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军事防御设施障碍物有哪些
现代战争中,几乎没有防御共事,除了炮兵。一战的时候,军事大国基本都会修建内防线,而到容了二战,只有法国倾尽全国的力量在打造所谓的马奇诺防线,法国战败的速度就是防御工事过时的最好证据。阵地战的可能性为0
以二战德军闪击战为开端,推动了军事机械化进程,这种机械化战争,任何人为工事都是没用的,一个地毯式轰炸就能扫除所有的堡垒,一个装甲师的冲锋就能攻陷所有的额阵地。来到现代高科技的较量,那种壕沟,那种碉堡已经没有了踪影,因为,纵深打击的概念渗入人心,斩首战术也颇受欢迎,根本用不着阵地战。海湾战争,伊拉克的装甲部队甚至找不着敌人,更不用说地面步兵了,这种战争防御工事根本没有用
但还是可以给你介绍一下防御工事
步兵有壕沟 雷区,碉堡 散兵坑 猫耳洞 电网 铁丝网 三角堆 坑道;装甲车辆有反坦克沟 捷克刺猬;滩头有雷区等等
望采纳!!
㈡ 军事实力排前十名的国家有哪些
说真话,别听威胁论,别听夸耀轮,别听人家在放屁。说实话中国不可小觑,但是也不可以狂妄自大和高估,现在国际地位和各方面实力还有成就等都没有古代地位高,甚至连文化思想也在衰退。中国军事实力还没有强大到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地步,不过已经具备了强劲的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中国的陆军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 美国。无论理论上还是实战上都是如此。不过真打起来是不会输的,但是很难赢,现在和以前不一样,靠勇气战术不够,还得信息化。预计到2015年将和美俄并肩。中国还据世界第八,不及美国 俄罗斯 法国 英国 日本 意大利 ,预计到2012年将超过意大利,步入世界前六。中国空军世界第六,仅次于美国 俄罗斯 法国 英国 德国,略胜日本韩国以色列一筹。预计到2015年,中国空军将进化到第四代,并且进入世界前四。中国核力量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 俄罗斯 法国,稍微胜过英国,并且到2020年,必能进入世界前三,核技术方面也逐渐步入先进行列,在常任理事国中居中。中国反导体系雏形初现,而且拥有很大潜力,目前暂居世界前三,预计在2020年真正意义上和美国不相上下。空间技术领域,中国已经逐步缩小与美俄差距,后起的印度等很难超过我们,预计到2020年,与美国俄罗斯只有一步之遥,微弱劣势而已了。目前,中国GDP世界第二,但是问题依然很多,国情不一样,要说国际形势的严峻更是复杂, 说也说不完。到2020年,中国GDP肯定能达到美国的五分之四以上,人均GDP也将进入前90.中国科技实力和文化实力教育力量等也将在202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目前世界军事实力排名根据多年考察,真实情况如下:世界第一军事强国是美国,第一海军和空军,第二陆军,而且逐步与全球拉开距离,过大悬殊的军事力量对比。不多介绍了。总之很强大,每年军费也是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1.1倍以上。世界第二军事强国是欧盟,英法德的联合。或者说是俄罗斯。俄罗斯拥有世界第二的海军和空军还有世界第一的陆军,不过将逐步衰弱。世界第三是法国,第三空军和海军还有核力量等。世界第四是英国,第四空军和海军还有第五核力量,以及超强科技实力和教育力量。尽管总体国力不如中国,早在1997年争不过中国,但是军事实力依然强大,并没完全没落。世界第五其实是日本,尽管说是自卫队,但是很多和美国的秘密约定,除了美国最先进战机部队海军还有反导系统等甚至是核武器,而且用了他们的所有技术,而且经济实力和中国不相上下。日本海军实力说实话再发展几年可以超过英国法国等国,甚至超过俄罗斯,中国再海军方面争不过日本,空军也只是略胜,而且优势不大,陆军倒是强得多。世界第六中国大陆,不计入台湾省的半个韩国的军力和港澳台的半个韩国的经济实力。世界第七是德国。世界第八是印度。世界第九是意大利。世界第十世以色列。世界第十一是朝鲜。世界第十二是韩国。世界第十三以后是西欧东欧国家和加拿大等国了。 战争实力:1 美国 2俄罗斯 3欧盟(实际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到2020年将像以前苏联一样了) 4 中国 5日本 6印度 其他的根本不算什么力量了。而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在一个重量级,日本印度还有什么以色列韩国朝鲜意大利等国在一个重量级上。 第三次 世界大战如果发生,也会是在22世纪以后,胜利者必定是正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㈢ 军事防御最重要的构筑物是什么呢
中国古代频繁的战争使城墙沟壕等防御工事应运而生,并构成一些城市的雏形。城墙顺理成章地成为古代城市最重要的防御性构筑物。最早的城墙有的是用木头修建的栅栏,有的是用石头垒成或用土夯成的墙。宋代以前的城墙很少包砖或用砖砌筑,之后中国人首先发明了火药并广泛用于攻城,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在城墙的重点防御地段包砖。明代以后城墙加砖砌变得普遍,有的城墙先用砖砌,中间填土夯实,有的先夯土筑成,再在外侧加砖,少数城墙整体或城门地段内外均加砖。城墙的高宽取决于城市的大小、防御的重要程度,城墙上垛与城楼的大小尺度与数目也因城市的等级而有所不同。一些城墙上还有棱堡形的突出部分——“马面”,主要是为了形成两边夹击攻城敌人的有利地形,为了增强防御能力,一些重要城市还建有瓮城。此外,城墙上一般都有排水设施,或是伸出较远的滴水,或在城墙内侧设置顺城墙的排水沟。这里介绍两处比较典型的城墙。
(1)平遥古城墙
山西平遥古城墙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始建于公元前827—782年。在建城之初,此城墙仅为夯土筑成,规模较小,公元1370年筑为现存规模。后经明正德(1506—1521)、嘉靖(1522—1566)年间以及清代初期十余次大的补建和修葺。现在的平遥城墙周长6163米,墙身素土夯实,外包砖石,底宽10米,顶宽3—5米,高6—10米。有瓮城六座,原有城门楼六座,角楼四座,现存庙宇一座(关帝庙,位于下东门瓮城内),东南墙头建奎星、文昌二阁楼(无存),东墙建有尹吉甫点将台,城墙上有三千垛口和七十二座敌楼,相传为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象征。这座坚实完整的砖石城池,数百年来在军事防御和防洪抢险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南京古城墙
明代应天府城(今南京城)是公认的中国第一大砖城。它始筑于1366年,东连钟山,西踞石头城,南及秦淮河,北带玄武湖,把六朝(公元222—589年在今南京建都的六个朝代,即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建康都城和东府城,以及南唐(937—975)的金陵城全部包入在内,依山傍水,逶迤曲折,呈南北狭长、东西略窄的不规则形状,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近6公里,周长约34公里。城墙高度在14米到21米之间,底部宽度14米左右,顶部4—9米。这完全是根据南京实际的地理形势和防守的需要设计的。
山西平遥古城南京城墙上共开了13座城门,各城门上部都建有巍峨的城楼,其中以聚宝门(今中华门)最为雄伟。聚宝、三山(今水西门)和通济(今不存)二门各有城墙四道,形成三重瓮城,成“目”字形。每道城门都有内外两层门,外面是从城头上放下来的“千斤闸”,里面是木质加包铁皮而成的两扇大门。在聚宝门最外一重瓮城内侧,还设有“藏兵洞”这一特殊设施,分上下两层,共23个,每洞可容纳士兵超过百人,共可藏兵3000人以上。此外,在各城门之间的城垣上均修筑有垛口(雉堞),共计13616个,还有窝棚200个。
明南京城的建设是长江中下游各省人民智慧的结晶。当时为了建造坚固的都城,官府命令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居民,按照一定的规格烧制城砖,砖上还印着造砖的府、县名,监造官员和造砖工匠的姓名。每块城砖大小都是40厘米×20厘米×10厘米,重达15—20公斤。为了加强城墙的牢固程度,以花岗岩条石为墙基,在城墙的砖缝里还灌入用石灰、桐油和糯米汁合成的夹浆,所以能够经600多年而不坏。
㈣ 形容武器的防御能力很强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固若金汤
坚不可摧
稳如泰山
无懈可击
㈤ 什么是防御性国防政策
我过海陆空三军都是按照防御性政策发展的,我国首要目标是发展经济,发展而内且我国正在发展航母,拒敌于容门外就要先发制人,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会使外国惧于侵犯中国,防御性政策不代表不能进行远程攻击,比如美国的军事力量就是按照进攻性的形态发展,如大量的核武器(冷战时多达上万件核弹头),十几个航母战斗群,最突出的就是拥有大量的海军陆战队,覆盖全球,可深入敌后的隐形战斗机与轰炸机都是追求隐身与大航程),而我国核武器据外国统计在400-500件左右,我国发展的海军虽然是以深蓝海军发展,但一直以近海防御为主。我国的空军最主要的目的是防守国土,不是像美国那样,今天和苏联冷战,明天打阿富汗,干掉了阿达姆,又整死了拉登。
㈥ 夏王朝军事防御设施有哪些
当时夏王朝直辖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方国的武装力量,不存在被攻版击的忧虑,所以很少新建有防权御设施的城市。从考古发掘的成果看,基本上沿用先夏时筑建的城堡,或在其旧址上重修及修葺。即使其后期建造的王都,也仅筑有围墙宫城,而没有高厚的城墙。
㈦ 地下防御设施有什么特性
隐蔽性强。信息化战争,是所谓“发现即被摧毁”的战争,而地下防御设施在对抗侦察器材等方面,却有许多独到之处。
地下防御设施可通过利用地表、水面以及附近相似地形等手段,达到一定程度上乱敌视听的目的。可通过科学的伪装方法,如在防御工事内进行各类反电子干扰等,能使敌侦察器材呈现一片“雪花”。
封闭性强。现代军事高技术的蓬勃发展,使激光、微波、电磁脉冲等新概念武器层出不穷。同时,核、生、化武器的常规化,也大有再次逞威战争舞台的迹象。而这些武器无论是在杀伤力还是破坏力上都远比常规武器强大,如果仅靠地上防御将十分困难,但地下防御设施却以其极强的封闭性可以达成对诸多信息化武器的有效防护。
地下防御设施凭借其对各类穿透力较强的新概念武器具有很强的衰减作用,可以大大降低其杀伤效能;而以其良好的抗贯穿力,又可以使激光武器等望而却步。
抗毁性强。现代精确制导武器命中精度的提高和打击威力的增大,对战场目标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而地下防御设施却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抵制这些武器的攻击:地下防御设施依托天然的地质结构防护层,使其具有很强的抗击首次打击能力;通过高科技的打造,可以进一步增强抗贯穿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进而对导弹等武器具有很好的防护性;地下防御设施若处在地表下和水面下的位置,对一些靠地形匹配制导的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则有良好的防护性能。
㈧ 地下防御设施具有哪些特点
地下防御设施与热兵器发展渊源很深,但最初只是散兵坑、暗堡、地道、战壕等,核武器出现以后,特别是伴随着现代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运用,促使现代地下防御设施与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透视20世纪以来爆发的战争不难发现,战争中巧妙地利用地下防御设施保护人员、保存物资、与敌周旋,进而创造出以劣胜优战绩的经典战例并不少见。尤其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中,地下防御设施更显示出了其特有的效用。
波黑战争中,塞族武装依托其隐蔽的地下防御设施,对北约进行了有力的对抗;而最值得关注的则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在这场整整持续了78天的作战行动中,北约使用了20世纪最先进的侦察监视设备和空中打击兵器,而南联盟却充分发挥其地下防御设施的作用,有效地抵御了北约的持续轰炸,直至战争结束军队仍保持了相当的实力。
剖析地下防御设施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仍受到重视的原因,主要是因其具有许多新特性:
隐蔽性强。信息化战争,是所谓“发现即被摧毁”的战争,而地下防御设施在对抗侦察器材等方面,却有许多独到之处。
地下防御设施可通过利用地表、水面以及附近相似地形等手段,达到一定程度上乱敌视听的目的。可通过科学的伪装方法,如在防御工事内进行各类反电子干扰等,能使敌侦察器材呈现一片“雪花”。
封闭性强。现代军事高技术的蓬勃发展,使激光、微波、电磁脉冲等新概念武器层出不穷。同时,核、生、化武器的常规化,也大有再次逞威战争舞台的迹象。而这些武器无论是在杀伤力还是破坏力上都远比常规武器强大,如果仅靠地上防御将十分困难,但地下防御设施却以其极强的封闭性可以达成对诸多信息化武器的有效防护。
地下防御设施凭借其对各类穿透力较强的新概念武器具有很强的衰减作用,可以大大降低其杀伤效能;而以其良好的抗贯穿力,又可以使激光武器等望而却步。
抗毁性强。现代精确制导武器命中精度的提高和打击威力的增大,对战场目标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而地下防御设施却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抵制这些武器的攻击:地下防御设施依托天然的地质结构防护层,使其具有很强的抗击首次打击能力;通过高科技的打造,可以进一步增强抗贯穿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进而对导弹等武器具有很好的防护性;地下防御设施若处在地表下和水面下的位置,对一些靠地形匹配制导的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则有良好的防护性能。
㈨ 西汉时设置的这些军事防御设施的最高管辖机构是什么
你好 !
是都护府
设置于公元前60年
㈩ 古今中外的军事防御建筑!
棱堡 léngbǎo 棱堡是古代堡垒的一种,其实质就是把城塞从一个凸多边形变成一个凹多边形, 这样的改进,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攻击方暴露给超过一个的 棱堡面(通常是2-3个),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进行多重打击。 在火药时代之前,要塞的城墙通常筑得很高大,并且用石或者砖进行加固, 还设置了一些塔楼或者马面来获得额外的火力输出。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 就是一些特别坚固的城市拥有不止一道城墙。 比如:西班牙Avila城堡 西班牙avila城堡
但是,在公元1453年拥有完善城防系统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则宣告着城市 攻防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接下来的一个短暂时期是进攻方的黄金年代, 一个接一个的要塞屈服于大炮的威力。不过有矛必有盾,不过半个世纪一种 新型的城防体系——棱堡便登上了历史舞台。 棱堡的形制: 虽然意大利人一直有着热爱和平的名声,但是公平的讲,是他们发明了棱堡, 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大致是在16世纪初。最早的棱堡可视为塔楼的一种进化 版本,棱堡和棱堡间间隔很大,堡垒垂直于城墙,形状为钝角。其本身依然 为石砌而且高大,只有一个地方得到了显着提高,那就是侧射火力。布置在 棱堡上的大炮可以对护城壕进行纵向射击,从而达到有效封锁,但棱堡本身 仍然存在一些盲区。 这一时期的典型意大利式棱堡,如下图: 意大利式棱堡
几个典型的盲区: 意大利棱堡的射击盲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棱堡各部分也逐渐完善起来,比如经典的沃邦1式体系: 沃邦1式棱堡俯视示意图
横截面示意图: 沃邦1式棱堡水平横截面示意图
实心棱堡是一个完全为土所堆起的高台,空心棱堡从架炮垒道后面就开始逐渐 倾斜(结构图中的主堡垒即为空心棱堡)。堡上配置胸墙,在其背后安置大炮。 棱堡是整个体系中的主要建筑也是主要火力输出。为了方便说明,结构图中的 两种棱堡都有,并不是说实际上必须按此布置。棱堡之间的部分称之为中堤, 也就是过去的城墙。在完善的棱堡体系中,中堤变得很短,以便确保步枪射程 能够完全覆盖这一区域。在中堤前修筑凹面堡是为了防止攻城炮对中堤直击, 同时也能配置一些火枪手加强战壕的防御。 三角堡的目的相同。它只比主堡垒稍低那么3,4英尺,以便于主堡垒上的火炮 进行超越射击,同时三角堡之上的火炮也构成交叉火力的一部分。 隐蔽路和屯兵所是反击前步兵的掩体,为了防止敌方的纵射,隐蔽路中设置有 许多横墙,有时候隐蔽路直接修成z字形,那么就不需要横墙了。 最外围的斜堤是交叉火力最密集的地方,其倾斜角度有助于防守方的火力发挥。 整个棱堡会尽量避免采用砖石建筑,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使用时,外侧也 要覆盖厚土。因为土层能够吸收能量,砖石不仅容易损毁而且容易产生跳弹, 继而引发严重伤亡。 在荷兰式的棱堡体系中,壕沟通常会有好几条,其中设有闸门。平时大部分的 壕沟是干的,在敌人越壕时便放水淹敌,这也是荷兰这个低地国家的特色。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设施外,为了防止敌方掘洞爆破(通常会在进攻到达斜堤 之后再挖,否则距离太长是无法保证氧气含量的),防守方也会在地下开掘出 相应的地道。在通过专门的听音隧道确定方位后,便派人进入对应的地道消灭 敌方挖掘队,或者直接灌硫磺。这种黑暗中的战斗是非常残酷的。 棱堡地道示意图: 棱堡地道示意图
棱堡的造形远不止这一种,常见的还有角堡,皇冠堡等等,总得来说多边形的 边越多,射击方向也越多,相互掩护也就越好。 角堡示意图: 角堡
皇冠棱堡示意图: 皇冠棱堡
棱堡与战争: 公元1552年的一场战争使棱堡名声鹊起。该年5月份法王亨利2世攻占了洛林 地区的梅斯城。5个月后,神圣罗马皇帝查尔斯5世率4.5万大军开始围攻梅斯, 企图将其夺回。但是在这5个月中,5800守军在吉斯公爵以及工程师圣雷米的 指挥下已经在旧式城墙的背后重新修筑了一道新型防线。 11月27日,攻方一天内发射了7000多颗炮弹,轰塌了70多米的城墙,可是其 背后的棱堡防线依然完好。皇军进行了数次伤亡惨重的强攻均告失败。天气 也越来越冷,并开始下雪,这场围攻最终于1553年1月初结束。 皇军撤离后,出城的法国人惊讶的发现了一片惨淡情景——到处是坟地和伤兵, 武器和其他各种器械也被纷纷遗弃,似乎这里经历的不是一次围城战而是一场 大败。 梅斯战役布置图: 梅斯战役布置图
如果说梅斯体现的是棱堡的战术胜利的话,那么在尼德兰独立战争中则显示了 它的战略性胜利。由于荷兰人广泛的应用棱堡,西班牙人在尼德兰步履维艰。 西班牙军司令雷克森斯在1574年写给菲利普2世的信中说: “如果我们每征服一座城镇,都像已征服的这些如此耗时的话,世上绝对没有 足够的时间和财力,让我们用武力去平定在荷兰造反的20个城镇。” “我们已打赢了一场战役,征服了许多城镇,每一个胜利本身都足以带来和平, 在别的地方甚至能够建立一个全新的王国。但在这儿却一无所得…… 我相信 上帝已多次向我指出这儿的‘应许之地’,就像他对摩西做的那样,但却将由 别人成为进入该地的约书亚。” 1575年西班牙政府破产,雇佣军纷纷兵变,西班牙被逐出尼德兰大部分地区。 (虽然据荷兰最终独立还有很长时间,这毕竟开了个好头。) 在那个时代,一方即使在野战中失败,只要他有充分的棱堡保卫根据地,那么 他会获得足够多的时间卷土重来,因此战争的形式也就逐渐从野战转向攻城战。 虽然修建棱堡相当的耗费精力和财富,可是围攻它几乎同样的费时费力,一场 围攻常常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之久。在每年有限的适合战争的季节里,指挥官若 能攻克1、2个要塞便算得上幸运。这种情况也反过来更刺激了各国修筑堡垒。 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沃邦的法国边境筑垒地带,同时巴黎也成了一个大要塞。 这种围绕堡垒攻防的慢吞吞的战争模式一直持续了2个世纪。而沃邦攻城法的 出现稍稍加快了下战争节奏(在7:1优势下,攻克一座棱堡需要20~30天), 其后的拿破仑时代则有了更大的变化。由于组织了空前庞大的部队(指相对于 前几个世纪),即使分出一部分部队监视棱堡控制补给线,剩下的部队仍然能 强大到足以推翻一个国家。这就使大军能迅速拜托边境筑垒地带,直插核心。 野战再度流行起来。棱堡也因应新形势而产生了变化———堡垒的功能与兵营 的功能融合到一起,出堡反击成为主要的防御手段,这样就使棱堡的防御范围 超过了火炮射程,大大地延伸了。但同时由于火力配置的重要性降低,棱堡的 形状又重新变得简单起来,外围建筑逐渐被取消(后期有些堡垒已经很难被称 之为“棱堡”了)。 1870年代的Cyriaksburg堡: 1870年代的Cyriaksburg堡
不过棱堡的最终消失,还是要等到19世纪后半叶新型开花弹的广泛使用才行。 原先的开花弹壳体受压能力不足只能由榴弹炮或臼炮发射,弹道弯曲而且没有 穿透力,只能在工事表面爆炸,破坏力十分有限。 Paixhans型加农炮,是第一种可以打开花弹的加农炮。如下图: Paixhans型加农炮
棱堡的出现使战争的主要形式从野战转向围攻战达200年之久。在此期间战争 节奏缓慢,通常也不以灭国为战争目的,而是占据一两处要塞作为谈判资本。 战争形式上的这种巨大变化我觉得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历史。例如襄阳城就是 一座冷兵器时代的城池,襄阳攻防战其实重点也不在城防,而在打援。之所以 拖那么久是因为蒙古军为了阻断援军,采用了堡垒对堡垒的策略,一路以筑垒 推进,宋军数次解围均无果而终。拖了5年后在1272年最后一次救援失败,在 1273年初开始总攻樊城,很快城陷,而隔江的襄阳在回回炮威胁下也投降了。 可以看出和棱堡防御策略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