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而暴毙,何以称仁呢
1、登基之后,罢黜靡费之策。
朱棣在位期间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一方面包括罢免郑和下西洋,罢免边境茶、马交易、罢免黄金、珍珠和珍贵木材的采买。
2、改革内阁,形成成熟的内阁制度。
朱高炽是朱棣的大儿子,不仅肥胖,而且体弱多病。朱棣并不喜欢这个儿子,甚至想过改立另一个高富帅的儿子朱高煦做继承人。好在群臣表示反对,而朱高炽也没有什么过错,反而在保卫北京时立下过战功,所以这件事就这么搁浅了。
② 明武宗朱厚照怎么死的
朱厚照是疾发而崩的。
回程路上,武宗游镇江,登金山,自瓜洲过长江。八月,经清江浦,武宗见水上风景优美,鱼翔浅底,顿起渔夫之兴,便自驾小船捕鱼玩耍。结果,提网时见鱼多,武宗大乐,尽力拖拉,使船体失去平衡,他本人也跌落水中。
明武宗在北京长大,不懂游水,入水后手忙脚乱,一阵乱扑腾,亲侍们虽然把他救起,但水呛入肺,加之惶恐惊悸,身体便每况愈下了。也可能他是受惊之后,加上秋日着凉,引发了肺炎。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武宗一行才回到北京。正月十四日,武宗仍旧强撑,在南郊主持大祀礼。行初献礼时,武宗皇帝下拜天地,忽然口吐鲜血,瘫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大礼不得不终止。
三月,武宗已处于弥留状态,他对司礼监太监说:“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言毕崩驾于豹房,时年三十一岁。
拓展资料: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年号正德。又称正德皇帝,父亲明孝宗朱祐樘,母亲张皇后。
明武宗朱厚照死后葬于康陵。康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嘉靖元年(1522年)六月,陵园建成。陵寝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神道上建五空桥、三空桥各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一座,亭内竖碑,无字。
武宗虽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武宗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这些都是正德年间大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
③ 朱老总在军事方面到底有多厉害
在三大战役之前,朱老总就部署、谋划了石家庄攻坚战,关注、支持了临汾攻坚战,帮助和指导了华野濮阳整军,并条分缕析地提出了对长春实行攻坚与长围。朱老总对这些战役的宏观指导则为三大战役的全面铺开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范式。
他立足于全国战场,从战略战术方面对三大战役的进程作了全面的预示。这表现在:1.预见三大战役尤其是辽沈战役的具体进程,并第一个指出中原战场是决战的战场。1948年8月23日,朱老总在中央战况汇报会上,就解放战争第三年的任务、战略决战的地点、时机和条件等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说:“中原战场是决战战场。自古以来谁在中原取得胜利,最后胜利属于谁的问题就能解决……”
2
.对东北和济南等战场形势作了分析总结,并预示1948年是决定胜负的一年。
1948年10月1日
,他在中央战况汇报会上对各战略区进行了分析。他说:“过去我们是怕东北的敌人进关,因为进关后,不管增加到哪里对我们都是不利的。现在敌人已不可能进关,我们可以在东北将他们消灭。”他认为“打下济南,对我们很有利,可以利用它原有的工业基础进行生产。山东交通也很便利,有铁路、运河,对今后支援大兵团作战,是一个重要的大后方。同时我们可以腾出十万余人,再加上补充几万俘虏,足以对付南面的敌人。”东北、华东战场的进展一如朱老总所言,
1948年10月14日
至15日,东北野战军主力经过31个小时激战,攻克了北宁线上的战略枢纽锦州,取得了辽沈战役决定性的胜利。
3
.对中原黄淮地区战场作出预见,并预示1948年冬解决东北问题。
1948年10月16日
,朱老总在中央战况汇报会上指出:“现在打下锦州,他(指蒋介石)要撤也撤不出来了。锦州在战略上意义很大,是关内与东北联系的补给与转运基地……”,“目前主要作战在东北,形势对我们有利,可以打几个好仗,在今冬解决东北问题。”“山东现在已经抽出很大力量,粟裕和许(世友)、谭(震林)可以会合打大仗(指华野内线部队配合作战)。”早在
1948年4月30日
中央在城南庄召开的书记处扩大会议上,朱老总率先支持粟裕提出的“华野三个纵队暂不过江,集中兵力先在江北打几个大仗”的重要建议,征得其他中央领导的同意,改变了原先的部署。他又亲到豫东前线传达中央的决定,并指导作战部署,极大地鼓舞了华野部队的士气。随后,华野取得了豫东战役的全胜,证明了朱老总一贯战略指导思想的正确性。战事的经过,桩桩件件印证了朱老总的预见。
1948年10月26日
,人民解放军在辽西地区全歼了由沈阳西援锦州的第九兵团廖耀湘部5个军10万余人。
11月2日
,再克沈阳、营口,迫使锦西、葫芦岛之敌海运南逃。至此,辽沈战役全部结束,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紧接着,即
11月6日
,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联合发起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进行之际,挥师入关的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也联合发起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发起、进行和结束,同样在朱老总预见之列。
4
.对淮海战役及全国决战进行预测,并预示傅作义部最终将被歼灭。
1948年11月26日
,当战略决战全面铺开之际,朱老总在中央战况汇报会上说:“我们正以全力与敌人进行决战。二十年来的革命战争,向来是敌人找我们决战。今天形势变了,是我们集中主力找敌人决战。东北决战已把敌人消灭了,现在,正在徐州地区进行决战,平津决战也即将开始。”“在徐州地区,黄百韬兵团被歼后,我主力已南下打黄维兵团,黄维、李延年、刘汝明三部解决后,徐州敌人也跑不了……在华北方面,傅作义比较聪明,但他的家当只有这么大……他很可能固守平津,但其结果仍逃不出被歼的命运。”朱老总在三大战役发起前夕和进行过程中,以高超的军事谋略和精妙的指挥艺术对全国各战略区尤其是华北、东北、中原、华东所进行的科学预见和战略指导,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④ 朱毛不分家什么意思
朱德和毛泽东的合称,因为当时他们的政治立场一致,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形成了共产党发展的合力,所以被人共称为“朱毛”,注意,是朱德的军事权在前的!
⑤ 开国名将朱文正真的是纨绔子弟式的军事天才吗
如果要给明初开国将领排名的话,朱文正可以排进前五。在众多将星之中,朱文正是最耀眼的一颗。
战后,朱元璋论功行赏,朱文正觉得以他的功劳赏得太轻了。心生不满,放纵手下士兵妇女。朱元璋训了几次还不改,只好把他软禁起来。一个耀眼的军事天才就这样结束了辉煌的一生。真是个悲剧人生!
⑥ 如果朱棣不造反,朱允炆的王朝还能撑多久
即使朱棣不造反,朱允炆的统治也坚持不了多久,因为他采取的“削藩政策”导致藩王们十分不满,朱棣不造反也会有其他藩王造反。对朱允炆来说,要想保住自己的皇位其实必须要发展自己的势力,而不是削弱藩王的势力,也就是说,朱允炆必须要先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够有能力去削弱藩王的实力。最后,朱允炆的实力不强导致他面对造反的时候无法应对。由于朱允炆手中的军事实力不强,根本不是朱棣的对手,所以他才会败给朱棣。当时的朱允炆明明实力就一般,却还要强行削藩,又无法面对这些严重的后果,因此他的削藩必定会遭到反抗,所以朱允炆的皇位不是朱棣抢走的,是他自己搞丢了。
⑦ 为何陈友谅说谁得到了朱文正必定得到天下
说起朱元璋大家应该都会想到陈友谅,说道陈友谅我们来说一下朱文正,因为朱文正也很有能力,陈友谅也说过得到他可以得天下。
最后朱文正的结局可想而知,后来终身被软禁了,抑郁而终。当然,朱文正能有这样的下场,都是罪有应得的。当他选择了背叛的那一天,就应该预料到自己会有这样的下场。如果不做那样的选择没准他也是一代军师的名人了。
⑧ 秋收起义中的周鲁到底是怎么死的
后来周鲁来牺牲了。自
周鲁同志到了井冈山,指责陈毅等人不战自溃,丧失了湘南暴动的大好形势,认定郴州之所以失守是毛阳奉阴违,拒不增援所致。陈年轻气盛,说毛不仅无过而且有功,说“湘南暴动是老皇历了”,根本行不通,朱也情绪激动,说周鲁作为特派员得不到大家的尊重,自己已经“铁了心”,不再执行中央和湖南政府的错误决定,要上井冈了,何长工、胡少海也站在朱陈一边。
这样,周鲁就成了孤家寡人,知道他们再不把中央放眼里了,气极之下退出会议,扬言要和朱陈等人“分道扬镳”,“第二天一早就带特委回湖南政府向中央告状”。
第二天一早,朱问手下:”周鲁哪里去了?“,手下回答说周鲁天不亮就不打招呼带着特委愤然离去,朱遂急忙派出一连兵马赶去保护。岂料追上周鲁,却发现周鲁的特委早已中了还乡团的伏击而全部牺牲。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和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发展,正确反映了中国革命和中国战争的规律,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是中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工农武装割据”,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内容。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⑨ 既然朱德是红军总司令,为何总*政*委不是毛*泽*东,而是张国焘不是说朱*毛不分家吗
这个问题要从红一 红四方面军会合来说:因为红一军团经过五次反围剿 由瑞金版辗转到四川懋功,权与这里的红四军团会师(红四的军长是张国焘)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制定了北上的方针 (但是这时的张国焘已经有了自己的小算盘 他决定向西南发展)由于红一只有惨淡的一万人 而红四有八万人 在这里还对部队进行了改编 张国焘的资历老 而且是红四的老首长(主要是他的部队 朱毛不好意思不给他一个有权利的职位) 所以就把总政委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