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连江县的历史沿革
根据考古发现,连江县境内可证实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连江县境属闽越地,秦代属闽中郡, 西汉时期历属闽越国、会稽郡、冶县,东汉时属东侯官,三国时期属孙吴建安郡侯官县,设温麻船屯,温麻之名亦自此始。晋太康三年(282年)析侯官县温麻船屯地置温麻县,属晋安郡,为福建最早5个县份之一,后撤销
隋开皇九年(589年)并入原丰县,开皇十二年(592年)改名闽县。唐武德六年(623年)从闽县析出重置温麻县,同年改名连江县 。 同年以城域大江前横,盈盈如束改名连江并沿用至今。天宝元年(742年),县治从伏沙迁移今址凤城,“北枕龙漈,南瞰鳌江”,此地因城域形似展翅南飞的凤凰得名。
唐至五代中原大批移民南迁,割据福建的王审知推行鼓励农桑、轻徭薄赋政策,同时开辟甘棠港,连江县域经济得以发展。
至宋代,连江进入鼎盛发展时期,推广种植双季水稻,农业产量增加,海洋捕捞和养殖业发展,并以产蛏闻名,海运和贸易较发达;教育曾兴盛一时,理学家朱熹曾到连江讲学,咸淳元年(1265年)一科考中19名进士,为连江史上之最。
五代十国时期,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称闽王,闽国贞明六年(920年)升福州为大都督府,连江仍属之。闽国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王审知卒,子延翰立,称威武军留后,连江属之。闽国天成四年(929年)十月,延翰自称闽王,十二月被王审知养子延禀所杀,延翰弟延钧继,寻封闽王。连江属之。闽国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改元龙启,升福州为长乐府,连江隶属不变。闽国通文六年(939年),王审知少子延羲杀继鹏自立,改元永隆,翌年称大闽皇。连江属之。闽国天德三年(945年),延政以福州为东都,改国号为闽。八月王氏亡,复名福州。连江隶属不变。吴越国文德十八年(947年),福州为吴越国占领,连江县属吴越福州威武军。吴越国文德二十一年(951年),改福州威武军为新武军,连江属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复以福州为威武军,连江属之。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为福安府,连江属之。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兵入福州后,初设福建中书省,寻废,改福安府为福州路,连江均属之。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连江属福建行省福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福州路改为福州府,连江属之。南明 隆武元年(1645年),连江属天兴府。清,连江属福建省宁福道福州府。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道,连江属东路道(后改闽海道)。民国14年,道废,连江为福建省直辖县。民国22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划为4个省2个特别市,连江属闽海省。翌年1月事变失败,连江再度为省直辖县。
民国25年(1936年)12月12日,东涌岛从闽侯县划到连江县。民国26年2月13日,琯头的新道、拱屿、塘头、竹岐、阳岐、山兜、塘边、溪边8个乡及川石、壶江两岛,从闽侯县划到 连江县。
民国36年,福建重划7个督察区,连江三度为省直辖县。
民国38年9月,连江隶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林森县
民国30年2月3日,连江第二区巽北乡(巽屿、北山)及所属7个保划属罗源县辖。
1950年改名闽侯专员公署。
1956年6月,闽侯专署撤销,连江改属福安专署。1959年8月,恢复闽侯专署,连江复属之。1961年11月,连江从闽侯专署划到福州。1963年8月,连江再回属闽侯专署。
1954年8月30日,西洋岛划归霞浦县辖。1956年5月15日,经福建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罗源县上杭乡的叶洋、漈头两村划属连江县辖。5月22日移接时只移漈头村,归丹阳文朱乡。叶洋村因山场、水利等原因仍归罗源县辖。
1956年6月25日,闽侯专区闽侯县琅岐岛的闽琅镇及吴屿、金沙、龙凤、云龙、公婆等5个乡划到连江县辖。同年10月15日划回闽侯县辖。
1959年8月8日,闽侯专区恢复,闽侯又归其管辖。1970年,闽侯县改隶莆田地区。
1961年11月,从闽侯专区 闽侯县划 县建新、亭江、琅岐、北峰4个公社划到福州郊区。
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同年6月,闽侯地区驻地移驻莆田,改为莆田地区。
1970年7月1日,福州郊区琅岐公社再次划属莆田地区连江县辖。 1975年12月15日琅岐公社再次从莆田地区连江县又划到福州郊区。
1970年7月,连江再度划属福安专区,翌年迁址改名宁德地区。
1983年7月,连江从宁德地区划到福州至今。
元代后常受战乱影响,逐渐衰退。明永乐八年(1410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150余年间,县境屡受倭寇侵掠。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邑人陈第配合戚继光,在马鼻大破倭寇,倭祸始靖。明代有甘薯、烟叶等外来农作物传入, 因县内大量种植甘薯,粮食总量增加。明清嬗代之季,兵连祸结,南明隆武政权、郑氏延平政权与清军在连江数番交战,拉锯争夺,县内士民死者无算。此后清廷闽浙总督姚启圣厉行迁界和海禁, 连江沿海居民悉迁内地,田园荒芜5.7万亩,渔业、海运皆受较大影响。 及至清末,宣统三年九月十九日(1911年11月9日)夜,连江县光复会成员攻入县署,知县周之松缴印出署,清廷在连江的统治结束。 民国时期连江县先后属福建省东路道和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其中曾3次为省直辖县。民国肇始中国即出现军阀割据,连江初为地方军阀李厚基势力范围,民国13年(1924年)后被北洋军阀海军陆战队割据。北伐战争后,县境内的军阀势力被驱逐,连江县由南京国民政府管治。四·一二事件后,国共斗争渐趋激烈,连江亦为国共内战的战场。民国21年(1932年)6月连江出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武装——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进行武装暴动,建立游击根据地。随后连江县政府建立保卫团指挥部,筹建地方常备武装,数次配合正规军,进攻共产党游击根据地。民国22年(1933年)福建事变中,连江县曾划归中华共和国闽海省管辖,但只维持了53天。
民国24年(1935年),连江县被南昌行营列为重点剿匪区,全面清查户口,编组保甲,设区署和联保,实行“政治清乡、军事围剿”和“移民并村”、“连坐切结”,并在丹阳、透堡等原游击根据地设“特种教育”,清除中共影响。在抗日战争期间,民国30年(1941年)和民国33年(1943年),侵华日军两次占领连江县城,共计达373天,这一期间全县物资匮乏,粮食紧张,物价飞涨,实行粮食统制、计口授盐。民国34年(1943年)5月,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师收复连江县城。抗战结束后第二次国共内战旋即爆发。民国38年(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进入福建,在淮海战役后败退到闽东北地区的中华民国国军陆军第七十四军开始于连江、福州一带集结防御,二级上将汤恩伯亲临连江重新部署。8月,解放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从古田进入连江境内,8月16日占领连江县城和琯头。国军七十四军在连江之战中伤亡、被俘共3000人以上,二一六师少将师长谷允怀被俘,余部向琅岐和马祖列岛等退却。 民国38年(1949年)9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3师进驻连江小沧,成立了连江县人民民主政府,后改名连江县人民政府。1949年后,连江县人民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社会改革。私营企业逐步国有化,还进行了多次政治运动。1953年8月17日,彼时由中国国民党主政的“中华民国政府”在马祖列岛复设连江县政府,连江县从此由两岸分治。双方长期武力对峙,驻军均在万人以上,多次发生武装冲突,规模不等。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在连江开始,直到1978年4月。1979年后,连江开始对文革中受迫害的人士进行平反,海峡两岸关系也逐渐缓和,连江不再作为两岸军事斗争的最前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1988年初,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连江县列入经济开放区。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连江交通进入大发展时期,迅速构建起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在内的现代交通网络。以此有力的条件为支撑,通过加大招商引资,近几年工商业开始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到了2009年5月,中国国务院又公布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议,许多人认为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推动连江的经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连江县曾三次(计18年)属闽侯专区,二次(计16年)属福安(宁德)专区,1983年7月1日第二次归属福州市辖区,为福建省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㈡ 福州连江县
江南村、已古村、横槎村、连沙村、魁岐村、南塘村、镜路村、连兴村、连登村、澄岩村、花坞村、文新村、王庄村、儒洋村、梅洋村。15个村
㈢ 福州的历史简介
“三次大融合 ”:晋代“八姓入闽”,五代“十八姓从王”,南宋政治中心南移。
“四大文化渊源”: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寿山石文化。
“五次定都”:无诸定冶城、闽国定都福州、南宋赵是定行都、南明朱聿键定临时王都、中华共和国临时首都。
“六次建城”:无诸建冶城、晋严高建子城、唐建罗城、梁建夹城、宋拓外城、明建府城。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
距今5000~7000年前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福州地区就有氏族部落长期定居。“闽人”就是当时的土著居民。
距今约4000年前,即公元前21世纪末至公元前16世纪初的夏朝时期,这里的闽族居民已和中原地区的华夏族有了联系。
至周代,这里与中原的关系更加密切。它不仅隶属于周朝,而且也进入了奴隶社会。
战国中期(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威王击败杀死,越国开始瓦解,王族南奔,部份越人入闽,与闽族融合成为闽越族。
前221年,秦朝设闽中郡。
前85年,汉朝在福州设立冶县,属会稽郡,这是福建历史上成立的第一个县。
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始称福州;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带领居民广植榕树,故福州有“榕城”之别称。南宋末年,端宗赵罡改福州为福安府,为陪都。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福建行中书省于泉州,三年后迁返福州。明末唐王朱聿键,也在福州登基,改名天兴府,又称福京。
明清两代福建省为福州府府治。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定,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成为近代中国海军的摇篮。
1883年,中法战争期间,双方在闽江口展开了著名的马江海战。
从民国年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福州均为福建省省会。
1933年,19路军兵变,福州成为中华共和国临时首都。1946年,设福州市。
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福州。
1980年,福州被中国国务院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㈣ 连江的历史古镇
连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发现,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三国孙吴时为温麻船屯,隶侯官县。西晋泰始间(265~274年)置温麻镇于伏沙(今敖江镇白沙村)。太康三年(282年)设温麻县,为福建最早5个县份之一。同年建有温麻庙,遗址犹在。隋大业三年(607年)并入闽县。唐武德六年(623年)重设温麻县,旋改名连江县。唐天宝元年(742年)县治从伏沙迁移今址,北枕龙漈、南瞰敖江,因城域形似展翅凤凰又名凤城。唐至清代连江隶属福州府。民国时期先后属东路道和第一行政督察区,其中曾3次为福建省直辖县。新中国成立后有3次属闽侯专区,2次属福安(宁德)专区,1983年7月后第二次划归福州市辖。1995年辖内设21个乡镇,263个村居(未包括待统一的县属马祖列岛,下同),全县总人口609892人,平均每平方公里522人。其中城镇人口50022人,占8.2%。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畲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2%。
连江地理区位特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和抵御外敌侵扰的前哨。尤其元代之后,人民深受内忧外患之苦,养成了刚强勇敢的秉性,富有正义感和反侵略反压迫的优良传统。明永乐八年(1410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县境屡受倭寇侵掠,县内军民奋起抵抗。县城和沿海先后建造10多座城堡和众多台寨。琯头壶江岛民同心抗击倭寇侵犯,生擒倭寇数十人,受巡抚嘉奖。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大举侵连,邑人陈第主动配合明副总兵戚继光,并献平倭策,在马鼻一举全歼倭寇400多人,救出被掳男女2000多人。自此倭祸始灭。鸦片战争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轮番侵扰,洋货、毒品充斥城乡。清廷相继在闽江口长门等地修筑炮台,后设闽江要塞总台部,加强防范。连江有识之士发动群众开展禁烟和抵制洋货斗争。清同治七年(1868年),英国传教士强行在闽江口要地川石岛租地建教堂,遭岛民坚决反抗,英舰派水兵登陆示威并打死岛民1人,岛民一面提出强烈抗议和惩凶赔偿正义要求,一面联络周围乡民组织团练,保卫乡土,坚持10年,终于迫使租地契约交还川石人民。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长门、金牌等炮台官兵英勇抗击,受清廷褒奖,后诏建昭忠祠并立碑纪祀忠烈。
辛亥革命中,连江吴适等革命党人响应孙中山号召,带领20多名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黄花岗72位烈士中连江占9名。武昌举义成功,连江与福州同日光复,推翻帝制,结束清朝封建统治。后又参加反袁护国和护法斗争,吴适组织的护国军,一度攻克连江、罗源、宁德等多座县城,队伍扩展到5000人,有力牵制福建地方军阀李厚基的实力。
近代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连江人民为民族解放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民国14年(1925年),连籍旅榕学生回连组织“上海五卅惨案连江后援会”,集会游行,捣毁日商“建和”洋行,遭北洋海军陆战队镇压,造成打死市民1人、打伤学生20多人的“建和惨案”,连江县城罢市抗议,上海全国学联派代表来连参加追悼会,并向福建当局控告。翌年9月,共青团中央特派员方尔灏帮助建立共青团连江特别支部,不久改为中共连江特别支部。土地革命时期,连江是闽东革命策源地之一,邓子恢、陶铸、叶飞等相继亲临连江指导革命,民国23年前后形成革命热潮,全县有一半以上乡村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改革,先后组建红军第十三独立团和红军西南团,武装斗争如火如荼,后遭国民党残酷的军事“围剿”,主力上调成立红军闽东独立师,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后北上参加抗日。连江为革命而牺牲的有杨而菖等700多名烈士。民国26年7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连江是福建最早沦陷区之一,县城和多数乡村两度遭日军蹂躏,烧杀掳掠,浩劫空前。全县人民同仇敌忾,抗日救亡运动席卷城乡,先后组织多支抗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斗争,前后共有7100多个男儿奋战抗日疆场,为中华民族作出巨大牺牲。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闽浙赣区委在连江发展组织,发动人民开展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争民主的斗争,先后创建6支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反霸分粮,配合人民解放军九十三师解放连江,人民彻底翻身,翻开连江历史新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台湾当局仍占据连江马祖列岛,并不断派遣武装匪特骚扰破坏。连江人民发扬光荣革命传统,积极支援前线,组织民兵,配合人民解放军和公安部队,开展剿匪、镇反、肃特、抗美援朝等一系列斗争,巩固海防,保卫人民政权,稳定社会秩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贡献。1979年后,海峡两岸关系逐渐缓和,但一些台独分子和外国势力仍在阻挠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有时甚至制造事端。连江人民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在进一步搞好军民联防、共守海防的同时,充分利用近台邻马的独特条件,加大对台工作力度,积极接触台马同胞,联络感情,增进理解,热情为台胞寻根认祖、觅亲访友、旅游观光、投资兴业等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使连江成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沿阵地。
连江位于闽江口金三角省会福州经济圈的北翼,是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境内广袤的山林田园和广阔的滩涂海域,蕴藏着无限生机,勤劳淳朴的连江人民,世代不辍开拓这片沃土。西汉初已有独木舟问世,三国时渔业、造船、海运逐渐发达,商业亦颇为活跃。南北朝开始烧制陶瓷。隋代挖凿东湖蓄水灌溉农田。唐至五代中原大批移民南迁,闽王王审知推行鼓励农桑、轻徭薄赋政策,使水利改善,土地增加,同时开辟甘棠港,发展对外贸易,经济有较快发展。连江定海港、琯头港成为对外贸易重要港口,有海盐、木材、麻布、楮纸等出口。宋代经济进入鼎盛发展时期,农业推广双季水稻,产量增加,海洋捕捞和养殖业有较大发展,宋代“连江是产蛏极有名的地方”(《闽书·南产志》)。陶瓷工艺日臻完善,发展迅速,仅浦口就有36个龙窑,为福建五大窑系之一,产品大量销往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元代后,常受战乱影响,经济渐趋衰落。明代经济有一定恢复和发展,甘薯传入及大量种植,粮食总量增加,蔬菜、苎麻、烟叶、甘蔗、蜜橘等经济作物有较大发展,铁矿开采冶炼、粮食加工、酿造、纺织等手工业有所发展,海运和贸易甚为繁荣。但自永乐八年(1410年)至嘉靖末年,因海上通番易货走私漏税严重,引发海禁和倭寇侵扰,为害150余年。清初又厉行迁界和海禁,沿海居民悉迁内地,田园荒芜5.7万亩,渔业、海运皆受摧残。自康熙十九年(1680年)陆续复界至嘉庆末,经济才逐渐复苏。然鸦片战争后又屡遭西方列强侵扰,城乡经济重趋萧条,生产力极为低下。直至清末,全县仍基本处于自然经济状态。
辛亥革命胜利,推翻封建帝制。民国初,社会、政治有所革新,经济有所发展,但不久即出现军阀割据,战乱频仍,横征暴敛,产业衰落。北伐胜利后,经济有所恢复。民国22~23年,连江革命苏区经济发展较快,全县水产品产量一度达2.1万吨,产量、产值和渔船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火力发电、机械碾米及客轮等现代工业和运输业亦初见端倪。民国26年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连江两度沦陷,城乡遍遭狂轰滥炸,人民流离失所,经济濒临崩溃。直至解放前夕,城乡依然处处废墟,一片破败景象。至1949年末,全县社会总产值才1349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为750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133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为4026万元)。
㈤ 福州市连江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线路A:青芝山洞天福地一日游 早上8:00官头青芝山接团,游览西线景区,如林森藏骨塔、蝙蝠洞、连体榕、五曲洞、八仙岩、青芝寺等景点。10:00-10:30观赏云南歌舞表演。12:00午餐。12:40左右游览东线景区,如折腰岩、林森公馆、白玉佛、阆凤台、九曲洞等景点。15:30左右参观"灵芝展",观看动物角斗表演。 川石岛休闲度假二日游 D1:13:00官头客运码头,乘船前往川石岛,途中观赏长门炮台、双龟锁口、五虎把门。14:30到达川石岛入住度假村,参观万人坑、大东电报局、福建省举重中心。17:30晚餐,自由活动。 D2:晨观日出,眺望马祖岛。7:30早餐。8:30川石村购物。9:00乘船回程至官头客运码头。10:30欣赏云南歌舞表演。12:30游览青芝山景点。15:30参观"灵芝展"和观看动物角斗表演。16:30回程。 开灵境 百洞名山 ----青芝山 青芝山,又名百洞山,位于连江县官头镇境内、闽江口北岸,距福州仅30多公里,是福建省六大名山之一,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开发历史,素有"寺产灵芝闻海外,山称百洞重江南"和"武夷九曲溪,青芝百洞山"的说法。青芝山色,妙在天然,玲珑幽雅,移步换景,奇岩异石错落山间,洞壑累累,状物貌人,山中峰、岩、洞、泉共有108景致,董应举、叶向高、曹学佺、左宗棠、林焕章、林森、陈宝琛、赵朴初等无不留下遗迹遗址,林森藏骨塔、啸余庐、青芝寺、楠木释迦牟尼、白玉佛、百年灵芝王更为青芝百洞山增色不少。站立莲花峰顶,俯瞰闽江口,百舸争流,天风海涛,景色蔚为壮观。 给出游青芝山五大理由 ●这是一座古老的山,形成于一亿多年前,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开发历史,民间流传着无数美丽动人的趣闻轶事,置身其间犹如行走在历史文化长廊中。 ●这是一座“袖珍”的山,却被列为福建省六大名山之一,山体不大,竟有108景致,一石一胜,天然妙成,常常在你不经意间已错过数景。 ●这是一座遍布历代文人墨客的山,留下近百幅映射着人类智慧之光的摩崖石刻,雅俗共赏,耐人寻味。 ●这是一座藏有无数“谜”的山,仅一隅之地的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林森藏骨塔就引来不少好奇探知的目光。 ●这是一个新兴的景区,随着云南三鑫集团巨资的投入,云南民族风情表演、东南角斗城、灵芝展馆、河道游等项目将相继落成亮相,这个古老的景区又焕发新的生机。
㈥ 连江的历史渊源
连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发现,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三国孙吴时为温麻船屯,隶侯官县。西晋泰始间(265~274年)置温麻镇于伏沙(今敖江镇白沙村)。太康三年(282年)设温麻县,为福建最早5个县份之一。同年建有温麻庙,遗址犹在。隋大业三年(607年)并入闽县。唐武德六年(623年)重设温麻县,旋改名连江县。唐天宝元年(742年)县治从伏沙迁移今址,北枕龙漈、南瞰敖江,因城域形似展翅凤凰又名凤城。唐至清代连江隶属福州府。民国时期先后属东路道和第一行政督察区,其中曾3次为福建省直辖县。新中国成立后有3次属闽侯专区,2次属福安(宁德)专区,1983年7月后第二次划归福州市辖。1995年辖内设21个乡镇,263个村居(未包括待统一的县属马祖列岛,下同),全县总人口609892人,平均每平方公里522人。其中城镇人口50022人,占8.2%。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畲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2%。
连江地理区位特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和抵御外敌侵扰的前哨。尤其元代之后,人民深受内忧外患之苦,养成了刚强勇敢的秉性,富有正义感和反侵略反压迫的优良传统。明永乐八年(1410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县境屡受倭寇侵掠,县内军民奋起抵抗。县城和沿海先后建造10多座城堡和众多台寨。琯头壶江岛民同心抗击倭寇侵犯,生擒倭寇数十人,受巡抚嘉奖。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大举侵连,邑人陈第主动配合明副总兵戚继光,并献平倭策,在马鼻一举全歼倭寇400多人,救出被掳男女2000多人。自此倭祸始灭。鸦片战争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轮番侵扰,洋货、毒品充斥城乡。清廷相继在闽江口长门等地修筑炮台,后设闽江要塞总台部,加强防范。连江有识之士发动群众开展禁烟和抵制洋货斗争。清同治七年(1868年),英国传教士强行在闽江口要地川石岛租地建教堂,遭岛民坚决反抗,英舰派水兵登陆示威并打死岛民1人,岛民一面提出强烈抗议和惩凶赔偿正义要求,一面联络周围乡民组织团练,保卫乡土,坚持10年,终于迫使租地契约交还川石人民。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长门、金牌等炮台官兵英勇抗击,受清廷褒奖,后诏建昭忠祠并立碑纪祀忠烈。
辛亥革命中,连江吴适等革命党人响应孙中山号召,带领20多名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黄花岗72位烈士中连江占9名。武昌举义成功,连江与福州同日光复,推翻帝制,结束清朝封建统治。后又参加反袁护国和护法斗争,吴适组织的护国军,一度攻克连江、罗源、宁德等多座县城,队伍扩展到5000人,有力牵制福建地方军阀李厚基的实力。
近代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连江人民为民族解放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民国14年(1925年),连籍旅榕学生回连组织“上海五卅惨案连江后援会”,集会游行,捣毁日商“建和”洋行,遭北洋海军陆战队镇压,造成打死市民1人、打伤学生20多人的“建和惨案”,连江县城罢市抗议,上海全国学联派代表来连参加追悼会,并向福建当局控告。翌年9月,共青团中央特派员方尔灏帮助建立共青团连江特别支部,不久改为中共连江特别支部。土地革命时期,连江是闽东革命策源地之一,邓子恢、陶铸、叶飞等相继亲临连江指导革命,民国23年前后形成革命热潮,全县有一半以上乡村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改革,先后组建红军第十三独立团和红军西南团,武装斗争如火如荼,后遭国民党残酷的军事“围剿”,主力上调成立红军闽东独立师,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后北上参加抗日。连江为革命而牺牲的有杨而菖等700多名烈士。民国26年7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连江是福建最早沦陷区之一,县城和多数乡村两度遭日军蹂躏,烧杀掳掠,浩劫空前。全县人民同仇敌忾,抗日救亡运动席卷城乡,先后组织多支抗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斗争,前后共有7100多个男儿奋战抗日疆场,为中华民族作出巨大牺牲。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闽浙赣区委在连江发展组织,发动人民开展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争民主的斗争,先后创建6支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反霸分粮,配合人民解放军九十三师解放连江,人民彻底翻身,翻开连江历史新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台湾当局仍占据连江马祖列岛,并不断派遣武装匪特骚扰破坏。连江人民发扬光荣革命传统,积极支援前线,组织民兵,配合人民解放军和公安部队,开展剿匪、镇反、肃特、抗美援朝等一系列斗争,巩固海防,保卫人民政权,稳定社会秩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贡献。1979年后,海峡两岸关系逐渐缓和,但一些台独分子和外国势力仍在阻挠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有时甚至制造事端。连江人民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在进一步搞好军民联防、共守海防的同时,充分利用近台邻马的独特条件,加大对台工作力度,积极接触台马同胞,联络感情,增进理解,热情为台胞寻根认祖、觅亲访友、旅游观光、投资兴业等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使连江成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沿阵地。
连江位于闽江口金三角省会福州经济圈的北翼,是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境内广袤的山林田园和广阔的滩涂海域,蕴藏着无限生机,勤劳淳朴的连江人民,世代不辍开拓这片沃土。西汉初已有独木舟问世,三国时渔业、造船、海运逐渐发达,商业亦颇为活跃。南北朝开始烧制陶瓷。隋代挖凿东湖蓄水灌溉农田。唐至五代中原大批移民南迁,闽王王审知推行鼓励农桑、轻徭薄赋政策,使水利改善,土地增加,同时开辟甘棠港,发展对外贸易,经济有较快发展。连江定海港、琯头港成为对外贸易重要港口,有海盐、木材、麻布、楮纸等出口。宋代经济进入鼎盛发展时期,农业推广双季水稻,产量增加,海洋捕捞和养殖业有较大发展,宋代“连江是产蛏极有名的地方”(《闽书·南产志》)。陶瓷工艺日臻完善,发展迅速,仅浦口就有36个龙窑,为福建五大窑系之一,产品大量销往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元代后,常受战乱影响,经济渐趋衰落。明代经济有一定恢复和发展,甘薯传入及大量种植,粮食总量增加,蔬菜、苎麻、烟叶、甘蔗、蜜橘等经济作物有较大发展,铁矿开采冶炼、粮食加工、酿造、纺织等手工业有所发展,海运和贸易甚为繁荣。但自永乐八年(1410年)至嘉靖末年,因海上通番易货走私漏税严重,引发海禁和倭寇侵扰,为害150余年。清初又厉行迁界和海禁,沿海居民悉迁内地,田园荒芜5.7万亩,渔业、海运皆受摧残。自康熙十九年(1680年)陆续复界至嘉庆末,经济才逐渐复苏。然鸦片战争后又屡遭西方列强侵扰,城乡经济重趋萧条,生产力极为低下。直至清末,全县仍基本处于自然经济状态。
辛亥革命胜利,推翻封建帝制。民国初,社会、政治有所革新,经济有所发展,但不久即出现军阀割据,战乱频仍,横征暴敛,产业衰落。北伐胜利后,经济有所恢复。民国22~23年,连江革命苏区经济发展较快,全县水产品产量一度达2.1万吨,产量、产值和渔船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火力发电、机械碾米及客轮等现代工业和运输业亦初见端倪。民国26年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连江两度沦陷,城乡遍遭狂轰滥炸,人民流离失所,经济濒临崩溃。直至解放前夕,城乡依然处处废墟,一片破败景象。至1949年末,全县社会总产值才1349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为750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133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为4026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以主人翁姿态投入经济建设,重建家园。尤其经过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生产力得到解放,国民经济迅速恢复。1952年全县社会总产值1.21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与1949年比,年均递增17.3%,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7%,粮食总产7.25万吨,年均递增14.8%,水产品总产1.85万吨,年均递增54.8%。1953年后进入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通过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干部群众热情很高,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有和集体经济发展较快,国家相继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公路、水利、避风港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沿海发展外海捕捞和传统贝类养殖,北方海带南移养殖成功,大大推动水产养殖业发展。至1957年,“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完成较好。与1952年比,社会总产值增56%,年均递增9.3%;国内生产总值增1.02倍,年均递增15.2%;粮食总产增11.2%;水产品总产增81.1%,年均递增12.6%;财政收入增1.23倍,年均递增1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1.58倍,年均递增20.9%。
1958年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至1976年,由于“左”的错误指导思想不断滋长,政治运动不断,经济发展走过艰难曲折的道路。1958年“大跃进”脱离实际,忽视客观规律,强调“一大二公”,盲目追求高速度,实行高指标,导致经济建设重大失误,1959~1961年,加上连续受自然灾害影响,出现经济暂时困难。经过3年调整,到1965年经济才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发展再遭严重挫折,主要指标持续下滑。1970年与1965年比,社会总产值下降14.5%,农业产值下降17.5%,财政收入下降10.8%。由于干部群众自觉抵制“左”的做法,1971年后生产工作秩序逐步恢复。此后,开展农业耕作制度改革,农田基本建设,杂交水稻推广,海带渡夏苗培育,紫菜、贻贝、河鳗人工养殖成功,农渔业生产恢复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创办合成氨厂、制碘厂,建成郭婆溪水库、才溪水电站和35千伏输电线路并与福州联网,使工业生产有所回升。但全县经济发展速度明显趋缓,经济效益降低。1976年与1957年比,20年时间,社会总产值仅增52.6%,年均递增2.1%;国内生产总值增7%,年均递增0.3%;财政收入增19.1%,年均递增0.9%;粮食总产下降1%;水产品总产增40.6%,年均递增1.7%。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经济发展开始好转。但人们受“左”的思想禁锢依然严重,不少禁区难以突破,发展步伐受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拨乱反正,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逐渐缓和,给连江国民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1980年农村开始全面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断深化。然后向城市推进,促进国有企业、商品流通、财税金融、计划劳动管理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城乡经济空前活跃,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迅速崛起,国民经济出现强劲增长势头。1984年福州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连江利用紧靠省会福州和拥有港、台、侨胞众多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环境显著改善。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连江列入经济开放区,县先后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积极参与各项招商引资活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档次。相继建立敖江、琯头、贵安等开发区、投资区和琯头、黄岐对台贸易点,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全县经济步入持续、健康、高速发展轨道,开创了连江历史上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人民受实惠最多的时期。连江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㈦ 连江县的介绍
连江县,福建省福州 辖县,早在5000年前 闽越先民即在此拓土生息,西晋太康三年(282)建县,为福建最早设置的5个县份之一。始称“温麻县”,唐武德六年(623)改称连江县。因县域形似展翅凤凰得名“凤城”,雅称“闽都金凤”,寓意吉祥。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闽 江口北岸,东濒台湾海 峡,东与台 湾、马祖列 岛一衣带水,西傍省会福 州,陆路相距50公里;南临闽江出口;北控闽浙两省通衢。全县总面积428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168平方公里(包括马祖列岛),辖22个乡镇270个村居,户籍人口64.14万,常驻人口56.6万(2012)。境内有“三湾(罗源湾、黄岐湾、定海湾)、三口(可门口、闽江口、敖江口)、五条通道(沈海高速公路、104国道、温福铁路、福州绕城高速公路和201省道)”,是国务院首批沿海开放县份之一。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前沿,省会城市“半小时经济圈”内,是福建省乃至东南沿海的一个大通道。黄岐镇仅距马祖列岛8千米,黄岐半岛设有台轮停泊点和对台贸易点,是未来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的先行区。由于国共内战关系,原连江县疆域一分为二,位于外海的南竿岛、北竿岛等36个岛礁(包括原长乐县、罗源县的部分)为台 湾当局控制至今,并于1953年合并成立连江县(俗称马祖),位于中国大陆的连江县主体部分则为中国大陆政府所有。故与两岸均有的“福建省”相同,两地亦各有其“连江县”,为唯一两岸分治的县份。
㈧ 福州连江有什么风景名胜
线路A:青芝山洞天福地一日游 早上8:00官头青芝山接团,游览西线景区,如回林森藏骨塔、蝙答蝠洞、连体榕、五曲洞、八仙岩、青芝寺等景点。10:00-10:30观赏云南歌舞表演。12:00午餐。12:40左右游览东线景区,如折腰岩、林森公馆、白玉佛、阆凤台、九曲洞等景点。15:30左右参观"灵芝展",观看动物角斗表演。 川石岛休闲度假二日游 D1:13:00官头客运码头,乘船前往川石岛,途中观赏长门炮台、双龟锁口、五虎把门。14:30到达川石岛入住度假村,参观万人坑、大东电报局、福建省举重中心。17:30晚餐,自由活动。
㈨ 连江有什么好玩的呢
连江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北纬26°03’—26°27’,东经119°17’—120°31’。面积1190.7平方千米(含马祖列岛23.5平方千米)。辖15镇、8乡(含马祖乡和l民族乡)。人口61.75万(未含马祖1万多人)。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 连江为省枇杷生产基地之一。
农副产品有稻米、甘薯、大小麦,大豆、棉花、 苎麻、甘蔗、茶叶、烟叶、茉莉花、芦笋、茭白、蘑菇、香菇、猕猴桃,西瓜、李、柿、葡萄、蜜桃、柑橘(马鼻蜜橘著名),大黄鱼、带鱼、鲥、鲳、鱿、马鲛、石斑鱼、海蜇、红鲟、淡水鳗、对虾、蟹、鲎、珠蚶、泥蚶、牡蛎、贻贝、扇贝、海带、紫菜,西施舌(闽江蚌),百胜缢蛏、晓澳花蛤为名产。工业有机电、化工、食品、建材、饲料,服装、酿造、鞋帽等门类。浦下软木画著名,“元红”为名酒。公路以国道104线、省道104线为主干,通车500.3千米,敖江通航42.6千米;倌头、可门港海轮通沿海各大口岸。
主要城镇——凤城:县人民政府驻地。倌头:商业集镇,重要港口,毗邻叫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岐(凤岐):与马祖列岛隔海相望。丹阳、闽东交通要道。苔菉:三面临海,北茭为省八大风浪区之一,建有海洋站。晓澳:渔区集镇。小沧:畲乡集镇。潘渡:贵安、汤尾有温泉,潘渡拦河坝为县重点水利工程。长龙:县林场、华侨农场设此。东湖:建有省重点种畜场。敖江:白沙(伏沙)唐代曾为连江县治。马祖:海岛渔业集镇。透堡: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筱埕:定海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城北有烈士陵园,北门“铁竹篙”相传为三国时文物,仙塔始建于唐代。东郊斗门山有明建含光塔。敖江覆釜山有覆釜寺、拜经岩、凤凰潭诸景。倌头青芝山(百洞山)游览区幽雅别致。倌头东有屹立闽江口的长门炮台(清),马鼻有扼控罗源湾的浮曦炮台(明)。闽江口有岛礁“双龟把口”、“五虎守门”。透堡是1934年连江县苏维埃政府驻地,建有老区革命纪念馆,官坂有红军烈士墓。筱埕定海尚存戚继光抗倭古城堡、烽火台和记功碑。浦口有36处宋窑址,官岭有明代著名学者陈第墓。大澳云居山有云居寺、元建普光塔,登临寺塔可观东海日出奇景。马祖列岛誉称“海上公园”,有明代沈有容擒寇史迹石刻(东犬岛),以及天后神宫、山陇浴场等胜景。名胜古迹还有安凯白云寺,潘渡朱步明代兵部尚书吴文华墓,丹阳宝林寺、朱子祠、戚继光抗倭遗迹“千军井”。
㈩ 福州连江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线路A:青芝山洞天福地一日游
早上8:00官头青芝山接团,游览西线景区,如林森藏骨塔、蝙蝠洞、连体榕、五曲洞、八仙岩、青芝寺等景点。10:00-10:30观赏云南歌舞表演。12:00午餐。12:40左右游览东线景区,如折腰岩、林森公馆、白玉佛、阆凤台、九曲洞等景点。15:30左右参观"灵芝展",观看动物角斗表演。
川石岛休闲度假二日游
D1:13:00官头客运码头,乘船前往川石岛,途中观赏长门炮台、双龟锁口、五虎把门。14:30到达川石岛入住度假村,参观万人坑、大东电报局、福建省举重中心。17:30晚餐,自由活动。
D2:晨观日出,眺望马祖岛。7:30早餐。8:30川石村购物。9:00乘船回程至官头客运码头。10:30欣赏云南歌舞表演。12:30游览青芝山景点。15:30参观"灵芝展"和观看动物角斗表演。16:30回程。
开灵境
百洞名山
----青芝山
青芝山,又名百洞山,位于连江县官头镇境内、闽江口北岸,距福州仅30多公里,是福建省六大名山之一,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开发历史,素有"寺产灵芝闻海外,山称百洞重江南"和"武夷九曲溪,青芝百洞山"的说法。青芝山色,妙在天然,玲珑幽雅,移步换景,奇岩异石错落山间,洞壑累累,状物貌人,山中峰、岩、洞、泉共有108景致,董应举、叶向高、曹学佺、左宗棠、林焕章、林森、陈宝琛、赵朴初等无不留下遗迹遗址,林森藏骨塔、啸余庐、青芝寺、楠木释迦牟尼、白玉佛、百年灵芝王更为青芝百洞山增色不少。站立莲花峰顶,俯瞰闽江口,百舸争流,天风海涛,景色蔚为壮观。
给出游青芝山五大理由
●这是一座古老的山,形成于一亿多年前,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开发历史,民间流传着无数美丽动人的趣闻轶事,置身其间犹如行走在历史文化长廊中。
●这是一座“袖珍”的山,却被列为福建省六大名山之一,山体不大,竟有108景致,一石一胜,天然妙成,常常在你不经意间已错过数景。
●这是一座遍布历代文人墨客的山,留下近百幅映射着人类智慧之光的摩崖石刻,雅俗共赏,耐人寻味。
●这是一座藏有无数“谜”的山,仅一隅之地的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林森藏骨塔就引来不少好奇探知的目光。
●这是一个新兴的景区,随着云南三鑫集团巨资的投入,云南民族风情表演、东南角斗城、灵芝展馆、河道游等项目将相继落成亮相,这个古老的景区又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