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浙江有多少年历史了
8000年。一、 跨湖桥遗址的发现与发掘1、遗址的发现。1990年6月1日,萧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经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分校学生提供线索,在湘湖区域的城厢砖瓦厂取土工地发现了一处史前遗址,由于遗址的位置处在古湘湖中的跨湖桥畔,就把遗址定名为“跨湖桥遗址”。很快,市文管办将此事反映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6月14日,省考古所派考古人员到遗址现场调查,决定对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并将发掘计划报国家文物局审批。2、遗址的发掘跨湖桥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于1990年10月开始,至12月底结束。共发掘面积300平方米,出土文物113件,并发现建筑遗迹、灰坑等。经碳14年代数据测定,在8000-7000年间。第二次发掘在2001年5月到7月间进行。发掘面积300多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木器、骨角器、人工栽培水稻等文化以及非常丰富的动物遗骨。此次发掘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第三次发掘于2002年10开始,至12月结束。不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木器、骨角器。还发现了独木舟及相关遗迹。经碳14年代数据测定,独木舟的年代在8000前左右,是国内发现的最早的独木舟及相关遗迹。3、下孙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为了实现跨湖桥文化的命名,根据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基本要求,必须尽快找到与跨湖桥遗址同类型的遗址。萧山博物馆、省考古所于2002年6月起在萧山境内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终于在2003年5月10日,在湘湖区域的下孙村发现了与跨湖桥同类型的遗址----下孙遗址,为跨湖桥文化的命名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孙遗址保存有近5000平方米,于2002年5、6月间作了小范围的拭掘。同年11月起进行正式发掘。发掘面积500多平方米。二、 跨湖桥文化的命名跨湖桥文化的命名问题,随着下孙遗址的发现而具备了基本的条件。但为了使“文化”能成功命名,必须预告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跨湖桥》考古报告必须在命名大会前出版;二是事先必须得到考古界权威人士的认可。为此,《跨湖桥》考古报告于2004年12月初正式出版。在得到下孙遗址发现与发掘情况后,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严文明先生认为“跨湖桥文化”命名的时机已经成熟。2004年12月17日,跨湖桥文化被正式命名,一个崭新的考古学文化概念从此诞生。三、 跨湖桥文化的特征跨湖桥遗址的年代早于河姆渡遗址,文化面貌独树一帜,不同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原有的其他考古学文化,是一种新的发现。遗址内涵丰富,特征明确,整体性强。除跨湖桥遗址外,还在附近地区发现下孙遗址。对照考古学文化的概念,可以认为,跨湖桥遗址与下孙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具备了独立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条件,所以被考古界命名为跨湖桥文化。跨湖桥文化的基本特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器物特征、建筑特征、独木舟、经济形态、艺术与宗教、环境因素等。 四、跨湖桥文化与周边其他史前文化的关系跨湖桥遗址的文化面貌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令人惊叹的成熟性与发展高度。这种文化是从何而来,是受什么文化的影响,或者是延续与传承何地的文化?这个迷底随着最近考古的新发现,而逐步被揭开。但同时,跨湖桥文化的去向至今不明朗,与浙江乃至于长江下游地区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存在着何种联系。 都值得深入的探讨与研究。1、浦江上山文化,是否是跨湖桥文化的源头?2、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是否受跨湖桥影响?3、马家浜文化是否与跨湖桥文化有联系。4、诸暨楼家桥遗址楼家角遗址早、中期含河姆渡文化的因素,但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作为经过正式发掘、离跨湖桥文化遗址距离最近、年代也最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却未见有跨湖桥文化的影响,无论是典型器组合,还是动物形象的刻划、堆塑装饰,均不属于跨湖桥文化传统。5、其他遗址线索萧山舜湖里遗址,位于楼家桥遗址东北方约2公里处,内涵同楼家桥遗址。萧山乌龟山遗址,位于跨湖桥遗址南约15公里处。遗址下层发现河姆度文化典型的夹炭绳纹有脊釜,年代距今约6500-6000年。萧山金鸡山遗址,位于跨湖桥遗址南10公里。遗址出土相当于河姆渡遗址二层的鼎、豆类陶器。年代距今约6000-5800年。另外在萧山境内还发现相当于良渚文化的河庄蜀山、进化茅草山、所前金山等新石器时代末期遗址。关于跨湖桥文化的趋向仍然是一个尚待揭开的迷。五、跨湖桥文化命名的意义学术意义跨湖桥文化以其新颖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极具个性的文化特征,给浙江乃至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类型及其相互间关系问题的认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以罗家角④层为代表的马家浜文化早期遗址和以河姆渡④层为代表的河姆渡文化早期遗址,分别属于钱塘江南北两岸并行发展的两支浙江境内最古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已成为考古学界的共识。跨湖桥遗址的发现与跨湖桥文化的命名彻底打破原来所认识的浙江史前文化的基本脉络与格局,表明浙江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绝非以前认识的那么简单,而应该是有多个源流谱系。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成为今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丰富的遗物中如独木舟及相关遗迹反映的是当时的一种什么状况?是当时的船坞,还是制作独木舟的作坊?其本身必然包涵着非常丰富的考古信息。又如陶器制作技术水平、骨角木器和石器、动物遗存以及多种遗迹现象所反映的经济、社会生活内容、彩陶、黑陶等一些颇出意外的文化现象的源流等,都有着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跨湖桥文化”是继 “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之后,浙江省境内又一个新石器时期文化,而且是当时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它把浙江的文明史又整整向前推移了1000年。 跨湖桥文化的命名,是浙江境内当时发现的最早的一个史前考古学文化概念。跨湖桥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浙江及至长江下游的文明起源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对浙江的史前考古学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起到浙江考古工作里程碑的作用。社会意义跨湖桥文化的命名,标志着一个崭新的考古学文化概念的诞生。这是萧山文物考古史上所取得的一项巨大成就,也是中国考古领域的一项新的突破。跨湖桥文化是我们的先民留给后人的非常宝贵的财富,也是当今浙江社会一笔难得的无形资产和极具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跨湖桥文化的命名,必将对推动萧山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跨湖桥遗址的发现与跨湖桥文化的命名,为萧山的湘湖开发和建设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也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跨湖桥文化遗址显示出萧山乃至杭州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跨湖桥文化是开展历史教育、乡土史教育良好教材。也将对杭州市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促进文博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跨湖桥文化是萧山极具影响力与代表性的一张历史文化金名片。
⑵ 浙江的历史是什么
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浙江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有10000-1300年代上山文化、距今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春秋时浙江分属吴、越两国。秦朝在浙江设会稽郡。三国时富阳人孙权建立吴国。唐朝时浙江先后属江南东道、两浙道,渐成省级建制的雏形。五代十国时临安人钱镠建立吴越国。元代时浙江属江浙行中书省。明初改元制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11府、l州、75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清康熙初年改为浙江省,建制至此确定。
“浙江”是钱塘江的古称,意为曲折的江水。唐代时,分江南东道设立两浙道,是为“浙”字第一次成为地方政府的名称,“浙江”之名由钱塘江流域,延伸至北起长江,南至平阳,西倚茅山、天目山,东滨大海,囊括太湖、钱塘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几大流域的共同的政治和文化地理名称。
这一区域在春秋战国以前为越人聚居地,也是越国的本部,又曾被吴国占领,后又成为楚国的一部分。秦统一中国后,即在这里设立会稽郡,属扬州。三国时属于东吴,两晋南北朝时期属于南朝。唐宋之际又相继为两浙道、吴越国和两浙路的辖区,因吴越国内设13个州级行政区,故并称“两浙十三州”。吴越国主要范围均为今天的浙江全境,以及上海市和福建省北部的建瓯、宁德、寿光,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即为今天吴越文化和吴语的占据主导的区域。
明朝初年,设置“浙江布政使司”(初期不含太湖地区的湖州府、嘉兴府),治杭州,而一些靠近福建的地区以苍南金乡为界,划入福建行省。自此大致形成了延续至今的浙江省辖区域。
⑶ 浙江的历史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称"文物之邦".历史悠久,积储深厚.从考古资料看,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在今天的浙江西部山区一带活动.到了距今六,七千年至四,五千年间,浙江境内人类活动的范围已相当广泛,先民们在这里劳动生息,开辟草莱,改造自然.全省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百处以上,分别属于河姆文化(距今6000-7000年),马家浜文化(距今5000-6000年)和良渚文化(距今4000-5000年).在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有种类齐全的骨,石,陶,木制成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稻谷,榫卯结构清楚的木构件,以及色彩鲜艳的漆碗,依然能吹出动听音响的原始骨哨等.表明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史前文明,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浙江分属吴,越两国.以会稽(今绍兴)为都城的越国,在越王勾践时期曾经相当富强.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在浙江设置了会稽郡.三国时期(公元220- 280年),浙江富阳人孙权建立了吴国.公元十世纪初,浙江临安人钱liu建立吴越国,以今杭州为都城.南宁王朝(公元1127-1279年)建都临安(今杭州)150余年.元代(公元1206-1368年)浙江属江浙行中书省.明朝时(公元368-1644年)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杭,嘉,湖,宁,绍,台,金,严,温,处11府,1州(安吉州),75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清朝(公元1616-1911年)初期地方行政承袭明朝,康熙(公元1661-1722年在位)初年始为省,浙江省的建置至此大体确定.
浙江经济开发较早.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184年),浙江就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煮盐业,制瓷业也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公元三世纪以后,浙江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商业也日渐繁荣.到了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浙江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产量大有提高,杭州,嘉兴地区成了中国江南重要的粮食产地.丝织,瓷嚣,造纸等手工业生产发达,商品货币经济活跃,明州(今宁波)成为当时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农业生产不仅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经济作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丝织,制瓷,造纸,印刷和造船业等已居当时中国的领先地位.商业性集镇纷纷兴起.海外贸易不断扩大.丝绸,茶叶,瓷嚣是当时输出的主要商品.现在的宁波,温州,是当时中国东南部进行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海上航运可达日本,朝鲜和东南亚诸国.
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海港日益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滞缓.直至1949年5月,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迎来了新生,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