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竹筒饭有多少年历史了

竹筒饭有多少年历史了

发布时间:2021-03-04 08:17:34

1. 竹筒饭是哪个民族

竹筒饭,用山兰稻(一种旱稻)“香米”配肉类为原料,放进新鲜的粉竹或山竹锯成的竹筒中,加适量的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炭火中绿竹烤焦即可。
竹筒饭的煮法颇具有野炊特点,即砍下一节竹筒 ,装进适量的山兰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当竹筒表层烧焦时,饭就熟了。劈开竹筒,米饭被竹膜所包,香软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饭之芬芳。用餐时破开竹筒取出饭,这便是有名的“竹筒香饭”。如果把猪瘦肉混以香糯米和适量盐巴放进竹筒烤成香糯饭,异香扑鼻,是招待贵宾的珍贵美食品
云南边疆不但竹子种类繁多,民族竹文化也极为丰富,竹子的利用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不同民族有着对竹子利用的不同方式,如傣族人民利用竹子幼秆烧制的竹筒饭,不但香味可口,还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傣家竹筒饭是具有深厚文 化底蕴的绿色食品和生态食品,竹筒饭,又名香竹饭 ,做法简单易行。竹筒饭是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景颇族等众多民族经常做的一种风味饭食,有普通竹筒饭和香竹糯米饭两种。傣族喜欢吃香竹糯米饭,其他民族喜欢吃普通竹筒饭。做竹筒饭,先准备好新鲜的香竹竹筒,然后把泡好的米装入竹筒内,加入适量的水,用鲜叶子把口塞紧,然后放在火上烧烤
竹筒饭
竹筒饭(5张)
竹筒饭是傣族食品,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绿色食品和生态食品,又是一种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大米做饭的方法是或焖或蒸,但在云南边疆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中还流行着一种用竹筒烧饭的特殊方法。
分类编辑
竹筒饭,分为普通竹筒饭、香竹糯米饭两种。
竹筒饭
竹筒饭
普通的竹筒饭,哈尼、拉枯、布朗、基诺族群众都常煮食。人们上山劳动或外出狩猎时,常砍下一节鲜竹将米装进其中,加上适量泉水,放在火塘上烧煮。待米饭煮熟后,将竹筒带饭砍成两半,或四半,各端一半食用。那竹节不仅代替了锅,也代替了碗。煮得好的竹筒饭,米饭软而适口,还带有一股特殊的香气,别具一番风味。
香竹糯米饭,傣语称为“考澜”,又称为埋考澜,即糯米香竹煮制。用以煮饭的糯米香竹,应是幼嫩之竹。这种竹子一般只有酒杯般粗,竹节约长40余公分。其外包裹着一层雪白的糯米香竹竹瓤,用手握而不会粘手,可随意分段食用。
用糯米香竹煮制的糯米饭,方便携带,在10小时内不会变硬返生,可热吃亦可冷吃,米饭香软可口,融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发展
浙江武义郭洞的竹筒饭已近流传了200多年,村里满山都是竹子,村民们都不用碗吃饭
武义竹筒饭
武义竹筒饭
,用竹子吃饭,村民把米,玉米等东西放进竹子里放在火上烤。后来沿边的村子也这样吃。
如今的武义郭洞是中国首批的历史文化名村,每天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为了看那好山好水,有的为了寻味历史的芳香,有的为了吃一吃那正宗的竹筒饭。
民族文化生态食品竹筒饭受到市场青睐。利用香糯竹烧制竹筒饭的传统来自这些少数民族的先民,他们具有守猎的习惯。为了简便,上山打猎不带锅灶炊具,只带米即可。 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深山密林到处都是野生香竹。做饭时就地取材,砍下竹筒,将泡好的米装入其内,并加入适量的水,用鲜叶子将筒口塞紧,放在火上烧烤,当竹筒表层烧焦后,筒内米饭即熟。食用时用刀或手将竹皮剥开,米饭被竹膜包裹,米粒香软可口,清香扑鼻,堪称一绝。同时,遍地的野菜采来也可用竹筒烧出美味鲜汤。

2. 竹筒饭有来历吗

竹筒饭
遍地竹林的阿里山区,竹简饭为其特色小吃,尤其广为当地邹族族人所运用;传统的做法是以桂竹的竹筒内装生糯米,再以高丽菜或山酥塞住筒口后炭烤,一会即可闻到浓浓的竹香,待烤熟后即拨开竹筒,长条的白饭外围裹着一层透明的竹膜,桂竹的清香混合着饭香扑鼻而来,香嫩可口。

若配上阿里山特产哇沙米加酱油的沾酱,即是风味十足的邹族美食。此外;亦有直接在竹筒内加上佐料的新做法,别具滋味

海南黎族传统美食。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饭食。黎族民同,多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现经烹调师在传统基
础上改进提高,使之摆上宴席餐桌,声誉甚高,成为海南著名风味美食。

黎家竹筒饭竹节青翠,米饭酱黄,香气飘逸,柔韧透口。吃时,饮一口黎家“山兰酒”,咬一小口竹简饭,慢品细嚼,趣味盎然.

江华瑶族自治县多山,江华瑶人从远古时候以来,多生活在大山里,从狩猎到刀耕火种到林区开发,瑶族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瑶族人民常在大山里活动,有时候几天都不能回到居所,但大山里渺无人烟,做饭成了一大难题。于是瑶人发明了竹筒饭。竹筒饭,顾名思义,自然是以竹筒代替铁锅做饭。因为竹子满山都有,取材容易,就节省了许多时间。上山打猎或是造林植树,不用带锅,只一小袋米,挂在腰上就行。做饭时,选砍一节竹筒,两头留节,就是一口天然封闭的“锅”,在筒开口,将米和水倒入筒内,再以木塞封上,左右以树杈支称,放在篝火上将竹筒烤成金黄色,则可闻到清香。取下后,用刀将竹筒剖成两半,即是两“碗”饭。竹筒饭是旅游野炊的最佳选择。其味清甜而纯,带着淡淡的竹香味,留嚼越觉得齿唇生津,甜香无比。

3. 竹筒饭的来历是什么

当金竹、香抄竹、薄竹、甜竹的新笋长节有叶之时,文山州的少数民族就要做竹筒饭。

吃筒竹饭,古已有之。那时,上山打猎,出远门做活,不便带锅带碗,只能就地取材煮制竹筒饭。而今,因竹筒饭色美味香,节庆时,人们仍好吃竹筒饭。

竹筒饭用新鲜的金竹、香竹、薄竹、甜竹的竹筒做容器,在每一节竹子中盛水盛米,一般用宽大的蕉叶、粽粑叶封口,米可用糯米或香米。

竹筒饭制作方法有二:一、将米淘洗干净,浸泡半个小时以上,再放入竹筒内,用叶片和棕叶封扎紧口子,放入锅内加水煮熟。米煮为饭后,有的就直接剖开竹筒吃饭。二、将米装入竹筒,加入适量泉水,用叶子封口扎紧,将竹节朝下、口朝上,立于熊熊烈火中烧。待闻到米饭香味之时,即可剖竹吃饭。竹筒饭色泽新绿,味道馨香。

4. 竹筒饭怎么做

竹筒饭,用山兰稻(一种旱稻)冲的“香米”并配肉类为原料,放进新鲜的粉竹或山竹锯成的专竹筒属中,加适量的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炭火中绿竹烤焦即可。用餐时破开竹筒取出饭,这便是有名的“竹筒香饭”。如果把猪瘦肉混以香糯米和适量盐巴放进竹筒烤成香糯饭,异香扑鼻,是招待贵宾的珍贵美食品。

云南边疆不但竹子种类繁多,民族竹文化也极为丰富,竹子的利用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不同民族有着对竹子利用的不同方式,如傣族人民利用竹子幼秆烧制的竹筒饭,不但香味可口,还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傣家竹筒饭是具有深厚文 化底蕴的绿色食品和生态食品,竹筒饭,又名香竹饭 ,做法简单易行。

竹筒饭是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景颇族等众多民族经常做的一种风味饭食,有普通竹筒饭和香竹糯米饭两种。傣族喜欢吃香竹糯米饭,其他民族喜欢吃普通竹筒饭。做竹筒饭,先准备好新鲜的香竹竹筒,然后把泡好的米装入竹筒内,加入适量的水,用鲜叶子把口塞紧,然后放在火上烧烤。

5. 竹筒饭历史背景

黎家竹筒抄饭是海南黎族传统美食,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熟。过去多用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现经烹调师在传统基础上改进提高,使之摆上宴席餐桌,声誉甚高,成为海南著名风味美食。

没有什么所谓的“历史背景”

6. 竹筒饭是那年诞生的

浙江武义郭洞的竹筒饭已近流传了200多年,村里满山都是竹子,村民们都不用碗吃饭,专用竹子吃饭,村民把属米,玉米等东西放进竹子里放在火上烤。后来沿边的村子也这样吃。

如今的武义郭洞是中国首批的历史文化名村,每天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为了看那好山好水,有的为了寻味历史的芳香,有的为了吃一吃那正宗的竹筒饭。

7. 竹筒饭是哪个民族的传统美食,这与当地的自然坏境有什么关系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距昆明740公里。景区包括景洪县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 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该区有著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被称之为动、植物王国。其中许 多珍稀、古老、奇特、濒危的动、植物又是西双版纳独有的,引起了国内外游客和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景观以丰富迷人的热带、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沟谷雨林风光、珍稀动物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为主体。该区景观独特,知名度高,经国务院1982年批准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系北回归线以南,亚洲大陆向东南亚半岛过渡地带。全州总面积19184.45平方公里,人口79.6万,下辖景洪市和勐海、勐腊两县。这里居住著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瑶族等十几个民族, 其中傣族占1/3,汉族占1/3, 其他民族占1/3。与老挝、缅甸、越南接壤,国境线长1069公里。交通西双版纳距省会昆明约700馀公里,乘汽车两天或一昼夜可到达。版纳机场可起降“波音737”飞机,每天有从昆明到西双版纳的直达航班,空中飞行时间约50分钟, 另外辟有从成都、重庆、曼谷等城市到西双版纳的直达包机航线。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十分方便。名称 西双版纳这个名称,是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宣慰司(当地最高的行政长官)把辖区分?十二个“版纳”(傣语“十二”“西双”“版纳”~~~~千亩之意,即一个版纳,一个徵收赋役的单位)。从此便有了“西双版纳”这一傣语名称。资源西双版纳是国家44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有著300多万亩自然保护区,其中70万亩是保护完好的大原始森林,森林占全州总面积近60%, 到处青山绿水,郁郁葱葱,以其美丽和富饶闻名遐迩。 西双版纳境内共有植物二万多种,其中属热带植物5000多种,有食用植物一万多种,野生水果50多种,速生珍贵用材树40多种。许多 植物是珍贵用材或具有特殊用途,如抗癌药物美登木、嘉兰;治高血压的罗芙木;健胃虫的槟榔;风吹楠的种子油是高寒地区坦克、汽车 发动机和石油钻探增粘降凝双效添加剂的特需润滑油料;桐子油可替代柴油;被誉为“花中之王”依兰香可制成高级香料;有1700多年前的古茶树;有天然的“水壶”、“雨伞“;会闻乐起舞、会吃蚊虫的小草…… 广大茂密的森林,给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息场所,目前已知有鸟类429种,占全国鸟类总数2/3,兽类67种,占全国兽类总数的16%, 西双版纳鸟兽种类之多,是国内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其中被列为世界性保护动物的有亚洲象、兀鹫、印支虎、金钱豹等;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牛、羚羊、 懒猴等13种,还有许多二、三类保护动物。 作为“旗舰物种”,亚洲象对生态环境有着不凡的意义,1977年,我国宣布亚洲象为濒危物种,并在西双版纳成立野象自然保护区。现在亚洲象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其数量也从20世纪80年代的80余头发展到现在的300头左右。我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也有少数分布在旁边的思茅地区。 西双版纳还盛产橡胶,是全国第二大胶区、橡胶单产居全国之首,另外还盛产大米、多种热带水果和砂仁等珍贵药材,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 “动物王国”、“绿色王国”、“南药王国 到版纳旅游,有时会看到美丽的孔雀、白鹇、犀鸟在林中飞翔;有时会看到大象在公路上漫步;有时会看到羚羊、野鹿、野兔在奔跑……那情那景,真叫人开心,这是在其他地方难以想象得到的奇观和乐趣啊!气候西双版纳属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温季从5月至10月。终年无霜雪。 年雾日达108—146天。景洪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文化傣族的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文和绚丽多采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早在 一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就在贝叶、绵纸上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小说、诗歌等,仅用傣文写的长诗就有550馀部。《召树屯与楠木诺娜》、 《葫芦信》等是其代表作,被改编成电影、戏剧等,深受群众的喜爱。傣族的舞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动作

8. 武宁竹筒饭的历史和由来是什么

竹筒饭,用山兰稻(一种旱稻)冲的“香米”并配肉类为原料,放进新鲜的粉回竹或山竹锯答成的竹筒中,加适量的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炭火中绿竹烤焦即可。竹筒饭的煮法颇具有野炊特点,即砍下一节竹筒 ,装进适量的山兰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当竹筒表层烧焦时,饭就熟了。劈开竹筒,米饭被竹膜所包,香软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饭之芬芳。用餐时破开竹筒取出饭,这便是有名的“竹筒香饭”。如果把猪瘦肉混以香糯米和适量盐巴放进竹筒烤成香糯饭,异香扑鼻,是招待贵宾的珍贵美食品。
中文名
竹筒饭
主要食材
米饭,猪肉
口 味
浓香
种 类
普通竹筒饭、香竹糯米饭
风 味
野味饭、肉香饭、黑豆饭、黄肉饭
制作难度
一般

9. 竹筒饭的分类

竹筒饭,分为普通竹筒饭、香竹糯米饭两种。
普通的竹筒饭,哈尼、拉枯、布朗、基诺族群众都常煮食。人们上山劳动或外出狩猎时,常砍下一节鲜竹将米装进其中,加上适量泉水,放在火塘上烧煮。待米饭煮熟后,将竹筒带饭砍成两半,或四半,各端一半食用。那竹节不仅代替了锅,也代替了碗。煮得好的竹筒饭,米饭软而适口,还带有一股特殊的香气,别具一番风味。
香竹糯米饭,傣语称为“考澜”,又称为埋考澜,即糯米香竹煮制。用以煮饭的糯米香竹,应是幼嫩之竹。这种竹子一般只有酒杯般粗,竹节约长40余公分。其外包裹着一层雪白的糯米香竹竹瓤,用手握而不会粘手,可随意分段食用。
用糯米香竹煮制的糯米饭,方便携带,在10小时内不会变硬返生,可热吃亦可冷吃,米饭香软可口,融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发展
浙江武义郭洞的竹筒饭已近流传了200多年,村里满山都是竹子,村民们都不用碗吃饭,用竹子吃饭,村民把米,玉米等东西放进竹子里放在火上烤。后来沿边的村子也这样吃。
如今的武义郭洞是中国首批的历史文化名村,每天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为了看那好山好水,有的为了寻味历史的芳香,有的为了吃一吃那正宗的竹筒饭。
民族文化生态食品竹筒饭受到市场青睐。利用香糯竹烧制竹筒饭的传统来自这些少数民族的先民,他们具有守猎的习惯。为了简便,上山打猎不带锅灶炊具,只带米即可。 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深山密林到处都是野生香竹。做饭时就地取材,砍下竹筒,将泡好的米装入其内,并加入适量的水,用鲜叶子将筒口塞紧,放在火上烧烤,当竹筒表层烧焦后,筒内米饭即熟。食用时用刀或手将竹皮剥开,米饭被竹膜包裹,米粒香软可口,清香扑鼻,堪称一绝。同时,遍地的野菜采来也可用竹筒烧出美味鲜汤。
香糯竹(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是唯一的一种最好的用来烧制竹筒饭的竹子,是云南特有的珍贵稀有竹种。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丰富,具有特殊的天然香味;特有的香竹黄酮更具有抗衰老、美容养 颜等自然保健功效。其双层内膜将香米饭紧紧包住,特别方便食用。傣族用来煮饭和泡茶的竹子是禾本科的香糯竹,它茎粗约5厘米,竹节细长,壁内有一层香气扑鼻的竹膜。用竹筒煮饭时,先将香糯竹按节砍下,并保留一个节做竹筒底,把事先洗净并浸泡过七八个小时的糯米或紫糯米放入竹筒中,倒入一些清水,用芭蕉叶或竹叶塞紧竹筒口,把竹筒架起来在火上烧烤,当竹筒里的水分干以后,再放平用文火翻来覆去地慢慢烘烤,不久饭就可煮熟了。吃这样的竹筒饭又颇有些讲究,要先用刀刮去竹筒表面被烧黑的外皮,再用刀背轻轻地反复敲打竹筒,使竹皮与里面的糯米饭彻底脱离,然后用刀在竹筒口划几道小缝,并逐片剥去竹皮,这样就可以吃到一条由竹壁膜包裹着的糯米饭了。这样的糯米饭,新鲜干净,柔软味美,且香糯竹的清香与糯米的芳香融为一体,真是香气袭人,喷香可口,实在是令人垂涎三尺,但这却很难有机会享用,因为它往往只是傣家人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竹筒泡茶又略有些不同,开始是一样的先将香糯竹按节砍下,并保留一个节做竹筒底,然后把茶叶放进竹筒中用文火慢慢地烘烤,当竹筒中冒出香味时,用滚烫的开水冲进去,最后将茶水倒出来。这样的茶水,汤色黄绿,清澈明亮,香气四溢,细细品之,苦中返甜,回味无穷,令人口齿清爽,心旷神怡。1951年,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用竹筒饭招待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创始人蔡希陶教授。当时,蔡老这样评论竹筒饭:“对竹子的利用,堪称无双。先作锅,后作碗,再作柴烧,最后又作植物的养料,真正做到了就地取材,材尽其用。”

阅读全文

与竹筒饭有多少年历史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