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法库财宫多少年历史

法库财宫多少年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4 22:03:10

❶ 布达拉宫多少年历史了,它是怎么来的

布达拉宫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此后历代达赖又相继扩建,终成布达拉宫今日之规模。”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据史料记载,红山内外围城三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桥相连。布达拉宫东门外有松赞干布的跑马场。当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毁灭之时,布达拉宫的大部分毁于战火。
公元631年(藏历铁兔年)布达拉宫由吐蕃松赞干布兴建。当时修建的宫殿有999间,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后因雷击和战乱遭严重破坏。
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毁于战火,加上雷击等自然灾害,布达拉宫的规模日益缩小,甚至一度被纳入大昭寺,作为其分支机构进行管理。如今的布达拉宫只尚存有当时的法王洞和帕巴拉康。[1]
1645年(藏历木鸡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由第司索朗绕登主持,重建布达拉“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权机构由哲蚌寺迁来。1690年(藏历铁马年),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灵塔,扩建了“红宫”。1693年(藏历水鸡年)工程竣工。以后,历世达赖喇嘛增建了5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特别是1936年(藏历火鼠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
明末,在蒙古固始汉的武力支持下

布达拉宫
,五世达赖建立葛丹颇章王朝。后来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被毁于战火,直至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才开始了重建布达拉宫,时年为1645年。以后历代达赖又相继进行过扩建,于是布达拉宫就具有了今日之规模。独特的布达拉宫同时又是神圣的。因为在今天的中国,每当提及它时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西藏。俨然在人们心中,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又目睹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已经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绝对地成为了藏民族的象征。
1690年,在第巴桑杰嘉错的主持下,修改红殿五世达赖灵塔殿,1693年竣工。以后经历代达赖喇嘛的扩建。300余年来,布达拉宫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有2500余平方米的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座塑像、上万幅唐卡;还有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经文典籍;表时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银品、瓷器、珐琅器、玉器、锦锻品及工艺珍玩,这些文物绚丽多彩、题材丰富。
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1933年动工,3年建成。此外还有上师殿、普贤追随殿、响铜殿、时轮殿、释迦能仁殿、释迦百行殿、花师殿、菩提道次第殿、持明殿、世袭殿等殿堂。

❷ 法库的历史

“法库”这个地名的意义和所指,晚近有三种解释:一是满洲语“鱼梁”,因地形起名;二是“八户”的转音,意谓这里原有八户人家或者八姓人家居住,因名八户,衍为法库;三是因山得名,境内有法库山(俗称八虎山)。

法库县境战国时期属燕国的北部边陲。 秦朝属辽西郡。 两汉至隋唐先后为乌桓、鲜卑、契丹之地。 辽代西境设灵山县治,东境属祺州。 金代西境仍为灵山县,东境分属庆云、双城两县。 元初属沈阳路,后改属开元路。 明初属三万卫, 正统七年(一四四二年)修筑辽东边墙,置本地于其外成为蒙古牧地。明末南境属清割据政权盛京管辖,北境仍属蒙古牧她。 清初修筑柳条边横贯本境,置法库边门隶属盛京将军,设防御以严出入。边南(俗称边里)分属开原、铁岭两县,边北(俗称边外)原属蒙古“宾、达、博”三王旗地,光绪初年设康平县。光绪三十二年(一九0六年)于法库边门设法库直隶厅治,属奉天驿巡道,划开原、铁岭、康平、新民三县一府的毗连地方归厅领辖,这是法库政区之始。 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改厅为法库县,属奉天省。 一九四五年“九·三”胜利后,成立法库县人民政府,属辽宁省辽西行署。 一九四六年六月八日至一九四八年二月十六日国民党占领时期属辽宁省。 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七日法库县解放后,属辽北省。 一九四九年并入辽西省。 一九五四年并入辽宁省。 一九五五年开始先后归铁岭行署、沈阳市、沈阳专署和铁岭行署领导。 一九九二年划归沈阳市管辖。

❸ 沈阳市有多少道教宫

沈阳道教的宫、观、庙也是很多的,如果单单说“宫”也算是比较多的了。沈阳市道教活动场所“宫”级别建筑;沈阳太清宫、蓬瀛宫、三清宫、天后宫、万寿宫、碧霞宫、法库财宫、新民奉天宫、新民长春宫等等。沈阳太清宫文物级别;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沈阳蓬瀛宫文物级别;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沈阳斗母宫、景佑宫等等道教活动场所已经被拆除。

沈阳市道教活动场所“观”级别建筑;沈阳三清观、沈阳清贞观等等。

沈阳市道教活动场所“庙”级别建筑;沈阳中心庙、铁西福安庙、沈阳三皇庙、山神庙、龙王庙、天齐庙旧址、平罗关帝庙、大帅府关帝庙、棋盘山关帝庙、蛇神庙、新民关帝庙、关帝古刹(二台子关帝庙)、二台子土地庙、大东区火神庙等等。沈阳中心庙文物级别;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三皇庙文物级别;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大帅府关帝庙文物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齐庙旧址文物级别;沈阳市历史建筑。蛇神庙文物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蛇神庙归入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

沈阳市被拆除的部分道教活动场所;老虎庙、白虎庙、瘟神庙、天齐庙(沈阳两处天齐庙,一处拆除一处旧址保留部分建筑)、蝎子庙、药王庙、山东庙、玉皇庙、都城隍庙、魁星楼(1963年公布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拆除)、堂子庙、邓公祠(即邓大人庙)、五方庙、财神庙、穷神庙、马神庙、老爷庙、汗王庙、孙祖庙、倒座关帝庙、斗母宫、关岳庙、景佑宫等等等等。

❹ 沈阳有多少年的历史

7200年前 人类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 燕国的重镇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沈阳隶属辽东郡
西汉时期 沈阳已具有城市轮廓,称为“侯城”
唐代 改称“沈州”
公元921年 辽太祖移民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
金代时期 金太祖攻占沈洲,沿用“沈州”之名
1296年 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为“沈阳路”,归辽阳行省管辖。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洲为沈阳。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702年的历史。
1386年 明朝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
1625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
1643年 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
1644年 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为陪都
1657年 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
1911年 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统治的首府。
1923年 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首次出现市的建制
1929年 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市”为“沈阳市”
1931年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并侵占沈阳后,又将“沈阳市”改为“奉天市”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
1948年11月2日 沈阳正式解放
1953年 沈阳市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 沈阳市改为辽宁省辖市
1964年 中共辽宁省委决定设立沈阳专区
1993年 原铁岭市的法库、康平县划归沈阳管辖,新民县撤县建市
[编辑本段]三,行政区划
沈阳市辖和平、沈河、皇姑、大东、铁西、东陵、于洪、浑南、沈北、苏家屯10个市区.以及新民(市)、辽中、法库、康平4个县。
1和平区:总面积37.6平方公里,人口66万。和平区是沈阳中心城区。东北第一区。
2沈河区:总面积19.6平方公里,人口61万。沈河区是沈阳中心城区,沈阳市的中央商务区(CBD),正在打造沈阳第一个无居民区。
3皇姑区:总面积40.7平方公里,人口80万。皇姑区是辽宁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及各大省直机关驻地,是辽宁省的行政文化办公中心。
4大东区:总面积51.2平方公里,人口63万。沈阳东部工业区,居住区,沈阳汽车城所在地。
5铁西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 人口102万。 铁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装备部。
6东陵区:总面积为913平方公里 ,人口30万。东陵区是沈阳的东部旅游度假休闲区,区内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航空港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正在被努力打造成东北亚地区门户枢纽机场。
7于洪区:总面积774平方千米,人口55万。于洪区是沈阳大工业区。
8浑南新区:总面积292平方千米 , 人口30万. 浑南新区是沈阳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沈北新区:总面积1098平方千米,人口58万。沈北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第四个国家级新区,是中国唯一一个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未来沈阳的金融商贸开发区。
10苏家屯区:总面积762平方公里,人口43万。苏家屯区是国务院批准的沈阳南部副城,是沈阳经济区的中心,是沈阳市连接沈阳经济区的一个战略门户。
11新民市:总面积3350平方公里,人口69.5万。
12辽中县:总面积1645平方公里,人口53万。
13法库县:总面积2320平方公里,人口44.5万。
14康平县:总面积2175平方公里,人口35万。

❺ 乾隆行宫到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300多年

❻ 法库财宫什么时候开放

法库财库什么时候开放?也要看你库里面有没有钱。打开没有钱,你开它干嘛?内
而且你容也要找能开你财库的人帮你开,你自己是没有办法开的。除非你是一个修道者。财是属水的。库里面的钱满了,自然就开了。
问题已解决,请采纳

❼ 法库县历史图片

法库县境战国时期属燕国的北部边陲。秦朝属辽西郡。两汉至隋唐先后为乌内桓、容鲜卑、契丹之地。辽代西境设灵山县治,东境属祺州。金代西境仍为灵山县,东境分属庆云、双城两县。元初属沈阳路,后改属开元路。明初属三万卫, 正统七年(一四四二年)修筑辽东边墙,置本地于其外成为蒙古牧地。明末南境属清割据政权盛京管辖,北境仍属蒙古牧她。清初修筑柳条边横贯本境,置法库边门隶属盛京将军,设防御以严出入。边南(俗称边里)分属开原、铁岭两县,边北(俗称边外)原属蒙古“宾、达、博”三王旗地,光绪初年设康平县。光绪三十二年(一九0六年)于法库边门设法库直隶厅治,属奉天驿巡道,划开原、铁岭、康平、新民三县一府的毗连地方归厅领辖,这是法库政区之始。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改厅为法库县,属奉天省。一九四五年“九·三”胜利后,成立法库县人民政府,属辽宁省辽西行署。一九四六年六月八日至一九四八年二月十六日国民党占领时期属辽宁省。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七日法库县解放后,属辽北省。一九四九年并入辽西省。一九五四年并入辽宁省。一九五五年开始先后归铁岭行署、沈阳市、沈阳专署和铁岭行署领导。一九九二年划归沈阳市管辖。

❽ 法库县的历史沿革


周朝时法库属燕国疆域。
秦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设右北平、辽西、辽东三郡。
辽东郡包括辽河以西部分地区。法库隶属辽东郡。
汉光武帝时,法库隶属幽州。由汉初平元年(190年)至东晋期间法库为鲜卑慕容部活动地区,隶属平州。
隋时为契丹属地。
唐为营州督都府辽州。
辽代,法库东部村落归祺州(今康平小塔子)管辖,西部地区隶属上京道渭州管辖。
金代基本沿用了辽代政区设置,法库西部隶属灵山县,东北部隶属咸平庆云县,东南有一部分属沈州双城县辖(今石佛寺古城)。
元初设开元路,金时的咸平府归开元路,咸平府属的庆云县在辽河以西的地方并入顺安县,元代法库大部分地方归顺安县管辖。
明初,法库隶属三万卫(今开原)。自修筑辽东边墙后,法库处于蒙古与明朝军事对峙之地区。因而住户远徙,土地荒芜成为牧区。明朝后期法库隶属兀良哈福余卫。
清顺治五至七年,(1648-1650年),修筑西段柳条边通过法库境内,边南属盛京,边北属蒙古。康熙初年,铁岭、开原建县,法库边门一线属开原县,边门以南、辽河以北的原左翼后旗一部分属铁岭,边门治所直属盛京。嘉庆十二年(1807年),设昌图理事通判,法库边门以北隶属昌图厅。光绪七年(1881年),设康平县,边门以北部分地区划入康平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法库抚民厅,划开原、铁岭、康平三县及新民府的部分村屯归属法库门抚民厅。
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隶属洮昌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伪大同元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法库县城,同年成立伪县公署。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康伪德四年)一月将辽河西岸的王家窝堡村(包括刘家店、高家店、李家窝堡、丈沟子等屯)划归铁岭县,将西北部边沿的王爷陵、陈五十屯、大房子、车家窝堡、大屯、刘秉堡、十家子等村划给伪东科前旗。全县划成1街26村,下辖266个屯。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伪康德十二年),八路军进军法库,解放县城,组建县委、县政府。隶属辽宁省辽西行署,全县划分为7个区,各区设区政府:一区孟家窝堡、二区柏家沟、三区大孤家子、四区三面船、五区双台子、六区秀水河子、城关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法库处于与国民党军队艰苦斗争时期。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17日,全县获得解放。1948年8月17日,成立辽北省,法库县划归辽北省一专署管辖。同年,开始土改。
1958年12月,法库县划归沈阳市管辖。1960年,改法库镇人民委员会为法库镇人民公社。
1980年9月,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
1983年末到1984年初,全县各人民公社全部改为乡(镇)人民政府。
1992年12月,法库县划归沈阳市管辖。

❾ 法库的历史名人

开国少将——赵东寰,辽宁省法库县人(1907-2002),辽宁省法库县人,1936年“西安事变”时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人民自卫军团长,北上挺进支队司令员,八路军南下支队参谋长、副司令员,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他指挥河北省梅花镇军民同前来进攻的日军浴血奋战,与外围兄弟部队里外夹攻,击毙日寇800余众。随即,他在冀中12县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参加了“百团大战”,为创建晋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纵队参谋长、分区司令员、辽西军区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长、骑兵支队司令员、师长、副军长等职,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四平保卫战、围困长春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以及伏牛山和嵩山地区的大规模剿匪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南军区人民武装部第一副部长,华南军政干校校长、高级工兵学校校长、军委军事建筑部副部长、军委特种工程指挥部参谋长等职,为人民工兵的教育事业,为我国国防科研试验基地和人防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南军区司令部军训处处长、人民武装部第一副部长、华南军政干校校长、高级工兵学校校长、军委军事建筑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参谋长、特种工程指挥部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为人民工兵的教育事业,为我国国防科研试验基地和人防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他1962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赵东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奉系军阀元老——杨宇霆(1886-1929) 杨宇霆原籍宋道口镇代岭村,原名玉亭,字凌阁(又作邻葛)。祖父杨正荣于清同治年间携眷逃荒关外,在辽宁省法库县蛇山沟村落户。父杨永昌,母亲张氏,以开大车店为生。1885年农历七月二十日杨宇霆出生时,家境已好转。父亲靠劳动起家,认为读书无用,因此反对宇霆上学,后经人劝说,才勉强答应他上了私塾。 入学后,启蒙老师高先生发现他聪颖过人,刻苦好学,有过目成诵之才,怕误了他的前程,随将其介绍到铁岭县张秀才那里就读,杨宇霆16岁便考中秀才。废科举后,由堂兄资助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在日本学习期间,常和于珍(后任东北军将军)、邢士廉(后任东北军师长)、熙洽(后任东北军吉林驻军参谋长)一起谈论国事,与孙中山、蒋介石、傅作义也有书信来往。回国后即步入军界,由排长、连长,很快晋升为军械厂厂长。他治军严谨,军纪严明,任少校教官时,深夜搞紧急集合训练,总能从队列中挑出不穿袜子的士兵当场处罚。有一次他外出归来,哨兵听出是他的声音,不问口令就放他入内,结果他处罚了哨兵。张作霖非常赏识他的才干,调他任二十七师参谋长。此后他协助张作霖逐步打开东北的政治、军事局面,个人也随之扬名,成为张作霖身边的红人,在东北有“智囊”、“小诸葛”之称。 贾连元 贾连元(1897-1975年)奉天法库(今辽宁省法库县)人。著名医生。1927年在南满医学堂毕业后,留校任讲师。 1929年,贾连元与同窗张柏岩等一起来到哈尔滨,曾任哈尔滨市立医院内科主任、院长等职。1941年留学日本,获日本国厚生省医学博士学位。 日本投降后,他与张柏岩等自发组织了卫生系统维持会,组织医护人员保护医院,开展医疗工作,并出任哈尔滨市临时政府的卫生局长兼哈尔滨第一医院院长。1946年4月,任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院长,同张柏岩一起为防止1947年鼠疫在哈尔滨蔓延作出了重要贡献。 贾连元学识渊博,通晓英、日、德、法4国语言,特别是在精神病学研究、临床治疗等方面成就卓著;同时,还对癍疹伤寒、霍乱的防治进行过研究,有不少成果问世。在从事医学教育工作中,贾连元培养了一批内科学和精神病学方面的人才。贾连元是九三学社哈尔滨分社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车向忱 车向忱(1898-1971)原名车庆和。辽宁法库人。早年就读于法库县中学,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补习班。1919年参加北京五四爱国运动,同年秋考入中国大学法科,后改学哲学。热心于教育救国,参与创办中国大学平民夜校,兼主任。1925年大学毕业后回沈阳,先后在省立第三高中、东北大学附中和第一高中任教,并创办平民学校普及平民教育。1928年9月成立奉天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1929年夏发起组织辽宁省国民常识促进会,被推选为主任干事、会长,兼办《常识半月刊》。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共办城市平民学校41处,农村平民学校200所。他坚持反对日本侵略,进行爱国宣传教育,并兼拒毒联合会负责人,发动会员开展拒毒禁烟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北平,参与发起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被选为常务委员。11月代表救国会赴南京面见蒋介石,提出出兵抗日、援助东北义勇军等七项要求。1932年潜往东北慰问东北义勇军,先后寻见邓铁梅、唐聚五、李杜、马占山、苏炳文等部,慰问并鼓励他们坚持抗日斗争。 1933年3月率东北大学学生赴长城前线慰问抗日部队。1934年在北平接办东北难民教养院,主持东北义勇军眷属生产自救事宜。1935年夏应东北军将领王以哲之邀到西安,创办东北竞存小学任校长。同年冬积极促进王以哲同红军实行停战联合抗日。1936年9月发起成立东北民众救亡会,被选为主任委员。他为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做出了贡献。1937年1月参与发起成立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抗日战争爆发后曾遭国民党当局逮捕,经各方营救获释。后在西安主办东北竞存中学,同任教的中共地下党员密切合作,培养了一批革命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2月到延安会见毛泽东等。1946年返回东北,任嫩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嫩江省联合中学校长,9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哈尔滨大学校长,主持东北解放区的教育工作。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兼教育部部长并兼东北实验学校校长、沈阳师范师院院长,辽宁省副省长兼省体委主任、沈阳体育学院院长等职。被选为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他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爱国民主战士。1971年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张柏岩 张柏岩(1899-1962年)字松山,奉天法库(今辽宁省法库县)人。著名医生。 张柏岩1915年考入奉天南满医学堂,修业6年,于192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之后,曾在沈阳、长春地区铁路医院任医生。 1929年,张柏岩来到哈尔滨,先后在东省特区医院、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任外科主任、院长。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社会上很有名望。 1935年12月,抗日英雄赵一曼在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县)一次战斗中左腿负伤,伤口化脓溃烂,生命垂危。日本宪兵队为了从赵一曼口中得到重要情报,便把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由张柏岩为她治伤。张柏岩钦佩赵一曼高尚的民族气节,以他高超的技艺精心为之治疗,并义正词严地抗议日本特务对赵一曼的摧残,迫使敌人在赵一曼治疗期间不再对赵一曼进行“提审”,使他得以专心为赵一曼治伤。由于张柏岩的精心治疗,赵一曼的伤势得以好转,从不能走动,恢复到可以拄杖散步。后来赵一曼没能逃出敌人的魔掌而牺牲。但张柏岩以民族大义为重,冒着危险为民族英雄治伤的事迹却一直为人民所传诵。 194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任命张柏岩为市卫生局长、防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撤退时,炸毁了设在哈尔滨平房区“731部队”本部的细菌工厂,致使哈尔滨在1946年8月天花、鼠疫、霍乱流行。在这危难时刻,张柏岩受命指挥防治工作。他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群众一起,克服各种困难,终于使这场瘟疫得以扑灭。 东北解放战争中,张柏岩于1948年率6个手术队赴锦州战役前线救治伤员,胜利完成任务。1955年,张柏岩出任哈尔滨市副市长。 冯基平 冯基平(1911-1983)辽宁省法库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辽阳县委书记,北平市委军委东北炮八旅旅委书记。1932年因叛徒出卖在北平被捕,关押在国民党北平军人反省分院(亦称草岚子监狱)。1935年经党组织营救,被保释就医。出狱后曾任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常委,同蒲铁路、正太铁路工委书记,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山西国民军官教导九团政治部主任,山西青年决死四纵队十九团团长。1942年进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至1949年,曾任绥蒙保安处副处长,晋绥边区驻晋察冀边区办事处政治委员,晋绥公安局平津工作站站长,中央社会部直属工作站站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公安局处长、副局长、局长,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检察署检察长、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建委主任、农委书记、副市长,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十二大代表,第十二届中顾委委员。1983年9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徐天欣 徐天欣1937年生,辽宁法库县人。1960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同年参加工作。35年来,他先后在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铁岭县评剧团、文化馆、县委宣传部、文艺宣传队、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区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单位担任过教员、编剧、剧团团长、文艺队长、宣传科长、剧目室主任等职。1985年任铁岭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获正高级职称研究员。 多年来,他心系乡土文化的研究,撰写了几百篇文章,先后公开出版了《辽北历史》、《铁岭历史名人》二本书(合著)。他撰写的大量文章,有一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它的开创性和地域性。他深知“越有民族性,越有国际性,越有地方性,越有全国性。”所以他撰写论文、考录十分注意研究和展现辽北历史文化艺术的表象和内涵;研究当代文化艺术则不忘其指导地域文化的应用价值。这主要体现在《辽北辽金乐舞活动考述》、《从古诗文中看东北秧歌》、《关于辽北文化土层的答问》、《试论辽北秧歌的历史特征》等文章之中。徐天欣同志的科研成果,曾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其中有的被市政府采用,被选进《铁岭市志》分卷《铁岭市文化志》。他撰写的《铁岭历史名人》一书,被认为政府修志工作的突出成果,成了铁岭人民爱家乡、爱祖国的教材,市长特为该书写了前言,向全市人民推荐。 徐天欣被喻为“辽北土文化研究第一人”,如他撰写的《高其佩和指头画》,阐述了铁岭指头画的源流。他撰文介绍法库人任庆泰是《第一个把中国戏曲搬上银幕的人》。徐天欣还考证并发现了铁岭的张德彝是第一个把外国戏剧介绍给中国的。他发表了《小凤仙在铁岭》、《李成梁故乡轶事》、《魏燮均及其诗》等文章。他撰写的论文、考录,有的被其他刊物转载,有的被外国翻译。 徐天欣对辽北文化事业的开拓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参编的《中国曲志、辽宁卷》,获得文化部的纪念奖;参与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辽宁卷·铁岭资料本》荣获省文化厅二等奖。他撰写的论文《辽北辽金乐舞活动考述》,获得了辽宁省文化厅颁发的科研成果一等奖。《太平鼓源流考略》获省论文一等奖。主持编撰的省重点艺术科研项目《铁岭戏曲志》和《铁岭曲艺志》均获得了辽宁省艺术科研成果一等奖。 《中国戏剧年鉴》载文“辽宁戏剧四十年”。在这篇戏剧史册中,徐天欣被列入辽宁戏剧界名人之一。 徐天欣是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铁岭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会员和铁岭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王愫筠 王愫筠,女,锡伯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她于1942年8月出生在法库县一个贫穷的木匠家庭里。 她1960年9月中学毕业就参加了工作,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她都干过。坎坎坷坷、风风雨雨地走过二十年。1979年她随当兵的爱人转业—同回到她们的故乡法库县。分配到法库县文化馆创编股,搞文学创作辅导工作。 她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协会会员、辽宁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铁岭市作家协会理事,铁岭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理事长。在法库县文化馆工作期间还曾担任过县文联秘书长,县文化馆副书记、副馆长等职务。1994年从铁岭市文联退休。 这些年她曾参加过吉林师范大学函授学习两年,1982年、1984年先后两次参加省民间文学搜集整理辅导班学习,1985年又参加北京人文函授大学的学习,给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从1985年十月开始,她接受了《中国民间文学辽宁卷·县区资料本》的搜集整理编辑工作。于1987年4月,《中国民间文学辽宁卷·法库资料本》出版了,当时是我市各县区出书最早的一家。受到省委宣传部、省民委、省民研集成办的嘉奖,获得一等奖。并获铁岭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市民委授予一等奖。她本人又得到国家文化部、中国民研集成办授予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她从小就喜欢文学。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30多篇。 近几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各条战线涌现出不少风云人物,为了弘扬改革开放的成果,弘扬正气,她几年来写了一百多万字的报告文学,并编辑出版了报告文学集《银州卫士》等奉系军阀元老——杨宇霆(1886-1929) 杨宇霆原籍宋道口镇代岭村,原名玉亭,字凌阁(又作邻葛)。祖父杨正荣于清同治年间携眷逃荒关外,在辽宁省法库县蛇山沟村落户。父杨永昌,母亲张氏,以开大车店为生。1885年农历七月二十日杨宇霆出生时,家境已好转。父亲靠劳动起家,认为读书无用,因此反对宇霆上学,后经人劝说,才勉强答应他上了私 法库县 菩提圣境
塾。 入学后,启蒙老师高先生发现他聪颖过人,刻苦好学,有过目成诵之才,怕误了他的前程,随将其介绍到铁岭县张秀才那里就读,杨宇霆16岁便考中秀才。废科举后,由堂兄资助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在日本学习期间,常和于珍(后任东北军将军)、邢士廉(后任东北军师长)、熙洽(后任东北军吉林驻军参谋长)一起谈论国事,与孙中山、蒋介石、傅作义也有书信来往。回国后即步入军界,由排长、连长,很快晋升为军械厂厂长。他治军严谨,军纪严明,任少校教官时,深夜搞紧急集合训练,总能从队列中挑出不穿袜子的士兵当场处罚。有一次他外出归来,哨兵听出是他的声音,不问口令就放他入内,结果他处罚了哨兵。张作霖非常赏识他的才干,调他任二十七师参谋长。此后他协助张作霖逐步打开东北的政治、军事局面,个人也随之扬名,成为张作霖身边的红人,在东北有“智囊”、“小诸葛”之称。
贾连元
贾连搜索元(1897-1975年)奉天法库(今辽宁省法库县)人。著名医生。1927年在南满医学堂毕业后,留校任讲师。 1929年,贾连元与同窗张柏岩等一起来到哈尔滨,曾任哈尔滨市立医院内科主任、院长等职。1941年留学日本,获日本国厚生省医学博士学位。 日本投降后,他与张柏岩等自发组织了卫生系统维持会,组织医护人员保护医院,开展医疗工作,并出任哈尔滨市临时政府的卫生局长兼哈尔滨第一医院院长。1946年4月,任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院长,同张柏岩一起为防止1947年鼠疫在哈尔滨蔓延作出了重要贡献。 贾连元学识渊博,通晓英、日、德、法4国语言,特别是在精神病学研究、临床治疗等方面成就卓著;同时,还对癍疹伤寒、霍乱的防治进行过研究,有不少成果问世。在从事医学教育工作中,贾连元培养了一批内科学和精神病学方面的人才。贾连元是九三学社哈尔滨分社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车向忱
车向忱(1898-1971)原名车庆和。辽宁法库人。早年就读于法库县中学,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补习班。1919年参加北京五四爱国运动,同年秋考入中国大学法科,后改学哲学。热心于教育救国,参与创办中国大学平民夜校,兼主任。1925年大学毕业后回沈阳,先后在省立第三高中、东北大学附中和第一高中任教,并创办平民学校普及平民教育。1928年9月成立奉天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1929年夏发起组织辽宁省国民常识促进会,被推选为主任干事、会长,兼办《常识半月刊》。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共办城市平民学校41处,农村平民学校200所。他坚持反对日本侵略,进行爱国宣传教育,并兼拒毒联合会负责人,发动会员开展拒毒禁烟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北平,参与发起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被选为常务委员。11月代表救国会赴南京面见蒋介石,提出出兵抗日、援助东北义勇军等七项要求。1932年潜往东北慰问东北义勇军,先后寻见邓铁梅、唐聚五、李杜、马占山、苏炳文等部,慰问并鼓励他们坚持抗日斗争。 1933年3月率东北大学学生赴长城前线慰问抗日部队。1934年在北平接办东北难民教养院,主持东北义勇军眷属生产自救事宜。1935年夏应东北军将领王以哲之邀到西安,创办东北竞存小学任校长。同年冬积极促进王以哲同红军实行停战联合抗日。1936年9月发起成立东北民众救亡会,被选为主任委员。他为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做出了贡献。1937年1月参与发起成立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抗日战争爆发后曾遭国民党当局逮捕,经各方营救获释。后在西安主办东北竞存中学,同任教的中共地下党员密切合作,培养了一批革命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2月到延安会见毛泽东等。1946年返回东北,任嫩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嫩江省联合中学校长,9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哈尔滨大学校长,主持东北解放区的教育工作。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兼教育部部长并兼东北实验学校校长、沈阳师范师院院长,辽宁省副省长兼省体委主任、沈阳体育学院院长等职。被选为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他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爱国民主战士。1971年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张柏岩
张柏岩(1899-1962年)字松山,奉天法库(今辽宁省法库县)人。著名医生。 张柏岩1915年考入奉天南满医学堂,修业6年,于192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之后,曾在沈阳、长春地区铁路医院任医生。 1929年,张柏岩来到哈尔滨,先后在东省特区医院、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任外科主任、院长。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社会上很有名望。 1935年12月,抗日英雄赵一曼在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县)一次战斗中左腿负伤,伤口化脓溃烂,生命垂危。日本宪兵队为了从赵一曼口中得到重要情报,便把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由张柏岩为她治伤。张柏岩钦佩赵一曼高尚的民族气节,以他高超的技艺精心为之治疗,并义正词严地抗议日本特务对赵一曼的摧残,迫使敌人在赵一曼治疗期间不再对赵一曼进行“提审”,使他得以专心为赵一曼治伤。由于张柏岩的精心治疗,赵一曼的伤势得以好转,从不能走动,恢复到可以拄杖散步。后来赵一曼没能逃出敌人的魔掌而牺牲。但张柏岩以民族大义为重,冒着危险为民族英雄治伤的事迹却一直为人民所传诵。 194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任命张柏岩为市卫生局长、防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撤退时,炸毁了设在哈尔滨平房区“731部队”本部的细菌工厂,致使哈尔滨在1946年8月天花、鼠疫、霍乱流行。在这危难时刻,张柏岩受命指挥防治工作。他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群众一起,克服各种困难,终于使这场瘟疫得以扑灭。 东北解放战争中,张柏岩于1948年率6个手术队赴锦州战役前线救治伤员,胜利完成任务。1955年,张柏岩出任哈尔滨市副市长。
冯基平
冯基平(1911-1983),辽宁省法库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辽阳县委书记,北平市委军委东北炮八旅旅委书记。1932年因叛徒出卖在北平被捕,关押在国民党北平军人反省分院(亦称草岚子监狱)。1935年经党组织营救,被保释就医。出狱后曾任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常委,同蒲铁路、正太铁路工委书记,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山西国民军官教导九团政治部主任,山西青年决死四纵队十九团团长。1942年进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至1949年,曾任绥蒙保安处副处长,晋绥边区驻晋察冀边区办事处政治委员,晋绥公安局平津工作站站长,中央社会部直属工作站站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公安局处长、副局长、局长,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检察署检察长、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建委主任、农委书记、副市长,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十二大代表,第十二届中顾委委员。1983年9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徐天欣
徐天欣1937年生,辽宁法库县人。1960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同年参加工作。35年来,他先后在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铁岭县评剧团、文化馆、县委宣传部、文艺宣传队、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区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单位担任过教员、编剧、剧团团长、文艺队长、宣传科长、剧目室主任等职。1985年任铁岭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获正高级职称研究员。 多年来,他心系乡土文化的研究,撰写了几百篇文章,先后公开出版了《辽北历史》、《铁岭历史名人》二本书(合著)。他撰写的大量文章,有一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它的开创性和地域性。他深知“越有民族性,越有国际性,越有地方性,越有全国性。”所以他撰写论文、考录十分注意研究和展现辽北历史文化艺术的表象和内涵;研究当代文化艺术则不忘其指导地域文化的应用价值。这主要体现在《辽北辽金乐舞活动考述》、《从古诗文中看东北秧歌》、《关于辽北文化土层的答问》、《试论辽北秧歌的历史特征》等文章 法库县
之中。徐天欣同志的科研成果,曾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其中有的被市政府采用,被选进《铁岭市志》分卷《铁岭市文化志》。他撰写的《铁岭历史名人》一书,被认为政府修志工作的突出成果,成了铁岭人民爱家乡、爱祖国的教材,市长特为该书写了前言,向全市人民推荐。 徐天欣被喻为“辽北土文化研究第一人”,如他撰写的《高其佩和指头画》,阐述了铁岭指头画的源流。他撰文介绍法库人任庆泰是《第一个把中国戏曲搬上银幕的人》。徐天欣还考证并发现了铁岭的张德彝是第一个把外国戏剧介绍给中国的。他发表了《小凤仙在铁岭》、《李成梁故乡轶事》、《魏燮均及其诗》等文章。他撰写的论文、考录,有的被其他刊物转载,有的被外国翻译。 徐天欣对辽北文化事业的开拓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参编的《中国曲志、辽宁卷》,获得文化部的纪念奖;参与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辽宁卷·铁岭资料本》荣获省文化厅二等奖。他撰写的论文《辽北辽金乐舞活动考述》,获得了辽宁省文化厅颁发的科研成果一等奖。《太平鼓源流考略》获省论文一等奖。主持编撰的省重点艺术科研项目《铁岭戏曲志》和《铁岭曲艺志》均获得了辽宁省艺术科研成果一等奖。 《中国戏剧年鉴》载文“辽宁戏剧四十年”。在这篇戏剧史册中,徐天欣被列入辽宁戏剧界名人之一。 徐天欣是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铁岭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会员和铁岭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王愫筠
王愫筠,女,锡伯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她于1942年8月出生在法库县一个贫穷的木匠家庭里。 她1960年9月中学毕业就参加了工作,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她都干过。坎坎坷坷、风风雨雨地走过二十年。1979年她随当兵的爱人转业—同回到她们的故乡法库县。分配到法库县文化馆创编股,搞文学创作辅导工作。 她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协会会员、辽宁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铁岭市作家协会理事,铁岭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理事长。在法库县文化馆工作期间还曾担任过县文联秘书长,县文化馆副书记、副馆长等职务。1994年从铁岭市文联退休。 这些年她曾参加过吉林师范大学函授学习两年,1982年、1984年先后两次参加省民间文学搜集整理辅导班学习,1985年又参加北京人文函授大学的学习,给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从1985年十月开始,她接受了《中国民间文学辽宁卷·县区资料本》的搜集整理编辑工作。于1987年4月,《中国民间文学辽宁卷·法库资料本》出版了,当时是我市各县区出书最早的一家。受到省委宣传部、省民委、省民研集成办的嘉奖,获得一等奖。并获铁岭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市民委授予一等奖。她本人又得到国家文化部、中国民研集成办授予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她从小就喜欢文学。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30多篇。 近几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各条战线涌现出不少风云人物,为了弘扬改革开放的成果,弘扬正气,她几年来写了一百多万字的报告文学,并编辑出版了报告文学集《银州卫士》等。

阅读全文

与法库财宫多少年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