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中日武器装备对比

中日武器装备对比

发布时间:2021-02-22 18:43:22

1. 抗日战争中日兵力对比

抗日战争中日兵力对比:日本遥遥领先中国整整一代。

1、一国的军事实力强弱,归根到底由综合国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来决定。

抗战爆发前中日双方的一系列数据对比:日本年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中国4万吨;日本年产煤5070万吨,中国2800万吨;日本年产石油169万吨,中国1.31万吨。

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战舰52422吨,而这些现代化武器装备,中国均无自产能力。也就是说,当日本已紧跟世界潮流大踏步迈入机械化军事时代之际,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拿得出手的主战兵器。

2、以双方海军军力对比为例:

“七七事变”前夕,中国海军兵员共约两万五千人,共有66艘舰艇,分为巡洋舰、轻巡洋舰、运输舰、练习舰、鱼雷艇五类,总吨位57608吨。

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军兵员十二万七千人,共有舰艇285艘,总吨位超过115万吨。其中作战军舰约77万吨。

包括航母4艘(近7万吨,总吨位,下同),水上机母舰2艘(约3万吨),战列舰9艘(约27万吨),重型巡洋舰12艘(近10万吨),轻型巡洋舰21艘(近11万吨),驱逐舰102艘(超过12万吨),潜艇59艘(超过7万吨)。

还有练习舰、潜水母舰、布雷舰(艇)、海防舰、炮舰、水雷舰、扫雷舰数十艘,总吨位约13万吨,以及修理舰、运输舰、练习特务舰、测量舰、布雷艇、猎潜艇等配套舰艇。

此外,又有战列舰2艘、航母2艘、轻型巡洋舰4艘、驱逐舰12艘、水上机母舰3艘、水雷舰4艘正在建造。其中2艘战列舰,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大和”“武藏”,每一艘的排水量都在7万吨以上。换言之,日本一艘大型战列舰的排水量,就超过了当时的整个中国海军。

(1)中日武器装备对比扩展阅读:

在兵员的训练上,中日同样存在着重大差距。

抗战前,中国士兵大部分是文盲,截至1936年底,中国训练完毕之高中及同等学校的合格预备兵,仅17490人。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候补军官仅880人。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抗战时当过国军排长,他发现基层军官连花名册都点不了,平日多不研究战术,打仗全凭血气之勇。进攻时以密集队形蜂拥蚁附,失利时又鸟奔兽散。

以单兵射击训练论,当时一发子弹的价值在中国相当于七斤半大米,或35个鸡蛋。所以平时训练多数是打空枪,就算物质条件最好的中央军,也不过每兵配发15发子弹作实弹射击,开战后每兵配发20发子弹上战场。

而日军《步兵操典》规定,新兵入伍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结果日军每个中队都有三分之一的步枪兵可以达到优秀射手的水平。

至于双方步兵重火器威力的落差,就更不用说了。“七七事变”前,中国75mm以上口径的火炮仅800多门,重炮只有可怜的48门,虽全部从德国进口,但总数连日军同类火炮的零头都不到。

2. 中日的军事实力比较

都是防御有余进抄攻不足,不袭过海军还是日本占优,双十舰队,而且日本游大偶级,据说那玩意只要一周就能改造成轻型航母,日本现在应该有3艘了吧。。。唯一的好处就是日本资源需要进口,用潜艇部队卡死他的贸易线,耗死他~!
我方立场依然,不首先打第一枪,依然是近海防御策略,不过2015之后航母编队成型了,就没准喽~

3. 现在中日的军事实力对比

核打击力量没有可比性,下面几点是常规军事力量的比较

航空航天技术比较

中日都生产了自己的第3代战斗机。日本是F-2,中国是歼10和歼11。通过研制、仿制,中国完全掌握了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而日本虽然在某些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日本并没有完全掌握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日本任何新战机仍然必须依靠美国。而中国在第3代战机已经毕业了,同时具备了第4代战机的研制能力。下面通过具体技术分析两国的差距。

1空气动力设计;中国已经基本解决先进战机的气动设计问题。通过大量的型号设计,中国已经培养了一批具有经验的航空工程师和设计师。而日本工程设计经验不足,F-2的外型设计模仿F-16,同时大量设计依靠美方。因此到现在日本还不具备独立的先进气动外型设计能力。

2 结构和材料;两国水平大致相当。在设计上已经有现成的设计软件,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机体3维数字设计上中国已经走到日本前面。日本的复合材料技术比较先进,其机翼复合材料一体高温固化技术世界领先。但这个技术不够成熟,制造的机翼后来出现裂缝。中国引进了俄罗斯最先进的钛合金加工技术,同时中国复合材料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因此中国已经比较完整地掌握了先进战机的材料技术。
3 电子系统;日本在雷达火控技术上领先,日本的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属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机载雷达水平还有差距。但在一体化电子系统设计和整合方面中国没有差距。中国掌握了数字电传技术,而日本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4 动力系统;中国已经可以自己设计制造先进涡扇发动机,而日本没有相应的能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优势是具有一个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系统整合能力强。而日本基础工业实力雄厚,特别是电子工业基础雄厚使得它在航空电子具有优势。但日本软件设计技术落后中国,没有独立开发飞机的能力。中国有能力独立或以平等伙伴的地位开发第4代战机。而日本在新一代战机的开发还必须依靠美国。

在航天技术上,日本H2火箭比中国目前在用的长征火箭要先进。但中国在火箭的可靠性和航天测控和载人航天比日本领先。日本在卫星技术上具有优势,这一方面是日本电子工业基础雄厚,另一方面中国受到西方的技术限制。但中国在卫星应用方面比日本更广泛。总体上中国略微领先日本。在中国新一代火箭成功以后将全面超越日本。
中日海军技术比较
以日本最先进的金刚级和中国170舰比较。据可靠消息,170舰使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而金刚级使用的是美国的无源相控阵雷达。170舰整个作战系统是中国的,而金刚级的作战系统是美国的。导弹技术上170使用自导防空导弹,而金刚级使用的半主动制导。反舰导弹的差距更加明显。170舰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在中国可以完全独立自主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战舰。而日本在作战系统和舰用主机方面还需要依靠美国。金刚级的优势在于载弹量远远超过170 舰。反潜战水平可能优于中国。

在潜艇方面,中国潜用柴油机还需要进口。国产柴油机噪音大,比功率低。日本技术领先,但比中国使用的德国柴油机无技术优势。中国在AIP技术上国际领先,在燃料电池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日本不具备这个技术。日本千方百计想得到中国的燃料电池技术。在潜艇材料上中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噪音控制上中国也不落后于日本。只是声纳系统还有一些差距。在引进法国和俄罗斯技术以后,这个差距已经很小了。
中国拥有核潜艇,日本没有。中国核潜艇发展了两代。苛刻的中国海军对新一代核潜艇非常满意。
从以上分析***在海军技术上已经赶上和超过日本了。但由于过去长期落后,欠账太多,所以中国海军的实力还赶不上日本。但中国海军的赶超势头是有目共睹的。中日在海军技术上的差别同样是中国具有完整全面的军事工业体系,可以自主完成军事装备的设计制造。日本基础工业实力雄厚,在柴油机、和某些电子技术方面领先。但必须依靠美国的一些技术支持才能完整地制造现代化军舰,才能形成海军战斗力。

现在中国军事工业已经提供中国军队以先进的武器装备,使之不低于日本,问题是PLA如何使用这些装备,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陆军装备技术比较

以主战坦克为例,火炮、装甲技术中国领先。日本不具备生产高膛压火炮技术,只得引进德国许可生产坦克炮。中国完全具有高膛压火炮自主技术。与德国技术相当。装甲技术在各国都是最高秘密。但中国99式坦克的防护远远超过日本90式。火控技术相当,其2000米动对动首发命中率相当,大约在85%。日本的优势在于动力系统。不过日本使用2冲程发动机表明日本的高比功率4冲程发动机技术不过关。如果中国的1100千瓦发动机过关的话,在这一领域也赶上日本。

电子信息战技术比较

日本是世界上电子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着极为强大的基础工业实力。这导致了日本的军用电子技术的先进。但日本的硬件先进,但软件落后,日本的软件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国。日本的电子工程化水平一般。中国电子工业基础落后,有一些军用电子原器件不能生产或其质量不高或价格太高,影响到中国军事电子技术的发展,同时影响到陆海空军和卫星的电子系统的水平。但最近几年这个情况有了根本改变。中国电子工业的加工水平达到12英寸,0.13微米加工技术。现在正在开发自主的90纳米的加工技术。中国的IC设计发展也很快,已经在开发最具有挑战性的处理器芯片。中国的工程软件设计原来就不在日本之下。日本的电子战信息战技术还主要依靠美国,LINK11和LINK16是日军的主要信息链路。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整个军事体系是绑在美国的战车上。离开美国,日本的整个军事体系立即瘫痪。而中国是具备一个完整的军事工业和军事科技体系。从整体上的军事技术并不落后于日本,而且更有完整性。而日本的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完全在美国的控制之下。这是日本为什么看起来想一个太监一样的根本原因之一。

4. 中日抗日战争装备对比

日军派遣到中国的军队56个师团、12个独立旅团,约万人,其中甲级师团有21个,其余为乙级和丙级师团,到1941年后新建和补充的师团完全无法与前面比较,多采用三联队制,兵力和武器及辎重装备上相差了许多。
甲级师团里面还有5个甲级甲种特等师团,以关东军的第二师团、进军淞沪的第三师团、攻击山西的第五师团、进攻济南和南京的第六师团、攻占河北直下黄河的第十四师团为配置最高师团,人数普遍在2.4万以上,个别的达到3.1万,如十四师团(土肥圆),下设27、28兵部旅团、骑兵联队、重炮联队、重炮大队、机关枪大队、装甲车大队、工兵联队和独立工兵大队、迫击炮大队、高射炮大队、架桥大队、架桥中队、辎重联队、通信中队,还有独立陆军航空大队。
从这样高配置的师团上不难看到,小日本当时的战斗力确实很厉害。
而我中国军队里面,八路军和新四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装备实在无法与小日本对比,所以也只能在屁股后面偷袭和捣乱。
国民党军队相对好点,几个战区都是原先的大军阀,军力配备都很正规,建制也很标准,武器上差了点,是没有小,日本好,此前只有两个全德国武器配备的正规师,可惜没打出任何成绩,而且每次都是这样标准的高于日本装备的师率先逃跑,老蒋视为心肝宝贝始终没有责怪,引发了国民党,嫡系与非嫡系的派别抗争。
国民党军队也有与中,共军队差不多的军队,如川军和西北军,尤其是川军,什么武器都有,连军装都无法统一。但1943年以后得到美国帮助,大为改观,有几个师的装备高于小日本,天空上也有了自己的飞机。
海洋上完全被日本控制,不用比较。

5. 抗战期间中日武器装备差距有多大

决定伤亡来人数差异的主要自因素为:1、武器装备。中方武器武器较为落后,国内又缺乏先进的武器制造技术,特别是在重武器方面。日方虽然武器装备水平较之欧美有差距,但是相对中方来说绝对是先进的。2、军队素质。日方军队受训严格,中方军队多为抓壮丁而来,很多并未受过系统的战术训练。3、双方态度日方侵略我国,蓄谋已久,有一定的战略考量。中方仓促应战,还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另外,内耗严重,造成军队士气低落。4、不胜的历史经历这点不可否认。自从清末以来,我国军队从未对列强有过正面战场的胜利。会有一种恐慌畏战的情绪,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6. 中日军事力量对比

大致分析应该在2015年之后。因为分析2015年至2020年中国经济将赶超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那时专中国的经济建设将开属始放缓,不必再为了保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大力发展经济而忍气吞声。扯上日本就得看他身后的主子是什么态度,中国致力于钓鱼岛问题,是双边协商,先搁置争议。但日本是非正常国家,军事总体力量远不如中国。日本寻求钓鱼岛问题国际化以每日安保条约为由把美国拉了进来。所以钓鱼岛问题从中日问题,变为中日美为题。中国对钓鱼岛有不可争议的主权。无论史实还是法理。所以钓鱼岛问题光日本成被动和劣势是必然。军事力量”陆军没法比,中国陆军人数世界第一,且基本完成机械化转信息化。二炮导弹威慑强,可定点清除日本战略据点。这里还除去了核导弹。且战略纵深更是无法相比,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土,战略纵深且是弹丸岛国可以比。空军中国保守估计有4000多架,日本有360及架。虽中国战机数量占绝对优势,但先进战机与日本数量相当。毕竟那么大领土,例行空备值班也用先进战机丫。海军与空军的形式差不多,所以光打赢日本没问题。主要是看是否牵扯到美国

7. 中日军事对比

海军:日军胜出,出色的反导系统,反潜,以及美式的反潜机和宙斯盾...我国的潜艇基本被废....
空军:我军胜出,我们拥有全球第二数量的战机,即使质量不过关,那数量也是优势啊(其实质量还好的,毕竟有俄国的苏制战机,总比天天闹坠机的印度阿三好吧)
陆军:我军完爆他们,区区狭窄岛国的陆军敢跟绵延数千里的华夏比?连美国都说了,正面的坦克战未必打得赢我们
王牌:我们是二炮,有人说有个鸟用,但想想我们长征的成功率就知道,我们战略导弹有多么恐怖!而日本很可能是驻日美军(前提是美军愿意卷进战争)以及在一个月造出核武器的科技能力

8. 抗战期间中日武器对比,就知抗战胜利有多么不易

抗战期间中日双方主要由陆军交战。空军只起辅助作用。当年中国内地交通条件差,陆战多由徒步和骡马部队流动进行,重炮很少使用,双方主要以步兵武器和轻型火炮交锋。侵华日军步兵的标准武器,不少人在电影中看过--士兵扛“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军官挎“王八盒子”,其性能在当时的世界上已落后于西方国家和苏联的装备。
日军对华作战的单兵装备,主要使用6.5毫米口径的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式步枪,具有精度好、射程远和枪身长利于白刃格斗的优点,却也有口径小、杀伤力差的弱点。军阀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在上世纪20年代曾一度仿造该枪,部队拿到后却反映其杀伤力小而不喜欢。从清末起,中国军界大都看中德式7.92毫米口径枪械。最早大批量装备的步枪便是毛瑟枪的改进型--“汉阳造”。1935年南京政府根据德国顾问建议,以德式Kar98毛瑟步枪为标准统一全军,除外购外在国内仿造为“中正式”(连同Kat98一同称为“七九”枪)。此种枪在二战中也一直是德军主要装备。参加过抗战的老人大都知道,“七九”枪的伤口进去的眼小,出来能带出一块肉:6.5毫米的“三八大盖”不仅口径小,且因弹道设计缺陷造成“进去多大眼,出来多大跟”。当时人们戏称:“用三八枪打中鬼子,过几天鬼子又回来了”;“三八枪打中抗日战士,养几天伤继续抗日”。日军也深感三八枪威力小,1939年研制出7.7毫米口径的九九式步枪,性能与德国Kar98式相当,却因生产能力所限,只优先装备关东军和后来的南方军精锐师团,中国关内战场的“支那派遣军”还多继续装备“三八”式。
日军所用轻机枪主要是人称“歪把子”的大正十一年(1926年)式,后装备中国人俗称为“拐把子”的九六式(1936年)。这类机枪供弹不畅,加上通用的6.5毫米子弹杀伤力不足,性能均不如中国各派军队主要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通用德式7.9毫米弹)。日军于1939年研制出7.7毫米口径的九九式轻机枪,也因生产能力不足未大量装备。战时日军的重机枪为九二式。使用7.7毫米口径子弹,耐寒性好,缺点是靠弹板供弹操作不便且易卡壳。当时中国军队的重机枪多属马克沁式,除需水冷这一麻烦外,可靠性优于九二式。
侵华战场上的日军没有装备冲锋枪。是拘泥于日俄战争的经验,认为“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要胜于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感到冲锋枪耗弹多且精度差,又不符合日本武士最后以刺刀决胜的观念。抗战前中国各派军队购买了德、美多种型号的冲锋枪,后期又大量装备了美制汤姆逊、英国的斯登冲锋枪,近战时火力密度要占优势。尤其是在远征印缅的丛林战中,中国士兵与日本兵在草丛和密林中相遇时。往往在几十米内才能发现对手,此时手持冲锋枪以“弹雨”倾泻过去就会大占便宜。
从手枪对比看,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枪(“王八盒子”)因弹簧钢质量差供弹常出问题,被称为“二次大战中最差的手枪”。中国进口的手枪型号杂乱,多数是德式毛瑟驳壳枪。德国生产此种享誉世界的手枪100多万支,多数销到中国,军官和豪绅大都最喜欢“二十响”。该枪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自动手枪,使用7.62毫米手枪弹,相当于野战手枪。德、日两军认为此型枪用于野战威力不够,用于防身又太大太重。纳粹德国后来停产此型手枪,本国军队很少装备,日本仿造少量此型枪只装备少数特殊部门而未配发至作战部队。
抗战初期,日军地面重武器数量多于中国军队,性能却并不占优势。日军一个甲种师团支援火炮有24门四一式75毫米山炮、12门75毫米加农炮(亦即野炮)和24门三八式70毫米步兵炮,性能不及同期中国购买的美、苏、德等国产品。中国军队的山炮口径以75毫米居多,其中德国克虏伯厂制品性能最优。在迫击炮方面,中国主要装备的82毫米炮与日军的同类武器性能相当,不过日军大量装备了50毫米口径的八九式掷弹筒(一个中队有6具),具备一定近战火力优势。抗战后期国民党军大量装备了美制60毫米迫击炮,性能和威力才明显优于八九式掷弹筒。
在航空兵方面,抗战初期中日双方飞机质量相差不大,日方却占有数量优势。中方主要装备美制“霍克”Ⅲ战斗机,随后主要补充苏制伊-15和伊-16。日军主力战斗机为中岛九七、川崎九一、三菱九六,双方战机性能基本相当。1937年夏,中国空军仅有作战飞机314架,飞行员700名,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却有作战飞机2100架,飞行员近1万名,加之其飞机多系国内生产,年产可达数千架。中方开战一个月后人机损耗便无法弥补,制空权完全落入日军手中。此后两年间苏联以“志愿航空队”名义派来2000名飞行员并援华1200架飞机,却因数量不如日军未夺回制空权。1940年日军装备当时世界上性能最佳的零式战斗机后,质量压倒了伊-15和伊-16,中国空军便避战保机。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华提供性能与零式相当的P-40战斗机。进入1944年以后,中美空军又装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P-51“野马”活塞式战斗机,在华日军航空兵的川崎式、零式战斗机已不是对手,大陆战场上空便很少见日机踪影。
抗战期间日本陆军装备技术水平不高,主要是因工业水平落后于美英苏等国,战前其军工生产就实行“重点主义”,在飞机、舰艇方面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地面装备则放在次要发展位置。1939年夏,日本关东军在诺门坎与朱可夫指挥的苏军交锋,其落后的陆战武器抵挡不住机械化部队。第6军大败,阵亡1.8万人(死亡数为苏军三倍)。此后日本陆军虽提出改进陆军装备,却因太平洋战争期间实行保障海空的“超重点主义”。仍无力兼顾。当年数量大大少于国民党军的日本陆军能用性能并不占优势的装备在中国横行,重要原因在于其系统化程度高。
日本从甲午战争前夕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便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兵工业,装备基本系自产。旧中国的腐败和不统一,在武器方面表现为自制力差,外购也混乱无序。各派军阀分头购械(常视能否取得政治支持和回扣多少而定),仅枪支便来自十几个国家,有“万国武器博物馆”之称。这种装备混乱对后勤保障是一种灾难,战时常出现件不配枪、弹不对膛,还受制于出售国能否及时供应弹药。当时日军的枪械性能虽不占优势,却因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而便于组织火力,而且能保障弹药供应。
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之初,中国的火力还能部分压制日军。然而与蒋介石政权关系密切的希特勒因顾虑盟友日本的抗议,在弹药供应方面故意拖延,结果国民党中央军在对日全面作战一两个月后便感到弹药不足,装备型号的杂乱也给组织火力造成困难。当时中日两军阵地交战时间一长,日方便能靠较好的武器配系和弹药供应充足,在火力上明显占优势。淞沪抗战时期有人总结:交战第一个月。中国四个德械师可抵挡日军一个师团;到第三个月,六个德械师也抵挡不住日军一个师团。
在现代战争中使用武器对抗,除了单项性能对比外,还需要武器配置按作战要求力争达成最优化。日本作为一个以组织力精强称雄世界的工业国,在侵华战争前已跟踪国际上现代战争发展的要求,对军队装备进行配置,具体表现为陆海军之间。航空兵(当时日本航空兵分隶陆海军而没有独立的空军)与地面部队及舰艇之间,陆军和步、炮、骑、装甲兵之间,武器使用能达成有机结合,战时有较好的火力协同。中国近代军阀部队的结构落后,重要表现又在于内部多是单一的步兵,少量炮兵、机械化部队和空军的组建规划性差,且缺少协同作战意识和训练。这样多而杂乱的部队往往会败于少而精强有序之敌
1937年夏全面抗战开始时,国民政府在名义上对中央军和川军、滇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各派全国陆军进行了整编,共编成178个师(其中包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3个师)。总的作战兵力在200万人以上,相当于侵华日军的三倍,某些武器的单项性能也不差。不过占全军总数三分之一的国民党中央系军队虽有较多火炮,枪械也最精良,其步炮协同却很差,地面部队与空军更没有战术配合。中国多数的杂牌军则得不到多少重武器,主要靠步兵武器作战。蒋介石的中央军系统的一贯作风,又是利用内战外战消灭异己,作战时故意把杂牌军摆在危险地段,对其损失也很少给以补充。这些杂牌军也都尽量避战而自保,一些无良的将领见形势不妙还投降当了伪军。抗战期间国民党先后成建制投降日军而被编成伪军的军队总数有60余万,其中有将级军官58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却无一连、一营成建制投降者)。中国抗战时出现这种可耻的“降官如毛”、“降兵如潮”的“汉奸”现象,是回顾抗战史的人所不能回避的,分析其原因也无法单纯以武器因素来解释。
1937年夏天,全面抗战开始。在中国军队总体素质和武器供应都不及日本,军内又派系杂乱、难以相统的情况下,蒋介石仍实行阵地防御方式,在华北、上海等日军进攻重点地域摆开“堂堂之阵”打正规战,日军各兵种组织有序的合同作战更能发挥优势。按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总结,日军同国民党中央军作战时以一个联队(团)足以击溃一个师,击溃杂牌军一个师只需一个大队。
1943年至1945年间,美国通过装备中国驻印军并进行“驼峰空运”,使国民党军有了39个全部美械师。蒋介石又决定动用各师附加的三分之一储备武器装备起18个半美械师。当时中国驻印军一个师有一个105毫米榴弹炮营(12门)以及其它口径的各种中轻型火炮,火力远远超过日军一个师团。不过这些美械师大都配置在大西南后方,少数参战部队多用于滇缅战场,多数部队后来用于国共内战。抗战后期国民党军虽在装备上已对日军居于整体优势,又掌握制空权,兵力更是一直多于日军,然而除了反攻滇西缅北取得全胜外,在国内战场上仍是连遭败绩。除了战略指导思想和兵员素质的弊病外,国民党当局全盘依赖和仿照美国为军队配备武器,也是影响战斗力发挥的重要因素。美国的机械化装备是以其发达的工业基础作为保障,旧中国自身没有工业基础,从万里外的大洋彼岸运来的装备往往坏一个零件都无法修理和更换,许多车辆装备刚用不久便“趴窝”。当时一些美械化部队的作战效能特别是机动能力,反而不如徒步轻便部队,这恰恰反映出照搬美国模式进行武器配置并不完全适应中国战场的特点。
中国海军在抗战期间未能打一次海战,除了与敌实力相差悬殊外,重要原因又是战前装备配置不合理。1937年日本舰艇总吨位达130万吨,中国海军则只拥有6万吨陈旧水面舰艇。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中国海军只用于南北内战,此后虽将日军视成主要敌人,海军建设仍缺乏有效的方针。当时中国海军要对抗强敌,最好的方式应是分散袭击并在沿海布雷,为此应放弃陈旧的大舰而以小型快艇、鱼雷艇、布雷艇和潜艇为主力,国内漫长的海岸和众多港口也具备分散小艇进行海上袭击战的条件。战前国民政府没有购买到潜艇,鱼雷快艇也只买了15艘,有限的海军装备费大都用于到敌国日本去订购中型水面舰只,以及维修清末留下的旧舰。全面抗战爆发时,中国海军正处于打大规模海战力量不够,打小规模袭击战又缺乏准备的“高不成、低不就”状态。南京政府把舰艇集中到狭窄的江阴水域,又成为日机能轻易找到的活靶,开战后便出现了全部自沉和被炸沉的大悲剧。对当年的中国海军未同日军进行过一次海战便全部覆没,一些为国民党当局辩解的人对此只归咎于装备落后,而不反思海军建设和作战的指导思想。其实,落后装备抗敌可以有特殊的打法,这在世界海战史上比比皆是,不能出海而自沉或坐以待毙,这才是令后人追溯起来便可浩叹的大悲剧!
进入抗战后期,中国空中战场的形势有了根本改观。在美国帮助下中国重建了空军,具有8个大队、900余架飞机的规模,并实现了轰炸机、战斗机、侦察机和运输机有机结合的配置,大大提升了战斗力。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也来华参战,战机最多时达1000余架。以1943年秋常德会战为标志,中美空军已经掌握了制空权。日军在战机数量和质量都居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仍于1944年发动“一号作战”等大规模攻势。据美国第14航空队宣称,其空中攻击共杀伤日军12万人。这自然有夸大成份,不过1944年以后日军发动攻势时确实主要靠夜间行军,打通平汉、粤汉铁路这些“大陆交通线”后因空袭猛烈也无法修复通车。据日军战史记载,在衡阳围攻战时,其前沿部队白天都“要像地老鼠一样钻在洞里”,因供应不济只好让士兵用钢盔舂米吃,险些重蹈英帕尔一战供应断绝的覆辙。可惜当时国民党军地面部队腐败无能,丢失了7个基地和36个机场,不仅严重影响了中美空军作战,也使正面战场一直败退到贵州,导致重庆震动。
中国对日抗战乃至其它战争史都证明。在战前和战争中对军队武器配置得是否合理,关键在于能否合乎国情、军情的需要,这又反映了战争指挥者的战略指导水平。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不过战争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又是武器操纵者的素质。在全面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一役取胜,其余会战都以失利撤退告终,一年时间便有人口达2亿的区域沦陷。当时国民政府归咎于武器落后,回避了不发动人民的片面抗战弊病,多少还能对国内外做出一些解释。1944年春到1945年初,已成强弩之末的日军在丧失制空权且兵力、火力都不占优势情况下对豫湘桂进攻,竟又使国民党军一溃千里,沦陷了有6000万人口的地区,丢弃了40个师的装备。在战争胜利前夕出现这种让反法西斯盟国惊讶和倍受国内人民谴责的战况,国民党当局再也无法推诿于武器的原因。
当时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装备最落后、条件最艰苦的情况下却能发展壮大。八路军出师到抗日前线的3万多部队,只有1万多支过去缴获的杂式枪,每支枪平均又只有30发子弹。至于火炮,八路军只是在山西拾到阎锡山军丢弃的12门75毫米山炮,成立了仅有的一个炮兵团,因炮弹无来源只能在关键性战斗中偶尔使用。1937年和1938年这两年间,国民党当局每年只象征性地发给八路军、新四军几十万发子弹,1939年以后便停止弹药供应。当时解放区的枪支弹药来源主要靠战场缴获,名副其实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得到盟国16亿美元的外援还连打败仗的情况下,八路军、新四军靠人民支援和战场缴获不断发展壮大,至1945年夏发展到93万人,有37万支枪,并解放了敌后1亿人口的地区。在全面抗战的八年间,八路军、新四军消耗子弹不足4000万发、手榴弹约800万枚(当时火炮极少可忽略不计)。按杀伤52万日军和同样数量的伪军统计,平均每毙伤一敌约消耗30发子弹、7枚手榴弹。这一比例之低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平均毙伤一敌就需消耗子弹2000发以上,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毙伤一敌平均耗子弹5000发。八年全面抗战中,国民党军共耗用子弹17.09亿发、炮弹959万发、手榴弹和枪榴弹2359万枚。按蒋纬国在《抗日御侮》一书中统计,共毙伤日军85万人(国民党军基本不同伪军作战),平均消耗子弹2000发、炮弹12发、手榴弹30枚才能毙伤一名日军。同为中国人,国共两党部队在抗战中的表现如此不同,连美国派到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史迪威中将都盛称共产党而一再斥责蒋介石集团无能,主张将援华武器分配给“能打日本”的部队即八路军一部分。1944年美军派到延安的观察组的报告,也预言中国的未来将属于共产党,只是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出发,仍坚决支持腐败却亲美的国民政府。
国民党的大部分军队(印缅远征军等少数部队除外)的战斗能力低下,从军事角度而论,除了武器系统性、标准性差之外,关键在于组织领导者腐朽昏聩,武器操纵者素质低下。国民党军提升军官主要靠私人关系而不重军事知识,征兵又主要靠强抓壮丁,川、黔、滇军部队还多是大烟枪不离手的“双枪兵”,其精神面貌和军事素质之糟不问可知。中国人口众多而财政困窘的特色,又使当权者有珍惜所购武器而轻视人命的传统心理,加上士兵经常开小差,便舍不得消耗弹药对其进行训练。当时外国来华人员感到很奇怪的一件事,便是“国军”士兵手中能有先进的德、美枪支,却赤脚穿草鞋,连一双极便宜的防护脚的胶鞋都不发。士兵如此不受珍爱、缺乏训练又文盲充斥的部队,使用武器的效能肯定不会高。
相比之下,当年的日军除军官作战组织能力较强,士兵又受到“武士道”熏陶和严酷训练,步兵出征前至少还要在各种条件下打靶耗弹数百发。据一些抗战老兵回忆,许多鬼子兵在乘车行进时举枪射击,仍能较准确地打中百米内的人形目标,对技术兵器的操作、保养水平更是远优于国民党军。虽然当年日本是侵略者,然而正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说的,日军高明的战术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诏书宣布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宣言》,虽然其全篇避而不谈“投降”二字,事实上却接受了要求其投降的条件。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国际反法西斯阵营对日本侵略者具有压倒优势的整个形势下取得的。如仅以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的情况而论。日强中弱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国内的战略要地北平、南京、上海、武汉以及经济发达地区还都在日军占领之下,日本投降的消息当时对多数国人还是深感意外的惊喜。
在后来很长时间内,有些对抗战史的宣传只服从于振奋人心的宣传需要,而具有科学定量分析的研究成果却比较少。如今通过全面客观地分析回顾抗战期间中日双方的武器对比,人们从中可以感到,武器落后并不一定要挨打,落后加腐败却注定要挨打

9.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中日两国的军力,军队素养,武器装备,双方伤亡的全面对比

日军派遣到中国的军队56个师团、12个独立旅团,约167万人,其中甲级师团有21个,其余为乙级和丙级师团,到1941年后新建和补充的师团完全无法与前面比较,多采用三联队制,兵力和武器及辎重装备上相差了许多。
甲级师团里面还有5个甲级甲种特等师团,以关东军的第二师团、进军淞沪的第三师团、攻击山西的第五师团、进攻济南和南京的第六师团、攻占河北直下黄河的第十四师团为配置最高师团,人数普遍在2.4万以上,个别的达到3.1万,如十四师团(土肥圆),下设27、28兵部旅团、骑兵联队、重炮联队、重炮大队、机关枪大队、装甲车大队、工兵联队和独立工兵大队、迫击炮大队、高射炮大队、架桥大队、架桥中队、辎重联队、通信中队,还有独立陆军航空大队。
从这样高配置的师团上不难看到,小日本当时的战斗力确实很厉害。
而我中国军队里面,八路军和新四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装备实在无法与小日本对比,所以也只能在屁股后面偷袭和捣乱。
国民党军队相对好点,几个战区都是原先的大军阀,军力配备都很正规,建制也很标准,武器上差了点,是没有小日本好,此前只有两个全德国武器配备的正规师,可惜没打出任何成绩,而且每次都是这样标准的高于日本装备的师率先逃跑,老蒋视为心肝宝贝始终没有责怪,引发了国民党,嫡系与非嫡系的派别抗争。
国民党军队也有与中,共军队差不多的军队,如川军和西北军,尤其是川军,什么武器都有,连军装都无法统一。但1943年以后得到美国帮助,大为改观,有几个师的装备高于小日本,天空上也有了自己的飞机。
海洋上完全被日本控制,不用比较。
抗战八年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其中阵亡是131万),歼灭日军100余万,共产党军队伤亡是60万,歼灭日军52.7万,此外还歼灭118万伪军。
这是教科书写的,但鄙人认为这是一群“御用文人”为美化现在的统治阶级而昧着良心胡写的。毕竟成王败寇。
另据数据:国民革命军陆军伤亡、失踪约310万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共军损失30余万。日军整个八年一共在中国关内地区死亡人数是45.6万人(厚生省统计),至于国共占多少比例,众说纷纭,但肯定一点就是共军是绝对没有国军多的。共军宣传歼灭“118万伪军”(不可信),歼灭包括“毙、伤、俘”。伪军最多时也就100万,整个抗战伪军总共才200万左右,很大一部分后来都投诚了。
如果说各有各的数据,无法较好比较,不如比比将领的伤亡,(毕竟将军不会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抗战八年国军牺牲了206位将军,击毙了日军将军44个,而八路军没有死亡将领(就算不以虚级化对待,也不过算的上2个),击毙日军将军5个。
因而从片面上我认为国军和共军对抗战的贡献是44比5。
附:抗日战争期间,在华日军人数最多时有近200万,协助日军的中国伪军最多时超过100万(整个抗战期间伪军总人数约为210万)。据日本厚生省1964年调查后统计,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的人数约为44万人。(不包括印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和美英协同歼灭的约16万日军。)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政府军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军与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28931次。国民政府军陆军死亡、失踪321万1914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不过,亦于大小会战中,让日军损失48万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将官阵亡于与国军会战中。(中日战

10. 中日军事实力对比

中国和日本在军事方面的科技的确有很大的差距,不过毕竟日本是发达国专家也是科技强国,所以也属千万不要轻视日本,因为大清国就是因为太小看日本了,总以为自己的国家比日本强,也不深度了解日本的真正的实力,过于轻敌,所以中国才输掉的甲午战争。

阅读全文

与中日武器装备对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