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军事理论如何与有效创新相结合
实施精品战略、打复造精品成果是改变制军事理论研究在低层次徘徊现状的科学之道。一是力避“形式新、内容旧”。二是扭转“模仿多、原创少”。三是改变“成果多、精品少”。
只有真正研透信息化战争的特性和本质,把握信息化军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尽快跳出机械化思维的窠臼,勇于突破机械化作战的定势,提出带有根本性、导向性的全新概念、重大观点并形成系统学说,才能实现我军军事理论研究质的飞跃。
B. 中国军事理论发展史1
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一、产生时期公元前21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此时,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奴隶主对外族发动掠夺战争,或用武力镇压本族奴隶的反抗,都是以征讨“违天命者”、“吊民伐罪”、“敬天保民”相号召,并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严刑厚赏驱使士卒作战。作战方式是集团列阵正面冲杀。到商代以后,作战逐渐以车兵为主。对军队指挥,要求行动统一,严厉管理。这种思想,指导着夏、商、西周几个王朝的军事斗争。通过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践,人们已初步认识到审势而动,量力而行,众可以胜寡,强可以胜弱,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失传,但在后来问世的《左传》、《孙子兵法》等书中,还保留着一些片断的引文。二、迅速发展时期约从公元前 8世纪初至前 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著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代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孙子兵法》提出,军事斗争必须巧妙地运用权谋,即“上兵伐谋”,“必以全争于天下”,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高明的军事家所期求的最理想的战争结局。它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天命观,以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指出战争获胜不取决于鬼神,只要能够做到“知彼知己”,就可以“百战不殆”。它提出了“以正合,以奇胜”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思想。《孙子兵法》还指出,战争胜负是由政治、经济、天时、地利、人事等因素所决定的,所以封建统治阶级要修明政治,顺应民心。这些思想,也为《孙子兵法》同时代的其他兵书和论及军事的著作所重视。战国时期,人们对战争的认识又进了一步。例如,传为军事家吴起所著的《吴子》,就探索了战争的实质,论及战争发生的根源,并把战争分成几种类型,赋予定义,提出对付各类战争的方略。军事家孙膑所著《孙膑兵法》,更主张抛弃“责仁义,式礼乐”的思想,要求用战争手段解决社会混乱局面;其作战思想则特别强调“贵势”和以奇制胜。这些主张,都是对《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丰富和提高时期从公元前 3世纪末至公元13世纪,中国经历了秦、汉、晋、隋、唐、宋、元等几个大的王朝的统治和更迭。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先秦的军事思想对军事斗争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战争的发展,军事思想也进一步得到丰富和提高。就战争种类而言,有建立封建王朝的统一疆域的战争,有多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民族起义的战争,又有国内诸民族贵族为了争夺中央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就军队发展而言,兵种和兵器装备有了较大的变化。不但有了独立的骑兵,而且舟师水军参战的数量也更多了。这就要求作战指挥必须加强步、骑、水军等的配合作战,使得战略战术运用和指挥艺术都得到高度发展。在这一时期,通过战争实践,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出现了许多总结军事斗争经验的兵书。秦始皇的大规模筑长城、修驰(直)道、重兵戍边等军事措施,对后世建设边防的战略思想,有重大影响。在著名的楚汉战争中,张良为刘邦决策,收揽民心,分化对方,争取同盟,孤立项羽,取得了战争胜利。西汉王朝在对北方匈奴贵族的反击作战中,由名将卫青、霍去病率独立的骑兵集团主动出击,快速机动,远程奔袭,以及正面冲击,翼侧迂回等作战行动,创造性地发展了大规模使用骑兵的战略战术。兵书《六韬》,针对频繁的战争,提出了爱惜民力、休养生息的思想,并对作战指挥机构以及步兵、骑兵的协同作战等作了论述。兵书《三略》,进一步阐述了“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的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并指出最高统治者必须广揽人才,重视民众与士卒的作用。从汉到隋曾多次发生过从黄河流域向江南进军的大规模战争,大都是步、骑兵和水军多路并进的多兵种大集团的配合作战。其中,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晋灭吴之战,东晋苻秦的淝水之战,以及隋灭陈之战最为著名。在这些战争中,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结合,谋略与决策,以及作战指挥艺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李卫公问对》一书,联系唐代初期的战争经验,对以往兵书进行了探讨,对《孙子兵法》提出的虚实、奇正、攻守等原则及其内在联系,作了比较辩证的论述。李筌的《太白阴经》认为,战争的取胜决定于国家政治的优劣、力量的强弱以及谋略的运用。到了辽、宋、西夏和后来的宋与金、蒙古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统治时期,互相长期处于对立状态,战争频繁。这时期,随着生产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出现了火器和复杂的装备器材,对作战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宋王朝,由于政治腐败,军权由皇帝绝对控制,军队作战能力低下,造成屡战失利。统治者为了教习文臣武将熟悉军事,命曾公亮等编纂《武经总要》,总结古今兵法和本朝方略,并颁布《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和《李卫公问对》为《武经七书》,官定为武学教材。这时,许洞的《虎钤经》和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均对皇帝绝对控制军队指挥权及其危害提出了非议。南宋名将岳飞提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率“岳家军”突破皇帝“钦定”的作战旨意,采取步、骑配合的灵活战法,击败了金军强大的骑兵。陈规在《守城录》中,记录了军队开始使用火器和改进城防工事进行防御作战的方法,主张“守中有攻”,对城市防御战法有所创新。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均以骑兵见长,特别是后来兴起的蒙古族,建立了兵牧合一的制度,充分发挥其骑兵优势,以高度的机动灵活制敌,并善于学习和利用敌方先进技术,不断改进其军队的装备。蒙古贵族和后来建立的元王朝战胜南宋时,采取远距离的战略迂回和步、骑、水军联合多路进军,实施大集团军队的战略进攻。以上的实践经验和兵书内容,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古代的军事思想。四、在革新与守旧的矛盾中继续前进的时期大约从14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约从明朝至清朝后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没落的境地,不但有连绵不断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民族起义战争和统治者的平叛战争等,而且外国也开始入侵中国。这一时期,由于火器的改进和从外国引进部分先进兵器,出现了独立的水师、炮兵、工兵及其他技术兵种,加以作战对象发生了变化,因而在建军和作战指挥等方面都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时,一方面出现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单纯防守作战的思想;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带有强烈革新内容的军事思想,也在不少兵书中出现。明代杰出抗倭将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就是这种革新思想的代表作。他根据沿海复杂的地形条件和倭寇火器装备的特点,对阵法作了重大改革。他制定了以 12人为单位的“鸳鸯”,把它作为战斗队形的基础。何良臣的《阵纪》一书,对于军队组训和战法的论述,也具有革新的内容。孙承宗主编的《车营扣答合编》,反映了在大量火器装备部队后,编制和战法的改革。茅元仪编纂的《武备志》,则试图从军事理论、建军作战、兵器制造使用、天象地理、江河海防诸方面,提出实行军事改革的依据,以求振兴明王朝的武备。清王朝建立以前,后金(清王朝前身)与明军发生萨尔浒之战,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夏允□《幸存录》)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充分发挥其步骑协同作战的长处,对明军的多路进攻实行各个击破,反映了军事指挥上的新思想。乾隆以后,统治者局限于骑射为满洲之根本的思想,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在军事上逐渐趋于保守落后。但是,也有不少人针对这种状态,提出了某些革新思想。例如,惠麓酒民的《□□百金方》,主张团结民心,实行兵民联防;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提出京城要建立多层次设防的思想;年羹尧的《治平胜算全书》,强调平时对军队严格训练,战时才能取胜等,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提问人的追问 2010-03-17 17:26我要的是近代的回答人的补充 2010-03-17 17:51中国近代军事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封建社会制度已是强弩之末,又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许多有识之士开始以新的视角,探讨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林则徐、魏源是他们的代表人物。他们自觉地收集外国军事资料,研究敌情,提出了组织民众,军民配合,沿海各省协力筹防和以守为战,以逸待劳,在沿海、陆地歼灭敌人的方针。第二个阶段:两次鸦片战争后,面临深重的民族灾难,洋务派代表奕忻、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主张“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整顿军队,创练新军,筹办海防,兴办学堂,选派出国留学人员。同时,随着西式武器陆续装备军队,出现了步骑、步炮协同作战,海军独立作战、陆海协同作战等战术的变革。战斗中的阵形由密集向疏散发展。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形成了。第三个阶段: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在武器装备建军和作战指导思想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超过了以往历代农民起义军的水平。另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湘军、淮军等领导人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人也积累了一套建军理论和作战原则,对以往的军事思想有所发展。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等人逐渐认识到国防与民生互为表里的,并大胆借鉴苏联红军经验,设立党代表制度,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使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C. 为什么说军事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这就是一个想然后去做的问题,问题大,有点难描述。嗯,有点像现在,我们有专点知识的都知道我们以属后要进太空打战争,但是我们技术条件并不允许,但是条件足够了,我们的战争发展就会像吹气球一样。就比如现在地球几个大流氓,手握核武器,任何一个都不敢打一场大型战争,唯恐会打烂这个星球,但是只要我们有移民星球并移民的条件,那个时候就是一场战争的导火索,人是不会满足的,当消化完资源后,战争是最好的利器,每一个国家都如此。算了,小子高中生,上课去了,楼主看楼主^o^(本来想在从一战,二战说说的,楼主可以想想以前战争理论发展后引导出来的战争貌似元朝与西亚欧洲的战争便如此)
D. 如何用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推动我国军事理论的创新
第一,推进中国特色军事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必须以先进的军事思想版为指导。这权是军事理论发展保持正确方向的首要重大问题。
第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必须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依据。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进行人民战争和巩固国防的根本指导思想。
第三,推进中国特色军事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必须坚持"三个面向"。任何有先导作用的军事理论,就在于它具有符合实践发展要求的生命力,而任何有生命力的军事理论就在于它是随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
第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灵魂和理论品格,也是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军事理论的根本思想路线。
第五,推进中国特色军事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必须正确借鉴外国经验和理论成果。
第六,推进中国特色军事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必须在重大现实军事问题的研究上取得新突破。
E. 军事理论中的四大创新和五支队伍
1、“四大创新”: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是国防与军队改革的重点。
创新军事理论,为军队科学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创新发展军事理论,是我军的一个传统和优势。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统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大趋势,在继承我国优秀军事遗产,弘扬我党我军优秀军事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和吸纳世界上一切有益的军事理论成果。推动军事理论创新,还应当注重理论研究的超前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突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提高军事理论成果的质量和效益。
创新军事技术,为军队科学发展提供稳固的技术支撑。科学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深刻改变着人、武器及人和武器的结合方式等战斗力三要素的内涵,从而深刻地改变着战斗力生成模式。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发展的自主创新。努力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力争在一些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防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赶有所不赶,推动我军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自主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
创新军事组织,为军队科学发展提供科学的组织基础。随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加速转变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一些体制机制上制约军队建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和影响军队建设发展和战斗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总的方向,是逐步建立起适应武器装备现代化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方式变化的新型体制编制。重点围绕建立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联合训练体制、联合保障体制,建立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指挥体系、训练体系和保障体系;重点优化力量结构和部队编成,调整各军兵种内部力量结构,增加高新技术装备部队比重,推动作战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的方向发展。
创新军事管理,为军队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管理保障。当前,军队建设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资源分散、重复建设、政出多门、管理多头、职责不清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高层领导机关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工作协调机制,提高战略管理能力,切实加强规划计划的统筹指导作用,加强对规划计划执行过程的宏观监督和有效调控,坚决防止出现与体系建设目标相背离的“大而全”、“小而全”,努力提高军队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2、“五支队伍”:围绕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目标,2003年9月,中央军委颁发了《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重点要抓好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五支队伍”建设:一是抓好新型高素质指挥军官队伍建设,即建设一支具有战略眼光,能够敏锐洞察和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发展趋势,能够完成我军建设任务和作好军事斗争准备,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理论和本部队主战装备及指挥系统的高素质新型指挥军官队伍。二是抓好高素质新型参谋队伍建设,即建设一支具有全面过硬的军事素质,善于对信息化军队建设和信息化作战问题出主意、拿办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中等计算机水平的、能参善谋的高素质新型参谋队伍。三是抓好高素质新型科学家队伍建设,即建设一支懂当代高科技、用当代高科技、钻当代高科技,能够站在世界高科技发展前沿,组织谋划我军武器装备创新发展和组织关键武器装备技术攻关的高素质新型科学家队伍。四是抓好高素质新型技术专家队伍建设,即建设一支精通高新武器装备性能,能够迅速排除高新武器装备各种故障,解决军队高新武器装备复杂技术难题,独立完成重要技术保障任务的高素质新型技术专家队伍。五是抓好高素质新型士官队伍建设,即建设一支具备专业技术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和正确操作高技术武器装备,在训练和作战第一线直接操纵主战装备的高素质新型士官队伍。
F. 创新军事理论对战争形式的发展起来什么作用
其实让我说吧,复往往理制论上行的同的事情,实践中都行不同,说白了就是纸上谈兵。我举个例子,斯诺克台球比赛,理论上只要桌上还有两颗球,无论超分一方超多少分,另一方都有机会翻盘。但实战中对手都不会在打下去了,所以理论往往和实践不同。
G. 我国军事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应做哪些转变
A 我国军事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应做哪些转变
新世纪新阶段,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战争基本形态进一步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国际战略格局正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深刻的调整和重塑,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更具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军事实践发展要求军事理论不断创新。
我们党对推动军事理论创新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军事理论创新”列为军事领域“四个创新”之首,并对“繁荣和发展军事科学”作出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大以来,军事科研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军事科研改革发展,加大军事理论创新力度,围绕回答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履行什么样的使命、怎样履行使命”,“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胜仗”等国防和军队建设重大问题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
1、着眼强化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引领作用,把深入研究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作为核心科研任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
2、着眼解决“三个确保”时代课题,深入研究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为增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科学性、实效性提供理论支撑;
3、着眼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突出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军事战略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4、着眼推动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军队向信息化军队转变,深入研究军队信息化建设特点规律,初步构建军队信息化建设理论;
5、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深入研究信息化战争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初步构建军队信息化作战理论;
6、着眼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初步形成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体系;着眼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战斗力,创新信息化军队管理理论;
7、着眼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构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理论;
8、着眼把握当代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学习借鉴外军理论研究成果,在坚持传统与借鉴吸收结合中繁荣发展我国军事科学。
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既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引领军事理论创新突破的科学指南。
应当看到,近年来我军军事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但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相比,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有重大影响、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原创性前瞻性系统性还不是很强,归根结底就是军事理论创新质量效益还不够高。与此同时,我军军事科研工作也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信息化程度不够高、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大、科研队伍创新能力不够强、理论研究与部队实际结合不够紧、成果交流应用渠道不够通畅等。改变这种局面,迫切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敏锐观察和正确把握世界军事发展大势,深入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军事科研特点规律,科学制定军事理论创新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军事理论创新发展目标任务,统筹推进军事科研改革发展,积极抢占军事理论创新制高点,不断推出具有中国气派的原创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军事科研单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军事理论创新。
强化科学发展理念,打牢加快推进军事理论创新思想根基。运用是最好的尊崇,践行是最真的信仰。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军事理论创新,要求我们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军事理论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积极应对挑战,着力破解难题,坚定不移推进军事理论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核心立场,确保军事理论创新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军事理论创新,要求我们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认识和研究军事问题,保证军事理论创新的正确政治方向、学术方向和服务方向;从服务军队打赢、捍卫人民利益、促进民族复兴、维护世界和平的全局高度把握军事理论创新的定位,强化忠诚党的科研事业、谋求强军胜战之道的学术担当。
运用统筹兼顾根本方法,提升军事理论创新综合集成水平。准确把握军事学科深度分化、高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广泛借鉴地方、外军的科研经验,进一步加大军事科研对外开放、统筹整合的力度。统筹处理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出成果与出人才、理论创新与基础建设、研究力量使用与培养、以我为主与开放联合、保持传统优势与借鉴创新等重大关系,凝聚军事理论创新强大合力。
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把握加快推进军事理论创新战略重点。紧贴军事实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一线,深入研究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军事斗争准备拓展和深化、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等重大战略问题,使军事理论创新深深植根于军事实践的沃土之中。紧贴实战,聚焦重大作战问题和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诸多前瞻性问题,善于提出军事新概念、新观点、新理论、新战法,善于提出强军胜战良策,善于提供即时对策咨询。着眼增强军事理论自主创新能力,着眼提高军事理论创新整体效益,着眼不断推进军事科学学科体系建设,着眼培养造就高层次科研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各类专门人才和科研管理人才等,不断完善军事理论创新体制机制,为加快推进军事理论创新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H. 为什么说军事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借鉴解放军报文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群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一场人类历史上影响极为深刻的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兴起。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信息化已经成为军队现代化的本质规定性,人类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战争。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对国际战略形势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军事战略,力图抢占军事高科技的制高点,夺取战略主动权,形成了以高技术质量建设为显著特征的军事竞争新态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技术形态出现了又一轮“时代差”。
近代以来,由于旧中国政治统治的腐朽,我国丧失了一些军事变革机遇,总是落在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的后面。面对方兴未艾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是紧跟时代潮流顺势而变,还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是立足国情、军情奋发有为,还是亦步亦趋、照搬西方模式,成为了关系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
提高军队军事理论建设。坚持改革创新,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强大动力。解决我军建设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机制性问题,出路在改革,办法是创新。要创新军事理论。自觉确立与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在继续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突出重大现实课题的研究,大力创新战略理论、作战理论和军队建设理论,努力创建具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战争理论。使我军进一步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迈进。要加强配套制度建设。适时推出并不断完善与改革步骤相配套的政策制度,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
注重科学筹划,高标准做好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顶层设计。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涉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事关军队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是一项规模宏大、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先进性的要求,加强战略筹划,搞好顶层设计,强化宏观指导,把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和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建设思路和实际工作步骤,确保各项军事工作有序展开、稳步推进、全面落实。要坚持科学态度,运用科学方法,加强科学论证,切实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搞清楚,把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本质要求搞清楚,把我军建设现状和发展条件搞清楚,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一般与重点、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使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科学可靠,符合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符合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客观要求。
I. 请问二战中军事理论的发展创新及作用
我知道是关于海战抄主角的问题:
大家知袭道当今海战是航母的时代,日本是从美国那里学到的,但是却首先在美国人身上应用。
多数的美国军人当时仍然认为海战是战列舰的时代,直到珍珠港事件,他们终于明白了舰载机的威力。
所以在之后的中途岛战役和莱特湾战役中成功的运用了航母。
我感觉这应该是二战中军事理论的发展创新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