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军事变革全面发展始于什么年代
新军事变革全面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中国充分利用世界军事变革的形势和冷专战结束后相对和平的环属境,紧跟世界潮流,全面推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及时调整军事战略方针,形成了军事变革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充分发挥了理论的先导作用;自力更生发展"杀手锏",提高了武器装备的信忠化水平;以人为本,人才先行,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调整体制编制,压缩军队规模,优化了部队结构。
㈡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成立于何时
1946年
1月13日 军委三局派申光到北平负责组织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的通信联络,任命陈士吾为电台台长。1至7月,先后有36个军调执行小组执行任务。
2月7号 东北民主联军通信学校在吉林梅河口成立,校长由段子俊兼任。
6月 华东通信学校(通信专科学校)在山东临沂开学,校长黄荣。
冬 联司通信队改为西北通信学校,校长刘克东。
冬 在大连成立关东电气专门学校,校长段子俊,副校长罗若遐。
1947年
2月5日 晋察冀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在河北阜平县成立,曾涌泉兼任校长。
3月19日 我军主动撤出延安,军委三局派黎东汉(后崔伦)带3部电台(后4部)1台台长周建忠、报务主任解超;2台台长孟令仪;三台台长高洪彦、报务主任李东祥;4台台长胡佳、报务主任于回香随总部转战陕北。派汪名震、陈士吾随中央共委到河北平山。局本部随中央后委转移到山西临县。
7月 中共中央在陕北小河村召开中央前委扩大会议。此前,军委三局总台保障了中央对刘邓、陈粟、陈谢大军的指挥通信。
1948年
1月下旬 周恩来副主席主持召开通信保密工作会议。
3月23日 在陕北随总部遂行通信保障任务的一大队到达山西临县。6月,军委三局转移至平山,8月迁至郜家庄。
5月 军委三局领导机构调整。局长王诤、副局长王子纲、刘夤、李强,下设3个办公室。
5月 成立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王诤兼任校长。
6月24日 中央军委颁布《通信技术人员待遇条令》。
11月 中原军区成立电讯专科学校。李达兼校长、政委。
1949年
1月 王诤兼任北平物资接管委员会交通接管部部长与电讯接管处处长。
2月16日 军委三局派军委通信总台副台长田保洪带领44名通信人员接管电台,于3月22日接替郜家庄总台任务。总台人员于3月26日到达北平八大处。
春 各军区、野战军进行整编,陆续任命了通信部门领导人。
5月30日 军委电信总局成立。局长王诤、副局长李强,刘夤、王子纲、钟夫翔。军委三局与其合署办公。
7月12日至8月6日 军委电信总局在北平召开华北电信会议,朱德总司令到会做重要讲话。
9月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机要通信干部学校(又称工程学校,简称军委工校)一部在张家口成立。华东军区通信学校在南京成立。西北军区通信学校在西安成立。东北军区通信学校在抚顺成立。华北军区通信学校在宣化成立。
10月 中南军区通信学校在武汉成立。
10月1日 北京举行开国大典,军委三局总台为大典通信保障。
12月28日 中央军委决定从1950年起,全军电信器材由军委三局集中管理。
12月 中共中央《关于电信工作指示》规定各解放区在政府系统下单独成立电信局,明确指出在全国电信部未形成前,仍由军委三局兼理筹建国际通信,筹划全国电信网准备工作。
1950年
3月 中央军委决定,党、政、军各系统机要通信任务统一由军委三局保障。
3月25日 中央军委作出《关于各大军区成立通信团的决定》。同年7月25日总参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团暂行编制表》。
5月24日 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任命王诤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信部部长,刘寅为副部长兼干部处处长,罗若遐为副部长兼业务处处长。
5月25日 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信部在北京成立。
㈢ 红军最早的通讯兵部队组建于何时
1931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总部无线电队成立,这是最早的通讯兵部队。王净任队长,冯文彬任政治委员。2月无线电训练班开办,这就为红1方面军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以及其他地区红军建立无线电联系提供了条件。
后来,红军无线电技术队伍不断扩大,1932年1月,无线电训练班扩编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无线电通讯学校。刘光甫任校长,杨兰史任政治委员。1933年3月,无线电通讯学校改称红军通信学校,分设无线电通信、电话通信、旗语通信和司令部通信等专业,为中国工农红军培养了大批通信技术干部。
㈣ 中国近代军事通信在什么时候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
电报在战争中所显示的效能,使清政府上上下下进一步认清了近代通信手段对国防战备和作战指挥的巨大作用。左宗棠在任陕甘总督时,由于消息闭塞,对于发展近代通讯事业的必要性一度缺乏认识,认为“兵事之利钝,不在乎此”。调任两江总督后,他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他在《筹办沿江陆路电线片》中说:“电线兴自泰西,无论水陆程途千万里,音信瞬息可通,实于军情商务大有裨益。即如法国之于越南,俄国之于珲春,日本之于朝鲜,皆设电线。盖有事呼应灵捷,无事可便商贾,故凡用兵要地,通商码头,彼族无不谋占设电线。”这位曾经对电报不屑一顾的左宗棠,建议从南京到汉口架设沿江陆线,以加强长江的防务。类似左宗棠这样的清朝官员很多,因此,中法战争之后,中国近代军事通信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
㈤ 中国的军事通信在什么时候迎来的变革
在19世纪中叶,此时的世界军事通信,正在酝酿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在国门已经打开的情况下,古代的中国很快就感到了这场通信革命的威力。中国的军事通信,也由此出现了全新的内容。
㈥ 新军事革命始于什么战争
世界新军事革命爆发的标志是爆发的海湾战争战争。
世界新军事革命版的特点;
1.新军事革命:进入90年代,世界军权事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技术兵器的出现和海湾战争的爆发,宣告了高技术战争时代的到来,新军事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能否把握这场军事革命的机遇,将直接影响到下个世纪军事力量的对比,更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2.具体内容包括:夺取制信息权和制空权,实施军队建设的长远规划,研究新概念作战方式,增加信息战的能力。
3.新的战略思想: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打赢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密集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4.美国对中国的军事遏制仍是中国面临的最主要安全威胁
5.技术包括:信息技术,隐身技术,远程精确打击,网络安全技术,C4I(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等。
㈦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从什么时候开始
自40年代中期计算机问世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第一次信息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信息产业应运而生,人类迈向信息社会。到90年代初期,美国每年应用计算机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4000亿人一年的工作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已占发达国家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在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之际,全世界拥有4亿台计算机和10亿部电话(1994年初),但是,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递仍不畅通。美国计划在10—15年内建成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指数字化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用以把政府机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家庭的计算机联网。用90年代计算机网络传输33卷《大不列颠网络全书》需要13小时,而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将只需4.7秒。
“信息高速公路”掀起的第二次信息革命的特征是网络化、多媒体化。“信息高速公路”能传递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其服务范围包括教育、卫生、娱乐、商业、金融和科研等,并将采取双向交流形式。
在当今经济竞争中,掌握信息并使之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将取得胜利。著名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他的《力量转移》一书中指出:以信息为基础创造财富体系的崛起是当代经济方面最重要的事情,知识已成军事和经济中最重要的因素。日本全国科技政策研究所预测,从2011—2020年的10年内,人类知识将比现增加3—4倍。美国《未来学家》1994年1—2月号载文指出,到2110年,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将涉及到90%的劳动力,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但是,第二次信息革命也有可能扩大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因信息技术、资金和人才不足而更加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应高度重视第二次信息革命,加紧培养人才,争取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应实行优惠政策,帮助发展中国家迎接第二次信息革命的到来。
㈧ 新军事革命探索兴起阶段发生在哪个年代
新军事革命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从军事技术形态的发展及其影响来看,新军事革命的发展过程主要是起步阶段、展开阶段、完成阶段。主要内容如下。
1、起步阶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持续到20世纪80~90年代。主要标志是精确制导武器、超视距探测跟踪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等武器装备的出现,作战方式上超视距精确打击。
2、展开阶段。大致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将持续到21世纪30年代。主要标志是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大力发展,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加快,新的军事理论层出不穷,军队规模缩小、结构优化,敌对双方的较量从超视距精确打击逐步转变为信息控制。
3、完成阶段。估计要持续到21世纪下半叶。主要标志是机器人部队和新概念兵器的出现,武器装备、军事理论、军队编成等都将发生根本性变革,全新的智能化军事体系将完全取代机械化军事体系,整个军事系统将发生全面的根本性变革。
(8)军事通信革命始于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新军事革命不仅对军事领域本身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国际战略格局和安全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加剧了战略力量平衡的不平衡,使国与国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可能扩大。
它为利用军事手段达到政治目的提供了低风险、高效率和多样化的选择,从而刺激新的干预主义的进一步兴起,并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新的威胁。
㈨ 风筝在我国用于军事通信始于什么年代
春秋战国用的风火台,应该是隋唐时
㈩ 新军事革命最早课追溯到什么时候
新军事革.命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一)产生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
这场军事革.命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就开始积极研制火箭、导弹武.器;1942年美国开始实施“曼哈顿工程”计划,于1945年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1946年,由美国人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首先在军事领域出现;1955年,苏联设计了第一枚可以运载核.武.器的洲际导弹,并于1957年用这枚导弹改造的多极火箭首次把人造卫星送上天。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这些新型军事技术群也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并愈来愈明显地改变着整个军事领域的面貌。
(二)展开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至21世纪二三十年代)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91年初爆发的海湾战争,使人们不仅看到了高技术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更直接感受到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因此,海湾战争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等国对新军事革.命的研究和讨论很快进入了高.潮并成了国防机.构等政.府行为。
当美国率先推行新军事革.命的时候,世界其它许多国.家,如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等也不甘落后。这些国.家充分认识到新军事革.命代.表着未来世界军事发展的大趋势,为了更有效地维护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纷纷加快本国新军事改.革的步伐,以迎接新军事革.命的挑战。
2003年春的伊拉克战争,从武.器装备、作战形式、部.队编成都体显了现代战争的最新特点,实际上是美国新军事革.命成果的全面检验;通.过这场战争,美国必将对下一轮军事革.命提出新的计划的任务,全世界也都被这场战争进一步惊醒并坚定地投入到这场新军事革.命的行列中来。
(三)完成阶段(21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
当然,新军事革.命是由机械化军事形态转化而来,需要经过多个发展阶段。两种军事形态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内涵上,都存在一个并存、交替与过渡的时期。根据许多军事专.家、未来学家的分析和预.测,新的智能化军事形态估计要到21世纪中叶才可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