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军事理论二战

军事理论二战

发布时间:2021-02-24 12:06:30

⑴ 二战军事理论:基洛夫理论详细来说是什么

基洛夫在抄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就被暗杀身亡,死亡时二战尚未开始,而且他也根本不是军事家,没有提出过任何军事理论或学说。如果你说的是朱可夫,那也口误或笔误得太远了点。
朱可夫的军事理论主要是大纵深突击理论。与基洛夫没有半点关系。

⑵ 为什么说二战是西方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发展高潮

因为二战是最大规模的实战,肯定会对军事理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⑶ 为什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发展的高潮

因为当时无产阶级都军队少,形成的理论自然少啊。只有资产阶级的军队发展时间长啊,形成的理论多啊。

⑷ 有关于二战的军事理论

闪击战——由古德里安创建的战争模式(英译Blitzkrieg或lightening war),也叫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首先并且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古德里安
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 闪电战就是将奇袭、快袭集中一起,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理论根据
1、德国军事家A.von施里芬关于采取战略迂回和包围, 实施速决歼敌的观点; 2、意大利军事理论家G.杜黑关于集中空军力量打击对方的重要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而取胜的观点; 3、英国军事理论家J.F.C.富勒关于组织几路强大的快速坦克纵队,在航空兵强有力的掩护下,深入敌军纵深,直捣敌军司令部,使敌陷于瘫痪的观点。运用包含装甲部队、机械化步兵与炮兵,以及空军优势火力,于作战层面进行高度协同攻击。 扰乱敌人的部署,迫使对方改变正面武力,甚至达到使敌军在兵力组织与分配上自乱阵脚。 以侧面迂回方式,隔开并切断他们的兵力。 阻扰他们的后路。威胁他们的后路,使其与基地之间丧失联系与补给。 讲求速度。 闪电战的基础是机械化,前提是制空权,在于空,坦,步的协同配合,战术在于一点两面。找到突破点,由炮兵打开缺口,装甲集群进入缺口并发展战果,机动步兵跟进。找到突破口的两翼,空军打开缺口5-10分钟后,装甲集群随后攻击,后面紧随机动步兵。迅速破坏掉敌指挥中心,通讯枢纽,交通枢纽。陷敌于瞎子、聋子的局面,并配合正面部队迅速合围敌主力步兵集团。飞机、坦克和机动步兵速度都很快,火力也够。但前提是 要保有制空权,然而德国后期遇到了拥有空中优势的美国空军,无法使用闪击战。另外此战术对后勤依赖度非常高,一旦汽油和弹药粮食供应不上, 就会被歼灭。
战术层面
由于闪电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无比的威力,因此在大战结束之后即受英美等军事学者热烈研究,在战术上勾勒出一个详细的面貌现已不是难事。关于战术上的细节,根据各家的说法,综合整理一个对闪电战的全貌概述。“闪击战”大略可略分以下几个阶段: 集结(Aufmarsch):意即在攻击发起前夕,将兵力彻底集中于一个狭窄的正面上。 由于该战术需“形成重点”(Schwerpunktbilng)之故,真正的攻击正面还会比集结面更窄。 展开(Gefechtsstreifen):为了突破后维持必须的冲力,机械化部队将会成梯次纵深部署。 突破(Einbruch):使用形成重点后所造成的压倒性优势武力,以决定性的冲击力突穿敌人战线。 突破的任务一般交给战车部队担任,战车部队将以营或连级单位组成“宽椎型”(Breitkeil 倒三角形,德军战车部队最常使用的攻击队形)或者“椎型”(Keil正三角形)进行突破。不过若想保留装甲兵的实力以供往后作战计,亦有将突破任务交由步兵担任,待步兵突穿后装甲兵才由缺口投入,接着机动向敌后挺进以扩张战果的事例。 突穿(Durchbruch):此阶段是突破之延续。在完成突破之后,装甲部队主力以及其他机械化支援单位会穿越打开的缺口,并进入敌人战线开始向敌后深入。 此时各部队指挥官会在部队先头,以其自身之观察掌握全局并随时将敌情向后回报。突进纵队中除了战车外,尚会编入战斗工兵、装甲步兵以在任何情况下对前进中的战车单位提供支援,他们通常都乘坐在半履带装甲人员车辆上,战斗工兵则携带各种器材甚至架桥装备以克服一切天然或人工障碍物。 击虚与钻隙(Die Flächen und Lückuntaktik):突破时期结束,开始全速向敌后方做大纵深的突进。这样的做法扬弃了传统的向两翼席卷的战法,不过这算是法国人所创的较快捷的方法。 一旦通过突破口后,各纵队即成扇形展开,沿着若干向前延伸的平行道路向前分散推进,以避免交通壅塞现象发生。先头通常由侦蒐部队组成的前卫尖兵,他们在前方或侧翼上搜索前进,进行寻找开放道路、侦测敌情,并提供预警并抢占如制高点、桥梁等重要战术要点。突进纵队便会依照他们的情报,选择适当、无敌方顾虑的路线前进。面对敌人时,如无须做战斗时则尽量避免,选择绕开,尽可能采取迂回渗透的手段,只有在没有办法的情况才实施战斗。至于绕过的敌人则由后续部队赶上肃清之。由于持续不断的运动,战斗时将以机动炮兵或申请战术空军火力支援攻击。这支深入敌后的机械化大军并不顾虑逐渐延长的暴露侧翼,因为快速的机动将提供他们足够的保护。如非得已,突进部队将不会离开道路做越野运动,因为这会产生不必要的延误。在领先挺进的装甲部队后面则是机械化步兵部队,以填补装甲部队推进后产生的空隙,后面才是徒步运动的一般步兵师。机械化部队的补给车队也沿着同一条交通网以追赶战斗部队。为了要在少数可用的道路上运动上千辆的车辆以维持其攻势的高度动能,因此交通管制亦将格外重要,工作也极端复杂。 席卷(Aufrollen):这是“闪电战”最后一个阶段。现在整个突进部队将以敌人的交通线为目标,进行分割并包围遭孤立的敌军主力。 除了1940的敦克尔克包围战是利用英伦海峡进行单翼包围外,几乎二战所有的“闪电战”皆是以两翼进行包围作战。待双钳合围后,剩下的工作就是围歼包围网内的敌人。此工作通常都交由步兵部队担任,装甲部队则从前线补给整合战力后再继续往下一个目标推进。战例
最初用于波兰。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的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陈旧庞大的波军迅速撕裂、合围,至10月 5日,波兰战役即告结束。波军6.6万人阵亡,20万人受伤,69.4万人被俘,而德军仅伤亡 3万余人。 二战初期,A.希特勒基于上述理论,主张先发制人,集中陆军和空军,象漆黑的夜里突然闪电一样地打击敌人,攻势凌厉,似乎无往而不利。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他用闪击战占领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兰西等国。具体是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1941年他再次用闪击战进攻苏联,但在苏联人民的坚决抵抗下,最终遭到了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随着导弹核武器的发展,闪击战仍被超级大国视为一种有效的战争样式。弱点
闪电战的最大弱点有二: 与留在后方的敌军部队只要没有被完全消灭,容易向后方发动反攻。 由于闪电战的快速进军,补给线一夕之间被迅速拉长,一旦补给跟不上,前方部队容易成为强弩之末,攻势停滞,就可能受到反攻。同时,补给部队也容易受到反攻力量攻击。 如果游击战、反击战和巷战使用恰当,则可能克制闪电战。

⑸ 请问二战中军事理论的发展创新及作用

我知道是关于海战抄主角的问题:
大家知袭道当今海战是航母的时代,日本是从美国那里学到的,但是却首先在美国人身上应用。
多数的美国军人当时仍然认为海战是战列舰的时代,直到珍珠港事件,他们终于明白了舰载机的威力。
所以在之后的中途岛战役和莱特湾战役中成功的运用了航母。
我感觉这应该是二战中军事理论的发展创新及作用

⑹ 二战后军事理论变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高技术群的推动
二,持续周期短
三,发展失衡加剧
四,战争形态转型
变革特征
一是武器装备智能化
其重要标志是各类精确制导武器(PGM,Precision Guided Munition)逐步成为战场的主角。在历时14年的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只占使用弹药总量的0.2%,当时使用的只是命中精度较高的灵巧炸弹(Smart Bomb)。到了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占使用弹药总量的比例增至8%,当时主要使用的是“战斧”(Tomahawk)式巡航导弹。而这一比例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和2001年阿富汗战争期间更分别上升到35%和60%。
二是编制体制精干化
提高质量、减少数量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普遍趋势。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统计,1985年全球兵力总额为2794.66万,1999年降为2187.59万,减少607.07万,减幅达22%。通过裁减数量、调整编制体制、优化军兵种结构等措施,军队规模更趋精干,战斗力普遍增强。
三是指挥控制自动化
自20世纪60至70年代起,为使指挥控制实时高效,世界主著要国家军队纷纷着手开发C3I系统(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Intelligence),把情报系统获得的信息通过通信这条生命线用于指挥部队和控制武器装备。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C3I加上了Computer(计算机),变成了C4I。90年代后又进一步发展为C4ISR系统,增加了Surveillance(监视)和Reconnaissance(侦察)。目前这一系统又发展为C4KISR,增加了“Kill”(杀伤)。指挥控制自动化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水平,要得益于Data Link(数据链)的发展。它是整个指挥自动化的“神经中枢”。
四是作战空间多维化
随着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内的广泛运用,作战领域正逐步由传统的陆、海、空三维空间向陆、海、空、天、电(磁)五维空间扩展。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表明,谁拥有制信息权,谁就能掌握高技术战场的主动权。而制信息权又离不开制天权。据统计,美国等国在海湾战争中共动用军事卫星33颗,在科索沃战争中共动用军事卫星50多颗,在阿富汗战争中也先后动用军事卫星50余颗。
五是作战样式网络化
网络化的联合作战将是信息时代的主要作战样式,美军称之为“网络中心战”。俄罗斯军方的主流观点认为,未来战争将具有立体化、空地结合、海陆空合成同步作战和精确打击的性质。英军强调“网络化作战能力”(NEC),即在数字化通信网络中将各种武器和传感器平台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在所有的作战级别上充分利用情报、监视、目标捕捉和侦察(ISTAR)能力。我军提出的“网络化集群作战”,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高度分散的多元力量在多维空间上构成流动性很强的作战网络,通过灵活多变的“聚”与“散”,动态集中作战效能,实施并行攻击的广域机动作战。
望采纳,谢谢

⑺ 我是一个大一的学生最近上了几次选修课是军事理论,对军事产生了兴趣,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为啥当初二战

楼下二位不懂就别东拉西扯
曰本没有配合德国从东方进攻苏联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1939年曰军在远东对苏联、蒙古发动的诺门罕战役,以曰本完败收场
曰本从此不再考虑主动挑战苏联

⑻ 二战时期,西方军事理论有哪些,考试题

闪电战、机械化作战、战略轰炸、航母作战、雷达监测、潜艇战术、大迂回作战

⑼ 给推荐点关于现代军事(包括二战)的书籍,网站,图集什么的,武器和军事理论、指挥什么的都行

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行动 太平洋战争 战争风云 战争与回忆

⑽ 二战中西方资本主义军事理论代表的主要人物是

英国总统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

阅读全文

与军事理论二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