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华月是什么历史人物
历史上没有这个人
《古剑奇谭二:永夜初晗凝碧天》中的角色。
华月乃是流月城高阶祭版司,封号廉贞。
她自小权被前代大祭司选中,作为沈夜助手兼玩伴而被培养长大,因而自然地将辅助他人、关怀他人当做自身使命。在流月城中的地位高于其他几位高阶祭司,仅次于瞳,是沈夜最为信任的人。
最初的名字为“一”,代表她是流月城第一个活傀儡。后沈夜为其取名“华月”,意为“正月”。
华月擅长音律,常弹奏箜篌哄沈曦入睡,也以音律为武器。她所弹奏的乐曲之中,饱含着绵密的思念与追寻。然而对于这份感情,她始终保持缄默,从未向任何人提起。
㈡ 历史人物简介 8个
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si,第四声)(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汉族,湖南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邸第,母亲徐五缘。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著名维新派人物。北京半截胡同41号是他在朝为官时的故居,也是在这里被清政府逮捕.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代表著作《仁学》,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其候刑时,据说曾题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为了掩饰自己的逃跑,这首诗被康有为“篡改”过,原诗为:“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待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 留将公罪后人论。”
[编辑本段]生平
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曾任清政府户部郎中、甘肃道台、湖北巡抚等职。生母徐氏出身贫寒,作风勤朴,督促谭嗣同刻苦学习。10岁时,嗣同拜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他对王夫之的思想发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他读书务求广博,好讲经世济民的学问,文章写得很有才华。他对传统的时文八股非常反感,在课本上写下“岂有此理”几个字。他仰慕那些锄强济弱的草莽英雄,曾与当时北京的一个“义侠”大刀王五结交,二人成为生死不渝的挚友。
1877年,在浏阳,他又师涂启先,系统学习中国的典籍,开始接触算学、格致等自然科学。此后又到兰州,在他父亲的道署中读书。
1884年,他离家出走,游历直隶(今河北)、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山西等省,观察风土,结交名士。劳动人民反封建斗争精神的濡染,开阔了他的视野,使他的思想富于斗争性。1888年,他在著名学者刘人熙的指导下开始认真研究王夫之等人的著作,汲取其中的民主性精华和唯物色彩的思想,同时又广为搜罗和阅读当时介绍西方科学、史地、政治的书籍,丰富自己。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妥协退让,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5月2日,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上书清政府,要求拒和、迁都、变法。深重的民族灾难,焦灼着谭嗣同的心,他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义愤填膺,坚决反对签订和约,对清政府“竟忍以四百兆人民之身家性命一举而弃之”的妥协行径极为愤慨。在变法思潮的影响下,开始“详考数十年之世变,而切究其事理”,苦思精研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大计。他感到“大化之所趋,风气之所溺,非守文因旧所能挽回者”,必须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实行改革,才能救亡图存。
1897年夏秋间,写成重要著作《仁学》,它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他认为物质性的“以太”是世界万物存在的基础,世界万物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而变化的根源在于事物的“好恶攻取”、“异同生克”。他把“以太”的精神表现规定为“仁”,而“仁”的内容是“通”,“通之象为平等”,“仁――通――平等”是万物的发展法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他在这部著作中,愤怒地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所造成的“惨祸烈毒”和三纲五常对人性的摧残压抑。指出,封建纲常礼义完全是那些独夫民贼用作统治的工具,特别是君臣一伦,更是“黑暗否塞、无复人理”。因此,对于那些昏暴的专制君主,不仅可以不为其尽忠死节,而且可以“人人得而戮之”。1898年初,接受了倾向维新的湖南巡抚陈宝箴的邀请,回到湖南协助举办新政。他首先加强了时务学堂中维新派力量。自己担任了分教习,又安排唐才常任中文教习,协助任总教习的梁启超,在教学中大力宣传变法革新理论,“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多言清代故实,胪举失败”。孔子改制、平等、民权等学说由此而乘风扬波,日益恢张。他还把《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含有民族主义意识的书籍发给学生,向他们灌输革命意识,使时务学堂真正成了培养维新志士的机构。
1898年3月,他又与唐才常等人创建了维新团体南学会。南学会以联合南方各省维新力量,讲求爱国之理和救亡之法为宗旨,“演说万国大势及政学原理”。为了加强变法理论的宣传,他还创办了《湘报》,作为南学会的机关报,由他任主笔。由于对湖南新政的尽力,使他以“新政人才”而闻名。光绪《明定国是诏》后不久,就有人向光绪帝推荐谭嗣同,光绪帝同意召见。8月21日,他抵北京。9月5日,光绪下诏授给他和林旭、刘光弟、杨锐四品卿衔,参预新政。次日,光绪又召见他,表示自己是愿意变法的,只是太后和守旧大臣阻挠而无可奈何,并说:“汝等所欲变者,俱可随意奏来,我必依从。即我有过失,汝等当面责我,我必速改。”光绪帝变法的决心和对维新派的信赖使谭嗣同非常感动,觉得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已经在握。他参政时,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斗争已是剑拔弩张。慈禧太后等人早有密谋,要在10月底光绪帝去天津阅兵时发动兵变,废黜光绪帝,一举扑灭新政。9月18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要袁带兵入京,除掉顽固派。袁世凯假惺惺地表示先回天津除掉荣禄,然后率兵入京。袁世凯于20日晚赶回天津,向荣禄告密,荣禄密报西太后。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慈禧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他听到政变消息后并不惊慌,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帝。但措手不及,计划均告落空。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谭嗣同把自己的书信、文稿交给梁启超,要他东渡日本避难,并慷慨地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日本使馆曾派人与他联系,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并对来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9月28日,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1899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墓前华表上对联写道:“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目录[隐藏]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直隶河间府(今献县)崔尔庄(现行政规划为河北省沧县)人(1724~1805)。祖籍河北省深泽县耿庄村(现该村有1500纪姓都是纪晓岚后代),乾隆19年中进士,又授为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因学识渊博为乾隆赏识。曾因为亲家两淮盐运史庐见曾有罪受到株连被发配到新疆乌鲁木齐,后召还,乾隆以土尔扈特归还为题“考”他,命他为《四库全书》总纂官,至乾隆46年完成,耗时十年。次年擢升为兵部侍郎、左副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职务为大学士之副职,从一品),死后谥文达。纪晓岚住于阅微草堂。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其后人整理有《文达公遗集》。其人除文才轩昂外,纵性放欲的个性在文字狱盛行的有清一代也非常有名。如小横香室主人在《清朝野史大观》卷3中说:“公平生不谷食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采蘅之的《虫鸣漫录》卷2:“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昭枪在《啸亭杂录》卷10“(公)今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真奇人也。”
孙静庵的《栖霞阁野乘》:“河间纪文达公,为一代巨儒。幼时能于夜中见物,盖其禀赋有独绝常人人者。一日不御女,则肤欲裂,筋欲抽。尝以编辑《四库全书》,值宿内庭,数日未御女,两睛暴赤,颧红如火。纯庙偶见之,大惊,询问何疾,公以实对。上大笑,遂命宫女二名伴宿。编辑既竟,返宅休沐,上即以二宫女赐之。文达欣然,辄以此夸人,谓为‘奉旨纳妾’云。”
鲁迅论纪晓岚及《阅微草堂笔记》(见《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 《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聊斋志异》风行逾百年,摹仿赞颂者众,顾至纪昀而有微辞。
《阅微草堂笔记》虽“聊以遣日”之书,而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华,追踪晋宋;自序云,“缅昔作者如王仲任应仲远引经据古,博辨宏通,陶渊明刘敬叔刘义庆简淡数言,自然妙远,诚不敢妄拟前修,然大旨期不乖于风教”(20)者,即此之谓。其轨范如是,故与《聊斋》之取法传奇者途径自殊,然较以晋宋人书,则《阅微》又过偏于论议。盖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即与晋宋志怪精神,自然违隔;且末流加厉,易堕为报应因果之谈也。
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非 仅 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滦阳消夏录》方脱稿,即为书肆刊行,旋与《聊斋志异》峙立;《如是我闻》等继之,行益广。鲁迅《聊斋志异》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诸城县逄戈庄(今属山东省高密市)人,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文清。
相传刘墉有驼背,所以他在民间有个外号叫作“刘罗锅”。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著名清官。海瑞字汝贤、国开,自号刚峰,后人称其为“海青天”,与宋代包拯齐名。海瑞祖先由福建到海南。在中国,回族海姓大族当数海南海氏家族。海南海氏回族,其先祖海答儿,海答尔落籍琼山后,全族弃武从文,海瑞便是海氏第五世后裔。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他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
张居正,生于公元1525年5月24日,卒于公元1582年7月09日。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 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16岁中了举人,23岁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庆时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张居正像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凌云翼、殷士儋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二年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明朝文臣,内阁首辅,因其辅佐皇帝治理有效,具有重大历史功绩。
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丽词藻,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
和珅, 生于乾隆十五年,住西直门内的羊肉胡同。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驾崩。次日,嘉庆帝命和珅与户部尚书福长安轮流看守殡殿,不得擅自出入,实施软禁。接着下了一道突兀的圣旨,命令着实查办围剿白莲教不力者及幕后庇护之人。当天就有大臣领会到皇帝的意图,于是弹劾和珅的奏章源源不断送到嘉庆帝手中。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立即下令逮和珅入狱。嘉庆帝本要将和珅凌迟处死,但由于皇妹也是和珅儿媳妇的固伦和孝公主的求情,并且参考了董诰、刘墉诸大臣的建议,改为赐和珅狱中自尽。为避免政坛风波,嘉庆帝宣布对能弃恶从善和珅余党一律免于追究。
经查抄,和珅财产的三分之一,价值二亿二千三百万两白银,玉器珠宝、西洋奇器无法胜数,以后部分赏赐给皇族,民间谚语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清史稿》等书载称,和珅“少贫无籍”,即贫穷低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与历史实际相差太远。
和珅的先祖,居住在英额峪,与同一姓氏的清开国元勋私毅公额亦都同居一地。英额峪离清太祖努尔哈赤居住的赫图阿拉不远,努尔哈赤起兵以后,和珅的九世祖噶哈察鸾及其子达古山巴颜等弟兄子侄,皆投归太祖,此后不少人担任文官武将。和珅的五世祖即高祖父尼雅哈纳,行伍出身,在太宗时从征,“过北京,征山东,梯攻河间府,首先登城,克之,赐巴图鲁号,授三等轻车都尉”。轻车都尉是公、侯、伯、子、男这五等封爵之下的世职,相当于官阶正三品。尼雅哈纳之孙阿哈硕色袭祖世职后,又兼任佐领,并于和通泊征准阵亡,被追赠一云骑尉(官阶正五品)。尼雅哈纳的曾孙也就是噶哈察鸾的九世孙常保(和珅的父亲),袭曾祖父的三等轻车都尉和阿哈硕色的一云骑尉世职,并在八旗军内任职,当上了副都统。副都统,官阶正二品,是军界高级将领,每年俸银155两、米155石,还有养廉银500两。父亲常保袭职后,由于常保堂叔啊哈顿色在跟随康熙皇帝征准噶尔时英勇阵亡,追叙军功,常保受赠一等去骑尉。至乾隆时兼任福建都统。从和珅的高祖父尼雅哈纳起,到父亲常保,皆是有世职的官宦之家,尤其是其父是二品大员副都统,怎能说他是出身低微,“家贫无籍”!
常保中正平和,为官清廉,在京待的极少,多征战戍边在外,为国而少顾家,因此家里没有什么产业,乾隆二十五年常保病逝于福建,和珅家境陷于窘迫中。
和珅有弟和琳,小和珅三岁,与和珅是一母同胞,生下不久母亲病逝。和珅兄弟如寒泽孤雁,披风淋雨甚是凄苦。但二人向来和睦、相依为命,更有家人刘全多方奔走照应,兄弟二人虽若荒山竹笋,饱受风吹雨打,但却更见茁壮成长。
和珅十多岁后进入皇宫西华门内的咸安宫官学读书,“少小闻诗达礼”。由于与继母的关系不好,少年时期他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但是,他18岁与官阶正二品的内务府总管大臣英廉的孙女结婚,20岁时又袭了高祖父尼雅哈纳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处境就显著地好了。因为,三等轻车都尉的岁俸为白银160两,还有80石米,比巡抚、布政使的俸银还多一点。和珅有了这笔可观的固定收入,就可以安享中等以上的生活水平了。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世职给和珅带来政治上的更大好处,为他提供了一条接近万岁爷的捷径,使他于乾隆三十七年,即26岁时,当上了官阶正五品的三等侍卫,并随即充任粘杆处侍卫。粘杆处,即尚虞备用处。清朝制度,“选八旗大员子弟之獧(juàn)捷者为执事人”,负责皇帝巡狩之时扶舆、擎盖、罟雀之事。粘杆处三等侍卫经常随侍皇帝出巡,就有了与皇帝回奏、回答的机会,从而为和珅的飞黄腾达创造了十分有利条件。史籍载称,乾隆四十年的一天,和珅随驾出宫。“上偶于舆中阅边报,有奏要犯脱逃者,上微怒,诵《论语》‘虎兕(sì)出于柙’之语”,扈从校尉不知此系何意,和珅却立即对答说:“爷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乾隆听后很高兴,问和珅:“读过《论语》?”和珅说,读过。“又问家世、年岁,奏对皆称旨”。乾隆“见其仪度俊雅,声音清亮”,“矫捷异常”,十分赞赏,“自是恩礼日隆”。和珅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善于临机应变,博得了皇上的欢心,青云直上,立即于闰十月迁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升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都统。此后,他不断升迁,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要职,为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他还是皇上的亲家翁,其子丰绅殷德被指定为皇上最宠爱的十公主之额驸。
为什么和珅会受到乾隆帝如此特殊宠信和委以大权,成为主持朝政的宰相?是因为他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文武双全,诸葛孔明再生吗?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和珅确实精明能干,敏捷异常,善于临机应变,文化水平也相当高,记忆力特别好,还精通满文汉文,会蒙文和藏文,有处理政务的一定能力,但离真正的善理国政的名相和指挥三军克敌制胜的名帅,还相距甚远。论才学,和珅仅算一个名落孙山的小小文生,谈不上才华横溢,一代才子。谈治政,不管是破除旧的陈规积弊,建立新的重要制度,还是除大奸,荐大贤,他都没有大的建树。讲武略,他的水平更是低下。和珅与阿桂奉旨统军征剿甘肃苏四十三起义,阿桂正在督办河工,和珅先到军前,欲于阿桂到来之前扑灭起义,建立殊功,分兵四路进击,却失败了,勇将总兵图钦保阵亡。和珅不仅没有奏报自己指挥不当以致失利的过错,还隐瞒了图钦保捐躯之事,并颠倒是非,弹劾勇将海兰察、额森特的先战取胜是导致清军受挫的原因,遭乾隆帝严厉斥责,将其降三级留任。阿桂赶到军营后,问失利之因,和珅诿过于“将帅傲慢”,不听调度。阿桂“令将帅于次日晨集辕前”。“每呼一将入,辄命和坐其侧”,阿桂“有所调拨,及命屯戍处,其人辄应如响,如是者数,和坐上甚恚(huì)愤”。阿桂“问和云,诸将初不见其慢,尚方剑不知诛谁之头耶”。和珅“战栗无人色”。阿桂即命和珅离开军营,回到京师。
和珅既在文治方面无甚建树,也无武功,资历又浅,还不是科举出身,威望自然不高,且在大学士、军机大臣中,相当长时间仅只名列第三位第四位,同僚阿桂、嵇璜、王杰、福康安等,皆系多年军国重臣,论军功、政绩、资历、门第、威望、才干和人品,哪一位都比和珅强。尤其是阿桂,文武双全,军功政绩皆有,是当时众所公认的超出任何大臣的名帅名相,乾隆四十一年起任军机大臣,四十二年任大学士,在四十六年至嘉庆二年去世之前,连任16年首席大学士和领班军机大臣。可是,在乾隆四十六年以后,特别是五十一年以后,在宠任和委以大权上,这四位大学士没有一位比得上和珅。出现这种特殊局面,完完全全是因为乾隆中了和珅的圈套,错爱了和珅。
和珅虽不会治国统军,无甚功业,但却特别擅长于揣摩帝意,迎合君旨,玩弄权术,还会为皇上聚敛银钱,供皇上支付各种不便公开动支国库的费用,故能博取皇上欢心。这在乾隆四十六年废除“名粮”,增补绿营兵额,给武职养廉银上,表现得非常清楚。这时,乾隆乾隆八十大寿时以国库充盈,下诏要取消武将“名粮”,改为给与养廉银,增补绿营兵,每年要增加军费白银300万两。乾隆帝询问阿桂有何意见,阿桂奏称,费银太多,不应增补。乾隆不听其言,下谕说,现在国家“财赋充足”,“户部库银尚存七千余万两”,支付这新增的300万两,绰绰有余。著大学士会同九卿科道详议。和珅深知皇上必欲实行此法,故极力赞成。乾隆遂下谕批准大学士九卿等的复议,每年增支军费银300万两。
正因为和珅擅长逢迎,摸透了也迎合了乾隆晚年志得意满、好大喜功、爱听谀言、文过饰非、自诩明君的心理,按其旨意办事,又善于敛财以供皇上享用,所以受到特别宠信,成为乾隆帝的惟一心腹和代理人。
有了皇上的宠信和庇护,和珅身兼多职,位极人臣,基本上掌握了用人、理财、施刑、“抚夷”等方面大权,他便肆无忌惮地揽权索贿,乱政祸国。
和珅聚敛财富的主要方式是任用官员索取贿银。内而九卿,外而督抚司道,不向和珅纳银献宝,不是和珅亲友,是很难当上官的,从而形成了“和相专权,补者皆以赀进”,“政以贿成”,祸国殃民的严重局面。以乾隆最关心的河工而言,就败坏得不像个样子。史称:“乾隆中,自和相秉政后,河防日见疏懈。其任河帅者,皆出其私门,先以巨万纳其帑库,然后许之任视事,故皆利水患充斥,借以侵蚀国帑”,“至竭天下府库之力,尚不足充其用,……而庚午、辛未高家堰、李家楼诸决口,其患尤倍于昔,良可嗟叹”。
和珅聚敛财富之多,在历代文武大臣中当首屈一指,他的确是中国古代最大最富的贪官。关于和珅究竟有多少财产,确实数目是难以知晓了,但从他被嘉庆帝亲政后勒令自尽和抄没家产入官,可以知道大概情形。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帝逝世,初八日嘉庆帝下谕宣布,革和珅职,下狱问罪,抄没家产。正月十一日,嘉庆下谕,定了和珅20条大罪,其中讲道和珅的财产有:夹墙私库有金32000余两,地窖内埋藏银300余万两。另外,档案记载,和珅还有取租之地1260余顷、取租之房1000余间,以及大量珠宝玉器衣服书籍等等,数量之巨大,前所未有。至于私人的笔记和野史,更把抄没和珅的家产说得多得不得了。有的说,抄没清单所列106号中的25号,即折算成银2亿余两。有的说,赤金元宝100个,每个重1000两,估银150万两,赤金580万两,估银8700万两,元宝银940万两,白银583万两,苏元银315万两,当铺75座,本银3000万两,玉器库两间,估银7000万两,地亩8000余顷,估银800万两。和珅确实是中国古代最大最富的贪官。
和珅在当政的短短25年里,就聚敛了如此难以想象的钱财,在惊骇之余,我们不禁要问:和珅究竟有何手段,竟然在乾隆皇帝眼皮之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清朝几乎15年的国库收入卷入私囊?且看他空前绝后的四大敛财手段。
那么,他的庞大家产究竟有着哪些奇珍异宝?他又有着怎样非凡的手段,竟然可以创纪录地攫取如此让人瞠目结舌的钱财?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纪连海教师,将与我们一同清点和珅蔚为壮观的家产,曝光他疯狂敛财的隐秘手段,并探究这位清朝第一贪官真实的心路历程,揭示他的贪婪之谜。《百家讲坛》已播出。
也就是说,和珅少时家境贫寒,在咸安宫学院念书时常常因学费的原因而担心(注:所谓的学费并不是什么要交给老师的费用,而是饭费、买衣服用的钱),而后来受到乾隆皇帝的宠后,就变得开始骄奢淫逸。爱钱爱到嘉庆帝从他的府上查抄到了值八亿两白银的赃款,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㈢ 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有哪些
1、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2、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
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3、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
开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宝庆三年(1227年),兴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4、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
5、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㈣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历史人物及例子
出处
苏轼诗集
卷二
苏轼《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
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
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
诏黄新湿字如鸦。
注释
【简析】《和董传留别》苏轼写於从凤翔回到长安时,苏轼在凤翔,董传曾与苏轼相从,董传当时很贫困。
【注释简析】
麤缯:粗丝绑发,粗布披身。
裹:经历。
生涯:人生的境遇过程。
腹有:胸有,比喻学於成。
气:表於外的精神气色。
华:丰盈而实美。
老儒:博学而年长的学者。如:博学老儒。
瓠业: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瓠叶,大夫刺幽王也。或以为燕饮之诗。首章二句为: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举子:被举应试的士子。
槐花: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
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囊空不办:引用《南史‧虞玩之传》「玩之为少府,犹蹑屐造席。高帝取屐亲视之,讹黑斜锐,瓒断以芒接之。问曰:『卿此屐已几载?』玩之曰:『初释褐拜征北行佐买之,著已三十年,贫士竟不办易。』引用孟郊诗而不直接引用其诗语,而引用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诗意,但转化为「寻春马」;引用虞玩之因贫困而旧屐著三十年不办易的事典,而转化为「囊空不办」,引用二个典故融合为一句,语多转折。
囊空:口袋里空空的,比喻没有钱。
寻春马: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择婿车:此指官贾家之千金美女。官贾富家之千女所座之马车,游街以示择佳婿,古有择婿楼。
世俗:社会上流传的风俗习惯。
㈤ 名字中带有“华”的历史名人
一、舜帝
——五帝之一。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舜,黄帝的八世孙,因生于姚地,以地取姓氏为姚。 姚姓族人是黄帝、舜的后裔。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他巡行四方,除去鲧、共工、饯兜和三苗等四人。尧去世后继位,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
二、田华
——道教雷部诸神之一。(不是现当代那个越老越爱唠叨的著名女演员。)
据《三教源流授神大全》卷四记载:元帅姓田名华。原为雷精,藏于地中,寄胎于田问,得千年石乳钟气而生。生时自昼凭空霹雳,火光冲天,风雨骤起……
三、黄天化
——商末周初武成王黄飞虎长子,周家灭商主力之一。
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之徒。生的身高九尺,面似羊脂,眼光暴露,虎形豹走,头挽抓髻,腰束麻绦,脚登草履。骑玉麒麟。性如烈火。手中宝剑乃清虚道德真君镇山之宝,名曰“莫邪宝剑”。另有两柄锤。主要法宝为:火龙标(得自陈桐),攒心钉(师傅授予,以此斩杀魔家四将),为周营主要将领之一。
四、阴丽华
女的要吗?——东汉开国皇后,刘秀:娶妻当娶阴丽华!
——阴丽华(公元4—64年),南阳新野人。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刘秀的结发妻子,为春秋时代著名的齐相管仲之后。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史载,刘秀还是一个没落皇族之时,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不禁叹曰:“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称帝之后,阴丽华成为了他的宠妃,备受光武帝的宠爱。建武十七年,即刘秀扫灭群雄、统一天下之后的第5年,阴氏被册封为皇后。永平七年,阴丽华驾崩,在位二十四年,与刘秀合葬于原陵。史载:阴后在位之时,端庄贤淑,不喜言笑,有母仪之美。皇后内持恭俭,外抑宗族,为一代贤后。
南怀瑾:自秦、汉以后,可以称为帝王体制时代较为贤良的后妃,为数实在寥寥无几。以开国创业的那些帝王来说,除了汉光武的阴丽华和朱元璋的马皇后以外,即如李世民的长孙皇后,还当退居其次。——《原本大学微言》(复旦大学出版社《南怀瑾选集》第十卷)第六篇《齐家治国》
(附)张丽华
就不强了!张丽华,南朝陈后主的贵妃,这个女人就不强了。歌妓出身,发长七尺,光可鉴人,眉目如画,儿子被封为太子。
五、张华
——历史上叫这个的有好几个,现代也有几百个。这个名字被叫滥了。
1.张华,西晋文学家西晋文学家 晋代文官(232-300),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中国西晋时期政治人物、文学家,官至司空。晋惠帝执政时期,八王之乱暴发,张华被赵王司马伦杀害。
2.张华,南宋播州起义领袖——南宋播州人(今贵州遵义)人。元朝进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张华率领苗族、仡佬族人民在播州容山起义,沅州安抚司同知郭昂带官军前来镇压,张华战败遇害。
3.张华,清代历史人物——(1855~1916) 字选清,又名连杰,清怀安镇(今怀安乡怀安村)人。幼习武功,同治八年(1869),投军人“董字三营”为马夫。17岁时,手劈恶狼,名扬军中,升十长。
4.张华,《红楼梦》中的人物——市井泼皮。和尤二姐指腹为婚,因家庭败落,无力迎娶,自己又整日嫖赌,极不成器,被父撵出,了结了尤家的亲事。后来凤姐利用张华指控贾琏“国孝家孝之中,背旨瞒婚,仗财依势,强逼退婚,停妻再娶”等罪名,事毕险遭凤姐暗算,幸亏旺儿心善才得逃生。
5.张华,大学生英雄——1982年7月,西安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生张华因跳入化粪池营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老农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张华舍身救人的事迹广为传播,张华本人也被授予烈士称号并成为全国大学生学习的榜样的时候,一场围绕着张华的争论在全国大学生中展开。张华并不知道,他的牺牲引爆了一场举国上下的大讨论:一边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边是掏粪的老农,大学生为救老农而死值不值得? 这是八十年代初影响全国的一场大讨论中的核心人物。
六、杨华
(一)杨华,北魏时美男子。为北魏名将之子,年轻时就有勇力,容貌瑰伟。被北魏胡太后看中,逼与之通。杨华不愿吃软饭,率领其部曲投降了南边的梁朝,有点男子汉气,和张昌宗之流有天渊之别。杨华在梁征伐有战功,任高级官员,足证其勇力和智力不差。太清年间,侯景作乱,杨华反对,但妻子为侯景所擒,杨华不得已就投降了,可见真有些人情味。好像没有为侯景出力,不久就死了——————而俊男杨华他不知道自己南逃后,胡太后追想思不已,为作《杨白华歌辞》,其词为“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阁,杨花飘荡入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春来秋去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令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甚凄惋。不论胡太后是否淫乱,杨华是当时北国第一俊男,则应无疑义。(二)台湾日据时期重要诗人之一。(1906——1936),笔名杨器人,杨花,又名杨显达,杨建。台湾屏东人。一生坎坷凄凉,家境赤贫,体弱多病,以教私塾为生。于时局困逼、贫病交加下悬梁自尽,年仅30岁,人称“薄命诗人”。1927年1月,于《台湾民报》征诗中,《小诗》获第二名,《灯光》获第7名,自此活跃于诗坛。主要作品有诗集《黑潮集》、《心弦集》、《晨光集》。小说《一个劳动者的死》、《薄命》,其中《薄命》一篇被胡风编入《山灵》饮誉两岸。
七、昭华
——展昭与妻子丁月华的合称。“昭华”出自晚清评书艺人石玉昆创作的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是一对侠侣,也是作者唯一一对花笔墨着重描写的官配夫妻。其中,“昭”指丈夫展昭,“华”指妻子丁月华。
八、王华
(一)宋朝画师,宋代景定年间(授画院待诏。工花鸟。有《图绘宝鉴》
(二)南朝宋国官员。王华,字子陵,琅邪临沂人,太保弘从祖弟也……
(三)清朝画师。光绪时云南会泽人。本姓林,幼嗣王氏。善画,工山水,自号莲峰道人。 《云南通志》、《滇南书画录》。
九、白华
——宋金时文人。字文举,庾州人。贞祐三年进士。初为应奉翰林文字。正大元年,累迁为枢密院经历官。二年九月,武仙以真定来归,朝廷方经理河北,宋将彭义斌乘之,遂由山东取邢、洺、磁等州。华上奏曰:“北兵有事河西,故我得少宽。今彭义斌招降河朔郡县,骎骎及于真定,宜及此大举,以除后患。”时院官不欲行,即遣华相视彰德,实挤之也,事竟不行……
十、陈永华
————“我真名叫作陈永华,永远的永,中华之华!”
这是中国人最好的一个名字——陈近南在小说《鹿鼎记》中的自我介绍——没有任何雕饰,没有什么浮夸,有的只是朴实与凝重!
这句话是陈近南一生的光辉写照,当之无愧位列第一!
愿每个中国人都牢记这一句:永远的永,中华之华!
这是最感人的自我介绍!
十一、陈天华
(1875~1905)原名显宿,汉族,汉民族英雄。革命家,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出色的宣传家。先后撰写《猛回头》和《警世钟》两书,为抵制日本人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陈天华留下《绝命书》万余字,投海自杀。
十二、刘天华
——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刘天华作的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教我怎样不想她,大音乐家。
十三、朱自清
(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由于中小学语文课本的普及,他就不多介绍了。
你说要古代文人,那么,这些现当代的文人,只说朱自清一个人。
——宗白华(美学家、《美学散步》)
——古华(文学家、《芙蓉镇》)
——余华(小说家、《活着》)等等就不说了
十四、金庸武侠人物:
(一)木华犁——上面就是专传。木华黎——少数民族武将要吗?——(公元1170~1223年),蒙古札剌亦儿部人。蒙古名将、攻金统帅。沉毅多智略,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战功卓著,被称誉为“四杰”之一。成吉思汗曾对木华黎说:“国内平定,汝等之力居多。我之与汝犹车之有辕,身之有臂也(《元史.木华黎传》)。成吉思汗元年(公元1206年),与博尔术被成吉思汗分别命为左、右万户。
(二)华筝——这个不用介绍吧。
(三)凌霜华——《连城诀》,金庸武侠中最令为之伤心的好女孩,丁典的情人。
(四)华赫艮——《天龙八部》,大理国司徒,对段家忠心耿耿,多次保护段誉,盗墓贼出身。
(五)崔绿华——《天龙八部》出场较少,外号“芙蓉仙子”,与“剑神”卓不凡、“蛟王”不平道人二人联手。曾掌击虚竹,结果被虚竹内力反击成重伤。
(六)薛慕华——《天龙八部》——就是薛神医,号称“阎王敌”——“薛”所“慕”之“华”者,华佗也。函谷八友之老五,原为逍遥派苏星河弟子。医术高明,胡须半黑半白。萧峰携阿朱到聚贤庄求医,求的就是这位薛神医。后来萧峰被萧远山救走,阿朱留在庄上,还是给薛神医救治过来。
(七)华伯斯基——《鹿鼎记》了,是个外国人。开个玩笑啊。
(八)李西华——《鹿鼎记》。李岩和红娘子之子,英侠俊爽,向李自成寻仇,李西华明明武功高过李自成,但气势上却先输了。书生的格局,毕竟场面见小。 但李自成知道李西华是李岩之子,李自成的愧悔之意是发自真心,一口鲜血喷出,李西华也未忍下杀手。李西华飘然一现,神俊之极,但毕竟书生意气,终还是输了陈近南三分,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不过,李西华毕竟是读书人,也有几分见识,知道杀吴三桂为急,立新皇帝可缓,此语可点醒梦中人。
(九)卫春华——《书剑恩仇录》红花会九当家,外号:“九命锦豹子” 。
(十)西华子——《倚天屠龙记》中老道。
(十一)闵子华——《碧血剑》,闵子叶兄弟,仙都派,艺成下山,,找焦公礼报仇。
十五、《三国演义》人物——
胡华
华核(字永先)
贾华
华佗(字元化)
华歆(字子鱼)
华雄
南华老仙
张华(字茂先)
华融(字德蕤)
华表 (字伟容)
华当
华缉
华锜
十六、《聊斋志异》人物——
华姑
华公
琼华
舞华
陈华封
柳芳华
柳秋华
石茂华
张华东
张太华
十七、华字为姓、为氏的。
——“华”字是“氏”或者“姓”的古代名人,当然,也包括华字是祖先名字,后族用于姓氏的一些情况:
(一)华督——(?—公元前745年)商族后人,春秋时宋国(商国后人建的)权臣,华不是他的姓,他姓子,字华父字华父,因又称华父督,商汤的后代之一,周朝宋戴公的孙子,好父说的儿子,东周时期宋国相(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官至宋国太宰(宰相), 位及 “六卿”之首,是当时宋国很有势力的大贵族。后代子孙世掌宋国政权达二百多年。
华督因贪恋孔父喜的妻子美貌,害死了孔父嘉,孔父嘉即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后人这才逃到鲁国,孔子也就变成了鲁国人。
——————————————————————————————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认为,华督是第一个以华为姓氏的人。华督的子孙中有一支取祖名“督”字为姓,称督氏;另一支取祖字为姓,称华氏,都是纪念华督这个春秋时的显赫人物的。
华元——春秋时宋国相(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宋国大夫,为宋国六卿之一。
(二)华元——历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华生御事之子。官为右师。宋文公四年(前607),郑奉楚命伐宋,他与乐吕抵御失败,被俘。宋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赎他,赎物才送一半,他即逃归。十六年,杀未假道而经宋境的楚国使者,于是楚围宋都。次年,夜入楚师,与楚讲和。宋共公十年(前579)因与楚令尹子重、晋栾武子友善,使晋楚在宋西门之外结第一次“弭兵”之约。宋共公卒,卿大夫间发生内讧,他攻杀司马荡泽,左师鱼石等五人奔楚。
(三)华阳夫人——秦孝文王王后。楚国贵族,芈姓,与秦国的宣太后、穰侯和华阳君有血缘关系。
(四)华雄——华雄(?-190),中国东汉末年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公元190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大破董卓军,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明•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对这段历史作了改动,描写华雄被刘备义弟关羽所杀,这段被称为“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也流传于后世。
(五)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六)华歆——(157—231),字子鱼,籍贯冀州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魏明帝曹叡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
(七)华安——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唐寅为接近秋香而混进华府做书童时的化名。
(八)华英雄——华英雄是马荣成开山之作《中华英雄》中的主角,武功超凡,浪荡江湖。绝招“中华傲决”
(九)华生——这是个玩笑。人名,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记》中的人物,福尔摩斯的助手,学过军医。
(十)革命小说《红岩》中的文学形象:
华子良一家三口都与华字有关了。
华子良——原型韩子栋。唯一一个从被关押期间逃走的传奇式人物。
华为——原型邓诚,是邓惠中的儿子,一并死于狱中。
双枪老太婆——原型有三个人:刘隆华、邓惠中和陈联诗。
龙光华——原型龙光章,新四军小战士,在书中,为江姐送水,被敌人杀害。狱友绝食斗争取得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
(十一)
㈥ 求名字中带(华)字的名人
刘德华
黄日华
余华
董文华
侯耀华
赵咏华
谢华
尚华
任达内华
李碧华
王萼容华
池子华
刘雪华
李碧华
王萼华
池子华
刘雪华
刘德华
黄日华
余华
董文华
侯耀华
赵咏华
谢华
尚华
任达华
吴启华
杨少华
谢天华
赵华
元华
欧阳震华
霍建华
江华
李华
姜齐
任贤齐
舜天齐
洛齐
辛晓齐
㈦ 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一:第一个皇后不是秦始皇的老婆!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后,肯定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秦始皇的皇后,但其实不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秦始皇虽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但当年秦始皇并没有立皇后,这个事情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谜团,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当年和大臣吕不韦来往密切,所以民间也有传说,秦始皇是赵姬和吕不韦的孩子,并不是秦始皇父亲子楚和赵姬所生,关于秦始皇为何不立皇后这个事情,我想可能和秦始皇小时候母亲的经历有关系,导致了秦始皇不再相信女人,所以后面就连公子扶苏的生母是谁,史书上都没有确切的记载,所以直到秦国灭亡,直到后面的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子婴都没有立皇后!
二:圣旨的颜色!
说到圣旨,相信大部分人都只是在电视上见过真正见过圣职的人,估计没有几个,但是说到圣旨的颜色,我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黄色或者是金黄色,因为现在很多电视剧里面演的甚至都是金黄色或者是黄色,但其实真正历史上的圣旨分很多种颜色,并不是只有金黄色或者是黄色,并且真实历史上的圣旨颜色和你的官阶品级直接挂钩,一般如果你是五品以上的官员,那么可能会是金黄色的圣旨,如果你是五品以下的官员,可能就直接是白色的白绫,并且我们熟知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个是明朝以后的圣旨上面才会这样写,在明朝之前,甚至上并没有这一句话所以现在大家看电视的时候,也要带着一定的理性心理去看!
三: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
黄帝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中最主要的一个人,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开始实行了皇帝制度,这一制度从此一直延续到我国最后一个封建政权清朝,中国封建皇帝制度一共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时间,中国历史上大约一共出现了400多位皇帝,那么这其中哪一个才是活得最长的皇帝呢?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他一共活了89岁,但其实不然,中国历史上活得最久的皇帝是,南越武帝赵佗,据记载赵佗从公元前203年继位,一直活到公元元前137年,赵佗这一生活了103岁左右,赵佗年轻的时候是秦朝的一个大将军,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平定南越,赵佗当年是随行的副帅,战争胜利后,赵佗便留在了这里,赵佗一共治理岭南81年,他一直活到了汉武帝建元四年,也就是公元137年的时候去世,所以赵佗才是中国历史上活得最久的皇帝
四:唐朝时期熊猫就出国了!
熊猫是中国的一级国宝,现在很多的外国都希望引进中国的熊猫,就是因为熊猫憨态可掬的表情和动作非常讨人喜欢,所以我国在外交上也经常向一些国家“外借”熊猫,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现代才发生,中国历史上最早“外借”熊猫发生在唐朝,去《旧唐书》记载,公元前685年,日本遣唐使来华访问唐朝,向唐朝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当时的皇帝是唐睿宗李旦,其实实际掌权的是武则天,为了表示自己大国的友好,就送给了日本的天武天皇两只熊猫,并由遣唐使一并带回日本,这个就是最早的“熊猫外交”!
五:为一个因为“古稀之罪”被处死的人!
曾经在乾隆年间发生了一起非常有趣的案例,公元1781年的时候,已经退休在家的原大理寺卿尹嘉铨,为了给自己的父亲申请一个从祀文庙的待遇,于是他就上书乾隆,但随后就被乾隆判处了死刑,原因是当年尹嘉铨在奏折中说自己是古稀老人,在这之前乾隆已经诏告天下,自己才是古稀老人,乾隆用了古稀老人这个称号,肯定是不允许其他人在用这个称号,所以尹嘉铨的这个行为就是公然与皇帝抢名号,最后乾隆直接把尹嘉铨判出来绞死,罪名就是古稀罪,尹嘉铨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古稀罪处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