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鲤鱼岛有什么历史

鲤鱼岛有什么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5 19:45:19

『壹』 鲤鱼的民间传说

1、鲤鱼精

村里来了个戏班子唱戏,村民没见过,都赶过来看。一个后生看戏的时候发现一位美丽的姑娘,悄悄跟着发现她是鲤鱼精变的,就趁她上岸脱掉鱼皮的时候藏了起来,对姑娘说只要和自己成亲三年就还给她。姑娘没有鱼皮回不了水里,就同意了。

三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儿子,不想这个秘密被婆婆发现了,还拿话来说姑娘。姑娘本来想反驳,没想到婆婆一不小心,说出来鱼皮藏在瓦片下面。姑娘从瓦片下拿出鱼皮,穿在身上变回鲤鱼回了水里,后生再去找,什么也没有了。

2、鲤鱼穿衣

唐朝开元年间,因为皇上姓李,所以不让人们打鲤鱼吃,抓着要挨打。

有个叫杨表天的年轻人是孤儿,是表叔和姑姑抚养长大,后来这两个人病了,需要鲤鱼眼睛入药,杨表天为了救自己的亲人,第一次铤而走险,抓了鲤鱼,但是被发现了,虽然穿了厚厚的棉裤,屁股还是肿的老高。

第二天杨表天又去抓鱼,远远的看着官府又过来,他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个黑脸汉子过来,把鲤鱼的须子割掉,又将鲫鱼的皮割下来,披在鲤鱼身上,这才让他逃过一劫。杨表天感激的问恩人的名字,得到的回复是“王维”。

后来,官府对于吃鲤鱼抓鲤鱼的事情管的越来越轻,据说就是王维上书朝廷进谏的结果。

3、鲤鱼报恩

长汀县河田镇的汀江河道有一个地方叫步塘潭,潭西岸是修坊村,村蜡烛园有个姓修的孩子,心地十分善良,有一次看到沙滩上被冲过来的红鲤鱼回不去水中,就自己动手把它放回步塘潭中去。

后来小孩长成小伙,一天在河中捕鱼的时候,跟随一条红鲤鱼走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红鲤鱼说自己就是当年河滩上的那条鱼,为了报恩,想让他留在和自己成亲一块享福。但是小伙说家中有父母要照顾,所以拒绝了。红鲤鱼精见他执意不肯留下,就拿起他的鱼篓装了一篓谷壳做礼,让他带回去。

小伙上岸后倒掉了谷壳,等他回家后,发现鱼篓里有东西的闪光,仔细一看,原来鱼篓缝中夹了几粒瓜子金。他明白这是鲤鱼精送给他的,心中很感激。他用瓜子金换来一张新鱼网,辛勤地在汀江上捕鱼。从此不再愁吃愁穿,一家人过得十分幸福。

4、鲤鱼造城

桐江滨水边,一尾千年修炼的金色鲤鱼化为人形,召唤了许多鱼鲤鱼精过来化为青年男女,定居在桐江。他们开石筑园的筑园,奋力开拓,终于建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村庄。

就在金鲤姑娘与人们为自己的幸福生活欢庆的时候,龙母娘娘出现在金鲤姑娘面前,呵斥姑娘身为尊贵的人,却要做这些下等人才做的事情,还要拉着姑娘回龙宫。金鲤姑娘毅然挣脱龙母娘娘的手拒绝了她的好意,与其它众鲤鱼一起再次建起了防水的城池。

金鲤造械夺天工,留芳千古美名扬,刺桐花开刺桐城,邂城内外尽春光。“鲤鱼造城”的故事,直到现在依旧在泉州民间传颂着。

5、鲤鱼跳龙门

龙门还未凿开时,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

一条大红鲤鱼提议大家跳过龙门,并自告奋勇地第一个尝试,它使出全身力量,一跃成功,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

天上降下一条巨龙,告诉其它的鲤鱼不要害怕,并且鼓励它们也跳过龙门。虽然大家也去尝试了,但是最后成功的只有几条,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

『贰』 谁之岛中国古代历史上和鱼有关的人物,例举几个啊,在这里多谢了

我只能给你关于鱼典故。。因为典故里有你需要的历史名人
拒不受鱼

公孙仪做过鲁国的相国,他很爱吃鱼,因此全国上下听说他的爱好后,纷纷买鱼前来讨好他。可不论什么人来送鱼,也不论送的什么鱼,公孙仪从来都不接受。
公孙仪的一个学生见了,就劝他道:“先生,既然您爱吃鱼,可为什么又不愿意接受别人送给您的鱼呢?”公孙仪答道:“恰恰就是因为我爱吃鱼,我才不接受人家送的鱼。如果我现在接受别人送的鱼,到时候就一定会迁就送鱼的人;既然迁就了送鱼的人,就会歪曲法律。我是执法的人,如果我知法而又违法,就会被罢免相国的职务。一旦我的相国职务被罢免了,既便我喜欢吃鱼,这些送鱼的人也不会送鱼给我了。而那时我已被罢了官,也没钱自己去买鱼。但是如果我现在不接受这些人送的鱼,就不会贪赃枉法,不会循私情,那么也就不会被罢官免职了。这样就算我不接受别人的鱼,我爱吃鱼的口味一辈子不变,我照样可以用自己的俸禄买鱼吃。”

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出自: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其意可解如下:
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它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过一会,火被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比喻无端受祸。其事本于《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 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后人加以附会,演化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出处《老子》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语出《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意思是:鱼和熊掌都是美味,我都想要,但是二者不可能都得到,那我就取熊掌吧,生命和大义都是我想要的,但如果我不能二者兼得的话,我宁愿失去生命,以全大义。
孟子的话在告诫人们要重义,宁可舍生取义,但是人们往往忘记了这本来的意思,却津津乐道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虽然,这也是一个真理。
人不能太贪心,事情不可能让一个人占尽便宜,有所得必有所失,我们应该学会放弃次要的而顾着重要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希望可以帮到您

『叁』 福清鲤鱼岛的传说

不知哪朝哪代,东张地界有一个孤苦伶仃的青年,叫石竹郎。

石竹郎每天上山砍柴下山卖柴,过着清苦的日子。

有一天,他卖了柴,正想去买几升回家熬粥填肚,听见鱼市上有老汉高喊着:“快来呀,快来呀,罕见的大红鲤!”石竹郎分开围观的众人,上前一看,那只大红鲤大嘴一张一合,像是对人诉说什么,两眼还流着泪水。石竹郎动了侧隐之心,向老汉问了价,把兜里准备买米和平时积攒的钱全给了老汉,买下了这条大红鲤。石竹郎确实是被大红鲤的泪水打动了心,于是他把它放回到龙江里,让它游回自由生活的天地。说也奇怪,大红鲤入水,活跃起来了,连连用尾巴拍打水面,游走时还时时回头瞧着石竹郎,好象向他道谢,又象与他告别似的。

过了一些日子,石竹郎早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了。他依然每天上山砍柴下山卖柴,过着平淡的日子。

有一天,石竹郎上山砍柴时,让竹尖子刺伤了足掌,不得不在家养伤歇息。可他哪有多少积蓄呢,眼看就要挨饿了。一天夜里,他恍惚间觉得有人走进他的房子,接着一阵缸盖响、锅盖响……

石竹郎醒来一看:奇怪,见底的米缸里有满满一缸白米,锅里飘出炖肉香味,床头边还有一包治伤的草药……

又过了几天,石竹郎的伤快要好了,但缸里的米也吃光了。那一夜,石竹郎估计着送米送药煮肉的人可能还会再来,便早早假装睡熟蒙着头在破被子里偷看。果然,从门外闪进一位绝色女子,打开缸盖,一指便是一缸米;打开锅盖,一指便是一锅肉……。当那女子来到石竹郎床前要察看他的伤势时,石竹郎忽地一下爬起来,那女子来不及回避,便被石竹郎牵住了手。

原来,这个女子是龙江王的三公主,那天在龙江边治游,被捕鱼老汉网住了,幸好石竹郎好心相救,她才能生还龙宫。为了报答石竹郎救命之恩,她冒着杀身之祸,不顾龙宫森严家法,来到人间,给石竹郎送来送药。石竹郎知道龙女的来历,便对她产生爱慕之心,于是两人山盟海誓,结成恩爱夫妻。

然而好景不长,龙江王知道三公主私配人间石竹郎,火冒三丈,立即让龟婆蛇女到人间传话,让石竹郎和三公主夫妻分离,否则要把夫妇俩化为山石。石竹郎和三公主恩恩爱爱,哪肯分开,于是狠心的龙江王便让他们化作两座石山。这高的是石竹山,低的就是鲤鱼岛,石竹山矗立在湖畔,鲤鱼岛永离湖心,相望到永远,永远……

『肆』 鲤鱼江的历史沿革

鲤鱼江是一座充满神奇传说、人文精神的宝库。鲤鱼江镇建制于1956年,这里历史内悠久,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容,历来是资兴市的商贸、文化、交通、物流中心,同时也是资兴市的老工业基地。相传很久以前,美丽的东江河里生活着三条鲤鱼,她们相信借雨水之力跳过龙门便可化作神龙,每到风雨来临,鲤鱼就在水里跃跃欲试。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她们想到,在跳跃时如果能够一个帮一个,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跃过龙门化作神龙。她们的坚持不懈感动了玉帝,于是把三条鲤鱼化为一条神龙乘着彩云腾飞而上,鲤鱼江因此而得名。

『伍』 玉环岛有什么历史还有它的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玉环岛的历史典故: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天宝十五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仓皇南逃。途经马嵬坡,大将陈玄礼和部下认为杨家兄妹祸国殃民,怒杀杨国忠,迫使玄宗赐杨玉环自缢。

据野史记载,当时禁军将领陈玄礼手下萧俊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萧俊的亲信护送南逃,并扬帆出海,辗转来到了一座荒岛,居住在当地渔民家中。初夏的海边,湿气特别重,再加上路途颠簸,体力消耗,杨玉环的身体也受到了影响。出现体内湿气过重,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舌苔白厚,情志不畅、劳倦过度。这时候老渔民把新鲜打捞回来的鲻鱼,再加上熬了许久的姜汤一起煮面。萧俊的亲信给杨玉环服用了几回,神奇的发现,杨玉环的气色红润,湿气也渐渐消除了。

杨玉环惊喜的问萧俊亲信:“这几天吃的面是”?
“贵妃,是鲻鱼捞面!”
杨玉环不解的又问道:“怎么有治疗病症的作用呢”?
“我们住的这座岛上,靠着东海,虾贝满仓,四季鱼市不绝,这个季节的鲻鱼最肥美,我看过《开宝本草》,里面是这么说的,谓:其可“主开胃,通利五脏,久食令人肥健”,并谓其“与百药无忌”;《食物本草》谓:其可“助脾气,令人能食,益筋骨,益气力,温中下气”。
您这几天喝的汤是用姜加水熬了个把小时,煮成姜汤,成为鲻鱼捞面的汤料。老渔民告诉我,由于这里地势和气候的因素,当地妇女生产坐月子,姜是必备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开药方”。御医谓:生姜有温胃散寒和发散风寒的作用。而这个季节是吃姜的最好时机。”
杨玉环听了这番话,越发喜欢这座小岛,就这样隐居终老。

玉环岛名字的由来:
随后,先民们为了纪念杨玉环的到来,把这座岛起名为玉环岛。而鲻鱼捞面这道美味也一直流传至今,当地人把这道菜叫贵妃鲻鱼。

『陆』 海南有什么历史呢

远古到唐代

据明代《正德琼台志》记载,海南岛在唐虞三代称为“南服荒缴”(缴:边界),在秦代称为“越郡外境”。这说明海南岛在当时为祖国辖区荒远的边界。海南岛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于中国最南端。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治今琼山)、儋耳郡(治今儋州)。属交州刺史管辖。这是海南岛归入中国版图最早的两个行政地名,标志着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直接统治的开始。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省珠崖郡,并入合浦郡。朱卢改为玳瑁。合浦郡领合浦、南平、荡昌、徐闻、玳瑁、珠官6县。属交州。不久废珠官县。西晋时,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

南北朝时,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复立珠崖郡,治徐闻,不久又废。以珠官、朱卢属越州。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废儋耳郡的地方设置崖州,统于广州。

唐代改郡为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儋耳郡为儋州。治所仍在义伦县。设崖州、儋州、振州、万安州、琼州等5个州共22个县,统属岭南道管辖。海南简称“琼”系来源于唐代的琼州 ,属岭南道。后属南汉。

宋元时期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平南汉。宋代,设一州和三个军,琼州领五县,南宁军领3县,万安军领2县,吉阳军领3镇,自始总领海南地区。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为琼州路军民安抚司。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又改为乾宁军民安抚司。不久,升定安县为南建州。元惠宗至正末年,海南改隶广西行中书省。

明清时期

明代海南设琼州府,领儋、万、崖三州10个县。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袭明代。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年)三月,明军挥师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帅归降。

明代南海诸岛改归崖州管辖。明代还把“归附”的黎族编入图、都、乡等基层组织,隶于州县,和汉人一样纳粮当差。

清初承袭明制,西沙群岛(时称“千里长沙”)和南沙群岛(时称“万里石塘”)隶属于琼州府的万州管辖。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清代,于海南设置琼崖道。下属琼州府(治今琼山府城),领1州8县:琼山(治今府城)、澄迈(治今老城镇)、定安(治今定城镇)、文昌(治今文城镇)、会同(治今琼海市东北)、乐会(治今琼海市东南)、临高(治今临城镇)、儋州(治今中和镇)。

民国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设琼崖道于琼山府城,置道尹治理全岛。中华民国初期,海南岛的建置仍袭清制,置琼崖道,共辖13县:琼山、澄迈、定安、文昌、琼东(即清代会同)、乐会、儋县(1912年儋州改县)、临高、万宁、昌江、陵水、感恩、崖县(1920年崖州改称崖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海南特别行政区成立,隶属行政院,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海南建省筹备委员会设在海口。

新中国成立时期

1980年1月,改称海南行政区公署。1984年10月撤销海南行政区公署,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81年,海南行政区管辖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并直辖琼山、文昌、临高、澄迈、琼海、屯昌、儋县、万宁、定安9县1市,设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

1987年,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4月13日,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

(6)鲤鱼岛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海南别称琼崖、琼州,西元前110年,中央政府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属交州刺史管辖,标志着海南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1988年4月13日,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独立建省,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正式成立。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

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2018年6月3日,经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调研、统筹规划,决定设立海口江东新区,将其作为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点先行区域。

『柒』 鲤鱼岛有几年的历史

鲤鱼岛,一个位于惠安县辋川镇海边滩涂中的小岛,面积不足500亩,因岛形酷似专一条鲤鱼而得名,据滩涂属这边的村民说,每当海水涨潮时,摇着船从西北方向向岛进发,就可以看到一个酷似鲤鱼的岛屿在海水中随波荡漾。鲤鱼岛上惟一的正式建筑物是一栋被定为惠安县级保护单位的寺庙——灵惠寺,另外还有一座已经荒芜的炮楼,其余便都是被一圈沙滩环绕的茂密树林。

『捌』 鲤鱼背面 的典故或者来历

鲤鱼焙面
开放分类: 美食、饮食、特色食品、烹饪、菜谱

目录
• 简介
• 历史及由来
• 选料及制作
• 特色

简介
[编辑本段]

豫菜经典名菜。

鲤鱼焙面是开封的传统名菜,它是由“糖醋熘鱼”和“焙面”两道名菜配制而成。

历史及由来
[编辑本段]

1900年,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为逃避八国联军之难,曾在开封停留。开封府衙着名厨备膳,贡奉“糖醋熘鱼”,光绪和慈禧太后食后,连声称赞。光绪称之“古都一佳肴“;慈禧高兴地说:“膳后忘返“。随身太监手书一联:“熘鱼出何处,中原古汴梁“,赐给开封府以示表彰。

1930年前后,开封名师最早将用油炸过的“龙须面“,盖在做好的“糖醋熘鱼“上面,创作了“糖醋熘鱼带焙面“名菜,深为顾客欢迎。将二者合而为一,既可食鱼,又可以面蘸汁,故别有风味。其后,该菜逐渐传开。

后来,拉面传开封,人们又用不零不乱,细如发丝的拉面油炸后和熘鱼搭配起来,使其更为锦上添花。“糖醋熘鱼“味道之鲜美,妙在一道菜肴,两种食趣。有“先食龙肉,后食龙须"之美誉,成为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在改革开放中,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加,鲤鱼焙面被越来越多的来汴客人所赞赏。

选料及制作
[编辑本段]

鲤鱼焙面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它是用开封黑岗口至兰考东头这段黄河出产的鲤鱼(重一斤左右)。这种鱼肉味纯正,鲜美肥嫩。鲤鱼经过初步加工后,两侧剞成瓦楞花纹,下入热油锅内炸透;再加以白糖、醋、姜汁、葱花。

“糖醋熘鱼”是以鲤鱼尤以黄河鲤鱼为上品原料,以过初步加工后,用坡刀把鱼的两面解成瓦垄花纹,入热油锅炸透。然后以适量白糖、香醋、姜末、料酒、食盐等调料,对入开水,勾加流水芡,用旺火热油烘汁,至油和糖醋汁全部融合,放进炸鱼,泼上芡汁即成。

“焙面”以称“龙须面”。起初面用水煮食,后来,不断改进,过油炸焦,使其蓬松酥脆,吸汁后,配菜肴同食,故称“焙面”。

特色
[编辑本段]

"开封溜鱼焙面"是开封的传统依然佳肴之一,久负盛名。焙面也称龙须面。据《如梦录》记载:当时制作"龙须面"。只是用水煮熟,后改炎焙制的方法。故称为"焙面"。
“糖醋熘鱼”历史悠久,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东京市场上巳流行。其特点是色泽枣红,软嫩鲜香。

“焙面”细如发丝,蓬松酥脆。其甜中透酸,酸中微咸。 据《如梦录》载:明代开封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所谓“龙抬头“之日,"筵客吃龙须面,节礼送面",为呈吉祥,官府、民间都以细面相赠,称之为“龙须面“。起初面用水煮食,后来,不断改进,过油炸焦,使其蓬松酥脆,吸汁后,配菜肴同食,故称“焙面”。

『玖』 鲤鱼岛的介绍

鲤鱼岛,一个位于惠安县辋川镇海边滩涂中的小岛,面积不足500亩,因岛内形酷似一条鲤鱼容而得名,据滩涂这边的村民说,每当海水涨潮时,摇着船从西北方向向岛进发,就可以看到一个酷似鲤鱼的岛屿在海水中随波荡漾。鲤鱼岛上惟一的正式建筑物是一栋被定为惠安县级保护单位的寺庙——灵惠庙,另外还有一座已经荒芜的炮楼,其余便都是被一圈沙滩环绕的茂密树林。

『拾』 鲤鱼江镇的历史沿革

鲤鱼江是一座充满神奇传说、人文精神的宝库。鲤鱼江镇建制于1956年,这里历史悠久版,人杰权地灵,物阜民丰,历来是资兴市的商贸、文化、交通、物流中心,同时也是资兴市的老工业基地。相传很久以前,美丽的东江河里生活着三条鲤鱼,她们相信借雨水之力跳过龙门便可化作神龙,每到风雨来临,鲤鱼就在水里跃跃欲试。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她们想到,在跳跃时如果能够一个帮一个,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跃过龙门化作神龙。她们的坚持不懈感动了玉帝,于是把三条鲤鱼化为一条神龙乘着彩云腾飞而上,鲤鱼江因此而得名。

阅读全文

与鲤鱼岛有什么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