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帮我介绍一下历史上的袁绍
袁绍,天生奇才,败孔融、公孙瓒,拥冀、青、幽、并四州的领土,成为雄居北方、实力最强的诸侯。“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
建安三年(公198年)年底,袁绍采纳郭图、审配的意见,策定了“立即进攻,集中兵力,直捣许昌”的作战方针,并进行了战略部署。曹操采纳郭图的意见,指导思想是在以弱抗强总形势下,发挥作战指导优势,以智取胜,决心率精兵二万,抗击袁绍。为了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在建安四年(199年)八月,进军黎阳,先发制人。
尽管史书记载曹操兵不足1万,但事实绝非如此,就拿曹操灭黄巾来说,就招降20万,而曹操在官渡之战前也是几乎全胜,那他的兵去那了???(搜下网站能看到许多相关信息,这里我不多说了)
袁绍命颜良、文丑进攻白马和延津,先后被斩,但幷没有因此而伤其筋骨,随后袁绍领兵直扑官渡,与曹操决战。
看了地图就会明白,袁绍的这个决断不是很好,很无奈,于官渡决战袁绍的补给线几乎是曹操的4倍长,尽管史书没有记载袁绍缺粮,但我想这是一定的。而曹操是不可能缺粮的,曹操的屯田制给曹操储备了大量的粮草,196年,曹操在许下(今许昌市南)“始兴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官渡之战前,曹军屯田地有史可查的达十多处,然而从“州郡例置田官,征战四方,无运粮之劳”这句话看,曹军作战,后勤供应是以屯田地就近取材为原则的,而官渡距许昌不足一百五十里,这里又是大平原地带,无运粮之劳的。就算我们仅以许下一地至200年五年的屯粮计算,应五百万斛,也就是说曹军五年积谷仅许下一地就可达三千万斤,若曹军仅万人,每个士兵每天以 食二斤计算,可吃四年多时间。怎么可能缺粮。
随后就是许莜叛变粮的问题,曹军直扑乌巢,这时就有了个问题,乌巢该不该救,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袁绍的这个决断是不正确的,那我们来看。
前面分析过,袁绍是缺粮的,就算出重兵救了乌巢得到的也不过是空壳罢了,还很可能因重兵救乌巢而受到曹军的攻击。曹军(尽管是在突袭的情况下,一战灭了袁军一万多人,似乎轻而易举,给人的感觉都会认为那是曹军主力,想夺下乌巢,不派出主力怎么能做到,况且粮已被烧毁,现在摆在袁绍面前的只有1:撤军,会受到曹军追杀;2:救乌巢,主营空虚,很可能受到曹军的攻击,而且救了乌巢得到的也不过是空壳罢了;3:出主力攻打曹军大营,再派小股部队挡住乌巢曹军的归路,袁绍取了第3条,可是张合叛离袁绍,破灭了袁绍一统天下的梦想。。。。。。
官渡之战袁绍败给曹操,不能说明袁绍无能,是曹操太过英明。
痛哉袁绍!惜哉袁绍!悲哉袁绍!
② 袁绍是什么人
袁绍(?-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
,汉末著名军阀。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
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年)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
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
,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
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
(202年)病死。。。。。。。。。。。。。。。。。。。。。
③ 袁绍真的有我们想象的不堪吗,历史上的袁绍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在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之中,有着激动人心的三个国家瓜分天下的战斗场面。其中也有一位曾经争霸过整个天下的英雄,似乎占据了一些优势,但是却将手里的一副好牌打得稀碎。他明明手里有很强大的士兵,家财万贯,明明占据着军事要地。
在袁术称帝失败的时候,袁绍已经有当皇帝的念头了,袁绍就想要做皇帝的美梦了,而且还让自己的部下劝告自己称帝。他对皇帝这个东西越来越着迷了,袁绍是有资本的,有很强大的谋士团队,但是并没有想好格局。当他遇到强大的曹操的时候,他的毛病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最后官渡之战的失败也成为了北方的定局。
④ 袁绍评价 历史上袁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⑤ 袁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不是三国演义中,是历史中的)
你们整那么长的废话有什么用吗?
一堆没有用的...袁绍在历史上就是个公子哥,他们老袁家"四世三公"他牛啊
但是袁绍是他父亲的小老婆生的
没准还是袁家的丫鬟生的
所以被他弟弟袁术看不起`!袁绍就觉得他是天下最聪明的了...所以他要建功立业不需要别人帮忙...袁绍确实是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三国演义里的袁绍和历史上的差不多!
⑥ 袁绍在历史中是好人吗
历史人物大多只有功过一说。他是一个军阀。成为讨伐汉贼董卓的盟主,这也算是他的一大功了。后来他听信谗言,被曹操夺取了自己的地盘,这是他的过错。
⑦ 袁绍是一个怎样的人
袁绍(?-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病死。
战绩:
诛宦官之战
袁绍与叔父隗矫诏召樊陵、许相,斩之。绍及何苗引兵屯朱雀阙下,捕得赵忠等,斩之。吴匡等素怨苗不与进同心,而又疑其与宦官通谋,乃令军中曰:“杀大将军者,即车骑也,吏士能为报仇乎?”皆流涕曰:“愿致死!”匡遂引兵与董卓弟奉车都尉?F攻杀苗,弃其尸于苑中。绍遂闭北宫门,勒兵捕诸宦者,无少长皆杀之,凡二千馀人,或有无须而误死者。绍因进兵排宫,或上端门屋,以攻省内。(《资治通鉴》)
小评:宦官之祸起于汉桓帝之时,至于少帝,已数十年矣,袁绍一举诛之,结束宦官专(网络)政局面,然而杀戮着实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