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广东省惠州市有着怎样的历史
惠州是广东省历史名城。1990年出土的一窝近30个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迄今为止,全市考古发现山岗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其出土文物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
惠州惠州境内上古时期已有人类,已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生产、生活的遗迹和遗物。先秦时期属百粤(越)范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在今博罗“缚娄”族居地置傅罗县后,今市境为南海郡傅罗县(后称博罗县)的一部分。西汉前期近百年间,处于赵氏南越国治理之下。公元前111年(汉元鼎六年),汉武帝统一岭南,结束南越国统治。东晋析南海郡置东官郡,博罗县先后析置海丰、欣乐、安怀3县,博罗、欣乐两县隶南海郡,而安怀县隶东官郡。南宋,安怀、欣乐两县隶东官郡,博罗县隶南海郡。至南齐,安怀县改名怀安县,博罗县析置罗阳县隶南海郡。至503年(梁天监二年),南海郡析置梁化郡,设郡治于梁化屯。怀安县并入欣乐县,罗阳县并入博罗县。博罗县与欣乐县同隶梁化郡。588年(陈祯明二年),欣乐县改名归善县。
惠州589年(隋开皇九年),废梁化郡,在今市境置循州。607年(隋大业三年),循州改称龙川郡。622年(唐武德五年)复为循州。唐代曾易名雷乡郡、海丰郡。917年(南汉乾亨元年)改置祯州。1020年(宋天禧四年)改称惠州。1279年(元至元16年)改为惠州路,明、清为惠州府。1496年(明弘治九年),设立龙门县,隶广州府。
1912年(民国元年)归善县改名惠阳县。1914年6月,惠阳、博罗两县属潮循道,龙门县属粤海道。1920年废道后,先后隶东区善后督办处或绥靖处(临时政区)。1925年7月,隶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区。1932年1月,隶属东绥靖区。1936年,隶属广东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47年隶属第五专署行政督察区。1949年(民国38年)2月后,惠阳、博罗两县隶属第二行政督察区,龙门县隶属第六行政督察区。
惠州新中国成立后,市境行政区划及其隶属多次调整。1975年3月龙门县划归广州市。
⑵ 惠州古称“惠阳”吗
历史沿革
秦朝 为南海郡傅罗(或作博罗)县 东晋 为南海郡博罗、酉平、欣乐三县 南北朝 刘宋王朝--为南海郡和东官郡的博罗、酉平、安怀、欣乐四县 南齐王朝--为南海郡和东官郡的博罗、罗阳、酉平、怀安(即安怀并改为东官郡治)、欣乐(现在的罗阳镇)五县 梁、陈王朝--梁朝时设循州(今惠州,府治惠州市区),梁化郡(辖怀安、归善县--由欣乐县改,今惠阳县地),博罗、罗阳二县 隋朝 隋朝地方政区分州、县两级,后改为郡、县两级制 广东同设广州、循州两个总管府,大业年间改为南海郡、龙川郡(辖归善--郡治,现在的惠州府城、河源、博罗、兴宁、海丰五县) 唐朝 唐朝地方政区分道、州、县三级 循州,隋之龙川郡,武德五年曾改循州总管府,管循、潮二州,贞观二年废府,天宝元年改为海丰郡,乾无元年复改为循州。辖归善(州治)、博罗、河源、海丰、兴宁、雷乡(今龙川地)六县。州治现惠州府城 五代十国 南汉王朝--改循州为浈州,辖归善(州治)、海丰、博罗、河源四县,州治现惠州府城 宋朝 宋朝地方政区分路、州(府、军)、县三级 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赵祯讳,改浈州为惠州。辖归善(州治)、海丰、河源、博罗四县,州治现惠州府城 元朝 元朝地方政区分省、道、路(府、州)、县四级,小省无道 惠州路,辖归善(路治)、博罗、河源、海丰四县,路治现惠州府城 明朝 明朝地方政区分司、府(州)、县三级 惠州府,洪武元年立,由元代之惠州路、循州合成。辖归善(府治)、博罗、长宁(今兴宁)、永安(禽紫金山)、海丰、龙川、长乐(今新丰)、兴宁、连平州、河源、和平,共一州10县。府治现惠州府城 清朝 清朝地方政区分道、府(州)、县(州、厅)三级 惠州府,清初领连平州和归善、博罗、长宁、永安、海丰、龙川、长乐、兴宁、河源、和平10县。雍正九年(1731年)从海丰县分设陆丰县,十一年改长乐、兴宁二县归嘉应直妹州。共为一州9县。府治现惠州府城 民国 1912年惠州府与归善县合并改名为惠阳县 1915年--属潮循道,潮循道即为原潮州府、惠州府、嘉应直隶州,共25县,道治先设于潮州,后迁到澄海县属的汕头 1936年--改为第四行政督察区,辖惠阳(区治)、博罗、陆丰、河源、紫金、新丰、龙门、海丰8县。区治现惠州府城 1947年--改为第五专署行政督察区,辖惠阳(区治)、博罗、陆丰、河源、紫金、龙门、海丰7县。区治现惠州府城 共和国 1949年--东江专区,辖惠阳(专区驻地)、增城、紫金、连平、和平、陆丰、博罗、龙门、河源、龙川、海丰,共11县 1958年--设惠州县级市,4月设惠东县 1959年--撤销惠阳专区,并入佛山、韶关、3汕头个专区。撤销惠州市,改为惠州镇,划归惠阳县管辖,惠东县并入惠阳县;龙门县并入增城县 1963年--恢复惠阳专区,辖惠阳、博罗、宝安、东莞、增城、龙门6县 1964年--10月恢复惠州市(县级) 1970年--惠阳专区改为惠阳地区 1975年--11月,惠阳地区的增城县和龙门县划归广州市管辖 1979年--3月,原属惠阳地区的宝安县改设深圳市(地级) 1984年--惠阳地区,辖惠州市(县级)惠阳、紫金、各平、连平、河源、博罗、东莞、惠东、龙川、陆丰、海丰,共1市11县 1988年--经国务院元月7日批准,撤销惠阳地区,改称惠州市(地级),原惠州市改称惠城区。惠州市辖惠城区、惠东县、惠阳县、博罗县、龙门县,共一区4县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仲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4年--惠阳撤县设市(县级) 2003年--惠阳撤市设区。至此惠州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⑶ 关于惠州历史
惠州是广东省历史名城。有1700多年的历史。1990年在区内出土的一窝近30个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迄今为止,全市考古发现山岗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其出土文物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惠州境内设有博罗县;到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岭南设有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唐代时粤东只有潮、循二州;五代南汉乾亨元年(公元917年)这里为祯州治所,宋真宗天禧4年(公元1020年)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为“惠”。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元代置惠州路,明、清为惠州府。惠州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至今1400多年,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从唐到清末一千多年间,有43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留下了96处遗址和2100多件文物。北宋年间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号东坡居士)在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被朝延贬谪到惠州。他寓惠三年,创作了大量诗文,筹办了很多有益百姓的好事。惠州因东坡的到来而闻名遐迩。
秦朝为南海郡傅罗(或作博罗)县
东晋为南海郡博罗、酉平、欣乐三县
南北朝刘宋王朝--为南海郡和东官郡的博罗、酉平、安怀、欣乐四县南齐王朝--为南海郡和东官郡的博罗、罗阳、酉平、怀安(即安怀并改为东官郡治)、欣乐(现在的罗阳镇)五县梁、陈王朝--梁朝时设循州(今惠州,府治惠州市区),梁化郡(辖怀安、归善县--由欣乐县改,今惠阳县地),博罗、罗阳二县
隋朝隋朝地方政区分州、县两级,后改为郡、县两级制广东同设广州、循州两个总管府,大业年间改为南海郡、龙川郡(辖归善--郡治,现在的惠州府城、河源、博罗、兴宁、海丰五县)
唐朝唐朝地方政区分道、州、县三级循州,隋之龙川郡,武德五年曾改循州总管府,管循、潮二州,贞观二年废府,天宝元年改为海丰郡,乾无元年复改为循州。辖归善(州治)、博罗、河源、海丰、兴宁、雷乡(今龙川地)六县。州治现惠州府城
五代十国南汉王朝--改循州为浈州,辖归善(州治)、海丰、博罗、河源四县,州治现惠州府城
宋朝宋朝地方政区分路、州(府、军)、县三级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赵祯讳,改浈州为惠州。辖归善(州治)、海丰、河源、博罗四县,州治现惠州府城
元朝元朝地方政区分省、道、路(府、州)、县四级,小省无道惠州路,辖归善(路治)、博罗、河源、海丰四县,路治现惠州府城
明朝明朝地方政区分司、府(州)、县三级惠州府,洪武元年立,由元代之惠州路、循州合成。辖归善(府治)、博罗、长宁(今兴宁)、永安(禽紫金山)、海丰、龙川、长乐(今新丰)、兴宁、连平州、河源、和平,共一州10县。府治现惠州府城
清朝清朝地方政区分道、府(州)、县(州、厅)三级惠州府,清初领连平州和归善、博罗、长宁、永安、海丰、龙川、长乐、兴宁、河源、和平10县。雍正九年(1731年)从海丰县分设陆丰县,十一年改长乐、兴宁二县归嘉应直妹州。共为一州9县。府治现惠州府城
民国1912年惠州府与归善县合并改名为惠阳县1915年--属潮循道,潮循道即为原潮州府、惠州府、嘉应直隶州,共25县,道治先设于潮州,后迁到澄海县属的汕头1936年--改为第四行政督察区,辖惠阳(区治)、博罗、陆丰、河源、紫金、新丰、龙门、海丰8县。区治现惠州府城1947年--改为第五专署行政督察区,辖惠阳(区治)、博罗、陆丰、河源、紫金、龙门、海丰7县。区治现惠州府城
共和国1949年--东江专区,辖惠阳(专区驻地)、增城、紫金、连平、和平、陆丰、博罗、龙门、河源、龙川、海丰,共11县1958年--设惠州县级市,4月设惠东县1959年--撤销惠阳专区,并入佛山、韶关、3汕头个专区。撤销惠州市,改为惠州镇,划归惠阳县管辖,惠东县并入惠阳县;龙门县并入增城县1963年--恢复惠阳专区,辖惠阳、博罗、宝安、东莞、增城、龙门6县1964年--10月恢复惠州市(县级)1970年--惠阳专区改为惠阳地区1975年--11月,惠阳地区的增城县和龙门县划归广州市管辖1979年--3月,原属惠阳地区的宝安县改设深圳市(地级)1984年--惠阳地区,辖惠州市(县级)惠阳、紫金、各平、连平、河源、博罗、东莞、惠东、龙川、陆丰、海丰,共1市11县1988年--经国务院元月7日批准,撤销惠阳地区,改称惠州市(地级),原惠州市改称惠城区。惠州市辖惠城区、惠东县、惠阳县、博罗县、龙门县,共一区4县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仲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年--惠阳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惠阳撤市设区。至此惠州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⑷ 惠阳地区的历史沿革
其实惠阳地区是在复当时历史制条件下广东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不是一级地方政府。因为其驻地设在当时的惠州府城设惠州桥西,惠阳县县城则位于惠州桥东所以称谓惠阳地区,它的功能是代表省政府行使职权,是省政府派出机构。惠阳地区不称作政府而是称作行政公署,其代表省政府管理的各县市都由省直管,各县市之间的关系为平行关系。惠州市原为惠州镇,是原惠阳县的中心镇,为原惠阳县的下级。1958年惠州镇升格为县级惠州市与惠阳县的关系是平行关系。1989年惠州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与县级惠阳市的关系是代管关系,2003年县级惠阳区是惠州地级市的下级。所属县市是:惠州市(县级,为今惠州市惠城区市区部分以及惠环街道),博罗县,惠阳县(今惠州市惠阳区、惠城区横沥镇、仲恺高新区【不含惠环街道】与惠东县),东莞市,宝安县(深圳市),紫金县,河源县(今河源市源城区以及东源县),龙川县,海陆丰(今为汕尾市),连平州(今连平县),和平县。
⑸ 惠州市从前有没有一个惠阳县
惠州市从前有一个惠阳县
惠州的前身是南海郡博罗县,直至隋开皇十年(590),在梌山(今惠州中山公园)设立循州总管府,辖归善、博罗、河源、新丰、兴宁、海丰6县。县治归善。
其后经历改属于龙川郡,雷乡郡,海丰郡,后设立循州府,南汉改称祯州府。
到了宋天禧四年(1020)三月,避太子赵祯讳,改为惠州府,这是"惠州"之称的由来。府城在今惠城区桥西,苏轼贬地惠州西湖所在之处。
这种情况一直直到清末民初,撤销府治成立专区,有1400多年历史的惠州府中心县,归善县改称惠阳,因州得名,取"恩惠"之意,县城仍然在今惠城区桥东,并在解放初期设立惠州镇。
随后的惠阳县分出惠东县,惠州镇撤镇设惠州县级市,属惠阳地区,与同属惠阳地区的惠阳县同级,原属广州的龙门在70年代也划入惠阳地区的管辖范围。
直到1988年,撤销惠阳地区,惠州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惠阳县的水口,桥东,陈江,三栋等镇与惠州县级市合并成立惠城区,惠阳县城也由桥东迁至淡水。
与此同时,属惠阳地区的东莞,河源,宝安〔深圳〕,海陆丰皆升格为地级市。
今惠州市辖惠城、惠阳、博罗、惠东、龙门 5县区。历史以来,惠城区均是府、县、专署、地区和市府所在地。今桥西是旧时惠州府所在地,桥东是归善[惠阳]县城所在地,这就是为什么惠城人习惯将桥西称作为府城,桥东为县城的缘故。桥东今虽说属于惠城的管辖范围,还是有不少建筑保留了旧时的称号,比如惠州著名的学府"惠阳高级中学","归善学宫"等等,在桥东甚至还能找到旧城墙。
⑹ 广东省惠州市的历史介绍。
惠州,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缚娄古国在罗浮山下的东江之畔开创岭南文化之风气。
市境内上古时期已有人类,已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生产、生活的遗迹和遗物。博罗葫芦岭、苏屋岗、何屋岗等贝丘遗址,出土石锛、石斧、石矛和敲砸器,以及大量饰有绳纹、方格纹、云雷纹、夔纹等纹饰的夹砂、泥质陶片。
根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先民们就已经在惠州境内的东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惠州的远古文明。
先秦时期属南越范围。春秋战国时期,惠州一带的文化已有一定的发展水平,并与中原文化息息相关。在博罗散屋村出土过一组大小相近、形制、纹饰相似的7件青铜甬钟。
博罗的苏屋岗遗址曾采集和出土了青铜斧、矮圈足陶豆以及一批以夔纹为特征的印纹陶器,在其附近还出土过两件战国青铜编钟。
据史料记载,在今惠州市区及博罗北部一带,战国时期曾出现过一个名叫“缚娄国”的小国,但不久即在诸侯兼并战争中消失。21世纪曾挖掘出规模较大的“缚娄遗址”。
两千年来,先后有400 多位历史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这其中包括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中国古代医学家、化学家、将道家学派宗教化的重要人物葛洪,一代文豪苏轼等等。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此领导过革命活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在此指挥过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役。
近代史上惠州更是涌现了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革命先驱,以及中国现代音乐奠基人之一的廖尚果、廖辅叔等文化名人。
(6)惠州惠阳有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惠州历史名人:
1、叶梦熊
叶梦熊(1531--1597),字男兆,号龙塘,改龙潭,又号华云。明代广东惠州府城万石坊(今属惠城区)人。
嘉靖四十四年中进士,历任赣州知府,安庆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备,山东布政使,巡抚贵州、陕西、甘肃。
因战功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任兵部尚书,转南京工部尚书,是惠州明代著名的三尚书之一。
2、廖仲恺
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男,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
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人(现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祖居广东梅县程江镇,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3、叶挺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州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
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
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惠州
⑺ 惠州哪一年成立惠州市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惠阳地区建制,分设惠州、东莞、汕尾、河源4个地级专市。惠州市管辖惠城属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1994年5月惠阳撤县改市(县级),由惠州市代管;至2003年3月又撤市设区,隶惠州市,6月10日挂牌。2009年底,全市县(区)以下划分为1个乡、52个镇,16个街道办事处。
⑻ 惠州惠阳的淡水的历史
淡水镇地处广东沿海,历史悠久,又是著名的侨乡。她位于珠江三角江三角洲东南部,南边紧靠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与深圳接壤,北与惠州毗邻。全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是珠三角经济区重点卫星镇,惠阳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淡水,这颗大亚湾畔的明珠,区域优势明显,是靠香港和深圳特区最近的城镇之一,与深圳市区相距50公里,至国家一类口岸惠州深水良港仅12公里,离惠州城区37公里,是参与港深产业分工,接受大亚湾大项目辐射的最直接地区。淡水交通发达,深汕、平龙、惠澳等公路干线贯穿其中,经惠州港至香港中港城码头仅47海里,方圆五十公里内有惠州机场、深圳黄田国际机场可供使用;电力供应充足,建有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输变电站各一座以及10万千瓦燃油发电厂,并使用大亚湾核电站电网供电;城市供水采用西枝江引水,日供水量达20万吨,可保证50万城市人口用水需要,邮电通讯与国际同步发展,电话装机容量10万门,已开通4.6万门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配套的文教、卫生、金融、服务、海关货检、治安管理体系均已建立并日臻完善,保证了淡水迈向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
经历改革开放十多年的淡水镇,已建立起高效能的有利投资办实业的管理机制,相继制订出一系列支持发展工商业的优惠互利政策,从资金到项目审批,到用地用水用电,人才招聘以及减轻企业负担等各个方面都作了倾斜和规定,淡水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工商人士共同参与建设的新兴城镇。美国、日本、港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包括东风本田汽车、联想电脑等二百多家外资企业相继在淡水扎根发展,使淡水城镇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目前全镇已创办工商企业1200多家,从业人数10万多人,建成工业厂房100余万平方米,工业拥有食品、服装、机械、电子等24个行业,上了一批投资超千万元的工业项目,70%以上产品实现外销,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并举,外引内联一起上的多层次、多模式、多元化的外向型经济格局。
⑼ 惠州有多少年历史和有多少人
惠州是广东省历史名城。有1700多年的历史。1990年在区内出土的一窝近30个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迄今为止,全市考古发现山岗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其出土文物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惠州境内设有博罗县;到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岭南设有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唐代时粤东只有潮、循二州;五代南汉乾亨元年(公元917年)这里为祯州治所,宋真宗天禧4年(公元1020年)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为“惠”。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元代置惠州路,明、清为惠州府。惠州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至今1400多年,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从唐到清末一千多年间,有43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留下了96处遗址和2100多件文物。北宋年间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号东坡居士)在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被朝延贬谪到惠州。他寓惠三年,创作了大量诗文,筹办了很多有益百姓的好事。惠州因东坡的到来而闻名遐迩。
⑽ 惠州以前的历史是什么
东江和西枝江在惠州城交汇,两江夹着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东平半岛有又称桥东半岛。在这个半岛上,自古便是一个县城的所在地,它便是以前的惠阳县。
这个半岛,老惠州人都习惯称之为“县城”,而桥西这边,则称为“府城”,因为它是惠州府的所在地。
惠阳县古称归善,据历史记载,县城的历史比府城还要久远。 桥东历史上是归善县府所在地,有一千多年历史,历来是东江流域水陆货运集散地。苏东坡等几百位历史名人曾寓居桥东,留下了丰富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桥东的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工业生产突飞猛进,1978年工业产值仅430万元,利税25万元,2002年底工业产值增至11.7亿元,创利税2681万元,分别增长272倍和107倍。先后建成了东湖、华宝、平南、小金口、松山东盟、文头岭等较大规模的工业区,涌现出年产值超亿元、生产全国名牌产品的惠州市富绅服装实业有限公司、惠州宝柏包装有限公司、惠州新安制衣有限公司、惠州金山电装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农村也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成为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三高农业为龙头,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新农村,2002年农民人均收入达5500元。
桥东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备,辖区内文化教育、健康娱乐、客货交通运输、农贸产品批零、特色饮食一应俱全,小区实行综合治理,楼院管理规范、完善,是安居乐业的风水宝地。东湖花园、新世界长湖苑、金沙俊园等高尚住宅小区均落户桥东,深受广大市民青睐。改革开放以来,桥东新建、改造了十多条马路和上板塘、下板塘等住宅小区,还建成了东坡公园及东西枝江两岸的滨江公园、老年人活动中心和中心幼儿园等,为广大居民创造了良好的休闲、活动场所,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发展。桥东致力实施市、区两级政府的“退二进三”策略,将工业区设立于三环以外,辖区内发展两个产业行业带,即以东平水果市场为龙头的水果、农副产品批发行业以东湖花园、长湖苑为龙头的住宅产业群,努力把桥东建设成为生活居住、经商购物、投资办厂、安全文明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