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武器装备战斗力为标准

武器装备战斗力为标准

发布时间:2021-03-14 21:04:21

❶ 战斗力标准是什么

什么是战斗力标准
军队主要是用来打仗的,“战斗力标准”是体系标准和要素标准的统一。
“战斗力标准”首先是战斗力各构成要素——比如武器、平台、装具、人员的标准。从微观层面、物质层面来看,战斗力的强弱就是看单件武器技术性能的强弱,比如一支狙击步枪的射程、射速等。但一支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并非是单件武器装备战斗力的总和。武器装备再先进,如果听不到指令、看不到对手,差不多等同于摆设。所以,“战斗力标准”必须是系统的标准。这不仅要力求使每一件武器精致轻便、可靠耐用,每一名单兵身手矫健、机智勇敢,尤其要按照现代化战争要求,使部队结构和装备体系要素齐全、比例适当、布局合理、呼应通畅,统筹好各军兵种之间、各战略方向之间、各作战空间之间的作战能力建设,形成重点突出、相互策应的战斗力布局。
战斗力标准是抽象标准与具体标准的统一。身为军人,只有两件事:一件是打仗,一件是准备打仗。“战斗力标准”必须具体化、可操作性强。要将“战斗力标准”的一般要求按照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的单位分解、细化,形成不同单位和岗位的工作标准,进而构建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都能从这一体系中找到自己的职责。按“战斗力标准”衡量,凡是能为生成和提高战斗力弥补体系缺口、注入新的能量、产生倍增效应的单位和岗位,都应该按照体系正常运转的要求组建和加强;反之,凡是消耗军事资源却游离于战斗力体系之外,军事效益不大的单位和岗位,就应剥离和转移;凡是增加战斗力体系信息传递环节、降低传递效率、形成信息拥塞梗阻的单位和岗位,就应合并或者取消。
战斗力标准是定性标准与定量标准的统一。评估一次作战行动的结局,是打胜了、打败了还是打平了,都是一种定性的评价,定性标准是衡量战斗力的终极指标。但是对于战斗力,还应用定量标准去丰富、充实、弥补它,要有成本与效益的比较分析。为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当我们必须去打一仗的时候,不仅要谋划如何打赢,而且要考虑以多大的代价去打赢、赢到什么程度,要计算这一仗的军事、政治、经济成本特别是生命成本。不战而胜是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军事政治仗,是“战斗力标准”的最高境界。

❷ 如何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加强实战化训练

军队为打仗而存在。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强调要把战斗力标准贯彻到军队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战斗力永远是衡量部队一切工作的根本依据,而军事训练实战化则是助推部队战斗力生成与提升的重要环节。只有把战斗力标准牢固树立起来,才能形成练精兵、谋打赢的正确导向,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
用战斗力标准牵引实战化训练要强化战场思维
真正的军人,要时刻紧绷打仗这根弦,肩扛打赢这座山,等待出征这道令。周恩来曾说:“军人如果丧失了敌情观念,那就要犯很严重的错误。”受长期和平环境影响,当前练为看、练为考、练为演的现象在基层时有存在。如果心无危机,脑无威胁,在军不言战、不谋战、不务战,战斗力标准必然会软下去,最终在战场上付出血的代价。抓好实战化训练必须首先解决好官兵在训练上的思想病灶,通过教育引导、战力剖析、实践行动等途径,引导官兵强化战场思维、打仗意识,始终保持“战斗随时打响,练兵时不我待”的清醒头脑,切实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到部队军事训练的全方位、各领域,做到心里装着敌情,眼睛盯着对手,头脑想着打仗,把全部心思向战斗力聚焦,把所有精力向能胜仗用劲,真正做到箭在弦上,引而待发,一声令下,不辱使命。
用战斗力标准牵引实战化训练要营造战场环境
打仗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来不得半点漂浮和虚假。没有战场环境的砥砺,实战化训练就会成为花架子、假把式,能打仗、打胜仗也就会成为空话。要实现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军事训练的最高标准、终极目标,就要坚持训战一致的原则,以实战的需要、实战的方法、实战的条件为导向,强化“训练场就是战场,训练就是战斗”的理念,将真正的战场环境复制到训练场,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无论是课目设计、组训方法,还是场地设置和考核评判,都坚持一切从实战需要出发,一切以训练实效为准绳。譬如在课目设计上,无论基础课目还是应用课目,都要将射击、战术、体能、心理、应急反应、故障排除等内容有机融合,实施一体训练、综合检验;在训练环境营造上,立足最大限度模拟实战,采取喊叫、推拉、投放爆震弹、制造声响等随机、便捷、管用的干扰手段,让受训者身临“战场”、感受“实战”,强化受训者的“战场”感知和实战意识。要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突出对抗性、检验性演练,多搞不打招呼的拉动、无预案的对抗、无预演的检验,把练兵打仗的标准树起来,让精武强能的氛围扬起来。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持在恶劣环境、不同天候、复杂地形下摔打磨练部队,实现训练场与战场的无缝对接。
用战斗力标准牵引实战化训练要改进训风考风
当前,部队训练中与战斗力标准不相符合的东西还很多,因气候条件改变训练时间、因场地条件改变训练场地、因装备条件改变训练标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如果不及时克服这些现象,强军兴军的目标就会落空,因此要持续深化改进训风考风。在组训形式上,不拘形式,方法要更加灵活、更加务实。针对一个课目,围绕一个战术目的,可以随机改变训练条件和环境,通过无定式的情况诱导,最大限度强化受训者的战术意识,提高临机研判和处置能力。要注重现场激励,对参训人员的每个小进步、每个好动作,当场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每名受训人员的付出能及时得到认可和尊重,增强训练自信,激发训练热情。在课目转换上,要严把质量标准,每天所训内容必须逐人逐项过关,不达标者单个教练、及时补训、加班赶队,当日不达标不收操,整体不达标不进行课目转换。在训练考评上,要遵循实战需求,推行复式考评,集平时成绩、精神状态、战术意识、技术动作、完成时间和课目设置难度系数于一体进行综合评判,不符合实战要求,打得再准、跑得再快也不合格,真正做到以考促训、训战一体。大力开展不设背景,不设剧本,随机拉动,随时检查的考核模式,检验武器装备性能是否随时处于良好状态,官兵军事素质是否过硬,战备工作是否符合临战状态,各要素衔接的是否恰当,配合的是否默契,体系作战能力是否形成,真正做到“今天按照打仗的要求去训练、去考核,明天像训练一样去打仗”。

❸ 如何向装备要战斗力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推动强军目标向基层拓展、向末端延伸,一个重要着力点是聚焦能打仗、打胜仗这个核心,使战斗力标准在基层立起来落下去,锲而不舍把战斗力搞上去。
基层是部队的基石,是战斗力的“刀尖”,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基层过硬则兴、战斗力强。实现党在 新形 势下的强军目标,对于部队各级领导和机关来说,必须推动贯彻落实强军目标向基层拓展、向末端延伸,让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基础在基层。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基层是军事斗争准备的,更是战斗力生成的源泉。任何新的作战理论、作战指导思想、作战原则、作战方针、作战方案包括战法训法,都需要基层官兵认真领会、实施操作,从而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高精尖的要靠基层官兵去钻研掌握,才能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先进的作战思想和战法训法要靠基层官兵去领悟实施,才能真正实现统帅部的战略意图,在战场上指哪儿打哪儿。
同样,部队的活力、创造力也在基层。抓好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的落实,离不开基层广大官兵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上世纪60年代风靡全军的郭兴福教学法,就是凝结官兵智慧,在基层一线总结出来的训练方法;90年代“以劣胜优三两招”等群众性科技大练兵的火种,也是从基层燃向全军,对于推动新军事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们熟知的“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众多战法,无不出自战争年代基层官兵之手,更成为我军辉煌战史中的经典……
理论进入实践,目标化为现实,必然经历一个抓结合、促转化的过程。有的单位对怎样担负强军目标赋予的重大责任,心中还没有绘制清晰的“路线图”;各项工作如何按强军目标来筹划推进,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桥”和“船”;组织开展的各项实践活动是否符合强军目标要求,还没有确立起具体的“标杆”和“尺子”。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把强军目标这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变成基层建设具体的思路、目标、举措,变成各项工作的规则、标准,努力与部队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本单位具体工作相结合,与当前正在做的事情相结合。
思想盾牌是最坚固的盾牌,精神武器是最锐利的武器。让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必须从根子上铸牢官兵理想信念,真正搞清楚“为谁当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基层官兵作为的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面对西方 意识形态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如果不把他们的思想扣子解开、问号拉直,就会动摇信仰信念,弱化战斗精神,再先进的作战思想和也发挥不了作用。
我军以英勇善战闻名于世,这种威名是靠无数英雄连队、英雄战士打出来的。从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情况看,作战编成逐渐小型化,基层部队在高科技战争中的“尖刀”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推动强军目标向基层拓展、向末端延伸,一个重要着力点是聚焦能打仗、打胜仗这个核心,使战斗力标准在基层立起来落下去,锲而不舍把战斗力搞上去。只有坚持用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标准检验基层建设,按照战斗力构成要素、体系结构和生成模式的新要求,抓好基层每个班、每个兵、每个的有机融合,把基层每把“刀尖”都打造得很锋利,部队才能攥成铁拳头,形成强大战斗力。

❹ 战斗力标准怎么看

中央军委关于”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军队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的科学决策,为和平时期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当前,一方面需要我们对战斗力标准的众多理论问题作出研究和回答;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在局部的范围(基层)紧密联系实际,边探索、边检验、边修正、边完善,以丰富理论和实践直接推进部队的建设和改革。本文试图就新时期如何使战斗力标准真正在基层得以贯彻落实,谈点粗浅意见。
第一,基层落实战斗力标准必须从战斗力水平的现状出发,进行反思,深化认识
战斗力标准就是部队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提高战斗力为总的尺度来衡量。近年来作为最能代表战斗力水平的部队军政素质,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训练的教育没有说服力,长期的和平环境下那种”强化敌情”的教育已经不适应,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形势教育走过场:对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理解出现偏差,官兵的国防意识淡化、军队的根本职能淡化:基层干部本身素质差,训练水平始终处于低层次:工作重点不突出,军政文民训练捆在一起,互争位置:工作中实用主义严重,急功近利的思想突出;管理工作松散,有章不循、执法不严:训练保障不足,训练器(教)材的发放不及时、不足量、不配套、不实用;训练法制观念不强,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缺乏有效的训练监督和控制。
根据当前基层建设的现状,结合战斗力标准本身的特点、要求和内在规律性,我们既要看到落实战斗力标准的迫切性,艰巨性:又要看到落实战斗力标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上上下下作长期的努力。当前最关键的是反思基层建设的现状,总结近年基层建设的得失,用战斗力标准的”天平”去衡量,着眼在于改革,在战斗力的轨道上找寻基层建设的出路。
第二,基层落实战斗力标准必须坚持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理顺基层工作的内部关系
基层工作具有鲜明的繁杂性、具体性和直接性,但是不论怎样它都要围绕一个“主心轴”来展开各项具体的工作,这个“主心轴”即是战斗力标准。前几年,我们工作出现偏差,庄是没有抓住战斗力这个根本标准,产生了种种问题。因此,基层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提高战斗力这个总目标而展开,必须把工作放在“战斗力的轨道上”来组织、协调和监控,实现基层建设平衡、稳定、高效的发展。
战斗力是一种多要素构成的有机体。社会生产力是由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的劳动者构成,它们在劳动过程中结合在一起实现生产资料向物质生活资料转化而形成生产力。以此为鉴,战斗力似应有人、武器以及它们的结合的组织形式编制体制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且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可形成实际的战斗力。在基层人和武器结合的生活形式是管理,人和武器结合的思维形式是教育,人和武器结合的运动形式是训练。由此,管理、教育、训练可视为战斗力系统的三个源生的基本要素。训练是人和武器结合的客观实践活动,即通过一定的战役、战术思想、程序、方法等把人和武器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一方面,训练是和平时期检验编制体制科学性、合理性的最有效手段,训练反映着单位管理(教育的水平状况;另一方面,管理、教育对训练起服务和保证作用。军事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当前必须坚持以军事训练为中心,并将此作为军队建设的一项基本法规。在此基础上理顺与其它基层工作的关系,按照各自对提高战斗力所起的作用,正确赋予其地位,在战斗力的轨道上协调发展。
第三、基层落实战斗标准必须梳理,论证现行的各项具体指标和确立必要的新指标
确立衡量部队战斗力水平的指标是部队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众多的“软指标”工作,更需要一个具体的“尺度”来衡量,变为基层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把握的“硬指标”。我们认为,经过我军42年的摸索,检验、进取、总结,已基本形成了一套与战斗力标准总目标相一致的具体指标,如基层现行的军事训练《大纲》,战备工作的“三分四定”,基层建设的《纲要》以及《队列条令》、《内务条令》《纪律条令》等,当前,落实战斗力标准,决不能轻率地否定它们,置其于一边而不顾。这就需要我们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理论上自上而下、实践上自下而上对现有指标进行梳理和论证,无疑这是一项大的“工程”。同时,为了适应新时期变化了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也需在某些领域、局部确立新的指标,以充实、完善。修正各项具体工作的指标,用战斗力标准来限制、规范我们的行动、在基层作为战斗力标准的指标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指标确立必须适应加强管理、改革开放的需要。管理、教育是当前薄弱的环节,有些连队出问题接二连三,管理存在着急于求成、简单粗暴或任其流行的不良倾向,在某种程度上管理已上升为影响战斗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教育要力求公开、透明、有人情味,注重有限教育的效果。既提高官兵的政治觉悟,又增强其军事素养,推进战斗力水平的提高。2、指标的结构必须遵循以下5条原则:一是整体合成的原则。二是系统完整的原则.三是分层配套的原则.四是侧重动态的原则.五是通用可行的原则.3、指标在军事训练上要有“三个突出”:在层次上突出基础训练的课题,使基层分队扎扎实实地打牢军事训练基础,在整体的背景下,提高单个人员的军事素质,在对象上突出干部、班长的组织指挥,“兵强强一个,将强强三军”。因此,必须着眼于提高基层分队的干部、班长的军事素质。在内容上突出战术、技术和身体素质的结合,克服近年训练中忽视技术动作的弊端。
第四,基层落实战斗力标准必须有一套立法性的训练检验考核制度与之相对应调
基层建设确立了衡量战斗力水平的指标,还必须有一套有效的检验考核制度,只有指标和考核结合联成一体,才能把战斗力标准真正量化落实到基层。在当前,训练考核的规模、体系正不完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应有的权威性、稳定性。训练考核不仅是我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指导训练的依据,也是检查部队战斗力水平的有效方法。只有通过切实的检验考核,我们才能看到与外军训练的差距,促成基层分队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深化训练竞争机制,不断提高军事训练的水平,达到提高部队战斗力这一根本目的,目前应尽快建立如下5种制度:
(1)考核计划制度。即训练部门每年在制定年度训练计划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专门考核计划,对每年所需考核课目进行全面规划,依据上述战斗力标准具体指标,做到“四定”:定课目、定时间、定级别、定规模。考核计划制定后应申报至上两级训练部门批准与上级的考核计划相配套。尔后与训练计划一起下发承训单位。我们认为,考核计划由同一级拟制较适宜,报师、集团军备案(批准)。
(2)训练自考制度。即基层分队依据上级的训练计划;考核计划和本单位的训练进展情况,以训练指标为尺度,对所训课目进行自测。检验和考核,做到逐项,逐课,逐步进行,人人过关,从而发现问题,调整内容,利用课余和机动时间进行复训、补课。同时,对个别单位,人员实施“升级补差”训练,集中“开小灶”,宣至达到指标要求。”
(3)按层分考制度。各级在本职范围内进行考核,一般班课目由逢组织验收,排课目由营组织验收,营、连课目由团统一验收。通常同一级组织对连一级实施综合的全面考核,主要课目按指标在“四统一”(统一考核时间、统一考核难度、统一考核要求、统一考核保障)的基础上,进行不漏项、不漏人的“整体验收”。
(4)考核监察、保密制度,对于营、连的训练考核,团应派出监察员,主要由训练部门指派责任心强、考核经验丰富的参谋参加,对于团的训练考核军、师应派出监察员。监察员对考核质量负责;同时对上级首长负责,赋予其足够的权利,能对考核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凡是下级考核,必须有上级指派的监察员鉴定作证方能生效。
(5)考核奖励制度。为增强考核的权威性与效果,必须有一套与考核结果相对应的奖惩制度。对于训练扎实、质量高、考出来的真尖子单位和个人,应给予重奖。对奖励的标准、方式、规模和比例应作出规定,除立功、授奖外,干部可“三优先”,(优先提拔、优先晋衔、优先随军),战士可“五优先”(优先休假、优先人学深造、优先学技术、优先转专业军士、优先安置)。同时,对于训练不达标者,应给予补训、复训,限期完成等处理。
第五、基层落实战斗力标准必须搞好各项保障
理论保障,军队上层应尽可能地拿出战斗力标准的理论研究成果,对众多的理论问题尽快作出正确的肯定性或未定性结论,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联系部队实际上,注重通俗性、具体性,实在性,以加强对基层的理论指导。
组织保障建立自上而下的兼职或专职的组织保障体系,明确具体分工,执行专项责任;在部队主要是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有重点、。有步骤、有目的地组织实施。
器材保障。本着“理顺渠道,勤俭练兵、加强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改进器材的请领、发放、使用、保管等制度,采取计价下发。计价使用的方法,做到定人、定件、定时限,确保器材的完好率:做到合理调配,轮换使用,努力提高器材利用率;做到因陋就简、创新改进,增强器材利用的效果。
场地保障。安排上遵循“穿插配当、交叉进行、歇人不歇地”的原则:建设上要破除临时观念,建立长期打算,加强旧地开放。废地开发和设施管理,向“多功能、多用途”综合场方向发展:要强调严禁地方强占军用土地。
经费保障。首要的是国家应尽可能增加国防开支,增加训练经费:大单位要根据各部队生产经营情况,采取强制手段调拨生产收入,用于本单位训练,专款专用:加强对训练经费的管理,改革训练内容,方法,努力降低军事训练消费比,提高训练效益。

❺ 如何以战斗力标准为牵引人才方阵

紧盯未来信息化战争需求,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是加强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各级在人才培养上想了不少办法,做了不少工作,但打仗人才紧缺的问题还依然存在,对人才培养的态度方法还不够科学,如有的吃“大锅饭”,办了些徒有虚名的班,拿了些中看不中用的文凭;有的讲“一点红”,用尖子人才装点门面,轻综合素质锤炼;还有一些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带部队和治军抓训练的实际能力。存在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没有把人才培养的立足点放在满足部队实战化需求和提升战斗力水平上。

树立紧盯战争需求更新培养理念。要以培养“能打仗、打胜仗”人才为目标,确立人人都可以成才、人人都应该成才、人人都要成打赢之才的观念,坚持把打仗所需、岗位急需、素质必需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选择,树立全面的人才观,不能只把眼光盯在个别明星式典型上,只让“用得着、用得上、用得顺”的人成才;着眼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育人才,改变单纯用米数、秒数、环数、个数衡量人才的思维模式,切实把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放在快速提升信息化素养、提高信息化武器装备操作技能上来;确立系统抓建思想,搞好顶层设计,强化各级责任,注重综合素质,分层次成系统地推进信息化作战急需人才培养。

紧贴使命任务拓展培养途径。准确把握作战任务、作战环境、作战对手、武器装备和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做到仗怎么打人才就怎么培养,利用重大军事活动催生能力,本着参加一次重大军事活动,培养一批人才的思想,在完成重大任务、经受实战锤炼中提升打仗能力。以使命任务为牵引,坚持把解决重难点课题的过程作为人才培养的“磨刀石”,搞清和谁打仗、打什么仗、怎样打仗等作战问题,通过定课题、定人员、定责任,引导官兵学知识、找对策、想办法,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打赢能力。

按照能打胜仗要求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按照能打仗的能力标准,建立人才数据库,绘制成才路线图,增强军事人才建设的前瞻性、系统性、协调性;根据信息化作战要求,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建立健全优先提拔使用高素质人才制度,按照“能岗匹配”的要求,努力形成竞相成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积极排忧解难,对在重大军事活动中涌现的各类拔尖人才和突出贡献者,在政策上倾斜照顾,在工作上大力支持,在生活上关心关爱,大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

❻ 如何把战斗力这唯一标准在部队建设中牢固树立起来

"战斗力"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很具体的要求的——完成作战目标的能力,本质上,战斗力就是部队能发挥的火力和机动能力。火力不足机动补,机动不足火力顶。
首先,当然是必须清晰、明确定义好自己有哪些作战目标,也就是要面对具有什么能力的敌人,自己必须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其实,围绕这个作战目标,从实际出发提出自我要求——要多少人、多少装备、需要什么情报信息、掌握什么个人技能、采用集体合作或个人什么战术、需要什么后勤物资保障等等等等,这是对一个系统单位的总体要求,任何短板就决定了这个作战单位的战斗力高低。。
围绕这些自己必须掌握和控制的资源,分类为一系列环节和细节,然后就是根据这些要求,去完善自己的装备和执行人员严格训练,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政治思想工作。。
超出任务需要的训练和装备,都属于花架子和什么面子工程。

❼ 如何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

一、不能练为看,而要练为战,防止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现象。
形式主义是影响部队训练质量的大敌。有的部队抓训练热衷于提新口号,定高指标,做表面文章;有的领导不能深入训练场检查指导,片面地以汇报材料定高低,以表面现象定优劣;有的整日陷入文山会海,忙于具体事务,削弱了抓训练的精力;有的领导缺乏正确的政绩观,抓军事训练做样子、图形式、走过场,等等。存在这些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来讲,最根本的是一些同志缺乏“当兵打仗、带兵打仗、在任期内打仗”的使命意识,存在着“做和平官、当和平兵”的麻痹思想。古语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句话出自姜子牙所著的兵书《司马法》,原文是: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中外历史上有许多军队曾经在战争年代能征善战、所向无敌,但进入和平时期以后陶醉于胜利与和平,危机意识淡薄,思想和精神懈怠,训练荒废,武备松弛,最终丧失战斗力,成为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一百多年前清政府之所以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武备松弛,训练形同虚设,军队上下毫无打仗的思想准备。北洋水师为了应付上司检查,打靶演习时“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驰。码数已知,放固易中。”不是练为战,而是练为看。我们一定要认真汲取这种历史教训,切实端正思想作风,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
二、树立正确的效益观,防止和克服训练不讲科学、不重效益的现象。
当前有的单位一讲大抓军事训练,就片面认为大抓就是加班加点抓,靠单纯增加训练时间来提高训练质量;有的则是片面强调体能强化训练,而对练技能、智能重视不够。实践证明,离开了科学求实的精神,不注重通过科学组训施训,一味拼体力、拼消耗,不但会挫伤官兵的练兵积极性,军事训练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要引导官兵把拼搏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严格训练与科学训练的有机结合。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训练中积极引导官兵遵循训练规律,实施科学练兵。要根据不同兵种、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精心筹划、科学设置训练内容,运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抓好训练落实。要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效益观。衡量训练热情高不高、训练抓的好不好,关键还是要从军事训练的具体成效上去看,看官兵的科技素质是否有提高,看部队打赢的整体作战能力是否有增强。不能简单地把官兵有没有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练、脸有没有晒黑、皮有没有晒脱作为官兵训练积极性的标志,不能把军事训练造的声势影响大不大、人财物的投放多不多作为检验各单位重视与否的标准。
三、实事求是地对待训练中发生的事故,防止和克服消极保安全的现象。
立足于实战的军事训练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特别是一些危险性高和难度大的训练科目,在训练中出现一些事故、甚至出现伤亡情况,都是正常的现象。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正确看待军事训练与确保部队安全的关系。一方面,要看到确保部队安全稳定,是完成军事训练任务、推动部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严格训练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还能使部队秩序井然,有效减少训练和管理中的事故。近年来,各部队坚持“一手抓训练,一手抓安全”,作战能力明显提高,部队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也有少数单位和领导机关存在着偏离战斗力标准,片面强调安全的问题。有的甚至因噎废食,人为降低训练标准,随意降低训练难度、强度。这就走到了事物的反面。把严格训练与预防事故对立起来,违反科学发展观,是不讲辩证法的表现。只有严格训练,不断提高官兵适应各种复杂环境、驾驭武器装备的能力,行动起来才能少出事甚至于不出事,才能经得起实战的检验,最终减少伤亡、保证安全。才能真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

❽ 部队战斗力如何划分

战斗力亦称作战能力。武装力量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由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数质量,编制体制的科学化程度,组织指挥和管理的水平,各种保障勤务的能力等因素综合决定。也与地形、气象及其他客观条件有关。
虽然现在有甲种、乙种部队区分,其实只是体现在人员编制、武器装备的现实配备上,它不代表战斗力的高低。实战才是检验军队战斗力的唯一标准。要划分起来,可以对影响战斗力的几个指标打分综合来评定。
第一个因素是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数质量,这两个不能分开评定,要人装结合。人员素质高,装备差不行;装备先进,人员素质低也不行。
第二个因素是编组的科学化程度。科学编组各兵种战斗力量,充分发挥联合战斗效能,能成倍发挥部队战斗力。
第三个因素组织指挥的优劣。兵之强弱,系于将帅。孙武在他的《孙子兵法·作战篇》中论述将帅作用时说:“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阅读全文

与武器装备战斗力为标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