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条件可以申请减免增值税
符合增值税减免政策的,可申请减免增值税:1、民政福利企业增专值税减免;2、资源综合利属用企业增值税减免;3、饲料生产(销售)企业增值税减免;4、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增值税减免;5、再生资源增值税减免;6、农业生产资料增值税减免;7、旧机动车增值税减免,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Ⅱ 请围绕祖国科技发达写1篇演讲稿
2004年,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和开展先进军工文化建设,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取得重要成果,军工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增长,军工民品发展势头强劲,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十大军工集团全部实现赢利
国防科技工业曾经是国有企业中最困难的行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军工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04年全行业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1.7%、26.8%和26.4%,全面实现了年初预期发展目标。十大军工集团公司连续两年实现盈利,军工经济总体增长速度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10个百分点,连续4年保持快速增长。
武器研制和重点工程取得进展
2004年,国防科技工业系统顽强拼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取得重要成果。一批新装备完成设计定型,多个型号的研制取得重要进展,多种装备实现“批生产交付”,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绕月探测工程于2004年全面启动,总体进展顺利。国防科工委成立了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任命了工程及各系统“两总人员”,组建了月球探测工程中心。目前卫星系统已转入初样研制,卫星和卫星有效载荷、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全面展开,工程实施的各项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大型飞机、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等重大工程的综合论证工作也已全面展开,为尽快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奠定了基础。
军工民品发展迈上新的台阶2004年军工民用产业发展迅速,军工高技术民品比重显著增加。军工系统全年民品销售收入1676亿元,同比增长26%。
船舶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全国船舶工业造船完工量突破855万吨,继2002年、2003年分别达到417万吨和641万吨之后,船舶产量再次迈上一个新台阶。骨干船厂实现批量造船,VLCC超大型油轮、8000TEU集装箱船、LNG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船舶设计建造有新的突破,造船效率和水平显著提高。
秦山二期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秦山、大亚湾、岭澳核电基地9个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全年发电5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1%。秦山二期、岭澳核电站扩建工程和浙江三门、广东阳江核电站建设前期工作已正式启动。
航天系统全年圆满完成“8箭10星”发射任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自1996年10月以来连续41次发射成功,卫星应用对经济建设的贡献不断增加。我国自主研制的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新增6架订单,与巴西合资生产的ERJ145喷气支线客机组装生产按计划进行,国产新舟60飞机又签订了20架飞机的生产销售合同。军工汽车、摩托车等传统支柱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军工单位汽车产销量达到83.8万辆;摩托车销量达到366万辆,同比增长27%。
对外开放合作成果丰硕
2004年,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在拓展国际市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成效显著。继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一期工程成功并网发电之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又与巴方签订了二期项目合同。中俄航天合作在实质项目开展方面成效显著,中欧合作开展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工程,这是我国第一次以自己的空间探测项目参与国际合作。
我国政府与巴西政府签署了关于空间技术合作两项补充议定书,双方将继续开展地球资源卫星02B、03星、04星的合作研制。新舟60飞机出口津巴布韦,实现了国产民用客机出口零的突破,飞机转包生产取得长足发展,HC120直升机生产线建成投产。北方工业公司与伊朗签订了德黑兰地铁四号线项目承包合同和地铁系统机车车辆供货合同,总金额8.36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项目。
(据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
未来15年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发展将实现五大跨越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25日在此间颁布《国防科技工业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未来15年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将在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能力等5个方面实现重大跨越。
《纲要》紧密围绕未来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明确了到2020年国防科技工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提出了未来十五年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发展五大目标、八项重点任务。
《纲要》指出,未来十五年,国防科技工业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基点,加快转型升级,达成五大科技发展目标,实现国防科技重大跨越:一是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能力实现跨越;二是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实现跨越;三是军工制造技术实现跨越;四是国防基础与前沿技术实现跨越;五是国防科技创新保障能力实现跨越。
《纲要》对未来十五年国防科技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八项重点任务:一是突破新一代武器装备关键技术,提升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快速供给能力,满足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战略需求;二是加强军民结合高技术及产业化研究;三是推进军工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形成军工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建立敏捷、高效和绿色的新型军工制造业;四是强化国防基础与前沿科技研究;五是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工程,组织实施大型飞机、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重大专项;六是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能力科技工程,有效解决制约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的若干重大基础瓶颈问题;七是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平台建设;八是加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Ⅲ 中国空军历史
创建时期(1949.1~1953.12)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重视发展航空事业。在革命战争年代极端困难条件下,培养、储备了一批航空技术人才。大革命时期,选派共产党员进国民革命军航空学校学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选调一些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到苏联学习航空技术。抗日战争时期,选调一批共产党员到国民党航空学校和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航空队学习;在延安开办培养航空机械工程人才的学校。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创办人民军队第一所航空学校,培养航空技术人才,为建立人民空军做准备。1949~1953年,根据中共中央决策,在陆军基础上建设空军。逐步建立健全作战指挥、教育训练和勤务保障体系,遂行要地防空任务,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加抗美援朝,支援陆军部队进军西藏和进行围剿土匪作战,成为一支有一定战斗力的空中力量。 成立领导机关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指示中提出,1949年及1950年,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3月30日,在北平(今北京)成立军委航空局,常乾坤任局长、王弼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全国的航空工作,组织接管缴获的航空器材、修复机场、收容教育改造国民党空军航空技术人员,为建立人民空军创造条件。 7月10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写信给周恩来,提出建立人民空军。周恩来随即组织筹建空军的工作。26日,中央军委决定,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兵团机关和军委航空局合并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构。10月25日,任命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萧华为空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在北京成立,原军委航空局撤销,其人员及业务移交空军司令部。空军领率机关先后设参谋部(司令部)、训练部、政治部、工程部、后勤部、干部部和空军直属政治部等部门。 1949年4月~1950年1月,先后成立华北、华东、华中(后改中南)、西北、西南、东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归所在军区建制。统一领导接收、管理国民党空军遗留的航空设施、物资和人员,办理航空业务。1950年8月~1951年12月,以各军区司令部航空处和陆军部分军、师机构为基础,先后成立华东、东北、西南、中南、华北、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1952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对全国各战略区的空军部队、学校、机关,实行由军委空军领导机关和各大军区领导机关双重领导,各大军区主要为作战指挥关系,军委空军主要为建制领导关系,空军部队建设和管理由军委空军统一负责。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兵干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地面部队入朝作战不久,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1951年3月,成立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统一领导指挥志愿军空军。11月,在辽西省开原(今辽宁开原)组建1个空军军部;1952年8月、1953年3月,在辽东省安东(今辽宁丹东)、上海、山东潍坊各组建1个空军军部,加强空军部队的领导指挥。 建立院校培训体系1949年7月,中共中央在筹划建立人民空军时决定,以东北老航校的干部、学员为骨干,请苏联派出专家协助,向苏联购买飞机和航空器材,尽快建立一批航空学校。至1950年1月,新建7所航空学校,以速成方式培养飞行、航空机务等专业技术人才。1951年以后,继续新建航空学校,并将飞行人员和地勤人员同校合训改为分校培训。到1953年底,空军有13所航空学校,培训飞行人员5 945名(其中女飞行人员55名)、航空机务人员2.4万余名、其他干部近1 400名。1950~1953年,先后成立8个航空预科总队(后改称航空预备学校),对准备入航空学校的学员集中进行预科教育。1951~1953年,还先后成立机务学校、干部学校(1952年9月改称空军政治干部学校)和指挥员训练班,逐步建立多种类型、综合性院校培训体系。 组建部队空军成立初期,中央军委采纳空军关于在陆军基础上进行建设的指导方针。1950~1951年,从陆军部队调给空军12个师部、49个团部,用于组建空军部队。1950年6月19日,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在南京组建,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4混成旅。7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空降兵部队在上海组建,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陆战第1旅,后改称空军陆战第1师、伞兵教导师。11月2日,空军部队的旅改称师。24日,在四川新津组建空军第一个运输航空兵团。1951年4月24日,组建空军第一个运输航空兵师。至1953年底,空军部队发展到28个师,各型飞机3 000余架。 建立保障体系空军成立初期,在国家经济很困难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整修和新建一批机场,保障航空学校和航空兵部队使用。雷达、通信、气象等保障机构也陆续建立。空军专用经费和物资由空军负责供应,全军通用经费和物资由军区负责供应。全军实行新的供应保障体制后,1952年9月1日起,空军按照建制关系全面组织后勤供应保障,基本上实行空军—军区空军—部队供应体制。在东北、华东成立有空军后方勤务部分部,每个分部负责1个地区或1个作战方向空军部队的后勤供应保障。 担负作战任务中共中央最早赋予空军的任务是参加解放台湾作战。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1950年12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共击落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飞机330架、击伤95架;被击落231架、被击伤151架。有300多个单位、8 000余人立功,其中6个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21人获英雄、模范称号。 1952~1953年,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共击落、击伤入侵和窜扰飞机8架。1952年9月20日,击落入侵上海地区的美军B-29型轰炸机1架,取得空军国土防空的首次战果。1950年4月~1952年11月,支援陆军部队进军西藏,在康藏高原开辟航线25条,空投各种物资2 326吨。1952年7月,配合陆军部队围歼四川黑水和甘肃南部等地区土匪,实施空中侦察、轰炸、扫射、散发传单和后勤支援。
全面发展时期(1954.1~1966.4)
根据1953年12月7日~1954年1月26日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决定,空军全面加强建设。按照中央军委统一部署,1957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与防空军合并为空军,实行空防合一体制,并进行精简整编。随着主要武器装备由中国自行生产,部队进一步发展,战斗力显著增强,在国土防空和协同陆、海军解放沿海岛屿等作战中取得突出战绩。 空军与防空军合并 1957年2月21日,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与防空军合并为空军。5月17日,空军、防空军机关合署办公。刘亚楼任司令员,吴法宪任政治委员。各军区空军、防空军机关陆续合署办公。7月26日,防空军军种名称撤销,原防空军部队、学校划归空军建制。 加强领导指挥机构建设空军与防空军合并后,进一步加强空军领导指挥机构建设。1956年3月,在河北杨村(今天津杨村)组建1个空军军部,1957年12月移驻济南。1958年8月,成立福州军区空军领导机关,统一领导指挥驻福建、江西省的空军部队。1958年11月~1960年2月,在吉林、广东、福建各组建1个军级指挥机构。1960年8月、1965年10月,先后成立昆明、成都军区空军领导机关。 按照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对口的原则和空军业务工作特点,空军领率机关机构设置陆续调整。至1966年5月,设有11个部: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工程部、军训部、军校部、科研部、高射炮兵指挥部、第二高射炮兵指挥部、雷达兵部、直属政治部。 扩建部队1956年9月,开始装备中国自行生产的作战飞机,并继续从国外购买部分飞机等装备,部队逐步发展。1958年10月,组建第一批地空导弹兵部队。1959年开始,歼击航空兵师陆续组建主要用于夜间作战的分队。为提高机动作战能力,1961年下半年,航空兵部队全面实行基地化。飞行团改为飞行大队。基地归航空兵师建制,将可以固定在基地的人员、装备都归基地建制,基地担负后勤和航空工程机务保障任务,航空兵师机动时,基地所属人员、装备不随之机动。1961年6月,陆军1个军调归空军,改建为空降兵部队。地空导弹、高射炮、雷达等装备国产化后,部队加快发展,防空力量得到加强,对空警戒、指挥引导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加强教育训练1954~1965年,空军院校陆续进行调整。1958年,撤销一批预备学校、文化学校,先后成立空军学院、工程学院、高级专科学校及通信、卫生等院校。至1965年底,空军共有29所院校,建立了较完善的培训体系,使各类指挥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有了培训场所。 1959~1961年,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援助中国的协议,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航空发动机、零备件和燃料严重短缺。为克服困难,航空兵部队开展“地面苦练,空中精飞”活动,采取“大集中、小穿插”、“平行训练”等方法,保持部队战斗力,完成了空军入闽作战和国土防空作战等任务。1964年,通过开展群众性练兵和大比武活动,部队的技术战术水平明显提高。 制订法规、编写教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创建时期使用的法规、教材基本上是照搬苏联的。1959年1月开始,抽调大批人员,全面地编写条令、条例、大纲、教材,进行空军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理论建设工作。历时6年6个月,完成各种条令、条例、大纲、教材、操典等306本。对加强空军正规化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军事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进行国土防空作战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军飞机经常侦察、袭扰中国大陆和沿海地区,台湾当局飞机频繁入窜大陆,防空作战形势紧张。1954年1月~1966年5月,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击落美国和台湾当局飞机51架、击伤49架。首创用装备机载雷达的截击机和高射炮在夜间击落B-17、P-2V型飞机,用地空导弹击落RB-57D和U-2型高空侦察机,用歼-6型飞机击落美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等战 例。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
在此期间,空军建设受到严重破坏,在曲折中前进。军区空军以下机关、部队和飞行学校坚持正面教育,不开展“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基本保持了稳定。空军部队抵制各种冲击和干扰,严守岗位,完成了国土防空作战任务。为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应付突然袭击,在一段时间,空军过多扩编部队、增设机构,编制员额大幅度增加。根据1975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精神,进行精简。 改进部队体制1966年以后,根据中共中央对形势的判断,中国面临战争威胁,空军大量扩建部队。1969~1971年,新组建11个航空兵师和一批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等部队。至1972年底,空军实有总人数和部队数量达到历史上最多的时期。1970年2月,改进航空兵部队组织体制,将师属飞行大队改为飞行团,基地改为场站,师下辖飞行团和场站,航空机务人员编在飞行团,以提高飞行团独立遂行作战训练的能力。 调整领导机关机构设置1967年6月,成立济南军区空军领导机关。1968~1969年,在华北、西北和粤东地区先后增设军级领导指挥机构。按照中央军委确定的适当归口、减少层次、裁减人员的原则,1969年9月,空军直属机关由11个部整编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1970年,军区空军机关相应调整机构设置。1976年,空军、军区空军机关增设航空工程部。 教育训练受到削弱“文化大革命”期间,空军正常的教育训练秩序被打乱,战役训练、军事演习被取消,飞行训练课目和院校课程设置被削减,训练时间和学制缩短,教育训练质量严重下降。1969年,有12所空军院校被撤销。1973年后,根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各类教导队,恢复、重建部分院校,增加教育训练时间和内容,训练质量开始回升。 完成作战任务1966年5月~1976年10月,美国和台湾当局不断派遣军用飞机袭扰,侦察中国大陆沿海和纵深地区,其入窜手段多变,给空军防空作战造成了很大困难。空军担负防空作战的指挥机关和部队保持高度戒备,共击落美军入侵、台湾当局入窜飞机16架,击伤4架。1967年9月,地空导弹部队首次使用中国自制兵器,有效抗击干扰,再次击落台湾当局U-2型高空侦察机1架。期间,空军高射炮兵部队完成了多次出国支援作战任务。 进行精简1975年,根据总参谋部批准的《空军精简整编实施方案》,精简机关,撤销部分军级领导指挥机构和高射炮兵部队,淘汰一批老旧装备,空降兵部队实行简编,工程建筑部队和装备修理机构等实行企业化管理,不计入军队定额。探照灯兵部队撤销。到1976年10月,空军总人数比1972年减少26.9%。 管理民航1969年11月2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民用航空系统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成为空军的组成部分,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各项制度。民航对外名称不变,仍为国务院直属局。1980年3月15日,民航由国务院直接领导,实行企业化管理。
现代化建设时期(1976年10月以后)
1976年10月以后,空军进行全面整顿和改革。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全面加强现代化建设,提高教育训练水平,改善武器装备,增强保障能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全面整顿1977年4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调整空军领导班子。1978年,空军进行全面整顿。包括领导班子、规章制度、军事训练、战备工作、政治工作、纪律、航空工程机务工作、后勤工作、机关和作风等10个方面。在全面整顿基础上,先后制定和实施具体建设规划,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面取得进展,航空兵师长都能带队升空作战,院校建设得到加强,军事训练和管理教育水平明显提高,科研装备、航空工程机务和后勤保障有新发展。1980年以后,空军多次进行精简整编。压缩编制员额,实行军士制度,减少干部数量,提高士兵比例,改进部队组织体制。 提高教育训练水平1977年以后,空军教育训练全面恢复和加强,对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改革,标志着空军战斗力水平的甲类飞行团大幅度增加。为适应空中力量使用特点,做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准备,加强多兵种和赋有战术背景的合练、演习和参加三军联合作战演习。逐步完善飞行学院—训练基地—部队三级飞行人员训练体制,甲类团由技术训练为主转变到以战术训练为主,由单一兵(机)种训练为主转变到以合同战役训练为主。1996年9月~1999年9月,空军先后举行多机(兵)种未知条件攻防对抗、空中战役对抗和强电磁干扰条件攻防演习,提高高技术条件下实战能力。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部队不断探索适应未来作战需要的对策与战法,形成多种口径(型号)兵器结合使用、协同作战的多种有效战法。参加多军兵种军事演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等,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1978年,重新成立空军学院等一批院校。1980年以后,空军院校不断调整训练任务、培训体制,使部队所有干部都有相应的院校培养。初级指挥军官按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3个层次培训,专业技术军官按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5个层次培训。为适应军士制度,成立士官学校,在部分军官院校开设士官培训班。各院校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建立健全军官继续教育体制,开办多种形式函授教育,多渠道培养人才。飞行学院毕业学员实行本科以上教育。 改善武器装备空军有计划地进行装备科研,有重点地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武器装备逐步得到改善,新型装备陆续装备部队,逐步淘汰老旧装备,缩小同世界发达国家差距。1987年,实行武器装备研制合同制,进一步加快新武器装备研制进度,提高研制经费使用效益。武器装备和勤务保障技术研究机构进一步健全。军事理论和科学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大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级奖励并得到应用,对加强空军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提高保障能力空军战斗勤务、航空工程、后勤系统保障工作不断加强。雷达情报、通信导航、领航引导、航空管制、气象预报等战斗保障装备陆续改进更新,抗干扰能力增强,逐步实现半自动化、自动化,保障效率提高。航空工程系统在反复试验基础上,1985年以后,全面实行新维修体制,加强飞机维修管理,改进维修手段,完善维护条例、规程,开展飞机维修科研,促进飞机维修工作科学化、现代化。后勤保障立足于部队现代化建设,以注重经济效益、实行科学管理、全面提高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强后勤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改善保障设施,更新保障装备,运用科学手段和方法,完成战备、训练和生活保障任务。 到20世纪末,空军发展成为以航空兵为主体,诸兵种组成的合成军种。武器装备由缴获、外购、仿制,发展到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为主;官兵的军政素质不断提高,知识结构和专业化程度发生深刻变化;现代化建设和部队战斗力水平进入新阶段。跨入21世纪,进一步加强质量建设,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成为维护国家主权、保卫祖国领空、促进统一大业的重要军事力量,在高技术条件下军事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空军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完成抢险救灾、航空测量、人工增雨、飞播造林、开辟空中航线等任务。在空投试验核武器、新型飞机试飞、运送卫星火箭等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支援国家航空运输,开展民用航空业务,至1997年,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开通53条航线。至1999年,先后为民用航空输送500多名飞行人员,开放50多个军用机场供民航飞机起降,雷达、通信、导航、气象等部(分)队在保障战备训练的同时,为民航提供服务。 空军在抗美援朝、解放沿海岛屿、支援地面部队剿匪、国土防空、出国支援等作战中,英勇善战,取得出色战绩,共击落敌机1 017架、击伤634架;在参加和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等任务中做出重要贡献。涌现出许多先进集体和战斗英雄、模范、功臣。杰出代表有:“航空兵英雄中队”、地空导弹“英雄营”、“飞行安全红旗师”、“红色前哨雷达站”、“模范气象导航站”、“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志愿军空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宝桐、王海、孙生禄、张积慧、刘玉堤,“空军战斗英雄”岳振华,“科研试飞英雄”滑俊、王昂,“试飞英雄”黄炳新,“学习雷锋的光荣标兵”朱伯儒,“抗洪英雄”高建成,“勇于牺牲奉献的好战士”黄勇、“试飞英雄”李中华等。[
Ⅳ 武器装备研制合同的研制成果归什么所有
研究成果归出力最大(绝对控股)的一方所有,枭龙战机就是一个例子
Ⅳ 民营企业申请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应具备什么条件
申请初次认证的单位,应当具备如下条件:
(1)符合国家和军队关于武器装备承制单位法人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有关的资质要求。
(2)建立并运行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3个月以上,且已完成内审和管理评审。
(3)对已承担装备研制生产任务的单位,应有相关装备主管部门或军事代表机构出具的推荐意见;对尚无装备研制生产经历,但有装备研制生产相应能力,且相关装备主管部门或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军工集团公司有研制、订货意向的单位,应有相关装备主管部门或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军工集团公司出具的推荐意见。
(1)申请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应当按规定格式填写《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书》(附有关证明材料),提交认证机构。
(2)认证机构在14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材料的初审,对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应当通知其补正;对不满足申请条件的单位,应当向其说明理由并退回申请文件。
(3)认证机构每月下旬集中向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委员会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呈报建议受理相关单位认证申请的请示;秘书处审查认证机构报送的请示,并于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受理的决定,将受理情况通报有关成员单位。
(4)认证机构对批准受理的认证申请,及时通知有关单位认证审核的具体要求,并及时与其签署合同或协议;对未批准受理的认证申请,及时向其说明理由,退回申请文件。
认证机构按合同要求完成审核策划,根据被审核单位规模、申请的认证范围以及有关保密要求,遴选有关方面审核人员组建审核组,确定审核时间,通知被审核单位。
认证机构每月20日前向装认委各相关成员单位及秘书处报送次月认证审核计划安排。秘书处根据该计划安排,视情派出观察员参与有关审核活动;装认委各相关成员单位委员或秘书可根据该计划安排,协调本部门(单位)相关单位派观察员参与有关审核活动。观察员应监督审核活动,了解相关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第一阶段审核
第一阶段审核主要检查被审核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证据信息的充分性,以及人员和设施的就位情况,对被审核单位是否完成第二阶段审核准备作出评价。
(1)审核组应当根据认证机构认证审核计划安排,于第一阶段现场审核前,完成对被审核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初步审查,编制文审报告和现场审核计划,并通知被审核单位。
(2)审核组按审核计划组织进行现场审核,在充分听取军方用户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审核报告,提交认证机构。
(3)认证机构对审核报告等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对具备第二阶段审核条件的单位,及时安排进行第二阶段审核,通知被审核单位;对不具备第二阶段审核条件的单位,提出整改要求,具备条件后重新安排第一阶段审核。
认证机构对认证注册单位的例行监督审核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认证机构应当制定监督审核计划安排,并提前2个月通知有关单位。
认证注册单位发生严重(重大)质量问题时,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认证机构,认证机构应当及时向秘书处报告有关情况,提出意见建议;装认委各军方用户单位委员或秘书可根据认证注册单位实际情况,向秘书处提出开展监督审核的意见建议。秘书处协调相关成员单位视情组织或授权认证机构组织对相关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专项监督审核。
例行监督审核完成后,认证机构审查审核组提交的审核材料,对审核不合格的单位,应当及时向秘书处提出处理建议;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对审核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向秘书处提交专题报告。
认证机构对发生严重(重大)质量问题的单位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专项监督审核后,向秘书处提交审核报告,提出处理的措施建议。
Ⅵ 空中热武器
集中兵力热兵器时代的幼稚早期
这个时期首先是在西方中世纪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虽然在西欧运用热兵器之前,中国在宋朝时期就已经有火器了。但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武器,直到清朝末年还未能成为革命武器。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固步自封的国际交往,高度成熟的战略战术,规模巨大的冷制兵器,由此缺乏了热兵器成为革命武器的迫切需要。但在西方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西欧最早的枪炮出现在14世纪,此后,火枪和火炮得到了不断发展,并逐渐取代冷兵器,如1566年法国淘汰十字弓,采用火枪装备军队;1596年,英国正式将火枪作为步兵武器。到17世纪末,十字弓和长弓完全从战场上消失。这样西欧逐渐开辟了热兵器时代。16世纪,西欧已经萌芽了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开始使广大市民成为士兵成分有可能。市民阶级(资产阶级)的兴起,要求打破强加在其上的封建制度的枷锁,迫切需要打破封建枷锁的革命性武器,火器威力决定了它有可能担当得起这种角色。市民阶级所掌握革命性的技术和经济基础决定了其有能力充分发展这种武器,并成为这种武器的主人。封建主缺乏这种基础,封建君主也缺乏这种能力。封建君主利用市民阶级的这种能力完成了中央集权,市民阶级利封建君主完成了摧毁封建制度的武器。不仅如此,殖民主义(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迫切需要用革命性的武器对付土著居民的强大冷兵器力量,用新秩序取代旧秩序。正在西欧国家脱胎换骨的时候,中国这头雄狮却睡着了。革命时代产生革命武器,革命武器产生革命的作战艺术,因此我们只能从西方那里找热兵器时代集中兵力的历史。
刚开始,热兵器性能差,不能单独作战,只能是在冷兵器的编成内组织。16世纪,西班牙方阵使火绳枪手和长矛兵数量相等。随着战斗队形中火枪兵和长矛兵的比例逐年增加,出现了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后退装弹战术。后退装弹战术产生的射击有间断和齐射弥补了火枪性能的差所带来的一些致命弱点。当火枪的装备有着较大的规模,并找到适合的战术形式时,就必然从与长矛兵混编中独立出来,于是就出现了摩里茨横队。虽然其仍把火枪兵和长矛兵编在一个战斗队形中,但不再把两者混编在一起了。火枪兵没有从其与长矛兵结合而成的战斗队形中独立出来,这表明了真正意义上的热兵器集中兵力还没有普遍出现的基础。因此,这个时期还处于集中兵力热兵器时代的幼稚早期。摩里茨横队继承了后退装弹战术。西班牙方阵保持着冷兵器时代的方阵编制,但在摩里茨横队中线式编制取代了方阵编制。因此摩里茨横队开了近代线式战斗队形的先河。
集中兵力热兵器时代的幼稚中晚期
17世纪出现的古斯塔夫斯横队是线式战斗队形的成熟形式。此阵分为两线,每线由3-6列组成,后来又减至两列,于是形成了纵深极浅,正面极宽的战斗队形,其中骑兵和重炮置于两翼,步兵火炮置于横队或正面之间。在当时火器的技术条件下,这种线式战斗队形便于尽可能多的火力同时出击、连续射击,发挥最大的战斗力。如果采用纵深的战斗队形,纵深中火力难以形成杀伤力。正面极宽,且具有同时出击、连续射击能力的部队,把冷兵器时代形成起来的发达的战术,如迂回包围、声东击西等,置于无用之地。发达的传统战术的没落,表明冷兵器这个旧军事基础走到它的历史尽头,传统战术需求新的军事基础,使其在新的形式中得到复活。线式战术的一次性同时出击,似乎是一种返祖现象。远古战斗组织便于一次性把所有兵力同时投入战斗,这里线式战斗队形复活了这种形式。正如远古战斗组织的一次性同时出击是冷兵器时代战术的始祖一样,线式战斗队形的一次性同时出击是热兵器时代战术的始祖。这种复活就是哲学所说的“更高形式的回归”。一次性同时作战的方式与阶段性灵活作战的方式是一对矛盾,把握了这对矛盾,也就掌握了揭示战略战术发展史的钥匙。在冷兵器时代成熟起来的战略战术,归根到底是阶段性灵活作战否定一次性同时作战中充分发展起来的。热兵器时代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战略战术,也会重复这个历史。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的论述中得到证明。线式战斗队形的致命弱点是显而易见的:纵深太浅,易于突破;正面太宽,不易互救;两翼暴露,易于被攻;狭长横列,不易机动;等。可以说,每一处,不管是中军,还是两翼,都容易成为虚弱重心。机动性差,不便于重心的虚实之变;奇正暴露,窒息了诡道因素;一次性作战特点,制约了预备队的存在和发展;以横线步兵为主要火力的军队,难以进行有效的追击,制约了歼灭战的发展。这样,集中兵力就被退化成这样僵化的形式:“使兵力比敌人的一翼占优势的一翼向前推进,以迂回敌人,而使另一翼停止前进,作为威胁,以防止敌人作相应的机动,在会战过程中变换整个队形需要很长时间,暴露给敌人很多弱点,以致这种企图常常等于自取失败。这样,原来的队形在整个会战期间都不改变,步兵一进入战斗后,会战的胜负便由一次歼灭性的突击决定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4卷198页)集中兵力由于过早暴露,因此难以在决定性方向上形成有效的集中兵力,且火枪步兵机动性差,难以形成真正有效的迂回包围,骑兵战斗力远不如火枪步兵,难以利用其强大的机动力实现强大的突击力和追击力。这一切决定了集中兵力真正有效的应是火枪步兵的集中兵力,但火枪步兵的集中因其机动性和灵活性差,作战正面极宽、纵深极浅,未能形成传统意义上的集中。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作战形式是击溃战。
这个时期,炮兵成为独立兵种并广泛用于野战。炮兵和火枪步兵在线式战术中的配合使用,开始了热兵器时代热兵器兵种的真正配合。这一配合,预示了冷兵器配合的历史开始走向终结。正如冷兵器兵种的联合作战走出了集中兵力之路一样,热兵器兵种的联合作战走出新的集中兵力之路。找到了热兵器时代联合作战的原始形式,我们就可找到热兵器时代集中兵力的历史了。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和骑兵的联合作战。骑兵长于机动,如包围和迂回,是步兵和炮兵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火枪步兵和炮兵的联合作战有这种迫切需要——与骑兵联合作战并且骑兵火力化。骑兵的传统地位和影响使这种需要完全能得到满足。骑兵利用其机动力强的特点开始成为火枪兵理想的机动工具。上马机动,下马作战,实现了火枪步兵和骑兵的初步结合。七年战争中普军统帅腓特烈大帝充分发挥了火力化骑兵的优势。他本人也以长于出其不意、各个击破、机动作战著称。他首创的斜切战斗队形,便于在主要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尤其是骑兵),摆脱了原横队集中兵力的呆板,其中萌芽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纵队战斗队形。正如埃帕米农达的斜切战斗队形实现了古代方阵的变革一样,腓特烈大帝的斜切战斗队形实现了近代线式战斗队形的变革。这是历史的回归。以此为开端,开始了以歼灭战为目的的集中兵力。因此这个时期在萌芽了热兵器时代成熟集中兵力。法国大革命把以歼灭敌人为目的的集中兵力充分地发展起来,开始踏上集中兵力热兵器时代的革命旅程。
这个时期的战略集中是萎缩的,被掩盖在机动战略(用有限的雇佣军去威胁敌人的后方和控制交通线)和警戒线战略(平分兵力,消极作战)之中。多数国家的军队是用重金收买的雇佣军,缺乏坚决战略的士兵基础和政治基础。这表明战略集中只是处在萌芽阶段,它需要新时代给它提供歼灭因素才能发展,从萎缩状态中解脱出来。
Ⅶ 祖国的巨变 科技 文化 军事
2004年,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和开展先进军工文化建设,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取得重要成果,军工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增长,军工民品发展势头强劲,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十大军工集团全部实现赢利
国防科技工业曾经是国有企业中最困难的行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军工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04年全行业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1.7%、26.8%和26.4%,全面实现了年初预期发展目标。十大军工集团公司连续两年实现盈利,军工经济总体增长速度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10个百分点,连续4年保持快速增长。
武器研制和重点工程取得进展
2004年,国防科技工业系统顽强拼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取得重要成果。一批新装备完成设计定型,多个型号的研制取得重要进展,多种装备实现“批生产交付”,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绕月探测工程于2004年全面启动,总体进展顺利。国防科工委成立了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任命了工程及各系统“两总人员”,组建了月球探测工程中心。目前卫星系统已转入初样研制,卫星和卫星有效载荷、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全面展开,工程实施的各项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大型飞机、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等重大工程的综合论证工作也已全面展开,为尽快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奠定了基础。
军工民品发展迈上新的台阶2004年军工民用产业发展迅速,军工高技术民品比重显著增加。军工系统全年民品销售收入1676亿元,同比增长26%。
船舶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全国船舶工业造船完工量突破855万吨,继2002年、2003年分别达到417万吨和641万吨之后,船舶产量再次迈上一个新台阶。骨干船厂实现批量造船,VLCC超大型油轮、8000TEU集装箱船、LNG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船舶设计建造有新的突破,造船效率和水平显著提高。
秦山二期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秦山、大亚湾、岭澳核电基地9个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全年发电5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1%。秦山二期、岭澳核电站扩建工程和浙江三门、广东阳江核电站建设前期工作已正式启动。
航天系统全年圆满完成“8箭10星”发射任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自1996年10月以来连续41次发射成功,卫星应用对经济建设的贡献不断增加。我国自主研制的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新增6架订单,与巴西合资生产的ERJ145喷气支线客机组装生产按计划进行,国产新舟60飞机又签订了20架飞机的生产销售合同。军工汽车、摩托车等传统支柱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军工单位汽车产销量达到83.8万辆;摩托车销量达到366万辆,同比增长27%。
对外开放合作成果丰硕
2004年,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在拓展国际市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成效显著。继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一期工程成功并网发电之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又与巴方签订了二期项目合同。中俄航天合作在实质项目开展方面成效显著,中欧合作开展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工程,这是我国第一次以自己的空间探测项目参与国际合作。
我国政府与巴西政府签署了关于空间技术合作两项补充议定书,双方将继续开展地球资源卫星02B、03星、04星的合作研制。新舟60飞机出口津巴布韦,实现了国产民用客机出口零的突破,飞机转包生产取得长足发展,HC120直升机生产线建成投产。北方工业公司与伊朗签订了德黑兰地铁四号线项目承包合同和地铁系统机车车辆供货合同,总金额8.36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项目。
(据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
未来15年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发展将实现五大跨越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25日在此间颁布《国防科技工业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未来15年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将在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能力等5个方面实现重大跨越。
《纲要》紧密围绕未来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明确了到2020年国防科技工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提出了未来十五年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发展五大目标、八项重点任务。
《纲要》指出,未来十五年,国防科技工业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基点,加快转型升级,达成五大科技发展目标,实现国防科技重大跨越:一是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能力实现跨越;二是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实现跨越;三是军工制造技术实现跨越;四是国防基础与前沿技术实现跨越;五是国防科技创新保障能力实现跨越。
《纲要》对未来十五年国防科技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八项重点任务:一是突破新一代武器装备关键技术,提升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快速供给能力,满足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战略需求;二是加强军民结合高技术及产业化研究;三是推进军工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形成军工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建立敏捷、高效和绿色的新型军工制造业;四是强化国防基础与前沿科技研究;五是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工程,组织实施大型飞机、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重大专项;六是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能力科技工程,有效解决制约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的若干重大基础瓶颈问题;七是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平台建设;八是加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我就知到怎么多了,给点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