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学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啥啊 请具体讲一下内容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教程》全书分为绪论部分和五个章节。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军事课的性质和要求,开设军事课的意义和作用,学习军事课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第一章中国国防,主要包括国防概述、法规、建设和动员;
第二章军事思想,主要包括军事思想概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军事思想以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第三章战略环境,主要包括战略环境概述、国际战略格局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及国家安全观;第四章军事高技术,主要包括军事高技术概述及其应用;第五章信息化战争,主要包括信息化战争概述、基本特征、发展趋势以及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看物象:各地看物象测冰雹的经验很多,如贵州有“鸿雁飞得低,冰雹来得急”、“柳叶翻,下雹天”山西有“牛羊中午不卧梁,下午冰雹要提防”、“草心出白珠,下降雹稳”等谚语。要注意以上经验一般不要只据某一条就作定断,而需综合分析运用。
(1)大学生军事理论基础教程扩展阅读:
关于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在出台的《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有规定:
第十六条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学校应当统一规划、实施和管理。
高中阶段学校的学生军事训练纳入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普通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在学生军事训练基地或者在学校内组织实施,也可到军队院校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基地驻训。
第十八条
普通高等学校组织实施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所需的帮训官兵,由省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计划,由省军区协调驻军部队、军队院校和武警部队、院校派出,或者报军区统一安排。
高中阶段学校组织实施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所需的帮训人员,由军分区或者县人民武装部协调驻军部队、武警部队和预备役部队帮助解决。
第十九条
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加强军事理论课程建设,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实施规范化课程管理。
② 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是继我们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在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之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步兵分队技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军事理论课的收获通过这几个星期的军事教育我得到了很好的军事教育.军事理论课使我明白了我国的国际环境当前我国的国防现状,强化了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我的国防观念。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了防备和抵御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必需以新型国民战争的高度来重新审阅搞好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现代战斗固然是高科技战斗,但决议战争输赢的基本因素仍然还是人,是高科技武装起来的人。纵观海湾战斗、伊拉克战争,于其说是美军用尖端兵器设备克服了对手,倒不如说是美军用占尽对上风的尖端人才克服了对手,正是那些用现代知识和先进理念武装起来的士兵,那些躲在高科技兵器后边的高智能士兵,打败了图有就义精力而无科技素质的士兵。
现代战争告诉我们战争就是人民的战争,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必须依靠于人民的力量,我们就是未来战争而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曾记得一位教官说过:“你们是具有高素质的一代,如果我们的军队就是你们,那么这支军队此是一个所向披,不可战胜的军人。”祖国的重任肩负于我们身上,祖国仍需加强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增强民族意识学成报效祖国,祖国明天辉煌关系于我们,我们相信祖国明天会更好!
③ 军事理论课主要内容有哪些
军事理论课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综合训练等。军事理论讲的主要是有关军队和战争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等的体系。
科学的军事理论是军事活动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来源于军事实践,经理论概括后给军事实践以指导,并在不断接受军事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着重研究探讨的军事理论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现代高新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规律新特点。
(3)大学生军事理论基础教程扩展阅读:
学生通过学习有关军队和战争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等的体系,提升其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科学的军事理论是军事活动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来源于军事实践,经理论概括后给军事实践以指导,并在不断接受军事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
《军事理论》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军事理论课的出现,适应了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
在军事理论课上,可以学习到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军事理论课的性质及其内容、国防建设指导思想、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等。
同时可以学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指导意义等重要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军事理论课教程
④ 军事理论课程对大学生的意义2000字论文
论文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具体如下:
自从进入大学以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军训教育,从开学的军事技能训练到军事理论课程,以此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军事素质。而作为受教育者的我,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和提高,汗水与欢笑、感动与深思、激动与忧虑以及一股不可遏制的爱国激情冲击着我的心,在其中我受益匪浅。
在短暂而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我第一次与祖国母亲贴得那么近,由衷地体会到对她的爱,深切地感受到她的脉动,也真心地为她的安危担忧。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学习军事理论,就大的方面来说,是让我们以一种居安思危的心态来认识国防,汲取各种军事理论的精华,放眼世界,立足当今。
对个人而言,学习《国防教育》能加强我们的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怀。因而,我深刻的感受到在高校开展学生军训教学工作的必要性。
它既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
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如今,虽然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不听它话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迟迟未决的台湾问题,剑拔弩张的日本与朝鲜等等这一系列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们在和平年代的忧思。
因此必须加强国防,一个国防的国防建设是其主权的保证、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国防观念是其爱国精神及综合素质的体现。那么如何加强国防观念呢?军训教育就是一个重要措施。
通过军训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国防、了解国防,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国防与我们息息相关,这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拓宽学生眼界,端正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增强国防意识是维护祖国的必须也是个人发展的必须。
(4)大学生军事理论基础教程扩展阅读
论文要求:
1、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2、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
3、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⑤ 大学军事理论课程题目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了深刻论述,要求全党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是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的重大战略抉择。随着中国军事变革的逐步展开,西方各种军事变革模式蜂拥而入。这种形势提醒人们:如果离开“中国特色”,中国军事变革就会效仿美国而不像美国、效仿俄国而不像俄国、效仿法国而不像法国……,从而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中国特色”决不能成为一个“万能筐”,任凭说不清的东西往里装。认识特色的唯一条件是比较。在与西方军事变革,尤其美国军事变革的比较中可以发现,中国军事变革具有以下八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一、战略目的的有限性(中西方军事变革战略目的不同)
所谓战略目的不同,是指中国与西方军事强国由于国家性质、对外政策及军事战略不同而对军事变革的战略要求有本质的区别。西方军事变革,尤其西方军事强国的军事变革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军事领域的必然反映,其战略目的在于通过军事变革确保绝对军事优势,以维持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国军事变革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本质体现,目的在于通过军事变革来提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防卫作战的能力,为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提供保障。这是中西方军事变革的本质区别。
充分认识这种区别的意义在于:在世界军事变革的大潮中,必须正视中国的国情和军情,以免陷入盲目军事竞赛的泥潭,铸成历史性错误。世界军事史表明:每逢军事变革的历史时期,总有一些国家不顾本国国情,盲目卷入一场浩大的军事竞赛之中,从而拉垮了国民经济,也使自身的变革中途而废。因此,中国的军事变革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盲目紧随西方,不能成为西方军事变革的翻版。必须根据中国国家性质、中国军事战略性质和中国基本国力基础,有针对性地实施变革,以免军事变革成为军事竞赛。这对于中国军事乃至中国整体建设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发动起因的应对性(中西方军事变革启动原因不同)
中西方军事变革具有不同的启动原因。美国军事变革的启动原因:越南战争失败后,美军亟需产生新的作战方式,尤其冷战结束,美国企图以绝对的军事优势主导世界。此时恰逢发生了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为其军事变革提供了相应的物质技术环境和条件。而中国完全不同:长期处于相对和平时期,没有战争失败后的惨痛反思。最重要的是,军事变革的物质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群体性突破没有首先产生于中国。中国军事变革的动因,是为了抓住人类社会技术形态的时代转型机遇,是为了适应现代战争面貌的深刻变革,是为了应对世界军事发展的严峻挑战。
二者的区别集中表现在军事变革与现代战争形态的关系上。即:现代战争形态的转型是美国军事变革的重要结果,却正是中国发起军事变革的主要原因。现代战争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是谁让它变的?是美国人。美军把军事变革的成果用于战争实践,从而引起现代战争形态的转型。从一定意义上讲,美军的作战样式就是现代战争的代表性样式,“世界军事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美国军事发展的代名词。而中国的军事变革是为了适应现代战争面貌的深刻变化,中国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严峻挑战,实质是迎接西方强国军事发展的严峻挑战。这是中西方军事变革的重大区别。
充分认识这种区别,有助于我们正确、客观地认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所具有的较强应对性,即:变革则主动,不变革则被动,不变革无法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信息化局部战争。
三、发起模式的超常性(中西方军事变革发起模式不同)
西方国家军事变革的发起模式通常表现为:以科学技术群体的重大突破为前提,以武器装备水平的大幅提高为基础,逐次引发作战理论、教育训练及组织结构发生相应变革。而中国没有首先具备军事变革的物质技术条件,武器装备水平处于落后的状况,或者说,中国军事变革的客观物质基础还十分欠缺。这种情况要求中国军事变革必须采取超常规发起方式,即:战略指导具有科学的前瞻性。强调以战略指导思想的变革为先导,牵引包括军事科技、武器装备在内的军事领域其他要素的相继变革。1993年我军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转变时,从全军情况看,部队训练主要项目仍包括拼刺刀、投手榴弹,主战装备仍处于相当落后的状况。然而,在这样的水平上,中央军委果断要求全军准备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这种战略指导具有鲜明的理论超常性和前瞻性,已引起中国军事领域一系列变化,并成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理论号角。
正确认识这种区别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能等待物质技术条件完全成熟后再进行。如果过于参照西方强国、尤其是美国军事变革的样式,过于强调物质技术基础和条件,只能阻碍中国军事变革的发生与发展,最终被世界军事发展的历史潮流远远抛在后面。二是超常规发起军事变革后,中国必须最大限度地创造和补足军事变革物质技术条件。如果过于强调自身的特色,过于强调中国的具体情况,而忽视军事变革的基本组成要素,违反军事变革的内在规律,也会导致中国军事变革因物质技术条件的不足而中断甚至夭折。
四、起始状态的后发性(中西方军事变革起始状态不同)
所谓起始状态不同,主要是指西方军事强国处于军事变革的先发位置,中国处于军事变革的后发位置。需要强调的是,先发与后发,不仅仅是时间概念,更重要的是状态概念。美军是在总体高度机械化的基础上向信息化战争时代变革,我军是在总体半机械化的基础上向信息化战争时代变革,还没有进入机械化高级发展阶段,处于严重的落后状态。
充分认识这种区别,有助于我们努力克服后发的劣势和充分发挥后发的优势。后发具有一定的劣势:启动晚,差距大,伴有相当程度的被动性。但是,后发仍有相对的优势。军事变革历史表明,变革的率先者就是探路者,探路的过程就是以艰辛而漫长的努力、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甚至多走弯路的代价,来寻找正确的军事变革道路。中国军事变革的后发优势在于,可以借鉴或直接获取西方军事变革的成果和经验,避开率先者所走过的弯路,从而结合自己的特点,直接进入正确的变革轨道。充分发挥这种后发优势,防止把优势变成劣势,必须格外强调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规划,战略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也是最大的浪费,更是无法挽救和弥补的损失。
五、运行方式的跨越性(中西方军事变革运行方式不同)
中国军事变革既然处于后发状态,既然与西方军事强国存在一个道路差,就必然面对运行方式的选择问题:是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军事变革或军队建设的全部道路,还是努力跨越其某一发展阶段或发展步骤。无疑,中国军事变革选择了跨越式发展方式。
把跨越式发展作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因为西方军事变革,尤其美国军事变革,包括其军队建设,不具备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和特征。跨越式发展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可以采取的常规方式,而是人类社会,包括军事领域中事物运行和发展的一种超常规方式,其对应方式为循序跟进式发展,或称按部就班式发展。它发生于落后者与领先者的相对运动过程中。跨越式发展最根本的前提是必须具有跨越的参照系,即跨越什么,自己是不能跨越自己的。领先者通常处于探索和开辟道路的位置,没有跨越式发展的任何参照系,所以不存在跨越问题。因此,美军的发展方式更多表现为“开拓式”或“探索式”。跨越式发展是落后者独有的发展方式,也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独有优势和重要特征之一。
以跨越式方式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正确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必须在较高起点上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建设,使我军的火力、机动力和信息能力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努力跨越机械化发展的某些阶段,也要努力跨越信息化发展的某些阶段。二是必须吸取发达国家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失误的教训,尽可能少走弯路。三是必须针对西方军事强国的“反跨越机制”,加强自主创新的跨越能力。所谓“反跨越机制”是指西方军事强国为了最大限度地拉开与落后者的差距(通常在武器装备水平上保持一至二代的差距),采取技术封锁、控制技术转让、全力垄断最新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等措施,使落后者减缓跨越步伐和降低跨越幅度。对此,我军建设必须格外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跟踪世界军事科技发展前沿,否则,虽然跨越,但难以缩短差距。
六、积累基础的欠缺性(中西方军事变革的积累基础不同)
所谓积累基础不同,集中表现为中国与西方强国的综合国力,或者说以军事实力为核心的国家战略能力的不同。这种不同有着十分复杂的历史原因,除新中国诞生的物质基础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外,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原因。当美国等西方军事强国持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时候,中国军事处于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中,尽管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是当时中国军事的主线,尽管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下,我军始终没有放松战争准备,尽管完成了“两弹一星”等伟大事业,为今天的军事变革打下了相关的基础,但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军事领域遭受了重大挫折。同时,中国军队建设的社会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经济停滞、科技停滞,中国众多杰出的科技人才遭到迫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然而,中国军队又进入了“自我保障、自我发展”的轨道。就在我军“一保装备,二保生活”,在困难和忍耐中求发展的同时,世界军事领域发生了一场极其深刻的新军事变革。不进则退。海湾战争及以后的几场局部战争使我军看到:与西方军队的差距已越来越大,不仅存在第一个道路差——机械化高级发展阶段,而且出现了第二个道路差——信息化初级阶段。即中国军队不仅在打典型的大规模机械化战争方面与美军有差距,在打初级信息化局部战争方面也存在着严重差距。
充分认识这种区别,有助于我们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都存在着差距,军队建设的差距更大。重要的是,后者更直接涉及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因此,必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七、经济环境的过渡性(中西方军事变革经济环境不同)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军事变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相当成熟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不存在军事变革与社会经济转型之间的较大矛盾,表现为军事领域的“单一变革”。而中国的军事变革是在整个社会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环境中进行的,军事变革与社会经济转型几乎同时进行,表现为军事领域与社会领域的“双重变革”。社会经济环境的过渡性,必然表现为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必然使中国军事变革将面临诸多西方国家军事变革未能遇到的困难。
充分认识这种重大区别,目的在于把握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是在社会经济环境发生重大转型背景下推进军事变革,整个国家将承受多个重大领域变革的艰巨任务。国家必须对包括军事变革在内的整个国家社会变革进行总体筹划,把军事变革纳入国家总体建设和改革的大框架之内,使军事变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变革相配套,军事变革与社会变革相协调,否则,军事变革乃至整个社会变革都会走上弯路。二是社会变革是军事变革的基础环境,离开这一环境或客观物质技术基础,军事变革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因此,在社会总体变革的历史阶段内,军事变革不能超出社会变革成果的承受能力,这对于军事变革和国家整体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八、组织领导的坚强性(中西方军事变革领导力量不同)
美国等西方国家军事变革,就组织领导而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严格地讲,美国的军事变革是自下而上推动的,即先由军界中层力量倡导,逐步由最高决策层推动。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受到社会各种力量、各种利益集团的严重干预和制约,甚至成为反对派攻击执政党的重要把柄。中国军事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变革,从一开始由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决策层发起,具有自上而下积极推进的重要特征。党的坚强领导,与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是中国军事变革区别于其他国家军事变革的鲜明优势,也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组织领导保证和制度保证。
充分认识这种区别,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中国军事变革鲜明的政治优势和组织领导优势。一是必须充分发挥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统一调动和协调全国各方面的力量,对军事变革和社会变革的总体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为加快实现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二是必须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传统优势。三是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军事领域特有的政治优势。党对军事变革的领导,是通过党在军事领域的思想、政治、组织工作来实现的。因此,必须加强军事领域的思想政治建设,保证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正确政治方向,保证在军事变革历史过程中全军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保证党、国家和军队关于军事变革一系列重大方针和决策的贯彻执行,保证人民军队变革不变色,变革不变质
⑥ 写一篇军事理论课程教育对大学生的意义的论文,1500字
作为当代大学生参加军事教育学习是我们首要的义务,在认真履行这项义务的同时,我们更应为有学习国防知识的机会而感到荣幸,珍惜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每一个知识点,深刻领会教学纲领的用意,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知识面的拓宽的程度,进而提升我们的自身素质.
同样,军事教育课以其广阔的国防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增强国防素质的良好文化基础,使我们这些生在和平时代的青年意识到国家依然面临安全防御问题,使我们意识到我国的国防实力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哪些差距,是我们认识到,作为国家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时刻树立高度的民族危机感,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有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和国家发展上做出贡献.
开设军事课程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开设军事课程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
我们国家已经迈向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健康轨道,增强法律观念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2001年4月28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5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
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世界趋势的角度上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军训工作和军事理论教育,将其作为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军事课不仅是大学生履行义务的—种形式和大学生接受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不听它话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 美国还利用台湾问题大做文章,操纵日本联合制定所谓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企图把我国的台湾划入防御体系之内.李登辉炮制“两国论”妄图分裂祖国: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并且不断以蚕食的手法推行“渐进式台独”,诸如公布“本土化教育”、废“国语”教育、将“中文系”并入“外国文学系”、“中华民国护照”加注“台湾”英文字样、又要在2004年3月20日的“总统”选举之日举行所谓的“防卫性公投”和“和平公投等.2004年5月20日,陈水扁公然提出“2006年公投制宪、2008年实施台湾新宪法”,“让台湾成为正常、完整的国家”的“台独”时间表,向—个中国原则、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国际社会挑衅.陈水扁已经论为台湾、两岸和国际社会一个彻头彻尾的“麻烦制造者”、“危机制造者”.这些事件都对我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国防安全构成了威胁.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21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在高校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需要.
作为接受军事教育启发的结果,我们应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和鞭策自己,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做坚定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更是一种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当代青年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必须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行,刻苦学习,锤炼自己,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报国之行.成才是青年人的追求和渴望,也是祖国和时代的需要和呼唤,要科学地确立成才的目标和方向,做祖国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为了对国家建设作出努力,我们一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青年要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具体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同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二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勤奋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要敢于向已有的科学成果挑战,敢于向未知的新领域进军,勇敢地去实践,去探讨.因为,当代青年是否具有强烈的开拓和创新能力关系到我国科学的兴衰.三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对待现实的态度,对
⑦ 军事理论课是不是全国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还是只有部分省份、部分高校做此要求
是,有的学校没课本,不考试但是在军训期间是会让你写这门课的“任务”的,有些学校开了18节课,还加闭卷考试。
军事理论课教程:
本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2002年修订的《高等学校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规定而编写的。分20个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国防、世界军事形势、军事思想、新军事变革、军事高技术、高技术战争、军兵种知识、空天战及人民防空等内容。着力介绍现代最新军事科学技术、国防知识与国防建设,以及未来战争的知识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军事理论课教材,也可供对国防建设有兴趣的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