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伦敦军事博物馆

伦敦军事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1-02-06 15:24:38

1. 求西方18世纪军服资料

在英国伦敦的军事博物馆中,也许国家陆军博物馆是较为简陋和不起眼的一个。

它位于伦敦切尔西区皇家医院路的一侧,由一座两层楼的方形建筑构成,加上地下室共有三层展厅,博物馆的标志是门口摆放的2门二战期间英国陆军用过的M1野战炮。博物馆的小册子称,“在这里,你可看到英国士兵战时和平时感人的故事,了解英国陆军士兵从15世纪到今天的生活和战备情况,国家陆军博物馆是英国陆军自己的博物馆,也是英国惟一的一家全面介绍英国陆军的博物馆。”

“长弓”之胜

博物馆中讲述的故事从1415年开始。当时,英伦三岛摆脱内部纷争,国王的眼光在盯向海洋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欧洲大陆,走出岛国成为英王的最大心愿。是年,英王亨利五世率6000官军在法国北部加来一个名叫阿格尼科特的地方大败法国25000大军,英军从此频繁越过海峡,参与欧洲大陆的战事。

据英国人的理解,国王亨利五世能以少胜多的原因在于其军队采用了先进的军事技术。博物馆解说道,新式武器装备,即“长弓”是国王军队获胜的关键。“长弓”是冷兵器时代英国一大发明,样子有点像中国的长矛,但要比中国的长矛长而重。作战时,英军把“长弓”绑扎在一起,以战马为依托,形成一排排利刃,直刺敌军方阵。这样做不但能打乱对手的进攻队形,而且还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早在决意征战欧洲前,英国国王就决定,男孩6岁起便要学习使用这种兵器,等他们长到20岁左右,便可以成为熟练的“长弓手”。一经实战,这一武器和与之配合的战术一起对保证英军打败大陆对手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国人也这样认为,每一次战争都不会是前一次的重复,只有创造性地利用手中武器装备,不拘于以往,才能不断取得战争的胜利。

“龙虾背”

国家陆军博物馆比较吸引人的展室是500年来英国陆军的军服展、18世纪英国陆军官兵生活展和滑铁卢之战。早期的英国陆军士兵身着红色的军服。博物馆解释说:“在当时的条件下,红色是一种方便且便宜的染料。混战中,红色又很易识别……伊丽沙白时代,伦敦地区的陆军官兵便开始穿着红色军服。1645年,英国‘新型步兵’把红色作为军服的基本颜色。到17世纪末期,红色军服成为英国陆军的主色调军服。‘红外套’成为英国陆军官兵的绰号。”且由于很像煮熟的龙虾,英语有一句“龙虾背”(LOBSTER BACK)的俚语。今天,提起“龙虾背”,英国人都会告诉你,这是指他们的子弟兵。英国陆军官兵穿了大约2个世纪的红色军服,到1845年拿破仑战争期间,红色军服仍为英国陆军士兵所用。

站在红色军服面前,你可以闭目畅想,脑海顿时呈现一幅撼人心胆的场面:一场冷兵器的较量在欧洲某一原野上拉开。远远望去,身着红军服的英军官兵犹如一簇簇红红的火苗时隐时现闪动着,红军服以马队为先导,以方阵队形向敌人的方向涌动,战马和步兵扬起的沙场尘埃掩映不住阳光下的刀光剑影,嘶呜的战马和面无表情的将士等着敌人近些,再近些,接下来便是一场昏天黑地的肉搏。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战中,红色告诉战友自己的位置,相互应策着,共同血战敌手。

随着火药的广泛使用,尽管方阵和肉搏仍是陆战的主要方式,但双方交战的距离被火枪或火炮的距离拉开。到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陆军的红色军服渐渐地显现出其不足,敌人完全可在远距离上发现那簇簇红色的目标,红色军服成为敌人火枪打击的活靶标。另外由于英国陆军士兵出战国外的日子越来越多,如在炎热的非洲,一味要求穿红色军服不能适应作战区域的环境需要。到19世纪后期,英国陆军士兵军服发生新的演变,红色军服逐渐为黑、灰、白、蓝等颜色军服替代。到1900年布匿战争期间(英军征服南非部落之战),英国陆军正规部队已全部放弃红色军服,而改浅色,特别是白色军服为主。

但对一个讲古的民族来说,直到今天,英国也没完全淘汰红色军服。去过英国的人都会去女王居住的白金汉宫前看换岗仪式。除天气不好,一般情况下每隔一天的上午11点左右都有这种仪式,从军乐队到卫兵,上岗和下岗的士兵都穿着几个世纪前他们前辈穿过的红色军服,他们或步行或骑高头大马整齐列队,从离白金汉宫不远处的卫兵营队来此。到了白金汉宫前,换岗的卫兵又是踢腿又是跺脚,又是奏乐又是吆喝,好不忙乎。奇特的打扮把人们带回几个世纪前,红军服仍试图向围观者说,英国曾是个老牌帝国。但时过境迁,此时已非彼时的英国,红色军服在白金汉宫前演义着英国几经盛衰的故事。

在白金汉宫附近的卫兵博物馆中,我与看门人,当年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卡车司机,谈起红色军服的故事。他说,考究的红色军服还必须配上由带毛黑熊皮做的高帽子,早年时候,带毛黑熊皮全从俄国进口,以显示皇家的华贵和尊严,但今天真正用俄国黑熊皮做的卫兵帽子已不多见。老人说,他这里有一顶,已传几代人,驻在附近的卫兵每次来这里都要带着试试。当得知我是位远道而来的中国军人时,老人欣然拿出熊皮帽子,给本人带上。帽子里面有些油腻,外面毛发也有不少脱落,肯定是试戴的人很多。为了不扫老人的兴,我带上了那毛绒绒的大帽子,感觉并没想象的那样重,且很暖和。合影之后,老人又拉住我长谈。他说:“我知道中国,知道中国军人进驻了香港,你们的军服也很漂亮,我希望有一天能亲眼看一看中国,看一看你们漂亮的军服。”

早期的英国陆军生活

看过陆军军服的演变史,我又按顺序进入英国陆军生活展室。

18世纪的英国士兵可没今天英国士兵那样清闲和舒服。当时,官兵很少有人享受足够的医疗保障和津贴。士兵每日的津贴费为8个D(一个弃用的英国货币单位,每D相当3便士,100便士等于1英磅),其中6个D用于吃住,余下的钱除养家糊口外还要自己购买军服和其他必要装备。18世纪士兵的食物主要是煮牛肉和面色,每日军队只供应两餐。为省钱,许多官兵都不在军营中住,而在营外找房子。由于待遇不高,官兵结婚的不多,即使结了婚,英军也不允以承认。只有少数官兵能带着家眷一起生活。当时,英军中也有部分妇女,但她们并不算军人,倒像今天的文职雇员,她们的工作主要是做饭和洗衣。

进入19世纪,英国陆军官兵的待遇也没多大改善。1800年,1名骑兵上校(团长)的日薪是23先令(已弃用英币单位,介于英磅和便士之间),尉官日薪是14先令,列兵是1先令3个D。步兵上校(团长)日薪为13先令11个D,尉官为9先令,列兵为1先令。而当时英国的物价并不便宜。一位士兵1808年的一份帐单上写道:1瓶廉价的酒1.5个D,一双皮鞋6先令,留小姐过夜费5英磅5先令。英国作家塞穆尔·约翰逊写道:“我认为,和社会上同一阶层人,如劳工比,英军士兵的生活要苦得多。”尽管如此,英国军队的纪律仍极为严格,如果违纪,如醉酒者将受到上司的鞭笞。

“招兵买马”三百年

团曾是英国步兵的基本建制单位,一般由1名校级军官任团长,团的名字也以团长的名字命名。随着英陆军规模的扩大,出现重名现象。1751年,英军决定在团的前面加阿拉伯数字。1782年,英国步兵团又开始以所在郡命名,如当时的英国步兵第29团被命名为伍斯特郡团。

步兵团的组建由皇家授权,被授权者必须要有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一经皇家同意,政府会为官兵提供薪金和武器装备,被授权者则负责士兵的招募、管理和训练。这是完全商业化的募兵程序,首先双方要解决钱的问题,政府与募兵者双方按契约合同以给钱的多少来确定招兵的数量,而募兵者与被招募者则根据给钱的多少来决定服役期的长短。这种募兵制度给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募兵成了他们发财的好交易。他们往往虚报招兵数量,向政府领取空饷,终饱私襄。

今天,英国全志愿兵役制度更突出了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不同的是,英国国防部替代了中间商,英军招募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相同的是,无论是在车站,还是在影院,你仍可见英国各军种宣传当兵如何之好的招兵买马广告。

18、19世纪,并不是每个英国人都想当兵,有时兵源很难找到。征募者便把招兵买马的时间放在冬季,冬季农活不多,城市也出现失业高峰,尽管待遇很低,但为糊口,许多人还不得不当兵去,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人除了浑身力气一无所有。

大多数情况下,征兵者对新兵有条件要求。但条件有时形同虚设,平时英军就招不满,战时就更加困难。无奈,招募者只好放宽条件,一些老弱病残者也穿上了军服。战争爆发后,为补充兵员,政府还让罪犯参军。罪犯可用参军的方式赎罪,并由此获得“自由”。这使我想起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二战中,美军曾征用过“身怀绝技”的小偷小摸与德国人作战。笔者猜想:美国这样做也许受英军当年征兵的启发。为募新兵,募兵者想尽办法,过份地夸下当兵如何优越的海口,结果许多人当兵后才发现现实并不非如此,发放的津贴七扣八扣等到了自己行手上已是所剩无几。

浓彩重墨滑铁卢

博物馆浓彩重墨的展厅是滑铁卢会战。17世纪,英国在世界上崛起,开始与欧洲大陆的帝国发生冲突,对手之一就是法国。1815年6月18日发生在布鲁塞尔以南滑铁卢地区的英普联军与法军进行的会战成为英国登上欧洲霸业的转折点。会战中,法军伤亡约3万人,被俘数千,英普联军伤亡2万多人。法军战败,拿破仑于6月22日退位。此次会战后,欧洲10年时间没再发生重大战事,英军从1815年的23万人削减到1828年的10万人。

对这场会战,陆军博物馆充分利用光电模拟和录相设备,较全面地介绍了穿红军服的英军如何在威灵顿将军的指挥下大破拿破仑方阵。英国首相丘吉尔对英国这段历史做过论述:“……150年前,纳尔逊、皮特和威尔逊击败过拿破仑……在这些世界战争里面,我们或者保持着欧洲的领导角色,或者孤军奋战。”可以这样说,英国陆军的主角在这些联合行动或孤军奋战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传述英国陆军的故事

走出博物馆,门口一块不大的石头吸引住我。住足细看,上面雕刻着一位英国陆军战士的话:“当你回家的时候,请把我们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告诉他们,为了你们的明天,我们失去了今天。”英国式的浪漫反映出战士对未来的企盼,为了大英国帝国和它臣民的明天,战士付出了一切。

就在完成这篇小稿时,我在问自己:对英国战争和军事博物馆的系列参观是不是要把英国士兵的故事告诉身边的人?回答是肯定的。

2. 能否介绍一下英国军队的历史

英军历史

在英国伦敦的军事博物馆中,也许国家陆军博物馆是较为简陋和不起眼的一个。

它位于伦敦切尔西区皇家医院路的一侧,由一座两层楼的方形建筑构成,加上地下室共有三层展厅,博物馆的标志是门口摆放的2门二战期间英国陆军用过的M1野战炮。博物馆的小册子称,“在这里,你可看到英国士兵战时和平时感人的故事,了解英国陆军士兵从15世纪到今天的生活和战备情况,国家陆军博物馆是英国陆军自己的博物馆,也是英国惟一的一家全面介绍英国陆军的博物馆。”

“长弓”之胜

博物馆中讲述的故事从1415年开始。当时,英伦三岛摆脱内部纷争,国王的眼光在盯向海洋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欧洲大陆,走出岛国成为英王的最大心愿。是年,英王亨利五世率6000官军在法国北部加来一个名叫阿格尼科特的地方大败法国25000大军,英军从此频繁越过海峡,参与欧洲大陆的战事。

据英国人的理解,国王亨利五世能以少胜多的原因在于其军队采用了先进的军事技术。博物馆解说道,新式武器装备,即“长弓”是国王军队获胜的关键。“长弓”是冷兵器时代英国一大发明,样子有点像中国的长矛,但要比中国的长矛长而重。作战时,英军把“长弓”绑扎在一起,以战马为依托,形成一排排利刃,直刺敌军方阵。这样做不但能打乱对手的进攻队形,而且还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早在决意征战欧洲前,英国国王就决定,男孩6岁起便要学习使用这种兵器,等他们长到20岁左右,便可以成为熟练的“长弓手”。一经实战,这一武器和与之配合的战术一起对保证英军打败大陆对手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国人也这样认为,每一次战争都不会是前一次的重复,只有创造性地利用手中武器装备,不拘于以往,才能不断取得战争的胜利。

“龙虾背”

国家陆军博物馆比较吸引人的展室是500年来英国陆军的军服展、18世纪英国陆军官兵生活展和滑铁卢之战。早期的英国陆军士兵身着红色的军服。博物馆解释说:“在当时的条件下,红色是一种方便且便宜的染料。混战中,红色又很易识别……伊丽沙白时代,伦敦地区的陆军官兵便开始穿着红色军服。1645年,英国‘新型步兵’把红色作为军服的基本颜色。到17世纪末期,红色军服成为英国陆军的主色调军服。‘红外套’成为英国陆军官兵的绰号。”且由于很像煮熟的龙虾,英语有一句“龙虾背”(LOBSTER BACK)的俚语。今天,提起“龙虾背”,英国人都会告诉你,这是指他们的子弟兵。英国陆军官兵穿了大约2个世纪的红色军服,到1845年拿破仑战争期间,红色军服仍为英国陆军士兵所用。

站在红色军服面前,你可以闭目畅想,脑海顿时呈现一幅撼人心胆的场面:一场冷兵器的较量在欧洲某一原野上拉开。远远望去,身着红军服的英军官兵犹如一簇簇红红的火苗时隐时现闪动着,红军服以马队为先导,以方阵队形向敌人的方向涌动,战马和步兵扬起的沙场尘埃掩映不住阳光下的刀光剑影,嘶呜的战马和面无表情的将士等着敌人近些,再近些,接下来便是一场昏天黑地的肉搏。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战中,红色告诉战友自己的位置,相互应策着,共同血战敌手。

随着火药的广泛使用,尽管方阵和肉搏仍是陆战的主要方式,但双方交战的距离被火枪或火炮的距离拉开。到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陆军的红色军服渐渐地显现出其不足,敌人完全可在远距离上发现那簇簇红色的目标,红色军服成为敌人火枪打击的活靶标。另外由于英国陆军士兵出战国外的日子越来越多,如在炎热的非洲,一味要求穿红色军服不能适应作战区域的环境需要。到19世纪后期,英国陆军士兵军服发生新的演变,红色军服逐渐为黑、灰、白、蓝等颜色军服替代。到1900年布匿战争期间(英军征服南非部落之战),英国陆军正规部队已全部放弃红色军服,而改浅色,特别是白色军服为主。

但对一个讲古的民族来说,直到今天,英国也没完全淘汰红色军服。去过英国的人都会去女王居住的白金汉宫前看换岗仪式。除天气不好,一般情况下每隔一天的上午11点左右都有这种仪式,从军乐队到卫兵,上岗和下岗的士兵都穿着几个世纪前他们前辈穿过的红色军服,他们或步行或骑高头大马整齐列队,从离白金汉宫不远处的卫兵营队来此。到了白金汉宫前,换岗的卫兵又是踢腿又是跺脚,又是奏乐又是吆喝,好不忙乎。奇特的打扮把人们带回几个世纪前,红军服仍试图向围观者说,英国曾是个老牌帝国。但时过境迁,此时已非彼时的英国,红色军服在白金汉宫前演义着英国几经盛衰的故事。

在白金汉宫附近的卫兵博物馆中,我与看门人,当年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卡车司机,谈起红色军服的故事。他说,考究的红色军服还必须配上由带毛黑熊皮做的高帽子,早年时候,带毛黑熊皮全从俄国进口,以显示皇家的华贵和尊严,但今天真正用俄国黑熊皮做的卫兵帽子已不多见。老人说,他这里有一顶,已传几代人,驻在附近的卫兵每次来这里都要带着试试。当得知我是位远道而来的中国军人时,老人欣然拿出熊皮帽子,给本人带上。帽子里面有些油腻,外面毛发也有不少脱落,肯定是试戴的人很多。为了不扫老人的兴,我带上了那毛绒绒的大帽子,感觉并没想象的那样重,且很暖和。合影之后,老人又拉住我长谈。他说:“我知道中国,知道中国军人进驻了香港,你们的军服也很漂亮,我希望有一天能亲眼看一看中国,看一看你们漂亮的军服。”

早期的英国陆军生活

看过陆军军服的演变史,我又按顺序进入英国陆军生活展室。

18世纪的英国士兵可没今天英国士兵那样清闲和舒服。当时,官兵很少有人享受足够的医疗保障和津贴。士兵每日的津贴费为8个D(一个弃用的英国货币单位,每D相当3便士,100便士等于1英磅),其中6个D用于吃住,余下的钱除养家糊口外还要自己购买军服和其他必要装备。18世纪士兵的食物主要是煮牛肉和面色,每日军队只供应两餐。为省钱,许多官兵都不在军营中住,而在营外找房子。由于待遇不高,官兵结婚的不多,即使结了婚,英军也不允以承认。只有少数官兵能带着家眷一起生活。当时,英军中也有部分妇女,但她们并不算军人,倒像今天的文职雇员,她们的工作主要是做饭和洗衣。

进入19世纪,英国陆军官兵的待遇也没多大改善。1800年,1名骑兵上校(团长)的日薪是23先令(已弃用英币单位,介于英磅和便士之间),尉官日薪是14先令,列兵是1先令3个D。步兵上校(团长)日薪为13先令11个D,尉官为9先令,列兵为1先令。而当时英国的物价并不便宜。一位士兵1808年的一份帐单上写道:1瓶廉价的酒1.5个D,一双皮鞋6先令,留小姐过夜费5英磅5先令。英国作家塞穆尔·约翰逊写道:“我认为,和社会上同一阶层人,如劳工比,英军士兵的生活要苦得多。”尽管如此,英国军队的纪律仍极为严格,如果违纪,如醉酒者将受到上司的鞭笞。

“招兵买马”三百年

团曾是英国步兵的基本建制单位,一般由1名校级军官任团长,团的名字也以团长的名字命名。随着英陆军规模的扩大,出现重名现象。1751年,英军决定在团的前面加阿拉伯数字。1782年,英国步兵团又开始以所在郡命名,如当时的英国步兵第29团被命名为伍斯特郡团。

步兵团的组建由皇家授权,被授权者必须要有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一经皇家同意,政府会为官兵提供薪金和武器装备,被授权者则负责士兵的招募、管理和训练。这是完全商业化的募兵程序,首先双方要解决钱的问题,政府与募兵者双方按契约合同以给钱的多少来确定招兵的数量,而募兵者与被招募者则根据给钱的多少来决定服役期的长短。这种募兵制度给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募兵成了他们发财的好交易。他们往往虚报招兵数量,向政府领取空饷,终饱私襄。

今天,英国全志愿兵役制度更突出了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不同的是,英国国防部替代了中间商,英军招募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相同的是,无论是在车站,还是在影院,你仍可见英国各军种宣传当兵如何之好的招兵买马广告。

18、19世纪,并不是每个英国人都想当兵,有时兵源很难找到。征募者便把招兵买马的时间放在冬季,冬季农活不多,城市也出现失业高峰,尽管待遇很低,但为糊口,许多人还不得不当兵去,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人除了浑身力气一无所有。

大多数情况下,征兵者对新兵有条件要求。但条件有时形同虚设,平时英军就招不满,战时就更加困难。无奈,招募者只好放宽条件,一些老弱病残者也穿上了军服。战争爆发后,为补充兵员,政府还让罪犯参军。罪犯可用参军的方式赎罪,并由此获得“自由”。这使我想起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二战中,美军曾征用过“身怀绝技”的小偷小摸与德国人作战。笔者猜想:美国这样做也许受英军当年征兵的启发。为募新兵,募兵者想尽办法,过份地夸下当兵如何优越的海口,结果许多人当兵后才发现现实并不非如此,发放的津贴七扣八扣等到了自己行手上已是所剩无几。

浓彩重墨滑铁卢

博物馆浓彩重墨的展厅是滑铁卢会战。17世纪,英国在世界上崛起,开始与欧洲大陆的帝国发生冲突,对手之一就是法国。1815年6月18日发生在布鲁塞尔以南滑铁卢地区的英普联军与法军进行的会战成为英国登上欧洲霸业的转折点。会战中,法军伤亡约3万人,被俘数千,英普联军伤亡2万多人。法军战败,拿破仑于6月22日退位。此次会战后,欧洲10年时间没再发生重大战事,英军从1815年的23万人削减到1828年的10万人。

对这场会战,陆军博物馆充分利用光电模拟和录相设备,较全面地介绍了穿红军服的英军如何在威灵顿将军的指挥下大破拿破仑方阵。英国首相丘吉尔对英国这段历史做过论述:“……150年前,纳尔逊、皮特和威尔逊击败过拿破仑……在这些世界战争里面,我们或者保持着欧洲的领导角色,或者孤军奋战。”可以这样说,英国陆军的主角在这些联合行动或孤军奋战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传述英国陆军的故事

走出博物馆,门口一块不大的石头吸引住我。住足细看,上面雕刻着一位英国陆军战士的话:“当你回家的时候,请把我们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告诉他们,为了你们的明天,我们失去了今天。”英国式的浪漫反映出战士对未来的企盼,为了大英国帝国和它臣民的明天,战士付出了一切。

就在完成这篇小稿时,我在问自己:对英国战争和军事博物馆的系列参观是不是要把英国士兵的故事告诉身边的人?回答是肯定的。

潘莹斌

3. 在伦敦看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样的

走进大英博物馆时时都会被震撼,因为有寻“宝”情结,进了埃及文物馆就对《亚尼的死者之书》感兴趣。这是件创作于约公元前 1300年的陪葬品,是个全长24米的“连环画”,描绘死者在来世获永生所需的咒文和约定。下图被认为其最精彩的段落“秤心仪式”:描述死者(亚尼)穿白布和妻子在奥西里斯前接受审判。

奥氏(图右)在天平前,天平两端一边放亚尼心脏,一边放代表公理的“羽毛”。阿努比斯正调拨天平。

如果天平得以平衡,表示死者生前善良公正,将通过审判,取得奥氏信任;如心脏一端沉重,就说明死者生前贪婪多欲,心脏将被丢给在等候的怪兽吃掉。

而我等看见图中呈现的是:因法老权势和贵族财富使得天平得以“平衡”。对此,几乎所有历史学者都会异口同声道:这充分说明了,“造假”是各历史阶段权贵者的共同行为!常识,就是这样犀利。

综合起来说,这是件非典型却得到超级待遇的陈列军品,且靠泊在泰晤士河上长年展出。就此许多英国战史研究和军事爱好者提出强烈批评。看来“待遇不公”,在此处也不能“免俗”。

4. 伦敦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伦敦博物馆收藏来自世界各地琳琅满目的稀世珍宝。这张地图标示出市内最重要的15处博物馆与美术馆,它们的展出内容都迎合多数人的兴趣。有些收藏品来自18、19世纪探险家、商人及收藏家的遗赠;有些则侧重在艺术、历史、科学或科技方面。
大英博物馆 (British Museum)
盎格鲁撒克逊的头盔是庞大古物收藏中的一部分。
华莱士收藏馆 (Wallace Collection)
哈尔斯画作「笑容骑士」是这座博物馆展览品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
皇家艺术学院 (Royal Academy of Arts)
主要的国际艺术展览在此举行,著名的夏季艺术展则每年举行以拍卖作品。
科学博物馆 (Science Museum)
纽克曼 (Newcomen) 1712年的蒸汽机是同时吸引一般人及行家的展出之一。
博物学博物馆 (Natural History Museum)
从恐龙 (就像这具三角龙头骨) 到蝴蝶,各种生物在此均有生动的展出。
维多利亚与爱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它是全球最大的装饰艺术博物馆。这只印度花瓶出自18世纪。
国家人像美术馆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许多名人的画像和照片都在此展出。这是麦克宾的摄影作品费雯·丽 (1954)。
国家艺廊 (National Gallery)
主要收藏15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名画。
伦敦博物馆 (Museum of London)
这扇1920年代的电梯门描绘出史前历史。
伦敦塔 (Tower of London)
王冠宝石及皇家盔甲在此展出。这副盔甲是一名14世纪意大利骑士所穿戴的。
设计博物馆 (Design Museum)
将古今日用品与新发明和原型一起展出。
科尔陶德艺术研究中心 (Courtauld Institute)
马内 (Manet) 的作品弗莉‧贝尔杰酒馆在此展出。
泰德艺廊 (Tate Gallery)
在此有2项国宝级收藏:从1550年以来的英国艺术及国际现代艺术。
帝国战争博物馆 (Imperial War Museum)
以展览、影片及特殊效果重现20世纪的战争。右图是最早的坦克车。
电影博物馆 (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
目前暂时闭馆,可能迁移至他处。
伦敦以极其丰富而多样的博物馆自豪,此乃几世纪来位於世界贸易与广大帝国之中心的部分成果。举世闻名的收藏品固然要看,但小博物馆亦不该错过,它们涵盖各种可能想 像的特色并且较不吵杂。
■骨董及考古
古亚洲、埃及、希腊和罗马的部分著名工艺品皆保存於大英博物馆。其它古物,包括书籍、手稿、绘画、半身塑像等,则展示於约翰‧索恩爵士博物馆(Sir John Soane's Museum),这是伦敦最特殊的博物馆之一。伦敦博物馆也收藏不少本市各时期的考古遗迹。
■家具与装潢
伦敦博物馆将罗马时期至今典型的室内及商业装潢重新塑造出来。维多利亚与爱伯特博物馆也有现已消失之建筑物的完整房间,加上范围涵盖16世纪到当代设计师作品的家具收藏。杰弗瑞博物馆 (Geffrye Museum) 规模较小,包含1600到1990年代各期装修完全的房间。作家旧居如佛洛依德纪念馆对特定时期的家具提供详实的观察。林莱萨柏恩馆(Linley Sambourne House) 则保存有维多利亚时期晚期的家具 与室内装潢典范。
■服饰与珠宝
维多利亚与爱伯特博物馆大量收藏近4百年来英国与欧洲的服饰,及来自中国、印度与日本的珠宝。伦敦塔上无价的王冠宝石亦不应错过。肯辛顿宫的宫廷礼服收藏展现1750年左右起的宫廷制服与礼仪。戏剧博物馆(Theatre Museum) 有服装道具及其他纪念物的陈列;大英博物馆则展出许多古老的民族服饰。
■工艺与设计
在这方面维多利亚与爱伯特博物馆的收藏可说是傲视群伦。威廉莫里斯美术馆展现出William Morris这位19世纪设计师在美术工艺运动中的各项作品。至於较现代的工艺与设计方面,设计博物馆著重在大量生产的产品上;工艺委员会艺廊则展示当代英国手工艺品。
■军事工艺品
国家陆军博物馆(National Army Museum) 以模型及展览叙述亨利七世迄今的英国军史。禁卫兵连队的团长都是英国军队的菁英,亦为禁卫军博物馆(Guards' Museum) 的主要展览焦点。位於伦敦塔的皇家兵工厂是英国最古老的公立博物馆,收藏国宝级的兵器,华莱士收藏馆亦有部分展示。帝国战争博物馆内则真实重现一次大战的战壕及1940年的闪电 战。在南丁格尔博物馆可见19世纪战争的艰困时刻。
■玩具与童年
泰迪熊、玩具兵及火柴盒小汽车等只是伦敦玩具模型博物馆的一小部分玩具。波拉克玩具博物馆也提供类似的收藏。格林童年博物馆(Bethnal Green Museum of Childhood) 及伦敦博物馆说明了童年社会史的各层面。
■科学与博物学
举凡电脑、电学、太空探索、工业化过程等都是科学博物馆的展览特色。在伦敦交通博物馆 (London Transport Museum) 里有各式运输工具。更特别的博物馆,如展示电力发展的法拉第博物馆 (Faraday Museum)、裘桥蒸气博物馆(Kew Bridge Steam Museum)、电影博物馆、国家海事博物馆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与皇家天文台 (Royal Observatory) 等。博物学博物馆有各种动物和鸟类的生态展。园艺史博物馆显现出英国人最爱的消遣。
■视觉艺术
国家艺廊的特色在於收藏早期文艺复兴的意大利、17世纪的西班牙及荷兰大师的作品。泰德艺廊著重於20世纪的欧、美及各时期的英国绘画。克罗尔艺廊(Clore Gallery) 专门收藏泰纳的作品。维多利亚与爱伯特博物馆以1500至1900年的欧洲艺术及1700至1900年的英国艺术为重点。皇家艺术学院及海沃美术馆以特展为主。科尔陶德艺术研究中心则有印象派及後印象派作品。华莱士收藏馆有17世纪荷兰及18世纪法国绘画。道利奇美术馆(Dulwick Picture Gallery) 及肯伍德馆 (Kenwood House) 亦收藏许多名作。

5. 英国军校有哪些

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Royal Military Academy Sandhurst )是英国培养初级军官的一所重点院校,也是世界训练陆军军官的老牌和名牌院校之一。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曾与美国西点军校、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及中国黄埔军校并称世界“四大军校。
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位于伦敦市西48公里处的伦敦路北侧,占地面积3.54平方公里,折合875英亩。
学校与19世纪中期的英国皇家参谋学院同址。学院下设军事科技、作战研究和国防事务等科室,由五个分学院组成,即新学院、老学院、胜利学院、施里文汉学院和女官军学院。各个学院的楼群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巧妙地将英国皇家陆军的历史、传统和战绩以及殖民地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员在其中就能感受到皇家军官的荣誉。最现代化的建筑群是1970年建成的邱吉尔大楼区,包括容纳1200人座位的大厅、维克多利学院的东楼区和桑赫斯特军院的校部办公区,设计师荣获了建筑学会奖。而老学院因为有战胜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的纪念厅和物品,并用类似于殿堂的参观方式摆放,在所有的楼群显得十分壮观。在新学院楼广场南侧有两座纪念碑。一座是“隆伯格石”纪念碑,这是蒙哥马利元帅在1945年5月接受德国北部的德军投降的珍品,于1958年迁到桑赫斯特;另一座为法国王子英皮里尔的立像,他是被流放的拿破仑三世之子,曾在皇家伍尔维奇军事学校学习,在1879年祖鲁战争中丧生。立像是二战后迁到桑赫斯特校园的。总之,桑赫斯特校园的建筑群及其装饰品、陈列品,犹如一座古今结合的军事博物馆。

6. 英国有哪些知名人文景观

英国的知名人文景观有:

伦敦眼,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首座、同时截至2005年最大的观景摩天轮,为伦敦的地标及出名旅游观光点之一。

伦敦眼于1999年年底开幕,当时赞助商还是英国航空公司因此又称千禧之轮,总高度135米(443英尺)。伦敦眼共有32个乘坐舱,因舱内外用钢化玻璃打造,所以设有空调系统。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25名,回转速度约为每秒0.26米,即一圈需时30分钟。“伦敦眼”为庆祝新千年而建造,因此又称"千禧摩天轮"。乘客可以乘坐"伦敦眼"升上半空,鸟瞰伦敦。“伦敦眼”在夜间则化成了一个巨大的蓝色光环,大大增添了泰晤士河的梦幻气质。

7. “博物馆”英文怎么说

博物馆的英文是museum,读音为英[mju'ziːəm] 美[mju'ziːəm]

museum英[mju'ziːəm] 美[mju'ziːəm]

n.博物馆;展览馆

例:The museum displays the specimen of ancient Chinese porcelain.

这个博物馆展出中国古瓷器标本。

museum指珍藏历史、文学或艺术方面物品的“博物馆”。

museum是可数名词,用作专有名词时,须加定冠词the。

(7)伦敦军事博物馆扩展阅读

近义词:exhibit、arts center

一、exhibit英[ɪɡ'zɪbɪt] 美[ɪɡ'zɪbɪt]

v.展览;陈列;展示;表现

n.展品;展览

exhibit的基本意思是“展览,展示”,指将某物公之于众,在别人面前显示以体现其价值,引申可指“显示”某种现象。

二、arts center

艺术中心

例:New theatres and arts centers sprang up.

全国各地建起了许多新的剧院和艺术中心。

8. 博物馆英语怎么读

“博物馆”英文是:

读音:英 [mjuː'zɪəm] 美 [mjuˈzɪəm]

短语:

art museum 美术馆,美术博物馆;艺术博物馆

palace museum 故宫博物院

national museum 国家博物馆

history museum 历史博物馆

british museum 不列颠博物馆

science museum 科学博物馆;科技馆;科学馆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metropolitan museum 大都会博物馆

military museum 军事博物馆

space museum 太空馆;太空博物馆

louvre museum 卢浮宫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wax museum 蜡像馆

historical museum 历史博物馆

guggenheim museum 古根海姆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

geological museum 地质博物馆

olympic museum 奥林匹克博物馆

例句:

1、He led us to a museum.

他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博物馆。

2、The road to the museum turns off here.

去博物馆的路由这儿岔开。

3、Someone stole a painting from the museum.

有人从博物馆盗走了一幅画。

4、He haunted the British Museum when living in London.

在伦敦居住期间,他常去不列颠博物馆。

5、The flames devoured the museum.

火焰吞没了那座博物馆。

(8)伦敦军事博物馆扩展阅读:

举例介绍

1、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伦敦的英国自然博物馆和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都被国际上公认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列。虽然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建馆时间比美国自然博物馆的时间要早116年,但是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基地面积、陈列内容、观众人数等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拥有极其丰富的动物标本和其他珍藏,这是该馆开展科学研究和科学宣传的雄厚基础。例如,该馆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鸟类标本就有80多万件,在恐龙整理室里就安放着数百幅恐龙骨架标本。

2、卢浮宫

卢浮宫,始建于12世纪末,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个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金碧辉煌的王宫。

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

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1981年,法国政府这座精美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从此卢浮宫成了专业博物馆。其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

其中最重要的镇宫三宝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个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2、中国国家博物馆

2007年改扩建工程之后,馆舍总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展厅数量多达40余个。其次为美国华盛顿特区斯密斯绍年恩研究院。

包含16个博物馆和1个国家动物公园,号称世界之最。拥有1.4亿件展品,有6000多个雇员。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4、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阅读全文

与伦敦军事博物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