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果把《八佰》里的装备给了人民解放军,会怎样
我们在观看新上映的电影《八佰》的过程中,其实对于当时的历史也是有所学习的,而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士兵作战是十分艰苦的,并且他们在作战过程中,其实也遭受到了各个方面对他们的打压与压迫,并且在装备方面,他们也并不占有优势。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就给当时的士兵提升了很大的作战难度,但是当时的士兵也没有放弃,从中可见中华民族的毅力和志气所在。
所以在现代有很多相似的电影出现,其实也是为了让人们铭记历史,真切的感受到当时历史的压迫下,人民群众也没有因此就放弃自己的生活。我们也会从中学习到很多的精神适用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当中,并且历史其实对于每一代人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的,一个民族是不能抛弃历史而独立存在的,我们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历史的耻辱和辉煌都加以继承与铭记的。
Ⅱ 八佰的内容简介
电影《八佰》是根据抗日期间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改编的影片,影片初始,我们看到的是士气低迷、组织涣散的军队走在田野中,被战争破坏了的上海,配上几声苍凉的鸦叫声,奠定了这部影片的基调必然悲凉凄惨的。我想结合史实来分析一下题主的问题。
一、历史上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结束。淞沪会战又是怎样的战役呢?历史书上只能用形容词形容一下淞沪会战的惨烈,数据倒是可以直观地印证一下这场战役的悲壮与绝望——我国军80万人对战日军20万人,国军宣布伤亡30万人,日军宣布伤亡4万余人,这意味着什么呢?大家能感受到吗?日军的攻势难以抵挡,但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三、结语任何国家,在民族存亡之际,都有舍身取义为国为家之人,有自私自利做他人走狗之辈,有冷眼旁观见风使舵的二鬼子,民族大义当前,可否团结一致?鲁迅先生口诛笔伐,想要通过笔杆子唤醒麻木的国人,军人死守阵地,是命令使然,亦是心底呐喊,国不在,家何在?
Ⅲ 《八佰》中的88师战斗力有多强为何被称为德械师
88师非常强,是当时最精锐的,国军德械师,是接受了德式(仿制德式)装备、按德国顾问建议编组、接受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1930年代,中德合作期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德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按照德国的军事训练标准所改编和组建国民革命军,故对其统称为德械师
塞克特曾点明“中国军队的武器处于缺乏的状态,然而向外购买武器、弹药只能视作过渡期的行为。若本土无可靠的军火生产,以资平时练兵和战时所需,则中国势必被迫依赖外国进口,而在战时无法自保”。
结果就如前述所言,连最精锐的第88师都重火力不足,国民政府也据实报告在整编20个师的时候,尚缺步枪12,000支、轻机枪108挺、重机枪缺612挺、迫击炮缺120门等。
这造成国军内武器杂乱、土洋混用、后勤补给不易的窘况,以及缺乏步战协同的演练机会。
Ⅳ 如果把《八佰》里的装备给了人民解放军,结果会是怎样
按照东亚军队那种宁死不降的精神,解放军很有可能集体为国捐躯。以平型关伏击战为例,伏击日军的后勤部队基本上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面对和日本正面的甲种部队硬碰硬的阵地攻坚战,除了正面硬钢外没有任何方法。阵地战不比游击战、麻雀战,整个战线绵延十多公里,一旦一处奔溃就如同虫蛀的水坝,想靠袭击敌后就必须扛住正面的攻击。而且上海平坦的地形对双方都没有优势,这时候就得看谁的火炮多、谁的战术更强、谁的人数有优势了。
Ⅳ 请问电影八佰里,为什么要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吗
我写过四行仓库相关历史,还被人骂过,说是国粉来的。我就在想,咱们中国的军队,为何国军英雄咱就能只字不提呢?他们不也是为中国付出了生命吗?谢晋元,我唯一写过的一位国军英雄。而最近热榜电视剧《八佰》,就是根据谢晋元的英雄事迹改编的。
另外一个原因,陈树生这么做,实际上也是“涨我军之士气,挫败日军锐气”的一种战术考量。战士们见陈树生勇敢牺牲,人人都更加斗志昂扬。日军见守军均以自杀式的方式退敌,英勇果敢,不怕牺牲,胆都被吓破了。
因此,陈树生果敢跃出6楼,对镇守四行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从此之后,日军再也不敢试图靠近偷袭四行仓库的围墙。
Ⅵ 如何看待八佰所要传递的历史文化呢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无名英雄是不为我们所知的。他们对于我们当时的社会以及我们目前所拥有的生活奉献了多少,我们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近期上映的《八佰》这部影片只是说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英勇的人,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很认同这样的文化传递,认同这样的影片,可以让我们认知当初是多么的残酷,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现在的一切都是那些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一、铭记历史的残酷
《八佰》影片中描述了在上海基本完全沦陷之时,革命先烈们不屈的与侵略者英勇奋斗的壮举。即使在人数对比十分明显之时,即使在武器装备完全不足之时,革命先烈们也没有退缩,奋勇杀敌。他们为了民族大义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观看影片时泪流满面,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也会让无数人看到历史事实的残酷,看到侵略者的残忍,愿铭记历史。
Ⅶ 《八佰》里多次出现那匹“白马”,管虎到底想说什么
电影《八佰》的确是一部高质量的良心之作,导演管虎对此片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影片经历了多次修改和撤档的风波,终于在今年与广大网友们见面了,俗话说好饭不怕晚,《八佰》这部电影就是一顿好饭,让广大影迷们看过了瘾,不过管虎导演在影片中设计了一匹白马的戏份,并且多次单镜头出现这匹白马,其实管虎是在表达一种内心的向往,白马就象征了每个人心灵深处最洁白无瑕的那个地方!
另外观众通过白马看到的却是不同的隐喻,第一个隐喻,白马就是四行仓库所有驻军的象征;第二个隐喻,白马就是当时的国家!
而管虎导演的妻子也是解释了白马的寓意,她说白马是管虎对圣洁人性的渴望对自由人心的向往!
其实总结一下,管虎导演的这匹白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但是又大同小异,白马就是对自由的向往,也是希望的象征!
Ⅷ 《八佰》中陈树生为何要抱着手榴弹跳下去,而不是直接扔下去
在镇守四行期间,有许多悲壮感人的故事,陈树生便是其一。年仅21岁的敢死队员陈树人,带着一捆手榴弹,从六楼一跃而下,与十几名日军同归于尽。
陈树生湖北利川人,1937年10月28日,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面对日军一个十多人小分队,已经潜入楼下企图安装炸药爆破时。陈树生捆满手榴弹拉响导火索从六楼跳下,落入日军突袭小队后和十几名日军同归于尽,时年21岁仅给母亲留下一纸遗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或许如果时间充足的话,他们是可以想出别的办法来发挥手榴弹威力的,但就在当时那个时刻,真的是容不得任何人有任何思考时间的。影片中如实的描述了这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亦是影片的泪点之一,但是作为电影在描写这一情节时却有点用力过猛,可能是为了表现壮士们都悍不畏死吧!
陈树生身上绑炸弹跳下去之后,随后便有将近一个排的士兵轮番在身上绑上了手榴弹,然后接连报名字跳了下去,在我个人看来,这包含渲染影片的成分,如果放在真实的战场上,身上绑着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的举动,肯定也是会发生的,但是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战士们才会选择用这样的举动去摧毁敌人。
Ⅸ 为什么《八佰》中的国军德械师,不过是中看不中用呢
随着电影《八佰》的热映,又让“德械师”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些士兵与国内同时期其他部队相比,有着更精良的装备和更正规的训练。不过《八佰》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了,烈士们最终大多以身殉国,那么在真实历史上,国军的德械师曾经发挥了哪些作用呢?
Ⅹ 《八佰》中的日军履带式运兵车是什么型号可有历史原型
自从《集结号》之后,还没有一部纯历史题材战争影片能像《八佰》这样成为热议话题(不要和我扯《战狼》系列,那是虚构的动作片),上映近两周以来票房已经超过20亿,毫无悬念地成为疫情之后暑期档的票房担当,线上线下热度不衰。姑且不论这部影片的质量优劣如何,能够让大众关注这一段历史已经算是一种成功了。作为多年军迷,笔者自然不会错过《八佰》,约上三五好友去久违的影院贡献了100多元的票房。九八式6吨牵引车安装一台110马力DD6型水冷柴油机,在牵引九二式105毫米加农炮或九六式150毫米重型榴弹炮时,最大速度可达24公里/小时,易于操纵,无惧恶劣路况。比较特别的是该车在车尾还安装有一部动力绞盘,牵引力可达5吨,可以提供额外的拖力,也可用于回收故障车辆。九八式6吨牵引车可以调整变速箱的传动装置,将行驶速度提高到45公里/小时,作为高速机动牵引车使用。日本陆军对于九八式6吨牵引车的性能相当满意,唯一感到遗憾的地方就是生产成本较高,单车造价几乎与九五式轻型坦克相当。不过,日本陆军的野战重炮兵规模有限,需求不高,因此九八式6吨牵引车仅少量制造,在1941年到1943年间生产了149辆,后期生产型换装了百式柴油机,修改了诱导轮的形状。
《八佰》中的日军履带式运兵车是不是基于九八式6吨牵引车设计的呢?笔者以为两者并无直接联系。首先,影片中的日军运兵车是一款运输车辆,而九八式6吨牵引车是一款炮兵牵引车辆,并不具备大量运输人员的功能;其次,片中的日军运兵车明显带有封闭式驾驶室,与九八式牵引车敞开座舱设计明显有异;最后,日军运兵车的车体后部为带有车篷的车厢,人员由车尾出入,而九八式牵引车为动力后置布局,车体后部安装发动机,就算改装为运输车型,人员物资也不便于从车尾进出。实际上,已有网友爆料称,《八佰》中的日军履带式运兵车其实是利用国产GSL 131爆破扫雷车改装的!所以在历史上并不存在。既然《八佰》中的日军履带式运兵车是子虚乌有的,那么历史上日本陆军是否装备过类似的车辆呢?答案可能会让很多人诧异,二战日军确有履带式装甲运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