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谁能给我概述一下我国自建国以来的武器装备发展历程吗
步兵武器装备发展历程
步枪作为轻武器骨干,其装备的广泛性、重要性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步枪在我国尤为重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依靠的是小米加步枪,但步枪却是基本上是靠缴获而来的,“三八大盖”,“美式卡宾”乃至旧中国的“二四”式和汉阳造,而我军只能少量的生产一些步枪和子弹,这段时期的装备很繁杂,差不多装备有十多个国家生产的步枪。
解放后,部队实现制式化,因此国家投入了很大力量,支持发展兵器工业,改造和新建了兵工厂,建立了兵器工业基础设施;设置兵器专业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设置了研究机构,开展专题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使我国步枪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至今,我国已经有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5.8MM枪族,表明我国步枪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53式7.62毫米步骑枪
1950年,美国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我英勇的人民志愿军刚从解放战争的疆场上停下来,还来不及休整、更新装备,立刻承担起抗美援朝的重任。为了支援朝鲜战争,给前方部队提供有效的战斗武器,我国开始仿制苏联1944年式7.62毫米步马枪。仿制定型后命名为1953年式7.62毫米步骑枪(简称53式7.62步骑枪)。该枪结构比较简单,便于大量生产。因是非自动武器,.作战不便,火力不足,也显笨重,此后必然为现代自动步枪所替代。
口径:7.62毫米
全长:1020毫米
枪管长:520毫米
全重:3.92千克
初速:820米/秒
射速:10-15发/分
有效射程:400米
弹匣容量:5发
56式半自动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是我国按照前苏联7.62毫米CKC半自动卡宾枪仿制而成的,1956年定型生产,装备部队使用达30年之久。
1956年前后我国引进了前苏联的全套技术资料,对我国枪械生产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我军具备了7.62毫米班用武器枪族: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班用机枪。班、排装备有了很大加强,实现了班用武器弹药通用化。
该枪族虽威力大,但系仿制品,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如,枪刺短且刚性差,木托强度也不够好,材料利用率低,采用含贵重金属镍、铬材料较多等,枪械寿命6000发。现在它已退役,“告老还乡”了。
56式半自动步枪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式,实施单发射击,用10发固定弹仓供弹,发射7.62毫米56式枪弹。
全枪重3.75千克,全枪长1025毫米,枪管长520毫米,4条右旋膛线,弹头初速735米/秒,战斗射速35~40发/分,有效射程400米,表尺射程1000米,最大射程1500米。
反映我军70年代以前装备情况的一张照片,当时在一个步兵班中,只有班长和副班长装备56式冲锋枪,其他战士装备的步枪一般为56式半自动步枪
56式冲锋枪
56式冲锋枪,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近年来也开始改称为突击步枪,是仿制自苏联AK-47型7.62mm突击步枪。 1956年生产定型,研制小组的组长为赵瑞之工程师,由于当时我国的武器思想较为传统,因此把这种发射中间威力型步枪弹的全自动武器称之为冲锋枪,因此定型时称之为冲锋枪。同一年定型的还有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SKS)和56式轻机枪(仿制RPD),都是完全不同的武器。仿制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进行的,在5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进产品图、设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试验检查规范等全套资料,以及工艺规程、工装资料等工艺技术文件,甚至还有部分硬件,如成枪、部件以及关键工装、刀具、量具等。
56式冲锋枪与AK-47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准星为半包式两侧护翼,而56式冲锋枪则为全包式的护环,护环顶端有开孔,56式冲锋枪最特别的是采用了折叠式的三棱刺刀,充分发扬我军“刺刀见红”精神。56式冲锋枪的枪托为木制固定枪托,56式冲锋枪系列的战斗射速为:点射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击每分钟40发。配用1956年式7.62mm普通弹(通常称为56式步枪弹),在100米距离上能击穿6mm厚的钢板、150mm厚的砖墙、300mm厚的土层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对单个目标在300米内实施点射,在400米内实施单发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对500米内的飞机、伞兵进行射击,可以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到1.5公里处仍有杀伤力。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性能可靠,.作简便,易于训练和维修,但缺点也和AK-47一样,射击时产生强烈震动,难以.枪,射击精度差,重量偏大。此枪上刺刀全长1100毫米,不上刺刀长874毫米,枪管长415毫米,全枪重4.52千克,空枪重4.03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发射中国56式7.62毫米普通弹、曳光弹、曳光燃烧弹和穿甲燃烧弹(简称7.62毫米枪弹),弹头初速710米/秒,理论射速600发/分。
56-1式冲锋枪
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制AKS的56-1式折叠枪托冲锋枪,枪托向下折叠。56-1式冲锋枪是56式冲锋枪的改进型,1963年完成设计定型,随后装备我军。外国报刊杂志称其为56-1式突击步枪(Type 56-1 assault rifle),按我国习惯称为冲锋枪(56式冲锋枪、56-2式冲锋枪也一样)。此枪在56式冲锋枪上的主要改进是采用折叠式枪托,使枪更加紧凑,便于携带,它和56式冲锋枪一样,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机构动作可靠性很高,也是深受我军指战员喜爱的一种冲锋枪,现仍为我军的制式装备。
此枪不能上刺刀,其他结构性能与56式冲锋枪相同。
该枪全长874毫米/645毫米(托伸/托折),枪管长415毫米,全枪重4.3千克,空枪重3.85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使用的枪弹与中国7.62毫米56式冲锋枪相同。
56-2式冲锋枪
1980年,56-2式冲锋枪定型, 56-2式冲锋枪是56-1式冲锋枪的改进型.主要改进是枪托卡榫采用了楔铁式卡榫,可自动补偿使用时的磨损间隙,能保证枪托始终是牢固配合的,有利于确保射弹的散布密集度;枪托的形状也不同;还可安装一把刺刀。
它和56-1式冲锋枪一样,在各种环境下的机构动作可靠性都很高,也是深受我军指战员喜爱的一种冲锋枪,现仍为我军的制式装备。
此枪上刺刀全长1100毫米,不上刺刀长874毫米,托折长654毫米,枪管长415毫米,全枪重4.4千克,空枪重3.9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使用的与中国7.62毫米56式冲锋枪相同枪弹。
50式7.62mm冲锋枪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军枪械系列除部分从苏联进口外,还开始自行仿制。1950年,仿照苏联PPSH-41"波波沙"式7.62MM冲锋枪,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种国产冲锋枪。后经毛泽东批准命名为1950年式7.62毫米冲锋枪,当年生产3.6万支装备部队
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开膛待击,枪管材料改为50A钢,内膛镀铬,全枪多采用焊接、铆接等一次成型工艺,配有35发弹匣或71发弹鼓,具有结构简单、火力较猛、生产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等特点。
口径:7.62毫米
全长:840毫米
全重:3.63千克
有效射程:250米
弹匣容量:35发
枪弹:51式手枪弹
54式冲锋枪
1954年,我国又成功仿制了苏联PPS-43式冲锋枪定型为54式。1956年停止生产。它是前苏联PPS-43式冲锋枪的仿制型,该枪在机匣上刻有“626”标记。此枪与PPS-43式冲锋枪的区别是将握把中心的“C”字标记改成“K”字标记。其结构性能与PPS-43式冲锋枪一样。该枪采用折叠式金属枪托,射击方式为连发。
全长:616毫米(折叠枪托)
全重:3.3千克
初速:500米/秒
理论射速:650发/分
有效射程:200米
弹匣容量:35发
枪弹:51式手枪弹
63式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武器研制历时3年,于1963年设计定型,命名为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63式自动步枪体现了下达的战术技术指导思想,从性能、结构、战术用途上实现了“步冲合一”。
全枪结构体现了以步枪为主的要求,采用全长木质枪托,不要小握把,枪管前上方为上护木,带可折伸式棱形枪刺。外形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似。借鉴了56式冲锋枪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闭锁方式与56式冲锋枪相同。与机匣部件的联接则采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结构方式。弹匣基本上是冲锋枪弹匣,装弹改为20发,并考虑设有空仓挂机,弹匣作了相关变化。
63式自动步枪把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实现了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枪性能的要求,达到了提高射击精度,保证可靠性,增强火力、减轻质量的目标。而且结构简单、易于.作训练,适合我军已经非常熟悉的勤务要领。大部分构件相似或相同于56式武器,易于生产。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深受56式武器的影响,它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我国步枪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我国步枪发展的历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美、苏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继撤换了M14、CKC、FN等半自动步枪,取而代之的是以突击步枪为主的小口径班用枪族,小口径化、枪族化成为步枪发展的新潮流。63式自动步枪起步设计时,当时战术思想特别钟情于传统步枪,一再强调要突出步枪性能,着重在中、远距离上命中率高,接近距离上要敢于刺刀见红,再适当加强火力就够了。所以下达的战术要求是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枪性能。因而设计定型的63式自动步枪除了可以连发射击,配装20发枪弹的弹匣以外,几乎与半自动步枪完全一样。经过20多年后到70年代末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战术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阵地攻防战的机会不多了,而战争的突然性、近战性、猛烈性、隐蔽性增强了。所以对步兵单人武器的要求是火力猛、命中率高、机动性好、动作可靠。这时,强烈呼唤的是突击步枪。由于63式自动步枪从一开始就有违于步枪发展的总趋势,后来被撤装的命运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口 径 7.62mm
全枪长 1342mm(刺刀展开)
1033mm(刺刀折叠)
全 质 量 3. 8kg
初 速 735m/s
射 速 40r/m(单发)
60r/m(点射)
有效射程 400m
弹匣容量 20r
配用枪弹 56式7.62x39mm
63式结合了m14和G3的优点,拥有56半自动的精度和56式冲锋枪的火力持续性。
100米上的精度为
单发 R50 5cm
R100 12cm
70%的射弹密集于20cm x 20cm
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
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是我国设计制造的第一种微声冲锋枪,1964年设计定型。
该枪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惯性闭锁,可以单、连发射击;该枪有良好的三微性能,距枪口1.2米处声强值不大于84分贝;夜间射击时,距枪口50米处看不到光;白天射击时,不会因烟雾暴露目标。
口径:7.62毫米
全长:850毫米
630毫米(折叠枪托)
全重:3.4千克
初速:290-305米/秒
射速:60发/分(连发)
有效射程:200米
弹匣容量:20发
枪弹:64式微声冲锋枪弹
79式7.62毫米冲锋枪
79式7.62毫米轻型冲锋枪是我国设计制造的第一种轻型冲锋枪,1979年设计定型,1983年生产定型。
79式7.62毫米轻型冲锋枪是我军80年代侦察兵、现今武警部队,公安干警的单兵自动化武器,它设计定型已20多年,到目前已生产了近30万支,广泛装备部队,武警,公安.该枪主要以单发和点射火力杀伤200米以内敌有生目标,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精度好、近距离火力强、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该枪的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采用枪机回转式刚性闭锁机构,回转式击锤和由快慢机控制单、连发的击发发射机构;还设有到位保险。79轻冲采用活塞短行程导气式自动方式,射速高达1000发/分以上,该枪发射时后坐速度11.5米/秒,后坐力较小,便于射击,枪身短、*作灵活、反应快,较好地为特种作战提供便利,从而弥补了手枪及步枪存在的不足。
特别是在山地、丛林、短兵相接、城市巷战及解救人质的战斗中,79轻冲的战术地位就更加明显。弹药:79轻型冲锋枪使用51式7.62毫米手枪弹,79轻冲在枪托折叠与展开的情况下均可实施单、连发射击,具有良好的射击精度,从携行和机动能力来讲,79轻冲便于乘车或狭窄地形上使用,为武警部队,公安干警,特警遂行战斗任务提供了便利条件。弹匣容量20发,枪重1.9公斤,枪长(枪托折叠)470毫米。主要装备武警和公安部队。
口径:7.62毫米
全长:740毫米(枪托打开) 470毫米(枪托折叠)
枪管长:250毫米
瞄准基线长:215毫米
全重:1.9千克
初速:515米/秒
理论射速:1000发/分
有效射程:200米
弹匣容量:20发
枪弹:51式手枪弹
81式7.62毫米自动步枪
81式自动步枪是70年代初设计的,1981设计定型,它包括81式7.62毫米步枪(木托)、81-1式7.62毫米步枪(折叠枪托)、81式7.62毫米轻机枪。这3种武器的主要结构相同,约有65种零部件可以互换通用。该枪族的出现,使中国的武器基本适应了当今世界一枪多用、枪族系列化、弹药通用化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方便了部队的训练、使用和维修,既加强了战斗分队的战斗力,也为枪械互换、增强火力提供了条件。
81式枪族射击精度好,动作可靠,质量轻,枪身短,结构简单紧凑,.枪、携行方便,机动性好,火力猛,寿命长,一枪多用,以及弹鼓、弹匣等多数零部件都可以在枪族各枪之间互换通用,全枪外形美观大方。从1983年起全军装备,全面替代了56式武器,是我军目前的正式装备。该枪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枪机回转式闭锁,可实施单、连发射击,用30发弹匣供弹,弹头初速720米/秒,固定的枪榴弹发射具能用空包弹发射60毫米反坦克枪榴弹,也可用实弹发射40毫米枪榴弹系列。
81枪族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轻武器界在论证、设计、研制、生产方面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81式枪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及应用,甚至外形与56式冲锋枪也很相象。这是81式枪族的严重不足。不过81枪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开式弹鼓的创新发明,为步枪新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口径: 7.62毫米
初速: 720米/秒
全枪长: 955毫米
全枪重: 3.4千克
有限射程: 500米
自动方式: 导气式
发射方式: 单发、半自动
射速: 45—115发/分
供弹具容量:30发
可发射枪榴弹。
装WJ97—3型瞄准具的81突击步枪
87式5.8MM枪族
87式5.8MM枪族包括5.8MM步枪和5.8MM机枪。87式5.8MM枪族结构与81式7.62MM枪族基本相同,只是为适应发射5.8MM枪弹改变了某些结构设计和尺寸。
5.8MM步枪在设计定型后为了某种需要专门集中进行了一次外观改型设计,其主要变化是枪托为“L”型,撑杆用铝合金管,外面包塑料,形状特别,也很好用。上、下护盖,握把,握把座都采用塑料件,弹匣为整体塑料结构,全枪为黑灰色,整枪外观变化很大,独具特色、美观大方。机枪则没有任何变化,与81式机枪相似。5.8弹鼓与81式弹鼓相比体积小,刚度、可靠性好。
87式5.8MM枪族是配合我国实现小口径化研究的产品,极具探索性和攻关性。属于过渡性产品,只在1989年小批量生产,以后不再生产。
口径: 5.8毫米
初速: 米/秒
全枪长: 945毫米
全枪重: 3.95千克
有限射程: 400米
自动方式: 导气式
发射方式: 单发、半自动
供弹具容量:30发
可发射枪榴弹。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是我国新一代的制式自动步枪,1995年设计定型,现已开始陆续装备部队。
该枪采用无托式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机头回转闭锁,可单、连发射击,供弹具有30发塑料弹匣和75发快装弹鼓两种,机械瞄准装置照门为觇孔式。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装置。
该自动步枪能发射40毫米枪榴弹系列;并可加挂能快速拆卸的35毫米榴弹发射器;还配有3倍的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可在夜间弱光条件下对200米以内生动目标精确瞄准。该枪配的多功能刺刀可快速装卸。
95式5.8毫米枪族包括: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及4个配属产品——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多功能刺刀及下挂榴弹发射器。另外还有短步枪及折叠式枪托的步枪。以自动步枪为新枪族的主体枪,其他各种枪与步枪基本结构相同,而自动机、供弹具等大部分零部件可以互换或通用。
95式5.8毫米枪族结构优化设计,布局合理,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先进水平,显示我国步枪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性能特点如下:
(1)为充分发挥5.8毫米枪弹的威力,枪管有足够长度。它采用了无托结构,缩短了全枪长度(步枪746毫米,机枪840毫米)。供弹具可通用,容弹量大,可连发射击,具有猛烈的持续火力。
(2)全枪短、质量轻(步枪3.25千克,机枪3.95千克),机动性好,优于国外同类武器。
(3)5.8毫米枪弹后坐力小,全枪动力特性平稳,整体布局合理,射击时持枪、瞄准舒适,震动很小,单、点精度均达到很高水平。
(4)机构动作可靠,能适应各种气候、环境条件下作战,全枪寿命长,优于国外同类武器。
(5)枪族内各枪基本结构相同,大部分零部件通用,自动机、供弹具等活动部件可互换,勤务使用、维修极为方便。
(6)有机械瞄准、简易夜间瞄准装置,还配有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能适应全天候作战。
(7)一枪多能、一族多枪。该族步枪下挂35毫米榴弹发射器,亦可从枪口用枪弹发射枪榴弹,扩大了点面杀伤能力。有多功能刺刀及刀鞘,携带方便,具有刺杀、砍、剪、锯、削的功能,还可当匕首使用,扩大了步枪的战术作用。新枪族除步枪、机枪外,还有短步枪(全枪长560毫米,全枪重2.8千克)、折叠枪托步枪,实现了一族多枪,可满足各兵种人员的需要。
(8)广泛采用工程塑料、硬铝合金等新材料,对于改善全枪外貌,提高防腐能力,减轻全枪质量,简化生产工艺都有很大好处。
(9)针对构件不同,材料采用黑色磷化、阳极氧化、全色喷塑等先进工艺以提高防腐防脱色能力,彻底解决了原56式武器抗腐蚀能力差的难题。
(10)在制造工艺上进行了改革创新,采用了精锻枪管,热模锻铝机匣,以及塑料件注塑成型等新工艺,较多地利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加工关键零件,保证加工精度要求,实现总装零部件完全互换。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技术参数:
口径:5.8毫米
全长:746毫米
全重:3.25千克
初速:930米/秒
理论射速:650发/分
战斗射速:40发/分(单发)
100发/分(连发)
直射距离:370米
有效射程:400米
弹匣容量:30发
枪弹:87式5.8毫米步枪弹
QBZ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
QBZ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是特种兵、基层指挥员和勤务人员的自卫战斗武器,其主要任务是杀伤300米内暴露的有个人防护的生动目标。该枪采用无托结构,全枪长度短,质量轻;全枪长78.7%的零部件可与QBZ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互换使用,通用程度高。QBZ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的多功能膛口装置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参数设计合理,很好地解决了枪口焰、噪声及射击精度等问题。该枪有光学瞄准镜结合座,可配装白光、微光瞄准镜,并设有简易夜瞄装置,能在昏暗环境或夜间对可见目标射击。
主要技术诸元如下:
口径:5.8毫米
初速:790米/杪
有效射程:300米;
理论射速:609发/分(单发)
发射方式:单、连发
供弹方式:30发弹匣、50发弹鼓
全枪长:609毫米
空枪质量:2.9kg
瞄准基线长:210毫米
瞄准装置:机械瞄具、光学瞄具
全枪寿命:6000发
使用枪弹:5.8毫米普通弹,必要时也可使用5.8毫米机枪弹及机枪弹。
79式狙击步枪
79式狙击步枪是前苏联德拉贡诺夫半自动狙击步枪仿制品,1979年正式定型,1981年投入批量生产。
该枪是边防哨所和步兵狙击手使用的单兵武器,主要杀伤中、远距离上的单个重要目标,射击精度好,有效射程远,重量轻,机构动作可靠。
配有4倍放大率的光学瞄准镜,减小了瞄准误差,提高了射击命中率。本枪采用导气式复进,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刚性闭锁,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只能行单发射击,具有射击精度良好,有效射程远,重量轻,机构动作可靠等特点。 本枪除配有弧形表尺与圆柱形准星的机械式瞄准系统外,还配有光学瞄准镜,从而减少射击时的误差,提高第一发命中率。半自动射击提高了战斗射速,便於抓住机会,命中目标。装有可卸式的多功能刺刀,不但可用于白刃战,还可作为剪刀和锯使用,能剪铁丝网和锯钢条等,是士兵野外生存的辅助工具。
该枪实施半自动射击,战斗射速较高。它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10发弹匣供弹,发射7.62毫米53式枪弹,
口径: 7.62mm
初速: 830m/s
配用弹药: 7.62x54mm
有效射程: 1000m
射速: 30发/min
全枪重:(枪自重) 3.8kg
(带镜,垫) 4.4kg
全枪长:带刺刀 1368mm
不带刺刀 1220mm
全枪宽: 170mm
全枪高: 178mm
瞄准镜:
重量: 0.5kg
放大率: 4倍
视角: 6度
85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该枪是在79式狙击步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外形上看,两者好似双胞胎。
85式狙击步枪的结构同79式,瞄准具、弹药、刺刀等也与79式相同,但85式狙击步枪的精度要优于79式和前苏联的德拉戈诺夫狙击步枪。(在600米的距离上对人胸目标的杀伤概率高达80%以上,在步兵作战通常小于400米,绝大多数在200米以内的距离上对人胸目标的杀伤概率可达95%以上。)
85式狙击步枪使用53式普通钢心弹,在100米距离上可射穿6毫米厚的钢板;15厘米厚的砖墙;45厘米厚的土层;50厘米厚的木板。
85式7.62毫米狙击步枪主要技术参数:
口径:7.62毫米;
初速:830米/秒;
全枪重:4.4公斤;
全枪长:1220毫米;
有效射程:800米;
供弹具容量:10发。
寿命:6000发
放大倍率:4倍
出瞳距离:70毫米
85式狙击步枪成为特警队的精确射击武器
KBU88式5.8mm狙击步枪
该枪大量采用工程塑料、硬铝合金等材料制造,同时还提高了枪身的防腐能力、减轻全枪重量、简化了生产工艺,具有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持枪郐适、使用方便等优点。
该枪独特的优点,使它具有其它枪无法比拟的可靠的战斗性能。该枪加装了用于支撑枪身的脚架,狙击手可根据地形选择打开或者折叠脚架,便于战斗行动。正如专家评价的那样,该枪具有便于隐蔽、发现目标快、射击指向快、消灭目标准等诸多特点。
瞄准装置的优劣,不仅影响武器的射击精度,也间接关系到战场生存能力、人机效能的发挥,对狙击武器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当代轻武器的瞄准装置正向观、测、瞄一体化方向发展,KUB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当然不会落后。
该枪除了安装了当今世界通用的孔式瞄准具外,还配备多普勒变倍望远系统,实现放大变倍。一般讲,由于狙击手执行任务地点的光线不定,所以客观上要求配备一具体积小且重量轻、光强度够的瞄准镜,而瞄准镜内的光照度与透镜的直径和放大倍率有关。当瞄准镜的直径、目标距离一定时,放大倍率越大镜内的光照度就越弱,并且还大大缩小视场,使射手无法观察到目标周围的环境,而这种观察又是射手必不可少的。固定的放大倍率不能使各种距离上的目标都达到镜内光强度适合的要求,KUB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瞄准镜可以通过距离远近、光线明暗程度对800米以内的单个目标进行快速调节,实施昼夜精确瞄准。
KUB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瞄准镜的使用非常方便,在瞄准镜内垂直方向上的7个“^”形立标即为瞄准分划,“^”的顶点为瞄准点。100米、200米合用一个瞄准点,300-800米射距每一百米有一个单独的瞄准点。瞄准分划右侧的数据为射距。瞄准时根据光线强弱及射距远近,调节变倍手轮,用相应射距段上的“^”顶点,对目标即可射击。瞄准镜的矫正更加方便、快捷,射手只需打开方向转动护盖,就能准确地进行矫正,十分简单。
技术参数:
口径: 5.8毫米
初速: 895米/秒
全枪长: 920毫米
全枪重: 4.2千克
有限射程: 800米
自动方式: 导气式
发射方式: 单发、半自动
供弹具容量:10发
瞄准具重量:0.6千克
JQ12.7毫米反器材步枪
中国新型大口径JQ12.7毫米反器材步枪,采用可更换的标准枪机弹膛设计,可适用两种枪弹。全世界12.7弹主要有两类,俄制弹和美制勃郎宁弹,中国枪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它应配置不同枪机,可适应这两种弹。该枪今后可能装备高速脱壳弹。
中国新型JQ型12.7毫米反器材步枪有效射程1200米,重实战,采用手动旋转枪机,手动强于半自动. 因为美军实战证明,无论什么情况下, 12.7毫米反器材步枪,每击发一次后,都必需花时间去重新寻找目标,因此半自动上膛,增加了枪重,对射手提高射速,没什么帮助。 减少枪支重量,对于身材不高大的东方人远比半自动上膛重要,中国显然主张极力减少枪支重量,不去追求增加毫无用途的半自动上膛。
该枪重量轻, 在带瞄准镜和5发弹匣的情况下才12公斤不到,[美军现装备半自动上膛的巴雷特M82,在空枪时重达12.9公斤,实战证明半自动上膛重量过大,不适合单兵携带,中国枪采用无托设计,将弹匣置于扳机后,这有利于减少全枪长度,[美M82长一米44,笨拙不堪]。
大口径阻击步枪,最关键的是制退装置,中国枪采用大型的双室制退器,制退效率非常高,枪口采用双室制退消焰设计,更适应战场需求,但扬尘带来的致命缺点,要在射击阵地地面铺上毡子或选择湿地射击,在中国JQ枪的枪托上安装有大型的有孔橡胶托垫,主要用于降低后坐力对射手的影响,这种托垫最简单实用的缓冲装置,击发时枪支的后坐力会将射手肩膀和枪托之间的胶垫挤压,多孔的胶垫会产生很大的形变,有利于吸收后坐能量,该枪除了枪机匣就是枪管,各国评价是没有一个多余零件的枪,中国军队特种兵有可能甚至已装备此枪。
B. 世界武器发展史。详细
早在1915年,为了适应阵地战的需要,意大利人B·A·列维里设计了一种发射9mm手枪弹的双管连发枪,从而奠定了现代冲锋枪的基础。1918年,德国人H·斯迈塞尔设计的第一支适于单兵使用的伯格曼MP18式9mm冲锋枪问世,同年,其改进型MP18I式冲锋枪正式装备德国陆军使用。
20~30年代是冲锋枪初步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国家对冲锋枪的战术作用认识不足,因而产品型号不多。有代表性的冲锋枪包括意大利的维拉· 佩罗萨和伯莱塔M1938A式,德国的伯格曼MP18I式和MP38式,西班牙的MX1935式和T·N·35系列,瑞士的MKMO,美国的汤普森M1928A1式及苏联的ППД1934/38式。这些冲锋枪因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体积、质量较大,安全性、可靠性差,使生产的数量和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40年代是冲锋枪发展的全盛时期,包括品种、性能、数量和装备范围都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时期冲锋枪的主要特点是:①普遍采用冲压、焊接和铆接工艺,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② 多数枪设有专门的保险机构,以改善安全性,如意大利的TZ冲锋枪不仅采用快慢机保险,还最早采用了握把保险;③广泛采用折叠式或伸缩式枪托,以改善武器的便携性,如德国的MP38式是世界上第一支折叠式金属托冲锋枪,法国的E·T·V·S是第一支折叠式木托冲锋枪;④除了苏联采用7.62mm手枪弹和美国采用11.43mm手枪弹外,其他国家普遍采用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这种枪弹可与大多数手枪通用。
50年代出现了结构新颖的冲锋枪,性能也不断改善。如捷克斯洛伐克的ZK476式,不仅首先采用包络式枪机,而且是第一支将弹匣装在握把内的冲锋枪。又如,以色列的乌齐冲锋枪为了增强安全性,采用了双保险或三重保险;为减小枪的质量,发射机座、护木和握把等开始采用高强度塑料件。
60年代,为了满足特种部队和保安部队在特殊环境下作战需要,发展了短小轻便,且可单手射击的轻型、微型冲锋枪。有的冲锋枪还装有可分离的消声器,或与冲锋枪固接的消声器,前者如英国的英格拉姆M10式和德国的MP5SD式,后者如英国的L34A1式微声冲锋枪。
70年代,一些国家在武器系列化、弹药通用化和小口径化的思想指导下,开始以小的短枪管自动步枪作为冲锋枪,如美国斯通纳枪族中63式、柯尔特CAR-15式(其改进型为XM177E2式)、德国HK53式、苏联AKCУ-74式等,以更好地完成常规冲锋枪的战斗使命。
80年代至今,使用手枪弹的常规冲锋枪进一步向多功能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美国的卡利科系列冲锋枪充分应用螺旋式弹匣的设计特点,使全枪结构紧凑、平衡性好,且弹匣容弹量大。美国的韦弗PKS超轻型冲锋枪采用持久润滑设计,使武器无需涂油,且不用工具也能在战地快速拆卸修理。另外通过给冲锋枪配用各种光学瞄准镜、消声器,使其具备有多种功能。同时,一些国家还先后研制了集手枪、冲锋枪和短管自动步枪三者性能于一身的个人自卫武器,如比利时的FNP90式、英国的布什曼、德国的MP5K式、法国的GIAT-PDW等。这类武器均有结构紧凑、操作轻便、人机工程性能好和火力密集等共同特点。
C. 中国武器发展史是怎样的
从49年开始的收缴枪械开始到目前的信息化武器体系发展。
中国武器发展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D. 新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历史
建国后把所有美式、日式装备统一收回,重新配备,形成小规模的装备制式化,简化后回勤保答障难度;海空军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白手起家,无实际作战能力,装甲兵依赖缴获坦克,作战和后勤能力十分有限;
朝鲜战争中期,开始成建制引进苏式装备,但都是苏联二战时的过时货,空军开始参战,并直接引进喷气战绩,形成一定作战能力,装甲兵和海军还较弱;
1956后开始国产装备制式化,56半、56冲开始装备,大量国产火炮和坦克也开始生产,海军开始引进大型战舰,比如著名的四大金刚,空军也大大加强,已经可以与美台进行空战了,国防建设实现正规化、摩托化;
到八十年代末,81枪族开始装备,装甲兵实力得到加强,部队实现机械化,但海空军建设已经开始落后;
到现在,实行精兵策略,装备换代很快,基本实现信息化、现代化,但各部队作战和训练水平差距较大。
E. 中国的战略武器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我国装备发展状况和经验教训
50年代,我国的武器装备发展走过了一段仿制定型的历程。仅陆军装备就仿制定型生产了各类武器、弹药50多种,初步实现了陆军武器装备的国产化、制式化。这是我国近代武器装备史上的一次飞跃,对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增强国防力量具有重大意义。在苏联政府全面毁约停援之后,我国完全走上了一条自力更生发展武器装备的道路。在短短的12年里,我国先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常规武器装备也从仿制走向自行设计制造。
改革开放为我国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赢得了难得的机遇。在技术引进方面,比较成功的范例是“旅沪”级舰船的建造和“强-5”强击机的改进。广大读者都知道,这两种型号的平台,都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因此,就总体设计思想而言,完全体现了我军武器装备体系的特色。引进国外技术、规范必须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加以改造、吸收并进行“系统集成”,使之成为我国装备系统的一部分,绝不能照搬照套,否则将受制于人。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任何国家的武器装备现代化都不能依赖引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人家也不会卖给你。我们绝不排斥一切可能条件下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但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争取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武器装备的高、中、低档搭配是世界范围的一种普遍现象,各国军队无一例外。这方面,各国的差异很大。美国的高档武器装备也仅占三分之一左右,中档武器装备的比例较大,低档装备的比例很小。俄罗斯则更重视高档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出口,自己装备的高档装备却不多。我军引进数量极少的高档装备,完全是为了适应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使武器装备的高、中、低档的体系配置有所改善。值得一提的是,高、中、低档武器装备体系不仅表现为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而且也使它的内在质量配置更加合理。
武器装备研制实行“一体化设计”是由于武器装备越来越复杂、已经成为“系统”而提出来的。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如果只考虑“打”的问题,而忽视运输、技术保障等与“打”密切相关的问题,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即使装备部队了,也难以形成战斗力。因此,在发展武器装备时必须严格实行“一体化设计”,保证使配套装备、设施、仪器、仪表等能够同步装备部队,迅速形成部队战斗力。
然而多种原因会造成装备研制周期过长,比如前期技术储备不足、经费投入不到位、生产工艺落后,或者一味追求先进性造成设计方案一改再改从而延误了时间等等。1957-1959年,美国三军因论证不充分,就造成了装备采办过程中重复、过时而被取消的31种重要武器计划,浪费了35亿美元。70年代,美国国防采办管理体制已经实现了高度集中统一,但仍有21种武器装备的研制费超支21%以上。我国也有因技术储备不足和生产工艺不过关而造成装备研制失败的事例。1958年,我国曾进行过“东风”107型和“东风”113型两种高空高速歼击机的设计试制,但因战术技术要求过高,脱离当时航空科技与工业发展的实际水平,不得不中途停止研制,浪费了经费、资源和时间。这是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二、“杀手锏”武器与体系对抗
“杀手锏”是对敌具有巨大震慑作用,可以取得巨大杀伤效果的武器;体系对抗是全面发展陆、海、空军和战略武器,提高装备体系的整体对抗能力。应该说这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思路,但两者不对立。“杀手锏”不是孤立的,而应当成为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杀手锏”,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装备体系,并且可以带动装备体系更快地发展,使体系对抗的能力上一个档次。在这方面我国是有成功经验的,曾独立自主地研制成功导弹、原子弹,填补了我国装备体系中战略核武器的空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邓小平曾尖锐地指出,如果60年代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三个大国之一,就没有这样的地位。
体系对抗的思想,是9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新思路。作为一个有几百万军队的大国,必须树立“强敌对抗”的思想,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应当全面建设装备体系。在军费紧张、科技力量有限的条件下,可以有重点地发展几种“杀手锏”武器。但必须指出,武器装备发展应当树立大系统观,绝不能在系统之外再去发展独立的“杀手锏”武器,而应当把“杀手锏”作为装备大系统的一部分,使“杀手锏”和提高装备体系的整体对抗能力统一起来。
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跃迁式”发展,是指在武器装备发展过程中,跨越发达国家发展武器装备的一个或二三个历史阶段,而直接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的做法。通常情况下,军事技术是很难实现“跃迁式”发展的,必须严格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科研分类方法,坚持国内研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近期与中长期相结合、重点发展与技术领域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为研制新武器和改进在役装备提供必需的技术准备。
军事技术可以通过国际交流加以引进,但引进的大都是二三流技术,而不是最先进的。如果没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即使引进了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也会因为国内的基础差而无法实现消化、吸收,最终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跃迁式”发展。武器装备也是这样,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以在国内雄厚的军事技术基础上研制,也可以从国外引进,经过消化、吸收,转化为本国先进的军事技术。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把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跃迁式”发展建立在本国军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不能指望“买”来的“跃迁式”发展。
至于“跃迁式”发展与循序渐进模式之间的效费比孰优孰劣,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实施跨阶段的“跃迁式”发展,是有很大风险的,常常会欲速不达。就我个人的看法,尽量不要做出超越阶段的选择。即使选择,象有些人所说的跨越常规排水型舰队模式,直接过渡到以大型导弹地效应飞艇和深V型舰船等平台为主的舰队结构;跨越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反导模式,直接发展射束武器和粒子束武器等新的反导模式,也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慎重决策。因为各国还都有很多技术难点没有突破,还要走很长的路。
三、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是最终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将朝着综合化和高技术化的方向发展,体系将更加完善。枪械、火炮、坦克仍将是未来陆战场上的主战武器装备,但其弹药尤其是火炮和坦克炮弹药将逐步实现制导化,武装直升机已成为立体化陆战场的空中打击力量,作战指挥也将实现自动化。作战飞机的机载武器和火控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垂直/短距起降、无人驾驶飞机将加入对地攻击的行列,电子对抗飞机、空中预警飞机、空中侦察飞机也将成为作战飞机的一部分。
从长远看,还是要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样,既可以产生一种威慑作用,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一旦战争不可避免,还可以用高技术武器毁伤敌人,尽量减少己方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近年来的局部战争表明,技术优势已成为一种战争优势,拥有技术优势的一方往往成为战场上的胜者。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高技术武器。
虽然从经济的角度讲,高技术武器的确有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征。但是,它还有高经济效益和高军事效益的一面。如果简单地对单件武器装备的价格做比较,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价格的确显得“十分昂贵”。但只要认真地算一笔细帐就会看出,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军事经济效益却高出常规技术兵器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此外,常规技术兵器的战场毁伤率是很高的,造成人员、装备的损失也很惨重。高技术武器则不同,它实施非接触式的远程打击,或在敌射界外实施攻击,人员、装备的损失很小。这笔帐算下来,恐怕就不会再认为高技术武器价格昂贵了,反而会感到它比常规技术兵器“便宜”得多。
用成熟技术改造大量现役装备、弹药,是大幅度提高装备性能的有效方法。这方面成功的事例很多,最典型的如美国的B-52战略轰炸机。众所周知,B-52飞机于1948年立项设计,1952年交付部队,1967年在越南战争中首次亮相投入实战,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也都有上佳表现。B-52早已于1958年停止生产,但美军坚持用成熟技术对其进行改造,现共有八种型号,使B-52飞机成为一株“常青树”,也树立了改造现役装备的成功典范。
在普通航空炸弹上加装制导装置、可控弹翼及相应的控制设备,将其改装成为精确制导弹药,的确是大幅度提高现有普通航弹效费比的有效途径,只要条件允许,就应当大力倡导并组织实施。但是,改造现役装备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必须是利用已成熟的技术,而不是重新研制;另一个是现役装备确有改造价值,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不但不能提高现有装备的效费比,反而会增加新的投入,造成新的浪费和负担。
F. 中国枪械的发展史
中国现代武复器发展历史
简单制的
从无到有
从缴获日军
到解放战争缴获国军装备
解放后从前苏联引进技术
开始仿制前苏联军用产品
小到步枪
大到飞机导弹都是仿制品
后来与苏关系破裂
自主研发
两弹一星什么的我也不多说了
后遭遇文革十年,出了核军工方面没有遭到迫害
常规武器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改革开放后
开始有科技强军战主体思想
从90年代
开始小步慢跑
引进外来技术的同时
吸收外来军工技术
进行整合
从96年台海危机之后
开始意识到蓝水海军的重要性
近10年来进展还可以
很多常规武器的研发和制造
已经摆脱了对俄式技术的依赖
但至今为止我过军工方面
心脏病问题一直在努力解决
无论是战斗机,主张坦克
大型水面舰艇
很多还都不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中国心
随着现代化战争的需求
海军将会成为重头戏
陆军在大国中逐渐的有可能会被改编成特种作战部队
未来二十
我们的国家也会有自己的航母战斗群成军
(成军和有一艘航母完全是两回事)
希望对您有帮助
详细具体也没给您写什么只是个概括!
G. 新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历程!拜托各位大神
共分四个阶段! 一:武器装备从以步枪为主的轻武器向以坦克、大炮、飞机为主版的权重武器转变,实现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步兵到诸军兵种的飞跃,海、空军武器装备初具规模! 二:武器装备从摩托化向机械化的转变,诸军兵种武器装备尤其是空军、海军、二炮部队的武器装突飞猛进,基本实现了由进口化、引进化、仿制化到国产化、自制化、改进化! 三:武器装备研制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挖掘自身国防科技潜力,实现了由机械化向电子化、信息化、通用化、自动化方向转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武器装备现代化! 四:以科技强军战略思想为指导,依靠自身科技、借鉴国外技术研制高技术武器装备“杀手锏”,集陆海空三军和二炮高精尖新武器于一体的配套武器装备系统,使现有武器装备成为维持和平的坚强盾牌—陆地猛虎、大海胶龙、监天之鹰、长空利箭!
求采纳
H. 介绍下世界枪械发展史
1、1259年中国制成的以黑火药发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枪。
2、14世纪出现火门枪,15世纪出现火绳枪,16世纪出现燧石枪(又称燧发枪)。
3、19世纪初出现击发枪,19世纪中叶出现金属弹壳定装弹后装击针枪,19世纪下半叶出现弹仓枪,19世纪末出现自动枪械。在这长达6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枪械本身由前装到后装,由滑膛到线膛,由非自动到自动,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
4、19世纪中叶以前,枪械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提高点火方法的方便性和可靠性方面,19世纪末开始在提高射速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枪械的品种由少到多,重量逐渐减轻,口径由大到小,射程由近及远,射速也逐渐提高。
(8)武器装备发展史扩展阅读:
枪械分类:手枪、步枪、卡宾枪、冲锋枪、机枪、 霰弹枪、其他。
1、手枪
单手持的小型枪械,其他枪械一律可称为长枪。
左轮手枪(英文:Revolver):用指力转动弹仓,但不具退壳功能,一次可以装填约五至八发子弹的手枪。
单发手枪:指没有供弹具的手枪,子弹只能预先装在膛部。
单管单发手枪,击发一次后必须重新装填的手枪,通常用于竞赛或狩猎。
多管单发手枪,虽然膛室都只能预装一发子弹,但有两个或以上的枪管,所以仍然是多发式手枪,通常用于特殊目的如狩猎、自卫和暗杀。
中国的警用转轮手枪
手动手枪:安装多发子弹,但必须手动退壳的手枪。
半自动手枪(英文:Semi-Automatic Pistol):能自动装填,但只能单发射击的手枪。
全自动手枪(英文:Machine Pistol):支持三发点放、全自动射击的手枪。部分型号被认为是冲锋枪。
2、机枪
本来泛指连发的枪械,现代专指较大的适应持续连发枪械。
轻机枪:可由单兵操控的轻型机枪。
通用机枪(英文:General Purpose Machine Gun):可当作轻机枪与中型机枪使用的枪种。
中型机枪(英文:Medium Machine Gun):火力、尺寸和重量介于轻机枪与重机枪之间的枪种。
重机枪(英文:Heavy Machine Gun):拥有固定角架、大口径的机枪。
高射机枪(英文:Anti-Aircraft Gun):改装高射专用脚架,用以射击低空飞行目标的重机枪。
加特林机枪(英文:Gatling-type Machine Gun):拥有多个枪管的机枪。最早期的加特林机枪拥有十个枪管,以手摇方式射击。经改进后,旋转能源来自于电动机(外力)或弹药气体压力(内力)。外力方式多为西方国家军队使用,内力方式多为当时前苏联阵营国家军队使用。
I. 中国武器发展史
1896年,湖北总督张之洞创建的汉阳兵工厂,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支步枪“汉阳造”。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小说里看到的红军手里的“老套筒”。1929年,东北王张作霖的沈阳兵工厂亦能生产、仿制步枪、轻重机枪。沈阳兵工厂是当时中国最大、最先进的兵工厂。1935年,国民政府在德国的帮助下,仿制了一款德国毛瑟步枪,后来命名为“正中步枪”。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是仿制苏式武器如:54、56式步枪、冲锋枪,喀秋莎火箭炮,萨姆式防空导弹。在苏联的帮助下,空军仿制了米格15喷气战斗机,我们空军现在天上飞的歼7也是仿制苏米格21的产品。海军除了苏联援助我们的四艘驱逐舰(旧舰),在北海舰队号称“四大金刚”外,主要是仿制一些苏式的鱼雷快艇、猎潜艇类。我们当时生产的鱼雷快艇大都是木壳的。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国力提升,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中国的军工产业迎来了脱胎换骨爆发式的发展。逐步摆脱了仿制的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科学发展的道路,我们先后研制列装了空军;歼8、歼10、飞豹战斗轰炸机,四代机歼20的横空出世代表中国空军的研制水平已进人世界最先进的行列。海军:我们的核潜艇093、094,我们的不依赖空气的lp常规动力潜艇完全有能力在美国的太平洋东西两岸游弋。驱逐舰、护卫舰,特别是170、171驱逐舰的列装,使我们的海军有了真正意义的防空能力。陆军:我们的远程火箭炮完全有能力覆盖整个台湾岛,是那些台独分子的梦魇。99A坦克,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坦克较量而丝毫不落下风。而我们的反坦克利器“末敏弹”的研制成功又是这些钢铁怪兽变成了“死老鼠”。我们的二炮是一支世界上任何敌人都不敢小觑的强大力量,它是我们祖国的镇宅宝剑,有了它,我们就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总之,中国的武器装备在经过了几代人的艰难的探索、厚积薄发,迎来了美好的春天。向那些科学家、祖国的功臣、民族的脊梁致敬!!。
J. 武器发展简史
剑:中国古代用于近战刺杀和劈砍的尖刃冷兵器。分剑身和剑柄两部分,剑身细长,两侧有刃,顶端尖而成锋。剑柄短,便于手握。剑常配有剑鞘。中国最早的剑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剑。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剑和钢剑。
矛:中国古代用于直刺,扎挑格斗的冷兵器。由矛头和矛柄组成。矛头多以金属制作,矛柄多采用木、竹和藤等材料制作,也有用金属材料的。矛长通常为1.8-2.7米,有的达4米多。矛头一般长40厘米,有的达80多厘米。早期的矛头为石头或兽骨,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青铜和铁制矛头。
戟:中国古代将矛和戈攻能合为一体的格斗用冷兵器。由戟头和戟柄组成。戟头以金属材料制作,戟柄为木、竹质。戟最长可达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骑兵使用的利器。早期使用的戟是青铜戟,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戟。
刀:中国古代用于近距离砍和劈的单兵格斗冷兵器。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刀身狭长,刃薄脊厚。刀柄或长或短。其种类很多,有大刀、腰刀和环首刀等,是中国古代军队装备的主要兵器。早期为石刀,后来发展为青铜刀、铁刀和钢刀。
匕首:一种短小似剑的冷兵器。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长20-30厘米,有单刃和双刃之分。匕首短小易藏,从古至今一直是军队使用的冷兵器之一。
戈:中国古代用于钩杀和啄击的冷兵器。由戈头和柄组成。戈头多为青铜铸造。柄多为竹、木制作,长度通常为1米左右,最长超过3米。戈盛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战国晚期,铁兵器使用渐多,逐渐淘汰了青铜戈,至西汉后期已绝迹。
弓箭:中国古代以弓发射的具有锋刃的一种远射兵器。弓由弹性的弓臂和有韧性的弓弦构成;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箭头为铜或铁制,杆为竹或木质,羽为雕或鹰的羽毛。是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盾: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手持防护兵器。形状有长方形、梯形或圆形。材料为皮革、木材、藤或金属等。大盾高约1米,宽约60-80厘米。小盾高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
铠甲:中国古代军队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兵器。由3部分组成:甲身、甲裙和甲袖,甲裙和甲袖可以上下伸缩,便于作战。最初以藤木和皮革等材料制造,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青铜和铁制铠甲,可以用效地防御青铜和铁制兵器的攻击。
火铳:中国元代及明代前期金属管状射击火器。由前膛、药室和尾[上“巩”下“金”]组成。使用时点燃由药室引出的药线,引燃药室内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预装入前膛内的石弹或铁弹射出,杀伤敌人。火铳是中国元古代第一代金属管状射击火器,以铜和铁铸造,至迟出现于元代(约公元14世纪初),后普遍用于海战和陆战。战时使用的火铳有:单管手铳、多管三眼铳、五排铳、七星铳、十眼铳和大口径碗口铳(口径为100-120毫米)等。
佛朗机:中国明代中期火炮。由母铳和子铳构成。母铳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铳身配有准星、照门,能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瞄准射击。铳身两侧有炮耳,可将铳身置于支架上,能俯仰调整射击角度。铳身后部较粗,开有长形孔槽,用以装填子铳。子铳类似小火铳,每一母铳备有5至9个子铳,可预先装填好弹药备用,战斗时轮流装入母铳发射,因而提高了发射速度。佛朗机为欧洲发明,明嘉靖元年(1522年)由葡萄牙传入中国,按其国名称为“佛朗机”。嘉靖三年(1524年),明廷仿制成功第一批32门佛朗机,每门重约300斤,母铳长2.85尺,配有4个子铳。之后,明廷又陆续仿制出大小型号不同的各式佛朗机,装备北方及沿海军队。
鸟铳:中国明朝后期对火绳枪和燧发枪的统称。由枪管、火药池、枪机、准星、枪柄等组成。使用时通过预燃的火绳扣动枪机,带动火绳点燃火药池内压实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枪管内铅弹射出,杀伤敌人。鸟铳为欧洲发明,明嘉靖年间由鲁密(今译鲁姆,位于今土耳其)传入中国,明廷遂仿制。最初仿制的鸟铳为前装、滑膛、火绳枪机,为近代步枪雏形。口径约为9-13毫米,枪管长1-1.5米,全枪长1.3-2米,重2-4千克。弹重3-11克,射程150-300米,曾为明、清军队的主要轻型火器装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