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0年高考生奈曼旗有多少人
2020年高考生奈曼旗有多少人?上网站咨询慢慢骑,高考。网站就知道他有多少人报考了,今年。
㈡ 日记我的家乡奈曼旗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通辽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2º14′17″~43º32′
14″,东经120º20′35″~121º36′00″之间。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东与科尔沁左翼后旗和库伦旗连接,南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北票
市接壤,西与赤峰市敖汉旗和翁牛特旗毗邻。旗境东西宽约68公里,南北长约140公里,总面积为8 137.6平方公里。
奈
曼旗历史悠久。古代曾为匈奴、东胡、乌桓、鲜卑、契丹及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休养生息之地。13世纪初,隶属成吉思汗大蒙古国。后金天聪元年(1627
年),成吉思汗第十九世孙额森伟征诺颜之子衮楚克率奈曼部归顺后金皇太极。清崇德元年(1636年),后金皇帝赐授衮楚克为札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的爵位,
世袭罔替。至中华民国初期,奈曼旗历经十二世十六任郡王,统治奈曼300年。
民国24年(1935年),日本侵略军侵占奈曼旗,伪政权废除旗札萨克制,成立伪奈曼旗公署。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35年(1946年)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奈曼旗政府,隶属辽北省哲里木盟。民国38年(1949年4月),奈曼旗随同哲里木盟由辽北省划入内蒙古自治区。
1969年7月,奈曼旗随同哲里木盟划入吉林省辖。1979年7月,奈曼旗随同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99年8月,哲里木盟撤盟设立地级通辽市,奈曼旗隶属通辽市管辖,旗党政机关驻大沁他拉镇。
奈曼旗地形地貌特征一般概括为“南山中沙北河川,两山六沙二平原”。南部属于辽西山地北缘,浅山丘陵,
㈢ 历史上奈曼旗有哪些人物
明朝:喀尔喀
清朝:达延车臣汗(达延汗)、其长子图鲁博罗特。图鲁博罗特之次子纳密克,纳密克之子贝玛土谢图生子二,长子岱青杜楞,号所部曰敖汉;次子额森伟徵诺颜,以奈曼为部号。额森伟徵其子衮楚克(又称衮出斯),称巴图鲁台吉,服属于当时势力最强的察哈尔部(该部当时在辽西)。衮楚克、扎萨克多罗达尔汉郡王。
伪满时期:苏达那木达尔济。
抗战及胜利后:哈斯通力嘎、旺楚克道尔吉、那木云道尔吉、赵任远、云戒三、张建民、梁东明、王端、罗云彪、王克、陶铸、于德水、刘俊轩、薛光军、邓野农(田野农)、协儒博僧格(李洪范)、包忠爱、巩绍英、边亭、狄云献、敖力玛扎布、王克。
㈣ 奈曼旗史明显去哪儿了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奈曼旗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6.0℃-6.5℃。平均降水量366毫米。无霜期平均150天左右。冬季多西北风,春季多西南风。奈曼旗区位优势独特。地处东北与华北交汇中心,雄居东北三省与内蒙古结合部,既属于中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又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内。
㈤ 谁知道有关通辽历史的资料
通辽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东临吉林省,南接辽宁省,属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交汇处。全市辖5旗1市1县1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土地面积6万平方公里。通辽市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总人口310万,其中蒙古族138万,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1/4,是全国、全区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通辽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是中华民族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仍保留着燕国长城、金代界壕、辽代古墓壁画、元代佛塔和清代王府等历史文化古迹。这里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和清代名将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里,被誉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版画艺术之乡”、“中国民歌曲艺之乡”、“中国马王之乡”和“中国红干椒之乡”。
通辽市地处祖国北疆,历史悠久,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科尔沁草原就已经开始有人类生息。大约三千年前,这里的古代居民已进入了奴隶社会。据考古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迹和生活器具证实,通辽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戎族。春秋时,燕国在如今的河北省和辽宁省交界一带,就是现在通辽的中南部地区,为防御东胡人入侵,而修筑的燕长城遗迹,如今在奈曼旗、库伦旗境内仍清晰可辨。这证明最晚在春秋中叶,东胡人便已揭开了通辽古代文明的序幕。后来,东胡人为燕国所败北撤,秦王朝统一中国后,通辽的中南部地区属辽东郡与辽西郡管辖,便成了秦的一部分。
西汉初,匈奴主宰了包括通辽境内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继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东胡族的后裔鲜卑和乌桓族。
汉武帝时,曾三次出兵匈奴后获胜,使通辽同内地的联系更为密切,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繁荣。
东汉末年,鲜卑族首领檀石槐统一了鲜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军事联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域,科尔沁草原亦属军事联盟的一部分。
南北朝时期,在鲜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尔沁草原上,又兴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4世纪中叶,就游牧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联盟,受唐朝控制。在隋、唐之际,当时的整个通辽都在以契丹人为地方长官的中原王朝的统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以前任何时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了辽代,通辽畜牧业已经十分发达。金王朝建立后,通辽行政上归北京路临潢府管辖。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通辽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到了元朝时期,通辽归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
明朝统一蒙古高原后,通辽又属“三卫”所辖之地,大部分属“扶余卫”管辖。16世纪末,努尔哈赤称帝,改国号为“大金”,通辽基本上受大金所控制。
到了清朝,改往日部落制为盟、旗制,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统盟,当时包括4部、10旗。后来清政府又先后在蒙古王公贵族的封地设厅、府、州、县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归长春、昌图、洮南三府管辖。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哲里木盟10旗归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辖,同时受东三省监督和节制。
伪满洲国时期(1932年至1945年)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兴安南分省、兴安南省、兴安南地区,分别隶属于兴安局、蒙政部、兴安总省。
解放战争时期,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哲里木省、哲里木盟,分别隶属于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兴安省、辽西省、辽吉省、辽北省。
1949年4月,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销,所属各旗县市归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管辖。1954年4月,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哲里木盟建制恢复,管辖范围与撤销前相同。196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辖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通辽市农牧业基础条件较好,有1400多万亩耕地和6800多万亩草牧场,年产粮食35亿公斤以上,商品量占50%多,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小麦、水稻、蔬菜等,特产荞麦、红干椒、绿豆等。家畜饲养量1100万头(只),其中黄牛140多万头,是国家黄牛、生猪和绒毛生产基地。
通辽市的工业已形成了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医药化工、冶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为骨干,具有一定基础、规模和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中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的霍林河煤矿已形成年产1000万吨煤能力。通辽发电厂装机容量84.8万千瓦,年发电量53亿千瓦时,电力能源充足。蒙古王酒、通顺牌铝锭、通玻牌玻璃、通华牌蓖麻油、科尔沁乳品、科尔沁牛肉等品牌驰名国内外。
通辽市境内资源丰富,探明有煤炭、石油、硅砂等矿产40余种,其中,硅砂储量550亿吨,为国内最大的玻璃砂和型砂生产基地,煤炭储量133亿吨,石油储量8亿吨,开发潜力巨大。
通辽市地处中国东北和环渤海经济区之间,是东北地区的交通要塞,交通便利。境内有6条铁路交汇、4条国道贯穿,民航机场能起降大型客机,航班直通首都北京、呼和浩特等地。
通辽市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有辽阔无垠的科尔沁草原,有浩瀚雄浑的大漠,有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莫力庙水库,有植物大全之称的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劲秀挺拔的元代佛塔和殿宇巍峨的清代兴源寺、福缘寺、王府等众多旅游景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确立了以工业为主导、打绿色牌、走城市化路,创建“绿色工业城市”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努力实现“十五”期末经济总量翻一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两个文明建设成果丰硕。今年,全市各项事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特别是霍林河煤电铝项目、科尔沁草原白鹅加工项目、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万吨味精项目、通辽金锣集团年产15万吨保鲜肉项目、岳泰公司海洋生物饲料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纷纷上马。年内,工业项目总投资达100多亿元人民币,工业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极。一座新兴的“绿色工业城市”、“民族文化大市”和“旅游城市”在科尔沁草原上昂然崛起。
地形地貌
通辽市地处松辽平原西端,属于蒙古高原递降到低山丘陵和倾斜冲击平原地带。北部山区属大兴安岭余脉,面积1934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2.5%,海拔高度1000-1400米。中部属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冲击平原,面积1250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1.0%,平原区由西向东逐渐倾斜,海拔由320米降到90米。南部和西部属于辽西山区的边缘地带,由浅山、丘陵、沟壑、沙沼构成,面积27684平方公里,占46.5%,海拔400-600米。全市境内较大的山有罕山、阿其玛山,老道山和青龙山。
行政区划
2005年,通辽市辖1个市辖区、1个县、5个旗,代管1个县级市。
通辽市 面积59535平方千米,人口311万人(2004年)。
科尔沁区 面积 3212平方千米,人口81万。邮政编码028000。区人民政府驻科尔沁大街。
霍林郭勒市 面积 585平方千米,人口 7万。邮政编码029200。
开鲁县 面积 4488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028400。县人民政府驻开鲁镇。
库伦旗 面积 4650平方千米,人口18万。邮政编码028200。旗人民政府驻库伦镇。
奈曼旗 面积 8120平方千米,人口43万。邮政编码028300。旗人民政府驻大沁他拉镇。
扎鲁特旗 面积17193平方千米,人口30万。邮政编码029100。旗人民政府驻鲁北镇。
科尔沁左翼中旗 面积 9811平方千米,人口53万。邮政编码029300。旗人民政府驻保康镇。
科尔沁左翼后旗 面积11476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028100。旗人民政府驻甘旗卡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止2004年底。 *
㈥ 通辽的奈曼部落的人和哈萨克的奈曼部落是同一个祖先么唐努乌梁海(图瓦)和喀喇沁是同一个祖先么
最早见于记载的乃蛮国君是纳儿黑失·太阳及其弟亦难赤汗。亦难赤汗又称亦难赤·必勒格·卜古汗。他曾发兵助王罕之弟也力可啥剌攻王罕,夺取克烈部众给也力可哈剌。亦难赤汗死,其二子不和,终于导致分裂。次子拜不花继承其父太阳汗位;长子称不欲鲁汗,避居于黑辛八石(又译乞则里八寺海,今新疆吉力库勒和布伦托海)周围的山地,自成一支,称为“古出古惕乃蛮”。[6][8]
乃蛮虽因国君兄弟的分裂而大为削弱,但仍是两股强大的势力,曾分别与克烈和蒙古进行过多次相互掠夺的战争。1203年,成吉思汗灭克烈部,造成对乃蛮的直接威胁。1204年春,太阳汗进兵杭海山(今杭爱山),纠集被成吉思汗战败的各部残军,讨伐蒙古,成吉思汗起兵迎敌,大战于纳忽山崖,乃蛮军大败,太阳汗负重伤而死。成吉思汗追击至按台山(今阿尔泰山)前,征服了太阳汗的乃蛮部众。太阳汗之子屈出律逃往不欲鲁汗处。1206年,蒙古军又向不欲鲁汗驻地兀鲁塔山进发,当时不欲鲁汗正在莎合水(今蒙古科布多河上游索果克河)附近围猎,仓卒应战,兵败被俘。依附于不欲鲁汗的屈出律和蔑里乞部长脱脱逃往也儿的石河(额儿齐斯河)流域。蒙古军从阿来岭(今蒙古赛留格木岭乌兰达巴山口)越过按台山,在不黑都儿麻河(今俄罗斯哈萨克额尔齐斯河支流布赫塔尔马河)击溃乃蛮和蔑里乞军,脱脱被射死,屈出律逃往西辽。[4][6][8]
屈出律被西辽皇帝直鲁古所接纳,娶直鲁古女为妻,并放弃基督教而改宗佛教,逐渐博得了直鲁古的信任。屈出律到叶密立、海押立和别失八里等地,收罗了许多逃亡的乃蛮残部,自成一支势力,同花剌子模算端摩诃末等一起叛辽。[6][8]
1211年秋,屈出律伏兵将直鲁古擒获,夺取了西辽帝位,尊直鲁古为太上皇。屈出律取得统治权后,对企图摆脱西辽压迫的属部加强镇压。他杀害了阿力麻里的首领斡匝儿汗,派兵进入可失哈耳和斡端等地,连年毁坏当地的庄稼,将士兵分驻居民家中,迫使人民放弃伊斯兰教改宗基督教和佛教。[4][8]
1218年,成吉思汗派哲别征西辽,屈出律当时在可失哈耳,闻讯西逃至巴达哈伤的撒里渴儿(Sariq-köl)地区,被蒙古军擒斩于山谷中。乃蛮灭亡以后,人民被分配给蒙古诸王和那颜为奴,部分人逃往中原,参加了完颜陈和尚的忠孝军,与攻金的蒙古军作战,“每战则先登陷阵,疾若风雨”,十分勇敢。屈出律的后人成为答鲁乃蛮氏,其中一支后人在元朝作官。[6][9]
乃蛮后来融入了哈萨克族人和蒙古人中。哈萨克族分为大、中、小三帐。20世纪后,乃蛮人是哈萨克族中帐(中玉兹)中的一个大部落。
㈦ 通辽市奈曼旗有几个乡镇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形地貌特征一般概括为“南山中沙北河川,两山六沙二平原”。南部为辽西山地北缘,海拔400-600米浅山丘陵;中部以风蚀堆积沙地为主;中北部平原属西辽河、教来河冲击平原一部分,地势平坦开阔。 1636年置旗,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和北票市毗邻,东与库伦旗连边,西与赤峰市敖汉旗和翁牛特旗接壤,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全境东西宽68公里,南北长140公里,总土地面积8137.6平方公里(约1220万亩),其中耕地218万亩,林地431万亩,林木蓄积量320万立方米,年采伐量10万立方米。全旗辖12个苏木镇、355个嘎查村、1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3.2万,其中农业人口37.6万,蒙古族人口16万。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之一。
奈曼旗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6.0℃-6.5℃。平均降水量366毫米。无霜期平均150天左右。冬季多西北风,春季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3.6-4.1米/秒。
奈曼旗区位优势独特。地处东北与华北交汇中心,雄居东北三省与内蒙古结合部,既属于中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又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内,同时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辐射和带动。111国道、京通铁路横贯全境,四平-通辽-赤峰高速公路从境内经过,设置三个出口,巴新(阜新新丘-西乌旗巴彦乌拉镇)地方铁路纵穿全境,现已进入实施阶段;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镇180公里之内有通辽、赤峰两座机场。
奈曼旗资源丰富。盛产玉米、水稻、葵花、荞麦等20多种无公害粮油产品,奈曼小米、老哈河大米、荞麦米并称“奈曼三米”,年均产量分别为1100万公斤、3000万公斤和4000万公斤。科尔沁细毛羊闻名遐迩,草原白鹅发展迅猛,是全国重点产毛县之一。甘草、麻黄草、蒲苇草并称“奈曼三草”,年产量分别为150万公斤、300万公斤、200万公斤。大理石、石灰石、麦饭石、金、银、铜、铁、铅、锌等已探明矿藏20多种,其中,大理石、石灰石、麦饭石并称“奈曼三石”,蜚声海内外,开发利用价值可观。原油初步探明储量1亿吨以上;压裂砂、硅砂、型砂并称“奈曼三砂”,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开发潜力。全旗现有大型沙漠水库2座,中小型水库24座。怪柳、沙漠水库、林网(带)、天然牧草构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
近年来,为使“农业为主”加速向“工业引领”全面转型,全旗上下按照“创新奈曼,实现突破”的总要求,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核心,以工业经济为突破,以推进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形成了木材精细加工、农畜产品加工、矿产开发和化工四大工业支柱,着力培育了水泥、氯碱化工、染料化工、电力能源、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五大优势产业集群,规划和建设了奈曼工业区、奈曼化工区、八仙筒工贸区、氯碱综合化工区、矿产开发区、养殖示范区六个工业园区。2007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达到56.04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29.3%和21.5%,三次产业比为22:47:31。全旗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达到3.03亿元,同比增长60.3%,增长速度比上年增加近1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95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4.4%,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20亿元,达到23.1亿元,比上年增加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6亿元,同比增长2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3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96元,分别增加853元和46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