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太平天国武器装备

太平天国武器装备

发布时间:2021-02-01 22:41:20

㈠ 并没有好的武器装备,太平天国为什么可以顺利进行

1、历史客观因素.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战败的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而南京条约带来的五口通商,使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中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农民反抗斗争多达110次.这为后来的太平天国起义埋下了浓重的伏笔.
2、地理因素.两广地区位置偏僻,且为山区,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袖得以利用清政府疲软的控制和复杂的地形来发展起义军.
3、思想因素.洪秀全把基督教的平等观和中国农民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结合起来,从农民阶级的要求和利益出发,先后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进行宣传.太平天国定国以后,又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对于劳动人民具有极强的吸引和凝聚力.
4、战略因素.太平天国建国初期采取的是战略进攻措施,在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和发展胜利成果,进行了北伐和西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清政府的剿灭计划,为太平天国的发展赢得时间.
5、农民起义之间的配合.捻军是活跃在北方革命武装的主力.1864年天京陷落后,捻军和原先进入西北的太平军,共推赖文光为领袖,在黄淮平原展开武装斗争.1866年秋,捻军在河南许州(今许昌市)分为东西两支,东捻军赖文光率领,留在中原地区活动;西捻军张宗禹率领,挺进西北.1853年,在太平天国起义和福建小刀会起义的影响下,各支力量以小刀会名义结成统一组织,推举天地会广东帮首领刘丽川为首领,准备举行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6、太平天国之间,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这也是太平天国顺利进行的因素.清政府无暇分身,只能依靠地方武装防御退敌,不能进行大规模正面作战,主要采用坚壁清野,困敌为主。

㈡ 太平天国军队,武器装备也不差,为何仍不是湘军的对手

在我国许多的影视剧中,太平天国给人的形象就是属于民间武装,拿着刀枪等,以冷武器为多,而湘军的形象就属于那种装备精良,作战素质高的形象。

另一方面就是当时火器的操作者太少了,火器的质量根本就没有得到保障。当时太平天国的火器数量虽然说比湘军高,但是他们在官兵的培养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些太平天国军队大多都是平民百姓,他们并不会懂得火器的使用。许多产品都是一些不合格的产品。但是当时的湘军,虽然说火器的数量上不如太平天国军队,但是能够在火器的口径上,弹药补充上等方面都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所以说,在以往与太平天国战斗当中,湘军往往都能够以少胜多。

㈢ 太平军武器

太平军武器装备以刀、矛、弓、箭等冷兵器及鸟枪、抬抢等旧式火器为主,后期配有少量洋枪、洋炮等新式火器。水营战船以民船为主,制式不一,设备陈旧,后有少量自造小型战船,并夺取敌之火轮、炮艇服役。
太平军马队主要在战场上发挥作用。马队从最初的几十、几百,到北伐时的千余名,到三河之役时的数千名,再到天京解围时的二万余名,呈逐步发展壮大的趋势。凡是用得着马队的战场,太平军都配备了马队,因而较分散,作用有限。总的说来,马队在全部兵力中所占比例甚微。北伐总兵力如以3万计,则马队所占比例约为1∶30。北伐失败,马队兵力严重不足是原因之一。梅邦、弗雷代也说:“如果他们有大炮和骑兵,肯定能继续取得胜利,打到天津和北京。”(注: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编《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二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 153页。)梅邦、弗雷代肯定马队对北伐的重要性,但他们认为北伐太平军无马队。其实北伐时有马队,只不过所占比例甚微,不易引人注目罢了。三河之役,太平军投入的马队在总兵力中也不高,但步军却占压倒优势,重要的是,战略战术得当。1861 年鄱阳湖平原之战, 太平军投入的马队仅4000人(分为两队,每队两千),而清军马队却占总兵力的三分之一(总兵力约5万人),且“武装齐备精壮善战”(注:(英) 呤唎著、王维周译《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99页。), 其结果,太平军却大获全胜。马队的配备无一定成例,主要依据战争或战役的实际需要而定。战略欠妥,战术不当,马队再多,也只能归于失败。

一、军火贸易的缘起及其走私性质

军火贸易是太平天国实行正确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结果,也是其面临复杂严峻的战争环境的产物。太平天国自定都天京后,一直推行开放正当的对外贸易,积极争取外援,同时要求各国商贾交纳关税、遵守太平天国各项贸易法令、制度和政策。特别是从血与火的战场上,太平军将士亲眼看到洋枪洋炮的巨大威力,因而在对外贸易中,“他们最关心的是外国的武器”(《太平军在上海——〈北华捷报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3、49、309、321、142、469页。)。定都天京后不久,镇江太平军即对过往的英国舰船表示:“如有大炮、火药、米粮,可来销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下同),第7册,第123页。)”1858年底,太平天国芜湖守将候裕田曾向航行于长江的英舰巴克舰长恳求“相赠小洋炮壹贰杆,洋粉若干,洋炮火嘴拾余个”(《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09、324~325、443、445页。)。1861年6月,驻防乍浦的太平军首领鸿天福陈某照会英国水师提督何伯表示太平军将不攻打宁波,并提出与之进行枪枝、火药交易,保证“无论价钱如何,一应付给。(Franz Michael:The Taiping Rebellion ,Volume Ⅲ:Documents and Comments,P1141。)”甚至在战火频仍的1863年,忠王李秀成、慕王谭绍光还致书常胜军首领戈登谈军火交易事宜:“至各人军装炮械,彼此皆知底细,你处图利,我处置办,听从通商,原无禁令。此时你处若有枪炮洋货,仍即照常来此交易。(《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09、324~325、443、445页。)”曾与太平军大做军火生意的美国琼记洋行商人罗伯特·费伦向上司汇报说,太平军“欢迎外国人同他们做买卖,……他们首先需要的是军火,有多少要多少。(S.C.Lockwood:Augustine Heard and Company,1858~1862:American Merchants in China,P95.转引自聂宝璋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67页。)”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西方列强纷纷宣布所谓“中立”政策,禁止除鸦片以外的所有与太平天国的贸易。1855年,英国甚至颁布法令,严禁在华臣民向太平军“提供出售或代办任何种类之战争物资。或代为装备船只。(《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一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2页。)”清政府也屡屡照会列强各国,要求对“擅赴内地或竟私运枪炮火药者,立即押回,交与本国领事查办,货物入官充公。(《吴煦档案选编》,第一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4页。)”但军事斗争对军火的大量需求和巨额商业利润的诱惑力却是任何形式的法令所难以禁止的。一方面太平天国一直谋求从外国商人那里购买精锐的武器和装备;一方面是违背清廷和列强禁令、不避路途艰险的冒险军火商贩的源源前来,军火交易一直禁而无绝。

二、军火贸易的方式、地域、规模及运输线路考察

太平天国对军火贸易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法。自先是有组织地派人购买。1860年6月,太平军攻占苏州后,在嘉兴、盛泽总理太平军粮响、关卡的耕天福汪心耕、锡天福沈枝珊先后派人携汇银两潜入上海,“侦探官兵信息,并购买洋枪火药,接济贼营。(《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二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84页。)”翌年10月,忠王李秀成下令周庄、陈墓各乡官,“赴沪采办洋枪一千杆,铜帽二十万,大红绉二百匹”,以为军用(《吴煦档案选编》,第二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6页。)。1862年2月,驻守南汇的太平军首领里天福徐某曾派三名太平军携洋银1400元到松江购买洋枪火药(《太平天国》,第六册,第490页。)。在上海,太平天国专门委派了秘密的军火代理人,同华尔的洋枪队争购洋枪弹药(《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三辑,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83页。)。其次是请来访或服务于太平天国的“洋兄弟”来购买军火。1860年5月,太平天国曾试图请来苏州探访的外国传教士赫威尔等带钱到上海购买武器,但遭拒绝(《太平军在上海——〈北华捷报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3、49、309、321、142、469页。)。1861年初,英国水手呤唎在南京参加太平军后,忠王李秀成除请他教练太平军外,还多次派他为太平军采购军火。1863年12月李秀成最后一次颁发路凭给呤唎,派他“前往上海、宁波一带采办兵船”(《太平天国》,第二册,第872页。)。1863年3月至6月,太平天国殿前副掌率总统水陆马步军务蔡某、开朝王宗殿前忠诚三十九天将李某、忠闳朝将队内鳞天安余某也先后发给“洋兄弟”路凭,前往太仓、上海、嘉兴等地采办军需(《新发现的太平天国路凭关卡凭照》,见《近代史资料》总第65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4页。)。同年8月,原常胜军领队白齐文投归太平军后,慕王谭绍光曾派他赴上海购买洋枪军火,并示意他能买到多少枪枝,就让他带多少部队(王崇武、黎世清译:《太平天国史料译丛》,第一辑,神州国光社1954年版,第66页。)。第三是积极主动与冒险前来的外国商人、军火贩子开展军火交易。这些与太平天国做军火交易的外国人成份复杂,主要有以下五类:(1)同情、赞成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人。他们对列强实行的所谓“中立”政策甚为不满,认为“既云外国人卖军火与长毛有罪,则土、何提督帮助官兵亦该有罪。”有位自称洋差的外国友人公开宣称他曾“屡卖洋枪与长毛,日后仍有洋枪等要卖,即前此太仓长毛所用洋枪,皆我亲往卖也。(《吴煦档案选编》,第五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373页。)”(2)一些有身份地位的在华外交官员。1853年,美国旗昌洋行商人兼驻沪副领事金能亨(Curningham,Edward)将一艘轮船和大批美国枪械弹药卖给太平军,未料被清军侦知,结果在上海引起舆论大哗((法)梅明、傅立德著,倪静兰译:《上海法租界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00页。)。1863年9月,清军在一只宁波钓船上查获了九名向太平军贩卖军火的外国人,其中有一名为“在申执事之人”。这些有头面的人亦为厚利所趋,而从事走私。(3)贪图横财暴利的商人。据曾为太平军俘虏的洋枪队副领队法尔思德回忆,当时“在上海十五元或二十元能够买得到的短枪,太平军须付给走私者一百元”(《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三辑,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9页。)。又据两江总督怡良1853年11月奏称:“向来夷人火药每桶卖洋银三元者,今增长至二十五六元不等”,“贼匪放价收买,奸夷贪利私卖”(《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一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33页。),外国商人为之趋之若鹜。“向来有不法之外国人每带外国洋枪至苏州卖与长毛,虽华官稽查甚严,其中偷漏者不少。(《吴煦档案选编》,第五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399页。)”据英国驻沪领事阿利国估计,当时在华各国“安分夷商,恨逆匪踞扰,以致货物滞销,仅十之二;其希图漏税,接济火药粮食渔利者,竟十之八。(《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一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42页。)”值得注意的是,除一般散商外,洋行仗其雄厚的实力,在与太平天国军火贸易中占了很大部分。据1862年英军驻华公使卜鲁斯及水师提督何伯给英国政府的报告,当时“香港和通商口岸的洋行公开地做枪炮生意”,“许多船只为上海的洋行运送枪械弹药给叛乱军,他们远离领事馆可以监督的范围,在预先约定的地点卸货,以便让太平军来领取。((法)梅明、傅立德著,倪静兰译:《上海法租界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248页。)”为遮人掩目,上海英租界一些有名的洋行变换包装方法,把一箱箱贴着“雨伞”标签的卡宾枪和借用“圣经箱”包装的左轮手枪卖给太平军((法)梅明、傅立德著,倪静兰译:《上海法租界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216页。)。1862年5月,洋枪队攻占嘉定、青浦后,曾在两地发现有数十尊1861年制造、印有英商“同珍洋行”字样和皇冠商标的铁制大炮(《太平军在上海——〈北华捷报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3、49、309、321、142、469页。)。(4)散居在通商口岸的外国无赖、罪犯、冒险家。太平军进攻上海时期,“外国人来申游荡无业者,或卖洋枪济匪,或无赖滋事,人数甚多。(《吴煦档案选编》,第五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431页。)”1862年10月李鸿章在致曾国荃的信中也抱怨说:“贼中洋枪甚多,力可及远,皆中芒鬼子(即闲散洋人——原注)、广东、宁波商船购运者,无法禁止。(吴汝伦编:《李文忠公全集》,光绪三十一年金陵刻本,“明僚函稿”,卷二,第14页。)”(5)与太平军兵刃相见的外国军官、士兵。1861年12月太平军攻占宁波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外国商人及英法海军争相售以军火,并供应食品。1863年1月,进攻绍兴的“常捷军”,由于宁绍道台不给之食,有四名法国小军官“即将枪械卖钱食用”(《吴煦档案选编》,第五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93页。)。甚至连后来的常胜军首领戈登也为暴利所诱,假手洋商与太平军大做军火交易(参见简又文:《太平开国典制通考》(中),第716~719页。)。

太平天国对冒险前来的外国军火商贩的态度是积极而主动的,他们为这些外商专门颁发了路凭,甚至还要求沿途各卡提供食宿(《新发现的太平天国路凭关卡凭照》,见《近代史资料》总第65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4页。)。

太平天国与外国的军火贸易主要是以上海、苏州、南京、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及苏(福)、浙(江)占领区域内进行的。其运输线路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外商利用大轮船从新加坡、香港等地由海路径至上海、宁波及镇海、乍浦、漳州等沿海口岸,然后就地或贩至各地卖给太平军,浙江太平军尤以此路接济军火;二是利用长江航运的便利,外国人借通商之名,趁机在长江沿岸各埠暗与太平军做军火生意,此路所得军火军需主要用以加强南京太平军的防卫力量;三是从上海经水陆各路至苏州及其附近各地(其中由苏州到上海路线有四条:(1)由吴江水路至上海;(2)由吴县水路至上海;(3)由平望水路至上海;(4)由盛泽水路至上海。由上海至苏州路线有六条:(1)上海——青浦——沈韩泾——高店——苏州葑门,为水路,计196里;(2)上海——青浦——朱家角——滕村——高店——苏州——葑门,为水路,计210里;(3)上海——青浦——拓华寺——斜塘镇——苏州葑门,为水路,计204里;(4)南黄浦——闵港——金泽——莘塔——同里——苏州;(5)上海——青浦——曹滕桥——昆山——苏州;(6)黄渡——昆山——唯亭——苏州。以上路线系参照(1)董蔡时主编:《太平天国史料专辑》第317、429~430页;(2)《吴煦档案选编》第三辑第287页及第一辑第314、367页;(3)《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二册,第184页等资料制成。),这条线路为太平天国后期与外国军火交易的主要区域,所得军火主要补给忠王李秀成各部的军备力量。其中主要的交易地点有:

在太平天国苏福省境内主要为天京(南京)、镇江两地。早在1853年3月,即有“洋人自上海以大轮船泊下关,……出其枪械、火药示贼军,贼大喜,鼓吹迎其酋入城,与之联教通款,俾常接济军火,……洋人大获其利。((清)王之春:《清朝柔远记》,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59页。又见(清)夏燮《中西纪事》,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149页。)”几个月后,这位名叫嘞呐吐(即温那治)的英商又雇佣二只宁波钓船,装载洋枪200杆、洋刀100把及火药、洋硝等物,“至镇江卖给贼匪”。此后,天京中外贸易日渐繁盛,不但城外的小浜边太平军兵营有外国人“在该处私贩军火济匪”(《吴煦档案选编》,第五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4页。),四城之外的买卖街道也“极多做洋枪铺户”。城内的法国商人“俱穿长毛服饰,携带洋枪及各种炮械在彼销售,有轮船名不设,泊仪凤门外,专做此等生意。(《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三册,第256页。)”1860年后,在镇江至天京间外国人与太平军军火交易屡见不鲜,以致长江开放通商简直像是“专为以供应品接济太平军而设的了”((英)莱特著、姚曾广译:《中国关税沿革史》,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02页。)。
在苏福省境内,除上海、苏州、太仓、松江外,尚有吴江、青浦、嘉定等地。1860年7月,曾有外国黑人商贩在吴江居住十多天,将四门大炮、六大桶火药、八枝五尺长洋枪价值银万余两的军火卖给太平军,不久又将载来的两船火药枪炮赴苏州售卖(《吴煦档案选编》,第一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62页。)。同年,清军在黄渡以东堵截了三只在青浦将“枪药济匪”后空船东返的外国商船,迫其返回原路(《吴煦档案选编》,第一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26页。)。1860年8月《北华捷报》报道说,当时上海一些有身份的外国人将以鼻烟名义包装的火药及其它武器在“黄埔江与苏州河上游各地向叛军出售”(《太平军在上海——〈北华捷报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3、49、309、321、142、469页。)。水陆交通的发达,大大便利了军火贩运,使苏福省境内的军火贸易,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军火补给地。

在浙江省境内主要有宁波、镇海、绍兴、嘉兴、乍浦等地。1862年江南海关探闻“(太平军)近于宁波、镇海地方,截掳海船,并以重价购买外国轮船及枪炮等项。”因而建议清廷:“暂停宁波通商,庶免为贼勾通”(《吴煦档案选编》,第五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7~238页。)。清宁波海关并派出炮艇巡视舟山一带海面,多次截获走私火器、军械给太平军的外国船只(《吴煦档案选编》,第五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76页。)。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军余部南走福建。10月,侍王李世贤驻节漳州,修内政,办外交,重整旗鼓,声誉大振,吸引不少国际友人前往投奔太平军,外国商人纷纷前往接济太平军军火。李世贤所部“枪炮铅药皆运自夷舶”((英)呤唎著、王维周译《太平开国亲历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下同),下册,第656页。),武器精良,并得到欧洲兵法的教练,“清军在这方面不能和他们相比”。
太平天国通过各种途径从外国商贩那里购得的军火种类繁多,包括各种枪炮及军械配件、兵船、弹药等。数量也是惊人的。如1862年4月上海一家洋行一个月之间就卖给太平军步枪3046枝、野炮795尊、火药484桶即10947磅、子弹18000发、炮盖450多万个(C.A.Montalto de Jesus:Historic Shanghai.Shanghai Mercury,1909.P145.)。太平天国占领宁波后,与外国军火贸易规模巨大,“大炮成百地、枪枝成千地、弹药成吨地进口”(The North China Herald,May,17,1862.No.616.)。有一艘名叫“模范”号(Paragon)的英国商船一次就试图将300门6磅至32磅的大炮、100箱小型武器及50吨弹药卖给太平军(《太平军在上海——〈北华捷报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3、49、309、321、142、469页。)。1862年春,太平天国曾计划花费50万两银子派人赴美国购买轮船枪炮,后因华尔向苏松太道吴煦告密,未果。据曾投归太平军的美国人马敦估计,苏州太平军中有三万枝外国枪,四分之一的兵士配有步枪,忠王李秀成的1000名卫队则全部配备来复枪(王崇武、黎世清译:《太平天国史料译丛》,第一辑,神州国光社1954年版,第73页。)。1862年10月,李秀成率军进攻天京郊外曾国藩的湘军营垒时,军中拥有“洋枪多至二万杆”,并配备有相当数量的开花炮(罗尔纲著《李秀成自述原稿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88页。)。太平天国其他将领如辅王杨辅清、护王陈坤书、慕王谭绍光、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归王邓光明、听王陈炳文、荣王廖发寿、堵王黄文金、会王蔡元隆等所部营中均建有规模不等的洋枪队、洋炮队。其中归王邓光明的洋炮队“洋炮精悍,为诸贼之冠”,规模达5000人(吴汝伦编:《李文忠公全集》,光绪三十一年金陵刻本,“明僚函稿”,卷三,第41页。)。故时人评论说:“贼无技勇,……只重洋炮。夷人过昂其值,兵火后贼所掠之金银,半归夷人。(《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二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52页。)”太平天国与外国军火贸易之盛、规模之巨由此可窥一斑。

三、军火贸易的影响
武器装备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太平天国积极开展对外军火贸易,大量购买西方先进军事武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而且对洋务运动的发生和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大量外国军火的输入,大大改善了太平军的军事装备,使太平军的战斗力大为增强。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不久即开始购买、使用洋枪,各主要部队中都配备了相当数量的洋枪洋炮。可以说,直到1862年4月李鸿章率淮军到上海前,太平军一直比清军更多地利用外国武器,在武器装备上大大超过清军的。湘军统帅曾国藩在1862年10月也承认“贼之火器精于我者百倍之多”(罗尔纲《李秀成自述原稿注》,第288页。另参见《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三辑,第186页。)。太平天国所以能在天京事变后元气大伤的情况下东征西讨,特别是进击中外反动势力麇集的江、浙地区,开辟苏浙根据地,和湘军、淮军及西人督练之洋枪队、常胜军较量八年之久,这与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大量采用外国新式军事武器所发挥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其次,聘请投归太平军的外国“洋兄弟”教练使用近代热兵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太平军的军事技术素质。早在1854年,罗大纲在湖口“身边即有洋鬼子四人”(《曾国藩全集·家书》,一,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710页。)。1860年太平军东征江浙后,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一批外国军事、工程技术人员到太平军中服役。这些外国“洋兄弟”除教授太平军使用洋枪、洋炮外,还教练太平军一种中西参半的阵法,以适应新式枪炮的作战要求。随着引进武器的增多,枪炮的维修、保养以及弹药的供给等问题也很快被提到议事日程。太平军中最初设置了“洋炮馆”和“洋炮官”(《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09、324~325、443、445页。),专门负责各种进口大炮的维修、保养与调拨。接着在各地先后设立了许多维修、仿造外国军火的军工厂。1854年驻守镇江的太平军即请了四名外国人为其“制巨炮、喷筒,甚精制,能达远”(《余生纪略》。转自郭存孝《太平天国火炮研究》,见《江海学刊》1988年第6期。)。太平天国后期,江、浙太平军诸王在苏州、太仓、昆山、盛泽、嘉定、青浦、南桥、拓林、湖州、嘉兴、漳州等地先后建立了规模不一的军工厂,其中以苏州、昆山、太仓三地规模最大。在外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这些军工厂仿造的产品主要为各种枪炮、子弹、炮弹、火药及炮车、弹药筒、战船等。1863年11月,苏州守将谭绍光在英人史密斯帮助下曾试图建造一艘装配32磅重炮的大轮船,后因战火逼近,不得已而中止(《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二辑,第125页。)。这些仿造和引进的新式武器弹药的大量使用,新式阵法的操演,不仅大大提高了太平军的战斗力,而且引起了作战方式乃至战略战术的重大变革。可以说,太平天国是最早开始中国军事近代化实践的。

再次,太平天国通过大量西方近代军事武器的输入,开始重视、吸取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的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当封建统治集团中的顽固派依然以“天朝大国”自居,视西方近代科技为“奇技淫巧”时,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却喊出了学习西方的时代最强音。在《资政新编》中,洪仁玕列举了轮船、火车、钟表、电火表、寒暑表、风雨表,千里镜、量天尺、连环枪、天球等十几种代表西方近代科技发展水平的“有用之物”,提出了设立专利局,鼓励创造发明,兴车马、舟楫之利和器皿技艺等一系列“与番人并雄之法”(《太平天国》,第二册,第526、532~533、538页。)。太平天国后期将领如李秀成、李世贤、谭绍光、林绍璋等也都表现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和好学精神,努力将“各种机械技术的改革,外国的发明,介绍到国内来”(《太平天国亲历记》,上册,第235页。),竞相引进、任用一些外国的军事、工程、机械、医学等方面的人才为太平军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下,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在如何对待以军事武器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工业文明问题上得出的结论却惊人地相似。可以设想,如果不是残酷的战争环境制约,在《资政新编》的指导想下,有洪仁玕、李秀成等一批对西方近代文明有较高认识水平的太平军将领的亲自主持与实践,太平天国这种远早于地主阶级内部洋务运动的活动,必定会进一步发展为自强求富的运动的。历史的进程表明:从最初的洋枪洋炮的购买到西方军事、工程技术人员的引进与任用,再到设厂仿造先进的外国武器装备,太平天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内走过的历程,正是后来的洋务派所必须跨越的洋务运动的最初阶段。弄清这一点,可以使我们更科学、更全面地把握太平天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㈣ 和清军相比,太平天国的武器装备如何

如果和清军相对比,那么太平天国的武器装备可以说是简陋的一塌糊涂了,在太平天国的军队当中,平均每10个人才能够配备2支火枪,平均每25个人大概才能配置2把台枪,5支火枪。大部分人其实还是使用了一些冷兵器,你比如说常见的冷兵器有刀、矛、三指叉等等。

当然太平天国的这些部队虽然没有充足的火器,但是也是有着自己的优势。大部分的太平天国的部队都是来自于广西,所以太平天国的军队士兵们通常都是比较愿意使用藤牌,而且很多部队能够把藤牌和火炮火枪混合起来使用,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其实还是挺不错的。最终太平天国的陨落实际上有很多的原因,你比如说内部矛盾太大,高层的人物只知道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等等。

㈤ 太平天国起义中太平军使用的兵器是以冷兵器为主还是以热兵器为主

太平军使用的兵器以冷兵器为主,但热兵器也不少,冷热兵器所占比例大概在9:16。许多文艺作品里,太平军战士的形象,都是裹着红头巾,穿着写有“太平天国”的号衣,手里拿把大刀或拿根长矛。 且不说头巾、号衣是否贴合真正太平军的打扮,单说武器,就只能打50分:太平军的武器装备可不光有刀矛,还有很多火器。 早在金田起义时期,太平军中就有不少枪炮,咸丰元年(1851年)六月二十七日,清将乌兰泰进攻新墟,一次就夺得太平军火炮13门,都铸有“太平左右军”字样,显然,这些炮是起义后自行铸造的,桂平当地也有韦昌辉“开辕门造炮”的记载。 除了炮,早期太平军也有不少其它火器,据被俘的李进富称,在紫荆山的太平军士兵,每人都要带一个装火药的布口袋,可见用量是不少的。 1855年左右出版的《行军总要》规定,太平军最基层的战斗单位“两”(有25个人),装备抬枪两杆,鸟枪5杆,抬枪是由两人操作的,照此计算,太平军步兵装备火器与装备刀矛的比例为9:16,考虑到太平军一般不让新兵直接上阵,实际比例要更高。与太平军对敌的湘军,一个营分四哨,每哨八队,其中四队刀矛,两队抬枪,两队小枪(鸟枪),另有亲兵六队,其中三队刀矛,两队劈山炮,一队小枪,冷热兵器比为1:1,两相对比,差距固然有,但不算大。 大炮对于太平军而言十分珍贵,1852年太平军在湖南岳州意外获得当年吴三桂留下的铁炮,便如获至宝;进入南京后,重炮多被集中调配,如江北要塞瓜洲,就曾被分配装备重2000斤的铜炮。相对而言,抬枪、鸟枪和小炮就普及得多了。 对于洋枪的使用,太平军也并不落后,1855年湖口之战时,汪海洋等太平军“先锋队”就使用洋枪突击,1858年的繁昌之战,太平军刘官芳部已大量使用洋枪。后期太平军装备的洋枪洋炮数量极多,如忠王几千人的卫队都以洋枪为武器,苏州城里装备洋枪的士兵更多达20000人。 清军不论八旗、绿营或湘军,习惯上都将冷热兵器分别编组,如湘军,每个营的8个队(每队100人),要么全部装备刀矛,要么全部装备火枪,且鸟枪和抬枪都分别编组。而早期太平军则将冷热兵器混编,最基层的“两”也不例外。 冷热兵器混编的好处,是所有士兵都可以学习火枪技术,便于普及、推广和扩军,且每个小单位都能具备独立作战能力。但在太平天国时代,火枪的发射速度很慢,只有组成大队进行分组齐射,才能形成弹幕,冲破敌阵或阻止敌人冲击,从这个角度讲,湘军的编制模式更有利于大兵团的阵地战。 后期太平军一些部队也采取了将洋枪集中编组的形式,如陈炳文、邓光明部的洋枪队分别多至7000杆和4000杆,1862年雨花台大战,忠王李秀成率领13王、十多万人猛攻曾国荃湘军,更是将所能搜集到的几万杆洋枪和几百门新旧洋炮“悉萃于此一枝”,还摸索出用弹幕转移替代兵力转移进行压制的方法,起到了一定作用。

㈥ 太平军的武器

金田起义之始,太平军武器极为落后,主要为刀、矛等冷兵器,并杂以农具和少量的旧式火器专。胜利属进军武汉、南京途中,太平军缴获清军装备甚多,武器得到较大改善。定都天京后,太平军通过购买、缴获及设厂制造等办法,开始采用西方近代化武器。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太平军的战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㈦ 太平天国时期使用的武器

金田起义之始,太平军武器极为落后,主要为刀、矛等冷兵器,并杂以农具和少量的旧式版火器。胜权
利进军武汉、南京途中,太平军缴获清军装备甚多,武器得到较大改善。定都天京后,太平军通丨过购买、缴获及
设厂制丨造等办法,开始采用西方近代化武器。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太平军的战斗力得到很大提高,沉重打击了
中外反动势力。

㈧ 和清军相比,太平天国的武器装备如何呢

太平军一直在想尽办法引进先进武器,但他们的装备水平一直落后于对手。

不过,“高手在民间”。不得不说,太平军非常有创造力。他们在装备的开发和运用上的可圈可点的表现,成为我国近代战争中不多见的亮点。

太平军装备水平一直落后于对手

3、僵持阶段:总体水平相当,但大清系统优势开始彰显。

太平军进入南京后,想尽办法提高装备水平。

一方面,太平军有自己的领土了,他们自己开设工厂,生产装备,使自己的装备水平得以改善。

阅读全文

与太平天国武器装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