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中心
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电 (田义伟)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中心成立大会12日下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举行。这标志着来自国家机关、军委总部机关、部队、院校和武警、公安系统的28位专家学者,正式加盟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 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研究,是军事科学院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先后取得了《反恐怖作战研究》、《反恐怖演习规范》、《非战争军事行动概论》等50余个重要成果,有1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军队、总部级奖励。
为加快科研方式转变,聚合军地非战争军事行动科研优势,推动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研究深入发展,该院决定成立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中心。聘请6位国家反恐怖行动、抗洪救灾行动和军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部队应急处置行动等领域的首席专家,以及其他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领域的22位专家,担任指导专家或客座研究员,采取“小核心、大外围”的科研方式,按照自主科研与协作科研相结合的形式,深入开展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国际维和、国际救援、联合军事演习等问题的理论研究。
据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中心主要承担国家、军委、总部和军事科学院下达的研究任务,选择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自主申请立项,参与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的课题招标。进行非传统安全威胁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现实问题研究,为国家、军委、总部提供决策咨询;进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基础理论研究,建立中国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体系,创新和发展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组织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研讨,协调军地专家开展重大理论问题学术攻关,建立非战争军事行动数据库,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研究的快速反应能力;参加国家、地方和军队、武警组织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演习和评估等实践活动,进行理论指导,丰富和深化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负责研究生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教学,培养高素质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人才。
军事科学院院长刘成军、政委孙思敬出席成立大会。
㈡ 军事理论论述题
改革发展30年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人民解放军走上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依据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实现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即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现代化建设。确立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军队进行重大调整改革,裁减员额100万,朝着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迈出重要一步。
进入90年代,人民解放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确立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基点的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制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作为军队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军队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加快武器装备发展,加强军兵种和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建设,优化体制编制,裁减员额70万,防卫作战能力显著提升。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战略思想,全面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增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军队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和军事管理创新,不断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核心军事能力和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
推进军事训练转变
人民解放军坚持把军事训练作为推进部队全面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本途径,改革训练内容、方法、管理和保障,科学构建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体系。
拓宽军事训练领域。加强信息化条件下战略战役指挥训练和部队训练,举行跨区域检验性对抗演练,进行整建制夜间训练,开展后勤、装备保障综合演练。重视加强反恐、维稳、处突、维和、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
深化训练改革。构建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内容体系,编修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推广训练改革的创新成果。加强军兵种联合训练,强化作战要素训练,突出指挥协同训练和战法研究,改进区域协作训练。完善基地训练,发展模拟训练,推开网络训练,开展对抗训练。改革军事训练考评机制,从难从严训练,实施军事训练全过程全要素精细管理。
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普及电磁频谱、战场电磁环境等基础知识,学习掌握信息战特别是电子战等基本理论。突出信息化武器装备和指挥信息系统操作使用训练,进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信息化改造,重视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演练。
㈢ 非战争军事化行动有哪些基本特点
反恐行动、政治上的敏感性、行动上的突然性、指挥上的复杂性、处置上的专业性、手段上的特殊性、维稳行动的应急性、斗争形式多样性、行动手段有限性..............
㈣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在美国的体现
在现代军事理论方面,美军走在世界各国之前,美国运用战略威慑这样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来传达预定的政治军事意图,也远比其他国家频繁。美国对外进行战略威慑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每年都举行以各种威胁为假想对象的军事演习,演习不仅是为了检验新式武器装备和部队的战斗力,也用来显示美国军事力量的有效性,以吓阻对手,“不战而屈人之兵”。近期以来,美军又大举调兵遣将,在亚太地区举行5场不同形式的军事演习,有关评论认为,这与当前台湾和朝鲜半岛形势不无关系。
从美国的经验看,非战争性质的战略威慑,实际上是和战之间的中间性选择,这种军事策略能否奏效,取决于是否拥有有效的战略威慑能力,取决于是否有使用战略威慑力量的决心和意志,还要取决于是否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使对方认识和相信以上两点。威慑的“中间性”意味着,在威慑成功的情况下将出现和平的局面;而威慑不成功,那么冲突就会向战争演化。战略威慑恰恰就是通过显示实力和进行战争的决心,来达成避免战争之目的。
㈤ 战略思想是指什么
战略(strategy)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战略的特征是发现智谋的纲领。在西方,“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施诈”。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
战略思想是指导战争的基本观点。包括对战争的准备和实施以及武装力量建设和运用等完整的观点。是制定国防政策、战略方针、作战原则和军事训练的理论基础。它随着战争指导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当某一战略思想为最高当局所采纳,就成为某一国家或军事集团的战略指导思想。战略思想的价值,取决于反映战争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程度。先进的战略思想对夺取战争的胜利有着。
战略思想是关于战争全局指导方面的基本观点。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在军事方面的体现,是制定战争政策、战略方针、作战原则的思想依据。战略思想的确立或改变,取决于敌多双方军事、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地理等条件的现状和发展。
㈥ 紧急求助,“军事手段”的详细解释和包括哪些方式。。。急
首先进行军事威胁,包括核威胁,常规武器威胁;然后军事包围,联合盟友,进版行军事封锁;最权后是实际军事打击,又分为远程军事打击,既空中,海上,导弹等,和陆上军事打击,远程打击多起威胁作用,打击重要基地,首都等,陆上打击是占领军事重镇,经济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