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为什么不提西路军历史

为什么不提西路军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05 12:44:49

Ⅰ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呢

“杨家将”、“杨门女将”等脍炙人口,但毕竟是演义,不是真实的历史。我们看一看真实历史中的“杨家将”。

杨业和“雍熙北伐”。

一、杨业其人

。杨业为北宋名将,原来是北汉的将领。979年,宋太宗征讨后汉,后汉刘继元投降,杨业也投降了北宋。杨业因为在北汉时战功卓著,被宋太宗任命为郑州刺史。(杨业剧照)

三、宋太宗的对战败的处置。杨业阵亡,宋太宗非常悲痛惋惜。他将大将军潘美降三级使用,监军王侁被罢官,流放到金州(陕西安康),刘文裕被免官,流放到登州(山东烟台),所有导致有关杨业阵亡的主要官员都受到了处罚。历史记载:

业既没,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瑰、延贵、延彬并为殿直。

长子杨延朗杨延昭的原名)为崇义副使,其他四个儿子也被朝廷录用了。

杨延昭和杨文广。

演义中的杨六郎(958-1014),原来的名字为杨延朗,后改名为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小说中是杨继业的第六子)。后来杨延昭镇守遂城,威震边关,契丹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代表着幽燕的北方,杨延昭是他们的克星,认为他是北斗七星的第六颗星下凡,因此称他为“杨六郎”,是契丹人给起的外号。

Ⅱ 第四方面军的西征是怎么回事

发生在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0月至1937年3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一部在甘肃省西北部,与国民党军马步芳、马步青等部进行的作战。

1936年10月20日开始,蒋介石调集10多个师由南向北大举进攻红军。据此,中共中央军委于25日提出,今后作战第一步重点集注意力于击破南线之国民党军,第二步重点集注意力于向北。具体规定红四方面军的两个军先行渡河。其余部队集中阻止南线来犯的国民党军。

28日为加强对各部红军的统一指挥,中央军委任命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刘伯承为参谋长。30日,下达海(原)打(拉池)战役计划,在南线重点打击国民党胡宗南部。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却令红4、红31军调离前敌总指挥部指定的作战位置,海打战役计划落空。

西路军在甘西北的古浪、永昌、山丹、高台、倪家营子等地区,同马家军(指马步青、马步芳部)的优势兵力进行了4个多月的英勇作战,共毙伤俘马家军约2万人,但西路军也遭到严重损失。

1937年3月中旬,终因力量悬殊,西路军归于失败。余部不满3000人。西路军失败后才奉令就地待命,并派出部队收容西路军失散人员。

(2)为什么不提西路军历史扩展阅读:

第四方面军的西征失败的原因:

1、共产国际和苏联援助的滞留,使西路军得不到武器补给和停缓西进,是他们难以打败二马(马步芳、马步青)的重要原因之一。

2、西安事变对西路军的影响很大。

本来,在蒋介石的大力围剿下,陕甘宁红军面临巨大困难,准备进行新的战略转移。但是张学良要求红军留在原地,等待西北局势的变化,河东红军才未转移。

3、西路军所征战地区环境恶劣,红军的战术特长得不到发挥。

并且其军队武器不足,给养失续。陈昌浩曾指出,西路军战斗员仅占38%,有枪者仅占32%。中共在西北地区的组织和宣传薄弱,历史上回汉矛盾严重,党的群众基础不坚固。

Ⅲ 中国近代史的疑点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多人,遵照中共中央的命令,西渡黄河作战,5个月后大部分被马家军歼灭,这支部队史称西路军。由于种种原因,西路军的历史真相长期被掩盖,西路军指战员受到了长达几十年的不公正的待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西路军的历史逐步走出“禁区”,还原了其本来面目,为广大的西路军指战员正了名,给出了公正评价。

一、西路军指战员受到不公正待遇

西路军指战员为何受到极不公正的对待,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它遭到了失败。西路军21800名指战员在河西走廊血战188天,在前无救兵,后无援兵的困境中,7000多名将士牺牲,其中军以上干部13人,团以上160多人;9000多人不幸被俘,其中有5600多人被俘后惨遭杀害;5800多人历经艰险回到家乡或流落西北各地,这个结果是我军历史上曾经难以启齿的一次重大失败。二是长期将西路军的失败归结为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

西路军的失败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这个观点,来源于1936年12月毛泽东所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文中指出:“为敌人吓倒的极端的例子,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是这个路线的最后的破产。”由于这个结论的出台,西路军与张国焘似乎有了必然的联系,尽管此时西路军还在永昌、山丹作战。1937年3月4日,西路军还在张掖临泽县的三道柳沟浴血奋战时,中央书记处发出对西路军今后工作的指示电,指责:“西路军的领导者没有依靠自己力量战胜一切困难,消灭敌人,完成自己的任务,自信心因而扫地,希望寄托在外力的援助上;同时,对群众的关系上,特别是回民的关系与战略战术上的错误,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中央认为西路军领导者的这种错误,是同过去四方面军成立第二中央时,采取右倾的退却机会主义,因此遇到新困难时,又发生这种错误。”①3月17日,中央致电西路军工作委员会:“你们应以主动的游击战争,独立争取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反对过去靠人而不靠已、被动而非主动的机会主义路线,过去领导一贯违反中央及军委指示,致陷西路军于今日地位。你们应该坚决反对此种错误路线,而在新的精神上执行主动的依靠自己与群众力量的方针。”②在西路军面临绝境时,中央两次电令都把西路军的败局与过去张国焘擅令四方面军南下、另立中央的错误相提并论,严厉谴责西路军领导人的所谓“机会主义的路线”和“一贯反中央及军委指示”的行为。

西路军兵败不久,清算张国焘路线的斗争在全党全军展开,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四方面军大批干部被整肃,并发生以许世友(时任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为“主谋”的所谓“抗大反革命暴乱案”,数10名高级将领被公审判刑。就在全党揭批张国焘时,共产国际不同意当时批判张国焘,不同意将西路军失败的原因和失败责任加在张国焘头上,并于3月22日致电中共中央,明确表示不同意见,认为“西路军失败的原因应该客观加以研究,吸取相应的教训,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帮助和保存这支部队的力量。”③应该说共产国际的这种态度是积极、慎重、顾全大局的。可是,中共中央并没有吸纳这个意见,而是坚持将西路军与张国焘捆绑在一起。加之后来张国焘叛党,更给西路军征战史蒙上了张国焘路线的阴影,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建国后。

1951年出版的经毛泽东本人审定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针对西路军的注释为:“一九三六年秋季,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合后,从西康东北部出发,作北上的转移。张国焘这时候仍然坚持反党,坚持他一贯的退却主义和取消主义。同年十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后,张国焘命令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二万余人,组织西路军,渡黄河向青海西进。西路军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在战争中受到打击而基本失败,至一九三七年三月完全失败。”从这段文字中反映出的基本看法,就是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最后破产的产物;组织西路军渡黄河西进,是“张国焘命令”的。这个“定论”的影响力太大了。

这就使西路军幸存的指战员大多命运坎坷,受到极不公平的对待。

廖仲恺遇刺案迷雾重重
廖仲恺遇刺案 1925年8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被刺杀于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外。此为中华民国史上一宗扑朔迷离、在一定程度影响并改变了历史走向的突发事件。此案过去80多年矣,而许多谜团或疑点,至今未能破解。这除了恐怖事件本身的诡秘性使人难以全面窥测外,案发后不断添加的一些人为因素,更降低了案情的能见度,以致今天对“廖案”的梳理,仍有许多不甚了了的东西。打开今天的互联网,只见有人这样写道:根据调查与审讯,“证明”刺杀廖仲恺的主使者是朱卓文、胡毅生、魏邦平、梁鸿楷、林直勉等人,胡汉民、许崇智涉嫌。实际上“廖案”的能见度很低,上述说法,
均有疑点。

Ⅳ 历史问题:西北的回族马家军为什么这么凶残特别人马步芳的军队

因为他是汉回,汉血统比我们多,混血时间不长,第一代或者二代混血的人一般都很暴躁也很聪明,有更大野心,心也比纯种或者接近纯的人毒辣,他伤害了很多其他民族,给我们没做过的人脸上抹了黑,这样很多民族把他做的事都强加给我们整个民族,认为回族整体都是这样的,马步芳本人甘肃省临夏州牟牛沟乡,当时战乱时期,国乱则必出英雄,地处临夏西乡的回族年轻人本来骁勇善战,他们都是一个村甚至一个县都是家族或者朋友,加上马步芳经常习武,加入了他的几百个伙伴一起习武,后面增加到上千个人,已经有军队号召力,这些回回家里都是没钱没地,但是敢打敢闯,只要有人带头起事,年轻都热血沸腾都想干出一番事业,才能光宗耀祖,现在的西乡回回都是一样,只是文化过于落后,加上马步芳本人又去投国军,学了很多打硬仗的本领,军队里他是班长,后来升级为副官,一直升到军长师长,管理几个区的军队,再后来加入了大量的西乡回回,大部分是他的老家伙伴和亲戚就这样,蒋介石给他西北司令官值,反正蒋介石遇到内战还要对付日本人,东北又沦陷,顾不了那么多,先哄住马步芳给他一个,想着大局稳定统一以后慢慢削弱这些土豪军阀的军权,就这样,马步芳有了西北5省的大权,可以娶很多老婆,毕竟是乡村出生没见过那么多美女和金钱权利,这个就不多说了,后来他做的第一件残忍的事情就是屠杀青海藏族惨不忍睹,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临夏历史有记载,马步芳有个弟弟叫尕司令,带着马步芳的13个老婆,还有尕司令本人的几个老婆以及他们的父母,带了2000个兵准备开往青海驻扎,尕司令是先锋官,马步芳过几天才起身,途径甘南州卓尼县的时候几个土著带抢的杨司令的手下藏族从树林偷偷看到,打死了尕司令的哥哥,这个人是尕司令的心腹兄弟,作战勇猛是他的副官,全脸胡须,貌似张飞,身体好大魁梧,打死后,杨家军队马上出来围住,只跑了几个兵和尕司令本人,剩下的军队全部被杀死,女的当了他们的奴隶或者老婆,他们强行霸占了那些女人,全部当晚自杀,只有一个当了老婆还生了孩子,这是回回一大侮辱,马步芳的母亲还有尕司令的母亲,包括马步芳的家族被屠杀完了,这时候的马步芳还不知道,走到青海才知道这个事情,马步芳本人土著在临夏长大没去过藏区,不了解藏族每个地区都是不同宗教人种,他误以为藏族都是一家人,就是青海藏族和甘南卓尼藏族同一个人,就这样他屠杀了青海的藏族,这件事,到现在藏族人对回恨之入骨咬牙切齿,其实都是一个误会,这件事情还没完,卓尼藏族知道青海藏族被屠杀,他们连夜商量,叫来汉入回教的集体,就是现在的西道堂,他们出卖了老教回,说明天我们清真寺举行赞主大会,请了所有回包括男女和老幼,围在清真寺进行屠杀,临谭县和其他的几个县回全部屠杀完了,小孩子的头骨,在大石头上摔砸,到现在那块石头黄油油的,老人们说那是几十万小孩的头骨流出来的,马步芳和其他民族结怨的就不说了,自己查查历史,那么马步芳是国军,杨家军曾是河南的国军,为什么会起了冲突呢?问题就在杨司令背叛了蒋介石,想自己当总统,被打跑了,围剿了一半,大部分30万大军,进入卓尼后驻扎,那里山高,易守难攻,国军就懒得理他,这些军队留在那里和本地藏族通婚形成了现在骨骼和长相牙齿都像河南人,皮肤黑,说藏语,信佛教的,身高和河南人一样,不是纯种藏族那么高,宗教接纳了他们,但是其他地区的纯种藏族不太和他们交流!马步芳残忍的还有一面是他的宗教,不是中国传统的波斯老教,他把西北5省的宗教用武力进行了改革,不改的他就屠杀,屠杀了西北将近几十万人口回,不择手段,最后他的几个宗教首领和老教首领讲经时候,在大西川,被雷劈死,老教首领安然无恙,他的宗教是因为乡巴佬没去过外国,去了一次沙特,就自己改信新教,他的宗教思想,是没有人情味,没有传统,人死了不能哭,不能纪念圣人和任何人,结婚不能放鞭炮,不能贴喜字,家里不能点香,为了改革传统的汉族习俗,极端的杀害了几十万回中立和善的派别,他的目的是改革宗教,统一西北,先做个土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其他民族尤其是蒙古和藏族都是奴隶,他有生杀大权,蒋介石也不敢过问

Ⅳ 《张国焘回忆录》记载,当时决定由红四方面军出河西走廊是在延安的张国焘本人主动提出的。该记载是否属实

问题1:
关于渡河:
九军虽已开抵河边,但不得不待命行动。部署变来变去,我们很着急,只好令机关人员先过一部分。二十六日一时半,中央军委又电令九军过河:“三十军、九军过河后,可以三十军占领永登,九军必须强占红水以北之枢纽地带,并准备袭取战略要地定远营,此是极重要一着。”当时,敌机白天轮番前来轰炸扫射,封锁河面,给我军造成很大困难。部队渡河,主要在黄昏后至日出前。滔滔黄河,奔腾咆哮,小船驶渡,颠波飘摇,往返一次,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至二十八日拂晓,我三十军、九军及方面军指挥部,渡河完毕。
......三十日军委又改变命令,着已经开到河边的三十一军折向麻春堡开进。当天,南线敌关麟征师向靖远突进,负责监视靖远守敌及看守渡口的五军,无法向打拉池靠拢,遂奉朱德、张国焘的命令,全部撤至河西的三角城地区,看守船只,休整待命。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十四章
一个观点:张国焘对苏联的援助期望值太高,迫不及待地派自己的部下西渡黄河,即能获得援助、增强实力,又能开辟新地盘,增强与中共中央讨价还价的资本,避免与中央会合而被追究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红四方面军对张国焘忠心耿耿,怎么能够听从他人指挥,从许多回忆录都可以证明这一点。西路军的失败就是张国焘退却路线的彻底失败。

2 如果他留在国内,他铁定活不到写回忆录.....详见西陆军指挥陈昌浩的经历.当然如果能写,肯定与下文差距不大:
1951年出版的经毛泽东本人审定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针对这段文字的注释为:"一九三六年秋季,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合后,从西康东北部出发,作北上的转移。张国焘这时候仍然坚持反党,坚持他一贯的退却主义和取消主义。同年十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后,张国焘命令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二万余人,组织西路军,渡黄河向青海西进。西路军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在战争中受到打击而基本失败,至一九三七年三月完全失败。"

个人感觉,张争权失败后一直备受打击,而西路军正是张表明立场的一个机会,很多时候张都是处处支持中央,但最后事与愿违而他自己也被排挤出党。

推荐纪录片 《碧血黄沙_七十年前的西路军魂》

Ⅵ 明史是不是都被满清篡改过真正的明史又在哪里

其实真的能改的不多
原因是 1 历史发生了 就会有 1正史 2就是野史 民间谣传版 这是杜绝不了的权
所以说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
你说的历史在哪呢
1就是看当时人的 书籍 书信 2看历史 3看 清朝人评价
你就知道了 大概了

Ⅶ 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消息中为什么详写西路军而略写东路军

A.消息主体部分为什么略写中路军和东路军而详写西路军 为什么先写中路军内,再写西路军和东路军
文章详容略的安排由写作主旨决定.中路军渡江在先,但渡江情况已在《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过了,所以略写.西路和东路军同时发起渡江战斗,西路军与中路情况相似,故连在一起讲,其叙述较为具体.东路军情况写得最为详细,因为东路军的情况与前两处都不同,战斗激烈,又因为此处是被敌人吹嘘得神乎其神的"金汤"防线,具体写才更能显示出我军英勇善战摧枯拉朽的作风和气势.

Ⅷ 红军历史问题

血沃祁连——红军西路军的失败 (转贴)
作者:歼八II

1934年末,在国民党百万大军的围剿压迫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路红军被迫离开苦心经营的苏区根据地,相继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漫漫长征。全国红军主要分成四路,一路是从江西苏区西征北上的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一路是从湘赣苏区北上的红二方面军;一路是从鄂豫皖苏区北上的红四方面军;还有一路是红四方面军的25军,作为偏师从鄂豫皖苏区出发单独北上。在差不多整整2年时间里,各路长征红军穿梭强敌,倦旅奔袭,披荆浴血,无日不战,其间几度分合,兄弟阋墙,二涉雪山,三过草地,万里征尘,埋骨路畔,其所遇之艰难困苦,其所为之英勇豪迈,均可至人类超越自身极限之峰巅。

1935年9月,红25军首先到达陕北苏区,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胜利完成长征。1个月后,毛泽东、彭德怀率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第二个结束长征。又过了1年,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辗转万里,也到达了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3大方面军胜利会师,全国规模的红军长征终于结束。

然而,此时的形势依然十分危急。蒋介石见全国红军都集中到了陕北,立即调集大批国民党中央军入陕,配合当地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准备发起“通渭会战”,乘红军立足未稳,一举将共产党和红军围歼在陕北狭小的地域里。当时的东北军统帅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都很同情红军,但又不能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只好一面尽量拖延时间,一面速通情报给中共中央,要红军速做定夺。为了求生存,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决意红军向黄河以西的宁夏和甘肃方向发展,力争打通与当时被苏联所控制的新疆之间的“国际交通线”,得到苏联援助的大批武器弹药,再杀回河东。为此,中央军委制定了“宁夏战役计划”,决定由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主力和彭德怀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一部组成西征部队,在10月下旬执行打过河西的作战计划。

1936年10月21日,在蒋介石的严令下,各路国民党军队向红军发起攻击,蒋介石亲自飞到西安督战。当时红四方面军第30军已控制了黄河岸边的靖远渡口,正在抓紧时间造船准备抢渡。国民党中央军集中了3个军的兵力,在飞机的配合下,由南向北推进,与红四方面军的后卫部队4军、5军和31军发生激战。国民党军在火力上占有很大优势,而战场上又到处是光秃秃的黄土坡,无险可守。红四方面军部队长征方息,弹药缺乏,武器也很差,虽拼死奋战,付出巨大牺牲,但仍然抵挡不住国民党军的进攻,被迫步步后退。

危急关头,10月24日夜,李先念率红30军由靖远偷渡黄河成功,经过战斗,打垮了对岸的国民党军,占领了渡河桥头堡。红军立即在河上架设了浮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及前敌指挥部于27日渡过黄河,后续的红9军也于28日渡河成功。按照原定计划,红四方面军的4军、5军和31军应相继在靖远渡河,而彭德怀率红一方面军一部在打退南线国民党军的进攻后,应于中卫渡口西渡黄河。然而国民党军的推进速度太快,29日就追至靖远渡口。看守渡口的红5军抵挡不住,只好仓促渡河。国民党军的飞机迅即炸断了渡河浮桥,渡口亦被占领。未来得及渡河的红4军和31军独对强敌,只好退向打拉池一带,与彭德怀的红一方面军会合。

此时,红军如要继续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只有击退国民党军队,重新控制黄河渡口,打通与河西部队的联系。可这时彭德怀却不能统一指挥部队,原因是红四方面军的最高领导人张国焘想保存实力,不想让红4军和31军与强大的国民党军拼消耗。彭德怀既指挥不动红四方面军,而红一方面军的力量又太单薄,阻挡不住国民党军的进攻。结果国民党军快速推进,相继占领靖远、打拉池和中卫等黄河渡口,截断了宁夏通道,过河的红四方面军主力与河东红军的联系也被隔断。至此,“宁夏战役计划”已无法实行。

11月8日,毛泽东及中央军委电令彭德怀、朱德和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退回陕北,再图发展。而已过黄河的红四方面军3个军则组成红军西路军,在河西建立根据地,单独执行打通“国际交通线”的任务。于是,河西红军开始了悲壮的浴血西征。

作者: 226688999 2006-4-3 02:41 回复此发言

--------------------------------------------------------------------------------

2 血沃祁连——红军西路军的失败 (转贴)

渡过河西的红军为3个军,其中9军和30军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5军则为原来的红一方面军部队。11月10日,西路军正式组成,成立了军政委员会,最高领导为军政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任西路军总指挥。下辖红5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有3000余人,枪1000余支,平均每枪5发子弹;红9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有6500余人,枪2500支,平均每枪15发子弹;红30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有7000人,枪3200支,平均每枪25发子弹。此外,还有骑兵师、妇女独立团及机关人员,全军总数为21800余人。可以看出,西路军的武器只能装备全军一半人马,弹药更是缺乏,此次远征前途多难。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一手创建了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在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后,他指挥红军进行了许多次重大战役,作战风格以狠、勇、缠著称,令国民党军非常头疼。蒋介石当年对这个学生并没放在眼里,不料日后竟成了心腹大患。蒋介石出了10万大洋买徐向前的人头,价码和毛泽东、朱德的一样。陈昌浩则是留苏学生,当年著名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的一个。此人年轻气盛,作战勇猛,因紧跟中央路线而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政委,成为红四方面军中仅次于张国焘之下的人物。
西路军渡过黄河后,即向一条山方向杀去,将挡路的青海军阀马步青的部队杀了个落花流水,前锋直向西进。初战胜利,红军上下充满了乐观情绪,认为马家军不过如此。其实,大错特错了。马家军是指青海和宁夏军阀马步芳、马步青和马鸿逵的部队,都是封建家族世袭统制的军队,其中马步芳被称为“青马”,马鸿逵则被称为“宁马”。西路军所要作战的对象正是马步芳和马步青的青马。青马部队士兵主要来自甘、青两省交界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东乡族人。在上层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观念蒙蔽驱使下,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阂与仇杀,青马士兵在对外族的征战中表现了很强的内聚力和奋勇精神以及残暴行为。青马军队作起战来极为凶悍顽强,擅长骑兵奔袭与白刃格斗,经常残杀俘虏,臭名远扬。此次红军大举西进,所过之处正是马步芳的地盘,他惟恐红军会占着不走,急忙调集青马军队主力步、骑共7万余人,大举向红军杀来。

西路军以红30军为先头部队出凉州,红9军出古浪,红5军断后。因为地势和人口稀少的原因,全军成一字长蛇阵形,一个团与另一个团之间也隔着一天路程。11月15日,红9军占领古浪城。古浪为河西走廊的要冲,南北两面临山,只有东西一条狭长的通路。红9军以2个师驻于古浪城外制高点,军部及机关人员驻于城内。因为对马家军估计不足,红军的战斗情绪松懈了下来。16日清晨,马家军以3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和4个民团兵力向古浪发起突袭。马家军骑兵在旷野戈壁上奔驰迅速,闪电而至。9军仓促迎战,陷于被动之中。马家军武器虽比不上国民党中央军,但比红军可强多了,而且还有山炮助战。城外红军很快被分隔开,许多人被压缩进古浪城中。守卫南山的1个团部队孤军无援,在马家军的反复攻击下几乎全军覆灭。马家军随即向古浪城发动猛攻,古浪城墙残破,多处有缺口,红军阻击火力薄弱,终被马家军突破。马家军骑兵冲入城内,沿街道猛烈砍杀。城内有许多红军机关人员,并没有枪,结果死伤惨重。9军组织反击部队顽强苦战,总算把马家军赶出城去。这时红军又犯了一个错误,竟出城进行追击。不料马家军进退神速,骑兵很快杀回将出城红军截断于旷野之上。经过苦战,这些红军全部战死。马家军又返回攻城,红9军官兵拼死守城,用木棍、大刀片、甚至砖头瓦块与敌血战。危急关头,城外的红9军1个师冲破马家军封锁,向古浪接应而来。马家军见天色已晚,又不惯夜战,便收兵而去。

古浪之战,红9军损失2000多人,达全军三分之一,特别是电台及技术人员损失很大,可以说元气大伤。当日夜里,红9军放弃古浪向永昌退去。许多红军重伤员无法带走,只好留在古浪,并留书信希望马家军善待俘虏。第二天马家军进入古浪空城,第一件事就是把红军伤员全部杀光。

作者: 226688999 2006-4-3 02:41 回复此发言

--------------------------------------------------------------------------------

3 血沃祁连——红军西路军的失败 (转贴)

古浪一战的失利,已暴露出西路军面临的困境。西路军装备低劣,人数又远少于马家军,从作战态势上就处于下风。而马家军盘踞河西多年,地形熟悉,且多是骑兵作战,机动迅速,战斗力甚至强于国民党中央军。河西地区人烟稀少,物产贫瘠,西路军补充不易,粮弹缺乏,前途不容乐观。

11月19日,中共中央电示西路军,要求他们暂停西进,在永昌、山丹、凉州一线建立根据地。实际上这里地形狭窄,南北都是高山沙漠,村庄零落,居民回汉杂处,实不容易建立根据地。以徐向前为首,西路军高级指挥员都对中央的这个命令很不理解。许多年以后,徐向前才弄明白,当时国民党重兵云集陕北,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的情况极为危急。中央此令意在摆出河东红军可能渡河向西与西路军会合的假象,使国民党分兵扼控黄河沿岸,陕北红军主力可借机向东或向南突围。

从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西路军苦苦坚守于永昌、山丹、凉州一线。马步芳见红军在自己的地盘里停下不走了,不由大急,连日驱动马家军向西路军发动进攻。红军以劣势疲惫之师顽强抗击马家军的攻击,因弹药不足只好用大刀、木棍拼搏。马家军骑兵众多,忽来忽去,红军困守各个堡垒土围,几乎无日不战,伤亡极大。一直打到12月初,西路军已伤亡达6000余人,马家军死伤也差不多,双方打得筋疲力尽,战斗渐渐停息。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突然发动“兵谏”,扣压了在西安督战剿共的蒋介石,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已有意发动第二次长征,率陕北的红军主力向南渡过黄河另寻根据地。西安事变的发生,真可以说是绝处逢生。中共中央立即派周恩来前往西安,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永昌,西路军将士一片欢腾。对面的马家军也有些傻了眼,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停止了向红军的进攻。12月22日,中央来电令西路军东返??要营救蒋介石。红军已和东北军、西北军订立三位一体的联盟,准备联手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中央令西路军东返,意在从西面牵制国民党军,以策应西安局势。此时河西走廊已是寒冬天气,西路军缺乏补给,伤员病号又多,大军行动非常不便。如果回头向东,面对的将是国民党军和马家军主力,如果再向西走,则只有马家军的拦击。就现时情况而言,向东不如继续向西。然而中央下了命令,西路军只有执行。正在大军集合的时候,中央又来电,说西安事变已和平解决,蒋介石已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路军仍执行向西打通新疆的任务。中共中央的意思还是希望西路军能建立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因国共谈判还没有结果,万一不行,中央也好有个依靠。
12月下旬,西路军以5军开路,9军和指挥部居中,30军断后,顶风冒雪向西开进。1937年1月1日,红5军攻占高台县城。这一带粮食较多,西路军停下来进行短期休整。如果红军继续向西走,马步芳是乐得让他们快点离开的。可红军一停下来,他又急了,立即调动2万部队围攻过来。1月5日,西路军指挥部各机关和红9军在甘州(今张掖市)西南的甘浚堡遭到马家军骑兵突袭,结果部队被打散,损失200余人及大部分电台等通讯设备。此后西路军各部队联系不便,严重影响了统一指挥。 1月16日,中央来电要求西路军分兵向东。此时西路军人困马乏,损失严重,可说已到危急时刻,中央如何这样要求呢?原来此时蒋介石已回到南京,将张学良扣押,国民党大军兵围西安,局势又紧张起来。中央又有了放弃陕北的打算,想让西路军东进配合。而马步芳已看清了形势,立即向蒋介石表示效忠,同时集中兵力开始猛攻西路军。1月12日,马家军以一部兵力进攻红9军和30军,主力则绕道向西围住了高台。此时高台城内有军长董振堂在内的红5军3000余人,5军政委黄超带着5军仅有的一部电台和部分兵力驻守临泽,高台守军遂与西路军总部失去了联系。马家军猛烈进攻高台,红军苦守数日,顽强击退了马家军的一次次进攻,最后枪弹耗尽,开始展开肉搏。军长董振堂一面指挥部队战斗,一面准备突围。不料政委黄超派人送来一信,要求5军死守高台。董振堂长叹一声,这个自宁都起义以来屡建战功的红军著名战将,已决心与高台共存亡。 1月20日,马家军再次向高台发动猛攻。红军用刺刀、砖瓦与敌拼搏,董振堂手提大刀亲自登上城墙指挥部队战斗。马家军仗着兵力优势一次次轮番进攻,终于攻进城内。红军战士依托城内建筑,逐街逐屋地与敌人展开巷战,城内到处是惊心动魄的浴血拼搏。激战至最后,军长董振堂、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13师师长叶崇本壮烈牺牲,3000多红军战士大部战死,少数重伤被俘。马家军不但屠杀了全部俘虏,还残忍地将董振堂和杨克明的头颅割下,送到西宁去向马步芳请功。几十年后,董振堂的遗孀见到了当时拍下的首级照片,泪如泉涌。

作者: 226688999 2006-4-3 02:41 回复此发言

--------------------------------------------------------------------------------

4 血沃祁连——红军西路军的失败 (转贴)

西路军总部开始并不知道高台被围的消息,直到1月23日才得讯,急派唯一的骑兵师前去救援。路上遭遇优势的马家军骑兵,经过一场血战,红军骑兵大部伤亡,骑兵师长董俊彦和政委秦道贤也牺牲了。 高台既失,临泽的红5军余部转而向西路军主力靠拢。不想路上又遭到马家军骑兵截杀,红5军损失数百人,辎重也大部丢失。幸好红9军政委陈海松带一部人马前来接应,经过苦战,总算将5军剩余部队救出。高台之战后,西路军实力大损,而马家军仍穷追不舍。陈昌浩、徐向前等西路军领导决定全军东返,趁实力仍在杀回河东。 1月28日,西路军全军集结到了倪家营子,还剩1万多人,其中能战斗的人员只有不到一半。这里是个小村落,稀稀拉拉地分布着几十个土围院落。马家军立即尾随而至,开始发起进攻。每日清晨,马家军以土炮向倪家营子轰击,然后密密麻麻的步兵发起冲锋。红军子弹缺乏,只能以手榴弹阻击一下,然后手持大刀、长矛、木棍等扑上去御敌于营垒之外。双方反复厮杀,从旷野杀进土围内,又从土围内杀回旷野,一直到日落方息。这样的战斗持续了近10天,倪家营子内外鲜血已流成了河,很多红军女战士和伤员也加入了拼杀,有的伤员为了不拖累部队,握着手榴弹就扑进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西路军至此已是弹尽粮绝,伤员众多,且又全无补充。而马家军有后方供给,源源不断而来,攻势一次比一次猛烈。西路军再在倪家营子坚守下去,只有覆灭一途。这时中央又来电,要求西路军就地坚持。因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总算是停止了对陕北红军的围剿,国共谈判正在进行之中,将来要划分防区,西路军如能在河西坚持下去,则等于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自遵义会议以来,毛泽东指挥红军可以说是调度有方,得心应手。可这次为了顺应瞬息万变的形势,朝令夕改,生生将西路军拖垮了。 陈昌浩和徐向前觉得不能再坐等下去,便向中央发电请示行动并要求派红4军和31军前来接应。2月17日,中央发了一封措辞严历的电报给西路军,批评他们不听指挥并将之提到了政治上的高度。因为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的领导下曾于1935年9月犯了南下分裂的错误,当时的主要领导人陈昌浩和徐向前也背了严重的政治包袱。这回中央如此电示,将过去的错误与眼下的行动联系在了一起,二人顿感压力沉重,无法动弹。 经过西路军委员会开会讨论,明摆着眼下是无法再坚持下去了,大多数人支持东返。2月21日,西路军从倪家营子向东突围,边战边走。2月23日,西路军到达西洞堡。这时马家军又追了上来,红30军88师在师长熊厚发的带领下,猛烈出击,将追敌1个团全部消灭,缴获了相当多的武器弹药和物资。本来这是一件好事,可陈昌浩此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提出西路军重返倪家营子,继续建立甘北根据地。徐向前和各军主要领导一齐反对这个建议,认为好不容易冲出来了,只能一鼓作气杀回河东,绝没有再入虎口的道理。然而陈昌浩原来曾反对过中央,这次为了表示回到正确的中央路线上来,不顾实际情况,只是机械地坚持要执行中央要求的就地坚守的命令。陈昌浩是军政委员会主席,是西路军最高领导,有最后决定之权,徐向前等人只好表示服从。 2月底,西路军重返倪家营子,这里已是一片焦土,留在村里的红军伤员全遭马家军杀害。马家军见红军返回,立即又围上来发动进攻。红军缺粮少水,有限的弹药很快又耗尽了,指战员们再次抡起大刀与马家军展开血战。马家军兵力源源而来,轮番围攻,加以炮火轰击,红军有耗无补,伤亡惨重。
此时陈昌浩也知大势已去,急电中央请求增援。毛泽东得知西路军的惨况后心急如焚,西路军部队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共产党还要依靠着他们打天下呢!毛泽东急忙致电正与国民党谈判的周恩来,要他出面请求蒋介石下令让马步芳停止进攻西路军。同时电令前方的彭德怀、刘伯承等将领,命立即抽调红军部队组成援西军,以刘伯承为司令员,克日西渡黄河以解西路军之危。可是,蒋介石想消灭红军还来不及,怎么会让自己的部下停手呢?马步芳更是纯粹的地方军阀,他不管是什么军,侵入他的地盘就是不行。而援西军虽于2月27日组成,可渡河、造船、长途行军都需要时间,起码要1个月才能与西路军会合,无论如何来不及了。 西路军在倪家营子日夜血战,牺牲消耗巨大,援军又久盼不至,再也坚持不住了。3月5日,西路军乘夜向祁连山突围。马步芳则严令马家军,务必将红军赶尽杀绝!3月8日,西路军进至了临泽以南的三条流沟地区,马家军尾随而至,残酷的战斗又展开了。红军被马家军分隔包围在三条低洼的古流水沟里,以大刀、木棍顽强拼杀,每天都要承受马家军的数次猛攻。马家军发现红30军人最多,也最能打,就重点向他们进攻。30军将士与马家军苦苦缠斗,无数在雪山草地中都没有倒下去的战士,在这里倒下了。30军政委李先念亲自上阵指挥,而最勇的88师师长熊厚发则在混战中被打断了左臂。三条流沟里的血战直持续到了3月11日夜里,西路军总部集合各部人马互相接援,杀出重围向祁连山口的梨园口退去。

作者: 226688999 2006-4-3 02:41 回复此发言

--------------------------------------------------------------------------------

5 血沃祁连——红军西路军的失败 (转贴)

雄伟的祁连山横穿河西走廊,而梨园口则是进入山谷的一个关口。徐向前命红9军政委陈海松带9军余部1000余人把守关口,掩护西路军总部及伤员向山中转移。马家军很快围攻上来,陈海松带领9军将士冲出阵前,挥舞大刀奋勇御敌。马家军人多势众,骑兵部队往来奔袭,轮番进攻。红军战士筋疲力尽,仍苦战不退,最后全部牺牲。陈海松,这位被朱德称为“极有前途和希望”的红军将领也战死沙场,年仅29岁。 9军全部伤亡后,30军又冲上来堵住敌军。为了掩护总部和伤员转移,30军将士同样血溅沙场,以无畏的奋勇精神殊死战斗,在打光了全军的2个主力团后,终于击退了马家军。西路军全军陆续汇合到了祁连山中的康龙寺地区,而妇女独立团则在转移路上被马家军截断,全部覆灭。3月12日夜,陈昌浩、徐向前再次向中央告急。中央回电要西路军化整为零,轻装突围。 3月13日,马家军追至康龙寺,一场血战后,虽然击退了敌人,但红30军也终于垮掉了。至此,西路军全军已不到2000人,且大部为伤员病号,枪弹已尽,粮食断绝,已无力再战。3月14日,残余部队来到了一个叫石窝的地方,马家军又追了过来,李先念带30军剩余部队掩护全军边打边撤,直至傍晚才摆脱追敌。当日夜,西路军所余高级将领开了一个会,决定陈昌浩和徐向前脱离部队回陕北向中央报告,西路军余部则分散打游击,突围出去一个算一个。 3月16日夜,徐向前和陈昌浩在一个警卫排的护送下,悄然向东而去。余下西路军则分成数股,各自突围。西路军的河西远征至此失败,遗下了不尽的人间血恨。 徐向前、陈昌浩带警卫排走出祁连山后,即分散行动。徐陈一路,走了几日,投宿到一个湖北医生家中,陈昌浩是湖北人,见到老乡分外高兴。第二天再要走时,陈昌浩提出太累,要休息几天。徐向前是山西人,留下来有危险,便单独上路。徐向前化装成羊倌,一路谨小慎微,晓行夜宿,靠讨饭为生,一直走过黄河,总算出了马家军的地盘。其后翻过六盘山进入平凉地区,在这里遇到了红军援西军部队,终于苦尽甘来。徐向前很快被护送回陕北,向中央和毛泽东报告了西路军的血战征程。日后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徐向前仍受重用,被任命为以红四方面军组成的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再往后,徐向前又指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山?北老乡家病了一场,病好后却没回陕北,反而去了武汉,直到抗战爆发后才回到延安。陈昌浩向中央写了报告,检讨了在西路军的指挥上及红军南下时所犯的错误。然而中央认为他开始时紧跟张国焘,后来又极力洗刷自己,不老实,将他送到苏联接受共产国际的审查。直到1952年才回国,被分配到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任副局长。一个曾叱咤风云的红军高级领导人,就这样沉落了。 在分散而行的西路军部队中,副总指挥王树声、红9军军长孙玉清等人一路,结果遭遇马家军被打散。王树声靠讨饭走回了陕北,日后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孙玉清则受伤被俘,坚贞不屈,被马步芳杀害于西宁,年仅28岁。

李先念、李卓然等率最大的一股近千人的红军队伍直向西行,沿路躲避马家军的搜查,餐冰饮雪,历尽辛苦,终于走出祁连山。那个英勇善战的88师师长熊厚发,因臂伤严重,不想拖累部队,自愿留下。后被马家军仍获,押到西宁,残忍地绑在炮口上,活活轰死了,年仅24岁。在甘肃西部,又遭遇马家军的围攻。李先念率部队且战且走,在戈壁滩中顽强突围,沿途很多人伤亡掉队。直至1937年4月底,终于到达新疆,只剩420余人。当时新疆军阀盛世才正与苏联及共产国际结盟,对中共也比较友好,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陈云亲自将李先念等西路军将士接到了迪化(今乌鲁木齐)。日后李先念返回陕北,再起武装,投入了轰轰烈烈的革命之中。再后来,他当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

西路军21800余名将士中,力战牺牲的超过了一半,被俘的有6000余人。除了被马家军残忍杀害的外,日后国共合作期间被中共中央陆续营救,加上流落民间通过各种途径返回陕北的共约6000余人。西路军苦战4个多月,以巨大的牺牲支援了河东红军的行动,功不可没。然而因为政治上的原因,西路军的历史在很长时期内被说成是执行了张国焘的逃路主义路线,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很多老战士都是带着遗恨离开人世的。直到90年代后,中共中央才为西路军恢复了名誉。 徐向前自河西兵败后,一直想率部队打回去,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1949年,毛泽东和中央原本已有意让他带兵解放西北,可是这时徐向前却病倒军中,只好将这个使命交给了彭德怀。彭德怀率第一野战军挺进甘肃、青海,在兰州战役中痛歼马家军精锐,终于为西路军的无数英魂一洗前仇。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不提西路军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