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军事战略要地!
晕,战略要地有很多啊!
黑龙江和吉林不清楚,就辽宁来看:
1.丹东。沟通中国版与朝鲜的最重要战权略中转站和枢纽。
2.鞍山。大名鼎鼎的鞍钢所在地,当年苏军核弹的重点指向点。
3.抚顺。煤都,近年虽有挖空的趋势,战略地位依然很重要!
4.本溪。本钢所在地,同样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在中苏交恶的时候,鞍山、抚顺和本溪都是苏军核弹部队的首要攻击目标,战略价值惊人,甚至连沈阳的没这“待遇”!)
5.大连(旅顺)。北海舰队所在地。
6.葫芦岛,核潜艇和常规潜艇生产基地!
7.沈阳。沈飞、沈变、机床厂等一批大厂都在那啊!
8.锦州。是沟通关内和关外的交通咽喉,
如果非要只选一个作为战略要地的话,我认为还是锦州了!!!
❷ 海洋——为什么是重要的军事要地
海洋的经济意义如此巨大,所以从古至今,海洋都是各国必争的军事要地,它的军事意义不亚于陆地领土。
在古代,沿海的国家经常是把海洋作为抵御外敌的屏障,而海上的岛屿,是逃避战乱的理想之地;近代,航海技术在不断提高,海上争霸也随之增多。各大临海的强国开始各自谋划疆土扩张,积极地向外建立海上的殖民统治,所以,海洋成为了国家之间互相争斗的主要场所,谁占领了海洋,谁就取得了主动。近几个世纪,海洋不断上演着侵略与反侵略、掠夺与反掠夺的各种斗争,纷争不断。尤其是现在,发展海洋经济成为许多濒海国家的首选,濒海国家因此要特别保护自己的海洋领地。而在中立性的广大海洋区域开发中更表现为技术、力量的竞争。扩大海洋开发,就意味着各国利益的不平衡和矛盾冲突的扩大。从军事角度来看,海洋也就充满着矛盾、斗争和潜在的军事冲突。由于海洋军事斗争的结果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和海洋利益,海洋的军事意义更以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为世界所瞩目。
首先,海洋的军事意义体现在它拥有比陆地更有优势的军事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海战场对陆战场的影响仅限于舰炮火力对岸射击的范围内;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则扩大到舰载航空兵的活动范围;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海军大国相继发展了弹道导弹潜艇,其携载的潜射导弹射程不断增大,现今美国、俄罗斯现役的潜射弹道导弹射程可达4000~5000海里,使海上打击范围扩大到对方的全部国土,甚至可达全球范围。伴随着新的海洋国土经营与开发,从国防的需要出发,为了足以防御海洋国土,在海洋方向上的军事活动已经不能再局限于海岸带和领海以内,必须扩展到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也不能只局限于戍守某些海上交通线与点状目标,而必须戍守更为广阔的整个海域的天空、水面以至海水深层直达地底,戍守区域将由海洋上的点、线扩展到海洋区域的整体。
另外,海洋上的兵力活动远远大于陆地上的兵力活动。陆上邻国之间领土与领空紧密相连,越出本国的领土与领空,就意味着进入他国的领土与领空。所以在和平时期任何一个国家的陆军和空军不能超越本国的国界,除非是在得到所在国家政府同意的驻军、联合演习以及友好访问等特殊情况下才能例外。海洋上的情况却不同于陆地,海洋上有大片公海间隔着海洋国土。在公海上各国海军可以进行不违反和平目的的自由活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95条也明确规定:“军舰在公海上有不受船旗国以外任何其他国军用管辖的完全豁免权。”因而各国海军可以在和平时期越出本国国界而自由活动于公海之上,并不进入他国国界,不能视为对他国主权、领土的侵犯,海军也就成了三军中在和平时期惟一能够越出本国国界活动的军种。
正因为如此,沿海国家可凭此将海军兵力驻屯或演练于国界之外,能够将武备在国界外试验,还可以进行远离国界的战场准备。考虑到海军攻防纵深大、机动性好等特点,海军在国界外活动,既可以加大海防纵深,又可以提高海军的战略威慑作用,这对于海洋军事力量运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十分有利的态势。
海洋是导弹核武器的重要发射场地,相比陆基导弹发射,其具有更强的生存力和隐蔽性。海战场,不像陆战场那样具有明确的国界,大洋是公有的,在汪洋大海中部署数十艘潜艇,极其分散,对方很难搜寻;加之潜艇的机动性大,可以利用海洋水层的天然掩护体和海洋复杂的气象条件,海底起伏的山脉、谷地等,不断地机动变换位置,既增加了搜索的困难,又增加了对对方多方向的威胁。因此,世界海洋大国,特别是超级大国,都将海洋作为核力量的庇护所,重视发展潜射弹道导弹,以便在较远的距离上威慑或摧毁对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政治、经济、军事目标。
海洋战场的影响范围远远大于陆地战场。历史上,海战即是沿海国家间的主要作战样式。一场海战的胜负,往往决定国家的安危。因此,沿海国家便要控制自己的海洋领域,不受外国或外族侵扰,不断加强海洋军事力量的建设并且把运用海洋军事力量作为关系国家兴衰存亡的战略大事。海洋争霸的优劣与否往往就取决于海洋军事力量的大小。随着高技术兵器在海洋上的运用,海洋对陆地的制约作用将更为明显。海洋军事力量的战略运用必然趋向更突出的地位。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人类社会向海洋进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人类海洋观念的不断更新,也使得海洋上演的各种争斗会不断升级。知识点中国航海日2005年7月11日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家决定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航海日”,7月11日成为中国“航海日”的生日。
2005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国不少地方都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福建省全国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林嘉马来提出了《关于设立中国航海节》的提案,建议:以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契机设立中国航海节,以郑和下西洋首航纪念日7月11日为中国航海节的法定日,国务院法制办近日对福建省全国政协委员林嘉马来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设立中国航海节》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同意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
❸ 什么叫军事重地军事重地一般要具备什么条件
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格局乃是一种棋盘型格局。从军事地理的角度看,中国的地理格局就像一个不规范的围棋盘。在这个不规范的围棋盘上,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是其四角,山西、山东、湖北和汉中是其四边,中原为其中央腹地。
中国的地域虽然辽阔,但在历代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却主要是上述九大地域。大体上分布在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上。这里所说的起决定性作用,主要是指在历代战争中,上述九大地域的重要性往往关系到天下的统一与分裂、关系到一朝一代的兴与衰,或者,在中原政权与塞外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中关系到中原政权的存与亡。
古人贯讲“山川都会”。一般说来,在那些既有山地险要可以凭恃,又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的地方容易形成战略要地。
几列东西向的山河与几列南北向的山河纵横交错,将中国腹地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大体上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其中,第二级阶梯东部边缘地带的一系列山脉----北起燕山,循太行山南下,经嵩山山脉、方城册,接桐柏山、大洪山,再转向鄂西、湘西山脉而接云贵高原----为中国的东、西部之间的一个重要分界线。南北之间也分出几个层次,其主要的分界线则为长江、黄河、淮河及秦巴山地,此外,中条山、大别山也赶到了补充作用。
这几列纵横交错的山河将中国腹地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这些地理单元的腹地一般都有一定的空间容量,外围有险要的山脉或者江河为之险阻;有大大小小的江河周流内外,既是这些地域内部流通的运输线,又将不同的区域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乃是区域之间战略关系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
山脉和江河的战略意义各相同。山脉的意义重在阻隔,而贵在有孔道可以通行;河流的意义重在流通,而贵在有据点可以扼守。
一般说来,山地的断层地带或者江河源流穿切山岭所形成的河谷低地便于作为穿越山地的交通孔道。如关中四塞、太行八陉所扼通道及穿越秦巴山地的几条栈道便是如此。江河主要是作为人力、物力运输的交通线。以江河作为险阻,还须在那些重要渡口或支流与干流的交汇处建立据点,以确保对这些江河的控制。如黄河的孟津和蒲津、长江的瓜洲渡和采石渡、淮河的颍口、涡口、泗口等处,便都伴随着重要军事据点的形成。
有山地险要可以凭恃,则易于在纷乱的局面中建立根据地,形成局部的秩序,积蓄力量;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则便于向外部投递力量,便于向外扩展,也便于介入全局。上述九大战略要地大都拥有这些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九大战略要地并不全是按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划来划分,而是主要是考虑到它们在军事地理的格局中以其地形、地势的原因构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它们在历代战争中也的确显示出了它们作为一个个独立单元的地位。其中,关中主要是指陕西省的秦岭以北部分;汉中地区则因其相对独立,单独作为一个战略要地;东南主要是指江苏、安徽两省的中南部;中原则主要指河南。其它几地则基本上同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划。在称法上,关中和中原都沿用了古代的称法,因为这种称法本身就极富战略色彩。
在上述几大战略要地的外围,有一些地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地位也很重要;但由于位置的关系,这些地域险要的山川固然保护了自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它与外部的联系,妨碍了它对于全局的全面介入,因此在历代兴亡中,对于全局未能显示出决定性的意义。当然,近代以后,中国的国防形势发生变化,它们在军事地理格局中的地位也有所变化。
在这个棋盘型格局中,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分处其四角。四角之地,都各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一般都有比较优越的山河形势,有相对稳固的后方和可以凭恃的山川险阻,能够一种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态势;有优越的经济条件,足以供养、支撑起一个庞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易于形成一定的社会政治力量。一种势力兴起之初,占据四角山川险固之地,可以建立起根据地,从容经营,积累力量,为日后进取天下打下基础。
❹ 军事上处于至关重要位置的地方叫什么
要害之地
拼音: yào hài zhī dì
释义:要害:人体上能致命的部位,比喻军事上处于至关重要位置的地方。多比喻军事战略要地。亦作“要害之处”。
❺ 古代军事上的必经之地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无法绕过去
古代打仗和现代打仗时不一样的,像我们在电视剧里面看到的一样,古时大都是冷兵器时代,士兵打仗大都靠的是刀剑,想要到某地去打仗也必须靠自己徒步走过去,只有少量的将领可以骑马。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就导致了古代军事上必经之地的形成,也就是说只有经过这些个必经之地才能达到战场,即必经之地是达到战场的唯一途径。
接下来再来说说关隘,关隘与城镇相比就是天然的屏障。一般来说,关爱要塞有着天然的易守难攻的优势,通常是一些峡谷之类的地形。这样子的地形的好处是登高望远,同时偏于设置机关,一旦敌人进入圈套,大都难以逃出去。这样子的关隘也一般都在行军的路上,可以杀对方个措手不及。
❻ 军事上的必经之地、必经之路是怎么形成的,绕过去不行吗
不行
在地理上,我们经常听到说某个地方在古代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我们在脑海里里就会留下一个影响呢,那就是它很重要,至于所说的必经之地,很可能会不以为然,想着打仗时将它绕过去就可以了,干嘛认死理一定要从这里走。其实这么想还真就错了,如果真要是能够绕过去的,那就不是必争之地了。
而城池内部是占据了很大的优势的,因为占领一个城池,就意味着周边的很大一片区域已经被他们控制,就可以缩短补给的路线,这样对于军队来说就有了保障。另外,城池的城墙可是坚固的可怕,在冷兵器时代,想要将城墙毁掉,无异于痴人说梦,即便是有了火炮,城内的严密防守可不是吃素的,会傻傻的看着城墙被敌军破坏。而城内要是有足够的粮草,即便是守上几年也不是什么问题。
所以面对这些要塞、城池绕路就是将自己的弱点暴漏在敌军面前,非常的危险。当然对于那些行进速度非常快的骑兵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就很难说了。
❼ 中国军事战略要地分别位于那些地方
首都地区,环渤海湾地区,三峡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核武器基地地区
注:所谓战略要地,一般指政治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工业基地、核武器设施等。
❽ 在军事上什么样的地方能被称为“咽喉要道”(或要地)
敌方必须经过的地方。
比如马六甲海峡对我国来说就是一个“咽喉要道”,美军如果切断回了这条通道,答我们的石油供应就会出大问题。所以要发展陆上的石油输送通道、做好石油储备管理,军事上要加强海、空军建设,获得“相互”切断能力(控制太平洋航道),使敌人怕被切断油路而不敢切断我方油路,还有要确保缅甸通道的畅通,以便可以通过陆路绕过马六甲海峡。
❾ 请教军事战略要地
简单地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算是战略要地:
1.政治、经济、交通和能源等等方面的重要地点(或区域);
2.对战争胜负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军事要点(或区域)。
❿ 军事上的必经之地是怎么形成的,绕过去不行吗,为什么非要打下来呢
“必经之路”一定会在身边!如果你能绕过它,你就不必经历它
战略要地通常分为“关隘要塞”和“城镇”两类。一般来说,关口不能绕道,必须攻城。我们先谈谈传球。
从那时起,围攻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但不管你在这个城市里有多少麻烦要打。
但如果你从困境中撤退,选择绕道而行,不仅意味着你的补给线被拉长,而且可能会被城后的敌人袭击。那时,你会很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