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军事领域是现代科技的集大成者
军事科技包含工业设计,航天,信息技术,空气动力,机械动力等各门学科,以及需要团队的版创新权精神,如:研发新一代无人机,开始阶段需要设计并进行空洞实验,之后再进行研发制造并在计算机上控制无人机试飞,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批量生产,所以说军事科技是现代科技的集大成者。
⑵ 为什么说军事科学是存在的
军事科学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军事科学是存在的
军事版科学military science研究战争的本质和权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综合性科学。又称军事学。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帝国主义时期,战争的范围空前扩大,手段也空前残酷。各个阶级、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以及各政治集团为了准备战争和争取胜利,竭力探索战争的规律,研究武装力量的建设和使用,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步形成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军事科学体系!
⑶ 如何理解军事科学的性质
军事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战争性质主要指它的社会政治性质,如正义的、进步的战争,或非正义的、反动的战争;为人民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或反人民的战争。此外,战争还有它的规模、持续时间和武器装备、作战方法等方面的性质,如世界战争或局部战争,持久战争或速决战争,核战争或常规战争,正规战争或游击战争等。战争规律是战争的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敌对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战争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战争规律,包括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只要对上述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就可以找出战争内在的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军事科学是具有特定范畴的独立的科学。它以战争为研究对象,而战争有自己的内涵和规律,如战略的、战役的和战术的规律,等等。同时,战争是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是敌对双方力量的总较量,战争的准备与实施涉及各个方面,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种有关的知识,还需要哲学所阐明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往往先应用于军事;所以军事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战争,而战争又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关系整个社会生活的特殊社会活动形态,因此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自然科学的许多成就,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军事方面。军事技术是建设武装力量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军队的编成和作战方式以及战争的胜负,除了人的因素以外,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武器装备和技术的水平。因此,军事技术,包括各种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使用、维修等,也是军事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武器准备和技术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一切军事技术都是为战争的政治目的服务的,它并不影响军事科学的本质属性和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战争规律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它又是通过进行战争的敌对双方的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人们由于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战争规律的认识和应用也不尽相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任何国家的军事科学研究,都必然要遵从本国的政治并为其服务。不同国家的军事科学,由于受本国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状况和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等的影响,又具有各自的民族特征。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上各方面的斗争异常剧烈,世界各国日益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加以现代军事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军事学术的广泛交流,使军事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受国际和世界的影响。然而,它的阶级性和民族特征却绝不会因此而消除。
目前世界上还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还有阶级,局部战争一直连绵不断,世界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是制止战争的力量也在增长,斗争将是长期的,因而军事科学也将继续不断发展。将来,随着阶级、国家的消亡,消除了战争的根源,人类进入永久和平的时代,军事科学也将最终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⑷ 军事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还是属于自然科学为什么
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回及其发答展规律。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新闻学等~~~
社会科学的各种学说一般属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范畴,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中它们一般具有阶级性质~~~
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进程中,新科技革命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趋势日益加强~~~
⑸ 军事科学的性质是什么
军事科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战争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属历史阶段出现的特殊社会现象。原始社会部落或部落联盟之间的暴力冲突,可以看作是战争的初始时期。几千年来,战争绵延不断,愈演愈烈。
军事是以准备和实施战争为中心内容的社会活动。军事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以及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
战争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人们为了指导战争顺利进行,不断总结战争实践经验,探索战争的客观规律,寻求克敌制胜的手段和方法。军事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军事科学是具有特定范畴的独立科学。它以战争为研究对象,而战争是有自己特殊的内涵和规律性的。同时,战争是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是敌对双方力量的总较量,战争的准备与实施涉及各个方面,所以军事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⑹ 学习军事科学的重要
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综合性科学。又称军事学。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帝国主义时期,战争的范围空前扩大,手段也空前残酷。各个阶级、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以及各政治集团为了准备战争和争取胜利,竭力探索战争的规律,研究武装力量的建设和使用,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步形成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军事科学体系。
军事与军事科学
战争与军事 战争 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特殊社会现象。原始社会晚期部落或部落联盟之间的暴力冲突,可以看作是战争的初始形态。这种部落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生存条件而引起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财产、阶级的出现,战争的性质逐渐发生变化。进入阶级社会后,战争便成为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矛盾斗争的最高形式,成为政治的继续。只有全世界实现了共产主义,阶级和国家消亡了,战争才会消亡。
军事 军事是以准备和实施战争为中心的社会活动。诸如武器力量的组织、训练和作战行动。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和使用,战略战术的研究和应用,战争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国防设施的计划和建造,后备力量的动员、组织和建设等,都属于军事的范畴。军事不是孤立的活动,它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以及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既受这些因素的制约,又对它们发生不同程度的作用。
军事科学的任务和性质 军事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战争性质主要指它的社会政治性质,如正义的、非正义的战争,或进步的、反动的战争等。此外,战争性质还有它的规模、持续时间和武器装备、作战方法等方面的性质。战争规律是战争的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战争,而战争又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关系整个社会生活的特殊社会活动形态,因此军事科学具有综合性和鲜明的阶级性。自然科学的许多成就,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成为军事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军事技术是建设武装力量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各种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使用、维修等。世界上局部战争一直连绵不断,世界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制止战争的力量也在增长,斗争是长期的,军事科学也将不断发展并日益完善。将来,随着阶级、国家的消亡,消除了战争的根源,人类进入永久和平的时代,军事科学也将最终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古代军事学
在世界古代历史上,中国的军事学曾在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很早就出现了金属兵器和战车,建筑了被誉为世界奇迹的古代防御工程体系万里长城;火药、指南针的发明和火器的创制,也在世界军事史上有深远的影响;中国还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技术专门家;此外,中国最早创立了较系统的军事理论,从先秦到清代前期,先后有2000多种兵书问世,并留下一些有价值的军事历史、军事地理著述,编纂了卷帙浩繁的军事类书。古代西亚和地中海沿岸一些国家,如埃及、波斯、希腊、罗马等,在军事学方面也有各自显著的成就。
两次世界大战与帝国主义军事理论 为适应帝国主义国家推行海外扩张政策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帝国主义军事理论。如美国的A.T. 马汉在其著作中提出了海权论。主张建立并运用强大的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去夺取制海权,控制海洋,进而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德国的A.von施利芬继承了克劳塞维茨和H.K.B.von毛奇的军事思想,主张速决战。他根据德国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在东、西两面作战的战争计划,成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略指导的基本依据。法国的F.福煦预测未来的战争将是短暂的,其进程将是激烈而快速的。他认为只有战斗才能决定战争的结果。在战争中军队行动的快速性、积极性、高度纪律性和节约兵力等都具有重大意义,而指挥是否得当则是决定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战后新式武器的发明、应用和不断完善,大大推动了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发展。意大利的G.杜黑提出“空中战争”理论,认为空军应是未来战争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工具,依靠空军夺取制空权并实施空中进攻,即可摧毁敌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抵抗而保证战争取得胜利(见空中战争论)。
英国的J.F.C.富勒提出的“机械化战争”理论 ,法国的C.戴高乐提出的“职业军队”理论和德国的H.von泽克特提出的“小型军队”理论,都主张依靠少数精锐的职业军队,使用坦克和飞机等新式武器来取得战争的胜利。法国的H.P.贝当提出依靠坚固战略防御工事制胜的理论 。德国的E.鲁登道夫提出了“总体战”理论,认为现代战争将是全面战争,既要歼灭敌人的武装力量,又要无情地打击敌国的工业目标和居民,战争进程将是闪电式的,力求速战速胜。这些理论适应了帝国主义国家统治阶级对外扩张,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他们由于主观片面地夸大某种新式武器或某个军种、兵种的作用,往往得出错误的结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资产阶级的军事科学再一次经受实践检验并得到新的发展。在战争中,大兵团作战的组织指挥和军种、兵种战术进一步完善,战役理论和合同战术得到较全面的发展。由于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技术兵器数量多,物资消耗成倍增长,军事对经济的依赖更大,军事经济理论进一步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军事运筹学的产生。导弹、原子弹等的研制成功和使用,标志着一个新的军事技术时代的开始,资产阶级军事理论也得到新的发展。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科学(1840~1949) 西方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引进 19世纪中叶,殖民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两广总督林则徐开始搜集外国军事资料,研究敌情,提出组织民众,军民配合,沿海各省协力筹防和以守为战,以逸待劳,在近海和陆地歼敌的抗英方针。战后,魏源等有识之士,总结和吸取了清军战败的教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造战舰、制枪炮、练精兵、翻译西方军事科技书籍。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王朝为了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在半个世纪中,先后开办了江南制造局 、福建船政局 、汉阳枪炮厂等30多个军工厂(局),仿制西方枪炮弹药,建造蒸汽舰船,初步建立了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在沿海建设了部分基地和要塞。陆军几经变革后,按步、骑、炮、工、辎等兵种编组成新式陆军。先后创办了船政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讲武堂及各种专业学堂等70多所军事学校 。
翻译和编著了《战法学教科书》、《战术学》、《防海新论》、《火器真诀》、《兵学新书》等多种军事书籍,从各方面介绍西方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近代军事科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清军爱国官兵运用这些成果,取得了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在镇南关大捷、摩天岭阻击战、黄海海战、天津保卫战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但是,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思想和根本制度,仍然是封建主义的、腐朽没落的,所以,并未能挽救清王朝的失败。
辛亥革命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军事科学 中国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之前和之后对军事问题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指导了当时的革命战争和军事建设。他所领导的革命政府曾组建了广东舰队和中山航空队,开办了广东海军学校和航空学校,又创建黄埔军校,并以军校毕业生为骨干,建立了国民革命军。中国大革命时期的军事学术,受到了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影响,从而为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在此期间,北洋军阀政府扩建陆、海、空军,按西方操典进行训练,并以原来清王朝的军事学堂为基础,建立了一些军事学校。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保定军官学校。由于进步思潮的影响,该校不少毕业学生后来也参加了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工作,有些人成为军事领导人和骨干,有的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1949年,国民党政府建立了军事统率机构,以及陆、海、空三军和炮兵、装甲兵等特种兵部队,开办了相应的军官学校,先后组织翻译了日、德、意、英、美等国的许多军事著作,把外国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同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治军作战思想掺杂混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些爱国将领和军事理论家也著书立说,介绍军事科学研究的成果,传播加强国防建设、抵御外来侵略的思想。如蒋百里在1937年出版的《国防论》一书中,提出长期抗战的主张;杨杰在《国防新论》和《军事与国防》等书中,对当时的国防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和论述。
无产阶级军事科学
建设无产阶级军队原则 列宁创建了俄国工农红军。他指出红军建设必须加强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教育;通过政治委员、党支部和加强政治工作,实现无产阶级政党对军队的领导;培养无产阶级优秀分子成为军队的骨干,合理利用旧的军事专家;实行一长制;强调军队中必须有最严格的纪律,觉悟和纪律是军队力量的源泉;认真学习军事,加强军事训练;掌握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化的军队。
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原则 列宁认为,战争是对每个民族的全部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全面考验。他要求实现全民武装,动员全民参战,广泛开展人民战争。列宁提出除了学会进攻之外,还必须学会防御和必要的退却。他认为在决定时机和决定地点拥有压倒优势是军事胜利的规律;要求实现统一指挥,集中管理;加强军事科学研究等。十月革命后,列宁采取了灵活的策略,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接着又领导苏维埃俄国军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白匪军的武装叛乱,使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同时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和伏龙芝等在进行军事改革的同时,加强军事科学的研究工作。随后斯大林又同伏罗希洛夫、图哈切夫斯基等苏军领导人一起,为加强苏联的国防建设和战争准备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斗争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
国防建设学说 斯大林要求“要在国内创造一切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必要前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力量”。在军队建设上,要求保持并巩固红军在政治、思想方面的特点;同时指出,使红军拥有精良的武器装备是战斗实力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方针,建立了可靠的战略后方工业基地,为国防奠定了牢固的经济和技术基础。
决定战争命运因素 斯大林在20年代后期提出,决定战争命运的归根到底是正确的政策和千百万群众的同情与支持。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又提出:“现在战争的命运不会由突然性这种偶然因素来决定,而要由那些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后方的巩固性,军队的士气,师的数量和质量,军队的装备,军队指挥人员的组织能力来决定。”
战略战术原则 斯大林指出战略必须完全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纲领为依据。战略最重要的任务是规定基本打击方向,预先决定各次战役的性质。策略是服从与服务于战略的。作战方式、战争形式不是永远一样的,要善于机智地运用。军事艺术的任务就是保证自己拥有一切兵种,使它们日臻完善,并善于把它们的行动配合起来。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使无产阶级军事科学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总结了历史上的战争经验,探索中国革命战争所特有的规律,用以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胜利。毛泽东等通过长期战争实践,不仅探索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而且揭示了战争和战争指导方面的许多普遍性原理,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许多领导人都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战争观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指出,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着眼其特点和发展。必须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认为,中国不同于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不能走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因为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有绝对优势,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条件下,不能把武装斗争的矛头指向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中心城市,而应指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特别是在各省交界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支持长期战争的战略基地,在农村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发展壮大,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胜利。
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原则 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和朱德等领导人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创造了一整套以劣势装备的人民军队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了以“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为核心的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后来毛泽东又提出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一系列作战方针和原则。抗日战争时期,他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战略的内线持久防御战和战役战斗的外线速决进攻战的具体方针。在解放战争中,他坚持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方针,在战略防御阶段,指导全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形式,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不断转化敌我力量对比,并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在战略进攻阶段,组织进行大规模的战略决战,歼灭敌人重兵集团,并实施战略迂回包围,歼灭溃逃之敌。抗美援朝战争中,提出了实行战术的小包围、打小歼灭战,尔后再逐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以上这些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战略战术,是适应当时的情况提出来的,它反映了战争的客观规律,所以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则。
国防现代化建设学说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指出,革新军制离不开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及时提出加强国防,建设包括海军、空军以及其他技术兵种的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包括用于自卫的核武器)的重要指导思想。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建成了一支包括海军、空军和陆军各兵种以及战略导弹部队的现代化军队,自力更生地全面发展了国防科技,建设了国防工业。1964年10月,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随后又成功地试验了氢弹、导弹核武器,实现了远洋和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掌握了近地轨道和同步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及回收技术,使中国的军事技术在这些方面跨进了世界先进行列,使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上述理论,集中反映在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论联合政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等一系列著作中,也反映在各个时期由他起草的大量文件、电报中。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胜利的指针,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革命战争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概括。
当代军事科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战争与军事科学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和苏联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中,不断加紧军备竞赛,运用各种手段争夺势力范围。在这两国之间和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两个军事集团之间虽然没有爆发战争,但世界许多地方的局部战争却不断发生。有不少战争是美、苏两国操纵或直接出兵进行的。他们把局部战争作为争夺霸权、扩张势力范围的手段和新式武器的试验场。
战后几十年间,人类社会经历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核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并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引起了作战手段和作战样式的巨大变化。首先是核武器的迅速发展,使核战争成为军事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核武器制胜论”和“核威慑战略”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美、苏两国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的基础。争夺核优势和进行核讹诈,成为它们进行政治、军事角逐和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其次,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美、苏之间核僵局的出现,研究以核武器为后盾的常规战争,特别是使用新的高技术常规武器的局部战争,又成为美、苏等一些国家军事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美国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的理论和“星球大战”计划,以期打破核僵局,夺取对苏联的战略优势。苏联则强调高速度、大纵深和立体作战的理论,并加紧发展自己的空间武器,力图与美国保持均势。随着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美国、俄罗斯等国都在重新考虑自己的战略部署。中国的军事科学研究工作,几十年来一直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依据,重点探讨现代化条件下进行人民战争的有关问题,探索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其目的是加强国防,反对侵略,使中国的国防成为制约战争、维护和平的强大力量。中国研制和装备有限数量的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中国政府曾一再宣布,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且主张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中国发展航天技术,是为了和平的目的。中国坚决反对空间军备竞赛和空间军事化。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促进了军事科学体系的完善。
现代军事科学体系 军事科学体系包括军事科学的整体结构、学科的划分以及各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安排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军事科学领域的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层次越来越多,各学科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加强对军事科学体系的研究,对于军事科学的全面发展以及各学科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现代军事科学包括军事理论科学和军事技术科学两大部分。
军事理论科学 大体可分为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两个门类,以下再分为若干学科。军事思想是研究战争观和战争与军事问题的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从而揭示战争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研究武装力量建设和使用的基本原则;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国家、军队,主要领导人和军事家在战争与军事问题上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等。
军事学术是研究战争指导和军队建设的规律和方法。通常包括: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队指挥学、军事运筹学、军制学、战争动员学、军事教育训练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队后勤学,以及军事历史学、军事地理学等。
军事技术科学 主要研究现代各种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使用和维修保养等技术,以及军事工程和军事系统工程等。
军事技术科学的分类,包括基础理论和各个应用学科,后者按现代武器装备在各军种、兵种中日益专门化和综合化的趋势划分为:海军技术、空军技术、战略导弹部队技术、装甲兵技术等;按武器装备的种类划分为:枪械、火炮、坦克和装甲车辆、军用飞机、舰艇、导弹、核武器,以及自动化的通信、指挥、侦察系统等。
军事科学体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军事和军事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新的军事专业不断出现,学科随之增加。如战略理论的研究,除了总体的研究外,还分别有各种战略的研究,诸如核战略、海洋战略、空中战略、外层空间战略以及战区战略、后勤战略等等。另一方面,由于军事与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关系密切,军事科学同其他领域中一些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从而又逐渐形成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国防经济学、国防外交学、国防教育学、军事管理学、军事社会学、军事人才学、军事伦理学、军事心理学等,军事技术科学的边缘学科则为数更多,如军事工程地质学、航空航天系统工程学等等。
中国发展军事科学的方向 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对外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为了保证国防现代化建设,适应巩固国防和今后反侵略战争的需要,循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军事科学。
⑺ 为什么说新时期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是一个科学统一的军事理论体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于军事,导致军事样式的巨大变化和深刻的变革,多种技术的应用回形成了多种理论答,所以军事理论已经是一个综合多种技术和理论的体系,必须是一个科学的统一的整体。军事现代化建设要想撵上世界先进国家,就要从思想、技术和理论等方面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
⑻ 1.什么是军事科学
军事科学(military science)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综合性科学,又称军事学。
军事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战争性质主要指它的社会政治性质,如正义的、非正义的战争,或进步的、反动的战争等。此外,战争性质还有它的规模、持续时间和武器装备、作战方法等方面的性质。战争规律是战争的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战争,而战争又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关系整个社会生活的特殊社会活动形态,因此军事科学具有综合性和鲜明的阶级性。自然科学的许多成就,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成为军事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军事技术是建设武装力量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各种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使用、维修等。世界上局部战争一直连绵不断,世界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制止战争的力量也在增长,斗争是长期的,军事科学也将不断发展并日益完善。将来,随着阶级、国家的消亡,消除了战争的根源,人类进入永久和平的时代,军事科学也将最终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军事科学体系包括军事科学的整体结构、学科的划分以及各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安排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军事科学领域的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层次越来越多,各学科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加强对军事科学体系的研究,对于军事科学的全面发展以及各学科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现代军事科学包括军事理论科学和军事技术科学两大部分。
⑼ 军事科学是在什么之中形成起来的
军事科学抄是在战争实践中形成起来的,并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出现战争之后,人们便以不同的方式总结战争经验 ,探索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知道战争,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步形成具有特定范畴、内容丰富的军事科学。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知道战争的准备和实施的科学。
⑽ 为什么说军事科学技术的装备水平能够检验一个国家总体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水平
因为一些尖端装备的制造需要国家高科技的水平,以及强大的经济实力。比如说原子弹及现专在的东属风洲际导弹。每一枚洲际导弹的制造都是世界级的领先技术。并且每一枚导弹的造价高达几亿甚至上10亿。这些没有钱没有技术是不行的。
希望能够帮到您,感谢您的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