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武汉为什么被叫做大武汉
中国历史上称之为“大”的城市,一个是上海,再就是武汉。“大武汉”之称由来久矣。
大武汉非武汉人的自称,而是源于广东中山人氏的概括。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说:“要把武汉建成纽约、伦敦之大,要建设成东方的芝加哥”。辛亥首义成功,中山先生称“武汉一呼,四方响应”。武汉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说到大武汉,不能不提到张之洞。这位晚清重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近代改革开放新风的引领者之一,在长达18年的湖广总督任上,在武汉办学堂、开(兵)工厂、修铁路、筑大堤,使武汉备受全国瞩目,一跃而为“仅次于上海的大都会”。
大革命时期,武汉曾经成为革命的中心。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又一度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当时有一首响彻全国的歌,歌名就叫《保卫大武汉》,歌中唱道:“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我们要坚决保卫她,像西班牙保卫马德里”,“用我们无穷的威力,保卫大武汉”。
1954年,武汉遭遇历史上特大洪水,长江沿线乃至全国响起“保卫大武汉”的口号,鼓舞千万中华儿女与长江大堤共存亡。1998年抗洪,中央领导高度关注武汉,又一次提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保卫大武汉”。?98抗洪精神由此铸成。
大武汉确有其大。登上黄鹤楼,极目楚天,武汉之大气大势尽收眼底:两江交汇,龟蛇相望,三镇鼎立,大江东去。武汉市域之浩荡,气势之磅礴,不可不谓之大。
武汉市国土面积8494.41平方公里,是香港的8倍,新加坡的13倍;全市总人口831万,比奥地利、挪威、芬兰、丹麦的人口还多一二百万,其中市区人口占总人口60%,流动人口120万-150万。就城区面积、人口规模而言,仅在北京、上海、重庆之后,武汉不可不谓之大。
武汉水域辽阔,占市域面积的25%,大小湖泊370多个,水域率、湖泊率居全国之首。东湖水面相当于西湖水面6倍。像东湖这样大的湖泊,武汉还有6处。就城市水域、湖泊而言,武汉不可不谓之大。
武汉是湖北省的龙头,GDP占全省的30%,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3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33.6%,出口总额占52%,外商投资占70%左右。在湖北乃至中西部,武汉可谓“鹤立鸡群”、“举足轻重”。论城市块头在全省所占比重,武汉不可不谓之大。
武汉素称“九省通衢”,得中独厚,腹地市场广阔,货物吞吐寰宇,全国十大商场武汉有其二;武汉又处“唯楚有才”之地,科研院所众多,各类人才济济,“武汉·中国光谷”在全国风生水起,光纤光缆产量全国第一。论城市市场、人才,武汉不可不谓之大
B. 武汉历史的由来是什么
武汉,也被称为江城,座落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根据考古发现和记载,人类五千年前就居住在这里。这个城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的盘龙城。
这个古镇的旧址位于黄陂县,这是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商代的第一个城市。东周时期(公元前770-221)武汉被楚国统治很长一段时间。因而,楚国文化成为了今天武汉文化的基础。
由河流划分,武汉分为武昌、汉阳、汉口镇,它们的历史、规模和发展速度都各有不同。
武昌
武昌是在三国初期建立的。吴国准备和蜀国争夺荆州,并且将吴国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到了鄂县,改名武昌。旧时武昌拥有先进的手工业,例如造船、冶金、铸造硬币、青瓷和白瓷制造业。值得一提的是自三国开始黄鹤楼的兴与衰。这座塔的每次修缮都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特点,说明了武昌的历史文化转变。
汉阳
汉阳的名字是和汉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阳(相对于阴)表示山的南面,河的北面。汉阳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位于龟山的南面汉江的北面。这个名字是在隋朝606年改名自汉津。汉阳在唐朝年间(618-917)迅速发展。汉阳,尤其是鹦鹉岛(鹦鹉洲)地区一直是长江中游商人的贸易中心,有着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
汉口
历史上,原与汉阳相连,是汉阳县属地,直到明朝1474年。在当时,汉江改道,在龟山的北面山脚下汇入长江,分离了两个城市。之后汉口成为了一个全新的贸易口岸,在名声上和发展速度上大大超越了武昌和汉阳。
当代武汉
武汉在中国现代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约在17世纪,汉口就像“东方芝加哥”,位列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在它1861年开放为通商口岸之后,汉口成为了最大的内陆贸易港。很多国家,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和日本都在这里设立了租界,其中大部分设立了领事馆。
后来,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曲,这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1926年,武昌、汉口和汉阳合并成了现代的武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汉被批准为命脉工程和冶金工业城市。八年后,第一个横跨长江承载公路和铁路的双层大桥通车了。
C. 为什么历史上只有大上海和大武汉之说,为什么称之为大
面积大。
人口多。
影响力大,辐射区域广。
D. 为什么武汉会有那么多大学
我觉得武汉会有那么多大学,应该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关,武汉处于我国的版正中心地区,权他的,交通发达。嗯,经济也较为发达,离哪一个城市都相对比较近,因此很多高校都会在武汉定址设立,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武汉有那么多大学的原因吧。
E. 历史上的武汉究竟有多么繁华
明朝时期,由于汉水改道,形成了汉口镇,并且后来居上,成为武汉地区最重专要的部分,属到了明末清初,汉口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为“天下四聚”,又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并称为“四大名镇”,成为楚中之地最繁盛的城市。
F. 武汉的历史是那一个年代谁取的那个人为什么那样取急急急!多谢了。
我记得武汉被称作武汉是因为武汉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各取第一个字即是武汉。
更具体的我稍微搜索了一下,给你答案。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的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武汉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在离汉口仅30里的府河北岸,就建有古城,遗址在盘龙湖畔被发掘出来。可见,自商、周以来武汉地区即是重要的古城镇。
武汉是武昌、汉阳、汉口的合称,即"武汉三镇"的合称。武汉成为统_的大城市,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武汉三镇在历史上形成的时序为江北(汉阳)先于江南(武昌),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毗连汉阳的一个水曲荒洲,因此,在明代以前,所谓"武汉",乃是武昌、汉阳两地的合称。元代武昌、汉阳均属湖广行省,鄂(武昌)汉(汉阳)并称,是为双城。元代诗人余阙在诗中把武昌。汉阳称为"双城",显示了武昌、汉阳由单称到合称的趋势。
明宪宗成化(146--1487)年初,汉水改道人江,汉口 始形成市集。但每到夏天涨水之际,江水漫溢,人们仍无 法安居。1635年(明崇侦八年)通判袁倡创筑长堤(上起硚口,下迄堤口)以障水患,此堤名曰"袁公堤",即今日 之长堤街。此后,居民日增,到清仁宗嘉庆时,汉口居民 已达 36,929户,129,183人,但汉口在很长一段时间 里,一直隶于汉阳县,因此,早期的"武汉"概念仍是武 昌、汉阳双城的合称。如 1822年(清道光二年),范锴所 著《汉口丛谈》中"遂陷武汉等郡"一句,即指武昌、汉 阳等郡(府),汉口是称不上郡(府)的。咸丰年间,湖北巡抚胡林翼在其奏章、函牍中常用"武汉"两字,如"武汉为荆襄咽喉"、"若使武汉克复"、"武汉两城对峙"等等,显然也是指武昌、汉阳(当然也包括了汉口)两地的, "武汉"实际上应读作"武、汉"。
汉口的独立地位是在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才确立的,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阳、夏分治,改汉口同知为抚民同知,分汉阳汉水以北地段北至摄口,西至娇口,拨归同知管辖,立名曰"夏口厅"。到民国初年,改同知为知事,易厅而为县,于是便有了夏口县。当时,武昌(江夏)、汉阳、汉口(夏口)仍以各自名称为主,而且各有隶属,如清末时江夏属武昌府,汉阳、夏口属汉阳府,民初时夏口属江汉道,故未形成统一的行政建制,在历史上,亦有将汉阳、汉口联称为"阳夏",将武昌、汉阳联称为 "武阳",将武昌、汉阳、汉口联称为"武阳夏"者。
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次年初,国民政府将汉口市(辖汉阳县)与武昌合并,划为京兆区,作为首都,并建立统一的武汉市政府,此时,武汉才取得了作为政区、市区的称谓。此后,武昌、汉阳、汉口时分时合,直到 1949年解放前夕,汉口作为直辖市,武昌作为省辖市,汉阳作为县而分治。
解放后,政务院将汉口、武昌、汉阳(县府所在地及邻近地区)合并为武汉市(原汉阳县治所迁至蔡甸,保留县的建制),武汉市人民政府设在汉口。至此,武汉三镇才名符其实地合三为一了。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G. 大武汉的由来
中国历史上称之为“大”的城市,一个是上海,再就是武汉。“大武汉”之称由来久矣。
大武汉非武汉人的自称,而是源于广东中山人氏的概括。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说:“要把武汉建成纽约、伦敦之大,要建设成东方的芝加哥”。辛亥首义成功,中山先生称“武汉一呼,四方响应”。武汉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说到大武汉,不能不提到张之洞。这位晚清重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近代改革开放新风的引领者之一,在长达18年的湖广总督任上,在武汉办学堂、开(兵)工厂、修铁路、筑大堤,使武汉备受全国瞩目,一跃而为“仅次于上海的大都会”。
大**时期,武汉曾经成为**的中心。**战争时期,武汉又一度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当时有一首响彻全国的歌,歌名就叫《保卫大武汉》,歌中唱道:“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我们要坚决保卫她,像西班牙保卫马德里”,“用我们无穷的威力,保卫大武汉”。
1954年,武汉遭遇历史上特大洪水,长江沿线乃至全国响起“保卫大武汉”的口号,鼓舞千万中华儿女与长江大堤共存亡。1998年抗洪,中央领导高度关注武汉,又一次提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保卫大武汉”。98抗洪精神由此铸成。
大武汉确有其大。登上黄鹤楼,极目楚天,武汉之大气大势尽收眼底:两江交汇,龟蛇相望,三镇鼎立,大江东去。武汉市域之浩荡,气势之磅礴,不可不谓之大。
武汉市国土面积8494.41平方公里,是香港的8倍,新加坡的13倍;全市总人口831万,比奥地利、挪威、芬兰、丹麦的人口还多一二百万,其中市区人口占总人口60%,流动人口120万-150万。就城区面积、人口规模而言,仅在北京、上海、重庆之后,武汉不可不谓之大。
武汉水域辽阔,占市域面积的25%,大小湖泊370多个,水域率、湖泊率居全国之首。东湖水面相当于西湖水面6倍。像东湖这样大的湖泊,武汉还有6处。就城市水域、湖泊而言,武汉不可不谓之大。
武汉是湖北省的龙头,GDP占全省的30%,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3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33.6%,出口总额占52%,外商投资占70%左右。在湖北乃至中西部,武汉可谓“鹤立鸡群”、“举足轻重”。论城市块头在全省所占比重,武汉不可不谓之大。
武汉素称“九省通衢”,得中独厚,腹地市场广阔,货物吞吐寰宇,全国十大商场武汉有其二;武汉又处“唯楚有才”之地,科研院所众多,各类人才济济,“武汉·中国光谷”在全国风生水起,光纤光缆产量全国第一。论城市市场、人才,武汉不可不谓之大
H. 武汉为什么叫大武汉.
中国来历史上称之为“大”源的城市,一个是上 海,再就是武汉。“大武汉”之称由来久矣 。
大武汉非武汉人的自称,而是源于广东中 山人氏的概括。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 》里说:“要把武汉建成纽约、伦敦之大 ,要建设成东方的芝加哥”。辛亥首义成 功,中山先生称“武汉一呼,四方响应”。 武汉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I. 武汉为什么这么大确又很乱
说得不错,最近去了武汉,感觉和其他的大城市相比,卫生,交通等方面都显回得差蛮答多。管理是一方面,人文历史的沉淀也是一方面,不是一句话说得清楚的。建议读一下池莉,易中天有关武汉的小说和文章,他们在武汉生活了多年,你可以从他们的文章里慢慢去了解武汉,理解武汉。相信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慢慢会改变的。
J. 武汉为什么被叫做大武汉
中国历史上称之为“大”的城市,一个是上海,再就是武汉。“大武汉”之称由来久矣。
大武汉非武汉人的自称,而是源于广东中山人氏的概括。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说:“要把武汉建成纽约、伦敦之大,要建设成东方的芝加哥”。辛亥首义成功,中山先生称“武汉一呼,四方响应”。武汉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说到大武汉,不能不提到张之洞。这位晚清重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近代改革开放新风的引领者之一,在长达18年的湖广总督任上,在武汉办学堂、开(兵)工厂、修铁路、筑大堤,使武汉备受全国瞩目,一跃而为“仅次于上海的大都会”。
大革命时期,武汉曾经成为革命的中心。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又一度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当时有一首响彻全国的歌,歌名就叫《保卫大武汉》,歌中唱道:“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我们要坚决保卫她,像西班牙保卫马德里”,“用我们无穷的威力,保卫大武汉”。
1954年,武汉遭遇历史上特大洪水,长江沿线乃至全国响起“保卫大武汉”的口号,鼓舞千万中华儿女与长江大堤共存亡。1998年抗洪,中央领导高度关注武汉,又一次提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保卫大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