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电白县有多少年历史

电白县有多少年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9 17:45:38

❶ 广东省电白县的历史。感谢!!!!!!

新石器时代,电白县境已有人类活动。

唐(尧)虞(舜)时为南交地。

三代(夏、商、周)时是扬州之南裔。

春秋战国时为百越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打败西瓯、骆越等部落,统一岭南,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时电白地为南海郡之西境。秦末,赵佗盘踞粤地,自封南越王,电白县为其辖境。

汉朝,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平粤,始设交州合浦郡,电白属合浦郡高凉县地。

三国(魏、蜀、吴)时,地属吴国。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吴析合浦郡,置高凉郡(《晋书·地理志》载:桓帝分立高兴郡、灵帝改曰高凉);吴黄武五年(226)分交州的南海、苍梧、高凉、郁林四郡,设置广州,交广分治于吴大帝黄武五年,但只实行一年就取消,直至景帝永安七年(264)才成为定制。

两晋时所属与三国同。

南、北朝时,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从高凉郡析置海昌郡。海昌郡辖地在今电白树仔镇、电城镇北部。这是在电白境内设置行政区之始。梁大通中(528)析高凉郡置电白郡、南巴郡、连江郡等12郡,兼置高州,统辖各郡。这是以电白为郡名之始。今电白县境时属高州之电白郡、海昌郡、南巴郡、连江郡地。

隋朝,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县。省电白、海昌、二郡置电白县,电白自此以县称。同时废南巴郡为南巴县,废连江郡为连江县。大业二年(606)省南巴县入连江县。三年(607)废高州,复设高凉郡(《中国历史地名词典》载:大业二年,废高州,复设高凉郡)。电白县先后隶高州、高凉都。

唐朝,地属岭南道。武德四年(621),废高凉郡,电白县和连江县隶广州。五年(622),析连江县复置南巴县;良德县自泷州改隶高州。六年(623),复置高州,州治在高凉,电白、连江、南巴、良德等县同隶高州。贞观二十三年(649),高州徙称治良德县;开元五年(717),移治连江县。连江县改名保安县。天宝元年(742),高州改称高凉郡;乾元元年(758)复称高州。时,保安县仍为高州、高凉郡治所。至德二年(757),保安县改名为保宁县。大历十一年(776),高州徙治电白县。电白、良德、保宁隶高州。

五代十国时,县名不变,属南汉国土。

宋朝,隶广南西路。开宝五年(972),保宁、良德两县划入电白县。南巴县划入茂名县。景德元年(1004),高州废,电白县改隶窦州。三年(1006),复置高州,电白县仍为该州治所。

元朝,隶湖广行中书省海北南道高州路。至元十七年(1280),高州改称高州路,路治在电白县;大德八年(1304)路治徙茂名县,以旧州址为电白县城;正十五年(1355),还治电白县。

明朝,隶广东布政使司高州府。洪武元年(1368),高州路改为高州府;七年(1374)十一月降为州,九年(1376)四月复为府。成化三年(1467)九月,电白县移治于神电卫(今电城镇),割附郭、朗肆、地安、怀德等6乡以属茂名县。茂名县下博乡地(原良德县部分地和南巴县地面划入电白县。同时府治也从电白县迁茂名县。

清仍明制,隶广东省高雷道(后改高雷阳道)、高州军政分府、广东省政府高州绥靖处、广东省高雷道、广东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❷ 电白县为什么叫电白

宋开宝五年置电白县。据《今县释名》:因“移县治神电卫”而得名。—说此地多雷电而得名。电白县的原县城在电城镇,电城镇在明朝洪武23年为了预防海盗而建城,因当地的雷电多而叫神电卫城,电白县和神电卫城因当地的雷电多得名,而不是电白县因神电卫城而得名!

❸ 电白历史是怎么样的

新石器时代,电白县境已有人类活动。 唐(尧)虞(舜)时为南交地。 三代(夏、商、周)时是扬州之南裔。 春秋战国时为百越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打败西瓯、骆越等部落,统一岭南,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时电白地为南海郡之西境。秦末,赵佗盘踞粤地,自封南越王,电白县为其辖境。 汉朝,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平粤,始设交州合浦郡,电白属合浦郡高凉县地。 三国(魏、蜀、吴)时,地属吴国。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吴析合浦郡,置高凉郡(《晋书·地理志》载:桓帝分立高兴郡、灵帝改曰高凉);吴黄武五年(226)分交州的南海、苍梧、高凉、郁林四郡,设置广州,交广分治于吴大帝黄武五年,但只实行一年就取消,直至景帝永安七年(264)才成为定制。 两晋时所属与三国同。 南、北朝时,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从高凉郡析置海昌郡。海昌郡辖地在今电白树仔镇、电城镇北部。这是在电白境内设置行政区之始。梁大通中(528)析高凉郡置电白郡、南巴郡、连江郡等12郡,兼置高州,统辖各郡。这是以电白为郡名之始。今电白县境时属高州之电白郡、海昌郡、南巴郡、连江郡地。 隋朝,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县。省电白、海昌、二郡置电白县,电白自此以县称。同时废南巴郡为南巴县,废连江郡为连江县。大业二年(606)省南巴县入连江县。三年(607)废高州,复设高凉郡(《中国历史地名词典》载:大业二年,废高州,复设高凉郡)。电白县先后隶高州、高凉都。 唐朝,地属岭南道。武德四年(621),废高凉郡,电白县和连江县隶广州。五年(622),析连江县复置南巴县;良德县自泷州改隶高州。六年(623),复置高州,州治在高凉,电白、连江、南巴、良德等县同隶高州。贞观二十三年(649),高州徙称治良德县;开元五年(717),移治连江县。连江县改名保安县。天宝元年(742),高州改称高凉郡;乾元元年(758)复称高州。时,保安县仍为高州、高凉郡治所。至德二年(757),保安县改名为保宁县。大历十一年(776),高州徙治电白县。电白、良德、保宁隶高州。 五代十国时,县名不变,属南汉国土。 宋朝,隶广南西路。开宝五年(972),保宁、良德两县划入电白县。南巴县划入茂名县。景德元年(1004),高州废,电白县改隶窦州。三年(1006),复置高州,电白县仍为该州治所。 元朝,隶湖广行中书省海北南道高州路。至元十七年(1280),高州改称高州路,路治在电白县;大德八年(1304)路治徙茂名县,以旧州址为电白县城;正十五年(1355),还治电白县。 明朝,隶广东布政使司高州府。洪武元年(1368),高州路改为高州府;七年(1374)十一月降为州,九年(1376)四月复为府。成化三年(1467)九月,电白县移治于神电卫(今电城镇),割附郭、朗肆、地安、怀德等6乡以属茂名县。茂名县下博乡地(原良德县部分地和南巴县地面划入电白县。同时府治也从电白县迁茂名县。 清仍明制,隶广东省高雷道(后改高雷阳道)、高州军政分府、广东省政府高州绥靖处、广东省高雷道、广东省第八行政督察区。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34109251.html?si=1 2001年1月2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茂名市茂港区。茂港区辖从电白县划出的羊角、坡心、七迳、小良、沙院和南海6个镇。 2002年,电白县辖19个镇(水东、林头、霞洞、黄岭、那霍、沙琅、罗坑、大衙、观珠、望夫、马踏、岭门、麻岗、旦场、树仔、电城、爵山、博贺、龙山)。 2003年12月,(1)撤销龙山镇、博贺镇,合并设立新的博贺镇。调整后,博贺镇共有5个居委会、5个渔委会和10个村委会,总面积49.5平方千米,总人口63293人。博贺镇政东湖景区府驻原博贺镇政府驻地;(2)撤销爵山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电城镇。调整后,电城镇共有5个居委会和28个村委会,总面积109平方千米,总人口135708人,电城镇政府驻原电城镇政府驻地;(3)撤销大衙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林头镇。调整后,林头镇共有2个居委会和33个村委会,总面积146平方千米,总人口125695人,林头镇政府驻原林头镇政府驻地。

❹ 电白的历史

新石器时代,电白县境已有人类活动。

唐(尧)虞(舜)时为南交地。

三代(夏、商、周)时是扬州之南裔。

春秋战国时为百越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打败西瓯、骆越等部落,统一岭南,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时电白地为南海郡之西境。秦末,赵佗盘踞粤地,自封南越王,电白县为其辖境。

汉朝,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平粤,始设交州合浦郡,电白属合浦郡高凉县地。

三国(魏、蜀、吴)时,地属吴国。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吴析合浦郡,置高凉郡(《晋书·地理志》载:桓帝分立高兴郡、灵帝改曰高凉);吴黄武五年(226)分交州的南海、苍梧、高凉、郁林四郡,设置广州,交广分治于吴大帝黄武五年,但只实行一年就取消,直至景帝永安七年(264)才成为定制。

两晋时所属与三国同。

南、北朝时,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从高凉郡析置海昌郡。海昌郡辖地在今电白树仔镇、电城镇北部。这是在电白境内设置行政区之始。梁大通中(528)析高凉郡置电白郡、南巴郡、连江郡等12郡,兼置高州,统辖各郡。这是以电白为郡名之始。今电白县境时属高州之电白郡、海昌郡、南巴郡、连江郡地。

隋朝,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县。省电白、海昌、二郡置电白县,电白自此以县称。同时废南巴郡为南巴县,废连江郡为连江县。大业二年(606)省南巴县入连江县。三年(607)废高州,复设高凉郡(《中国历史地名词典》载:大业二年,废高州,复设高凉郡)。电白县先后隶高州、高凉都。

唐朝,地属岭南道。武德四年(621),废高凉郡,电白县和连江县隶广州。五年(622),析连江县复置南巴县;良德县自泷州改隶高州。六年(623),复置高州,州治在高凉,电白、连江、南巴、良德等县同隶高州。贞观二十三年(649),高州徙称治良德县;开元五年(717),移治连江县。连江县改名保安县。天宝元年(742),高州改称高凉郡;乾元元年(758)复称高州。时,保安县仍为高州、高凉郡治所。至德二年(757),保安县改名为保宁县。大历十一年(776),高州徙治电白县。电白、良德、保宁隶高州。

五代十国时,县名不变,属南汉国土。

宋朝,隶广南西路。开宝五年(972),保宁、良德两县划入电白县。南巴县划入茂名县。景德元年(1004),高州废,电白县改隶窦州。三年(1006),复置高州,电白县仍为该州治所。

元朝,隶湖广行中书省海北南道高州路。至元十七年(1280),高州改称高州路,路治在电白县;大德八年(1304)路治徙茂名县,以旧州址为电白县城;正十五年(1355),还治电白县。

明朝,隶广东布政使司高州府。洪武元年(1368),高州路改为高州府;七年(1374)十一月降为州,九年(1376)四月复为府。成化三年(1467)九月,电白县移治于神电卫(今电城镇),割附郭、朗肆、地安、怀德等6乡以属茂名县。茂名县下博乡地(原良德县部分地和南巴县地面划入电白县。同时府治也从电白县迁茂名县。

清仍明制,隶广东省高雷道(后改高雷阳道)、高州军政分府、广东省政府高州绥靖处、广东省高雷道、广东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❺ 茂名有多少年历史,茂名多少岁了

茂名市人民广场,位于茂名市区光华南路西侧,占地面积11.07公顷,其专中绿地面积7.73公顷,水面属积2.33公顷。总投资3000多万元。人民广场于1997年元旦对市民开放。茂名人民广场到现在有11年历史
求采纳

❻ 沙琅镇多久历史有多少年

沙琅镇位于电白县北部,自古有“上佛山,下梅菉,小沙琅”之美誉。隋、唐代为电白县南境,明立得善乡一图,明嘉靖五年(1526)设置狮子堡,清雍正九年(1731)设沙琅巡检司于狮子堡,民国为第四区。解放后曾为电白六区和十三区,1953年9月为沙琅、大历乡。1958年9月隶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6月置沙琅人民公社,1983年11月置沙琅区,1987年撤区建镇。全镇总面积8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8.2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2012年末户籍总人口83430人(其中城镇人口2.8万人)。沙琅镇地处电白县山区六镇中心,三茂铁路贯穿全境,有省、县道6条,交通便利;拥有全县最高大坝(38米)、总库容达5670万立方米的黄沙水库和全境最长的母亲河--沙琅江,水源充沛。沙琅江西部平原居多,东部属丘陵地带。镇内物产丰富,盛产荔枝、龙眼、香蕉、甘蔗、大米、北运菜、木材、南药(槟榔、胡椒、砂仁、八角、藿香、沉香)和金钱龟、石龟、鳖等。自建镇以来,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广东省卫生先进镇、省中心镇、省第二批“小城镇健康发展综合试点镇”、全国重点镇、茂名市文明镇等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沙琅镇尚唐跃进村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沙琅镇及尚唐村获批为广东省第一批名镇名村创建点之一。

❼ 电白论坛的3历史沿革

宋开宝五年置电白县。据《今县释名》:因“移县治神电卫”而得名。
—说此地多雷电而得名2000年,电白县辖25个镇:水东镇、马踏镇、岭门镇、爵山镇、电城镇、树仔镇、麻岗镇、博贺镇、龙山镇、旦场镇、南海镇、沙院镇、小良镇、七迳镇、坡心镇、羊角镇、林头镇、大衙镇、霞洞镇、观珠镇、沙琅镇、黄岭镇、望夫镇、罗坑镇、那霍镇。总人口1459219人,各镇人口:马踏镇57595岭门镇58561爵山镇47227电城镇81297树仔镇46855龙山镇34908麻岗镇54245旦场镇59769沙院镇42058小良镇48560七径镇66687坡心镇70737羊角镇116266林头镇78029大衙镇29304霞洞镇80518观珠镇73862沙琅镇57298黄岭镇31930望夫镇26067罗坑镇24287那霍镇41572博贺镇26142水东镇89284南海镇62965陈村虚拟镇42634曙光农场虚拟镇7716水丰农场虚拟镇2063电白盐场虚拟镇783(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1月2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11号)设立茂名市茂港区。茂港区辖从电白县划出的羊角、坡心、七迳、小良、沙院和南海6个镇。2002年,电白县辖19个镇(水东、林头、霞洞、黄岭、那霍、沙琅、罗坑、大
衙、观珠、望夫、马踏、岭门、麻岗、旦场、树仔、电城、爵山、博贺、龙山)。 2003年12月,(1)撤销龙山镇、博贺镇,合并设立新的博贺镇。调整后,博贺镇共有5个居委会、5个渔委会和10个村委会,总面积49.5平方千米,总人口63293人。博贺镇政府驻原博贺镇政府驻地;(2)撤销爵山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电城镇。调整后,电城镇共有5个居委会和28个村委会,总面积109平方千米,总人口135708人,电城镇政府驻原电城镇政府驻地;(3)撤销大衙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林头镇。调整后,林头镇共有2个居委会和33个村委会,总面积146平方千米,总人口125695人,林头镇政府驻原林头镇政府驻地。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电白县辖16个镇(水东、林头、霞洞、黄岭、那霍、沙琅、罗坑、观珠、望夫、马踏、岭门、麻岗、旦场、树仔、电城、博贺)。

❽ 电白县博贺镇的历史

名地区的习惯调查:::

1)方言情形:福佬民系和广府民系的交错居住区,主要是以方言来区分民系,方言是区别福佬人或广府人的标志。虽然在这个区域,福佬民系也通用广府话,但他们的语言以黎话为主,福佬民系区域内的交际语言为黎话。其实在这个区域,广府民系与福佬民系有着很大的区别,即广府民系一般不通晓黎话的。毕竟福佬民系在电白、茂南区、茂港区形成的一个方言岛,在整个地区他们是一个较弱势的群体,他们的文化在广府文化的夹缝中生存,只有广府文化对他们的文化影响大,而他们的文化对广府文化影响弱,表现在语言上,由于广府话、北方官话(普通话)做为社会的交际语言,而黎话只作为福佬民系方言岛的交际语言,他们的语言会逐步弱化,甚至有消亡的可能。还有一种情形,就是福佬人已经广府化的情况,在这个区域普遍存在,他们的原来方言已经淡化,主要或完全操持广府方言,那么我也认为他们已经属于广府民系而存在,这些情况也将在下面分析。

(2)村落形态:在茂南区、茂港区的两个民系的交错居住区,主要是袂花江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区,土地并不太肥沃,这两个区大片土地贫脊,历史上水、旱、风、虫灾害十分严重,是有名的灾区。茂南土瘦地干,开发较晚。乾隆年间,皇帝有鉴于高州各属曾下诏垦荒,允以免税。当时茂南一带村落稀疏,现在市郊区的村落,大多是近二三百年才发展起来的。市区许多村庄,也是清中叶以来,由于人口繁衍,农业发展,逐步形成聚落的。这也有清朝康熙禁海迁界的影响。对于袂花江流域,由于有水源的优势,自然是发展居住地的首选。我认为,俚越族汉化为广府民系后,袂花江流域也是广府民系的一个主要居住区域,这是为什么袂花江形成福佬民系和广府民系交错居住区和自然分界线的原因。古代茂南区人烟稀疏,也为福佬民系的扩张带来机会。在近代,这一地区由于人口增多,可耕种土地减少,迁移的情况逐步减速,村落的基本固定,村落规模形态开始发展。处在平原地区,村落规模比较大,但是又基于土地的贫脊,又限制了村落规模的发展。福佬民系的村落相对较大,他们由于自身的凝聚力强、团结、宗族观念强,为了对抗外力,他们喜欢聚族而居,同时土地并不是限制他们聚族而居的因素,他们经商能力强,可以有向外界发展的余地。

(3)姓氏状况:这一区域,存在不少的大姓独姓村落,福佬民系以独姓村落、主姓村落占比较大比例,而广府民系独姓村落、主姓村落的比例比福佬民系小,杂姓村落有不小比例。这是因为广府民系形成与福佬民系不同,广府是土著民系,有较长的历史积淀和发展,宗族观念也没有福佬民系强烈,杂姓村落易于形成和发展。福佬民系是后来者,他们有强烈的宗族观念,他们的在迁移开拓中易于形成独姓村落。福佬民系的大姓有郑、陈、吴、刘、李、杨、林、倪、梁等,广府民系的大姓有黄、李、梁、许、柯、陈、张、徐、邓等姓。广府民系有的姓氏却也是由闽南移民而形成的,象许、柯、杨、陈、吴等姓氏,福佬民系也有从广府民系演变过来的姓氏,典型的有古俚族大姓冼、冯、陈等姓氏。从姓氏族谱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地区一些民系变换的状况。典型的是吴姓,吴姓在鳌头是福佬民系的大姓,吴姓在西移的过程中,却演变为广府民系,这是分布在镇盛的几条村庄如彭村、乌石等的吴姓,他们已经基本上以广府话为主了。这种从福佬民系演变为广府民系的情况在后期是比较普遍的,而由广府民系演变为福佬民系的情况也有,如茂港区羊角和坡心的冼姓、陈姓居民是讲黎话的,但在后期这种情况则变得罕有,这仍然是福佬民系文化占弱势的结果。另外是福佬民系有主动扩张的情形,而广府民系向福佬民系居住地扩张的情况则少,这是福佬民系的个性所然,因为福佬民系凝聚力强,对外来民系有抗拒力,他们形成了局部的集团优势,广府民系是很难进入他们的地盘的。吴姓的演变可以说明这种情形,他们进入广府民系的居住地,周围是讲广府话的居民,逐渐他们也忘记了原来的方言,主要以广府话为主了。福佬民系的扩张性可以从古越地名来研究,在福佬民系居住的区域,存在许多古越地名,如羊角的那邹、潭禄、三桥、博罗、禄段、罗浮,坡心的潭陂、潭莲,七迳的那螺、那艮、那增、那楼,袂花的罗禄,沙院的米稔、那澳、那读、那碌、那赖、那兴、禄蓬,小良的覃黎、覃利、那房头、那兴仔、那庄、调美、覃底、覃社、那覃等等,说明这些原来是汉化的俚越居民居住地,后来为福佬民系占据或同化了。茂港区七迳的文贡村还有古俚族生活的遗迹存在,而在广府民系所在的区域亦存在很多古越地名。

(4)习武风气:尚武习武的风气是这一区域的特色。福佬民系传承了闽南福建人的尚武传统,福建地狭人稠,居民以好狠斗勇为能,福建的宗族村落的械斗是十分厉害的。沿习而来,明清闽南移民也存在着这种传统。在整个茂名地区的福佬民系居住区,尚武的风气主要是在与广府民系的交错居住区。这一地区的福佬人较迟从闽南迁来,他们到来时,有扩张的需求,这样武艺是很有用的手段,而电白县较早期的闽南移民尚武的风气则不浓厚。我们知道鳌头、镇盛地区的习武风气都很浓厚,习武人数很多,其武术流派主要都是传承于福建。同时,这一区域在民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将军,著名者有中将邓龙光(镇盛白沙)、中将陈沛(袂花坡仔)、中将梁仲江(袂花宋村)、中将邓鄂(镇盛白沙)、中将李以劻(坡心正村)、少将倪鼎桓(袂花华谷村)、少将梁文(鳌头白鹤坡村)、少将陈赓桃(袂花椰子村)、少将郑武(鳌头飞马村)等,占据了民国茂名地区将军的比例很高,这并不是偶然的。

(5)经商意识:经商并不一定是他们的天赋,而是在于土地因素和迁徙因素的影响,人口的扩张和迁移使他们走上经商之路,从而形成他们经商的传统。他们未必十分聪明,未必是他们很有经商天赋,而他们胜在专业性,加上勤恳努力有冲劲,有传统的经商意识。这在茂名的商业状况可以看出,大企业未必是福佬民系做的,他们专注于精细专业的商业传统,把一个看似很不为人注意的小生意经营到极好极致,是非常成功的一个群体。

(6)土地状况:福佬民系的人口扩张十分快,这也是造成他们不断向外移民的情况。人口的扩张,土地就会紧张,土地不足以养活人口,会出现很多的状况:一是向外移民;二是为了土地,械斗严重;三是改变只是经营土地的情况,就是去经商,去读书,去当兵。福建省本身就是这种情况。而处在这个交错居住区,近代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所以也出现了以上几种状况。这个区域,土地并不肥沃,山地也不多,但处在平原,人口增长的速度比山区更为严重。在古代中国这个以农业为重的社会里,没有土地就意味着无法生存。这一地区解放前的大地主也特别多,家族势力作大,如许氏、邓氏、陈氏地主官僚,土地主要集中在这些大地主手中,更加剧土地的紧张。

(7)文化人才:过去这一地区文化教育并不比茂名其他地区发达,这可以从高考的上线人数和高分人数来观察,是不是因为民系之间的磨合,还有经济上的落后,以及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有关系呢?加上这里尚武风气经商风气浓厚过读书风气,小农小商又一时不足以致富,造成整体的落后。但是这一地区的福佬民系或广府民系缘于他们敢做敢为、讲求义气、精明能干、精诚团结,在现代社会中涌现愈来愈多的精英人才,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在经济上亦有所成就。

(7)宗教宗祠:福佬民系带来浓重的宗族文化,这里的宗族寺庙十分多,保存又非常完好,比如茂南区文物保护单位袂花石浪墟的广福庙、袂花扶提庙、袂花椰子村陈氏宗祠、袂花墟的白帝庙、鳌头文武庙等,广福庙与杨氏有关,扶提庙是吴氏宗庙,陈氏宗祠更不用说是陈氏的,他们都属福佬民系的家族宗庙,这些庙宇与高州等广府民系居住区的庙宇不同,它们很少祀奉冼夫人,多祀奉观音关帝玄武等神祗。所以文化形态上属于闽南文化的成份占多数。

(8)风俗节日:年例这个茂名地区特有的节日,在交错居住区是十分盛行的,而远离交错居住区的电白福佬民系居住区,年例节日就不算太兴盛了。茂名地区年例最盛的是茂南区,还有以前属茂名地区的吴川市,这个节日应该是源于广府民系,当然从这个节日在茂名地区三个民系都盛行的情况,也说明三者在文化上的融合。

处在这一区域的福佬民系,较电白县东部沿海的福佬民系迁移迟,可以在语言上区别,在交错居住区及周围的水东、南海、陈村、沙院、小良、七迳、坡心、林头、霞洞、袂花、鳌头、兰石流行方言为黎话,而电白东部沿海的电城、岭门、树仔、博贺、麻岗、旦场、马踏等流行海话,虽然同为闽南语系,但已经有不少差异。电白县东部沿海福佬移民在唐宋时代就已经开始迁移过来定居(即使如此,电白县也存在为数不少的古越地名,如电白县、博贺镇、麻岗镇、罗坑镇、那霍镇、麻茂村、禄岳村、那菉村等),而交错区的福佬移民甚至有的是清朝才从福建迁移过来,加上是与广府民系的交错居住,他们与较早来的福建移民在文化个性上有不少的差别。茂名地区的福佬民系和广府民系的交错居住区,不是福佬文化的核心区,也不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两者在这里形成交汇和冲突,最终是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主要方向是向广府文化融合。广府文化是茂名地区的主流文化,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广府文化、福佬文化也向着大中国的汉文化趋同,自己的特色越来越弱。这个区域福佬民系及其文化的存在,也说明最早之前,这里主要是广府民系的文化区域,而福佬民系是后来者,虽然他们和电白县形成了福佬文化区域及其方言岛,但他们处在广府文化的包围之中,很大程度他们已经向广府文化靠近,吸收了很多的广府文化,无论是语言(通晓广府方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都与广府文化有了较大的相似相同性,可以说两者间除开语言的重大区别外,大部分是相近的。当然他们在语言(闽南语)、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亦保持有自己的特色,形成广东汉族文化一个次文化层。

寻找茂名老年俗 :::

1.正穷节吃艾(米乞)

❾ 茂名有多少年历史

茂名市名起源于人名,由人名而至县名,由县名而至市名。

据明万历《高州府志》记载:西晋末,永嘉年间(307-313年),今高州地内有个潘茂名的人,他入山遇着道士下棋。道士欣赏他的对答和相貌,教他予黄精不死的丹方。他便在东山采药炼丹,而后升仙于西山(观山)之上。解放前,高州城文明门外洗太庙门前尚有他用的石船及其丹灶古迹,今该庙内还有一块生长着少许苔藓的石船破石存在,作为传说中的潘仙遗迹的历史见证(又一说是冼夫人遗物)。

后人为了纪念潘茂名为民灭病除害和用石船救水灾居民的历史功绩,就把他住过的山叫做潘山,把他炼丹所在地叫潘仙坡,把潘仙坡附近一带地方称作茂名。传说镇南大将军冯游后来来到两山间筑城,取潘道士的名字,建了潘州的茂名县。有些史书记载:隋始置茂名县。其实东晋就已置茂名县,后废,南朝梁复置,“隋唐因之”。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潘州为高州,茂名改属高州。明清的茂名县,仍为高州府治。中华民国期间,废高州府,茂名县先后属高雷绥靖处督办、南路行署第七专区所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茂名县先后属南路、高雷、粤西、湛江专区(行政区)所辖。

1954年开始,中央有关部门派来地质勘测队,在茂名县南部和电白县西部一带进行勘探,并成立了勘探石油工区。1955年,国家批准了在茂名县南部一带开采石油。1958年,成立了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建处,并将茂名县南部的金塘、公馆,袂花、镇盛、鳌头等地区总共418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出,正式以“茂名”的名字建立了茂名市,将原来的茂名县改称高州县。

茂名市初建时,因未定市名,而暂叫茂名工矿区。当时成立的一些属于市筹建处的直属单位,叫茂名工矿区城建局、茂名工矿区财政局等等。这个市叫什么名称,省委要市筹建处提出意见上报。有人建议,就叫“茂名市”。“茂名”是茂名县的县名,觉得夺去县名不妥,再加上“茂名”是纪念传说中的仙人潘茂名的,有封建色彩。又有人建议叫“公馆市”而公馆又带有庄园气味。还有人建议叫“金塘市”,又嫌其未能概括几个矿区的特点。最后有的领导提出从金塘、羊角、石鼓、低山几个矿区的名称串成一个市名,从“金塘”中取“金”、从“羊角”中取“羊”,以同音取“阳”,叫“金阳市”,意思是在金色的太阳照耀下,创建美丽的城市(后来有条马路叫金阳大道,有的商店叫金阳商店,缘由就是从这里来的)。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建处对这四个市名都分别陈述理由,以正式文件向省委推荐,由省委作决定。省委考虑茂名工矿区在世界上都出了名,再改用别的名称,容易引起错觉,为了连贯性起见,决定叫“茂名市”,将茂名县改为高州县,报国务院批准,1958年8月26日将茂名工矿区正式定名为茂名市。

阅读全文

与电白县有多少年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