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秦昭襄王是历史上的秦襄王吗
不是的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专 ,秦惠文王之子,秦武属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在燕国做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 ,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魏冉推荐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公元前256年又灭亡西周国(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西周”,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⑵ 为什么春秋战国的国君都叫襄王
【查阅资料,基本手打,多给加分,希望采纳。】
春秋战国时期叫襄王的没有几个。
最正统的是:周襄王姬郑(?―前619年),姬姓,名郑,周惠王之子,东周君主,前651年―前619年在位。
【这是个正儿八经的“王”这个爵位是世袭罔替的。还有几个“襄王”都是自立的“王”】
韩襄王(?─前296年),姬姓,韩氏,名仓,战国时期韩国君主。
楚顷襄王熊横(?―公元前263年),芈姓,熊氏,名横,楚怀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
齐襄王(?―前265年),妫姓,田氏,名法章,齐湣王之子,战国时期齐国国君。
魏襄王(?―公元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魏惠王之子,公元前318年—公元前296年在位。
先说韩襄王和魏襄王吧。
当时晋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非常强大的国家,后来三国分晋,分别建立韩、赵、魏三个政权(分成三个国家,每一个都是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
注意!!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
也就是说这三个国家的诸侯的爵位是侯爵,只能称“候”,不能称“公”(譬如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更不能称“王”(王爵只有周天子才有)
再说楚国,楚顷襄王。楚国最开始地处当时的蛮夷之地,最初受封的爵位最低,(好像是个伯爵还是子爵,忘记了。)连当时让他们进贡给周天子的贡品也只要他们拿来点酿酒用的茅草!草啊!那点草就能当贡品了,可见当时是带着怜悯的眼光来看楚国的。一直到公元前758年,熊眴上位,自封为王,谥号楚厉王。
齐国就不用多说了,齐桓公大名鼎鼎,当时是公爵,那王爵是怎么来的?也是自封的哇!
所以孔老夫子早就说“礼乐崩坏”要“克己复礼”嘛。但是自封为王也是很不容易的事,首先要实力强大,其次得不要脸。光不要脸是没有人承认你是王的,光强大不敢舍下脸也没有人去封你一个王爵的。
所以你看,这几个“襄王”都是战国七雄的诸侯。要符合这俩条件的诸侯真不多。
要知道诸侯活着时是没有人叫他襄王的,都死了之后盖棺定论时给的谥号才是这“公”那“王”。就是他一生的评价。襄王的襄字,意思有:帮助,辅佐;冲上;上举,昂起; 高;扫除。这是个还算不错的谥号(比刚刚说的厉王要好太多了)
所以:自立为王的都不多,何况谥号为襄王的呢?
【查阅资料,基本手打,多给加分,希望采纳。】
⑶ “襄王”和“襄阳王”有什么区别
历史上襄王是楚襄王,
襄阳王,是小说三侠五义中的人物,襄阳王赵爵,杜撰的人物,史上无此人,
⑷ 襄王指的是谁
是楚襄王,宋玉在《神女赋》中花了大量笔墨来赞颂神女“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的美貌与风神。神女圣洁不可侵犯,“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襄王失恋了。此所谓“襄王有梦,神女无心”。
⑸ 襄王真实身份是什么结局揭秘
至于说襄王来的结局是什么,电视自剧暂时没有透露。因为襄王这段不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所以小编没有参照物来预测襄王的生死。不过可以知道的是,襄王和宇文玥最后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在平等阶层上建立的友谊,宇文玥的身边也终于有了一个朋友。
⑹ 卓襄王是什么朝代的诸侯王
卓襄王( 即赵悼襄王,赵孝成王子)。
赵悼襄王(?-公元前236年),嬴姓,赵氏,名偃,版赵孝成王之子,战国权时期赵国国君,公元前244年―公元前236年。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偃继位,是为赵悼襄王。公元前244年,派李牧攻打燕国,夺取武遂和方城。公元前242年,燕国派剧辛攻打赵国。赵悼襄王派庞煖率军抵抗燕军,庞煖击败燕军,杀死剧辛,俘获燕军二万人。公元前239年,魏国将邺地割让给赵国。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派兵伐燕,夺取燕国貍阳城。战事还未结束,秦将王翦等趁机率军攻赵,夺取邺地九城。同年,赵悼襄王去世,太子赵迁继位,史称赵王迁(赵幽缪王)。⑺ 襄王有意,是个什么典故什么意思
出处是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
宋玉《高唐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王曰:“朝云始楚,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进也,晰兮若姣姬,扬衭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所处。”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宋玉《神女赋》: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王曰:“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于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王曰:“状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丽矣,难测究矣。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四方。振绣衣,披裳,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婉若游龙乘云翔。披服,脱薄装,沐兰泽,含若芳。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
⑻ 谥号 襄王 何意
“襄”这个字用在谥号里其实是一个赞誉,证明姬郑曾经有过功。姬郑一生最为璀专璨的属功绩,应该是平定了子带之乱。不过子带之乱真要追究起来也不是姬郑自己平定的。
当时姬郑被王子带被逼逃出了都城,躲在了郑国,并且向诸侯国求救,当时刚刚即位不久的晋国公就打着勤王的名头,在公元前635年的时候抓住了王子带,并且迎接姬郑回了都城,这就是子带之乱。
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是恶谥,哀、思也不是好词。
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一般用作朝代中后期君主,如明末崇祯皇帝追谥为思宗。政变中被推翻的称废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亡国君主称末帝。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⑼ “襄王”和“襄阳王”的含义一样吗
你这问题太模糊了吧,但肯定是不一样
叫襄王的多了去了,秦襄王、楚襄王都是襄王,襄是个谥号,死了追谥的
襄阳王是地方诸侯王,就像临淄王、济南王一样
⑽ 襄王一梦的典故是什么
传说抄--战国时,巫山神女暗慕楚襄王,袭私下凡尘相会,
襄王一见之下, 惊为天人,欲效连理,唯仙凡
阻隔,未能如愿。襄王返宫后对神女仍念念不
忘, 巫山神女为解襄王一片痴心,在梦中与
襄王结合后,赠玉佩而别。 襄王其后踏遍巫
山,再访佳人,神女再现法相,解说前缘已了,
勉楚王收拾情心,专心社稷,遂辞别返天庭。
出自宋玉<<高唐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