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史为鉴:为什么会有朝代更替
古代中国是个朝代更换频繁的国度,除了宋是亡于异族侵略,其他大大小小的王朝大多是亡于自身的分崩离析。短的寿命只有几十年甚至更短(秦十五年),长的即使强盛一时如汉、唐、明、清,国柞亦无非两三百年之久(汉分东西,各有两百多,合做一起,则有400多年)。相交西方一个国家能生存上千年的历史,中国王朝更替算得上是频繁的。面对这个现实,其中必有了些必然的规律,以我粗浅的历史知识分析看来,这个规律是由于中华封建体制的自身局限和约束,而其的背后,则是中国所处地理位置和天文气候所导致的一种适应统治制度的悲剧。
如果打开一张中国地图并以天文和地理爱好者的观点来看,中国适于发展农业。而中华体制的根本就是农业,中华民族本身即是农耕民族。直到今天,农民仍然占人口的大多数,中国仍然是农民的王国,国民是农民的心态。谁要是脱离了农民的特性,实际上就脱离占中国大多数人口的群体。历朝历代,大多以农为本,重农轻商。中国古代之皇帝,如果要维持其正统地位,主持祭天和重视农业是维持其神圣不可侵犯形象的重要保证。皇帝自称天子,也就是天的儿子。其的称呼很有深意。比如为什么皇帝不自称是某个具体的神的儿子,是救星,是弥撒亚,或者干脆自称就是某个大神的转世而偏要说是虚无缥缈的天的儿子呢?对于农民来说,天,也就是气候时节是最为重要的东西。其关系到农民生活作息,播种时节,当年收成。所以,天是农民的图腾,是农民的精神支柱。皇帝作为天的儿子,是广大农民兄弟的顶膜礼拜的文化正统,带有其统治的必然和正确性。中国古代皇帝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制定每年的年历,我们称之为农历的东西,来指导全国农民的耕种作息。如果计算失误,就会影响当年收成,严重的,会造成其权威的丧失、统治的崩溃。清朝的时候,中国古代相传的占星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资料的流失,与实际节气已有了相当的误差。于是康熙大帝采用西方传教士的计算方法,精确制定了每年的年历,奠定了其是天的代表的地位,维护了其的统治。皇家制定年历的传统反映到现在,就是俗语中把买年历称之为买“皇历”。
在中国以农为本的经济基础下,我们再来看中国其他重要天文地理因素。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我们的母亲河是黄河。黄河是含沙量极大的河流,其在养育了中华民族的同时也带给了中华民族深重的灾难。整个黄河流域,如果没有一个统一有效的指挥中枢,以古代落后的生产水平,实在难以抵御黄河的改道和决堤。从气候上看,中国算不上是风调雨顺。到公元1911年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的灭亡,中国有案可查官方纪录水灾1621次,旱灾1392次,自有记录开始平均每年灾害达1.4次之多。从规模上每三年往往大旱,五年又有大洪水,这是中国气候的一个普遍规律。其直接影响了王朝的兴衰成败。比如最为倒霉的明,赶上人类历史上最近一次小冰河时期,北方连年干旱,终于酿成了流民大起义。每年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受灾地区人民流离失所,惨状不忍一一述明。用现代的话说,那是每天都在死人。古代交通运输不发达。即使在20世纪上半叶,抗战时期从国外每进口一架飞机,就要损失一架飞机。虽然是战争年代所致,古时状况却更为惨烈。汉武帝时24石粮草,运到前线时只剩1石。在炀帝开挖大运河前,从南方调集物资赈灾,一车的稻谷,运到北方往往所剩无几,古人号称只剩一粒。虽有夸张,但也证明了损耗之大。正是在这种客观条件下,中国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强权中央大政府。唯有如此,中国才能有效组织起足够的人力物力,发展水利,抵抗自然灾害,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强盛,社会才能发展。中国之所以能屡屡消化外来民族的入侵,虽多次四分五裂却最终走向统一,不是因为什么中华文明之精髓——那是后话,而是中国自然条件需要中国统一,唯有统一才能发展,才能走向强盛。分裂对国人来说,没有出路,历史证明那是死路,对谁都没有好处。
基于以上两点,中国社会体制,必然是建立在适应中国本身农业经济的基础上。中国国家之强盛,取决于中央集权程度,取决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程度,说白点,是取决于对分散在五湖四海广大农民的控制程度和中央自身的权威。中国最初的庞大制度的缔造者,采用了中央直接向农民收税的制度。国家首脑机关精简,高高在上,直接面对庞大的农民阶级。这一制度在后代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总体方向不变。评论中国古代王朝是否强大,不是看他对外打了多少胜仗,也不是看国内老百姓是否安居乐业,这些都是果,真正的因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程度有多大,中央是否有能力把尽可能多的农民纳入到国家户籍制度中来(莫要笑,这个国之根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代中国地广人稀,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固然不存在,但是独立于中央财政逃避赋役的小自耕农却不少。有些甚至是“合法”的,比如出家当和尚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古代皇帝后来搞灭佛运动,可不是无缘无故某个皇帝大腿一拍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实在是当和尚的人多了,危害实在太大了)。如果离开了这个前提,中央就会积贫积弱,对外战争无法组织起足够的人力物力,对内就无法应付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长久以往,中央威权受到损害,法令不行,灭亡指日可待。
了解到中国制度的根本,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制度为什么总是要在几百年内走一个轮回。前面说了,中央的强大在于对农民的控制。那对于农民自身来说怎么样呢?首先农民需要温饱,起码要能活下去,否则农民会变成流贼,反过来破坏中央的威权和社会的稳定。为了维持中央的法令,中央就要调动人力物力加以剿灭,从而更多的农民加重负担,破产,变成流贼,于是中央再镇压。这个过程是个U型,即中央加大威严,流贼被剿灭,情况好转;但一旦过了拐点,中央压力越大,农民造反的越多,社会反而更不稳定。这个拐点一旦出现,反逆就很困难,国家很快走向灭亡。再以明朝为例,崇祯的时候,农民的负担到了这么一个程度:农民把地契往地上一扔,有人过来捡了,农民便如释重负地说:地是你的了,你来种吧。这样的场景,明怎么能够不亡。其次,农民需要土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古代社会以农为首,农民失去了土地,“转业”的机会不大,很容易就导致生存和温饱问题。为此农民就要人身依附于当地土豪,以换取生存的权利。这是中央失去对农民直接控制的开端。当地方土地兼并到一定程度,已是尾大不掉,中央法令不行,中央难以调动足够人力物力,于是对外难以抗辱,对内难以治世,原来统治走向分崩离析,强大的地方取代中央,开始新一轮的轮回。所以,在每个新王朝出现的时候,往往先均田,让农民有土地;然后定下一定的赋税,这个赋税能够让农民休养生息,于是国力迅速增强,在开国50年后达到一个顶峰。
好,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个制度又是怎么让一个强大的国家走向没落。中国土地辽阔,这个决定了中央需要一套庞大的官僚体系来维持其对农民的直接控制。前面说过,农民需要温饱,农民需要土地。然而这个制度本身不能保障农民这两点基本需求。根据李悝的计算方式,中国古代一般土地税为收成的15分之一,另加每人约4%的人头税,此外成年男子需每年赴劳役3日,不足的以钱代役。从数字上看不能说重,实际情况却并不如此。因为计税按人头算,即是你只有薄田五亩,而撇开上述的数额,农民另需承担当地祭祀、搭桥修路等公益集资。另外田分上中下等,而农民除了耕种自家田外,往往还要承担中央的公田(俗称九田制)。在现实运作中,一旦有官吏克扣盘剥农民的情况出现,农民的实际负担就将达到生产满额甚至更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只能供养一个人,即中央的官吏。如果他同时要直接向地方缴税,那他必不能再向中央交足规定的数额。在朝代初期,官员精简,地方势力薄弱,这些都不是问题。然而随着国力的上升,能够赡养的官员数增多,官僚机构随即庞大。时过境迁,土地开始走向集中(古时土地国家所有,死后归还国家。但是有部分田地可以继承):原有的土地被再次分配,在稳定的社会发展情况下,从经济角度讲,集中显然优于分散耕种。于是农民失去土地,依附地方。因为他已经开始向地方直接负责,所以农民面临着两难境地:要么只向地方缴税以获得生存,要么同时供养中央和地方而失去温饱。如果中央本来控制力不强,农民容易选择前者,中央机构逐渐失灵,为了收到足够的赋税中央加压,更多的农民投向地方,中央更加衰落,国家走向分裂;国家控制很强,农民不得不同时向双方缴税,农民不堪重负,变成流民,生产力被破坏,就会重复我先前论述过的恶性循环,国家最终耗尽国力,再次走向灭亡。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社会因出于适应自然条件需要而采用的中央集权直接征税的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朝代更替频繁的重要原因。
② 怎么学好历史朝代更替的原因是啥
一.运用一些方法帮助记忆。
这个方法较为常见。大家熟知的,如口诀记忆法。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史,朝代的更替十分频繁。多至几百年,少至几十年。对于初学历史的同学,要准确迅速地熟记比较困难。所以“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纷纷,秦汉三国两晋统,南北两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加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便应运而生。这个口诀把历朝名称归在一起,编成顺口溜,既生动有便于记忆。不仅口诀记忆法,歌谣、谐音记忆法亦十分简单。“建造房屋,半工(弓箭)半宿(粟)”哈哈,你们还记得这是什么时期的人吗?不错,就是母性氏族公社时的半坡原始居民。
这种方法的另一个好处是——没有门户之见,运用科目较多。比如,地理中的“两广两湖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回归欢。”这就是我们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都记住了吧。
记忆重在理解,同学们可以自己发挥想象,尽情思索。数字、形象等记忆法也不错哦。
二.善于提问题。
俗话说:“学问,学问,有学,必然有问。”在学习历史时,同学们遇到问题,一定要敢于且善于问。在你问时,老师会根据你的问题,知道你知识的薄弱环节,并告诉你理解的方法。这点很重要,切记,切记。
三.学会归纳。
可别小看这“归纳”两字,我们每学一个知识,如能结合以前学过的类似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以前的知识,且能帮助你尽快记住
现在的新知识。这也就是老师上新课时都要复习以前的知识的原因。
举个例子:在商朝时,我们知道出现了甲骨文。其数量为3500-4500字;而到汉朝时,杨雄的《训摹篇》收录了2040个字;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录了9553个字……清朝时,张玉书等编著的《康熙字典》收录了47035字。同样是汉字,每个朝代都不一样,在我们每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把它们融会贯通。这样,就记忆深刻了。
学历史的方法有很多,且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你们也可以把你们的方法告诉我呀。
学史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朝代更替的原因是 盛极而衰
③ 为什么中国古代会出现朝代的不断更替,主要原因是什么
土地和人口承载力的问题。
当一个国家开始的时候,因为经过战乱,人口大幅度内降低,人口少而土地多,这容个时候,不用怎么管理,只要不对百姓太苛刻,国家就会得到快速发展。
当几十年后,人口和土地达到平衡,国家进入繁荣的顶点。然后随着人口的增多,土地的兼并,土地渐渐无法养活如此多的人口,于是国家的各种问题开始暴露,最终没有土地的人民会在各种起义中推翻原有的政权。
而经过起义和战乱,人口大量减少,土地大量荒芜,又成为了人少地多的情况,新一轮的轮回,又将展开。
④ 历史朝代更替的主要原因
你的问题,我不能回答,我看不懂你说的。
我可以打个比方,一个国家比版作一台机器,
一个人权比作他上边的一个螺丝钉。
假设这台机器是新的,那么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当过了多少年之后,机器因为磨损不好使了
怎么吧,舍不得仍啊,那就修修,这儿动动,
那儿拆拆,更新该换的部分,这时机器虽然不如从前,但还能运转。机器不能总是换啊,有一天
他真的坏了,我也烦了,心一横它被人扔了。
我知道机器注定是要被扔掉的,就像一个国家,王朝注定要被取代的,那是历史规则决定的。
有时回想唐帝国的繁荣昌盛,万国来朝,何其
盛也,到底那是过去的事儿。
兴盛,衰亡到底还是有一定规律的,像罗马帝国
蒙古帝国,西班牙,英国,德国,苏联都被碾碎在历史中。我相信一个强国,是有一定的基因的
比如他需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
文化软实力,还有坚持道义,使别国信服。
⑤ 朝代更替的原因是什么详细讲一讲
王朝更替原因及启示
除古代中国外,全球其他地区的王朝覆灭后往往意味着人种、文化、宗教的更替,古罗马、印度、拜占庭等都是如此。但中国的王朝却仅仅意味着座天下者的不同,其它一切照旧。这使中国文明获得了使西方史家十分称奇的连续性。使中国文明连续不断的原因是很多的,有制度、文字、宗教等方面的因素。但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则是汉人很早就在东亚大陆上确立了人口、文化方面的绝对优势。没有这些优势,中国像西罗马帝国这样早早彻底覆灭不是不可以想象。
中国文明的的另一特点是具体王朝的年限较短。少的只有数十年,如秦、隋等;多也不超过三百年,如汉、唐、宋、明等。这与西罗马立国近千年,拜占庭帝国享国近千年相比实在显得太短。可见,中国文明总体连续性的另一面是频率较高的周期性振荡。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带来生灵涂炭,社会文化、经济则随之遭到严重破坏,有时甚至于因此遭到外族的奴役。在没有过于强大的敌国外患的古代,这种周期性的变乱还不至于有亡族、亡文化之祸,但在号称“新战国”的今天,再发生这样的变乱,则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中国文明的总体连续性与周期性的振荡有什么关系吗?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吗?以后的中国能在继续保持文明连续性的同时避免振荡或者减轻振荡的烈度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搞清这种周期性的振荡是如何产生的。其实类似的问题前人也问过。黄炎培曾问过毛泽东:“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许多许多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黄炎培还指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有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但都没能跳出这一周期率。他问毛泽东有什么方法跳出这一周期率?对此,毛泽东回答是:“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显然,毛泽东认为腐败是造成王朝衰败的根源,而民主是扼制腐败的良方。毛泽东的回答真的找到了问题的实质了吗?我看却未必然。因为腐败是中西共有现象,而周期性动荡则是中国的特有现象,共有现象显然不能成为特有现象的原因。那么,这一问题的本质到底何在呢?
其实只要大家翻翻中国史书,就可以观察到这样的一个现象:中国历代王朝的中晚期总伴有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秦之陈胜、吴广,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唐之黄巢,明之李自成、张献忠等。而这些农民军的主力几乎都是流民。什么是流民?流民就是衣食无着被迫流亡的人。当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条件能得到满足时,起来与社会既成秩序作殊死对抗的可能是很少的。而王朝的中晚期有这么大的流民队伍出现,显然是有相当一部分民众的生计成了问题。我们可以证明在中国古代专制体制之下,大规模流民的产生是必然的。因为传统中国一向崇尚多子多福,人口的自然增长几不能节制。按徐光启等的研究,在承平年代,大概每三十年人口就会倍增。而在特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全国的可耕地有限,粮食生产总有个极限。当全国人口数超过全国土地的极限供养人口时,流民的出现将不可避免。这与腐败、土地兼并及社会制度都无必然联系,只要耕地不能增加,人口增长速度不减,生产力不能进步,这问题始终会产生。可以作为上述理论佐证的是中国人口史上有一个现象:几乎每一个皇朝由盛由衰拐点也是该王朝的人口高点。如西汉平帝时全国人口达到西汉的最高点6000万,随后则有王莽篡位及改制以及后的绿林、赤眉大起义;如唐天宝年间全国人口数达到8000万,随后就出现“安史之乱”,如国泰民安,恐怕不会有这么多人跟着胡儿安禄山作乱;17世纪初(明朝的后期)中国实际人口达到破天荒的2亿之巨,随后就有李自成、张献忠的大起义;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达到了4.3 亿,随后就有太平天国大起义。中国历代王朝的最高人口数为什么会增加,这显然与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技术的进步有关,但就是这样,在特定时代,可养活人口总有个上限。①从以上的事实可以看出:一些所谓“盛世”的末期人口数实际上已超过当时王朝所能承受的极限,而一些风吹草动般的事件如兵变、外患、自然灾难都会成为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⑥ 朝代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论一个朝代如何辉煌,总免不了被人代替,被另一个专王朝推翻,“家天属下”继承的封建制度,秦皇汉武的出色无法否认子孙后代的平庸。
土地的高度集中到再分配的过程,土地是经济活动中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兼并是封建主义不能规避的一个经济现象,就像资本主义也不可避免“经济危机”一样,
历史上各朝各代灭亡都因为土地高度的集中,失去土地的农民,遇到自然灾害就爆发农民起义,推翻...
各个阶级的矛盾,利益冲突
⑦ 朝代更替的原因
自秦汉以来,平均每200多年更替一个朝代,中间又插了两段大动乱的时期。整体而言,中国历史处在周期性的动荡和繁荣中,短周期约200年,长周期约1000年。
中国各朝代更迭的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1.外部原因: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自明末以来又有倭寇,清末则有西洋和东洋,后两因素总体而言可忽略。
2.内部原因:
(1)外戚;(2)宦官;此二种类型大多体现为宫廷斗争,继承人斗争;
(3)军阀割据;
(4)农民起义;大多为饥民暴动,往往借助宗教名义;农民起义的后果大多导致军阀割据及外族入侵,极少会直接导致朝代更迭;
1.秦亡于宦官弄权,继而农民起义,继而军阀割据;
2.西汉亡于外戚弄权,继而农民起义,继而军阀割据;
3.东汉亡于外戚、宦官弄权,继而农民起义,继而军阀割据;
4.三国、两晋、南北朝:为第一个大动乱,大分裂时期:
- 西晋亡于外戚,继而外族起义(时南匈奴已入关定居)
- 北方胡化,佛教在北中国大兴,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石窟雕刻即在此期间;
5.隋唐,胡化汉人重新统一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汉化,中原王朝(汉民族)重新获得活力;
- 隋亡于农民起义;
- 安史之乱,胡化汉人(安禄山等)暴动,继而唐陷入长期军阀割据;
- 唐亡于农民起义,军阀(有胡化汉人军阀)割据;
- 唐大致对应西方所谓黑暗的中世纪时期,是时也正是伊斯兰阿拉伯文化兴起之时,阿拉伯文化保存并传播了西方古典文化。阿拉伯帝国与唐在中亚有直接的接触,751年夏天,高仙芝与阿拉伯军大战于中亚怛罗斯。
-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等因素,佛教文化逐步在其发祥地印度堕落,佛教在唐流行,但也受限制。
6.五代、两宋、辽、金、西夏:此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动乱,大分裂时期:
-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其用意是要解决军阀割据的问题;
- 宋时,文人地位提高,是中国文化的又一繁荣期,也是最后一繁荣期;
- 宋时,外戚宦官农民起义等问题不是很突出,但对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王朝一直处于守势,民族矛盾是宋时主要矛盾,并影响汉民族心态至今;
- 宋时,佛教进一步被限制,同时佛教在印度的根据地被阿拉伯人彻底灭亡,中国文化失去了主要外部交流对象——印度。
- 宋时,丝绸之路被阻隔,海上丝绸之路大兴,并支撑宋,特别是南宋的经济。(海上丝绸之路为回回所控制,中华民族从来不是航海民族)
- 北中国,辽、金、西夏均相当程度地汉化,但佛教较宋更盛;
7.元明清迄今
- 元为中国史上最大异数,最具世界性眼光,汉化最不彻底;
- 元灭于以宗教为号召的农民起义;
- 明初与帖木儿帝国同时代,明是相当内敛的朝代;
- 明初受困于北元,继而宦官专政,继而外族入侵(倭寇),继而农民起义,继而有军阀割据之迹象,终亡于北方半游牧民族入侵;
- 清初平定北方的蒙古、阻俄罗斯东进、平定国内内乱,相对而言最少宦官和外戚专政,亦无军阀割据。
- 鸦片战争始,清被西洋入侵削弱,继而太平天国,继而东洋入侵,继而八国联军+义和团,亡于革命,继而军阀混战,继而农民起义。
总结:
a.宋以来,民族矛盾一直存在,元时有亡天下之忧,清末至今几可说天下已亡。
b.解决朝代更迭问题,需加强皇权,解决农民民生,和加强国防。(1)加强皇权意味着削弱贵族豪强,建立文官制度,科举制度等,思想的角度则是加强儒家;(2)解决农民问题,对应的是不断变法的努力;(3)加强国防的手段有,修长城,以夷制夷和使用火器。但自倭寇,西洋自海上攻来,这些手段就不灵了。
⑧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是这说明了什么
王朝更替原因及启示
除古代中国外,全球其他地区的王朝覆灭后往往意味着人种、文化、宗教的更替,古罗马、印度、拜占庭等都是如此。但中国的王朝却仅仅意味着座天下者的不同,其它一切照旧。这使中国文明获得了使西方史家十分称奇的连续性。使中国文明连续不断的原因是很多的,有制度、文字、宗教等方面的因素。但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则是汉人很早就在东亚大陆上确立了人口、文化方面的绝对优势。没有这些优势,中国像西罗马帝国这样早早彻底覆灭不是不可以想象。
中国文明的的另一特点是具体王朝的年限较短。少的只有数十年,如秦、隋等;多也不超过三百年,如汉、唐、宋、明等。这与西罗马立国近千年,拜占庭帝国享国近千年相比实在显得太短。可见,中国文明总体连续性的另一面是频率较高的周期性振荡。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带来生灵涂炭,社会文化、经济则随之遭到严重破坏,有时甚至于因此遭到外族的奴役。在没有过于强大的敌国外患的古代,这种周期性的变乱还不至于有亡族、亡文化之祸,但在号称“新战国”的今天,再发生这样的变乱,则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中国文明的总体连续性与周期性的振荡有什么关系吗?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吗?以后的中国能在继续保持文明连续性的同时避免振荡或者减轻振荡的烈度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搞清这种周期性的振荡是如何产生的。其实类似的问题前人也问过。黄炎培曾问过毛泽东:“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许多许多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黄炎培还指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有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但都没能跳出这一周期率。他问毛泽东有什么方法跳出这一周期率?对此,毛泽东回答是:“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显然,毛泽东认为腐败是造成王朝衰败的根源,而民主是扼制腐败的良方。毛泽东的回答真的找到了问题的实质了吗?我看却未必然。因为腐败是中西共有现象,而周期性动荡则是中国的特有现象,共有现象显然不能成为特有现象的原因。那么,这一问题的本质到底何在呢?
其实只要大家翻翻中国史书,就可以观察到这样的一个现象:中国历代王朝的中晚期总伴有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秦之陈胜、吴广,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唐之黄巢,明之李自成、张献忠等。而这些农民军的主力几乎都是流民。什么是流民?流民就是衣食无着被迫流亡的人。当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条件能得到满足时,起来与社会既成秩序作殊死对抗的可能是很少的。而王朝的中晚期有这么大的流民队伍出现,显然是有相当一部分民众的生计成了问题。我们可以证明在中国古代专制体制之下,大规模流民的产生是必然的。因为传统中国一向崇尚多子多福,人口的自然增长几不能节制。按徐光启等的研究,在承平年代,大概每三十年人口就会倍增。而在特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全国的可耕地有限,粮食生产总有个极限。当全国人口数超过全国土地的极限供养人口时,流民的出现将不可避免。这与腐败、土地兼并及社会制度都无必然联系,只要耕地不能增加,人口增长速度不减,生产力不能进步,这问题始终会产生。可以作为上述理论佐证的是中国人口史上有一个现象:几乎每一个皇朝由盛由衰拐点也是该王朝的人口高点。如西汉平帝时全国人口达到西汉的最高点6000万,随后则有王莽篡位及改制以及后的绿林、赤眉大起义;如唐天宝年间全国人口数达到8000万,随后就出现“安史之乱”,如国泰民安,恐怕不会有这么多人跟着胡儿安禄山作乱;17世纪初(明朝的后期)中国实际人口达到破天荒的2亿之巨,随后就有李自成、张献忠的大起义;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达到了4.3 亿,随后就有太平天国大起义。中国历代王朝的最高人口数为什么会增加,这显然与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技术的进步有关,但就是这样,在特定时代,可养活人口总有个上限。①从以上的事实可以看出:一些所谓“盛世”的末期人口数实际上已超过当时王朝所能承受的极限,而一些风吹草动般的事件如兵变、外患、自然灾难都会成为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展开剩余90%
0
⑨ 中国历史朝代更替
商灭来夏,原因:夏桀暴虐,政局动荡;源 关键人物:商汤 战役:黄河流域战役周灭商,原因:商纣残暴,民不聊生; 关键人物:周武王姬发 战役:牧野之战秦结束诸侯割据,统一中国,原因:顺应历史人民渴望安定;关键人物:秦始皇嬴政 战役:统一六国战争汉灭秦,原因:秦实行暴政 关键人物:项羽、刘邦 战役:骇下战役东汉之后,三国,两晋,南北朝皆为动乱时期,朝代更替频繁唐灭隋,原因:隋炀帝杨广荒淫无道,民不聊生, 关键人物:李渊、李世民 战役:领导隋末农民战争唐亡后,为五代十国宋取代北周,原因:北周王室衰弱 关键人物:赵匡胤 战役:陈桥兵变元灭宋,原因:宋朝衰弱,铁木真的对外战争,关键人物:铁木真,忽必烈 战役:元的对外战争明灭元,原因:元朝不平等的民族政策,暴政,关键人物:朱元璋,战役:领导元末农民起义清灭明,原因:明朝社会黑暗,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攻陷北京,明亡,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关键人物:努尔哈赤、皇太极民国取代清,原因:清的腐朽统治,关键人物:孙中山,黄兴等 战役:辛亥革命
⑩ 为什么朝代的更替是必然的
因为他们代表来的利益所决定的自
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是代表少数人的利益,当利益矛盾冲突时,多数人就会推翻他
慈溪是对他的阶级利益负责,不对中国人民利益负责,所以他不关心这些
我们国家的存在,在于能否让人民吃饱饭,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存在,什么娱乐外敌住房都不会导致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