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韩信的军事才能是吹出来的还是真的
韩信的军事才能毫不夸张是真的。“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专如韩信”,这是汉高祖刘属邦对韩信的评价,这句话也充分说明了韩信领兵打仗的能力的确强大,在韩信为刘邦效力期间,基本上刘邦所遇到的所有重大战役,都是由韩信指挥的,可以说刘邦的天下,大部分都是韩信打下来的。
㈡ “兵仙”韩信的军事才能是吹出来的还是真的
韩信事迹的记载,最权威的还是司马迁的《史记》。而《史记》为历代史学家所推崇,并奉司马迁为史家鼻祖,除了因司马迁为著史而忍辱负重外,最重要的是《史记》是“信史”。除少数上古时期无法考证的内容以及文化认知,世界观上的一些问题外,记录的历史事件绝大多数是可信的。
韩信的对手,强大的秦军被项羽消灭掉了,各个复国的王们,手中军队刚刚建立,数量虽庞大,可战力却差很多,这与战国时的各国军队是完全不能比的。所以生拉白起和韩信比较,是不靠谱的。
㈢ 韩信的军事才能是真的还是吹出来的
王者荣耀中的韩信怎么都是“十个韩信九个坑,还有一个小学生”?玩过王者荣耀的小伙伴都知道,韩信在前期实力不强,经常被队友喊“猥琐发育别浪”,然而在历史中的韩信,“功无二于天下”这几个字,实在是当得起。“兵仙”,唯有韩信。
你能做到吗?在正面战场上,刘邦可以说是被项羽压着打,领导这么拖后腿,不可能还可以继续打胜仗。每次都把自己刚刚锻炼好的手下给抢走,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是几十万。你要是能做到,你是不是想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啊?当然,有人不服,想学韩信的背水一战,后来大家都记住他的名字了,他叫马谡。
㈣ 韩信的天赋究竟有多高 他的军事能力如何来的
秦国统一六国之后,收缴了很多违禁品,兵书就是其中之一。韩信大约生于公元前231年,秦国统一六国的时候(公元前221年),他才10岁左右。老秦的法令推行得很彻底,私藏兵书是犯法的事,逮住了就得挨收拾,不排除少年时代的韩信有通过非正常渠道得到兵书的可能,但是,这种可能并不是很大。韩信读过兵书,击破赵国之后,他给麾下诸将讲述破赵的道理时,曾经引用过兵书原文。那么,他的兵书是从哪里来的呢?
刘邦进入咸阳之后,跟随他南征北战的老哥们儿争先恐后地掠夺金银财宝,唯独萧何没有这样做,而是赶快去秦帝国的档案资料馆抢收“律令图书”。这些图书当中,兵书的数量是可想而知的。不久,韩信离开项羽,前来投奔刘邦,因为犯错误,差点被斩首,幸亏刘邦的御用司机夏侯婴凑巧经过法场,才把他救下。两人一交谈,夏侯婴觉得韩信不是个池中物,于是把他介绍给了刘邦,但是刘邦这时候并不认为韩信是个打仗的料,只让他做了一个治粟都尉(管后勤的)。巧了,当时主管后勤的就是萧何。
都在同一个部门工作,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况萧何又是韩信的上司,经常需要韩信汇报工作什么的,见见面谈谈话是免不了的。这一交谈,萧何可算是捡到宝了――韩信这家伙干后勤屈才了,得让他去打仗呀!于是,萧何开始向刘邦推荐韩信。根据司马迁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萧何推荐了好几次,都没有什么效果,而在上头的任命下来之前,韩信还得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待着。在等待任命的这段时间里,他接触到兵书的可能应该是最大的,因为掌管兵书的人就是很赏识他的萧何。
然而,有天赋加上看过兵书,这也是不够的,还得有工作经验,必须见识过真正的战争。如果说天赋是材料,兵书是炉火,那么实战就是淬火的冷水,必须经历过这一热一冷,利刃才能成器。否则,光靠着天赋和知识烧红的一腔热血就匆匆上阵,一见识到残酷无比的阵仗,很容易被吓得六神无主。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里对此有过很风趣的描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
正好,实战经验韩信也是有的,带他的不是别人,恰恰就是那个时代的另外一个传奇――项羽。没有投靠刘邦之前,韩信在项羽手下干过很长时间(职位是执戟郎中,相当于贴身护卫)。项羽一生打得最为精彩的战役有两次,一次是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另一次是兵贵神速的彭城之战,在这两次战役中把作战水平发挥到了巅峰状态,而巨鹿之战期间,韩信恰好正在为项羽效力,项羽对作战时机的拿捏、对地形的利用、对士气的调动、对战术的运用……全都被他收入眼底。作为一个领悟能力奇高的天才,这一切必然会让他产生深刻的印象。
有天赋,有书斋里的学习,还有实战经验,这一切结合在一起,韩信成为兵仙也就不足为怪了。
事实上,通过比较韩信与项羽的作战经历,我们也不难发现相似的地方,比如说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示有进无退,而在破赵期间,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有巨鹿的影子。比如项羽喜欢用水,巨鹿之战用水(激发士气,甩开膀子干),彭城之战用水(人不够,水来凑,挤压联军),而韩信用水的地方更多,破魏用水(木罂渡河,迷惑敌军),破赵用水(背水一战,弟兄们冲啊),破齐还是用水(半渡而击,出其不意)……战术手段如此相似,要说韩信没有从项羽手里“偷师”似乎不太可能。但是,韩信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青出于蓝了,作战手段比项羽更为巧妙。
在另外一些地方,他们也有相似点,比如都有一点儿腔调,都有一点儿骄傲,都有一点儿不爽快,都有一点儿缺心眼,都是年纪轻轻就出头,都是年纪轻轻就挂了。他们生在一个时代,像一个相生相克的恶作剧,一个不存在,另一个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他们一个消灭暴秦之后就匆匆退场,一个辅佐刘邦定鼎之后就草草谢幕,就像两张系统盘,只有那么一会儿是有用的,系统装好了,他们也就废了。
㈤ 韩信的军事才能从哪里来的
按照书上说,是一个老头给他的一本兵书。其实很多人天生就有军事才能回,很能打仗,并且也没受过答什么军事教育。每个时期都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历史人物。
很多都是草根出身,天才的人很快就能在对阵中如鱼得水,出类拔萃。胜利的取得的是天时地利人和都站才行,所占重要性是分次序的。
㈥ 韩信的军事才能和谋略如何啊
汉朝楚王韩信(约前228年—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楚王[1]、上大将军。今淮安镇淮楼东侧建有韩侯祠。西汉开国功臣,初属项羽,后归刘邦。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座驾:五明骥; 兵器:鱼肠剑; 经典之战:暗渡陈仓,井陉之战,垓下之战; 官爵:无名小卒----郎中------连敖------伐楚大元帅------齐王-----楚王------淮阴侯。 补充: 他起初并未受到刘邦赏识,只当个小粮官,丞相萧何却很器重他。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韩信出身没落贵族,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韩信在下乡南昌亭长家吃闲饭,几个月后,引起亭长妻子的不满,前一大早就烧好饭,在床上就把饭吃了。等到吃饭时间韩信去了,就不为他准备饭食。韩信看出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同亭长绝交而去。韩信在城下钓鱼时,有许多老妇在冲洗丝絮,其中一人见韩信饿得可怜,就给他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对这位老大娘表示:“吾必有以重报母。”(《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说我将来必定会重重报答你的。老妇很生气,斥责韩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难道是希图报答吗? 补充: 淮城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想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汉书·韩信传》)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汉书·韩信传》)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厂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史记·淮阴侯列传》)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让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补充: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用,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何亡。”(《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进见,刘邦且怒且喜,骂到萧何为何逃跑,萧何说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韩信。刘邦又骂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表示自己也想向东发展,绝非甘居汉中,定要取天下。萧何说:“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要再加以重用,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为大将。于是刘邦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同意了萧何的要求。 补充: 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㈦ 兵仙韩信的军事才能是吹出来的还是真的
lz此言差异来
只看实例其实很难比较源,兵法说来说去就那么回事,三十六计哪个不知,但有多少人失败的原因还是那么些呢?而且,战例受限于各种客观因素,难以看出他们的全面能力。
硬要说军事才能,白起一生百战百胜,而且大小兵团作战都指挥过,从组织能力看,的确是神一样的人物了,而且奇袭战什么的他也不少没有打过。如果单纯把战果归功于秦军整体实力强也不对,看看秦国同时期战史,也有不少别的将领外战失利,比如魏冄啊,还有赵奢成名那仗。
韩信兵仙之名也不是吹的以弱胜强是他强项,但其最大指挥能力只是他空口说过多多益善,不知真相
曹操伐刘表胜在一个势上,刘表军战败主要是内部争斗,但其北伐乌桓等还的确是一代枭雄。
霍去病战例相对较少,而且主要是骑兵奔袭突击,重在一个突袭上,打敌人措手不及,使对方迅速溃败,在追击中大量杀伤敌人。
相比较而言,只能说,在骑兵应用上,霍去病比较擅长。白起是全面发展型,应该是军事才能最强的了。韩信擅长以弱胜强,大军团作战经验少,但应该也不错。曹操更侧重政治家,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㈧ 韩信的军事知识从哪里来的
肯定是学的,不过跟谁不知道,反正史书没记载,我们也没办法知道了.
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还是别去猜的好.
㈨ 论韩信军事才能
韩信作战特点在于攻心,能把音乐玩成武器。我想全世界就韩信一人。
细说带兵打仗,简直就是一种艺术;韩信所有战役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特点就在于瓦解敌方士兵心理。就连给韩信作传的司马迁都称此人世间奇才!!
韩信起初跟随项梁起义,项梁死后收编在项羽军队中。范增曾经告诉项羽,韩信有奇才,不用就杀掉,结果项羽不听,就让韩信当他的保安。后来韩信投靠刘邦,当了一个管粮仓的小官,是萧何发现韩信的才华,请求刘邦拜为三军大元帅(也就是我们说的军委主席)。韩信就是这么起家的。
其实韩信战役基本都是兵不血刃;个人认为最经典的就是背水一战:
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欲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赵王与成安君陈余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韩信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现又有张耳加盟,乘胜欲下赵国,军队锐不可当。可是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到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餐餐吃饱!这井陉口,车不可并行,骑兵不可列队,行军数百里,其粮草必落在后面,希望您暂拨给我三万奇兵,我从小路截断汉军辎重粮草;您深挖护营壕沟,加高兵营围墙而待。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的部队断绝汉军后路,荒野无食可掠,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悬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虑采纳我的计谋,否则定被他俩擒获。”
成安君陈余是一个书生,认为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所以表示反对说:“兵法上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之交战。韩信虽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数千人,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士兵早已疲惫之极,我们却避而不击,若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将如何对付?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胆怯,会轻易地攻打我们。”最终没听李左车的计策。
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非常高兴。大胆引兵前来,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半夜选二千轻骑兵,人持一面红旗,从小路来到山坡上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且告诫将士:赵军见我军出击,一定倾巢而出,你们就乘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国旗帜,插上汉军红旗。同时命令副将传令大家:“今天打败赵军之后会餐。”将士们谁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称是。韩信又召集将领们分析认为,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他们在未见到汉军大将旗鼓之前,定会担心我们遇到阻险而退兵,是不肯轻易发兵攻打我们的。于是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绝阵,都大笑不已。天刚亮,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赵军果出营迎击,大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赵军见状,果然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丢下的旗鼓。韩信、张耳退人河边阵地,水上军迎战赵军,各个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这时韩信所派的二千轻骑兵,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战不胜,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又下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不久,擒获广武君,韩信亲自上前松绑,请广武君面东而坐,自己执弟子之礼。
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问到:“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如今将军却背水为阵,还说破赵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服,然而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韩信说:“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置死地,人人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汉书·韩信传》)诸将听了都自叹不如,更加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了。
这一战实际上就是在赌,结果还是赢了,算不上险胜,简直就是神! 要我的话说,赶着街道上的人来打仗,要我当时在场,肯定喊着大伙把韩信给杀了,提头投降赵军。妈的韩信这混蛋赶着我们来打仗就算了,还要把我们置之死地!! 又或者韩信是怎么肯定赵军会全军出动?如果赵军用了别的方法,结果又会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