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乐陵发展的怎么样了
乐陵是一个物产丰富、商贸发达的地方。近年来,乐陵大力推进现代化流通业态,着力打造版鲁北冀南物流中心权,上海联华、全友家私、三联家电、佳宝乳业、宝利来钻石等一批名品名牌物流项目先后落户该市。全市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26处,红枣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红枣专业批发市场,年市场交易额过10亿元。乐陵调味品专业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调料市场,有“中国调味品之都”之称,已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大流通格局,并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市场交易额13亿元。2005年该市被国家商务部列为全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市。
㈡ 山东乐陵有哪些古老的传说
乐陵一名的来历,据说是安乐公刘禅死后葬于此,即城南五里冢遗址。另外流传较广的是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事迹,她普度众生,慈悲为怀,深得百姓爱戴。
㈢ 山东省乐陵市的历史
历史记录
乐陵历史悠久,据五里冢和惠王冢遗址出土文物证明,早在4千多年前,即有氏族部落聚居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当齐燕交界处,秦为齐厌次地,西汉始建县治。历代隶属屡更,县治数迁,资料参差,多处不清。现据史书、历史地图集和旧志所载及地下出土文物,整理考证,列述如下: 帝喾及尧、舜禹时期属古兖州域。夏、商属青州地界之麦丘邑。“乐陵地”(未置县前,“乐陵地”,指今乐陵地域,下同)属其域。西周属幽州麦丘邑。“乐陵地”在其境之中部。东周属齐国之麦丘邑。“乐陵地”当齐燕交界。秦为济北郡地,属厌次县,“乐陵地”当其北境。西汉属青州刺史部平原郡。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置县,为都尉治。清宣统《山东通志》载:“故城在县东南二十五里……今名魏王城。”址在今刘武官乡大顾家村北。东汉初治同西汉。至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置东陵郡,县随郡徙。清《续山东考古录·武定府古迹》载:“乐陵故城在今乐陵西南三十里,其墟高丈余,周三里。”明《嘉靖武定州志》载:“乐陵郡,领县三,日乐陵(带郡)……”,“为侯邑,故城在今山东乐陵县西南三十里。”据《水经》记载笃马河,即“源于杨虚县东,又北经平原县东,又东北经安德县故城南,又东经般县城南,乐陵故城南,又东北经初乡县故城南,又东北经马岭城,又东经富平县故称北,分二水注于海”。按此,城当在今县治西南奎台北一带。三国改群为乐陵国,治厌次(今阳信县邵城洼),县属之。治回“魏王城”。 1958年12月,商乐合县定名商河县,先后属聊城专署、淄博专署。1960年1月,改名乐陵县,1961年9月,商乐分县,属德州专署。1988年9月1日,撤销乐陵县,以其行政区域设立乐陵市;1990年1月1日,商河县的奎台乡划归乐陵市管辖;1993年12月10日,撤销乐陵市王寨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杨安镇;撤销乐陵市大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朱集乡;1996年12月25日,撤销乐陵市朱集乡,设立朱集镇(鲁政函民字[1996]58号)批复;1999年,乐陵市辖5个镇、20个乡:城关镇、黄夹镇、孔镇、杨安镇、朱集镇、郭家乡、三间堂乡、西段乡、胡家乡、杨家乡、大孙乡、茨头堡乡、杨盘乡、丁坞乡、张桥乡、化楼乡、张屯乡、郑店乡、王集乡、花园乡、刘武官乡、铁营乡、寨头堡乡、双庙赵乡、奎台乡。 2000年6月15日,乐陵市撤销城关镇,以原城关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市中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城关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胡家乡,以原胡家乡的行政区域设立胡家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胡家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双庙赵乡,以原双庙赵乡的行政区域设立云红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双庙赵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郭家乡,以原郭家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郭家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郭家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三间堂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朱集镇;撤销杨家乡、茨头堡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黄夹镇;撤销丁坞乡、杨盘乡,合并设立丁坞镇,丁坞镇人民政府驻原丁坞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花园乡、刘武官乡,合并设立花园镇,花园镇人民政府驻原花园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郑店乡、王集乡、奎台乡,合并设立郑店镇,郑店镇人民政府驻原郑店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化楼乡、张屯乡,合并设立化楼镇,化楼镇人民政府驻原化楼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张桥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孔镇。 2000年,乐陵市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总人口615833人,各乡镇人口: 市中街道 66518、胡家街道 25668、云红街道 23083、郭家街道21496、杨安镇 42593、朱集镇 56981、 黄夹镇 63051、丁坞镇 35521、花园镇 42050、郑店镇 59327、化楼镇 37031、孔镇 47130、西段乡 25594、大孙乡 21739、铁营乡 24700、寨头堡乡 23353。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截至2002年12月31日,乐陵市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2007年新增西城街道办事处和东城街道办事处,便于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的人口和行政。现今,乐陵市下属18个乡镇机构:辖6个街道、8个镇、4个乡。
㈣ 乐陵金丝小枣的历史
1.山东乐陵小枣的栽培,始于春秋,兴于魏晋,盛于明清,距今已回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答。
2.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其中有“八月剥枣”的诗句。《战国策》亦载纵横家苏秦游说六国时言“绕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北魏时期,高阳太守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又记“青州有乐氏枣,肌丰核细,膏多肥美,为天下第一。”明、清两代是乐陵小枣发展盛期。明初,国家开始制订发展林果的政策,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曾颁发榜文:“发展枣、柿,丰年可以卖钱,歉年可当粮,由官吏督办,违背者治罪”。
3.由于历代帝王、官吏重视,加之劳动人民的辛勤栽培,乐陵小枣得到长足发展,至清代,乐陵已被称为“斗地打石粮,一年顶三秋”的风水宝地。清代诗人吴泰庞在《同登乐陵城晚眺》中写下六月鲜荷连水碧,千家小枣射云红”的佳句。民国初年,小枣生产继续得到发展。1993年陈潞著《枣与枣子加工》一书载:“乐陵,枣树面积39554亩,结果树152600株,产干枣356000担。”
㈤ 山东省乐陵的名人。。古今都可以!!
乐陵地名由来(德州日报德周刊2014年3月28日第12版)
2014-05-09 17:24阅读:2,060
乐陵地名来自乐陵侯,五里冢应为史高陵墓
(本文经德州日报赵总编友情推荐,在德周刊显著位置刊发)
“大阜曰陵“之说存疑
山东省乐陵市,位于山东省北部与河北交界。关于乐陵地名,清乾隆《山东通志》记载,“大阜曰陵,乐,取四民用足,国乃安乐之义也”。自此便有了“大阜曰陵”之说,但这一说法却对追溯乐陵地名来历造成了很大困惑,致使乐陵县名成了无源之名。
据考证,同时期的《乐陵县志》(清乾隆二十七年刊本)没有采用《山东通志》的说法,而推测汉景帝废济南国为济南郡,以余地置平原郡统乐陵等县。查嘉靖《山东通志》及咸丰《山东通志》也均无“大阜曰陵“之说。
地名的来源,或依山、或依水、或依事、或依人。如山西依山为名,济南依水为名,古厌次县以秦皇东巡压制天子之气为名,平原县以平原君赵胜而得名,命名有出处、有典故、合乎逻辑。
据此《山东通志》的说法实有望文生义之嫌,从乐、陵二个字予以说文解字,因而从社会学角度命名地名。按照这个说法,几乎所有平原郡县都可以称为“乐陵”,所有带陵字的县都可称为“乐陵”县。《山东通志》的解释是依照文字为名,单个字作解释,所以难以讲通。
古籍中对乐陵的记载
《汉书 ~地理志第八上》记载:“平原郡,高帝置。莽曰河平。属青州。户十五万四千三百八十七,口六十六万四千五百四十三。县十九:平原,有笃马河,东北入海,五百六十里。鬲,平当以为鬲津。莽曰河平亭。高唐,桑钦言漯水所出。重丘,平昌,侯国。羽,侯国。莽曰羽贞。般,莽曰分明。乐陵,都尉治。莽曰美阳。祝阿,莽曰安成。瑗,莽曰东顺亭。阿阳,漯阴。莽曰翼成。朸,莽曰张乡。富平,侯国。莽曰乐安亭。安德,合阳,侯国。莽曰宜乡。楼虚,侯国。龙额,侯国,莽曰清乡。安。侯国。”
该记载为汉平帝元始二年( 即公元2年)的县制及人口,据此可知此时乐陵县隶属于平原郡。
唐《元和郡县志》则清楚地表明了乐陵名称的由来。书中记载:“乐陵,北至州一百三十五里,本燕将乐毅攻齐所筑,汉以为县,属平原郡,即汉大司马史高所封之邑。后魏属乐陵郡。隋开皇三年去郡,属沧州。重合故城,县东二百步,汉重合县,武帝封莽通为重合侯。”
这段记载清楚地表明了,乐陵城本是乐毅攻打齐国所修筑的城池,汉代以该城为县,就是汉大司马史高的封地。
乐陵侯史高
史高为何许人?《汉书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记载:“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祖父恭有女弟,武帝时为卫太子良娣,产悼皇考。皇考者,孝宣帝父也。宣帝微时依倚史氏。语在《史良娣传》。及宣帝即尊位,恭已死,三子,高、曾、玄。曾、玄皆以外属旧恩封:曾为将陵侯,玄平台侯。高侍中,贵幸,以发举反者大司马霍禹功封乐陵侯。宣帝疾病,拜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高辅政五年,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罢就第。薨,谥曰安侯。”
《资治通鉴》卷二十五之《汉纪十七》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对史高也有记载。“八月,己酉,皇后霍氏废,处昭台宫,乙丑,诏封告霍氏反谋者男子张章、期门董忠、左曹杨恽、侍中金安上、史高皆为列侯。恽,丞相敞子;安上,车骑将军日磾弟子;高,史良娣兄子也”。
史高的姑是汉武帝的太子妻史良娣,史高功封乐陵侯,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并在汉元帝五年主动退休。与乐陵侯同代封的还有其弟史曾,封将陵侯,因史曾无嗣,国除。现在与乐陵相临的陵县地有将陵故城,陵县隋代称将陵县。
据记载史高封为乐陵侯的时间为汉宣帝地节四年八月乙丑,即公元前66年农历8月18日,该时间与乐陵市目前小枣节时间大体一致。
乐陵侯史高陵墓原为五里冢
在今乐陵城区西南,五里冢村北30米处为五里冢遗址所在。冢为台形,东西长83米,南北宽31米,台高2.3米,为一阜状。出土有石斧、石镰等新石器时期的遗物;有骨锥、鹿角、卜骨、陶纺轮、鬲足等商、周两代的遗物;还有汉砖、唐罐等。址西侧和南面,已露出汉砖墓壁。经山东省社会科学院考古队考察,石斧、石镰等出土处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1956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宣布为乐陵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2月23日,被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址文化分上下二层,下层为龙山文化遗址,有石斧、石镰可佐证。但冢为汉墓,符合汉代侯陵特点。有四个理由可以推论其为乐陵侯史高墓。其一,址西侧和南面的汉砖墓壁已露。其二,冢为东西方向,长度宽度符合汉代侯陵的走向、占地特点。其三,从汉书中史高封侯及嗣承的年表可以看出,乐陵侯延嗣四代,直到王莽才终。列侯在封地安葬,是汉代的制度。在西汉有资格、有实力在乐陵修建侯墓,唯有史高子武阳侯史丹。史高父子二人,深得宣帝、成帝信任及重用。汉书载“丹有子男女二十人,九男皆以丹任并为侍中诸曹,亲近在左右。史氏凡四人侯,至卿大夫二千石者十余人”。既有政治地位,也有经济实力。其四,史高封乐陵侯谥曰安侯,民间以致传为安乐王。
综上论述,乐陵地名应始于史高封为乐陵侯之时,即西汉地节四年,五里冢遗址正名应为乐陵安侯陵,这也将为乐陵的旅游增添一历史古迹景点。
㈥ 乐陵市名字来历
历史沿革
汉置乐陵县。据《元和郡县志》:“本燕将乐毅功齐所筑,汉以为县。”1988年9月1日,撤销乐陵县,以其行政区域设立乐陵市。
1988年9月1日,撤销乐陵县,以其行政区域设立乐陵市。
1990年1月1日,商河县的奎台乡划归乐陵市管辖。
1993年12月10日,撤销乐陵市王寨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杨安镇;撤销乐陵市大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朱集乡。
1996年12月25日,撤销乐陵市朱集乡,设立朱集镇(鲁政函民字[1996]58号)批复。
1999年,乐陵市辖5个镇、20个乡:城关镇、黄夹镇、孔镇、杨安镇、朱集镇、郭家乡、三间堂乡、西段乡、胡家乡、杨家乡、大孙乡、茨头堡乡、杨盘乡、丁坞乡、张桥乡、化楼乡、张屯乡、郑店乡、王集乡、花园乡、刘武官乡、铁营乡、寨头堡乡、双庙赵乡、奎台乡。
2000年6月15日,乐陵市撤销城关镇,以原城关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市中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城关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胡家乡,以原胡家乡的行政区域设立胡家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胡家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双庙赵乡,以原双庙赵乡的行政区域设立云红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双庙赵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郭家乡,以原郭家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郭家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郭家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三间堂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朱集镇;撤销杨家乡、茨头堡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黄夹镇;撤销丁坞乡、杨盘乡,合并设立丁坞镇,丁坞镇人民政府驻原丁坞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花园乡、刘武官乡,合并设立花园镇,花园镇人民政府驻原花园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郑店乡、王集乡、奎台乡,合并设立郑店镇,郑店镇人民政府驻原郑店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化楼乡、张屯乡,合并设立化楼镇,化楼镇人民政府驻原化楼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张桥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孔镇。
2000年,乐陵市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总人口615833人,各乡镇人口: 市中街道 66518 胡家街道 25666 云红街道 23083 郭家街道 21496 杨安镇 42593 朱集镇 56981 黄夹镇 63051 丁坞镇 35521 花园镇 42050 郑店镇 59327 化楼镇 37031 孔镇 47130 西段乡 25594 大孙乡 21739 铁营乡 24700 寨头堡乡 23353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乐陵市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
㈦ 乐陵文庙的历史
位于乐陵县城内,始建于1369年(明洪武二年)。洪武十七年、清康熙二十年、乾隆二十年、光绪八年,历经维修扩建。拥有明伦堂、兴贤斋、育才斋、名宦祠、崇对词、忠义祠、节孝祠、戟门、棂星门等建筑,曾是一组错落有致、规模可观的建筑。今仅存大成殿、两庑及崇圣祠四座建筑。 大成殿是一座庑顶殿式明代建筑。宽11米,长20.8米,高9.88米。内外分别有红漆合围圆柱12根擎立。斗拱叠罗,飞檐插天。殿顶覆盖琉璃瓦,分红、黄、绿各色,中间组成一大菱形图案。正脊中有五条金龙戏珠,两端翘起鸱吻、垂脊、戗脊近端有跃鱼、蹲兽,相间排列。大殿共五楹,甬路两旁,东西庑各七;大殿东北20步有崇圣祠三楹。精致的设计,细密的组合,砖瓦图纹的造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文庙大成殿不仅是现存完整的一处古建筑,而且是一处重要的革命纪念地。1938年秋,肖华率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进抵乐陵。成立冀鲁边区特委,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组织抗日武装,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后对大成殿几次维修,使其恢复了本来面目,换燃一新。大成殿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殿前立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院内古槐数株,枝干蟠空,秀拔苍劲,当植于建庙之初。抗日战争初期,中共冀鲁边区特委曾在此召开会议,统一领导,整编军队。1938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纵队来乐陵,成立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曾在此宣传抗日,训练干部。边区第一个抗日政权——乐陵县抗日民主政府即设于此。
㈧ 乐陵市历史上属那个府
乐陵,清、明时期属:吴定府
㈨ 山东德州有多少年的历史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是山东省的北大门,西、北两面与河北省交接。京杭大运河有多公里流经境内,历史上曾是主要的漕运通道。北依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南邻省会济南市,西接山西省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基地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处于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连结带和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区以及京-津-冀城市群交汇区内。
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德州地处黄河故道,德州之“德”源于“德水”。德水为古黄河别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更河名曰“德水”,以为水德之瑞。汉置安德县,意在“以其德水安澜耳”。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安德”为“德州”。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德州市拥有“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城市名片,被命名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是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中文名称:德州市
外文名称:Dezhou City
别名:中国太阳城、九达天衢、神京门户、德县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山东省
下辖地区:1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2个经济开发区、8个县
政府驻地: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东路1566号
电话区号:0534(齐河县部分地区使用0531)
邮政区码:253000
地理位置:山东省西北部、中国华东地区
面积:10356平方千米
人口:556.82万(2010年六普)
方言:冀鲁官话-石济片-德州话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减河湿地公园、中国太阳谷 苏禄王墓
机场:--
火车站: 德州站 德州东站 平原站 禹城站 齐河站
车牌代码:鲁N
德州特产:德州扒鸡、乐陵小枣
GDP总值:2460.59亿元
市委书记:吴翠云
市长:杨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