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新疆历史问题必须坚持什么

新疆历史问题必须坚持什么

发布时间:2021-03-04 02:23:18

A. 《关于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的内容是什么

《关于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的内容是: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大力培内训各级党员容干部、知识分子和宗教界人士,广泛宣传教育群众,确保领导责任到位、思想教育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各部门要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任务目标,谋划好下一步工作。各地要加大对纪要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更多了解新疆、认识新疆、支持新疆。

纪要明确阐明: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

拓展资料:

《关于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的提出,为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历史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为统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若干历史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共识,为掌握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思路。

B. 一条关于新疆的历史问题

周朝设置“大行人”,“掌大宾客之礼仪”,接待远方宾客。在六官中,大行人属秋官,后来还设过“小行人”。此外,还设“象胥”,掌“异国”来使的语言翻译。
秦朝中央设“典客”,“掌诸归义蛮夷”。秦将非华夏族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两类:①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设道,不设县。②在归降的少数民族地区分别设置属邦(又称臣邦、外臣邦),设臣邦君长或臣邦君公统领其地。为管理这些属邦,中央职官中设典属邦(汉改称典属国)。《汉书·公卿百官表》载:“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
汉承秦制。
魏晋南北朝自三国至北魏,各朝大都设有大鸿胪,并置谒者仆射或鸿胪卿等官职,负责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只有梁朝置十二卿,鸿胪为冬卿,改大鸿胪为鸿胪寺;后周设宾部。
隋唐隋袭梁制,称鸿胪寺。唐初亦设鸿胪寺,高宗龙朔年间(661~663)改为同文寺,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为司宾寺,中宗神龙年间(705~706)又恢复为鸿胪寺,“掌宾客及凶仪”,置寺卿以掌其事,另设典客署,专司民族工作事宜。
宋朝宋元丰年间(1078~1085)设鸿胪寺,置鸿胪寺卿。
南宋时,废鸿胪寺,民族事务归礼部管理。
辽称“部族节度使司”,金称“诸部族节度使”。金朝除置节度使、节度副使、判官之外,还设有知法、司吏、通事、译人等官。
元朝中央不设鸿胪寺,“凡朝会、即位、册后、建储、奉上尊号及外国朝觐之礼”,由礼部的侍仪司掌管。
明朝恢复鸿胪寺,并设过九关通事、外夷通事等官,掌少数民族事务。还设有提督四夷馆,掌国内外各种民族文字的“译书之事”。

C. 关于新疆从古之今历史问题

新疆,古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统一新疆,之后改称新疆。
近代新疆各地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还在大约距今二三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天山南北各地,诸如哈密的三道岭、七角井、吐鲁番盆的阿斯塔那、乌鲁木齐县的柴窝堡,以及木垒、奇台、伊犁、库车、巴楚、且末、于阗、皮山等地都已出现人类祖先活动的遗迹,其石器型制、打刻技术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纹与我国甘肃、内蒙、宁夏等地相近。
新疆位居东西交通孔道,历史上十分频繁的民族迁徒和交往,导致了新疆古代居民错综复杂的种系族属和民族关系。
西域同中原地区的交往联系源远流长。 很早以前,我国的丝及丝织品便中经西域远销南亚和欧洲,古希腊人称中国为“丝国”。沿此以往,这条横贯东西的贸易通道被后人统谓作“丝绸之路”。
我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以,自汉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我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以,自汉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至西汉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
西汉王朝统一西域大业是从讨伐匈奴开始的。匈奴是秦汉之际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活动的一个实力强盛的游牧民族,初弱,后强盛。匈奴对北方地区,包括西域的统一管辖,结束了该地区长期以来诸游牧部落不相统属的分割局面,为后来全国性的统一局面形成创造了条件。
汉武帝刘彻为了打败匈奴,巩固其统治,决定“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为此他先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以加强同西域诸地的联系,共同对付匈奴。张骞西使加深了中原地区对西域的了解,密切了两地之间政治、经济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不久,公元前121年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大败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汉朝在此置武威、酒泉两郡(后改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从而切断了匈奴同氐、羌诸部的联系。尔后汉朝同乌孙的联盟使匈奴在西域更显孤立,公元前109年,汉军将领赵破奴等率部西征攻破楼兰、姑师等西域重镇。前102年,汉军攻破大宛城(今费尔干纳),汉朝在西域各国中的威望大增。翌年,汉朝在西域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统领之。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的最早的地方官员。
公元前60年,驻扎西域的日逐王贤掸降汉,天山南北诸地均归汉朝中央政府统属。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诸地自此成为我们统一多民族伟大祖国的组成部分。汉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西域同中原地区的关系。
西汉末,外戚作乱,王莽篡权,内地政局不稳天山南北各地复陷入分裂割据状态。东汉初年,匈奴南下,重新统治了西域各地。公元73年,东汉王朝派遣大军攻伐北匈奴,其中汉将窦固、耿忠等率部出酒泉,于天山一带击败匈奴呼衍王部,占据伊吾(今哈密市)。同时,窦固部将、时任假司马的班超受命顺天山南麓西行收复失地,班超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家才干,在西域各地人民大力帮助下,南征北战,有力地稳定了西域的政治局势,后受封为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在任期间,还派甘英等人于公元97年出使大秦(东罗马帝国),其使团足迹曾抵达波斯湾,使东西方之间的交往联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西汉时期,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极大地带动促进了西域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域的农作物胡麻、蚕豆、石榴、大蒜、葡萄、苜蓿等相继传入内地,被誉作“天马”的大宛马、乌孙马、各种毛皮也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中原地区。同时, 原地区的丝绸和丝织品也传入西域并经此西传欧洲。此外,伴随着屯田士兵而传入西域的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经验,如铁铧、铁锄等铁制农具及代田法,还有掘井技术和冶铁技术等。
西域的手工业,如陶器制造,毛纺织品,玉石制造业技术工艺俱有相当高的水平。汉代新疆广泛流行汉朝的五铢钱,和田马钱以及安息银币等说明了该地区蓬勃发展的商业水平。
现有的石窟壁画和大量的汉文记载都说明当时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并给内地很大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出现了社会大动荡和民族大融合的局面。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唐朝统一了西域,并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以及回鹘西迁,是这一时期西域历史上的两件大事。北宋时期,西域存在着高昌回鹘王国、子阗王国、喀喇汉王朝三个并立的地方政权。到了南宋时期,于阗王国并入喀喇汗王朝,但又出现了西辽王朝。
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1271年改国号为元。蒙元时期西域大部分地区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明代,西域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明朝中叶,东察合台汗国演变为叶尔羌汗国。元、明两代,西域各族人民为保卫和开拓祖国边疆、繁荣西域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技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清代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的时期。18世纪中叶,清朝先后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新疆,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措施,这对于我国西北疆域的最后界定,新疆各主要民族及其分布格局的形成,以及新疆各民族之间、新疆与中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71年,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回归祖国。
乾隆二十四年(1759)后,改称西域为“新疆”或“西域新疆”,清政府开始在新疆各地置官立府,行使中央政府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辖治理。新疆与内地的军政体制基本一致,国家的统一局面得到进一步加强。
1840年是中国近代社会的重要分界,鸦片战争以后,新疆和祖国其他地区一样,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疆各族人民反地外国入侵,反对分裂以及反对封建剥削压迫的斗争任务更为繁重。新疆同祖国的命运越来越密切。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大清王朝日益衰弱,中国领土主权遭到帝国主义的践踏。位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更深受沙俄侵吞之害。沙皇俄国在完成对西伯利亚的扩张之后,开始蚕食侵占我国领土。1860年到1851年前,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订》和《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由于清朝衰落,就连毗邻新疆的浩罕小国都有伺机吞并我国领土的野心。一些反动和卓打着“圣战”的旗号,攻城掠地,无恶不作,给新疆人民带来沉着灾难。沙俄又借口伊犁农民起义和阿古柏势力威胁到俄国安全,打着保护和代守的旗号,公然出兵占领伊犁。新疆面临为外国瓜分侵占的危险。
清政府在经过一场所谓“海防和塞防密瓜”的争论之后,西北防务生新得到清统治者的关注和重视。光绪元年(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受令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清军入疆顺应历史潮流,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至光绪三年底,清军已陆续收复到天山南部诸地,阿古柏的侵略政权覆没。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早在汉代,就开始与西亚、欧洲保持着经济贸易的联系,边境贸易历史相当久远。从我区边贸发展的历史来看,从稚嫩、成长到成熟,历经四个阶段。

一、 记帐贸易阶段(1949年-1985年)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中国、苏联两国政府签订了贸易协定,对外贸易实行国家垄断经营,为了照顾到边境地区,1951年国家批准边境地区陆续开展边境贸易,边境贸易作为一个专门名词,从此记入新中国外贸史。当时边境贸易的主要形式是记帐贸易,即按照国家间达成的协议规定开展贸易。1950年至1962年,新疆对苏开放的陆运口岸有霍尔果斯、吐尔尕特、吉木乃、巴克图;水运口岸有三道河子、布尔津。出口的商品有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畜产品,各占1/3;进口的商品主要有农业机械、汽车、机床、钢材、木材、化肥等。这一时期的新疆与苏联边境贸易,一直处在上升时期。1951年新疆对苏联进出口总额为1350万美元,1962年降为736万美元。从1963年起,由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新疆各边境口岸相继关闭,每年只有1-2笔贸易。到1967年,新苏边境贸易中断,口岸全部关闭,边境贸易处于停滞状态。

1968年,由中国援建的中巴公路通车,双方签订协议,从1969年开始,由中国喀什地区同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吉尔吉特开展边境贸易,当年商定,进出口额为2000万巴基斯坦卢比,每年按10%的比例递增。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运输的制约,每年只有5月1日至10月底半年时间通车过货,增长幅度基本上按原来双方商定的协议执行。新疆对巴出口商品主要有棉布、棉纺织品、陶瓷等,从巴基斯坦进口的商品主要有尼龙纱、干果、卷烟、药材等。

1982年4月,中苏两国对外贸易部就恢复中国新疆同苏联的贸易达成协议。1983年冬,先后开通了中国新疆同苏联边境的霍尔果斯和吐尔尕特两个通商过货口岸,使新疆对苏出口大幅度上升,从1981年的80.9万美元,上升到1985年的2239.1万美元;对苏贸易占新疆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81年的1.7%,上升到1985年的12.4%。在这期间,除港澳地区和日本外、苏联已成为新疆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新疆对苏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轻纺产品、医药保健、食品,进口的商品主要有钢材、磷肥、水泥等生产资料及钢琴、电冰箱、艾得丽丝绸等市场紧缺的生活用品。

对东欧各国的贸易均为协定记帐贸易。新疆从1981年开始,也向捷克、罗马尼亚等国出口棉花、啤酒花及羊肠衣、鬃尾等部分畜产品,但在新疆外贸出口中所占比重很小。

二、 易货贸易阶段(1986年-1990年)

1986年1月23日,中苏两国政府换文,双方同意恢复和发展中国新疆同苏联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个加盟共和国和俄罗斯共和国的阿尔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两个边疆区和克麦洛沃自治州的边境贸易。1986年2月24日,经我国外经贸部批准,正式恢复新苏边境贸易,霍尔果斯口岸正式过货。由于受当时经营主体和原苏联高度计划集权体制的制约,边贸规模较小,1986年我区边贸总额仅为76万美元。1988年新疆实行“东进西出,双向开放”战略,使中苏边境贸易在徘徊5年之后出现转机,当年边境地方贸易进出口额达3599万美元,并给伊犁、克孜勒苏等自治州下放了边境贸易进出口权。为了适应新疆对苏贸易的需要,1989年7月开通了乌鲁木齐-阿拉木图的航线。1989年3月,中蒙两国政府商定,开放了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的塔克什肯口岸,新疆同蒙古边境地区科布多省布尔干县的边境贸易同时起步,当年中蒙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2.21万美元,其中出口额为9.71万美元。

三、易货、现钞、现汇贸易阶段(1991年-1995年)

1990年9月12日,中苏两国在中国阿拉山口至苏联德鲁日巴实现了中国兰新铁路和苏联土西铁路接轨,贯通了第二座亚欧大陆桥,新疆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开放。1991年6月,中蒙边境又开放了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老爷庙、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的乌拉斯台和阿勒泰地区福海县的红山嘴边境口岸。1991年我区边贸规模突破1亿美元大关。

1991年原苏联解体,各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我国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加快了外贸体制改革,同时制定了一系列边贸优惠政策, 主要包括:国务院国发(1992)33号文及国函(1992)61号函,进一步放宽边贸经营主体,放宽边贸进出口管制。新疆又恢复开放了巴克图、吉木乃、阿黑土别克、都拉塔、木扎尔特口岸,为新疆易货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当年边境易货贸易进出口额达3.1亿美元,比1986年增长64.52倍。1993年4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开放喀什机场口岸,同意开通喀什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航线。1993年4月25日,新疆交通运输代表团前往阿拉木图与哈萨克斯坦交通运输部康采恩签订了开通中哈直达国际汽车客货运输十条线路的协议,其中客运5条,货运5条。1993年11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宣布,阿拉山口公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与铁路口岸并行为国家一类口岸。1993年1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新疆又有34个县对外国人开放,至此,加上已开放的县市,全疆共有60个市县对外国人开放。1993年新疆边境贸易额达5.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8%。1994年,新疆先后批准开放了乌鲁木齐客运站等7个二类口岸,相继开通了乌鲁木齐至新西伯利亚、伊斯兰堡、比什凯克的国际航线。从1994年到1995年,在全国边贸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新疆边贸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四、 贸易方式多元化阶段(1996年至今)

随着独联体国家市场经济逐步成熟、完善,市场行为逐步规范,经济得以恢复,加之欧美、东南亚等国跨国公司涉足独联体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为适应加入WTO形势的需要,相继出台了国发(1996)2号文件及外经贸部、海关总署(1998)844号文件,对边贸的管理形式、贸管政策、税收政策等做了调整,同时保留了从周边国家进口商品的关税、增值税减半计征政策,进一步加强对边贸的规范化管理。新疆边境贸易经过不断实践,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联邦为中心的边贸市场格局初步形成,边贸方式更趋多元化,包括:易货贸易、现汇贸易、旅游购物、三来一补、寄售、租赁、劳务输出、工程承包等。在经济技术合作方面还出现了带料境外加工、援外项目等。随着对边贸企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组织机制、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一大批非国有经济企业参与边贸活动,增强了边贸企业活力和生命力,使我区边贸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

自治区“九五”第一年(即1998年)边贸进出口额达6.2亿美元,到“九五”末期(2002年),全区边贸(含规范后的旅游购物贸易)累计进出口总额为16.66亿美元。 2002年边贸进出口额占自治区GDP的7.9%。

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是我国沿边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境贸易已成为我区对外开放的一大特色和优势。目前,我区的边境贸易就其规模来讲,位居全国九个陆路边境省区的第二,名列黑龙江之后,就其边贸在外贸中所占比重来说,我区名列榜首,连续十年占半壁江山。我区既是经济弱区,但又是边贸大区,边贸是我区外经贸发展的主力军。

D. 有关新疆历史的问题谁能回答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一直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学者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古代于阗、鄯善地区,发现了许多用阿拉美字母书写的文书和钱币,这就是我国佛经译本所称的“佉卢虱叱”文字,简称佉卢文。它原是西北印度的一种俗语,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四世纪使用于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苏联境内的乌兹别克、塔吉克和土库曼等地 2 。我们知道,这些地方在公元前二世纪前是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所统辖的地区。在这以后是大月氏建立的国家,公元一世纪以后是强大的贵霜帝国的领土, 卢文作为这一带的官方文字经历了从希腊到印度、塞种文化的兴衰。 它的发现地点主要是和阗和尼雅两个地方。和阗发现的主要是钱币上的铭文。这种钱币为铜制、圆形、中央无孔,直径约为2.4 厘米、厚4 毫米,一面“镌一圆圈,圈内刻一马像作走势”3 ,圈外有佉 卢文字,汉义为:“大王、王中之两、伟大者、矩伽罗摩耶婆”;另一面中心镌一叶形,周围用汉文篆字标志币值。因为两面各有佉 卢文和汉文,故称“汉佉 二体钱”。关于它的时代,英国赫恩雷定为公元70 ~200 年。斯坦因基本同意赫氏说,但因新疆流行佉 卢文一直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因而他把汉佉 二体钱的下限稍稍延长了一些。夏鼐综合了其他证据,如重量以及篆文的字体结构,认为是公元73 年班超到于阗以后,至公元三世纪末 卢文不复通行以前的遗物4。马雍根据铜币的佉卢文的拼写方式,推断可能为于阗国王安国所造,时间大约在公元152~180年之间 5。 汉佉二体钱的形制及其图案与公元前五十年至公元后八十年西北印度旁遮普一带塞种所建立的王朝中毛埃斯(Maeus)阿瑟斯(Azes)、阿最利西斯(Azilises) 等国王的钱币相似,这种塞种钱币上也有“大王”、“王中之王”、“伟大者”的称号6,只不过汉二体钱的铭文是汉文和佉卢文,而塞种铸币则是希腊文和佉卢文罢了。而且,据夏 先生说,汉佉二体钱的“花纹和铭文,不是镌刻的,也不是浇铸的,而是打压成的。这是中亚各国的古币承继希腊铸币传统的造币方法” 7 。因此,可以肯定汉佉 二体钱是从通行于西北印度和中亚的钱币上模仿来的。 卢文书绝大多数发现在古鄯善国的尼雅一带,于阗有少部分,多为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内容,时间较汉佉 二体钱晚,约在公元三、四世纪。这种文书在巴基斯坦。阿富汉和苏联的中亚部分也有发现,甚至连鄯善 佉 卢文木简封泥上钤印的希腊雅典娜神像也可以在这些地区的出土遗物上找到它的范本8。 这些事例说明了古代于阗和鄯善与西北印度和中亚的紧密关系,而汉 二体钱和佉卢文书又规定了这种紧密关系的具体时间——公元一至四世纪,这就为我们了解佛教进入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年代提供了证据。按照斯坦因的说法,和阗和尼雅一带的佉卢文字的出现是与佛教的传播联系在一起的 9。也就是说,由于佛教的传入,增强了和阗和尼雅地方与西北印度、中亚各方面的交往;同样,正是由于和阗和尼雅地方与西北印度、中亚有上述那样频繁的交往,才为佛教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满意请采纳

E. 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二十个字方针

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因地制宜,开放进取。

《新疆的若干历专史问题》属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白皮书。 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包括七个部分,分别为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从来不是“东突厥斯坦”、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5)新疆历史问题必须坚持什么扩展阅读:

白皮书指出,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定。当前新疆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文化空前繁荣,宗教和睦和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新疆处于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

境外敌对势力与“三股势力”沆瀣一气,杜撰历史、歪曲事实,逆历史潮流而动,其结果必将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和追求。

F. 新疆若干的历史问题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什么

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因地制宜,开放进取

G. 新疆的历史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对新疆进行了有限管辖。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与新疆的联系。后来西汉设西域都护进行有效管辖。

H. 新疆历史问题

公元前抄60年 汉宣帝设西域都护府 监管西域36国 东汉班超任西域都护30余年 威震边陲 唐朝时有安西都护和北庭都护元朝时新疆大部分在察合台汗国 一部分在岭北行省明朝不拥有新疆之地 新疆一直在中亚诸汗国手中清朝设伊犁将军 命名新疆 含义是故土新归之意

I. 在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中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在新疆那个历史问题,白皮书中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观点是一个中国西江新疆问题,看我们中国自己来。这里的管理。外国势力不能吵,你中国的内政新疆,我们自己会处理,新疆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新疆历史问题必须坚持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