强 战斗力也随之提高。不会像其他的军队几个一窝,你打你的,我做我的!中国近代军队为什么人数很多,但是为什么被打的那么惨,装备是一个方面,不团结是占很大因素!

『肆』 北宋拥有当时世界上最顶级的武器装备,可为何还是打不过辽、金呢

北宋军队未能击败辽、金两国,这真的不是武器的问题。

根据小编的了解大宋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金属冶炼技术,像重六七十斤的重甲,这是欧洲人当时不敢想的。

归根结底,古代战争仍然依赖于人。

如果人做不到这一点,即使是最好的刀和弩也很难将敌人击败。

虽然北宋的军队数量庞大,但训练并不令人过奖。禁军的主要任务是站岗,因为大多数都驻扎在大城市周围,宋代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因此,军事力量薄弱的军队经常有各种娱乐场所。

士兵们每天都生活在美梦中,禁军的战斗力基本上已经消耗殆尽。接着是湘军。根据宋政府的想法,湘军受到的待遇比禁军差。

因此,湘军大部分是难民,根本不是青壮年劳动力。来了之后不需要操练,就像当地的工程队一样,这样的肯定没有太多的战斗力。

『伍』 曾国藩的湘军数量很少,为何战斗力却很强

曾国藩本是文官出身,但是他却带出了一支勇猛的军队。晚清时期,统治者能够苟延残喘,延续统治。可以说大部分都是湘军的功劳。所谓“无湘不成军”,湘军的战斗力缘何这么强?

曾国藩在对湘军的管理方面也积极严苛。有个制度叫“取具保结”,湘军里的每一个士兵,都要把籍贯、亲属、乡邻等登记在案,一旦有临阵脱逃、投敌叛变等行为,层层累及,相当于连坐。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军饷丰厚。湘军的普通士兵每月6两,高出绿营两倍。而军队里的中层干部就更高了。可以达到一个县令俸禄的两倍!这样高的兵饷,值得湘军拼命奋斗。

除了湘军自身的武力值爆满之外,曾国藩作为主帅的军事才能也是湘军打胜仗的关键。曾公治军,拥有打仗带军的谋略和兵法。优秀的部队+卓越指挥,湘军创造出很多战绩。消灭了太平天国起义,还扑灭了各地起义军的作战,挽救了清王朝,改变了当时清朝的格局。

『陆』 湘军为什么厉害

1 其缔造者为一代人杰曾国藩。
2 其兵源具有湖湘精神: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
3 其组织回严密,号令答明确:乡党一体,休戚相关,上下一心;士兵只服从营官,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4 其练兵有法,强兵有术:师法古人以《纪效新书》练兵;购买与自制新式武器、兵船。
5 其战术扎实占便宜:察地形,慎行军,制大江,扎硬垒、打呆仗,反客为主;多用正、少用奇,避免肉搏,火力决胜。

望采纳

『柒』 太平天国军队,武器装备也不差,为何仍不是湘军的对手

在我国许多的影视剧中,太平天国给人的形象就是属于民间武装,拿着刀枪等,以冷武器为多,而湘军的形象就属于那种装备精良,作战素质高的形象。

另一方面就是当时火器的操作者太少了,火器的质量根本就没有得到保障。当时太平天国的火器数量虽然说比湘军高,但是他们在官兵的培养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些太平天国军队大多都是平民百姓,他们并不会懂得火器的使用。许多产品都是一些不合格的产品。但是当时的湘军,虽然说火器的数量上不如太平天国军队,但是能够在火器的口径上,弹药补充上等方面都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所以说,在以往与太平天国战斗当中,湘军往往都能够以少胜多。

『捌』 湘军的作战战法

曾国藩建立湘军的时候,正是满清国运危机存亡的时刻,也是中华民族遭遇大变乱、大灾难的时刻。曾国藩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凭着一腔爱国之情,他在战争中自学成材,尽管他对建立军队,行军打仗毫无经验可谈,可是他以史为鉴、以战争为师,从多次失败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军之策、战阵之法,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建军标准是:“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
太平天国兴起时的中国,正处在刚刚与西方列强“接触”的时期,许多西方的武器已经开始流入中国,中国的战争处于冷兵器与火器并用的阶段。由于清制军队的废弛,清朝必须依靠临时招募的勇营来抵御外辱和清剿太平军。但是勇营的临时性质和组成(从农民中临时征募),使得其素质和战斗力都是很低下的。而且兵力也远少于太平军(天京之役湘军人数达到高峰也才12万人左右,而太平军动辄可以纠集五六十万的兵力)。如何使这些毫无组织的农民和书生迅速的组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与勇悍的太平军作战是曾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曾公治军、作战的原则都是基于这种现实而发展起来的。湘军作战的特点与方法也是与这种显示分不开的,总的说来有如下几条: 曾公作战非常讲究主客之道(防御为主、进攻为客)。他认为主强而客弱、主逸而客劳、主有利而客不利,主张以主待客、以逸待劳。他的观点是切合当时中国的战争实践的,当时中国军队的火器(包括湘军和太平军)都是以前膛的抬枪、鸟枪和劈山炮为主。它们射程近、精度差,对无防护的目标杀伤力巨大,但是攻坚能力不足。这样的技术条件,对防守方是比较有利的。湘军的组成大多是憨直的农民和文弱的书生,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也没有战争经验。他们组成的部队并不擅长野战肉搏,与当时久经战阵的太平军是无法相比的。但是湘军有国家支持,有国库、地方财政和士绅财力的支持,所以装备较好,火力较强。采用防守战术、让“贼来扑我”是扬长避短的好方法。
湘军作战,每到一地,必先深沟高垒,严密布防,然后再思作战。而且一般都坚守营盘,决少主动出击。甚至进攻的时候也尽可能反客为主,让对方来采取攻势。比如进攻安庆、九江等地湘军都采用扎营垒、掘长壕围困的战术。先断绝城池与外界的交通,待其因缺粮少食战力低下时再一举攻克。甚至野战时也采用这种方法,安庆战役时,鲍超等人围攻太平军精锐,曾、胡等人多次叮嘱他们要在太平军营垒四周扎营,然后坚守不出,断其粮汲之道,日久太平军自溃。果不其然,不出十日,太平军因为缺水而溃败,两万余悍勇的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天京之役,曾国荃筑垒围困天京,李秀成率领数十万兵力猛攻湘军,终于轰塌一处垒墙,曾国荃命亲兵排列缺口后面,轮番释放排枪,甚至与太平军展开激烈肉搏,在给予对方极大的杀伤之后终于击退太平军的进攻,此役十分惨烈,湘军自身损失也很惨重,为湘军战史上少有的恶仗(关于此战,《湘军记》里描写的非常出色,可惜手中无书,无法摘录)。李秀成反复进攻达四十余天,始终无法突破湘军的防守,付出巨大代价之后不得不后撤。天京最后在长期围困之后被光复,太平天国从此覆灭。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防守反击”的战术竟然是太平军最先采用的。在天平天国初期就喜欢凭垒据守,使塞尚阿等清军将领吃尽了苦头,后来的“狗逆”(陈玉成)也最擅长“反客为主”,以至曾胡等人多次叮嘱属下与之作战时要防止堕入起圈套。但是太平军却不能总结他们的经验,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理论化;而这个工作确是曾公来完成的,并且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湘军的“防守反击”的战术决定了他们对扎营特别重视,有着详细而严谨的规定。湘军每到一地,哪怕只宿一夜,必然深沟高垒,严密布防,营垒未成不得休息、吃饭。要起一丈高、半丈宽的墙子,上有女墙供放枪的士兵掩蔽,墙外密植鹿砦防止攀爬,鹿砦外面再掘深壕,可以说是相当严密的配系。
湘军每次行军,必以精锐为前卫、后卫,中间是长夫、辎重。并且派遣斥候巡查四周,避免中伏。加上早上要花两个小时拔营,天黑前要花两小时以上的时间扎营,所以一天之中最多只能行军六个来小时,而且各营要互相支援,不得冒进,一日行程也就三十余里。机动性是非常差的,但是决少中伏或被偷袭。看看《孙子兵法》中“行道百里蹶上将”那段,对徒步行军来说三十里是正常的行程。不过后来湘军控制长江以后经常采用舟船机动,改善了一下机动性。
太平军北伐援军的覆灭和幼天王被擒都是因为行军中只宿一夜而没有布防,被清军偷袭所致。可见湘军行军之法虽慢,但是却是极为牢靠安全的。 因为要时常采取守势,占据有利地形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曾公非常反对在地图上纸上谈兵,他主张要实地考察地形,选择有利地势来作战。湘军扎营,一定要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以免被断绝汲道。在这个条件下如果能够有高阳之处更好,切忌扎营于低洼潮湿的地方。
曾公还主张看地形时不要带太多人马,人多目标大,倘若太平军见到发兵来攻,战则容易折大将,走则要堕士气。所以带三五随从,轻装简行即可。湘军这种重视实际的作风比起当时其他清军要高明很多。 在南中国水网密布的地区作战,水师是极为重要的,曾公创立湘军之始就极重视水军,特意从广东水师请来将佐教习水军,制造楼船。结果太平军用小船围攻湘军水师大船,湘军大败,曾公也差点投水殉国。当时太平军困湘军水师于江西,曾公新败,又客居他省(江西士绅、官吏当时并不欢迎湘军),可以说内外交困。但是太平军没有想到曾公后来会成为如此可怕的对手,而没有乘胜追击,给了他喘息的机会。从此曾公改革水军,学习太平军战法,不用大船,改用长龙、舢板。并且从两广购买大量英国前膛炮(一次就有两百余尊)增强水师火力。而太平军因为内耗不断,实力减弱,终于一败涂地,长江天险从此为湘军所有。
有了制江权,湘军的战略主动大大加强,一方面可以利用水路机动军队(行动更迅速、安全,士兵体力消耗少。李鸿章建立淮军时,曾公还租用英轮来给其运输支援兵力。),另一方面后勤给养用水路运输也更加高效、安全(古罗马军团也是利用地中海的舰队来机动和运输补给的)。天京之役,李秀成虽然占有兵力优势,但是他的粮草通过陆路转运,十分不便,时断时续,大大削弱其部队的战力。最终因为粮草不济、损失惨重而不得不退兵。湘军虽然兵少,但是补给充足、火力凶猛、凭坚据守、以逸待劳,所以可以以少胜多。所以说湘军之所以能够越打越勇、越打越强,长江巡防水师的功绩是不可缺少的。
综上所述,曾公师法古人,在实践中探索的这套战法对当时湘军的状况来说是行之有效的。扎硬垒、打呆仗,湘军战法看似笨拙,其实是以拙胜巧的妙着。湘军兵少,兵员素质不高,将领缺乏战争经验(早期)是其弱点,但是当时清廷为外国所承认,湘军可以从境外购买大量新式武器,火力强劲是其优势;太平军正好相反,其兵多、将猛(早期),但是在外交和内政上都很失败,火器只能通过缴获来获得,弹药不充足,攻坚能力差。在这种情况下,多用正、少用奇,以火力决胜,避免肉搏就是扬长避短的正确战法。所以曾公才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救国家于危难,终于成就不世功业。但是要指出的是,虽然湘军新式武器装备较多,火力较强,官兵军饷较高,但是还是很经济的一支军队,从湘军建立到太平天国平定,湘军一共花费军费不过两千多万两,而毫无用处的绿营一年也要耗费同样的军费。
曾公的战法对后来中国军队有着巨大影响,后来的军队大多延续了这种战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火器的进步,这种机动性和主动性都差的战法就越来越不合时宜了。但是清军没有能够及时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到了甲午战争期间,清朝的练军、淮军和老湘军仍然采用这种战法,但是日寇炮火猛烈、作战机动,清军的土垒根本无法抵挡新式钢青铜炮的攻击,单一、没有纵深的防御又常常被迂回到其侧后的日寇所突破。结果从成欢到九连城、鸭绿江,再到金州、旅顺,清军一败再败。固然有指挥、训练、后勤、士气等因素,但是战法的落后可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到了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仍然没有放弃这种消极防御的战法,结果又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湘军图册参考资料: )

『玖』 和清军相比,太平天国的武器装备如何

如果和清军相对比,那么太平天国的武器装备可以说是简陋的一塌糊涂了,在太平天国的军队当中,平均每10个人才能够配备2支火枪,平均每25个人大概才能配置2把台枪,5支火枪。大部分人其实还是使用了一些冷兵器,你比如说常见的冷兵器有刀、矛、三指叉等等。

当然太平天国的这些部队虽然没有充足的火器,但是也是有着自己的优势。大部分的太平天国的部队都是来自于广西,所以太平天国的军队士兵们通常都是比较愿意使用藤牌,而且很多部队能够把藤牌和火炮火枪混合起来使用,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其实还是挺不错的。最终太平天国的陨落实际上有很多的原因,你比如说内部矛盾太大,高层的人物只知道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等等。

『拾』 八国联军的武器装备好吗

清军士兵表情木讷,毫无生气。

清 军一等陆军的武器装备即便与欧美强国比,也不相上下。甲午战争时,资源匮乏、财力贫弱的日本仅给每名士兵配备8发子弹,而清军士兵的炮弹、子弹在仓库里却 堆积如山。历经洋务运动,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清朝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连珠炮、滑膛枪等先进武器,日军缴获这些战利品时每每自愧不如。

有记载称,日军进 攻中国难以为继时,竟是用战获的清军武器弹药才军威重振的。仅在清军轻易弃守的大连湾一地,日军就缴获清军遗弃的大、小火炮120门,炮弹246万发!探 寻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内因,一度甚嚣尘上的“武器代差论”似难以立足。

清 廷费时十六年、耗资千万经营的旅顺港,当时被称为“远东第一军港”。港口周围部署有20多座炮台, 150多门火炮。北洋大臣李鸿章战前扬言:“有充足的弹药、军粮,有优良的火炮和北洋海军的声援,旅顺口可以坚守三年!”可笑的是,拥有优势装备、占据地 利之便的上万清军只抵抗了一日即作鸟兽散,滑天下之大稽。

阅读全文

与湘军武器装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