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前南斯拉夫在世界上是不是很牛啊
呵,不是。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63年-1992年),历史上的国名,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解体,分别成立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现解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
1945年,南斯拉夫从纳粹德国手中获得解放,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铁托任主席。二战后,南实行了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由于南斯拉夫和苏联一向关系不和,加上铁托不甘受制于苏联,1948年,南和苏联关系破裂,南斯拉夫共产党被开除出苏联领导的共产党情报局。1949年,情报局公开斥责南斯拉夫“已完全蜕化为法西斯主义并投人了世界帝国主义阵营”。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掌握苏联政权后,南苏关系开始改善,并恢复外交关系。以后,南苏关系一直在处于低度水平,南也并没有加入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经济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军事组织华沙条约组织。1963年南修改宪法,改国号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前南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他反对大国垄断国际事务,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为南斯拉夫赢得了国际尊重。1974年,再次修改宪法,宣布实行“联合劳动”和“代表团制议会”,1980年,铁托逝世后,联邦实行集体领导,各共和国日趋松散,民族矛盾加剧。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和马其顿四个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行政区划: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萨拉热窝;
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萨格勒布;
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斯科普里;
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铁托格勒,现改名为波德戈里查;
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贝尔格莱德,包括两个社会主义自治省:
5a. 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首府普里什蒂纳;
5b. 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自治省,首府诺维萨德;
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首都卢布尔雅那。
在1990年前苏联解体之后,各民族开始各自争取自治和独立。及至2003年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之后,南斯拉夫作为国名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南斯拉夫简史
所谓南斯拉夫,也就是南部斯拉夫民族的意思。斯拉夫民族最早起源于今天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等东欧地区。公元五至六世纪,部分斯拉夫人开始迁徙到今天的巴尔干半岛,成为今天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马其顿等斯拉夫民族的祖先。到公元九世纪开始形成一些斯拉夫民族国家,如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受拜占庭文化影响较大,除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外,大都信奉东正教。
梦想成真 第一南斯拉夫
1398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在今天的科索沃地区打败塞尔维亚军队,从而开始了长达500年的对巴尔干地区的统治。1878年,在经过长期反抗斗争后,塞尔维亚、黑山获得了独立。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则处于当时的奥匈帝国统治下。1912和1913年两次巴尔干战争使马其顿摆脱了土耳其的铁蹄。巴尔干开始产生了将南部斯拉夫民族统一起来的愿望,尤其是已经获得独立的塞尔维亚更是把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作为基本国策。
一战中,塞尔维亚站在协约国一方。战争结束后,奥匈帝国的崩溃,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有了自决的机会;以法国为代表的协约国也主张在巴尔干建立一个强大的南斯拉夫国家以对德形成牵制。这样,南部斯拉夫民族统一的梦想有了成真的可能。
1918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成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19年的《凡尔塞和约》承认并确定了该王国的主权和边界,是为第一南斯拉夫。1929年王国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战火诞生 第二南斯拉夫
1941年4月6日,德意轴心国集团向南斯拉夫王国发动全面侵略。4月17日,王国军队战败投降,国王彼得二世流亡英国伦敦,第一南斯拉夫沦亡了。
在德国法西斯占领南斯拉夫后,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开始了4年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游击战争。在二战中,南斯拉夫的游击战争是最大的敌后战场,它牵制和消灭了德国法西斯的大量有生力量,南共领导的游击队也发展到了80万人。1943年11月29日在波黑亚伊策市召开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以铁托为首的临时政府———南斯拉夫全国解放委员会,在战后建立各民族平等的联邦共和国,剥夺流亡政府的权利,禁止彼得国王重返南斯拉夫,授予铁托元帅军衔。
1945年5月,在苏联红军的支援下,南斯拉夫全境获得解放。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南斯拉夫人民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4年中共牺牲了170万人,占当时南斯拉夫人口的11%。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1963年的新宪法又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铁托成为终身总统。新南斯拉夫按照民族平等的原则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黑山6个自治共和国以及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组成。
铁托领导的新南斯拉夫在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工人自治制度,在国际上奉行不结盟政策。70和80年代的南斯拉夫在经济上曾获得很大成就,其国民生活水平在东欧一度居于领先水平,由于铁托本人在二战中建立起的崇高威望和南斯拉夫既不跟从苏联集团、也不依附西方集团的不结盟政策,使得南斯拉夫在国际舞台上也拥有较高的地位。
步履维艰 第三南斯拉夫
由于南斯拉夫各民族曾遭受不同大国的统治,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如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信仰东正教,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信仰天主教,而波黑的穆斯林族和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则信仰伊斯兰教,加上各列强历史上出于私利,经常在各民族中进行挑拨、制造争端,使得各民族之间存在不少矛盾。铁托逝世后,这些矛盾开始逐渐激化。
苏联东欧剧变也给南斯拉夫造成了巨大冲击。南斯拉夫统一的核心南共联盟也开始瓦解,各共和国的分离主义力量日益强大并逐渐控制了当地的政权。一九九一年,图季曼领导的克罗地亚以及斯洛文尼亚两共和国率先宣布独立。在南斯拉夫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同时,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和本身战略利益的考虑,决定不再支持南斯拉夫的统一。一九九二年一月,德国率先承认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独立,整个欧盟也步其后尘。一九九一年十一月,马其顿宣布独立。一九九二年四月,波黑又宣布独立。
鉴于新的局势,原南斯拉夫仅存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于一九九二年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其面积和人口都只有原来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被称为“小南斯拉夫”或“第三南斯拉夫”。新的南联盟在成立伊始即面临困境。波黑爆发了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族之间的战争,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被西方指责为进行“种族清洗”,受到经济制裁,国内经济日益衰退,外交上也极其困难。
一九九五年八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大规模空袭波黑塞族,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和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一起在美国签署了《代顿和平协议》,波黑内战终于基本平息。之后,西方又利用南联盟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少数民族与塞族之间的冲突,继续对南联盟施压,从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起开始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轰炸,制造了欧洲自二战以来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国旗:蓝、白、红是斯拉夫人喜爱的颜色。三色旗曾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王国的国旗。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增加一枚黄边红五角星,象征人民自由解放。1992年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重新启用三色旗。
国歌:
《嗨,斯拉夫人》。 由波兰国歌所衍生, 一八三四年所作, 一九四五年正式定为南斯拉夫国歌。
国花:
桃花
货币:
第纳尔
说起南斯拉夫,三十岁以上的人也许都会哼上几句“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南斯拉夫影片《桥》曾经风靡一时,印象中那部战争题材的片子有着颇为轻松的风格,其主题曲《啊,朋友再见》则有点像咱们的《游击队歌》,表现军人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而战的视死如归的精神。另一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则使“萨拉热窝”这座南斯拉夫城市在中国有了相当的知名度。而且,当时南斯拉夫领袖铁托的名字我们也耳熟能详。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盟]是一个国情极其复杂的联邦,其特点可归结为:
一个联邦国家;
二种拼音文字;
三种语言;
四个宗教;
五个主体民族;
六个共和国;
七条边界;
八个领导人;
九个政府。
这种国情的复杂性本身潜在着难以估量的矛盾,铁托在世时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并曾为此作了某种安排,但是,愿望不能代替现实,在他身后,矛盾激化,最终不可收拾——结局是南斯拉夫解体,一分为五。
[编辑本段]2.最后的南斯拉夫
国名。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和西北部。南临亚得里亚海,陆疆与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为邻。面积10.2万平方公里。人口 1,057万(1989),主要有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阿尔巴尼亚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和土耳其人等。通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首都贝尔格莱德。境内多山,山地以北是多瑙河中游平原的一部分。主要河流有多瑙河、摩拉瓦河等,水力资源丰富。全境以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为主,沿海地带属地中海式气候,比较湿润。年降水量550-750毫米。铜、铅、锌等矿储量丰富,还有煤、铁等。公元六世纪,斯拉夫人开始越过喀尔巴阡山移居巴尔干半岛,七世纪发展为现代南斯拉夫各主要民族的祖先。九世纪起,陆续建立了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和马其顿等各民族的国家。十五世纪起,先后被土耳其和奥匈帝国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崩溃,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1918年12月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 1941年4月被德、意法西斯占领。1941-1945年进行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1945年11月29日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行联邦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面积合计 25.58万平方公里, 1983年人口2,285万)。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80年以后国内民族矛盾日趋激化,政治动荡,至1990年初执政党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分裂瓦解。1991年6月起原南斯拉夫成员国中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4国先后脱离联邦,宣告独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议会通过了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的新南斯拉夫,定名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工业以机器制造、有色金属和冶炼、木材加工、食品加工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向日葵、甜菜和烟草等;园艺业和畜牧业较发达。出口农矿产品、船舶、皮革和烟草等。进口矿物燃料、机械、化工产品、钢铁和棉花等。主要城市有尼什、苏博蒂察、克拉古耶伐次、波德戈里察等。
1. 1918-1941
南斯拉夫始於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一日,由塞尔维亚(包含现今马其顿、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三国组成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Kingdom of Serbs, Croats and Slovenes)。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一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加入。共六国组成。
一九二九年十月三日改名南斯拉夫王国(Kingdom of Yugoslavia)。
2. 1941-1945
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为二次大战期间,南斯拉夫遭德国、意大利入侵瓜分,南斯拉夫暂时瓦解。
3. 1945-1992
一九四五年第二次大战,铁托领军击退德、意,十一月二十九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Federative People's Republic of Yugoslavia)。一九六三年四月七日,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Socialist Federative Republic of Yugoslavia)。南斯拉夫的行政区重划为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六个各自独立的加盟共和国组成。 (就是恢复第一阶段时6 国组成的国家。)
4. 1992-2003
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间,其中斯、克、马、波四国先后独立,南斯拉夫仅剩余黑、塞两加盟国。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国号改为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
[编辑本段]3.塞尔维亚和黑山
二○○三年二月四日,重定新宪法改国号为塞尔维亚和黑山(Serbia and Montenegro),「南斯拉夫」一词正式走入历史。
[编辑本段]4.塞尔维亚
二○○六年六月三日,黑山宣布独立,同月五日塞尔维亚亦宣布独立,南斯拉夫联邦正式宣告完全解体;黑、塞两国各自使用自己的国旗,南斯拉夫蓝白红横条三色旗亦成为历史旗帜。
南斯拉夫联邦正式宣告完全瓦解。地理上继承它旧时首都贝尔格莱德的现存国家为塞尔维亚。
2008年2月18日塞尔维亚自治省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科索沃议会17日通过独立宣言后,阿富汗18日率先承认科索沃为独立国家,此后欧盟成员国法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4国外长先后宣布承认科索沃独立。美国18日也发表书面声明,宣布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
科索沃已经单方面宣布独立,但是,它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成为一个新的国家。一旦独立的狂喜情绪淡去,科索沃人所面对以及将继续面对的现实痛苦又将重新来袭:科索沃是欧洲最穷的地区之一,腐败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与阿尔巴尼亚合并更是几乎不可能,加入联合国的前景由于俄罗斯等的反对可能遥遥无期。在塞尔维亚,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塞尔维亚的版图就好像诺基亚手机——每年都有更小更新的版本推出。在塞尔维亚,反对科索沃独立的呼声随处可闻。
美国国际问题专家认为,科索沃很有可能得不到联合国的承认,无法自我管理,依赖于欧洲国家来维持秩序,依靠北约提供武装力量,这些都可能导致科索沃最终成为一个失败的国家。
B. 南斯拉夫游击战的双方兵力
吕斯特估计在包围圈里的游击队员人数大约是15000人,这个数字几乎十分精确,人民军主力部队在包围圈中大约有16000多人,另外还有4000多名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负伤或患伤寒的伤员。吕斯特计划用十天的时间完成包围行动,然后再用十天击溃游击队主力,最后花费数周在这个区域进行来回的扫荡,以彻底消灭游击队。
如果没有这么多伤病员的话,人民军主力有足够的时间跳出这个包围圈,但是最高统帅部从来不会将自己的伤员抛弃,在第四次战役中,即使遭受了巨大伤亡,他们也把伤员一起带出包围,这次也不例外,所以游击队首先要拯救伤员,然后才能拯救自己,这意味着要在包围中进行一场残酷的战斗。
进攻的德军一开始首先遭遇了受流亡在伦敦的南斯拉夫旧王室指挥的切特尼克武装,这只武装尽管也打着反对侵略的旗号,但他们进攻游击队的次数远远大于攻击德国人的次数,这次他们在德军的要求下缴出了武器,但是很快又被发送回来,并且和德军一起开始进攻游击队。
在利姆河和德里纳河打了几仗后,最高统帅部作出决定,向北突围到波斯尼亚去。命令很快下达到部队,停止向塞尔维亚方向的进攻,无产者第一旅作为先头突击部队向富查方向进攻,在那里与德军展开激烈战斗。这段时间的延误主要是等待英军军事使团的到来,按照近东英军指挥部的要求,4月到达南斯拉夫的三个英军军事使团的一个将直接进驻最高统帅部,5月28日清晨,这个由威廉·司徒尔特少校和威廉·笛金上尉率领的使团终于到来,因此游击队失去了六天宝贵的时间。
战斗进行到5月底,最高统帅部已经明白在富查地区不可能突破敌人的包围,因此重新选择了苏捷什卡河谷作为突破方向。显然位于德里纳河、苏捷什卡河和皮瓦河之间的武切沃高地是通向苏捷什卡河谷的要冲,无产者第二旅受命占领这个战略要地,这些来自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的战士们在德国人到达前几分钟占领了山头,把德国人赶进了苏捷什卡河谷中。但其他方向的德军却越来越紧地将游击队和伤员们包围起来。
这时候的铁托向莫斯科报告了英军使团到达的消息,同时希望苏联能提供援助,此时的苏联正在乌克兰与德军展开库尔斯克大会战,很委婉地拒绝了铁托的要求;而英军使团要求近东英国皇家空军空袭德军集结地的报告同样也被英军指挥部置之不理。
德国人已经发觉游击队决定在苏捷什卡河突围,几个师的部队开始向这个方向调派。在这危急关头,人民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将部队分为两部分:人民军最高统帅部率领第一师和第二师以及十个旅渡过苏捷什卡河向波斯尼亚方向突围。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指挥第三师和第七师会同六个旅掩护伤员返回渡过塔拉河向桑夹克撤退,同时命令波斯尼亚的部队向南挺进,从背后打击敌人,以便于主力部队突围。
6月6日,部队埋藏了所有的重武器开始渡河。德国人占领了苏捷什卡河的上游,但是没能占领制高点,在这里发生了苏捷什卡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守卫这里的游击队达尔马提亚第二旅第二营指挥员6月8日发出了如下报告:
“德国人用越来越强大的兵力越来越疯狂地冲击,我们人员伤亡达三分之二,但是你们仍可以指靠我们,就当我们的编制是满员的。”
但是掩护伤员的第二集团没能渡过塔拉河,于是伤员重新返回跟随第一集团走,第二集团在后面掩护。最高统帅部渡过苏捷什卡河,6月9日登上泽伦格拉的山地。德军特种作战部队通过侦测电台准确地确定了最高统帅部的位置,并派出空军对这一区域狂轰滥炸,给游击队造成了很大伤亡,铁托在轰炸中负了伤,英军使团的负责人司徒尔特少校阵亡,另一个成员笛金上尉也负了伤。
6月10日,无产者第一旅在莱基奇的率领下,全旅排成战斗队形向德军第369师在巴利若维茨的防线发起冲锋,占领了阵地。无产者第一师在波波维奇率领下,利用战术突破口,迅速将缺口扩大,6月12日成功越过富查-卡利若维克公路,杀出了包围圈。
德国最高指挥部下达了新的命令要求紧缩包围,6月12日,吕斯特将军亲自来到富查-卡利若维克公路以提高部队士气。这时包围圈内游击队的第二批突围部队正在向这里挺进,突围前夕,在这一集团中的铁托向莫斯科共产国际发去如下电文:
“我们处境艰难,敌人再次企图包围我们。在我们向波斯尼亚中部和波斯尼亚东部前进的路线上,敌人夺取了所有的高地并构筑了工事,在这些高地上敌人配置了火炮、机关枪和部队,其主力部队则企图包围我们。敌人不断从四面八方向我们进攻。敌人伤亡惨重,我们也有很大伤亡,特别是敌机轰炸造成的伤亡很大。尤其在6月9日和10日损失最大。10日,由于敌机轰炸,英国的司徒尔特少校阵亡,笛金上尉和我负了轻伤。弹片炸伤了我的胳膊。司徒尔特少校是英国驻我们统帅部的军事使团团长。英国人说他们没有想到我们在进行如此艰苦的战斗。他们看到,我们的部队白天作战,夜晚行军。部队没有休息,也没有食物,现在已经没有面包,马都杀掉吃了。我们处境困难,但是我们将摆脱这种困境,尽管会遭到重大损失。敌人正在做最大的努力企图消灭我们。他们不会得逞。我们请求你们在我们当前处境最困难的时候援助我们。”
第二师同最高统帅部一起于6月12日夜开始实施突围,13日部队越过了富查-卡利若维克公路。守卫这段公路的是德军一只装甲部队,无产者第二旅的战士违反掩埋重武器的命令,还是带了一门只有三发炮弹的反坦克炮,他们将炮藏在公路旁的灌木中,等敌人坦克开到只有十几米远的地方,用两发炮弹摧毁了两辆坦克,其余的坦克就退走了。在这个时候,第七师也赶上了第二师越过了富查-卡利若维克公路。
然而德军得到了增援,最终完成了对苏捷什卡的包围,第三师带着重伤员没有能够突破包围。12日,第三师同最高统帅部取得了最后一次无线电联系,13日拂晓又累又饿的游击队员开始渡过苏捷什卡河,河对岸的德军用凶猛的火力阻击河中的战士,师长科瓦切维奇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终于在河岸敌人一座碉堡前额头中弹牺牲,失去指挥的部队损失了一半人员,分成小批突围。
最惨的是重伤员,按照游击队不成文的规矩——不能活着落到敌人手中,许多人自尽,桑贾克第三旅政委米莱迪奇在突围中负伤,他摸摸被打断的股骨,向同志们喊道:“向前冲!我不愿你们为了我牺牲”,于是向自己的额头开了枪。几分钟后,一个营副政委也负伤倒下,他一声不吭地掏出手枪,毫不犹豫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免增加战友的负担。
根据战后南斯拉夫缴获的德国军事文件上得知,在苏捷什卡战役中,德军和意大利军队杀害了1300名游击队伤员,游击队还牺牲了大约200名护士和30位医生,这几乎是游击队中央医院技术人员的一半。
在苏捷什卡战役中,游击队一共牺牲了6000多人,也就是说1943年5月被德军包围的游击队员中三个人中就有一个阵亡。主力作战部队的百分之三十的战士长眠在苏捷什卡河谷。至于平民所遭受的屠杀难以统计具体的数字。
突围后的游击队主力在挺进波斯尼亚东部的途中坚持战斗,解放了斯雷布雷尼察等数座城市,缴获了一批武器。德军指挥部在总结战役时不得不承认,战役目标没有实现。德军东南欧指挥官莱特将军后来说:“使牵制在南斯拉夫的德军脱身并将其调往东线这一原先确定的任务根本未完成,相反,战役结束时反倒要德军派来新的部队和指挥人员。”
苏捷什卡战役表明了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战士和指挥员的战斗素质及其作战技术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能够战胜象德军指挥官这样训练有素的指挥官,象德军这样经过良好训练的军队。
在苏联电影《解放》第一部中曾反映了这段历史的一个片段:铁托背着一支冲锋枪率领他的游击队员突破富查-卡利若维克公路,影片的配音是电报声:
“这里是南斯拉夫人民军,这里是南斯拉夫人民军,我们已经突破包围,我们仍在战斗!我们仍在战斗!”
用这句话来做结尾最适合不过了!
1947年12月22日铁托元帅在接收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当时我们处境最困难,我想,最困难的是在米林克拉德。我还记得我当时说过:“我们要末全部牺牲在这里,要末设法从这里脱身。”抬着老诗人纳左尔的意大利战俘逃跑了,德国人从他们嘴里了解到我在哪里,因此不断向森林里开炮。
我当时还不知道胳膊受了伤。有东西击中了我的胸部,我以为击中了心脏。炸弹爆炸后,我抬起头来,问别人是否都活着,我站起来拿我的自动步枪。我觉得我的手臂完全麻木。不过我没有在意。过了一段时间手臂几乎没有感觉,我对马尔科说了。我的毛衣紧,血积在里面。我查看了一下,见外套上有弹孔。我说:“你们帮我包扎一下”。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奥尔加大夫才想起来看看我的手臂。手臂已经发紫,后来我再一看,发现还有一个弹孔。我们往山下走,普尔利亚陪同我,每当他想帮我一把时,他总是抓住我受伤的手臂。我只好咬紧牙关,一再提醒他,站到另一边来。
有关被合围的游击队第三师最后的战斗:
在最高统帅部和第一、第二以及第七师突围后,敌人的主要打击落在担任后卫、保护伤兵的第三师身上,政委德热拉斯和师长科瓦策维奇指挥着部队。当第三师蒙受重大损失渡过苏捷什卡河后,一切平静下来,似乎德国人已经撤退,但当游击队员向最近的山区走去的时候,德国人躲在碉堡中开火了。回头意味着死亡。于是,指挥员下令进攻。他们领头冲向敌人碉堡。半数的游击队员在冲近碉堡时倒下,其余的队员一共摧毁了30多个碉堡。但是当游击队员快到达山顶时,高大而强壮的师长科瓦策维奇被一颗子弹打中前额而牺牲。他的侄子特拉贡是一个14岁的游击队通讯员也同时牺牲。全师发生了混乱。在河谷地区,受伤的游击队伤员也渡过了河,正在盼望第三师打开缺口将他们护送出去。政委德热拉斯同三十名游击队员在最后面掩护,这时他还不知道前边的队伍实际上已经崩溃。
德国人开始冲下山来屠杀伤员。河边躺着一个大腿骨折的女游击队员,他的丈夫,一个门的内哥罗第五旅的战士不肯丢弃他的妻子,始终护卫在她身边。当德国人走到离他们二十英尺的地方,他把一颗子弹打进他妻子的脑袋,然后对准自己又开了一枪。
德热拉斯和留在最后的三十名战士企图突围,但是所有的道路全被占领了。这一小队人就躲在一个小树林里。黑夜来临后,他们才开始出发,有几次遭到德军的埋伏,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天亮后,德热拉斯发现前面还有敌人的碉堡,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突然在转弯的时候面对面遇到两名德国士兵,举枪已经来不及了。一个德国人拔出了刀子。德热拉斯也拔出了刀,他拔的比德国人快。另一个德国人被其他游击队员用枪托击毙。这都发生在离敌人碉堡不到50米的地方,一个德国哨兵在碉堡上放哨,但是他显然没有看到刚才发生的事情。直到第二天晚上,德热拉斯他们才突围而出。一星期后,他找到了指挥部。
C. 前南斯拉夫的军事实力如何和现在的强国比怎么样
其陆军的常规力量不可小觑,但空中力量就薄弱多了。波黑战争期间,以超级大国内为首的北约只能先在安全距离外发容动进攻,程序是:在安全距离外打掉南联盟的防空力量;然后发动无休止的空袭,甚至空袭民用目标和新闻机构;接下来策反其地面部队;最后才进入贝尔格莱德!从头到尾没敢与南联盟的地面部队正面交手。南联盟的陆军有较为强大的战斗力,但是,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战争下的军事强国的特点。
D. 曾经的南斯拉夫究竟有多牛
这次疫情让塞尔维亚这个国家在我们中国火了起来,起因是塞尔维亚缺乏医疗物资,其总统含泪向中国请求援助。作为好兄弟的中国在受到消息立刻就做出了回复,在24小时后,中国的第一批援助物资抵达塞尔维亚境内,这段真正的兄弟情谊让无数网友感动。我们都知道塞尔维亚的前身就是南斯拉夫,曾经的超级大国,那你知道曾经的南斯拉夫有多牛吗?
对于冷战结束前的西欧各国来说,南斯拉夫绝对算不上是朋友,可按照当时实际情况也算不上是敌人——南斯拉夫电影、书籍等在全世界非常畅销广受好评,而南斯拉夫人生活水平很高,街头随处可见光鲜亮丽的摩登时尚女性,虽非同道中人,但每年进入南斯拉夫旅游的游客数量超过850万人,大多来自西欧与苏联。当时在中国大热的《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也就是南斯拉夫电影的代表之作,这也说明也有很强的文化影响力。
能够在美苏之间求得分寸本已不容易,更何况南斯拉夫不经保持了中立,还有能力任性做自己,这才是真正强悍的地方。
E. 南斯拉夫军事力量强吗苏联敢不敢打南斯拉夫
1.南斯拉夫和朝鲜军事实力谁强?
南斯拉夫在二战期间,铁托领导的游击队基本是在无回外援的情答况下独立与外敌抗争,发展成相当规模。德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军事力量,对其也颇感头痛;
朝鲜游击队规模也不大,它面对的日军,相对弱一点。而且,只对日军造成些小麻烦。
相比之下,前者应强点。
2.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关系是不是相当于中国和朝鲜的关系?
不完全相同,中国和朝鲜完全相邻,苏联和南斯拉夫有一段距离。
3.苏联敢不敢打南斯拉夫?
如说苏军的实力,它当然敢。但两国是盟友,基本又属同一民族。而且从国家大利益方面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似乎没有。
F. 南斯拉夫是一个怎样的国家经济和军事都如何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63年-1992年),历史上的国名,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解体,分别成立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现解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
1945年,南斯拉夫从纳粹德国手中获得解放,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铁托任主席。二战后,南实行了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由于南斯拉夫和苏联一向关系不和,加上铁托不甘受制于苏联,1948年,南和苏联关系破裂,南斯拉夫共产党被开除出苏联领导的共产党情报局。1949年,情报局公开斥责南斯拉夫“已完全蜕化为法西斯主义并投人了世界帝国主义阵营”。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掌握苏联政权后,南苏关系开始改善,并恢复外交关系。以后,南苏关系一直在处于低度水平,南也并没有加入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经济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军事组织华沙条约组织。1963年南修改宪法,改国号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前南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他反对大国垄断国际事务,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为南斯拉夫赢得了国际尊重。1974年,再次修改宪法,宣布实行“联合劳动”和“代表团制议会”,1980年,铁托逝世后,联邦实行集体领导,各共和国日趋松散,民族矛盾加剧。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和马其顿四个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行政区划: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萨拉热窝;
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萨格勒布;
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斯科普里;
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铁托格勒,现改名为波德戈里查;
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贝尔格莱德,包括两个社会主义自治省:
5a. 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首府普里什蒂纳;
5b. 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自治省,首府诺维萨德;
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首都卢布尔雅那。
在1990年前苏联解体之后,各民族开始各自争取自治和独立。及至2003年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之后,南斯拉夫作为国名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南斯拉夫简史
所谓南斯拉夫,也就是南部斯拉夫民族的意思。斯拉夫民族最早起源于今天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等东欧地区。公元五至六世纪,部分斯拉夫人开始迁徙到今天的巴尔干半岛,成为今天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马其顿等斯拉夫民族的祖先。到公元九世纪开始形成一些斯拉夫民族国家,如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受拜占庭文化影响较大,除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外,大都信奉东正教。
梦想成真 第一南斯拉夫
1398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在今天的科索沃地区打败塞尔维亚军队,从而开始了长达500年的对巴尔干地区的统治。1878年,在经过长期反抗斗争后,塞尔维亚、黑山获得了独立。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则处于当时的奥匈帝国统治下。1912和1913年两次巴尔干战争使马其顿摆脱了土耳其的铁蹄。巴尔干开始产生了将南部斯拉夫民族统一起来的愿望,尤其是已经获得独立的塞尔维亚更是把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作为基本国策。
一战中,塞尔维亚站在协约国一方。战争结束后,奥匈帝国的崩溃,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有了自决的机会;以法国为代表的协约国也主张在巴尔干建立一个强大的南斯拉夫国家以对德形成牵制。这样,南部斯拉夫民族统一的梦想有了成真的可能。
1918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成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19年的《凡尔塞和约》承认并确定了该王国的主权和边界,是为第一南斯拉夫。1929年王国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战火诞生 第二南斯拉夫
1941年4月6日,德意轴心国集团向南斯拉夫王国发动全面侵略。4月17日,王国军队战败投降,国王彼得二世流亡英国伦敦,第一南斯拉夫沦亡了。
在德国法西斯占领南斯拉夫后,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开始了4年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游击战争。在二战中,南斯拉夫的游击战争是最大的敌后战场,它牵制和消灭了德国法西斯的大量有生力量,南共领导的游击队也发展到了80万人。1943年11月29日在波黑亚伊策市召开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以铁托为首的临时政府———南斯拉夫全国解放委员会,在战后建立各民族平等的联邦共和国,剥夺流亡政府的权利,禁止彼得国王重返南斯拉夫,授予铁托元帅军衔。
1945年5月,在苏联红军的支援下,南斯拉夫全境获得解放。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南斯拉夫人民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4年中共牺牲了170万人,占当时南斯拉夫人口的11%。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1963年的新宪法又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铁托成为终身总统。新南斯拉夫按照民族平等的原则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黑山6个自治共和国以及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组成。
铁托领导的新南斯拉夫在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工人自治制度,在国际上奉行不结盟政策。70和80年代的南斯拉夫在经济上曾获得很大成就,其国民生活水平在东欧一度居于领先水平,由于铁托本人在二战中建立起的崇高威望和南斯拉夫既不跟从苏联集团、也不依附西方集团的不结盟政策,使得南斯拉夫在国际舞台上也拥有较高的地位。
步履维艰 第三南斯拉夫
由于南斯拉夫各民族曾遭受不同大国的统治,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如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信仰东正教,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信仰天主教,而波黑的穆斯林族和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则信仰伊斯兰教,加上各列强历史上出于私利,经常在各民族中进行挑拨、制造争端,使得各民族之间存在不少矛盾。铁托逝世后,这些矛盾开始逐渐激化。
苏联东欧剧变也给南斯拉夫造成了巨大冲击。南斯拉夫统一的核心南共联盟也开始瓦解,各共和国的分离主义力量日益强大并逐渐控制了当地的政权。一九九一年,图季曼领导的克罗地亚以及斯洛文尼亚两共和国率先宣布独立。在南斯拉夫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同时,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和本身战略利益的考虑,决定不再支持南斯拉夫的统一。一九九二年一月,德国率先承认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独立,整个欧盟也步其后尘。一九九一年十一月,马其顿宣布独立。一九九二年四月,波黑又宣布独立。
鉴于新的局势,原南斯拉夫仅存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于一九九二年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其面积和人口都只有原来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被称为“小南斯拉夫”或“第三南斯拉夫”。新的南联盟在成立伊始即面临困境。波黑爆发了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族之间的战争,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被西方指责为进行“种族清洗”,受到经济制裁,国内经济日益衰退,外交上也极其困难。
一九九五年八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大规模空袭波黑塞族,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和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一起在美国签署了《代顿和平协议》,波黑内战终于基本平息。之后,西方又利用南联盟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少数民族与塞族之间的冲突,继续对南联盟施压,从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起开始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轰炸,制造了欧洲自二战以来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国旗:蓝、白、红是斯拉夫人喜爱的颜色。三色旗曾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王国的国旗。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增加一枚黄边红五角星,象征人民自由解放。1992年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重新启用三色旗。
国歌:
《嗨,斯拉夫人》。 由波兰国歌所衍生, 一八三四年所作, 一九四五年正式定为南斯拉夫国歌。
国花:
桃花
货币:
第纳尔
说起南斯拉夫,三十岁以上的人也许都会哼上几句“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南斯拉夫影片《桥》曾经风靡一时,印象中那部战争题材的片子有着颇为轻松的风格,其主题曲《啊,朋友再见》则有点像咱们的《游击队歌》,表现军人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而战的视死如归的精神。另一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则使“萨拉热窝”这座南斯拉夫城市在中国有了相当的知名度。而且,当时南斯拉夫领袖铁托的名字我们也耳熟能详。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盟]是一个国情极其复杂的联邦,其特点可归结为:
一个联邦国家;
二种拼音文字;
三种语言;
四个宗教;
五个主体民族;
六个共和国;
七条边界;
八个领导人;
九个政府。
这种国情的复杂性本身潜在着难以估量的矛盾,铁托在世时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并曾为此作了某种安排,但是,愿望不能代替现实,在他身后,矛盾激化,最终不可收拾——结局是南斯拉夫解体,一分为五。
2.最后的南斯拉夫
国名。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和西北部。南临亚得里亚海,陆疆与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为邻。面积10.2万平方公里。人口 1,057万(1989),主要有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阿尔巴尼亚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和土耳其人等。通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首都贝尔格莱德。境内多山,山地以北是多瑙河中游平原的一部分。主要河流有多瑙河、摩拉瓦河等,水力资源丰富。全境以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为主,沿海地带属地中海式气候,比较湿润。年降水量550-750毫米。铜、铅、锌等矿储量丰富,还有煤、铁等。公元六世纪,斯拉夫人开始越过喀尔巴阡山移居巴尔干半岛,七世纪发展为现代南斯拉夫各主要民族的祖先。九世纪起,陆续建立了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和马其顿等各民族的国家。十五世纪起,先后被土耳其和奥匈帝国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崩溃,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1918年12月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 1941年4月被德、意法西斯占领。1941-1945年进行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1945年11月29日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行联邦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面积合计 25.58万平方公里, 1983年人口2,285万)。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80年以后国内民族矛盾日趋激化,政治动荡,至1990年初执政党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分裂瓦解。1991年6月起原南斯拉夫成员国中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4国先后脱离联邦,宣告独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议会通过了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的新南斯拉夫,定名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工业以机器制造、有色金属和冶炼、木材加工、食品加工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向日葵、甜菜和烟草等;园艺业和畜牧业较发达。出口农矿产品、船舶、皮革和烟草等。进口矿物燃料、机械、化工产品、钢铁和棉花等。主要城市有尼什、苏博蒂察、克拉古耶伐次、波德戈里察等。
1. 1918-1941
南斯拉夫始於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一日,由塞尔维亚(包含现今马其顿、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三国组成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Kingdom of Serbs, Croats and Slovenes)。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一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加入。共六国组成。
一九二九年十月三日改名南斯拉夫王国(Kingdom of Yugoslavia)。
2. 1941-1945
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为二次大战期间,南斯拉夫遭德国、意大利入侵瓜分,南斯拉夫暂时瓦解。
3. 1945-1992
一九四五年第二次大战,铁托领军击退德、义,十一月二十九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Federative People's Republic of Yugoslavia)。一九六三年四月七日,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Socialist Federative Republic of Yugoslavia)。南斯拉夫的行政区重划为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六个各自独立的加盟共和国组成。 (就是恢复第一阶段时6 国组成的国家。)
4. 1992-2003
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间,其中斯、克、马、波四国先后独立,南斯拉夫仅剩余黑、塞两加盟国。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国号改为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
3.塞尔维亚和黑山
二○○三年二月四日,重定新宪法改国号为塞尔维亚和黑山(Serbia and Montenegro),「南斯拉夫」一词正式走入历史。
4.塞尔维亚
二○○六年六月三日,黑山宣布独立,同月五日塞尔维亚亦宣布独立,南斯拉夫联邦正式宣告完全解体;蒙、塞两国各自使用自己的国旗,南斯拉夫蓝白红横条三色旗亦成为历史旗帜。
南斯拉夫联邦正式宣告完全瓦解。地理上继承它旧时首都贝尔格莱德的现存国家为塞尔维亚。
2008年2月18日塞尔维亚自治省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科索沃议会17日通过独立宣言后,阿富汗18日率先承认科索沃为独立国家,此后欧盟成员国法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4国外长先后宣布承认科索沃独立。美国18日也发表书面声明,宣布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
科索沃已经单方面宣布独立,但是,它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成为一个新的国家。一旦独立的狂喜情绪淡去,科索沃人所面对以及将继续面对的现实痛苦又将重新来袭:科索沃是欧洲最穷的地区之一,腐败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与阿尔巴尼亚合并更是几乎不可能,加入联合国的前景由于俄罗斯等的反对可能遥遥无期。在塞尔维亚,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塞尔维亚的版图就好像诺基亚手机——每年都有更小更新的版本推出。在塞尔维亚,反对科索沃独立的呼声随处可闻。
美国国际问题专家认为,科索沃很有可能得不到联合国的承认,无法自我管理,依赖于欧洲国家来维持秩序,依靠北约提供武装力量,这些都可能导致科索沃最终成为一个失败的国家。
G. 在迄今南斯拉夫解体后的七个国家中,哪个国家军事最强
在我印象里,哪个国家最有钱,哪个国家人最多,军事能力就越强,在南斯拉夫解体以后,能力最强最有钱的是斯洛文共和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军事能力最强的反而不是这两个国家,是克罗地亚共和国,一个依靠旅游业发展起来的小国。
克罗地亚共和国:作为七个国家里军事最强的国家,在欧洲军事实力中排名23,人口有417万,海岸线较长,森林面积较大,主要发展旅游业,工业相对落后,09年加入北约,13年加入欧盟,从独立开始就建立了自己的武装部队,国家出资、自愿服役,最强是陆军,通过内战的胜利,成为了七个国家里最大的赢家。
马其顿共和国、波黑共和国:这两个国家被誉为最贫困的共和国,他们应该没有什么军事实力,自己活着都费劲,哪有钱投资军事,也就有几个守门的而已,马其顿共和国八千多名士兵,波黑有九千多人,也有自己的武装部队跟国防部队,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军事能挡住谁,穷没人愿意打,放心好了。
科索沃自治省:这个国家暂时不被承认,只能说是一个省份而已,特点就是,没钱、穷、塞尔维亚认为科索沃是自己领土的一部分,不允许它独立,现在也就这么挂着,所以也没有什么军事实力,不服塞尔维亚就收拾它。
H. 前南斯拉夫的军事实力如何
其陆军的常规力量不可小觑,但空中力量就薄弱多了。
波黑战争期间,以超级大国为首回的北约只答能先在安全距离外发动进攻,
程序是:在安全距离外打掉南联盟的防空力量;然后发动无休止的空袭,甚至空袭民用目标和新闻机构;接下来策反其地面部队;最后才进入贝尔格莱德!从头到尾没敢与南联盟的地面部队正面交手。
南联盟的陆军有较为强大的战斗力,但是,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战争下的军事强国的特点。所以用现代战争的角度看待当年南联盟的军事实力……只能说是虚有其表。
I. 南斯拉夫以前有多强大为什么会被称为“巴尔干之虎”
说到到了南斯拉夫,相信世界人们都会想起它的一个特别的称号就是巴尔干之虎。巴尔干之虎这一个称号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南斯拉夫在当时世界上的实力是十分强大的。然而,南斯拉夫之所以被称为巴尔干之虎主要是因为南斯拉夫在以前的实力太强了。
三、南斯拉夫的实力南斯拉夫不管是从政治上还是从军事上都很有实力。因为南斯拉夫的政治力量以及军事实力,从而让南斯拉夫可以成为当时的世界上唯一可以与法西斯抗衡的国家。因此,南斯拉夫又被称为巴尔干之虎。
J. 南斯拉夫铁托时代军事在欧洲排第几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于1892年5月生在克罗地亚的一个贫农家庭。他的童年生活非常艰苦,15岁就外出谋生,先后当过放牛娃、饭馆招待员和学徒工,并在国内及捷克、奥地利和德国当过五金工人。20岁时,他加入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1913年,铁托应征入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曾因鼓动反战而受处分,后被俄军俘获。1920年他回国参加了南斯拉夫共产党,组织工人开展革命斗争。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铁托曾3次被捕。1934年刑满出狱后,他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并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年,铁托以巴尔干书记处候补书记身份,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的工作,这段经历使他在理论上有了很大提高。1938年,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层出现问题,共产国际准备解散南共。铁托说服了主要领导人,在整党基础上保留了南共,他也随之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从此南共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在反对法西斯侵略者,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领导南斯拉夫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1941年4月6日,德意法西斯侵略者以23个师的兵力迅速占领了南斯拉夫,6月27日,南共中央成立了南斯拉夫人民游击司令部,铁托任总司令,发动了全国规模的七月起义,并在塞尔维亚西部山区以乌日策为中心,建立了第一个解放区。同年12月,在抗击德军的进攻中,铁托创建了第一支正规军——“第一无产阶级旅”。他领导这支队伍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独立抗战二十几个月,粉碎了敌人的7次进攻。在苏捷斯卡战役中,铁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在战场上负伤的总司令。1943年11月,铁托被授予元帅称号。他不顾大国的反对,宣布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力南斯拉夫临时政府。1年后,已发展到近百万人的人民解放军与苏联红军配合,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铁托任联邦政府主席、最高统帅。 铁托在国际舞台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政治活动家。1955年的亚非会议给他以启发,使他产生了不结盟思想的萌芽。1961年9日,在南斯拉夫的参与发起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鉴于铁托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争取人类进步的事业中所起的独特而卓越的作用,有59个国家授予他98枚勋章。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于1980年5月4日下午三点零五分(当地时间)在卢布尔雅那逝世。,根据他生前的愿望,他的遗体被安葬在贝尔格莱德德迪涅的花房里。这个小小的花房,是他平时最喜欢去灌浇花草的地方。南斯拉夫人民爱戴铁托,为他在库姆罗韦茨铁托纪念馆、卢布尔雅那博物馆等门前塑了雕像,以示永久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