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天镇县砖窑村有多少年历史

天镇县砖窑村有多少年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5 19:23:29

㈠ 天镇县袁家河有多少年历史

新名字只有20年历史。

㈡ 临清的具体位置在哪有什么好的历史

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贯穿中国南北的京九铁路和连接祖国东西的胶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黄金大十字”。聊城不仅起着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与山西、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东部沿海的先进技术,还可利用东部省份的丰富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聊城市位于北纬35°47'~37°02'和东经115°16'~116°32'之间,南北直距138公里,东西直距114公里。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总人口557.52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40人。其中,少数民族38个,约有6.73万人。市境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耕地面积553183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49亩。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半干燥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在2463~2741小时之间,无霜期200天左右。聊城市辖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东昌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省辖市临清市,下辖126个乡、镇、办事处,6516个村委会。2001年末,全市企业单位1219个,事业单位1481个,机关单位1010个,全部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325020人的。 聊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市境发现了距今约六七千年的8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可见,古济水西岸是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战国时期,聊城为诸侯争战之地;秦汉时期,经济文化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铜、铁、铝是主要生产工具,利用水井解决饮水和灌溉问题,豪富之家乘车马出行,铜镜、熏炉成为必需品,能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培养了不少名士武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自然灾害较多,其间局部统一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事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隋大业4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当时临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唐代是市境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教育事业发达,造就了许多名人;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乐九年(1411)间曾数次兴工开复会通河,纵贯中国南北的大运河为聊城的发展繁荣带来勃勃生机,临清、聊城(今之东昌府区)成为沿运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烟火之相望,不下十万户”、商贾云集、百业兴隆、帆樯如林、舳舻相接、车马络绎、货积如山。外籍商人会馆傍河而立,有崇楼高阁、殿宇名刹,清康熙帝4次来聊,乾隆帝9次驻跸聊城。市境商贸昌盛,农业、纺织业、印刷业、笔业、工艺品生产业、砖窑业、食品业、造船业、漕运业发达。民国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会会员秘密组织民众进行革新。民国时期,聊城是鲁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国初,有棉业研究所、讲习所、实验厂,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车运输公司、电灯公司、银行、织布厂、医院、官立中学堂、师范学校等。民国中后期,由于军阀混战、日军入侵,农工商各业遭受极大破坏。1937年“七七事变”后,聊城成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装6万余人,与日军作战80余次,保卫收复了大片国土,聊城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聊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方基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强渡黄河之际,市境有3.7万人参军入伍;在淮海战役、渡江南下作战中,境内民众组织运输队、担架队全力支援解放军作战,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聊城人民继承优秀历史传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㈢ 求一本有关历史题材的书籍的读后感(500字左右)

世界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了书也就没有了人类的文明与智慧。自从读了这本《世界上下五千年》书后解开了我心中的许多疑惑,比如说:“三皇五帝”是哪八个皇帝?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是:伏羲、女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少皞、太皞。
这本书里有许多历史事件和许多历史人物,他们有着不同的风格:言而有信的晋文公、卖国贼秦桧、狡猾的李林甫、虚心的孔子、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稳坐钓鱼台的姜子牙、知错就改的廉颇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机智的管仲,公元前663年,北方燕国派来使者向齐国求援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了,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一大隐患,一定要征服他。”齐国大军到了燕国后发现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追踪的时候又被敌人引进了圈套。茫茫无垠的黄沙,让人人不清东南西北,大对人马怎么也走不出去。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管仲想出了一个主意来,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前面带路,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也没有其他办法,就叫人挑了当地的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面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这几匹老马果然走出了迷谷,并且打败了山戎,他表现出来的镇定、机智、智慧,让我感到敬佩
我最不喜欢的历史事件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继《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英国人越来越不满足他们已经获得的权利,总是千方百计寻找借口,想谋求更大的好处。于是他们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久别的国家也趁机派兵入伙,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一万多名英法官兵你来我往,争相入园,各个满载而归。把园内珍藏的许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铜瓷古玩抢走。这还不算,他们认为只有把著名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写给布特勒上尉的信中描写“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圆明园烧毁才是对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才能达到并满足他们的无理要求。于是他们手持火把,在圆明园到处放火,园内的三百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全部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冲天三日,余烟月余不息。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政府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的撤退。
《世界上下五千年》记载了成千上万的古代发生的事情,读了这本书我增长了不少知识,了解了许多成语故事的由来,懂得了许多道理,让我深深感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这样,将来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读《上下五千年有感》
我读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小故事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有的故事惊心动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故事回味无穷。在那么多的小故事中,有几个故事我印象最深。比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刘备三顾茅庐》等等。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说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越王给吴王当了三年奴仆,受尽了屈辱,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重振越国,找回失去的尊严。他在麻痹了吴王被放回越国后,安抚百姓,操练军队,吃饭前品尝苦胆,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曾经的屈辱和复兴越国的雄心。他身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够这样做,真是难能可贵。经过自己的顽强毅力,勾践终于打败吴国。勾践这种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刘备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听徐庶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前二次去请,诸葛亮都不在家。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出山后,关羽、张飞说:“诸葛亮能有什么本事?”刘备听了以后说:“我得了孔明,就像鱼得了水一样。”关羽和张飞听到刘备这么说,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果然,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场战役刘备就大获全胜。从中可以感到刘备求贤若渴,很敬重诸葛亮,前两次去隆中拜访他,可他都不在家,刘备还要第三次去拜访他。见了诸葛亮在睡觉,他一声不吭,一直等到诸葛亮醒来才和他谈话。
在《上下五千年》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有趣动人的故事,有兴趣的话可以买来看看哦!

读《改革开放有感》
概括地说,改革开放,我们“改”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直观地考察我们的现实社会,经过改革开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从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看,早已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已经由过去的“一大二公三纯”、公有制一统天下,改变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从经济体制看,已经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从社会状态看,已经由封闭和墨守陈规的社会转变为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和全面进行改革、越来越活跃的社会;从出发点看,过去建设社会主义,强调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现在强调改善人民生活,以民为本。

在全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后,通过改革开放形成和确立起来的以上五个方面的成果,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素。

这样一些重大的变化,给我们的社会和社会成员带来什么呢?

首先是经济的快速发展。198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是7100亿元(见十二大报告),到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1.09万亿元,即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也增长了几十倍之多。我国的经济发展之快,被国际舆论视为奇迹。

人民生活普遍改善。进入历史新时期的时候,我国大约九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竟有2.5亿之多。现在,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还留下一个不小的尾巴),广大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明显改善。这是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的事实,不必一一列举。

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增强了。

人的精神面貌深刻变化。人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了,青壮年文盲已基本扫除,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基本普及,大学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二十。过去年代存在的那种个人迷信、思想僵化状态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人们敢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大大增强。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以上这些,就是现实存在的、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年,邓小平曾说:“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8页)回过头来看,确实是这样。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实践和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其意义决不亚于民主革命时期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进步。特别要强调的是,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的路线是正确的,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

但是,国际国内都有人认为,改革开放搞了一个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或者说,中国现在是共产党领导的资本主义。有人甚至想当然地列出几条,作为标准,对照现实社会,指责改革开放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这里涉及到一个老问题,就是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需要搞清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丢开老祖宗,随心所欲地发议论。那么,什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呢,老祖宗是怎么说的呢?

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在经济方面讲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从经济上分析和判断社会性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

首先要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恩格斯强调:社会主义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93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公有制”与“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两个概念在同一意义上使用,但这两个概念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其具体实现形式决不限于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这个要求,以后他们又不断地阐述这个思想。

“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633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强调,他们的理论是活的行动理论,而不是必须机械照搬的教条,这些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完全取决于人们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就是说,要从各国的实际出发。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同老祖宗讲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完全一致,而且有所深化。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的思维方法,是列举几条特征,来判断社会主义,而不善于从基本思想的高度、从本质的高度理解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我们认定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我们强调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提出了以人为本。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较好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由于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特别要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用中国语言表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应当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

应当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更多更好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要求。

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从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及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看,都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但是,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完全清醒,思想僵化,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中确有不少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东西,概括地说,主要有:“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计划经济体制、以阶级斗争为纲、高度集权。通过改革开放,这些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东西,有的相当彻底地改掉了,有的正在改变。总之,我们的改革开放,改掉的是不切合中国实际的东西,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东西,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重道远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还远远没有完成,我们的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观察我们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市场的发育程度还比较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还有残存,旧体制的思想、观念、习惯、活动方式、领导方法还存在,等等。还要看到,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还存在一些非社会主义的东西,这主要是指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邓小平曾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存在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些弊端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最近揭露出来的山西黑砖窑,是比封建主义还要落后的东西,带有奴隶制的色彩。以上这些,其性质都是非社会主义的,都在革除之列。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总体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误失衡。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关系,最基本的是经济与政治、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关系,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不够协调,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几大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政治体制改革却是碎步缓行,进展不大。“官本位”非但没有削弱,还有增强之势。目前存在的民生问题突出,贫富差距拉大,为富不仁现象增多,丑恶现象陈渣泛起,社会风气败坏,腐败严重等问题,都同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有关。

目前改革处在关键阶段,问题很多,矛盾复杂,难度很大,各种议论纷起,我们要下最大决心,拿出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那样的决心、气概和魄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我们体会到,从旧体制转变为新体制,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变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实是一场革命。在改革进程中,困扰改革者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姓资姓社”的问题。改革从起步时起,就有人指责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姓资姓社”的争论。

邓小平针对“姓资姓社”的争论,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这就是有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是实践标准的发展,更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精髓。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廓清“姓社姓资”迷雾的有效武器。正如有的领导干部所说,这些年,我们就是靠“三个有利于”标准壮了胆。

坚持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我们看到,有的文章谈论改革,洋洋万言,引了不少邓小平的话,但就是不讲“三个有利于”标准,真是咄咄怪事!不赞成“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必然要另立判断标准,这是挑起“姓社姓资”争论的习惯做法。实践已经证明,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谈改革开放,很可能南辕而北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

㈣ 溱潼砖窑有多少年历史

据嘉庆年间的《东台县志》:唐王李世民到海陵建城时,就出现了溱潼砖瓦业。到清代时,溱潼砖瓦业以初具规模。上世纪30年代,溱潼砖瓦业达到鼎盛时期。
如果从唐代算起的话,溱潼砖窑应该有1380多年的历史。

㈤ 山西省最北的天镇县的历史

天镇县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山西、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境域面积1635平方公里。自秦汉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置邑历史。这个地方,虽然经济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弱势,但由于其区位和地形优势突出,是中原与北域的天然分界线,使得历代中原王朝在此不断筑城、筑堡,设军、设卫,与北方少数民族分疆对垒。天镇因此得以“边城”的称号,拥有了长期的色彩斑斓的边塞史,也继承了大量宝贵的边塞文化遗产。 长期的边塞历史 谈到天镇的过去,人们常说:“先有新平堡,后有天镇城。”新平堡是天镇县北部的一个村庄,作为军事要塞,它最晚在西汉时已修筑。而“天镇”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是在1646年(清顺治三年),朝廷将当时的“天成卫”“镇虏卫”合二为一,称为“天镇卫”。随着民族的融合,国家的统一,1725年,(清雍正三年)牞“天镇卫”改为 “天镇县”。由此可见,天镇县是由一个军事基地慢慢发展起来的。这个基地的作用,早在战国时就得以发挥,赵襄子拥有代郡后,这里就为赵国的北部边疆。赵武灵王之后,历代中原王朝更是不断固防,阻挡南下入侵之敌。唐朝在此设立了天成军。到了明代,这个基地的规模和作用发展到最大,被称为三晋北门之锁钥,东路最冲,是大同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朝廷在天镇设有大同东路和新平路,仅天成卫和镇虏卫合计驻将士一万多人,各个城堡也都有驻军。镇不仅是军事要塞,而且是重要的通商口岸和交通要道,明隆庆年间,朝廷在新平西部设西马市,为对外贸易口岸牞除了与北方少数民族贸易外,还与中亚、西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贸易。清朝康熙皇帝西征葛尔丹凯旋曾驻跸此地,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慈禧携光绪皇帝西逃也曾途经此地,并分别留下一段发人深思的传说。长期的边塞历史,还为天镇造就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历史上武进士、武举达70多人,大小军官数不胜数。明代高策,官蓟州中路副总兵,不仅任天成卫指挥和署都指挥佥事时战功卓著,还曾于1592(万历二十年)和1596年(万历二十四年)两次赴朝鲜抗击倭寇,收复失地。去世后,万历皇帝命礼部设坛祭奠,追封都督同知,追赠祖父四代官至一品。两千多年间,在这块土地上,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反复地对抗、碰撞、交融,发生在这里的大小战事数不胜数。据史志记载,仅嘉靖十四年到嘉靖三十三年,就发生战争八起。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天镇的历史主要是一部边塞史、军事史。 丰富的边塞文化遗产 天镇的边塞文化遗产主要分三个部分。首先是边塞遗址。主要由长城和城堡组成。现存最早的长城是汉长城。位于平远堡与河北怀安县西洋河交界处,南北走向,长约5000米。还有北魏长城遗址,现仅存残迹和基础,从新平尔经大营盘到平远头明长城南侧,长约6000米。明代长城保存最为完好。境内明长城是万里长城进入山西的第一段,从河北怀安进入鸡鸣闻三省的平远头,向西南一直延伸至阳高县十九墩,全长68.5公里,其中现存完整的墙体33公里。境内长城为土筑,一般高6-10米,宽5-8米,每隔百米左右置一敌台,台高15米左右。李二口长城是保存最好、最具观赏价值的一段。冬天的大雪过后,远远望去,白茫茫的山野中,长城像一条黄色的巨龙从东向西逶迤而去,蔚为壮观。沿着长城,共分布各种墩台190多个。这些墩台,根据距敌位置远近、大小、功能等分为大边墩台、二边墩台、腹里接火墩、火烽墩、火路墩等。除了长城和墩台,还有众多的堡寨。明正德《大同府志》载,正德八年(1513)年,天成卫下设43个堡寨,镇虏卫下设26个堡寨,其中的瓦窑口堡、桦门堡、保平堡、永嘉堡、新平堡、平远堡、镇口堡、镇宁堡和天镇城为当时大同镇72城堡中的八堡一城,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这些城堡,有的是砖砌,有的是夯土,大的驻兵一两千人,小的驻兵二三百人。查阅天镇的地名,除了叫“堡”的村子多外,叫“口”的村子也不少,水磨口、榆林口、白羊口、马市口、平远口、瓦窑口等。长城、城堡、墩台和天然的峪口共同构成了一个功能完备、有机统一的战略防御体系。其次是具有边塞风格的建筑和器物。这些文物充分地体现了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特征。最典型的是关外巨刹慈云寺,该寺初建于唐代,原名法华寺,辽代和明代分别进行了重修。庙宇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特别是一对钟鼓楼,为上下二层圆形建筑,形似北京的祈年殿。将辽、金、元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精华与汉文明巧妙地融为一体,为全国之独有。1955年夏家沟出土的黑釉剔花坛,器身黑釉,剔有灰白色胎的莲花、卷云纹,造型素雅大方,是辽瓷的代表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故宫博物院收藏。第三是汉墓群。有沙坡梁汉墓群、平远堡汉墓群、张西河汉墓群,现存封土堆50多冢,经测定,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为东汉时期戍边将士墓。此外,还有明代骠骑将军于韶庵墓,清蓟镇副将罗光乾、高策墓等。2006年,慈云寺和沙坡梁汉墓群双双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㈥ 天镇县袁家夭村历史上多少年

在历史上的他的历史的话,也就是300来年

㈦ 快递能不能到这个地方,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贾家口镇黄儿营村砖窑

寄快递问一下,邮政至少会邮到离你最近的那个分部,但相对慢

㈧ 天黎高速是哪儿至哪儿

天镇—黎城

左权至黎城高速公路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三纵十二横十二环”东纵天黎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线长78公里,2013年4月开工建设,2016年5月交工验收。项目起点左权县东北辽阳镇殷家庄处,接邢汾高速公路左权枢纽,

终点在黎城县北停河铺乡元村处接长邯高速公路黎城北枢纽,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一I级。

(8)天镇县砖窑村有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左权至黎城高速公路全线共有特、大中小桥60座、通道77道、涵洞89道、隧道10座,桥隧比例40%。全线设收费站3处(左权东收费站 · 桐峪收费站 · 西井收费站)、

服务区2处(左权南服务区、黎城服务区)、停车区1处(黄崖洞停车区)、治超检测站3处(左权东治超检测站、桐峪治超检测站、西井治超检测站)。

左权至黎城高速公路途径革命老区晋中市左权县、长治市黎城县的7个乡镇、49个村。沿线有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左权将军纪念亭、板山、黄崖洞风景区等重要旅游资源,是享誉全国的红色旅游之乡;

有煤炭、铁矿、铝矾土、铬铁矿、蓝晶石、石灰岩、石英砂、蛭石、钾长石、磷矿等矿产资源;还有核桃、花椒、柿子、枣等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长期以来,交通闭塞,特别是缺少高速公路而成为制约沿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修建高速公路、实现内通外联成为沿线群众的期盼。

㈨ 崇文塔的历史有哪些

陕西崇文塔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32公里处泾阳县崇文乡(现位于崇文镇崇文中学后操场)。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在李世达倡导主持下,由南京镇江工匠官施工,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竣工。塔身13层,高87.218米。根据八卦悬顶的古建筑原理设计,塔基至塔顶全用青砖砌成。为八棱形,底边长9米。底层为重檐式,在南向塔门上刻有"崇文宝塔"4字。最高层为城堡式塔垛,以铜葫芦收顶。1979年在塔顶部发现8尊铜佛像、菩萨像和天王像等,造型逼真生动,为明代珍品。 据《铁佛崇文塔寺常住田供众记》碑文记载,该塔为倡导泾阳、三原、高陵三县学童努力向学而建,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耗时19年,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竣工,修塔人为明刑部尚书、本县人李世达。咸阳泾阳崇文塔简介 崇文塔坐落在泾阳县城东南10公里的崇文中学内,巍然矗立于泾河北岸。该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每年修建一层,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竣工。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文塔身13层,高817米,系根据八卦悬顶的古建筑原理设计、每层都是八卦悬顶收顶,由塔底至塔顶全用青砖修建。全部塔身均为八棱形状,底层每边9米,周围共计72米。每层各有四个窗,每层外面有四个佛龛,交叉而上。佛龛中置明代石佛像,或立或坐,形态不一,极为精致生动。二层内部铸有金属站立佛像一座。底层是重檐式,南向塔门上刻有"崇文宝塔"四字。由塔内可曲折而上直至塔顶,每层内外均可游览。最高层周围筑起城堡式的城垛,如天气晴朗登塔可以望见西安和华岳、骊山景色。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二十四日,为群众登塔会期,熙熙攘攘,十分热闹。1、交通:咸阳乘2路公共汽车到泾阳,西安、咸阳乘汽车到泾阳县城。2、门票:3元3、开放时间:9:00~18:00 【历史】
崇文宝塔位于泾阳县城东南10公里的崇文中学院内,是中国至高砖塔,历史久远。此塔距今约360年,为国内保存最好的砖塔之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有文管所和专人保护。
崇文塔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3)由泾阳人尚书李世达倡导主持,南京镇江工匠官施工所建,万历三十三年(1605)竣工。属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层,总高度83.218米,根据八卦悬顶的古建筑原理设计,从塔下至塔顶全部用青砖修建。
【结构】
崇文塔身13层,属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高83.218米,系根据八卦悬顶的古建筑原理设计、每层都是八卦悬顶收顶,崇文塔由塔底至塔顶全用青砖修建。全部塔身均为八棱形状,底层每边9米,周围共计72米。崇文塔每层各有四个窗,每层外面有四个佛龛,交叉而上。佛龛中置明代石佛像,或立或坐,形态不一,极为精致生动。二层内部铸有金属站立佛像一座。底层是重檐式,南向塔门上刻有“崇文宝塔”四字。由塔内可曲折而上直至塔顶,每层内外均可游览。最高层周围筑起城堡式的城垛,如天气晴朗登塔可以望见西安和华岳、骊山景色。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二十四日,为群众登塔会期,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全部塔身为八棱形状,底层每边九米,周围共计72米,每层各有四窗,每层外面有四个佛龛,交叉而上。佛龛内置明代石刻佛像或坐或立,形态各异,极为生动。二层南向塔门刻有“崇文宝塔”四个字,为国内砖塔之最,由塔内可曲折攀登,直至塔顶,每层内外均可游览。崇文塔整体塔身全部用青砖修建,塔身每层均设有四门四龛,龛中置或坐或立、形态各异、造型生动的明代石刻佛像。塔内有砖砌台阶,可曲折而上直至塔顶。每层塔檐有数层巨砖叠折外伸,形成一米余宽的腰檐平台,以供游人巡回游览。各层斗拱,砖檐椽头,以特殊磨制砖件拼装,榫卯相扣,严丝合缝,并有砖雕各式各样的花纹,极为壮观。每檐角挂有风铃,晨曦月夜之中,风铃叮咚作响,更为古塔增添了神韵。最高层周围筑有城堡式城垛,当天气晴朗时,游人们凭垛远眺,巡视八方,可远望八水绕长安、骊山晚照之盛景,更可观历历在目之泾、渭二河。塔顶原有铜盆一口,盆下置有各型迥异铜佛像8尊,可惜的是铜盆在关中大旱中1929年后被人击破窃走,小铜佛像也于 1980年被当地小孩子挖出卖铜,幸被县文化单位发现赎回,现存于县博物馆。过去,最高层曾长有数株常绿柏树,现在已无,第13层即塔顶,系以5米左右之高铜葫芦收顶,颇为雄伟壮观。
【传说】
据说明朝第十二代皇帝万历的宠妃倩倩死了,皇帝听说她的精灵飘到了蓬莱岛,于是传见工部李尚书,让他在离京二十里处,修座高三十丈的“望仙塔”。
这李尚书名崇文,原籍泾阳县。居官二十多年也末还家,时常思念家乡。今听要离京(泾)二十里建塔,自然有说不出的高兴。忙带夫人、女儿星夜赶路。回乡后,尚书将建塔之事晓喻州、县筹集银两,就立即着手选址,清基。附近百姓听说李尚书为泾阳造塔,人人欢喜,争着募捐,在泾阳县南数十村庄,建起砖窑(这一带后称窑坊),又有村子专门为建塔磨米面(后称该村为磨子村),数日之间,能工巧匠纷纷而来。
正当运石开基之时,尚书被宣进京,以误领旨意,改“京”为“泾”引起万历震怒,遂被问斩。消息传到家乡,泾阳人没有一个不为尚书掉泪。这时匠工中有人说:“如今尚书被害,砖石堆了一河滩,不如干脆为尚书建座纪念塔。”大伙集于尚书村,你一言,我一语,要夫人拿主意。尚书有一女儿,叫翠云。翠云小姐正在痛不欲生,听到乡亲们的议论,她的心被掀动了。她想,父亲已是不能复生,不如趁着乡亲的心意来完成父亲的愿望,给家乡建一座塔。她拜别母亲,换上男装,自称为尚书公子,大方、洒脱的风度几乎让人辨认不出。她暗暗对天发誓,塔不建成,不着女装。就这样,泾河滩上,又热闹了,运料的、挖基的,人山人海。翠云好不忙碌,她不时在人群中穿来穿去。这一天开基地方出现难关,只见塔基已挖下三丈多深,下面全是流沙、淤泥,这样的地质怎能撑起二三十丈的高塔?翠云不禁犯愁起来。翠云扮男装建塔的精神感动了九天玄女,她给翠云托了一个梦说:“你建这塔,高出世间,泾河滩地恐托不起,特为你召金家八弟兄,他们每人一方,作为基石,这下可万元一失。”翠云起身一看,坑内果然金光耀眼,忙令众人下坑清除淤泥、流沙,下边便见一块八边青石,周方五六丈,上有八尊铜样的、尺来高的人,石盘中央,刻有四句诗,是:“天心民心,建塔泾滨,孝女感天,名塔崇文”。大伙一看,老天相助,一个个格外卖力。日月迅速,不觉已是七年,塔建了七层,离原计划还差四层,原来的银两已经将要用完了。翠云变卖家中房产,乡人也纷纷捐银,还是入不敷出。翠云小姐一急之下,自己改换道姑行装,走遍关中募捐银两。后不到六年就建成了十三层,比原定还多了两层。接着又在崇文寺塔下的翠云庵正殿内塑了尚书泥像,还特地为九天玄女在塔顶建立金身。
崇文塔建成庆贺之日,泾阳东面,崇文塔周围,简直是人山人海,大伙欢歌起舞快乐无比。后来,便把塔北一村起名永乐(现为永乐镇)。【现状】
那个万历帝,当日为与爱妃魂灵相见,却振起子关中民心,修成这拔地三十丈的奇塔,为陕西一大奇观,塔名崇文塔。每年塔会,游人不绝,人们凭高望远,长安、咸阳、华清、温泉、太白、骊山、昭陵、乾陵全然可见,景象实为壮观。

阅读全文

与天镇县砖窑村有多少年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