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净水行动速度两千米八小时12。
(32+8)/2=20即逆水需要20小时
(32-8)/2=12即顺水需要12小时
480/12=40
480/20=24
(40-24)/2=8即水流速度为8千米/小时
480/(12+8)+480/(12-8)=144
㈡ 哪些地方因为不保护环境发生了灾害
中国的气候灾害的分布情况 [/p][p=30, 2, left]东北:湿地和冻土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而退化[/p][p=30, 2, left]华北:需水量大大增加,水资源更加紧张(这一点最近新闻报道非常多,自然之友的环境绿皮书今年也专门做了报告) [/p][p=30, 2, left]西北:干旱风险。2010~2030年年缺水量可达200亿立方米 [/p][p=30, 2, left]华东:台风、暴雨等灾害增加,未来百年一遇的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p][p=30, 2, left]华中:洪涝灾害;未来气候变化会使双季稻产量降低 [/p][p=30, 2, left]西南:山地灾害活动强度、规模和范围将加大,发生频率增大,损失更为严重。 [/p][p=30, 2, left]华南: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海岸侵蚀。预计到2100年的海平面上升范围是60cm~74cm,防范台风、风暴潮形势严峻;红树林分布的北界会向北移,珊瑚的白化范围会有所扩大。 [/p][p=30, 2, left]以上就是第一部分的分享(极度气候灾害、自然灾害的定义,发生及带来的问题)[/p][p=30, 2, left]下面,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些面对气候灾害民间的行动。
[/p][p=30, 2, center]2.国内外民间组织对这些问题所做的一些工作[/p][p=30, 2, left]张伯驹:还是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气候灾害影响最严重的人群有哪些呢?[/p][p=30, 2, left]学员回答:小孩,妇女、老人、残障人~~ (福建师大—李旭)[/p][p=30, 2, left]应该是最底层的人民吧!(GJX-喻明)[/p][p=30, 2, left]穷人,那些靠天吃饭的人,靠天气吃饭的庄稼人,增加了他们吃不起饭的风险。受灾了他们恢复很难 (GSF包子-包忠碧)[/p][p=30, 2, left]农民,因为他们深深依赖着土地(安大 小洪)[/p][p=30, 2, left]张伯驹:嗯 是的 大家说的都很靠谱。[/p][p=30, 2, left]在气候灾害面前最脆弱的人群, 是那些居住在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区域、生计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气候、本身欠缺资源和应对能力的人。 [/p][p=30, 2, left]世界范围内,生活在沿海地区或海拔较低的岛国、河流三角洲、城市贫民窟和旱灾频发地区的人更易面对气候灾害的考验。 [/p][p=30, 2, left]在中国,贫困地区与生态和环境脆弱地区现实与高度的关联性,两者在地理分布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p][p=30, 2, left]国家环保总局在2005年的统计显示,全国95%的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区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也更易受气候灾害的侵害。 [/p][p=30, 2, left]所以,作为公益组织,面对气侯灾害,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救助城市弱势群体——尤其是易于受到忽视的弱势人群 [/p][p=30, 2, left]群里有广州的、或者在广州上学的、或者曾经去过广州的同学吗?如果有的话请举个手:)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吧 [/p][p=30, 2, left]GSF包子-包忠碧:我去过,没有在广州上学,不是广州的 [/p][p=30, 2, left]张伯驹:呵呵,那包子可能对广州火车站会有点儿印象吧![/p][p=30, 2, left][attachment=38130]这是2008年春节前的广州火车站 [/p][p=30, 2, left]估计大家都或多或少从新闻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 [/p][p=30, 2, left]当2008年初南方冰雪灾害中,由于铁路运输系统出现故障,多达10几万的返乡农民工滞留广州火车站,很多人几天几夜呆在广场等候火车通行,就睡在纸垫上,吃饼干方便面等食品。由于天气寒冷,广州市团委1月27日开始号召广州的市民去捐物和捐纸皮。 [/p][p=30, 2, left]广州的一些志愿者于1月29日赴火车站调查发现,政府设置的火车站安置点离火车站大概十分钟的路程,在那里没有任何电视、广播、报纸、或大屏幕之类的信息来源。所有人对整个雪灾信息一无所知,只能默默地站在那儿,很执著地在等着火车通车回家。 [/p][p=30, 2, left]针对这种情况,“广州义工”的五名志愿者也个人名义开始制作分发相关信息简报,大小为A4纸,并成立临时编辑部,简报内容包括天气咨询、道路状况,以及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 [/p][p=30, 2, left]简报的发放频率为每日一份,早上编辑,然后下午印刷,晚上去再发,发放地点主要是在火车站安置点,有两个安置点,一个是在离火车站大约十分钟的路程,一个在展览馆。简报从29日开始,由于对当地警察的反应不确定,“义工组织”的志愿者们第一天只印了五百份,结果只一分钟就发完了。 [/p][p=30, 2, left]根据第一天现场的情况, “义工组织”发现,人群中很多妇女、儿童和老师,一旦发生拥挤很危险。所以在以后的简报里加入了相关健康信息,如在拥挤中如何自救的简单易懂的信息,即类似躬下身子,抱着头的简单的姿势,还有体温过低的时候应如何应对等信息。到最后一天,共印制八千四百份,也是一个小时就发送完毕,但是对于广州火车站26万人聚集相比,还是很不够。为了能更有效地传播信息,“义工组织”招将相关简报的电子版发给农民工机构和广州的其他NGO,希望能通过打印或张贴在外来工聚集的地方。 [/p][p=30, 2, left]同时,“义工组织”联系了当地的主要媒体《南方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于1月31号在火车站和安置点开发了两万份当日的报纸,《广州日报》也是在2月1号也是派了两万多份一个号外,两个版面,里面有天气、铁路以及政策信息,相当于简报的扩大版的。媒体版“也许对你有用”,发了两万多份号外。到2月2日,京广线打通,大量滞留农民工开始离开广州,“义工组织”也结束了自己的使命。[/p][p=30, 2, left]
这个故事很小,但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思考。 广州义工组织这次以个人名义进行的救助行动规模并不大,直接参与者只有5个人,持续了五天,但是却对民间组织如何参与气候灾难救助很很大启示。 [/p][p=30, 2, left]首先,广州义工组织在活动发现了很多政府的救灾工作往往容易忽视的地方。在像南方雪灾这样的大灾面前,政府的主要工作方向还是在确保大城市民生,主要交通干道畅通和供电供暖等大型民生的工作,而对于突发的、流动性很强的火车站这种人群聚集地,也往往采取宏观措施,缺乏微观的考虑,这正是民间组织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的地方。 [/p][p=30, 2, left]民间组织缺乏参与灾害救助的政策空间一直是掣肘民间组织的重要原因,广州义工组织在参与工作中以个人名义所采取的灵活性值得借鉴。实际上,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中,很多NGO也都采用了这种灵活的工作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p][p=30, 2, left]其实, 对于气候灾害,除了这样的行动方式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行动可以去做。 [/p][p=30, 2, left]一是救灾,其实广州火车站的这个故事是救灾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还有很重要的就是物资的发放、贫困群体的救助、医疗救助等。
[/p][p=30, 2, left]二是灾后重建,包括房屋重建、公共设施重建、心理辅导、生态保护等。
[/p][p=30, 2, left]三是有备无患的重要工作——备灾。备灾是常常不受重视的,但这样的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要。在灾害没有来临之时采取防范措施,比如物资的储备、房屋的加固、救助队伍的训练等。[/p][p=30, 2, left]由于时间关系,关于分享的内容基本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p][p=30, 2, left]GJX-喻明:谢谢主讲人的分享,现在大家哦与什么问题或不懂的可以提出来?[/p][p=30, 2, center]3.自由提问[/p][p=30, 2, left]问题一:我想问针对这些灾害,我们大学生能做什么?(GJX-喻明)[/p][p=30, 2, left]回答一:我觉得,不同的灾害类型,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并不一样。比如广州火车站那样的行动,是我们大学生也有可能去参与的。但一些灾害的救灾工作,我们就没有专业上的能力去参与了。 [/p][p=30, 2, left]我的建议是,对于旱灾类的灾害,我们可以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进行工作; [/p][p=30, 2, left]问题二:确实大学生有热情,但是具体到怎么去参与,大家没有真正的做过,可能体会也会很模糊?而且对于广州火车站,当时政府应该会有一些应急的方案吧?(安大 小洪)[/p][p=30, 2, left]回答二:是的,所以这方面的能力建设很重要。我们可能需要从了解这个问题入手,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特点,进行相关的学习和行动。[/p][p=30, 2, left]自然之友在今年年初发布了一份专门针对气候灾害的报告,在这次讲堂后我会给喻明寄一些过去,大家可以根据需求索取。 [/p][p=30, 2, left]对于第二个问题,当时政府有一定的应急方案,包括食品、饮用水等的发放,以及对于治安的管理等,但信息传递这方面是一个缺失。[/p][p=30, 2, left]问题三:naturaller,你刚刚在玉树灾区待了一段时间,你本人或者自然之友在地震灾区做了些什么呢?(GSF包子-包忠碧)[/p][p=30, 2, left]回答三:我这次在玉树主要的工作是关于灾后重建,帮助当地进行环境——尤其是垃圾管理方面的规划工作。其实在汶川地震后,自然之友马上组建了一只先遣队,携带一批药品进入灾区,当时目标是茂县,先遣队的使命除了运送药品,更重要的是去评估灾区最大的需求,以及自然之友作为环保组织在哪些方面能够有行动空间经过先遣队的考察,自然之友确定了接下来的三大工作: [/p][p=30, 2, left]第一,净水行动——针对灾区很多人喝不到干净的水,自然之友支援了灾区多个自然保护区及附近乡镇大型净水机,解决了一段时期的引水问题;[/p][p=30, 2, left]第二,灾区生态厕所的修建——自然之友与灾区当地组织合作,在十多个地区修建生态厕所,减少环境的污染,并保障当地卫生条件;[/p][p=30, 2, left]第三,在茂县修建了一所绿色学校,从设计到后期的教学,完全贯彻绿色理念,现在这个学校即将开学了;[/p][p=30, 2, left]问题四:现在做环保的大学生,大都处在一个象牙塔里,没有什么机会或者是平台去支援灾区。不知道,这方面,在国内会有一些新的改变吗?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安大 小洪)[/p][p=30, 2, left]回答四:其实大学生去灾区救灾,我个人并不鼓励。因为救灾——尤其是紧急救灾的阶段,需要很高的专业性,这并不是我们大学生的特长;[/p][p=30, 2, left]不过这并不是说对于灾害,大学生没有用武之地。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是,一个地方受到自然灾害,新闻媒体慈善机构全国人民都很关注,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就渐渐遗忘这些地方和这些人了——因为又有其他的新闻、事件、灾难;而作为大学生,我们可以长期关注一个受灾的地方,尤其是距离我们比较近的地区,在大家渐渐遗忘的时候,持续与其保持联系、并进行一些身体力行的支援、帮扶或者仅仅是将需求带回城市的工作。这样的长期联系,相信会是很有意义的。 [/p][p=30, 2, left]问题五:自然灾害一定与环境保护有关吗?可以分析下吗?(亚琪)[/p][p=30, 2, left]回答五:不一定,尤其是气候灾害,并不一定和环保有关。不过近年来,还是有不少和环境的破坏有紧密关系的。比如这次的西南大旱; [/p][p=30, 2, left]上个月自然之友刚刚举办了一期论坛,主题就是这个,大家可以到网站上看论坛的全纪录,包括优酷上的录像(网址是 www.fon.org.cn )[/p][p=30, 2, left]补充问题:这些和鄱阳湖几年前的鼠灾是什么区别 与人类破坏环境有关吗? [/p][p=30, 2, left]回答:鄱阳湖前几年的鼠灾主要和洪水有关系,而深层次的原因和长期的调水引发水位下降有关,所以和人类活动是有所关联的[/p][p=30, 2, left]追问:我们的课题是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我不明白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有什么联系了?[/p][p=30, 2, left]回答:你说的对,其实气候灾害和环境保护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环境保护对于灾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常来说,自然保护比较好的地区,对于同等灾害的抵御和恢复能力都会强过自然保护差的地区。对于这次讲堂的主题,的确应该有所更改。还是叫做“气候灾害与民间参与”比较好,谢谢你的提问。[/p][p=30, 2, left]问题六:虽然现在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很高,但是据某些报道称这个大都是人工林替代天然林的结果,而且这与国内的自然灾害(旱灾与涝灾)就有关系,不知道这个结论的科学性有多大?(安大 小洪)[/p][p=30, 2, left]回答六:关于小洪所说的人工林替代天然林的问题,简单的说,天然林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是人工林无法替代的,而对于一些气候灾害,避过水灾旱灾等,天然林的适应能力和对周边社区的生态贡献远远超过人工林。[/p][p=30, 2, left]问题七:伯驹:大学社团的经历对你的能力提高有什么帮助,对你未来就业和择业有什么影响?(GSF包子-包忠碧)[/p][p=30, 2, left]回答七:简单来说,大学环保社团的经历对于能力的提升方面主要在对于环保以及社会的视野拓展和深入研究一个环境议题的能力。至于对择业的影响,肯定是有的。[/p][p=30, 2, left]问题八:你对大学的绿色环保社团有什么建议吗?(星空)[/p][p=30, 2, left]回答八:[/p][p=30, 2, left]1,脚踏实地,不必跟风;[/p][p=30, 2, left]2,有所专注,回应本地环境需求;[/p][p=30, 2, left]3,注重梯队建设,培养人才;[/p][p=30, 2, left]4,多与毕业的社团成员联系,营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氛围[/p][p=30, 2, left]问题九:自然灾害一方面是自然的规律,另一方面是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人的因素!如果说人的因素降低到最小那么自然灾害也就环境因素也就最小,是吗?(胡子)[/p][p=30, 2, left]回答九:这个说法不是绝对的,因为人类的活动极难从根本上解决灾害问题,所以努力适应、提前应对比较重要。[/p][p=30, 2, left]胡子回应naturaller:不好意思可能您没明白我的意思,我说的人为因素是指的是在人对环境破坏这方面的因素。当然在自然面前我们最好的方法是适应,最大化的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 [/p][p=30, 2, left]张伯驹:胡子你好,我基本能够理解你的意思。不过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气候灾害,这个和自然灾害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
㈢ 湘江水污染严重,请问大家真的不在乎自己的饮水健康吗
如今谁还喝自来水啊,都是喝纯净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