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军埠镇的下辖村简介
以下人口按保留本地户口人数算,军埠镇有建制村13个(其中浮洋等5村组成陇头乡),社区2个,其中大长陇(全国人口第一村)、石桥头(全国人口十大村之一)、陇头、莲坛为军埠四大乡,四大乡占军埠镇总人口近87%,其中大长陇、石桥头两乡总人口量占该镇总人口62%,这是全省乃至全国所仅见的。 地处军埠镇南部,与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和仙城镇相毗邻,普宁大道从南面穿越,距离镇区2.1公里,村总人口43100人。
大长陇为单姓乡:陈,其下共分灰草(7291人)、深西(5920人)、长龙(5809人)、双坟(5711人
)、寨内(5972人)、灰下(6862人)、灰上(5635人)七片 地处军埠镇东北部,与潮南区陈店镇、普宁市占陇镇毗邻,国道324线从中间穿越,有军石公路、双桥公路、糖厂公路等主要干线,距镇区4公里,村总人口37953人。
石桥头为单姓乡:杨,其下共分石东(15989人)、石中(15389人)、石西(6775人)三片 地处军埠镇中部,军圤公路、军石公路分别从东西两旁穿过,距镇区1.8公里,村总人口19269人。
莲坛乡有陈、庄、方、林、叶共五姓,其中以陈为主,共分上园(陈,4021人)、下园(陈,3973人)、丰美(陈,3018人)、安田(陈、林,3235人)、神仙沟(庄、方,4183人)、沙堆六片(叶,839人) 地处军埠镇西部,包括后楼、浮洋、山家、东桂、新南五座自然村,该乡与占陇镇交界,国道324线从北面擦过,占汤公路贯穿全境,距镇区约2.3公里,陇头乡总人口16339人。
陇头为单姓乡:王,共分后楼、浮洋、山家、新南、东桂五村。
后楼村:位于军埠镇西北部,与占陇镇下陇、占杨、占梨村交界,国道324线从北面经过,距镇区2.5公里,总人口数5372人。
浮洋村:位于军埠镇西北部、占汤公路从东面穿越,距镇区2.3公里,总人口数2588人。
山家村:位于军埠镇北部,占汤公路及占圤公路从两旁经过,毗邻占陇镇,距镇区2.2公里,村总人口数2439人。
新南村:位于军埠镇西北部,占汤公路从东面穿过,距镇区2公里,总人口数2829人。
东桂村:位于军埠镇西部,占汤公路从东面穿过,距镇区1.4公里,总人口数3111人。
☆军老居委:军老居委单姓:陈(与大长陇同宗),位于军埠镇南(偏东)部,属镇中心组成片区,总人口数3301人。
☆军新居委:军新居委单姓:谢,位于军埠镇南(偏西)部,属镇中心组成片区,总人口数2236人。
笔架山村:该村单姓:何,位于军埠镇西南部,陈沙公路延长线穿越,毗邻下架山镇,距镇区1公里,村总人口数2521人。
树脚村:该村单姓:颜,地处军埠镇东部,毗邻潮南区及大长陇村,无镇级以上公路经过,距镇区2.2公里,总人口数6002人。
何厝围村:该村单姓:何,地处军埠镇东部,毗邻陈店镇及石桥头村,无镇级以上公路经过,距镇区2.8公里,总人口数3422人。
三坛村:该村有林、翁二姓,地处军埠镇东部,新建的普宁大道从北面穿过,距镇区1.5公里,总人口数4886人。
新厝村:该村有林、谢二姓,位于军埠镇西南部,陈沙公路延长线穿越,毗邻下架山镇,距镇区1.2公里,总人口数1569人。
故军埠镇15个建制村,共11个村级聚落结构如下:
全国仅有的近二十个3万人以上的村级聚落军埠镇有两个:大长陇、石桥头
2万人以上村级聚落:无
1万人以上村级聚落两个:陇头、莲坛
5000人以上村级聚落一个:树脚
3000~5000人聚落四个:三坛、军老、何厝围
小型村落三个:笔架山、军新、新厝
军埠镇姓氏结构大致如下,本镇户口基本为陈、杨、王、颜、何、谢、林、庄、方、翁、叶11姓:
陈姓约占41.89%,杨姓约占27.76%,王11.51%,颜4.23%,何4.19%,谢3.45%,林3.01%,庄1.55%,翁1.41%,方1.40%,叶0.60%。
⑵ 普宁十大旅游景点有哪些
普宁,广东省辖县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东北接榕城区,与揭东区隔河相望,南邻惠来县,西北接揭西县,东毗汕头市潮阳区和潮南区,西南连陆丰市;境内主要河流有练江。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北回归线在此经过,并受海洋暖温气流调节,四季如春素有“水寨之乡”的美称,旅游资源和景点丰富,以山水风光、天然温泉、潮人文化、革命迹地、宗教寺庙等名胜古迹为特色,构成了普宁特有的自然、人文游景观。2006年,因城市自然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优美而独具生态特色魅力和生活特色魅力入选由世界著名品牌大会主办机构世界品牌组织评选的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
普宁市是广东省革命老区,境内分布有众多历史文物、古迹和革命文物遗址,经发掘管理,现查明普宁市有:古文化遗址13处、古墓葬8处、古建筑11处、名胜古迹7处、古碑刻18处、革命遗址39处、革命纪念建筑物5处、革命烈士墓6处、馆藏革命文献遗物200多件。
普宁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了昆岗松韵、铁嶂兰芬、灵汇甘泉、钱湖渔艇、培风宝塔、洪寺幽探、南岩远眺、云石樵径的“普宁八景”,这些胜迹都在古城洪阳的周围,八景中现只有灵汇甘泉、培风塔、南岩、云石岩尚存。
培风塔在洪阳镇乌犁村西,俗称乌犁塔,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七层平面八角形,塔身高36米,为砖石框架贝灰三合土结构,塔内有内转石阶120级,建筑甚有特色。
境内盘龙阁、西林古寺、七星洞天、马嘶岩、南岩古寺、云石岩、白水岩、浴龙岩、樟岗岩、圆通庵等古刹名寺,无不山清水秀、古木参天。
⑶ 普宁陂头有多少年历史
我也陂头人,我们的第一世祖是【吴平禄】公宋代末年公元1185年到现在,前面我们内能查到清楚的祖先只能容追到明朝【吴碧泉】公。目前还是不敢确定陂头的年代,现在的资料来看就800多年的历史左右。那时候不是叫陂头,是叫【坡头乡】
⑷ 葵坑村的历史
约500多年前,有曾、谢等姓在此定居。后郑姓从五华县迁入,他姓迁走。相传,村旁山坑有形似鲤鱼、狮头的奇石,取名奇坑。因客家话“奇”与“葵”谐音,故称今名。
郑氏源于春秋郑国国君郑桓公姬友。郑国今在河南新郑、荥阳、开封一带。所以郑姓人家的大门后匾上常常可以见到有“荥阳旧家”,或“荥水衍派”之类的字样,以示其祖先发源之地。
郑姓,源远流长。宋宁宗嘉泰三年,癸亥科(1203),郑念二,又名浩源、碧泉、忠定,时年十六岁,中进士,二十四岁官拜明殿大学士、太子辅之职(一品官衔)后因受权奸所害,被贬于江西永定、上杭,自此,郑念二就在江西永定创祖,立为第一世祖。
明嘉靖三年(1524)郑氏德兴、德轩二公,因避战乱从江西永定迁至普宁市泥沟,定居于村里潭墘,后岭两处。后来德兴公部分子孙迁移至普宁市高埔镇葵坑定居,派下子孙现有人口约3~40000人(现居葵坑村、龙掘村、梅树下村、华寮村及陆丰、番禺等地。后潭墘郑氏子孙又相继迁移外地,现住人口仅有几十人。以德兴公为开基派郑氏字辈:钱妣发祥甚攸长,宗家之秀奕世昌。伯仲慈和敦礼义,兰桂廷英立纲常。通德风规千载咏,崇公家训万年香。子孙振起明庭上,文武经邦有荥阳。
本村属革命老区。
⑸ 求广东省普宁市下架山镇资料
下架山镇.海拨19米.普宁市辖镇.在流沙东南9.3公里处,东毗潮阳,南邻惠县,1949至1956年先后属普宁县横溪区\占陇区\第六区...1994年5月镇迁新南湖下架山大道西侧办公.有耕地2.05万倾,山地9.8万亩. 是革命老区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郭沫若等领导人曾在咸村西南马鞍石洞避敌...1961年建下架山公社,后并入军埠公社,1973年重建下架山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设镇。
位于市境东南部,面积82.74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境内公路网连接各村。辖下架山居民管理区、安溪、陂老、陂新、长坛、大海、多年、高明、古山、和寮、横溪、蛟池、葵岭、南城、新光、石盘、双丰、汤坑、涂坑、碗仔、西山、咸寮、下西埔、上西埔、白沙溪、百吉岭、长沟围、虎岗山、老堆柄、老南湖、倪厝乡、水供塘、新南湖、中央埔等农村管理区.
农业主产水稻、番薯、水果。工业以服装、化塑、药品为主。汉族民间舞蹈的英歌舞活动遍及各村。汤坑古文化遗址距今已3千多年历史。盐岭径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石刻标语10条,属省级文物。下架山英歌队:普宁英歌的一份子,首推下架山咸寮与涂坑等村。
"汤坑水库"工程于1958年8月兴建,1960年1月竣工,集雨面积原为41.5平方公里,上游白沙溪水库建成后,集雨面积为34.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321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7542万立米。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设计,1000年一遇校核,正常蓄水位58.26米,相应库容为2979万立米;设计洪水位59.11米,库容3130万立米;校核洪水位60.2米,库容为3339万立米,坝后兴建电站一座,装机2台,容量800千瓦和日产3吨的水厂。 水库设计灌溉面积4.7万亩,现达灌溉面积4.05万亩。是一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显著的多功能水库工程.
水库主要建筑物:
1.土坝:均质土主坝一座,长350米,坝顶高程61.96米,坝面宽6米,最大坝高39.7米;副坝一座,长130米,坝顶高程61.96米,坝面宽6米,最大坝高27.7米。
2.溢洪道二座,一为套简式,直径1.9米,堰顶高程42.56米,最大泄流量为98立米秒,一为有控开敞式,设3孔,堰顶高程53.26米,总净宽14.1米,最大泄流量为467立米秒。
3.输水涵管为铪有压圆管,直径1.1米,进口高程33.32米,最大流量为6立米秒。工程失事对下游的影响有:普宁市下架山、军埠、占陇三个镇,耕地面积5.6万亩,18万人口,流沙市区供水和国道324线等。
"大坝仔水库"大坝仔水库是下架山镇一座小型水库,总库容400万立方米,水量丰富。是解决当地群众饮水难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使该项目早日上马建设,下架山镇党政精心抓好项目筹建申报工作,得到上级的批准。工程计划总投资1000多万元,日可供水2万吨。为筹集建设资金,该镇一方面积极向上级争取扶持资金,另一方面积极筹集民资投入工程建设。该镇主要领导动员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兴田为这一民心工程出钱出力。马兴田先生决定拆除该公司在大坝仔水库边的康旺畜牧养殖基地,并投资530万元参与该项目建设,使建设资金得到有效保障.解决全镇8万多人口的饮水问题。
"汤坑温泉"位于下架山镇汤坑村河边,流量0.4升/秒,水温44摄氏度? 。
"下架山市场"下架山镇一直以来“有镇无墟”,群众主要在蛟池村至下架山中学路口的狭窄道路两旁集市,占路为市、阻塞交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决定开发建设镇农贸市场。市场工程计划总投资1800多万元,占地60多亩,总建筑面积约35000平方米。工程分2期建设,第一期工程已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已建成铺面50间,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部分铺面已交付使用。第二期工程计划总投资1000多万元。目前,原有商住楼拆迁安置补偿、地基平整和市场具体设计工作已完成,其它建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普宁有名城,名为南婆城.南婆城是下架山镇境内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南山北麓竹竿山锣鼓石东北侧、县城流沙东南6公里处。据传,南宋末年,詹、吕、薛三姓从福建迁于此创村。明、清年间王、孔诸姓从潮阳及本县等地迁入。祥兴一年(1278)宋帝昺战败南逃,于此建“南方新城”,称“南城”,分顶城、下城、东门、西门、一马路巷、二马路巷、围内等。后因宋帝昺卧地“沉蚀”而改称“南婆城”。是原国家广电部秘书长孔迈(名东平、号祥哲,孔子75代孙)和现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孔泉的故里.清乾隆年间,南城百姓于练江之滨、村西侧的“浮水莲花”地建“大圣古庙”,祭祀“齐天大圣”,当地群众习惯称“大圣古庙”为“南婆城佛祖庙”,该庙香火旺盛,显誉潮、普、惠三县。具有230多年历史的“大圣古庙”,因丰富的文物价值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而受到当地历代百姓的崇敬。南婆城因“大圣古庙”而更加驰名。
葵岭村--《汕头市长故乡》,这里是90年代人人都知汕头市长周日方;葵岭华侨张中畊--张中畊,香港华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华总商会常董、汕头商会副会长、潮州商会会董、广东政协委员、人大代表。
倪儿村华侨倪少杰--倪少杰,香港企业家。1948年毕业於广州岭南大学工程管理系,1949年赴英留学,毕业後返港。在堂兄的织染厂担任主任、厂长,後任日丰公司主席、中国厂商联合会副会长、立法局议员。1993年被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和新华社香港分社聘为第二批港事顾问。
碗仔村.别名案仔村.马氏创村所建石屋前,有一长方形状若案几的山地,故名.有因村四面环山,呈凹圆形,状若碗,故称今名,该村人才辈出,数有名的就是康美药业董事长马兴田.
汤坑村.在普宁县城东南10.8公里。属下架山镇 。村南坑中有温泉喷出,故名。
双丰村.原名双凤围村,地处汤坑、下西埔、蛟池的交界处。和汤坑马氏是同一宗。
横溪村.明万历年间,桥柱陈氏一支迁居于此.后有郑,宋等姓也迁居于此.因有一条溪流横贯村中,故名.
石盘村.明末,张姓从福建迁居大埔县,清初再迁此.村四周环山,怪石嶙峋,地域圆似盘,故名.
蛟池村.明末,黄氏迁此.后傅,陈,钟,翁等姓迁入.相传村中有一池塘,曾有蛟龙出现,故名.
长坛村.又叫长脚坛.横山陈氏一支分衍于此.
百吉岭村,明万历廿年(1592年),马氏从揭阳迁居于此.相传岭径常有盗贼抢劫,故名百劫岭,又劫与吉谐音,故称今名.
⑹ 普宁市双锋服饰有限公司怎么样
普宁市双锋服饰有限公司是2009-12-16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注册成立的有限版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权股),注册地址位于普宁市军埠镇树脚新村和记楼。
普宁市双锋服饰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5281698157818W,企业法人颜庆文,目前企业处于注销状态。
普宁市双锋服饰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生产、销售:各式服装及配件;销售:纺织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普宁市双锋服饰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⑺ 有谁知道洪阳方十三家族的一些历史,越详细越好
方十三一般指方腊。
方腊(约1076年-1121年),又名方十三、方世腊,睦州青溪(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 ,一说安徽歙县 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首领,雇工出身。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三际”之说,睦州帮源发动起义。因花石纲酷害百姓,得到了百姓支持。
历史把普宁的四个大村:洪阳方、果陇庄、北山许、西社黄称为普宁四大家族。 洪阳就是姓方的,果陇就是燎原镇的果陇村,姓庄的,北山就是流沙镇的北山村,就在铁山脚下,姓许的,西社是到快到占陇的西社,在国道旁。
(7)普宁市树脚村有多少历史扩展阅读:
普宁四大家族的特点就是地广人多,还有都是一个姓(方、庄、许、黄),同时有很多有名人士,如庄世平、方方等。庄世平对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捐资建设了很多教育设施。
北山村,在清朝后期经过发生过农民起义,许阿梅铁山起义。现在北山人在深圳做生意。北山和西社有好多人在各个县市当官。如许丽珠、许伟谋、黄少宽、许鸿基等。
⑻ 求广东省普宁市下架山镇南城村详细资料
普宁有名城,名曰南婆城。
南婆城是下架山镇境内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南山北麓竹竿山锣鼓石东北侧、县城流沙东南6公里处。有王、孔、薛、张、吴、黄、汤、陈等8姓4000多人。
南婆城有特产“普宁南婆城白花荷兰豆籽”,年产250担左右,远销东南亚及国内各地,古时普宁人“过番”,喜欢捎带一些家乡特产,“南婆城白花荷兰豆籽”是必备特产之一,海外赤子吃到“南婆城白花荷兰豆籽”,就仿佛回到故乡一样亲切。我外公以前就是在村里卖“南婆城白花荷兰豆”很有名的菜籽商。不过很可惜现在的南婆城白花荷兰豆已经绝迹了。
据传,南宋末年,詹、吕、薛三姓从福建迁于此创村。明、清年间王、孔诸姓从潮阳及本县等地迁入。祥兴一年(1278)宋帝昺战败南逃,于此建“南方新城”,称“南城”,分顶城、下城、东门、西门、一马路巷、二马路巷、围内等。后因宋帝昺卧地“沉蚀”而改称“南婆城”。关于南婆城的由来,村里曾经的传说是这位南宋皇帝逃难来到这里,他的军师在看到地形后说这里适合建造都城,不过在经由竹竿山时轿子破了,后来说可惜呀可惜,城破了,于是把南城改名“南破城”,但后来为了好听人们把“破”改成了“婆”,因此“南婆城”由此而来。
清乾隆年间,南城百姓于练江之滨、村西侧的“浮水莲花”地建“大圣古庙”,祭祀“齐天大圣”,当地群众习惯称“大圣古庙”为“南婆城佛祖庙”,该庙香火旺盛,显誉潮、普、惠三县。每年农历三月,该村及早塘乡、大长陇等34个乡村在此举行庙会,朝拜者众。清同治元年(1862)、1980年和2005年,当地群众及社会贤达集腋成裘,三次在原庙址依原状翻新修建。具有230多年历史的“大圣古庙”,因丰富的文物价值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而受到当地历代百姓的崇敬。南婆城因“大圣古庙”而更加驰名。
1925年至1949年南城经历第一、二次国内战争和解放战争,是历次革命时期我地下党的活动据点,其中“大圣古庙”、“顶新厝”、“下新厝”为主要活动阵地,1926年罹兵焚,1933年和1948年该村村民陈锡临、孔武,泥沟乡村民许武于此壮烈牺牲,全村先后共有8位革命烈士。解放后南城被称为“红色游击区”和革命老苏区,是原国家广电部秘书长孔迈(名东平、号祥哲,孔子75代孙)和现任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的故里。
关于烈士孔武的死,我听爸爸说我的爷爷曾经透过家里的窗口亲眼见到孔武的牺牲过程。爷爷说孔武是当时武工队(武装工作队)的队长,当时孔武为了革命的需要曾接受任务炸了普宁白马桥,后来躲到了村里过起了日子,可是由于叛徒的出卖,有人把他告发了,于是当时就有人要来抓捕他,本来孔武是可以逃脱的,可是当他看到他的同伴被人抓住的时候,他为了返回去救他的同伴,结果腿被枪打中了,可是他仍然坚持跑到了我们村与隔壁村交界的“莲池”,不过,他后来还是被人给追到了,结果还是在村里的经沟(潮汕话)那里壮烈的牺牲了。不过可惜我的爷爷已经去世很多年了,对于这段历史我还是没办法详细的了解。
⑼ 揭阳(普宁)历史遗迹介绍及观后感
揭阳是粤东右邑,见诸史载已有2200多年。市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史、岭、江、海各扬其胜,拥有闻名遗迹的山海胜景,情韵独持的园田风光,风格迥异的寺庙古迹,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四季名花佳果飘香,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轶事广传,素有“海滨邹鲁”、“国画之乡”、“小戏之乡”、“水果之乡”、“著名侨乡”之美誉。市区榕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惯来被誉为“水上莲花”。普宁市除了是名副其实的“著名侨乡”、“书画之乡”、“英歌之乡”等名乡之外水果方面更被关有:“中国青榄之乡”、“中国青梅之乡”、“中国潮柑之乡”。揭阳倚山濒海,山川毓秀,名胜古迹甚多,主要旅游景点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榕城、揭阳学宫、双峰寺、黄歧山风景区、桂竹园风景区;惠来金海湾植物园、神泉海角甘泉和海市蜃楼、百花峰、铭湖岩;揭西大洋高山旅游。
揭阳八景是原揭阳县最为历史悠久的景色风貌。 黄岐夕翠 黄岐山在榕城东北八里,以山土色黄,故名。黄岐山成东西走向,绵亘十余里,主峰高近300米。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于此,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此处山上林木葱茏,磴径盘曲,风景秀丽,有明代的古塔和月容墓,半山亭、侣云庵竺冈岩、卧云洞。还有宋代文彩卓著的学者陈希伋读书处等古迹,以及历代名人游客留下的石刻墨迹。登上黄岐山,俯瞰榕江,如彩练萦绕,远眺村落,尽收眼底。看红日西沉、百鸟归巢,牛羊下山;听牧笛横吹,山僧木鱼,萦绕丛林。黄岐夕翠美,游人意忘返。故前人有《岐岭钟声》诗云:“寺隐深林锁暮烟,寒钟初动月娟娟,乍疑潮岸敲金石,欲谱梵音入管弦。青嶂望中闻鸟噪,白云堆里有僧传,焚香坐久浑无寐,一百八声霜蒲天。”每逢正月既望,重阳佳节,游人踏青览胜,红男绿女,登高怀古,络绎不绝,乃郊游之佳境。 黄岐山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象征。近年,由于政府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修建亭台庙宇,铺设石路,改造山貌,美化环境,以使其成为一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樵楼晓角 谯楼原在县衙前院,用以击鼓报更及吹角司晨,明代天启元年(一六二一年)建进贤门之后,改移于进贤门城楼。进贤门楼分三层,下层为瓮城门,中层为城楼,上层为琉璃亭阁,四面配以花窗活牖,朱漆画栏,壮丽堂皇,为榕城五门之冠。该城楼职司报晓,每当晨曦初现,报晓号声随风悠荡,驱散晨雾,迎来朝晖,故称“谯楼晓角”。1937年修建环城马路,城墙拆除,独留此门,作为东面进城门户。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进贤门已失去“门”的意义,而成为街心花园的一部分。谯楼犹存,但成为历史古迹。建国后,由于周边建筑地坪不断增高,原城墙近三分之一被埋于地下,加上年久失修,整座城楼内外形貌受损严重,已难觅古八景风韵。近数十年来,曾多次进行修葺,恢复原貌,栽花植树,荷池喷水,使古楼重焕新姿。并常于楼上开展书画艺术展览和文娱活动,成为民众逸游小憩之处。进学考试者和旅游者多以走过此门为吉利。旅游者多在此候车。
双溪明月 双溪明月一景,在炮台镇东面,榕江南、北河合流出 海处。据清人《韩江闻见录》载: “揭阳双溪之合流也,中秋夕,潮汛涨,月出桑浦石黾之尖,可于合流处得双月影,亦一奇也。”该处江面开阔,每逢月明之夜,泛舟游此,夜景陶人,故清代庠生卓伯先有“南溪水接北溪流,影落银蟾缟夜秋,我欲弄潮吹玉笛,徘徊如泛海中洲”的诗句。郭之奇在《两溪明月》中也有“长忆元晖如练语,更添月意作江情”之句。明代天启年间,为防倭寇侵犯,于此处填下巨石七堆,以阻倭船入侵,名为七星石。
玉窖乔榕 玉窖即北窖桥。初建于宋末,明代修城时,改建为三孔石拱桥,并设开关,形成水上城门。清又改建成单孔拱桥。桥之靠河处,有二株大榕树,盘根交错,蓊郁繁荫,状如华盖,气势雄伟,自成一胜。古有诗称“何年同托根,初在石坦上,岁久侵土膏,盘结类柱磉,株似跨鹤形,枝如连理想„„”又有:“环城奇树傲群峰,栽入清溪翠影重,夜月阴高招舞鹤,雪涛秋卷吼吟龙,居然汉史称千植,不向秦时羡五封,我倩橐驼移越土,明湖一为蹑仙踪。”清时古榕已枯,后人虽重植,但不奇特,且周围有高大挺拔之木棉数十株,因而又称为“玉窖棉荫”今古迹依稀,尚存名于世。1938年,国民党县政府将墙城拆掉,沿城墙一周改建为环城马路,北窖桥于是成了环城路上的一座公路桥。
双峰晚钟 双峰寺旧址在磐溪都之双山,宋绍兴十年,僧人法山所创建。后移于榕城之马山巷,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平方米,为我县规模最大之古寺院。明代洪武二十四年(公元一三九一年)冬十月,全国大毁寺观。翌年,将揭阳各地被废的宁福(在榕城)、花果(在仙桥)、丰化(在白塔)、宝福(在桂岭)、双山(在桂岭)、资福(在梅云石马山)、福城(在亨罗山)等寺田产,并归双峰寺所有。清雍正六年(一七二八年),双峰寺被飓风摧毁,知县陈树芝庀工修复。昔时寺内,耸竹修篁,庭树垂荫,曲径通幽,每当夕阳西下,鸟雀归巢,钟鼓铎钹,木鱼笃笃,梵经陈闻,也别有情趣。
南浦渔歌 在南门街口环城路外,昔时为一片河边浅滩,倚城临水,为渔人泊舟之处。此处河面宽阔,水流平缓,觜鱼(俗称刺鱼,又名凤鱼或鲚鱼)群集,渔人捕之,日间渔舟数,设计围捕,由远而近,敲木柝、击船板,仿平吆叱之渔歌,然后众网渔鱼。晚间渔民则集中滩地,摊卖鱼鲜,灯火点点,弦曲渔歌悠悠悦耳。由此得名。南浦,在揭阳的文明史上,曾经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拥有华丽的岁月,神妙的气韵,皎洁的风采。时光悠悠,江水滔滔,人生无穷己,昔日的“南浦渔歌”,今已难觅其芳踪。南浦的诗意盎然变成了一种空灵的形态了。不管历史多么悠久,风景多么美丽,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必然要被现代化所替代。
钓鳌仙迹 钓鳌桥,今称吊桥。据清《一统志》记载:城西二里为南北二河之襟带,当春湖逐浪,舟楫过往,似箭离弦。传说唐时吕洞宾(纯阳子)成仙后,曾现舟于此,题诗于桥边云:“桃花浪暖禹门高,平地雷声惊怒涛,愿借天家虹万丈,垂钩直下钓金鳌。”后以“钓鳌仙迹”名景。建县之前已有桥,置县之后建成五孔石桥。明初被水冲毁,另在靠近北河处建成木桥。明中叶,又在原址建成三孔石拱桥,后复遭水劫。清初改建成二墩石桥。由于南北二河水差高低,每于春雨过后,北水南泻,群鱼逆水而上,傍桥垂钓者甚多。明代邑举人曾敬有《鳌桥钓浪》诗云:“谁筑鲸鲵金背高,跨天双烁锁波涛,临流若问丝纶手,不钓凡鱼只钓鳌。 1965年,揭阳县人民政府为改善西关一带交通状况,将吊桥改建为长20米、宽7米的钢铁桥。20世纪90年代初,再次将吊桥改建为24米宽的钢筋混凝土桥。
紫陌春睛 紫陌山亦名鸟木山或笔架山,在榕城南面五里许,与仙桥山隔河相对,山高五十米。昔时山上遍植桃李,山坡有僧寺、书轩。每当春晴,山明水秀,桃李吐艳,景色迷人。传明嘉靖御史郑一初曾在此读书及聚徒讲学。清康熙二十三年文人郑濂曾作《紫陌春晴》诗:“春 郊晴望日迟迟,立马褰帷问俗宜,初绿小桥杨叶短,新红古院杏花垂,几村鸡犬疏篱隔,十亩原田薄雾滋,处处枝头啼布谷,但教深耨起疮痍。”庠生卓伯先也作有“独乘烟艇过前溪,一片春陂路不迷,芳草未销辞客梦,乳莺初傍酒人啼”的吟咏。
揭阳红亭 揭阳红亭(又叫进贤门)位于原揭阳古城东、北二城门之间,始建于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2年),距今已有380年的历史。因为揭阳古城不像一般的古城那样只有东、南、西、北4座城门,而是有5座,多出来的一座就是进贤门,所以它又不是一般的城门。 揭阳红亭分上下两部分,下为石筑城门,上为三层门楼。门楼通高16.77米,纯杉木结构。首层三进5间,四周配以花窗活牖,南、北两侧各有一门亭,屋面四周起翘。上层为八角亭阁,屋面是八角攒尖琉璃顶。整个建筑古朴大方,是潮汕古城门建筑中的佼佼者。明、清时期,城楼上设有更夫,每当残月西斜,晨曦初现,更夫吹响报晓号角,角声随晨风传遍全城,“谯楼晓角”因此得名。
满意请采纳哦
⑽ 普宁有什么好玩的
普宁市是广东省革命老区,境内分布有众多历史文物、古迹和革命文物遗址,经发掘管理,现查明全市有:古文化遗址13处、古墓葬8处、古建筑11处、名胜古迹7处、古碑刻18处、革命遗址39处、革命纪念建筑物5处、革命烈士墓6处、馆藏革命文献遗物200多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北回归线在此经过,并受海洋暖温气流调节,四季如春素有“水寨之乡”的美称,旅游资源和景点丰富,以山水风光、天然温泉、潮人文化、革命迹地、宗教寺庙等名胜古迹为特色,构成了普宁特有的自然、人文旅游景观。2006年,因城市自然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优美而独具生态特色魅力和生活特色魅力入选由世界著名品牌大会主办机构世界品牌组织评选的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1]。
普宁古刹
普宁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了昆岗松韵、铁嶂兰芬、灵汇甘泉、钱湖渔艇、培风宝塔、洪寺幽探、南岩远眺、云石樵径“八景”,这些胜迹都在故称洪阳的周围,八景中现只有培风塔、南岩、云石岩尚存,培风塔在洪阳镇乌犁村西,俗称乌犁塔,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七层平面八角形,塔身高36米,为砖石框架贝灰三合土结构,塔内有内转石阶120级,建筑甚有特色。境内盘龙阁、马嘶岩、云石岩、白水岩、浴龙岩、樟岗岩、圆通庵等古刹名寺,无不山清水秀、古木参天。
洪阳(普宁故城)占地面积四万平方米,是国家城乡住房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确认的广东东部六个地级市中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古镇保护核心区的普邑城隍庙和清代抗英禁毒、虎门销烟钦差大臣林则徐忠魂归宿之处——文昌阁,以及全国
罕见的府第式巨型建筑组群德安里——提督府是目前保存完好的特大型清代建筑组群等建筑处处透着古雅庄重的古城氛围。
另外,还有周恩来同志在流沙主持召开的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旧址——“八一”纪念馆,彭湃烈士夫妇居住的“白马仔石屋”,徐向前元帅早年住过院的大南山红军野战医院旧址,大诗人郭沫若题字“流沙人民公园”内的“红宫”,都是游人留连忘返的名胜地。此外,雅飘的铁山兰,烟雾飘渺的云石樵径,水天相连的大南山秀色,市区新河两岸景点,多处天然温泉,令游客心旷神怡。
民俗特色
继1996年被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之后,2008年普宁市再获文化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殊荣。在潮汕文化的氛围中,普宁有着潮剧、汉乐、城隍庙会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艺术。其中,普宁市拥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宁英歌、嵌瓷。
在许多传统节日和重要日子,像游神赛会等具有浓郁潮汕特色的活动自然不会少,普宁也有别具特色的民俗,如元宵佳节有些地方有“摆景”“行头桥”的习俗:有些人将家藏的玉石、书画、古董、盆景、手工艺品摆出来,供人欣赏,称为“摆古董”、“摆景”;在古镇洪阳有“行头桥”的风俗 。 “头桥”——即太平桥,位于洪阳老县衙前的保城帝君庙前面的城内河上,大约建于四百多年前。拱型小巧的石桥两端各有五级石阶,桥面由七板约六米多长的石板组成,桥宽约三米,两侧栏杆两端均有两头石狮。小小石桥,虽不雄伟壮观,可是小巧精致,历史悠久,古式古风,热闹异常,特别是“十五夜行头桥”,已成当地人们的惯例,而且是元宵佳节,必不可少的一个活动项目。 元宵,是一年里的第一个节日,在这一天晚上,人们酒足饭饱之后,总是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地去“行头桥”,意在图个好兆头,行过太平桥,一年里便平平安安。这天夜里,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不论从哪个方向走来,都必须走过太平桥,而且走过桥时切不可回头,常说好话,并配以和谐的动作。
另外南溪镇还有“万佛”之称的南岩古寺,塔脚的古塔,大坝的五福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