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市公司武器装备的生产需要符合什么政策规定
经审查合格抄,取得武器装备科研袭生产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后,方可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
申请许可证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守国家秘密;
(三)具有与申请承担科研生产任务相适应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和经济实力;
(四)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五)具有完善的质量体系;
(六)具有按质、按期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的良好信誉;
(七)具有按照规定的标准、产品图样及技术条件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
(八)承担武器装备总体和系统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工程组织、协调能力。
许可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法人名称;
(二)注册地址;
(三)法定代表人;
(四)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专业(型号)类别;
(五)有效期限和发证时间。
『贰』 资本主义比封建君主专制先进在哪里武器装备和经济的话,君主专制采用正确的政策不是能达到同样效果
意识形式,封建思想是忠君迷信,资本主义则有了民主科学。封建经济指农业和手版工业生产,资本主义经权济则有了大工厂生产。封建制度一人独大,王权至上,资本主义制度权力分化。(例,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农奴没有自由,导致工厂没有生产力,改革后农奴有了自由,经济迅速发展。虽然在专制上是不变的,前者是封建,后者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叁』 印度的军事体制结构是
楼主是什么意思。印度和大部分西方国家一样:
总统是军队名义上的最高专统帅(印度是属虚位总统,这和美国不一样,和德国是一样的)
总理是军队名义上的副统帅和实际控制者。
国会拥有军费预算权,战争发动和终止的权利。
国防部是印度军队的最高统帅机构,文职国防部长。
印度陆军、印度海军、印度空军是国防部下属的部队,接受国防部指挥。
『肆』 抗美援朝前期美国对中国采取什么外交政策
罗斯福死得太早了,杜鲁门时期,基本上关上了对中共的大门。《别了,司徒雷登》反映了新中国政府的郁闷。
『伍』 现代战争的特点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的外交政策
现代战争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大量运用,引起作战方式方法上一系列深刻变化
二战以后50余年,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军队竞相发展高新技术兵器、加快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并在局部战争这个“试验场”上不断进行实战检验,引起作战方式、方法的重大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空中力量的发展促进了战争的空中化,空中及空间力量正在成为未来战场的主力,空天战场正在确立自己新的主导地位。如在海湾战争中构成美军高技术兵器群的56种兵器中,空中武器装备或通过空中发挥作用的武器就达44种,约占78%,而科索沃战争则表现为一场纯粹的大规模空袭战。
第二,以巡航导弹等防区外发射武器和带卫星导航系统的航空兵器为主导的精确制导武器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本打击手段和主攻武器,使得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成为主要作战方式。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共投掷各类弹药2.2万余枚,其中精确制导弹药1.3万多枚,使用比例由海湾战争的9%、科索沃战争的35%大幅上升到此次战争的60%,并创造了一次打击任务在20分钟内投掷100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历史纪录。
第三,指挥手段的不断完善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如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由于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的高度一体化,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仅需要10分钟的时间。
二、战争要素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现代高技术战争将围绕信息的搜集、处理、分发、防护而展开,信息化战争成为高技术战争的基本形态,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成为作战的中心和焦点。在海湾战争开战前24小时,美军实施宽带强功率压制式干扰,即“白雪”行动,造成伊军大部分通信联络中断,达成了空袭的突然性。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充分发挥卫星的制天权功能和优势,自始至终掌握着空天制信息权。战争期间,北约运用的各种卫星超过50余颗。这些卫星分别担当电子侦察、定位导航、通信支援和气象服务,为北约海空军的军事打击提供适时的精确目标数据。北约在空袭中还使用了各类性能先进的预警飞机和专用电子战飞机,分别对南军的预警、火控雷达和指挥控制系统实施“致盲”、“致聋”。通过软硬兼施的电子攻击,北约始终掌握着作战地区的制信息权,使南联盟的军队处于被动挨打、无力还手的境地。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实现了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的高度一体化。为实现在信息获取系统和空中打击系统的信息实时传输,美军专门在沙特的苏丹王子空军基地建立了一个新型联合空战中心。联合空战中心配备了最新型的C4I S R系统,综合分析、处理、分发由美军各种战场侦察系统所获取的战场信息数据,并将处理过的战场信息数据实时传输到轰炸机、战斗机等各种作战平台。此外,信息平台还首次具备了攻击能力。美军R Q-1A“捕食者”无人机既具备情报搜集功能,又具备对发现目标的攻击能力。在阿富汗战场上,“捕食者”无人机曾多次对所发现的机动目标进行即时攻击。
三、交战双方军事力量和装备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非对称作战日益成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基本模式
随着战争技术含量特别是高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各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各国军事技术发展差距日益拉大,甚至出现技术上的“代差”。强的一方更加重视发展自己的技术优势,弱的一方也力争从技术外寻找出路。
因而,非对称作战日益成为作战双方的选择。如科索沃战争中,战争的一方是由19个发达国家组成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其总体经济实力是南联盟的700倍,总体军事实力是对手的400倍。它动用了除核生化武器之外的一切高新技术武器,对南联盟实施了持续78天的高强度远程空中打击,所投入的高技术武器占其装备总量的50%以上。而南联盟只不过是一个人口刚过千万的国家,军队10余万人,武器装备总体质量至少落后对方一至两代,数量上也极为悬殊。这场战争是强大的军事集团对弱小的主权国家、高技术对中低技术、主要使用航空兵和导弹的空袭战对主要使用一般武器防空作战的非对称作战。美国对阿富汗实施的军事打击也是一场典型的非对称作战。美军事实力为当今世界之最,拥有人员和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的全面优势。截至2002年3月8日,美军共出动各型飞机2.4万架次,平均每天出动200架次,共投放炸弹1.767万枚,投放巡航导弹74枚。此外,美军还投入了包括“全球鹰”和“捕食者”无人机、联合直接攻击弹药、B L U-118B热压炸弹、风力修正弹药撒布器、“联合空战中心”等新式武器装备。而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只是由一些伊斯兰激进分子在简单的单兵武器系统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群体,其实力根本无法与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军对抗。
四、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逐步缩小,战争的相关空间不断扩大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与以往战争相比,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逐步缩小,而战争的相关空间在不断扩大;战争的战役空间在缩小,而战略空间在扩大。在3场战争中,美军的打击目标都集中于特定范围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对预定目标的打击,美军也改变了以往那种“全般覆盖”、“地毯式轰炸”的做法,而是精选部分要害部位实施精确打击,交战空间大大缩小,甚至在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基本实现了“非接触作战”。与此同时,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相关空间又在不断扩大。如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B-2A隐形战略轰炸机每次都是从美国密苏里州基地起飞,战略机动两万多公里执行轰炸任务。同样在阿富汗战争中,B-2隐形远程重型轰炸机从美国本土直接飞往阿富汗进行远程奔袭,空袭后再降落在距阿富汗约4200公里的迪戈加西亚岛,中途不着陆飞行长达44个小时。此外,随着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电磁等各种复杂的战场空间相互联结、照应、重叠,形成了全方位、高立体、全领域、多层次的战场空间,军事行动扩展到整个地面、海洋战场乃至外层空间。
五、现代战争是体系对体系的较量,战争胜负取决于作战系统的整体对抗能力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的经验教训证明,只有多种力量综合使用、各军兵种密切协同、各种武器系统优势互补,才能发挥整体威力、取得“1+1>2”的系统效应。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的空袭作战除出动大量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外,还动用了大量陆军攻击直升机和大量预警机、运输机、加油机、救护机等,海军的“战斧”巡航导弹以及由各种卫星组成的空间精确定位系统等多种宇航武器,组成一个严密的作战体系对目标实施联合打击。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将由多种侦察、预警手段构成的立体感知系统和由各军兵种、各作战单位的各种作战平台组成的火力打击系统,经信息处理网络和数据链系统相连接,高度融合、相辅相成,形成了全程近实时感知与远程精确打击有机结合的战场系统,基本作到三军作战联合化、武器装备系统化、信息处理网络化、战场察打一体化。例如,由“捕食者”和“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所获得的有关情报可经过联合空战中心实时地传送给在阿富汗战场上空的A C-130特种作战飞机的飞行员,A C-130可立即对目标进行攻击。
六、战争消耗越来越大,战争更加依赖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有力的综合保障
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消耗成几何级数大幅度增加,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单从物资消耗来看,海湾战争分别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和马岛战争提高了20倍、10倍、7.5倍、4.2倍和3.5倍。据统计,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地面部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200多公斤,航母编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1.1~1.38吨,美军共消耗各类物资1.7万余种3000多万吨,几乎等于上千万人的苏联军队在4年卫国战争中物资消耗总量6600万吨的一半;多国部队在战争中总共花掉600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连美国也无力独自支付这笔费用。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为了尽早达成战争目的,共使用了1200架飞机,出动3.8万架次,发射巡航导弹1500多枚,投掷各种弹药1.3万余吨,战争花费高达1000亿美元。而南联盟在北约的空袭下,许多军事设施被摧毁,武器装备被损坏,军用物资特别是战略物资储备地被袭击,指挥中心和通信枢纽被破坏,交通线被中断,大量民用设施和厂矿企业遭到狂轰滥炸,造成的经济损失为数千亿美元。“9·11”事件后,美国一次性划拨400亿美元紧急资金用于反恐;美在阿每月作战费用10亿多美元;美军一枚“战斧”式巡航导弹造价为120多万美元,3个月共投掷各类精确制导导弹、炸弹1.2万余枚。如此巨大的战争消耗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有力的综合保障是无法承受的。
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外交政策在整个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掌握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及规律性,对我国制定相应的外交对策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重要阵地,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对其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这两大国际关系理论出发,结合冷战后美国各个时期具体的外交实践,分析其现实或理想的外交偏向,找出其中的规律性;结合美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环境,分析美国外交摇摆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复杂平衡。
一、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两个基本范式———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是国际政治理论中两种互相对立的范式,二者在人的本性、战争根源、人的理性、国家利益和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维持和平的方法上都存在着分歧,而美国外交政策也总是受到这两种外交理念的影响。
(一)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美国外交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要点如下:第一,国家是统一的行为体,国家是理性的,总是寻求使自己的利益或国家的目标在外交政策方面实现最大化;第二,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中,在国家的利益冲突为特征的世界上,军事力量是政治事务的最终决定力量,国家安全是最重要的问题;第三,道德是受到国际利益限制的,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均势。
冷战后,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在外交中实施霸权战略,其内涵与现实主义外交理念相一致,突出了美国国家利益第一的观念,军事至上的力量诉求以及霸权均势与地缘控制的思维。美国国家利益第一的观念,强调美国外交将始终以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维护美国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为首要目标,有着浓厚的“自我中心”色彩;鉴于现实主义对人性本恶及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的阐释,美国人坚信,只有自身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谋求绝对的安全;而分化、弱化、影响乃至控制世界强国,遏制潜在对手对其霸权地位的威胁,保持自身霸权稳定的目标则是现实主义在美国外交政策中赤裸裸的体现。
1.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美国外交
理想主义最初源于自由主义思潮,一般指以伍德罗?威尔逊为代表,推崇和信奉“理性、个人自由、公众舆论、社会开放与世界进步”等理念。不同于现实主义,它更强调规范、道德、法律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认为人性可改造,战争可避免,国家间利益可调和,国际机构、国际法及公众舆论等可保证世界和平。
美国理想主义外交渊源于美国政治文化中的“美国例外论”和自由主义传统,其核心理念是强调美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普世性,崇尚民主、人权等价值观的优越性,坚信美国对整个世界担负着责任。作为一个对自身道德文化和价值传统无比自信的国家,正如斯帕尼尔所言:“美国人从其国家生活刚一开始就坚定他们的命运———以身作则地向一切人传播自由和社会正义,把人类从罪恶之路引导到人世间新的耶路撒冷。”理想主义理念为美国外交披上了华美的道德理想的外衣,备受历任美国总统和外交决策者的垂青,但却难掩其追求现实国家利益的利己本质。
2.美国外交政策中独特的“权力理想主义”
理想为手段,现实的权力和利益才是美国外交的目标。美国从不会为了遥远的理想而牺牲眼前的利益,重视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并不意味着理想主义会忽视国家利益,理想主义的背后其实掩盖着现实主义的欲求,理想主义作为一种外交手段,为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找到了合理的借口。从美国的外交历史来看,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都是美国重要的外交传统,无论哪一届美国政府都不可能在两种外交理念上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从美国外交政策实施的客观效果来讲,权力与理想相互对立而又相辅相成,理想政治与现实政治在寻找平衡的过程中水乳交融。
二、冷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此消彼长
冷战结束后,美国经历了老布什政府、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四段时期,每任总统执政美国时期,都会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美国国家利益的调整、执政党理念的不同等因素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作出调整,但基本上都体现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此消彼长的特征。
1.老布什政府、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外交理想主义的延续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使得多年以来一直需要在国内外制造紧张局势,寻找“对手”作为自己制定对外战略定位的美国外交决策出现了短暂的迷茫与困惑。因此,90年代初的美国外交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在《纽约时报》1992年3月披露的《防务规划指南》草案中,老布什政府道出了美国旨在维持冷战后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意图,“我们的首要目标是阻止新对手的再度出现”。从老布什阐述的美国全球战略目标来看,当时的美国仍处在寻找潜在“敌人”的既有惯性之中,在缺少敌手的世界里,老布什政府在外交政策的过渡中逐步向理想主义偏移。
在美国历史上,每当民主党执政时期,其对外政策中的理想主义色彩便相对浓重,克林顿政府更是把民主党这一理想传统发挥到了极致,其《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将维护和加强“人道主义利益”列为国家利益的三大要素之一。并认为美国要想支配和领导世界,单靠政治、军事等“硬实力”是不够的,传播美国式的民主和价值观,成为一个“仁慈的霸主”更能为美国霸权披上道义的外衣。
克林顿政府执政的八年是冷战结束后世界新旧格局大转折的八年,也是新旧世纪交替的八年,为了维护美国超级大国的霸主地位,克林顿政府确立了以“参与和扩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安全、促进繁荣和推进民主”为主要目标的对外战略。“参与扩展”外交战略是新现实主义和新全球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内容是:利用冷战后对美国总体有利的国际形势,加强介入和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力度,“扩展自由世界”的疆界,实现美国对世界的领导。该政策有明确的军事、经济和政治目标,即加强安全,促进繁荣和推进民主,逐一分析以上三种战略目标,不难看出,克林顿政府在保障美国根本现实利益前提下的理想主义倾向。
首先,就“增进安全”而言,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后美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虽然少了苏联的威胁,但与此同时,美国仍然面临众多现实或潜在的威胁。现实威胁主要有地区间冲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技术的扩散、跨国犯罪和恐怖主义袭击等,潜在威胁则是若干年后中国、俄罗斯等地区性大国对美国全球霸权形成的挑战。因此,为应对多元威胁,克林顿政府并未放松国家军事实力的构建,对信奉“胡萝卜加大棒”的美国人来说,维护国家的现实利益和安全,强大的军事实力是永恒的基础。其次,“促进繁荣”这一目标是打着“重振美国经济”旗号入主白宫的克林顿必然的政策产物,而对外经济政策由从属地位上升到外交战略的首位,则是美国外交史上朝向自由合作的一次质的飞跃。为使美国企业占有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国家经济繁荣,克林顿政府在双边层次上强调“公平贸易”原则,在区域层次上力争主导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在国际层次上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三大世界经济体系。最后,克林顿政府将“推进民主”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更是对其理想主义外交理念的生动阐释。克林顿在入主白宫前,就宣称“民主国家并不互相进行战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民主国家在贸易和外交上结成更好的伙伴;民主国家尽管有内在的问题,但为保护人权提供了最好的保证。”民主和平论直接继承了理想主义之衣钵,得出自由民主国家之间不会打仗的结论,作为这一理论坚定的信奉者,克林顿政府通过自由和民主思想扩展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把民主外交作为美国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民主堡垒、消化民主成果、演化民主敌手。
总体而言,该阶段的美国外交是偏重于理想主义的,是以民主、人权、自由为旗号,注重国际规则和多边协商的外交方式。
2.小布什政府时期———9.11后美国现实主义外交的强势回归
小布什政府上台以来,摒弃了克林顿政府所奉行的相互依存的国际原则,其外交理念日益表现出保守色彩和进攻倾向,对国际合作展示出了更少的兴趣,而“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更是为布什政府的“新思维”提供了事实上的契机。
小布什是打着“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的政治旗号入主白宫的,他持有一种黑白分明的道德观及不能容忍模棱两可的心态,这种政治理念背景无疑为新保守主义对布什主义外交施加影响打下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小布什政府的政治哲学与新保守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共通性,又使新保守主义借“9.11”事件的契机主导布什政府的战略选择成为可能。
新保守主义外交思想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他们主张美国例外论,把向全世界传播美国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使命,直接指出冷战后“失败国家”特别是“流氓国家”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威胁;第二,强烈的“进攻性现实主义”主张,他们主张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不允许任何国家挑战美国的权威,与此同时,把安全问题放在美国全球战略的首要位置。
小布什的外交理念与新保守主义外交思想密切相关,小布什政府视野下的美国战略目标仍然是建立美国领导下的世界秩序,但不同于克林顿政府较为温和的“参与扩展”战略,它更加推崇强权而不是依靠规则。首先,打击恐怖主义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小布什政府以反恐为名,强制推广美国价值观,打击与其对立的国家;其次,运用军事手段应对各种威胁,轻视国际机制和外交的作用;最后,主张“先发制人”,为维护国家安全最大限度的挣脱所谓“道义”的束缚。
通过对新保守主义外交思想以及小布什政府相应的外交实践的分析,不难看出,现实主义外交理念在该阶段强势抬头,以反恐为契机,以理想主义的扩展民主和价值观为幌子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便是对美国现实主义实用外交的生动解读。
同时,单边主义是小布什政府现实主义外交理念的又一个重要表现。单边主义是指一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单独行事,不与其他国家合作的理念和做法,国际合作常常同国际组织及国际行为准则相联系,因此,单边主义常常表现为蔑视国际组织和违反国际相关行为准则。由此看来,单边主义行为的本身便是对理想主义有关国际规范与道义原则的否定。
布什政府上台伊始,就竭力推行了一系列以美国利益至上为特点的“单边主义”政策。例如拒绝签署《全面核禁试条约》,撕毁防止全球温室效应的《京都议定书》,反对签订《国际禁止地雷公约》等,这些拒绝或终止一系列国际条约的行为,为小布什政府外交打上了浓厚的单边主义色彩。
总体而言,“9.11”事件之后,美国推行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的国内、国际基础增强,新保守主义外交思想和单边主义外交方式的运用皆表明了小布什政府现实主义外交理念强势抬头。
『陆』 要是东北军不退回关内,坚决抵抗,能抵挡住关东军吗
要是东北军不退回关内,坚决抵抗,能抵挡住关东军吗?
引言:有句老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什么样的将军带出什么样的兵。在皇姑屯事件开始之后,张作霖被日军炸死而身亡。但在张作霖身亡之后,其麾下的40万东北军并未因此而土崩瓦解,反而是在少帅张学良的带领之下,再次重振旗鼓,并且令东北军更加的强大。但原本觉得张学良是个爱国男人,没成想在九一八事变以后,他却一枪没发,对于东三省的众多百姓弃之不顾,带着40万东北军直接撤退。
而相对于那时候的日本关东军来说,兵力才不到5万人,并且可以作战的也仅仅50辆老式坦克。所以综上所述,那时候的东北军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方面都要强于日本关东军,倘若张学良没有选择撤退,即使无法将关东军打败,但至少能够拖延他们数年时间。而我国倘若可以拥有数年的喘息时间,不但能够令日本损失惨重,甚至还能够产出众多资源以及兵力,与日军正面作战,也就不至于在抗战爆发后这么的被动。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柒』 一道二战历史题
因为当时法国的装备与德军的武器装备与德军基本相当,虽然波兰和法国战术落后,但因为有了法国与德国武器装备相当的原因,所以排除D
二战时德国之所以有能力击败法国和波兰,是因为英法绥靖政策的姑息,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