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夷狄骄盛是什么历史内容

夷狄骄盛是什么历史内容

发布时间:2021-03-06 01:06:11

㈠ 历史上的四大奸臣分别是啊几个出自什么年代

没有四大奸臣一说,有十大奸臣。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

(一)庆夫———春秋鲁国专贵族,“属庆夫未死,鲁难未已”

即源于此。

(二)赵高———秦朝宦官,原系赵国贵族,“指鹿为马”者即为赵高也。

(三)梁冀———东汉大臣专横朝政、贪得无厌,所掠财产竟相当于全国半年租税。

(四)董卓———东汉凉州豪强,承帝时任并州牧掠夺白银逾百万,后被吕布所杀。

(五)来俊臣——唐武则天时酷吏,“请君入瓮”即是此人手段也是其下场。

(六)李林甫——唐朝权臣,玄宗时任礼部尚书兼中书令,位高一时。

(七)秦桧———北宋历任御史中臣等职,以莫须有罪名将名将岳飞杀害。

(八)严嵩———明朝大臣,嘉靖中任吏部尚书,官至太子太师。

(九)魏忠贤——明朝宦官,为害一时,最为凶残。

(十)和坤———原在清庭銮仪卫当差,因逢迎献媚,为乾隆所宠

㈡ 历史: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中夷狄指什么

夷狄指除汉族外的少数民族。

㈢ 请教历史问题:「材料」:官壅于天下,民国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难道你是实验的?

㈣ 问个历史问题。

翻译如下:
河北的农民,生下来靠近边疆(二边意指边疆,古代河北之外就是关外),生活很是辛苦。家家生下来的孩子,男的学耕地,女的学织布,输送给朝廷却被朝廷派去服侍关外的野蛮人。今年有大旱灾,千里之地,一片荒芜,朝廷不体恤民情仍旧催着赋税。一家大小忍受不了都来到了南方,南方人即使是大丰收自己也没有饭可以吃(因为赋税重)。朗朗晴天,却要哀愁天地之间太黑暗,路边过路的也都一样没有欢乐。
下面是网络词条里的资料
王安石 《河北民》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河北民》是王安石古诗中的代表作,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当时,辽和西夏结成联盟,经常侵扰中原,所到之处,“俘掠人民,焚荡村舍,农桑废业,闾里为墟”。而北宋政府却采取苟安政策,搜刮民脂民膏献于辽和西夏,以求得暂时的安宁。广大人民尤其是黄河以北的平民百姓深受边患、赋税、徭役等压榨之苦。这首诗便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
诗的开篇写道:“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这里,“河北民”是白居易新乐府诗“首句标其目”的写法;“二边”,指当时北宋王朝与两个少数民族政权辽和西夏相毗邻的地区。这两句诗突出“近”与“长”二字,概述黄河以北边地的人民因“生近二边”而长期饱尝辽和西夏的侵扰之苦,暗写是北宋王朝实行“守内虚外”政策造成了严重的边患,总领全诗。
接下去,诗人选取了一组典型材料,具体描写“河北民”的“长苦辛”:
一是赋税之苦。“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官家”,指朝廷;“事”,是供奉;“夷狄”,古称东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这里指辽和西夏。黄河以北边地的人民家家养儿育女,让他们男耕女织,结果是“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全都上缴朝庭供奉辽和西夏的贵族。这里,既反映“河北民”深受赋税之苦,也点明其缘由是“官家事夷狄”,从而讥刺了北宋王朝靠搜刮大量的民脂民膏供奉辽和西夏来求苟安的屈辱行为。
二是饥馑加徭役之苦。“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赤”,意为空尽无物;“给河役”,即做河工。大旱之年,辽阔的土地上空荡荡的一无所有,“河北民”饥肠辘辘,度日如年,然而,官府却不管其死活,仍然催促逼迫他们去做河工。天灾人祸,饥馑加徭役,“河北民”的苦辛更不堪言。“家家”两句诗写“河北民”受赋税之苦,刺“官家”;这两句诗写“河北民”受饥馑加徭役之苦,刺“州县”。二者结合起来,便集中而深刻地揭露了当时暗无天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三是流亡之苦。“河北民”无计可消除赋税、饥馑、徭役之苦,只得老少相互搀扶着逃荒到黄河以南,以期能脱离苦海:“老小相携来就南。”根据这句诗,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河北民”蓬头垢面 ,衣衫褴缕,老少相搀着背井离乡,三五一群,步履维艰地走向黄河,设法驾一叶小舟飘向黄河南岸……
“长苦辛”的“河北民”逃荒到黄河以南,而黄河以南百姓的命运又是如何呢?这就极自然地引出下文:“南人丰年自无食”,黄河南岸的百姓丰收尚且无衣无食,歉收就更不待言了。“南人丰年自无食”,取材精当,表明当时“长苦辛”的不只是“河北民”,还有“河南民”,也即所有的劳动人民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灾荒之年无处求生,苦不堪言,即便是丰收之年也无衣无食,“难以卒岁”。这句诗里渗透了诗人对北宋王朝屈辱求和,转嫁赋税于民,向辽和西夏进贡,地方官吏则借机向百姓敲榨勒索的愤懑之情。
至此,黄河两岸人民深受阶段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悲惨遭遇已基本上反映出来了,但诗人犹嫌不足,又推出这样一个镜头:“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你看,行人面无血色,悲愁充塞天地,白日为之昏暗,诗人以此景物描写和夸张之笔续写百姓之苦,更具形象性、典型性。
诗的最后两句“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是“卒章显其志”。“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之治为唐代最兴盛的时期。李世民曾于贞观十五年(641)自称有两大喜事:一是连年丰收,“长安斗粟值三四钱”;二是“北虏久服,边鄙无虞”。这里,诗人将国富兵强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与北宋王朝“守内虚外”政策所造成的积弱积贫、边患严重的社会现实相对照,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对北宋王朝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深化了诗的主题。
从以上的简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在写作上的显著特点是剪裁精当,言简意赅。全诗旨在反映当时平民百姓深受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之苦,表现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为此,诗人精心选取了一组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一是“河北民”家家男耕女织,缴纳赋税给朝廷“事夷狄”;二是大旱之年无收成,可官府仍逼迫他们忍饥挨饿“给河役”,人祸天灾;三是为了谋求生路,“河北民”背井离乡,“老小相携”逃荒到黄河以南;四是“南人”丰收也与歉收一样无衣无食;五是行人(包括“河北民”与“南人”)面无血色,悲愁充塞天地,白日为之昏暗;六是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的唐太宗贞观之治。这些材料,以一当十,围绕“河北民”的“长苦辛”,巧妙自然地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真切深刻地再现了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也使《河北民》成为一首名作。

中国历史 夷狄是指什么

夷指蛮夷,也就是除去中原地区的其他民族,狄,同义复用,如戎狄(古代生活在北方的民族)。即夷狄是指非中原人民,是对其他民族的一种蔑称!

㈥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于 哪1年

1043(庆历三年),由于群臣交荐,宋仁宗任范仲淹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深知当时“官乱于上,民困于下,夷狄骄盛,寇盗横炽”的严重危机,当政以后,力举改革政事。

㈦ 庆历三年范仲淹提出的十项改革内容是什么

庆历三年(1043)九月,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指出今日"纲纪回法度,日削月侵,答宫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因而提出十项革新主张:严明官吏升降制度,严格限制官僚子弟恩荫特权,严密贡举制度,选择地方长官,均公田,注重农桑,整修武备,加强京师防卫力量,推广朝廷恩泽与信义,慎重颁布命令,严肃朝廷政令,减轻徭役。

㈧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既能变通则成长久之业,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

(1)政府机构臃肿(官员冗滥),吏治腐败;人民生活困难;外有少数民回族的威胁(6分)
(2)重视答儒学,关注民生(2分)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和官吏任用制度(2分)指明了宋代经学即“道学”或“理学”的方向,推动了儒学复兴(3分)对王安石变法起到奠基作用(2分)

㈨ 官乱于上,民困于下,夷狄骄盛,寇盗横炽 哪位好心人 能给我用白话给我翻译一下这句号 谢谢

在上位的官吏治理混乱,在下位的民众生活困窘,外来的夷狄气焰嚣张,社会上的盗贼横行不法。

与夷狄骄盛是什么历史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