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说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改错
和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维护和平;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贰』 后人为何赞誉汉武帝为雄才大略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资振古国。
绍发华统彰九野,
敢击匈奴正六合。
悔过曾使众心恪,富民又启谱新辙。
风雨茂陵依旧在,春秋千古瓠子歌。
汉武帝是汉朝文景之治以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汉武”并称。这是有道理的。
汉武帝,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即帝位,后元二年(前87)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个月。武帝是位富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人。他在位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又处在充满生机活力的改革与发展时代。汉武帝本人也是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所以那个时期有许多创设。
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后来四年一个年号。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地图》,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仆臣公孙贺行御史大夫事……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注引臣王赞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见汉舆地图。”据颜师古说,臣王赞生活的时代“在晋初”。这说明汉代的舆地图晋初臣王赞还见过。这也说明汉代已明确出现了关于国家的地域概念。这对后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后世科举之制始此。
6、汉武帝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元朔五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郡国可按一定条件选送一些人,可受业如弟子。经考试,能通一艺以上,可用作官吏。从国立太学生中选拔官吏始于此。
8、汉武帝在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这点对后世也影响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亲临现场督察堵塞黄河瓠子决口。自秦统一后,皇帝亲临现场治理黄河,这是第一次。
10、汉武帝时推广耧车(土法播种机)下种,此后这一方法在中国用了两千多年。
11、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在中国史上属首次。
12、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13、在轮台、渠犁屯田,并置使者、校尉。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今中国新疆地区屯田。
14、汉武帝时用井渠法作龙首渠,后传入今中国新疆地区,并进而入波斯等地。
15、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16、汉武帝外施仁义,实行德治;同时又重视法治,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这在历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为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的监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
18、为加强皇权,改革丞相制度,设立中朝(内朝),对后来的丞相制度演变发生了重大影响。
19、元鼎二年(前115)禁郡国铸钱,专令国家所属上林三官铸钱,非三官钱不得流通,郡国以前所铸钱皆废销。从此国家垄断了铸造钱币的权力,对后世影响重大。
20、汉武帝通过大量移民在西北边郡屯田,这对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经营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说“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说明了这一点。
21、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过任子制度使子孙当官;有钱人可通过“赀选”当官;先贤的后裔可以受照顾,如贾谊的两个儿子就被关照当了郡守。然而,尤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举、不拘一格。如皇后卫子夫是从奴婢中选拔出来的。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的。而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儿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将军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石单这样一位匈奴的俘虏在宫中养马的奴隶,竟然与霍光、上官桀一齐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这些情况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是不受阶级出身与民族差别限制的。然而,这不是说汉武帝用人没有标准,标准还是有的,标准就是“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者,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这就是说,只要愿为汉朝事业奋斗,有艺能、有才干的人,能为将相和可以出使遥远国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话,用人的标准是惟才是举。正因如此,汉武帝时人才济济。班固就惊叹地说:“汉之得人,于此为盛!”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22、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派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决战的皇帝。
2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为此又在今内蒙筑受降城。武帝生前虽未达此目的,但在宣、元时期,匈奴归服汉朝为藩臣。
24、李广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诸国多臣服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不敢争西域,罢僮仆都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督护,管理西域南、北道诸国,西域诸国臣服于汉。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
25、汉武帝平定南越后,首次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
除上述二十五项创设之外,还可列出其他在中国历史上的若干个第一来,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汉武帝及其事业,是中国古代历史蕴积的产物,牵涉到了思想文化、礼乐习俗、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演变,以及中国古代各族的状况等等。
有感于汉武帝在振兴中国方面所成就的巨大业绩和那时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斗争,特录今人所作《赞汉武帝》古诗一首,以纪念那个伟大的时代,并供评价汉武帝时参考: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资振古国。
绍发华统彰九野,敢击匈奴正六合。
悔过曾使众心恪,富民又启谱新辙。
风雨茂陵依旧在,春秋千古瓠子歌。 (选自:北京日报)
『叁』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与功过是非。
《汉书》评叙汉武帝“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后来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他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他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
他是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
他是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
他是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
他是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
他是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汉武帝在晚年却因巫蛊之祸滥杀大臣王子,引得后世非议。而且还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给百姓造成了一定痛苦。
但这是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也是古代帝王比较普遍的过失,不影响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肆』 汉武帝为什么能成就大一统为什么能大败匈奴
汉武帝(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即刘彻。汉景帝之子。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在位。统治期间接受董仲舒建议,将“独尊儒术”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采用法术、刑名,加强统治。颁行“推恩令”,以削弱割据势力。设十三郡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经济方面,实行盐铁专营和场输平准等措施,并打击富商大贾;农业方面,实行“代田法”,移民西北屯田;曾两派张骞至西域,加强对西域统治和经济文化交流,用卫青、霍去病为将进击匈奴,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时才16岁,到公元前87年他逝世为止,总共做了54年皇帝,占了整个西汉王朝四分之一的时间。
汉武帝在位期间,西汉的社会经济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之上继续发展,国力更加强盛,达到了鼎盛时期。汉武帝所实行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对于以后历史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汉武帝的历史功绩主要有哪些?
第一,汉武帝实施了一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和发展。
汉武帝刚刚登上皇帝宝座时,由他的祖母窦太后掌握大权。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死去,汉武帝开始把一切大权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首先打击了外戚丞相田■,然后加强了他身边收转文书的尚书、中书的地位,使丞相成为有名无实的职位。自此,中书和尚书成了中央发号施令的机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彻底解决藩国问题,他命令藩王们不能把封地仅仅传给继承王位的长子,还必须划出一部分来分封给其他几个儿子,并且互不统属。这样一来,藩国的土地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弱,后来就无法与中央对抗了。这是汉武帝的聪明之举。
汉武帝还加强了原有的监察制度,并建立了一套选用官吏的新制度。他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命令各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并用“公车上书”的办法,使官吏及人民都可以上奏章给皇帝建议国事,意见合乎治国要求的,就根据上书人的特长授给官职。
第二,汉武帝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董仲舒认为,皇帝是奉上天的意旨来管理人民的,上天给了他统治人民的权力,绝对不能违反。这种说法正好迎合了汉武帝的心意,汉武帝便采取这种思想来做统治思想和维护封建制度的工具。在举行测试的时候,汉武帝对其他各派学说的人一概不取,独取儒生。于是,要想做官就得接受儒家学说,士人都变成了儒生。
第三,汉武帝出兵抗击匈奴,使西汉王朝的政权更加巩固,国家更加统一,为西汉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从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作战,最后取得了抗击匈奴的全面胜利,充分体现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汉武帝还用大量移民的办法来充实边防,发展生产。
第四,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武帝的功绩
公元前138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探险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联合大月氏共同防御并打击匈奴势力。公元前119年,张骞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随后,中亚、西域各国以朝贡为名,经常到长安访问和贸易。中国和西域各国之间的人员和贸易往来,从西汉开始,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延续了1000多年。
第五,汉武帝开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和汉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汉武帝使越族三个部落归属汉室后,把他们迁移到长江、淮河、南海等地,与汉族人民长期共居,彼此逐渐融合,形成了自秦始皇以来没有完成的“大统一”局面。汉武帝在开拓西南地区的过程中,把铁制生产工具和较高的汉族文化传到这些地区,或多或少地破除了这些地区的闭塞性,推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第六、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汉武帝在位时修建了漕渠、白渠、龙首渠,还在秦朝开成的郑国渠旁边开了6条辅渠,灌溉高地。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发数万士兵堵住了黄河决口。经过这次治理,黄河下游大约有80年没有闹过大水灾。
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屯围、屯垦等发展农业的重大措施。他还大力推行代田法和新农具,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总之,汉武帝在位期间,充分施展了他的雄才大略,把西汉王朝推向了极盛阶段
『伍』 汉武帝雄才大略表现在 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 文化
政治:设立中朝、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年号、设立刺史、用人方针、罪己诏
军事:击溃匈奴、开拓西域、远征大宛、著名战争{车师(姑师)之战、楼兰之战、龟兹之战、莎车之战}、征服朝鲜、开拓西南
经济:改革币制、盐铁官营
文化:独尊儒术、太初改历、创立太学、乐府
思想: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经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济上采纳桑弘羊的主张,由政府直接经营运输和贸易;军事上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大将,解除了匈奴的威胁,统一今两广一带,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他能诗善赋,重用四方文人贤士、重视文化建设。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广开献书之路。又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各类图书,皆在数十年间广充秘府,史称“书积如丘山”。当时政府藏书处所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皇宫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藏书达33090卷。皇室和政府藏书空前丰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记载的国家图书馆
补充一下;
外交方面:沟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陆』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体现在哪里
汉武帝在位几十年,为西汉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06年,他多次要求地方上推举孝廉、贤良方正、秀才。并规定要按人口比例每年每郡推荐1~6人不等。不推举人才的地方官要问罪。被推荐的人按四个科目分类。第一科是德行,第二科是儒学和学术,第三科是明习法令的人,第四科是行政人员,后来又增设了茂材汉武帝异图科。他的这种选举官员方式,就是“察举”制。同时,允许官吏和平民直接向皇帝上书言事,有才能的人可以自荐。他在位时通过上书自荐得官的很多,如东方朔、徐乐、主父偃、严乐等。主父偃出身贫寒,怀才不遇,元朔元年(前128年),他上书听陈政见为武帝赏识,一年之内,四次升迁。第二年,主父偃建议武帝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恩将其余的儿子在自己的封地内再度封侯,但新封的侯不再受原封国的管辖,直接由各地郡县管理。此举名为皇帝恩德的推广,实际上剥夺和缩小了诸侯王的势力和实权,许多大的封国被分成几个或十几个小侯国。淮南王刘安就是由于对此不满而起兵叛乱的。
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部(州)。每部派刺史1人,在每年秋季巡行各郡国,监督地方豪强和官员的违法舞弊行为。经刺史考察优秀的地方官可以向朝廷推荐,有劣迹的可以罢免。刺史品级不高,不处理日常政事,使地方官惧怕,又不会危害朝廷的权力。同时武帝在朝中任用张汤、赵禹等一班酷吏,专门惩办违法官吏。武帝开挖昆明池时,所用十万劳役,竟全是因违法而被追究治罪的官吏。
武帝还进一步强化皇帝的用人权,削弱丞相的权力。汉初丞相都是由功臣充任。丞相总揽朝政,百官恭谨听命。即便是内史(都城最高长官)这样的高官,若与丞相冲突,丞相也可以先斩后奏。丞相推举的人,往往可直接任命为郡守或朝中的九卿。丞相与皇帝可以坐而论道,皇帝一般都很尊重丞相的意见。汉武帝改变丞相一职由功臣充任的传统,任用儒生为相。如出身贫苦的公孙弘,就被武帝破格任用为相,而不像功臣那样居功自傲,更不会与皇帝争权。后来汉武帝又把朝官分为中朝和外朝。将一些随时待奉左右的文人充实到“尚书”(原来主管文书档案)机构,让他们审阅公文,起草诏令,谋划政事。这些品级不高的尚书与同样品级不高的侍中、中书一起构成一个朝中之朝——“中朝”。实际上也是皇帝的智囊团。他们商量大事,作出决策后,再交给外朝的丞相去发布执行,丞相成了执行机构。外朝的九卿也可不通过丞相而直接上奏疏给皇帝。这样丞相一职实际被架空了,皇权得到加强。
建元年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兴建太学、设五经博士。太学应该算作我国第一个国立大学,是专门用来培养文官的。第一次将教育与选拔官吏结合起来,使西汉各级官吏的成份发生了很大变化。汉武帝时官吏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如司马迁、司马相如、卫青、霍去病、赵过、张骞、桑弘羊、金日磾、韩安国、霍光、东方朔、苏武等等。这些令后人也崇敬的人物,足以说明汉武帝时代,人才之盛。如果没有这些人,西汉历史,就会大失光彩的。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更体现在开拓疆土,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中原王朝大规模远距离奔袭草原民族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而汉武帝终其一生,始终保持了对北方民族军事上的优势,在历次大战中一直保持进攻态势,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正由于这一点,使西汉王朝也借势打通了西域的道路;加强了中原与天山南北地区的联系。
更为难得的是,武帝晚年能反思自己一生得失,公开检讨自己的过错。征和四年(前89年)武帝东巡至海,眼望波涛滚滚,无边无涯,终于放弃了与海中神仙相会的念头。回程时,在钜定(今山东广饶县北)看到田里农耕正忙,便操起农具,亲自到田里参加劳动。在泰山祭祀时,对天神和大臣检讨自己一生好大喜功,“使天下愁苦”。并发誓,“自今,事有伤百姓,縻费天下者,悉罢之!”。回到长安,遣退了所有的方士。当桑弘羊上疏,请求在轮台(今新疆轮台)筑亭帐、驻军屯田时。汉武帝下了一个著名的“罪己诏”,向天下宣示,自己不忍再“扰劳天下”,而要“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与民休息。所以他任命田千秋为丞相,封其为“富民侯”,意思是让他“思富养民”。又任命农学家赵过为“搜粟都尉”,让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先进的“代田法”和先进的农具。
武帝一生,南征北讨,耗费无数财力,建立巨大功业。晚年却能检讨自己,向天下表示忏悔,及时改弦易辄,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是少见的。正由于武帝晚年政策的调整,西汉社会又趋于安定,为以后的“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西汉盛世又沿续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司马光译论说“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是由于他“晚而改过”。汉武帝上承“文景之治”,下启“昭宣中兴”,不愧为一代雄才。
『柒』 为什么说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呢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个帝王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今天,小编就来说说汉武帝为什么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说到雄才大略的皇帝,一般都是指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诸多领域里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再次,我们来看一下在军事上的成就。汉武帝时期,是整个汉王朝对外军事上成就最大的时刻,多次大败匈奴,打破了汉王朝对于匈奴人的恐惧之心,特别是出现了卫青和霍去病两大不世名将,这对于整个汉王朝乃至于汉民族的生存条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除了在对匈奴作战不断取得胜利之外, 还在征伐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的过程中,扩大了汉王朝的版图,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这是一个影响了几千年的举措。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汉武帝在文化上的成就。第一件事情是“独尊儒术”,这一举措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导致儒家文化及其思想成为了唯一的正统,深深地影响了国人的思维模式。第二件事就是设立太学,开始了官办学校的举措,这一点也被后世所效仿。
『捌』 为什么汉武帝雄才大略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资振古国。
绍发华统彰九野,
敢击匈奴正六合。
悔过曾使众心恪,富民又启谱新辙。
风雨茂陵依旧在,春秋千古瓠子歌。
汉武帝是汉朝文景之治以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汉武”并称。这是有道理的。
汉武帝,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即帝位,后元二年(前87)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个月。武帝是位富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人。他在位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又处在充满生机活力的改革与发展时代。汉武帝本人也是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所以那个时期有许多创设。
『玖』 为什么说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其实,“雄才大略”这个四字评语是班固给的,班固在《汉书·武帝纪赞》中写到:“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班固没有说他“爱民如子”、“勤政为民”……而是“雄才大略”,这是很中肯的评价,既肯定了他的功勋,又没有给他乱带高帽。
汉武帝一生穷兵黩武,在位54年,对匈奴用兵44年。暴虐无情,一生任命12为丞相,3位自杀,3位他杀;残害太史令司马迁;任勇酷吏;金屋藏娇在前,废后重立在后;。他的征伐为后世中国能拥有万里疆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不世之功勋,旷世之武功;但是造成了当时社会极大的不稳定,民生多艰呢,及至汉武后期,甚至民不聊生,这为汉朝江山后来险些易了主埋下伏笔。做个不恰当的类比,隋朝的隋炀帝,有人说他是志大于才的暴君而非昏君,他劳民伤财,凿通了京杭大运河,造福于后世千年,但是不幸他没有一个叫做“杨秀”的后世子孙能为他埋单,(刘秀,汉光武帝,他是实现了汉朝的中兴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汉武帝的评判毫不留情:“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
所以说,作为一代帝王,汉武帝功过难言,但是“雄才大略”他是担得起的! 你可以去看《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也可以找百家讲坛看看,我说的不一定能让你满意,而且有我的一些看法杂糅在里头。
汉武帝一生叱咤风云,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六个“第一”:
1、第一个大力拓展疆土的君主,奠定了后世中国辽阔疆域的强有力的基础;
2、第一个大力推行儒家学说,使其成为封建正统的君主。这统一了中国封建君主制度下的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他那时期提的。
3、第一个创立太学的君主,为封建人才制度的发展做了重要贡献;
4、第一个打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君主;
5、第一个用皇帝的年号纪元;
6、第一个用罪己诏的形式,进行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