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中国武器装备的发展

中国武器装备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21 13:34:25

⑴ 目前而言中国武器发展趋势是如何的

●中国的国防建设已经从以“忍耐”为主的简单维持型,逐步走上了与国家经济建设相协调的适度发展型的正常轨道,逐步实现由引进仿制型向自主创新型的历史性跨越

●武器虽然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我们重视武器,但不迷信武器

●中国无意与任何人在武器装备上“比宝”,无意参与任何形式、任何领域的军备竞赛

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新一代武器装备陆续问世并装备部队,形成了新的战斗力。这是当代中国国防建设事业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国防建设从前一个时期以“忍耐”为主的简单维持型,逐步走上了与国家经济建设相协调的适度发展型的正常轨道,逐步实现由引进仿制型向自主创新型的历史性跨越,逐步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大幅跃升。

新一代武器装备的列装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提供新的强有力的手段。殷殷期盼中国早日实现富国强兵和民族复兴的炎黄子孙为之欣慰、为之鼓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欣慰、鼓舞之余,我们也应当清醒看到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虽有长足进步但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既不要受“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干扰而自缚手脚,也不必为一时的成就而盲目沾沾自喜,更不要因为有了几件家把什就想着跟人“比试比试”。

⑵ 中国武器发展史

1896年,湖北总督张之洞创建的汉阳兵工厂,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支步枪“汉阳造”。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小说里看到的红军手里的“老套筒”。1929年,东北王张作霖的沈阳兵工厂亦能生产、仿制步枪、轻重机枪。沈阳兵工厂是当时中国最大、最先进的兵工厂。1935年,国民政府在德国的帮助下,仿制了一款德国毛瑟步枪,后来命名为“正中步枪”。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是仿制苏式武器如:54、56式步枪、冲锋枪,喀秋莎火箭炮,萨姆式防空导弹。在苏联的帮助下,空军仿制了米格15喷气战斗机,我们空军现在天上飞的歼7也是仿制苏米格21的产品。海军除了苏联援助我们的四艘驱逐舰(旧舰),在北海舰队号称“四大金刚”外,主要是仿制一些苏式的鱼雷快艇、猎潜艇类。我们当时生产的鱼雷快艇大都是木壳的。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国力提升,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中国的军工产业迎来了脱胎换骨爆发式的发展。逐步摆脱了仿制的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科学发展的道路,我们先后研制列装了空军;歼8、歼10、飞豹战斗轰炸机,四代机歼20的横空出世代表中国空军的研制水平已进人世界最先进的行列。海军:我们的核潜艇093、094,我们的不依赖空气的lp常规动力潜艇完全有能力在美国的太平洋东西两岸游弋。驱逐舰、护卫舰,特别是170、171驱逐舰的列装,使我们的海军有了真正意义的防空能力。陆军:我们的远程火箭炮完全有能力覆盖整个台湾岛,是那些台独分子的梦魇。99A坦克,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坦克较量而丝毫不落下风。而我们的反坦克利器“末敏弹”的研制成功又是这些钢铁怪兽变成了“死老鼠”。我们的二炮是一支世界上任何敌人都不敢小觑的强大力量,它是我们祖国的镇宅宝剑,有了它,我们就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总之,中国的武器装备在经过了几代人的艰难的探索、厚积薄发,迎来了美好的春天。向那些科学家、祖国的功臣、民族的脊梁致敬!!。

⑶ 中国武器发展史是怎样的

从49年开始的收缴枪械开始到目前的信息化武器体系发展。

中国武器发展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⑷ 中国武器发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国际战略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加快,参加国日益增多,有效性增强,在国际事务和各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已成为国际政治和军事斗争的热点。它不仅是大国之间调整关系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影响各国主权、安全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战略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既有合作和妥协,又存在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发展走向。
一、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竭力推动下,国际军控与裁军务实性增强,进程加快,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将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成为推动世界形势持续缓和的重要因素。
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在军控与裁军问题上大搞“方案战”、“宣传战”,实际进展甚微。冷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迫使其他国家承担更多的义务,减弱与其竞争的能力,保持西方国家的军事优势,竭力推动军控与裁军进程。特别是美国希望以此冻结对其他核国家的核优势,防止所谓的“危险国家”发展或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确保其世界核霸主和第一军事强国地位。俄罗斯尽管在军事力量特别是在核武器方面与美有差距,但为避免进一步扩大与美的差距,防止独联体国家的核扩散,也积极支持美等西方国家的军控与裁军主张。而越来越多的中小国家在自己无望发展和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况下,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对加强国际和地区不扩散机制、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全面禁止核试验等持支持和肯定态度。正是由于美等西方国家的竭力推动,以及其他国家的积极支持,致使军控与裁军参加国日益普遍,且越来越务实,进程加快。美俄双边核裁军已有实质性进展,达成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两个核大国的战略导弹已开始削减。双方同意,在美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生效后,立即就“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开始谈判,在2007年12月31日前将各自的战略核弹头削减到2000—2500枚。在国际多边裁军领域,《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1995年无限期延长:1996年9月,
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于1997 年4 月生效;
1997年12月,121个国家代表签署了《关于禁止使用、储存、
生产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在常规裁军方面,欧洲多数国家按照《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已基本完成削减任务。1997年7
月,北约和原华约30个成员国就修改1990年签署的欧洲常规裁军条约问题达成框架协议,同意进一步大幅度削减欧洲常规武器数量。在其他领域,军控与裁军也不同程度取得进展。国际军控和裁军取得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和平的大势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成为推动世界形势持续缓和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际军控与裁军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和复杂,如美俄仍保持庞大的核武器库;某些核大国至今仍不愿作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核、生、化武器及先进导弹扩散的形势还比较复杂等。可以预料,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极力推动下,各国出于维护国际安全、减少和消除战争危险等共同利益的考虑,将加强合作,积极推动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使之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并向深入务实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体制将越来越健全,范围将越来越明确,条款将越来越具体,核查机制将越来越完备等。但裁军下一步究竟如何走,国际社会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广大无核国家最关心核裁军问题,要求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而西方大国对进一步核裁军并不积极,他们注意力放在确保核优势和防止核扩散方面,以及防止常规武器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所谓“过度积累”上。可以预料,围绕美俄核裁军、反扩散、欧洲常规裁军、军备透明度等问题,军控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将十分复杂。
二、美国等西方国家将继续在军控与裁军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利用这一主导地位把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先进导弹的扩散作为军控政策的重点,将主要矛头指向第三世界国家,“强制军控”的势头继续发展。
东西方对抗消失后,美国等西方国家掌握了军控与裁军的主导权。这种主导地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西方国家取得了对俄和其它国家明显的军事优势。二是西方国家在军控与裁军问题上存在很多共同利益,往往采取一致或大体协调的行动;俄罗斯由于国内困难和国际上的处境,对西方的裁军主张大多采取迎合和迁就的态度;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没能形成合力,且力量处于明显劣势,很难与西方国家抗衡。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军控维持己方军事优势、限制和打击中小国家的企图越来越明显。它们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先进导弹的扩散视为对其安全的最大威胁,将反扩散作为军控的重点。它们极力促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限期延长和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千方百计试图启动《禁止生产核武器用裂变材料公约》谈判,加强和扩大导弹及其技术控制机制,同时对高技术常规武器的出口进行控制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反武器及武器技术扩散方面,美等西方国家采取双重标准,一方面自己向外大量倾销先进常规武器装备,加剧一些地区的军备竞赛和紧张局势,同时向国外部署核武器,实际上是搞核扩散,对个别亲西方国家则采取缄默和姑息的态度;另一方面,不仅利用国际不扩散机制和有关法规对一些国家进行防范,而且推行“强制军控”,试图以政治施压、经济制裁、外交干预、军事威慑甚至军事打击等手段,胁迫那些可能“危及”西方国家利益的国家放弃发展或获得核、化、生武器和先进导弹及其技术的意图,将广大第三世界作为防范对象和打击重点,严重损害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当的安全利益。在不扩散问题上,虽然美推行双重标准受到第三世界的抵制,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北强南弱的态势仍难以改观,南北矛盾及相关国家之间的矛盾将更趋复杂。
三、西方国家将大力推行它们的“合作安全”模式,要求发展中国家实行更多的军备透明,以进一步掌握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军备发展情况,维护西方的军事优势。
冷战时期,国际军控与裁军实际上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避免迎头相撞而加强双方军事力量平衡、防止核战争的一种做法。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大力推行“合作安全”模式,试图通过磋商对话、增加军事透明度、增进信任、建立地区安全机制等措施来改善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追求所谓的“安全稳定”。西方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把“合作安全”的重点放在建立透明度措施(如发表国防白皮书,实行军贸登记制度,事先通报军事演习等)和限制性措施(如建立非军事区、限制军事演习的规模、限制武器用裂变材料的生产等)上,企图以此损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安全利益。
应该说,军备透明是相对而言的。在当前的国际条件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同意并做到对军备或与之相关事项的绝对透明。而从军备透明的影响看,它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某些地区范围内适当的军备透明有可能增进相互信任,但另一方面,它又有增强军事强国威慑作用,暴露军事弱国弱点,从而不利于弱国安全的一面。由于各国实力和所面临的安全环境不同,同样程度的军备透明给各国带来的影响则各不相同。如美国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军事优势,它基本上不担心其本土受到任何外来的直接军事威胁。因此,对于它来说,多一点军备透明,多公布一些他们的军备情况,不仅不会损害其安全利益,而且可借此向别国炫耀武力,进行军事威慑,甚至促进其军火出口。而对军力较弱或安全环境比较复杂的国家来说,过多地实行军备透明则危害其国家安全。
在西方国家的积极推动下,按照联合国决议已建立了常规武器转让登记制度,包括我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已按规定对作战飞机、军舰、坦克、火炮、装甲运兵车、导弹、直升机等七大类武器系统的转让情况进行了登记。此后,西方国家又提出扩大登记范围,主张将“军备透明度”扩展到“各国军备采购透明”和“各国军事财产透明”,试图就此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其目的是要进一步掌握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军备发展情况,维护西方对高技术武器的垄断地位,确保西方的军事优势。
四、核查日益成为军控的关键问题,少数大国试图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滥用核查权利,发展中国家反对强权政治的斗争将十分艰巨。
随着有关国际公约的签署,也相应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核查机制。为了确保有关国际条约的忠实遵守,符合条约规定的核查是必要的,这也是条约落实的关键所在。如《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实施,
将使120国的25000个设施置于国际监督之下。
该公约在核查方面规定:所有缔约国的几乎全部民用化工企业都将向公约机构开放,就其活动提供年度数据报告,一些与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无关的军事或保密设施也得接受“有节制”的国际核查等。当某一国家怀疑另一国生产化学武器时,可以向公约组织提出请示,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被质疑国家发动突然性的核查,被核查国不能拒绝。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也有核查方面的规定,其中的核心问题是现场视察。除条约设立的国际监测系统获得的数据应作为提出现场视察要求的依据外,没有对使用国家技术手段启动现场核查作出必要的限制。
就核查而言,它要求具备非常强的情报收集能力,否则,就不能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更谈不上进行核查了。目前只有美国等西方国家具备这些条件,发展中国家则缺乏先进手段而常常处于被核查地位,因而不能排除某些大国利用核查干涉别国内政的可能。美国等西方国家将军控与裁军作为一种手段,用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军备发展,维护西方利益。它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有可能以核查为名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甚至干涉别国内政。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反对强权政治的斗争将十分艰巨。
五、非政府组织和中小国家在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大,虽对大国利益形成一定挑战,但难以左右大局。
在国际裁军舞台上,历来是大国唱主角。然而,近几年来,一些非政府组织和中小国家开始更加积极地介入国际裁军活动,其影响和作用正在增大。就非政府组织来说,它们主要是动员公众舆论,研究军控与裁军问题,并对裁军谈判施加影响。它们通过主持召开各种会议、印制和散发大量宣传资料、组织各种抗议活动以及以观察员身份列席有关会议等,对一些西方国家的裁军政策以及国际军控与裁军谈判施加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西方国家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和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往往迎合非政府组织和一些中小国家的军控要求,并从其利益出发制订政策。《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无限期延长和联合国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是与非政府组织和中小国家的积极努力分不开的。
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国际禁雷问题上,它们出于人道主义方面的考虑,强烈呼吁禁止、限制使用地雷,以减少对平民的伤害和帮助战乱国家重建。1996年5月,
在《特定常规武器公约》地雷议定书审议会议期间,300
多个非政府组织和团体联合组成了“国际禁止地雷运动”,对会议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定常规武器公约》修约大会通过了新的“地雷议定书”,对杀伤人员地雷的设计、制造规定了可探性、自毁和自失能标准,并限制和禁止不符合标准的地雷的转让和使用。多数非政府组织对该议定书并不满意,继续要求全面禁止杀伤人员地雷。1996年10月,70多个“激进派”国家的代表在渥太华召开禁雷大会,主张缔结全面禁止杀伤人员地雷的公约,开始了“渥太华进程”。1997年12月,121个国家代表签署了《关于禁止使用、
储存生产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根据这一公约,签约国将在10年内全面禁止生产、储存和运输杀伤人员地雷,并清除部署的此类地雷。可以说,这是裁军史上首次在没有主要军事大国参与的情况下达成的军控条约,中小国家和非政府组织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此前,美曾试图挤进“渥太华进程”,并以朝鲜半岛的军事需要为借口,要求给自己开“特例”,但受到顽强抵制。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虽派观察员与会,但出于自身安全利益等方面的考虑,都没有在公约上签字。美国也没有签约。中国一贯支持减少雷患的人道主义关切和国际努力,赞成限制地雷的合作,以最终实现全面禁雷的目标。但解决地雷问题总的原则应平衡考虑人道主义关切和主权国家正当的防卫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处理。在找到杀伤人员地雷的替代办法并形成防御能力之前,中国需要保留在本国国土上使用杀伤人员地雷的权利。
非政府组织和中小国家在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军控与裁军的发展进程。但非政府组织和中小国家的力量和影响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大国的军控政策和行为形成有力制约,也不可能左右国际军控与裁军的进程。
六、军备控制与军备发展并重,大国争夺高技术优势的新一轮军备竞争日趋激烈。
美俄等国家通过各种军控与裁军协议和条约,一方面防止无限制的军备竞赛失控,给自己的经济带来过重负担,另一方面达到限制削弱对方(他国)、保持和发展自己的目的。如果说军备控制是大国限制、削弱别人,保持和发展自己的直接手段,那军备发展则是保持军事优势甚至谋求新的军事优势的直接手段。美俄在削减其战略核武器的同时,仍不断加快战略核武器的现代化进程。美国虽于1995年宣布停止一切核武器爆炸试验,但同时决定实施“库存管理计划”,采取包括计算机模拟核试验在内的各种手段,确保其核武器的安全可靠性。尽管达成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但美、俄等拥有先进技术的核大国在不需要进行核武器试验爆炸的情况下,可利用其经过上千、上百次核试验所掌握的技术,继续提高核武器的质量,为其坚持奉行的核威慑战略服务。针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后的新形势,美制定了未来十年的核武器发展计划。为保持美核武库的可靠性和发展新型核武器的能力,美利用其先进的军事技术,以略低于禁核试规定的当量进行了数次核爆炸试验,进行激光反卫星试验,把军备扩展到外层空间。美国在强化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同时,还加紧研制和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并与北约盟国、日本、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东盟等国加紧磋商共同合作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企图在全球范围内谋求新的军事优势,为其企图主宰全球事务服务。美此举实际上突破了《反弹道导弹条约》,将对核大国进一步削减核武器构成障碍,加剧美俄在高科技军备发展领域的竞争,也可能妨碍有关国家参加全球军控与裁军进程,导致先进的导弹和相关技术的扩散,对地区和全球的安全稳定构成威胁。俄罗斯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仍投入巨资研制先进武器系统。美俄两国就反导问题达成的协议,也为双方发展高速战区反导系统留下了“余地”。
从全球范围来说,主要国家都加快了高技术建军的步伐,突出体现在:发展新的军事理论,充分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加大编制体制调整的力度,谋求建立精干有效的高技术武装力量;保持装备费在国防费中的较高比例,大力发展军事高新技术和现代化武器装备等。可以说,新一轮争夺高技术优势的军备竞争将日趋激烈。

⑸ 中国武器发展

在抗战时期,我国武器主要是步枪,手雷,这其中有国外生产的,也有国内生产的。国内生产的主要是仿制的,例如八路军在山区的兵工厂。还有就是在战场缴获敌方的武器,国外支援的武器,大多数先进的都在国民党手里。1949年以后,常规的武器装备是步枪,手雷,少量坦克,缴获的大炮、飞机,国民党投降过来的海军舰艇。在以后国家主要发展核武器,“两弹”和核潜艇,这些都是在西方势力对我们严加封锁的情况下弄出来的,在陆军方面,参见过朝鲜战争和中印之战,研究出来比较有名的主战坦克,但基本都没有参加过战争;在海军方面,从最初的炮艇到现在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海军的炮艇经历过1974年的中越海战,当时我们的3艘炮艇还没有越南一艘舰艇的吨位大,但我们赢得那场胜利;在空军方面,参加过朝鲜战争,都是小规模的,主要的飞机是从俄罗斯进口的米格--21,和我们仿制的歼--6,还有防空炮、防空导弹等等。现状:自主研发的武器,飞豹、歼--10(成飞制造),歼--20(正在高密度的试飞,成飞制造),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以及从俄罗斯买的苏--27 、苏33、米格--29等等,防空装备有俄罗斯的S--300,仿制的“红旗”系列导弹,“99”主战坦克,,“现代”级导弹驱逐舰,094核潜艇,092核潜艇,从俄罗斯买的“基诺”级常规潜艇,逐步从仿制走向自主创新的武器研制道路。

⑹ 新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历史

建国后把所有美式、日式装备统一收回,重新配备,形成小规模的装备制式化,简化后回勤保答障难度;海空军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白手起家,无实际作战能力,装甲兵依赖缴获坦克,作战和后勤能力十分有限;
朝鲜战争中期,开始成建制引进苏式装备,但都是苏联二战时的过时货,空军开始参战,并直接引进喷气战绩,形成一定作战能力,装甲兵和海军还较弱;
1956后开始国产装备制式化,56半、56冲开始装备,大量国产火炮和坦克也开始生产,海军开始引进大型战舰,比如著名的四大金刚,空军也大大加强,已经可以与美台进行空战了,国防建设实现正规化、摩托化;
到八十年代末,81枪族开始装备,装甲兵实力得到加强,部队实现机械化,但海空军建设已经开始落后;
到现在,实行精兵策略,装备换代很快,基本实现信息化、现代化,但各部队作战和训练水平差距较大。

⑺ 中国的战略武器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我国装备发展状况和经验教训
50年代,我国的武器装备发展走过了一段仿制定型的历程。仅陆军装备就仿制定型生产了各类武器、弹药50多种,初步实现了陆军武器装备的国产化、制式化。这是我国近代武器装备史上的一次飞跃,对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增强国防力量具有重大意义。在苏联政府全面毁约停援之后,我国完全走上了一条自力更生发展武器装备的道路。在短短的12年里,我国先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常规武器装备也从仿制走向自行设计制造。

改革开放为我国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赢得了难得的机遇。在技术引进方面,比较成功的范例是“旅沪”级舰船的建造和“强-5”强击机的改进。广大读者都知道,这两种型号的平台,都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因此,就总体设计思想而言,完全体现了我军武器装备体系的特色。引进国外技术、规范必须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加以改造、吸收并进行“系统集成”,使之成为我国装备系统的一部分,绝不能照搬照套,否则将受制于人。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任何国家的武器装备现代化都不能依赖引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人家也不会卖给你。我们绝不排斥一切可能条件下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但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争取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武器装备的高、中、低档搭配是世界范围的一种普遍现象,各国军队无一例外。这方面,各国的差异很大。美国的高档武器装备也仅占三分之一左右,中档武器装备的比例较大,低档装备的比例很小。俄罗斯则更重视高档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出口,自己装备的高档装备却不多。我军引进数量极少的高档装备,完全是为了适应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使武器装备的高、中、低档的体系配置有所改善。值得一提的是,高、中、低档武器装备体系不仅表现为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而且也使它的内在质量配置更加合理。

武器装备研制实行“一体化设计”是由于武器装备越来越复杂、已经成为“系统”而提出来的。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如果只考虑“打”的问题,而忽视运输、技术保障等与“打”密切相关的问题,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即使装备部队了,也难以形成战斗力。因此,在发展武器装备时必须严格实行“一体化设计”,保证使配套装备、设施、仪器、仪表等能够同步装备部队,迅速形成部队战斗力。

然而多种原因会造成装备研制周期过长,比如前期技术储备不足、经费投入不到位、生产工艺落后,或者一味追求先进性造成设计方案一改再改从而延误了时间等等。1957-1959年,美国三军因论证不充分,就造成了装备采办过程中重复、过时而被取消的31种重要武器计划,浪费了35亿美元。70年代,美国国防采办管理体制已经实现了高度集中统一,但仍有21种武器装备的研制费超支21%以上。我国也有因技术储备不足和生产工艺不过关而造成装备研制失败的事例。1958年,我国曾进行过“东风”107型和“东风”113型两种高空高速歼击机的设计试制,但因战术技术要求过高,脱离当时航空科技与工业发展的实际水平,不得不中途停止研制,浪费了经费、资源和时间。这是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二、“杀手锏”武器与体系对抗

“杀手锏”是对敌具有巨大震慑作用,可以取得巨大杀伤效果的武器;体系对抗是全面发展陆、海、空军和战略武器,提高装备体系的整体对抗能力。应该说这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思路,但两者不对立。“杀手锏”不是孤立的,而应当成为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杀手锏”,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装备体系,并且可以带动装备体系更快地发展,使体系对抗的能力上一个档次。在这方面我国是有成功经验的,曾独立自主地研制成功导弹、原子弹,填补了我国装备体系中战略核武器的空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邓小平曾尖锐地指出,如果60年代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三个大国之一,就没有这样的地位。

体系对抗的思想,是9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新思路。作为一个有几百万军队的大国,必须树立“强敌对抗”的思想,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应当全面建设装备体系。在军费紧张、科技力量有限的条件下,可以有重点地发展几种“杀手锏”武器。但必须指出,武器装备发展应当树立大系统观,绝不能在系统之外再去发展独立的“杀手锏”武器,而应当把“杀手锏”作为装备大系统的一部分,使“杀手锏”和提高装备体系的整体对抗能力统一起来。

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跃迁式”发展,是指在武器装备发展过程中,跨越发达国家发展武器装备的一个或二三个历史阶段,而直接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的做法。通常情况下,军事技术是很难实现“跃迁式”发展的,必须严格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科研分类方法,坚持国内研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近期与中长期相结合、重点发展与技术领域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为研制新武器和改进在役装备提供必需的技术准备。

军事技术可以通过国际交流加以引进,但引进的大都是二三流技术,而不是最先进的。如果没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即使引进了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也会因为国内的基础差而无法实现消化、吸收,最终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跃迁式”发展。武器装备也是这样,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以在国内雄厚的军事技术基础上研制,也可以从国外引进,经过消化、吸收,转化为本国先进的军事技术。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把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跃迁式”发展建立在本国军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不能指望“买”来的“跃迁式”发展。

至于“跃迁式”发展与循序渐进模式之间的效费比孰优孰劣,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实施跨阶段的“跃迁式”发展,是有很大风险的,常常会欲速不达。就我个人的看法,尽量不要做出超越阶段的选择。即使选择,象有些人所说的跨越常规排水型舰队模式,直接过渡到以大型导弹地效应飞艇和深V型舰船等平台为主的舰队结构;跨越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反导模式,直接发展射束武器和粒子束武器等新的反导模式,也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慎重决策。因为各国还都有很多技术难点没有突破,还要走很长的路。

三、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是最终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将朝着综合化和高技术化的方向发展,体系将更加完善。枪械、火炮、坦克仍将是未来陆战场上的主战武器装备,但其弹药尤其是火炮和坦克炮弹药将逐步实现制导化,武装直升机已成为立体化陆战场的空中打击力量,作战指挥也将实现自动化。作战飞机的机载武器和火控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垂直/短距起降、无人驾驶飞机将加入对地攻击的行列,电子对抗飞机、空中预警飞机、空中侦察飞机也将成为作战飞机的一部分。

从长远看,还是要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样,既可以产生一种威慑作用,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一旦战争不可避免,还可以用高技术武器毁伤敌人,尽量减少己方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近年来的局部战争表明,技术优势已成为一种战争优势,拥有技术优势的一方往往成为战场上的胜者。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高技术武器。

虽然从经济的角度讲,高技术武器的确有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征。但是,它还有高经济效益和高军事效益的一面。如果简单地对单件武器装备的价格做比较,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价格的确显得“十分昂贵”。但只要认真地算一笔细帐就会看出,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军事经济效益却高出常规技术兵器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此外,常规技术兵器的战场毁伤率是很高的,造成人员、装备的损失也很惨重。高技术武器则不同,它实施非接触式的远程打击,或在敌射界外实施攻击,人员、装备的损失很小。这笔帐算下来,恐怕就不会再认为高技术武器价格昂贵了,反而会感到它比常规技术兵器“便宜”得多。

用成熟技术改造大量现役装备、弹药,是大幅度提高装备性能的有效方法。这方面成功的事例很多,最典型的如美国的B-52战略轰炸机。众所周知,B-52飞机于1948年立项设计,1952年交付部队,1967年在越南战争中首次亮相投入实战,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也都有上佳表现。B-52早已于1958年停止生产,但美军坚持用成熟技术对其进行改造,现共有八种型号,使B-52飞机成为一株“常青树”,也树立了改造现役装备的成功典范。

在普通航空炸弹上加装制导装置、可控弹翼及相应的控制设备,将其改装成为精确制导弹药,的确是大幅度提高现有普通航弹效费比的有效途径,只要条件允许,就应当大力倡导并组织实施。但是,改造现役装备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必须是利用已成熟的技术,而不是重新研制;另一个是现役装备确有改造价值,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不但不能提高现有装备的效费比,反而会增加新的投入,造成新的浪费和负担。

⑻ 中国枪械的发展史

中国现代武复器发展历史
简单制的
从无到有
从缴获日军
到解放战争缴获国军装备
解放后从前苏联引进技术
开始仿制前苏联军用产品
小到步枪
大到飞机导弹都是仿制品
后来与苏关系破裂
自主研发
两弹一星什么的我也不多说了
后遭遇文革十年,出了核军工方面没有遭到迫害
常规武器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改革开放后
开始有科技强军战主体思想
从90年代
开始小步慢跑
引进外来技术的同时
吸收外来军工技术
进行整合
从96年台海危机之后
开始意识到蓝水海军的重要性
近10年来进展还可以
很多常规武器的研发和制造
已经摆脱了对俄式技术的依赖
但至今为止我过军工方面
心脏病问题一直在努力解决
无论是战斗机,主张坦克
大型水面舰艇
很多还都不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中国心
随着现代化战争的需求
海军将会成为重头戏
陆军在大国中逐渐的有可能会被改编成特种作战部队
未来二十
我们的国家也会有自己的航母战斗群成军
(成军和有一艘航母完全是两回事)
希望对您有帮助
详细具体也没给您写什么只是个概括!

⑼ 中国现在的军事实力和武器装备发展如何了

不打仗,好东西谁也不朝外拿。

阅读全文

与中国武器装备的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