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宋仁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北宋皇帝。在位期间对西夏战争屡败,被迫以“岁赐” 银、绢、茶妥协,对辽也内以容增纳岁币求和。同时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虽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但最终失败。
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北宋第四代皇帝。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4岁。在位四十一年。在位时候宋朝进入鼎盛,但也是衰落的起点。在位后期,官僚膨胀,对外战争屡战屡败,虽然西夏已向宋称臣,但已经出现经济危机。而且,还有南蛮叛乱、交趾之乱。后来虽有“庆历新政”,但尚未成功。其陵墓为永昭陵。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② 宋仁宗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42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宋仁宗是一代明君,他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就连乾隆皇帝,也说:“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爷爷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之所以称说宋仁宗是明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经济发展。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仁宗皇帝当政期间,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宋仁宗节俭爱民。仁宗皇帝不光对人仁慈宽厚,身为九五至尊,但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衣食非常简朴。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时不时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在干吗?宋仁宗回到宫中,立刻让嫔妃倒水,嫔妃问他在外面为什么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他称,屡屡回头,没见随从带水,如果问起,怕随行受处罚。
接受官员谏言。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包拯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还有一次,谏官王素劝谏仁宗不要亲近女色,怕陛下为女色所惑,宋仁宗命令太监,给这些被送进宫的女子每人三百贯,然后马上送她们离宫。
北宋诗词著名。苏轼、苏辙考中进士以后,宋仁宗看了他们的文章后,赞叹不已,称为子孙物色到了两个宰相之才。而北宋时期,诗坛、词坛、文坛最辉煌灿烂的时刻,基本都是在他在位时期。这一切,肯定与仁宗皇帝的仁慈、宽厚密切相关。
宋仁宗驾崩,百姓无不哭泣。公元1063年,宋仁宗驾崩,时年54岁,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烧纸钱哭于大内之前。”洛阳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以至天日无光,偏远地区的人们也带孝帽哀悼。
③ 宋仁宗是怎样的人
宋仁宗(1010—1063),即赵祯,真宗子。大中祥符八年(1015)封寿春郡王,天禧二年(1018)封王,立为太子。乾兴元年(1022)即位,初由刘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1033)太后死后,始亲政。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名君圣主,在位时间最长,有42年,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仁宗皇帝当政期间,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仁宗皇帝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仁宗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28枚,每枚钱主干。仁宗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28000钱,我吃不下!”他也就没有吃。 一天,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为我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我宁愿忍一时之饿。” 仁宗皇帝不光对人仁慈宽厚,身为九五至尊,但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衣食简朴,史书中记录了他大量严于律己的故事。有一次,仁宗在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仁宗回宫后,着急的对嫔妃说到:“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仁宗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我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 谏官王素曾劝谏仁宗不要亲近女色,仁宗回答说:“近日,王德用确有美女进献给我,现在在宫中,我很中意,你就让我留下她吧。”王素说:“臣今日进谏,正是恐怕陛下为女色所惑。”仁宗听了,虽面有难色,·但还是命令太监说:“王德用送来的女子,每人各赠钱三百贯,马上送她们离宫,办好后就来报告。”讲完,他还泪水涟涟。王素说:“陛下认为臣的奏言是对的,也不必如此匆忙办理。女子既然已经进了宫,还是过一段时间再打发她们走为妥。”赵祯说:“朕虽为帝王,但是,也和平民一样重感情。将她们留久了,会因情深而不忍送她们走的” 一天,仁宗退朝回到寝宫,因为头痒,没有脱皇袍就摘下帽冠,呼唤梳头太监进来替他梳头。太监梳头时见仁宗怀中有一份奏折,问道:“陛下收到的是什么奏折?”仁宗说是谏官建议减少宫中宫女和侍从的。太监说:“大臣家里尚且都有歌伎舞女,一旦升官,还要增置。陛下侍从并不多,他们却建议要削减,岂不太过分了!”仁宗没有接口。太监又问:“他们的建议,陛下准备采纳吗?”仁宗说:“谏官的建议,朕当然要采纳。”太监自恃一贯为皇上所宠信,就不满地说:“如果采纳,请以奴才为削减的第一人。”仁宗听了,顿然站起呼唤主管太监入内,按名册检查,将宫人29人及梳头太监削减出宫。事后,皇后问道:“梳头太监是陛下多年的亲信,又不是多余的人,为何将他也削减?”仁宗说:“他劝我拒绝谏官的忠言,我怎能将这种人留在身边!” 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包拯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有一次包公要拿掉三司使张佐尧的职务,理由是他平庸了些,张是仁宗宠妃的伯父,仁宗有点为难,想了办法,让张去当节度使,包拯还是不愿意,言辞更加激烈,仁宗生气地说:“岂欲论张佐尧乎?节度使是粗官,何用争?”包拯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太宗皆曾为之,恐非粗官。”张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仁宗回到宫中对贵妃说:“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史载,仁宗情急之下把节度使说成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 仁宗的善于纳谏还成全了千古流芳的包拯。包青天实在是政治清明的产物而非其他,想想吧,如果皇帝不清明,哪会有包青天产生的政治环境?不管是遭到反唇相讥,还是被喷上一脸唾沫星子,仁宗都很清醒、很民主。他不认为这样会龙威尽失,能接受的,他就接受;一时不能接受的,他就不理不睬。但他对提意见者绝不打击报复,有时甚至会安抚有加。 张尧佐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仁宗回到后宫后,对张贵妃说了一句现在看来还很具政治远见的话:“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史载,仁宗情急之下把节度使说成了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 一个惧怕大臣的皇帝,一般来说是会赢得他的人民的热爱的,这个王朝的天也会比较清亮。 仁宗一朝不仅出现了包拯,还出现了“求之千百年间,盖示一二见”、在《岳阳楼记》中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及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而仁宗庆历初年实施的“庆历新政”———由范仲淹主持的那场社会改革,更为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投石问路的先导作用。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好不容易才通过了考试。但在仁宗看来,他不适合做官,还是填词的好,就给画掉了。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于是反唇相讥,说自己是“奉旨填词”。讥讽仁宗的柳永不但没被杀头,填词也没受影响,且填得更加放肆,这就非同寻常了。也因此,柳永非但不生仁宗的气,还“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老百姓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宋仁宗的仪仗,瞻仰到宋仁宗的风采,天下百姓都拥戴宋仁宗。 能让柳永这样放浪不羁的人不计前嫌且大唱赞歌,除却仁宗,还能有哪个皇帝能做到呢? 有人说,“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仁宗日理万机外,业余爱好不多,甚至面对女色,也把持得住,唯偶尔临摹一下“兰亭”。身为皇帝,会做皇帝,这应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圣主,在位时间最长,达42年,其间国家太平,边境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安定。仁宗当政期间,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相对于“私交子”而言)。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仁宗的陵墓里有一件很特殊的随葬品,那就是他那纯白色的战马。”巩义市文物保管所副研究员傅永魁对记者说,“仁宗没有忘记战争,他养兵百万,不怒自威,以致‘边将无功更不能’,没什么大仗可打。金兵占领中原后,曾大肆盗掘宋陵,但因为慑于宋仁宗的威名,他们独独没有对昭陵下手,‘唯昭陵如故’。我想,哪一天发掘昭陵地宫时,仁宗的战马遗骸可能还会被发现。”“仁政”,一直是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没有一个帝王能以“仁”或冠以“仁”。尽管没有多少人喜欢当战争的牺牲品。但人们总愿意记住那些会打仗的皇帝,而忘却仁宗这样以“仁”治国的“仁主”。“
④ 历史上的赵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宋仁宗赵祯,公元1010年-公元1063年,宋朝第四位皇帝,也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初名赵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母亲是李宸妃,立为太子之后,赐名赵祯。宋仁宗继位时13岁,54岁驾崩,在位42年。
宋仁宗即位后的前十年多时间是太后刘娥垂帘听政,而宋仁宗的生母李氏为太后刘娥侍女,当年侍女李氏怀孕,刘娥也假装生子,行的是借腹生子一招。
赵祯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最初名为赵受益。他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其母为李宸妃。[1]因赵恒所宠信的美人刘氏(章献明肃皇后)无子,赵恒便对外声称赵受益为刘氏所生。赵受益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表现于外表。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被封为庆国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封寿春郡王,讲学于资善堂。天禧元年(1017年),赵受益加官中书令。[7]
天禧二年(1018年),进封升王。同年八月(《宋史本纪》作九月),赵受益被册封为皇太子,赐名赵祯。[8][9]由参知政事李迪兼太子宾客,以辅导赵祯。[10]登基即位赵祯以上两例,表现出赵祯确实具有相当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这在封建时代,也算是很难得的。因此,他被历史学家称誉为“守成贤主
赵祯一朝还出现了“求之千百年间,盖示一二见”,在《岳阳楼记》中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及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而庆历初年实施的“庆历新政”,更为“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投石问路的先导作用。确立储位
赵祯的三个儿子全部早夭,他于是在景佑二年(1035年)将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后改名赵曙,即宋英宗)接入皇宫,交给曹皇后抚养。但在宝元二年(1039年)豫王赵昕出生后,赵祯又将赵宗实送出宫。[16]
赵昕早夭,而赵祯晚年无子,最终只得于嘉?七年(1062年)八月立赵宗实为皇子。在历史上的数百位皇帝中敢称‘仁宗’的为数不多,只有四五位,有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永琰,还有个西夏的辽仁宗,最后便是我们今天说的这位真正称的上仁宗的,宋仁宗赵祯。
赵祯原名叫赵受益,赵祯是被立为太子时改的名字,民间传说的‘狸猫换太子’就是指的赵祯,他执政期间,宋朝保持了长期的和平,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交子’,而且赵祯性情仁慈,为人和善,待人宽厚,是一位难得的仁和之君。谏官上奏折要仁宗削减宫女和侍从,贴身太监说到‘大臣家里还有三妻四妾,陛下的侍从并不多确要再减,太过分了’,仁宗听后忽然站起唤来主管太监,将这位太监和其他侍从二十多人削减出了宫去,后来皇后问道‘那太监服侍陛下多年为何要
减啊’,仁宗说‘他让我不听官员们的忠言,我怎么能留这中人呢’。在历史上的数百位帝王中在位四十年的还不足二十几人,有的是连年征战以至国库空虚,有的贪图享乐不理政事造成国家
动乱,有的独断专行残暴无能导致灭国,赵祯确当了四十二年的太平皇上,这与他的‘仁’道恐怕不无关系,就连当时的敌国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在得知仁宗死后的消息时,都嚎啕大哭到‘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所以说赵祯这个‘仁宗’是当之无愧。宋仁宗赵祯,这一任皇帝,野史有“狸猫换太子”一说流传后世,那么这件事情,在正史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宋仁宗的生母李氏本是刘后做妃子时的侍女,庄重寡言,被真宗看上,成为后宫嫔妃之一,当时,真宗的后妃曾生有五个男孩,但先后夭折,无后继承,真宗忧心如焚。这时,一个皇子出生,迫在眉睫,据记载,李氏有身孕时,跟随真宗出游,不小心碰掉了玉钗。真宗心中暗卜道:玉钗若是完好,当生男孩儿。左右取来玉钗,果然完好如初。
虽这一传说迷信色彩浓厚,但是正体现了当时真宗对于后代的急切渴望,后来李氏却果真生下了一男婴,也就是后来的赵祯,他还没来得及睁开眼睛看模糊的世界,就在真宗的默许之下,被一直未能生育的刘氏据为己子。为什么是默许呢?首先,这是真宗中年得子,急切渴望得来的一个儿子,必然要继承大统,需要一个雄厚的背景,其二,刘氏身为皇后,地位高,也未有子嗣,交给其教养,必然是极好的,其三,李氏身份地位,护不住这孩子,就算夺了她的孩子,观她的性子也不敢到处乱说。
赵祯的第二任皇后曹氏,在郭氏被废的同年,奉旨进宫,第二年就被封为皇后。曹氏出于将门,祖父为“宋武惠王曹彬”,从小熟读经史,不仅有武将的不拘小节、大度,也有文人的谦谨节俭。她还亲自带领宫嫔们在苑内种植谷物,采桑养蚕,一个盛世时期的皇后能做到如此地步,不多见。
赵祯生有三子,但全部早夭,后因急于生子,导致纵欲过度身体虚弱。曹氏也一直无孕,便在早些年将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接进宫中抚养。公元1062年,仁宗立赵宗实为太子,赐名曙,次年,仁宗去世,赵曙即位,为英宗,曹氏升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后不久就生病,无法料理朝政,曹氏于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英宗病情好转后,她立即撤帘归政,这与仁宗时的刘太后一比,贤德立见高下。
⑤ 宋仁宗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帝王,算得上明君吗
说到宋朝,大家想到的就是有钱,或者是军事羸弱,但是在我看来,一个朝代有着一个朝代特色,至少提到宋朝,大家就能想到宋朝很弱。
其实在这个皇帝的统治阶段,可以称作宋朝最好的四十年,因为这个时期的宋朝飞速发展,各种经济得到提升,这就是宋仁宗赵祯所处的时代,
仁宗的去世,其实就是标志着宋朝最好时代的终结。
⑥ 宋仁宗是什么样的人
宋仁宗(1010年—1063年),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3岁。在位四十一年。在位时候宋朝面临官僚膨胀的局面,冗官冗兵特多,而对外战争却又屡战屡败,虽然西夏已向宋称臣,但边患危机始终未除。后来虽一度推行“庆历新政”,但未克全功。其陵墓为永昭陵。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赵祯,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封寿春郡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立为太子,乾兴元年 宋仁宗赵祯(公元1022年)即位,初由刘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太后死后,始亲政。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圣主,在位时间最长,有42年,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仁宗皇帝当政期间,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仁宗皇帝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仁宗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28枚,每枚钱一千。仁宗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28000钱,我吃不下!”他也就没有吃。
一天,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为我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我宁愿忍一时之饿。”
仁宗皇帝不光对人仁慈宽厚,身为九五至尊,但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衣食简朴,史书中记录了他大量严于律己的故事。有一次,仁宗在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仁宗回宫后,着急的对嫔妃说到:“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仁宗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我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
谏官王素曾劝谏仁宗不要亲近女色,仁宗回答说:“近日,王德用确有美女进献给我,现在在宫中,我很中意,你就让我留下她吧。”王素说:“臣今日进谏,正是恐怕陛下为女色所惑。”仁宗听了,虽面有难色,·但还是命令太监说:“王德用送来的女子,每人各赠钱三百贯,马上送她们离宫,办好后就来报告。”讲完,他还泪水涟涟。王素说:“陛下认为臣的奏言是对的,也不必如此匆忙办理。女子既然已经进了宫,还是过一段时间再打发她们走为妥。”赵祯说:“朕虽为帝王,但是,也和平民一样重感情。将她们留久了,会因情深而不忍送她们走的” 赵祯
一天,仁宗退朝回到寝宫,因为头痒,没有脱皇袍就摘下帽冠,呼唤梳头太监进来替他梳头。太监梳头时见仁宗怀中有一份奏折,问道:“陛下收到的是什么奏折?”仁宗说是谏官建议减少宫中宫女和侍从的。太监说:“大臣家里尚且都有歌伎舞女,一旦升官,还要增置。陛下侍从并不多,他们却建议要削减,岂不太过分了!”仁宗没有接口。太监又问:“他们的建议,陛下准备采纳吗?”仁宗说:“谏官的建议,朕当然要采纳。”太监自恃一贯为皇上所宠信,就不满地说:“如果采纳,请以奴才为削减的第一人。”仁宗听了,顿然站起呼唤主管太监入内,按名册检查,将宫人29人及梳头太监削减出宫。事后,皇后问道:“梳头太监是陛下多年的亲信,又不是多余的人,为何将他也削减?”仁宗说:“他劝我拒绝谏官的忠言,我怎能将这种人留在身边!”
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包拯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有一次包公要拿掉三司使张尧佐的职务,理由是他平庸了些,张是仁宗宠妃的伯父,仁宗有点为难,想了办法,让张去当节度使,包拯还是不愿意,言辞更加激烈,带领7名言官与仁宗理论,仁宗生气地说:“岂欲论张尧佐乎?节度使是粗官,何用争?”7人中排名最末的唐介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太宗皆曾为之,恐非粗官。”张尧佐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仁宗回到后宫后,对张贵妃说了一句现在看来还很具政治远见的话:“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
仁宗的善于纳谏还成全了千古流芳的包拯。包青天实在是政治清明的产物而非其他,想想吧,如果皇帝不清明,哪会有包青天产生的政治环境?不管是遭到反唇相讥,还是被喷上一脸唾沫星子,仁宗都很清醒、很民主。他不认为这样会龙威尽失,能接受的,他就接受;一时不能接受的,他就不理不睬。但他对提意见者绝不打击报复,有时甚至会安抚有加。
一个惧怕大臣的皇帝,一般来说是会赢得他的人民的热爱的,这个王朝的天也会比较清亮。
仁宗一朝不仅出现了包拯,还出现了“求之千百年间,盖示一二见”、在《岳阳楼记》中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及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而仁宗庆历初年实施的“庆历新政”———由范仲淹主持的那场社会改革,更为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投石问路的先导作用。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好不容易才通过了考试。但在仁宗看来,他不适合做官,还是填词的好,就给画掉了。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于是反唇相讥,说自己是“奉旨填词”。讥讽仁宗的柳永不但没被杀头,填词也没受影响,且填得更加放肆,这就非同寻常了。也因此,柳永非但不生仁宗的气,还“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老百姓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宋仁宗的仪仗,瞻仰到宋仁宗的风采,天下百姓都拥戴宋仁宗。
能让柳永这样放浪不羁的人不计前嫌且大唱赞歌,除却仁宗,还能有哪个皇帝能做到呢?
有人说,“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仁宗日理万机外,业余爱好不多,甚至面对女色,也把持得住,唯偶尔临摹一下“兰亭”。身为皇帝,会做皇帝,这应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圣主,在位时间最长,达42年,其间国家太平,边境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安定。仁宗当政期间,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相对于“私交子”而言)。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仁宗的陵墓里有一件很特殊的随葬品,那就是他那纯白色的战马。”巩义市文物保管所副研究员傅永魁对记者说,“仁宗没有忘记战争,他养兵百万,不怒自威,以致‘边将无功更不能’,没什么大仗可打。金兵占领中原后,曾大肆盗掘宋陵,但因为慑于宋仁宗的威名,他们独独没有对永昭陵下手,‘唯昭陵如故’。我想,哪一天发掘昭陵地宫时,仁宗的战马遗骸可能还会被发现。”“仁政”,一直是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没有一个帝王能以“仁”或冠以“仁”。尽管没有多少人喜欢当战争的牺牲品。但人们总愿意记住那些会打仗的皇帝,而忘却仁宗这样以“仁”治国的“仁主”。
仁宗在位期间西夏对宋发动战事,双方损失都很大。最终达成和议,西夏对宋称臣,宋“岁赐”西夏以 银、绢、茶。宋中期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仁宗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但最终失败。
⑦ 历史上真正的宋仁宗,是明君还是昏君
明昏谈来不上,评价一个皇帝自用这两个字太简单,以能力论,赵祯军事政治能力一般,毕竟也是深宫大院长大,经历世事不多,一个人能力不是看几本儒家经典看些书就有的,要出去走走看看,有大量思考感悟,这样才能有比较高的能力,对人的能力认识,对事情的判断,胆量见识魄力。
⑧ 历史上的宋仁宗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清平乐完结了,但是故事的主角宋仁宗进入了不少人的视野。其实历史上的仁宗皇帝争议非常大,喜欢他的人,把他比作李世民,不喜欢他的人,说他是刘阿斗。
虽然我不太爱看电视剧,但是对于一位口碑分化如此严重的帝王,我突然很有兴趣去了解仁宗皇帝,今天,让我们一起扒一扒宋仁宗好了。
宋仁宗原本是想改变重文轻武的现状,结果这样一整,世人反而更看不起武官了,最后这种现状逐渐演化成了三种问题:冗官、冗兵、冗费。
八十万禁军的称呼就是宋仁宗时期出现的,简单来说:只要有兵,他们的上级就能贪污,所以宋朝招兵多多益善,还好宋仁宗时期的经济处于顶峰状态,所以贪也就贪了。
但到他儿子孙子辈时,朝廷也就没那么多钱了,就有点扛不住了,于是就有了王安石变法、蔡京变法。这些变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去解决重文抑武和三冗问题,但都为时已晚,因为之后的宋朝已经开始内忧外患。
内忧就是农民起义,有记载的农民起义就有400多起,其中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宋江、方腊。外患就是辽金西夏蒙古,都对这片土地虎视眈眈,所以宋朝在宋仁宗之后正式走下坡路。
⑨ 历史上的宋仁宗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对老百姓怎么样
宋仁宗十三岁就登基,是北宋第四任皇帝,他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二年,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在宋仁宗时期逐渐显现端倪,但是他是一位开明的仁君的形象也是抹不去的。据说,他去世的时候,不光城内百姓痛哭数日,就连辽国皇帝都伤心不已。
宋仁宗有段时间晚上做梦想吃羊肉,起来会连续几日都在想念羊肉的味道,大臣不解,对他说,你是皇帝,想吃个羊肉还不简单,吩咐下去自然就有人烹饪好端上来了呀!宋仁宗却说,如果自己吩咐下去了,那不仅会进场宰杀羊,一年下来多少只羊要遭殃,而且也太浪费了,不可因为自己的私欲而为国家带来负担。
宋仁宗的宽厚仁慈是对所有人的,宫里的人他也一视同仁,吃饭的时候吃出一粒沙子,连忙吐出来之后,又招呼身边的宫女不要说出去饭里有沙子,不然此事一声张开,会连累好多人受罚,更有可能有人会因此被判死罪。
后来的清朝皇帝自命不凡的乾隆都对他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