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关香港回归的历史
1842年《南京条约复》割香制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一区给英国,19世纪90年年瓜分狂潮割新界给英国,至此整个香港被英国占领。20世纪后期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1984年双方签订协议,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仪式在香港举行
『贰』 香港回归的历史渊源及过程
清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清廷战败,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咸丰十年即1860年,又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新界亦被英国强行租借,香港地区遂全部归英国人管理。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清政府被迫在英军舰上签订《南京条约》
(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条例》,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
中英官员在边界树碑
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亚洲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
香港
图册 4张
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模式、法律和社会制度,五十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叁』 香港回归历史
1841年,英国强占香港岛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帝为此下了几十道谕旨,一些封疆大吏也曾上折具奏,但清政府没有能力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北京政府时期,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曾提出收回租借地的问题。但终因英国的顽拒和当时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和缺乏实力作外交的后盾而严重受挫。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奋斗目标,其中将取消列强在华租借地放在突出的地位。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从来没有向英国正式提出过归还九龙租借地。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本来有两次机会收回香港和九龙租借地。可是,蒋介石政府执行错误政策,又两次坐失收复良机。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港人治港方针的成功实践。收复香港的百余年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落后必挨打、弱国无外交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1841年英国武力侵占香港岛开始至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一个半世纪,中国经历了晚清时期、民国(包括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和新中国时期。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国时期的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曾为收复香港进行过努力。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失败了。历史表明,只有新中国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在香港回归已在眼前的今天,全面地回顾一下百余年来我国收复香港的艰苦历程,将有助于真正理解香港回归祖国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启示。
英国强占香港岛及清政府武力收复香港岛计划的破灭
自1841年1月英国武力强占香港岛起,清政府即开展了收复该岛的斗争。为了说明这一斗争的情况,首先必须弄清英国占领该岛的经过。
迄至目前为止,一些著述和传媒是这样描述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如何占领香港岛的:1840年8月英军在占领定海之后,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惊慌失措的清政府急派直隶总督琦善去大沽与英国全权使臣懿律和义律谈判。1841年1月25日,琦善与英国签订了臭名昭著的《穿鼻草约》,条约第一款就是将香港岛割与英国。第二天,英国军队就占领了香港岛。这种说法似乎认为英国占领香港岛有确实的“条约根据”。其实英国是在毫无条约根据的情况下强占该岛的,道光帝事先既未曾闻知,更未予允准。因此才有亟谋收复之举。
依据中英两国的档案记载,1840年8月30日,义律去天津大沽曾向清政府递交《巴麦尊子爵给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提出割让东南沿海一岛或数岛给英国等侵略要求。琦善根据道光帝的旨意拒绝了英方提出的侵略要求,劝说英军退回广东再继续谈判。几个月之后,琦善抵达广州继续与英方交涉。道光帝明确指示琦善,如果英方坚持其侵略要求,即采取果断措施,坚决用武力抗击侵略者。但是琦善慑于英军船坚炮利,力求妥协。由于道光帝的态度非常强硬,因此琦善在与义律谈判时只同意赔偿烟价,拒绝割让香港岛。1841年1月7日,英军野蛮地攻占了虎门口的大角、沙角,随即又提出霸占沙角等要求。琦善在英军武力胁迫下,万般无奈,复照英方,英军若退还定海、沙角等处,可奏请道光帝于珠江口外给予“寄寓一所”。1月14日,义律提出割占九龙尖沙咀、香港两地。琦善答以只能选择一处“寄寓泊船”,俟英方选定后,再由他上奏请旨。1月20日,义律突然宣布,他已经与琦善达成共有四项内容的“初步协定”,其中第一项就是将香港岛及港口割让与英王。1月26日,英军在没有任何条约依据的情况下,悍然侵占了香港岛。1月27—28日,义律为了迫使中方承认其侵占香港岛为合法,又迫不及待地与琦善在莲花山进行会谈。两人在英方提出的重要条款,即割让香港岛和通商等问题上发生了争执,琦善表示对义律所拟定的协定草案再行筹思后方能具复。由此可见,1月20日义律宣布的“初步协定”实属无稽之谈。1月30日,英方又故伎重演,英国远征军海军司令伯麦照会中方大鹏协副将赖恩爵,再次谎称义律已与琦善“说定诸事,议将香港全岛地方让给英国主掌,已有文据在案,”并要求撤走岛上各处的中国官兵。两天之后,英军又在香港岛张贴告示,妄称“现经与钦差大臣爵阁部堂议定诸事,将香港等处全岛让给英国寄居主掌,已有文据在案。是以香港等处居民,现系归属大英国主之子民”。历史事实是,琦善在英军炮口下,确有允许代为奏恳皇帝,准许英人在香港寄寓泊船之意。但是,当时香港一词,并非指香港全岛,而仅仅指该岛西南今香港仔一隅之地。英方却故意将一隅变成了全岛,将“寄寓泊船”变为割占,将“代为奏恳”说成是“议定诸事”、“已有文据在案”。这充分说明英国这个老牌殖民帝国在外交上是如何不择手段的。
英国武力侵占香港岛以后,清政府极为震惊,立即为武力收回香港岛进行了部署。1841年2月26日,道光帝收到广东巡抚怡良关于琦善将该岛擅与英人、英军侵占香港岛并擅出伪示的奏折,即认定英军侵占香港岛是琦善越权私与造成的,谕称:“朕君临天下,尺土一民,莫非国家所有,琦善擅与香港,擅准通商,胆敢乞朕恩施格外,”并下令将琦善革职锁拿解京,查抄所有家产。道光帝严惩琦善绝非偶然,他对琦善在广东一味向英人妥协的行径早就不满。1月27日道光帝得知大角、沙角炮台失守,即刻下令将琦善交部议处。三天后,他又命御前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户部尚书隆文、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南下征讨英国侵略者。英军侵占香港岛后,武力收复香港岛就成了奕山等人南下征战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时奕山等人还在南下途中,道光帝降旨称:“即使香港并非险要,亦必设法赶紧收回,断不准给予该夷,致滋后患。”之后他又接二连三地下达收复香港岛的谕旨:“至该逆所占香港,务须设法克复,使该逆永绝窥伺,方为不负委任。”岂知道光帝下令调集的奕山军队人数虽然数倍于英军,但全部是陆军,只能由陆上防守广州,根本无力进攻港岛。1841年5月18日,英军几乎倾巢出动,前往进攻广州。奕山仓促应战,清军大败,广州城外炮台全部失陷,奕山被迫订立“城下之盟”,在一星期内交付了600万元赔款,并把军队撤出了广州城。事后奕山谎报军情,讳败为胜,致使道光帝误认为,英军于条件得到满足后从广州退回港岛,是天朝征讨“英夷”的胜利。至于香港岛,道光帝接受新任两广总督祁
『肆』 香港的历史,发展,及回归历程。
香港自秦朝起明复确成为当时的中原制领土,香港包括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1842年至1997年是英国的殖民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1984年中英签订《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
『伍』 香港是如何回归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8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强行割让香港岛。1856年10月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强行割让九龙半岛。1898年6月9日,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缔结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及附近235个岛屿,总面积975.1平方公里。
即现在所说的“新界”,租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期满。这就是香港回归问题的由来。自1898年至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之前,新界、九龙半岛及香港岛均受到英国统治。于1980年代,中国为收回香港主权,与英国开始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
历时两年,共22轮,谈判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秘密磋商阶段。从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至1983年6月,双方主要就原则和程序问题进行几轮会谈,主要是关于香港主权归属和驻军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正式会谈阶段。
从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双方就具体实质性问题进行会谈,主要是关于未来香港实行的制度、香港过渡时期的安排问题等。在谈判桌上,中英双方起先态度强硬,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认为"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
英方针对香港的发展问题曾建议"以主权换治权"方案,邓小平则提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构想。最终,中英双方都作出一定的让步,达成一致共识。
(5)香港历史是怎么回归的扩展阅读:
原因:
前提条件:改革开放实行后,中国的综合能力日益增强,同时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政策因素: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法律依据: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群众基础:港澳同胞的爱国意识强烈,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准备工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重大意义:
“回归不单是换一面国旗、区旗,更换一些名称便能落实,还要经过一段心路历程,对国家民族的认同,而这个转变,首先发生在法律制度上。”全国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区政府前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六月十日在香港谈及《基本法》实施情况时说。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我们掀起了宪制的新序幕,在原有法律不变的原则下,迈进法律史的新里程。”梁爱诗表示,回归的意义在于香港回到自己祖国的主权下,虽然香港实行与内地不同的制度。
我们与内地和台湾、澳门同胞生活在同一个国土上,同为中华民族,共用同一语文,共享同一文化,共有同一源远流长的历史,香港是国家的一部分,国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归前彭定康的政改,使原有直通车的计划被破坏,如果没有一个机构去执行立法会的工作,整个政府便会瘫痪。因此,香港特区第一届政府筹备委员会决定设立临时立法会。
香港特区刚刚成立,临时立法会的合法性便受到挑战,幸而法院在短短一个月内便确定了它的合法地位,否则政府无法运作,社会将陷于混乱。
影响:
主权移交是香港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对香港影响深远。主权移交前部份香港人对中国大陆政权的恐惧带来了移民潮,曾一度造成人才及资金外流。
另一方面,主权移交加速了中国大陆和香港两地在经济及社会上的融合。香港政权移交也标志著英国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最光辉的“日不落帝国”时代的终结。
『陆』 香港割让与回归的历史
割让: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通过三个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
回归: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的262个岛屿。陆地总面积为1106.34平方公里,其中港岛80.68平方公里,九龙46.94平方公里,新界978.7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1648.69平方公里。
2015年年中,香港人口约为731万。其中大部分为华裔人口,非华裔人口占8.5%。居于香港的外籍人士中,人数较多的主要有:菲律宾籍18.08万人、印尼籍16.58万人。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2015年香港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760人。
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区,但差不多有半年时间近似温带气候。冬季的温度可能跌至摄氏10度以下,夏季则往往回升至摄氏31度以上。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间,约占全年雨量的80%。
『柒』 香港在回归之前的历史是怎样的
过去是英来国殖民地,在1842割让的源部分,后期又经过两次强租和划归,就是现在整个香港面积。
英国殖民地时期,将香港变为自由港,商贸通行的物流节点,在香港设立总督管理香港各项事务。当时的香港政府都是英国人和印度人为主,中国是做不到什么官职的,只是基层一般官员。英国统治时期,香港因商贸等发展,称为亚洲知名,世界一流的城市框架,在80-90年代,是亚洲经济的代表性领域,金融业务非常好。
『捌』 香港回归的历程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以毛
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审时度势,确立了维持香港现状,
“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
一九六三年三月,针对国外对中国港澳政策的责难,中
国首次公开声明,指出香港、澳门这类问题属于历史上遗留
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问题,中
国一贯主张,在条件成熟时,经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
前维持现状。
一九七二年三月,中英正式建交前五天,中国常驻联合国
代表黄华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重申中国对港澳问
题的政策,指出“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
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
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的‘殖民地’范畴。因
此,不应列入反殖宣言中适用的殖民地地区的名单之内。”
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于同年六月十五日通过决议,向联
大建议从上述的殖民地名单中删除香港和澳门。十一月八日,
第二十七届联合国大会批准了该特别委员会的报告,确认了中国
对香和澳门。十一月八日,第二十七届联合国大会批准了
该特别委员会的报告,确认了中国对香港的立场和要求。
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九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北京会
见访华的港督麦理浩时郑重指出香港系中国的一部分,但“我们
把香港作为特殊地区、特殊问题来处理,到了一九九七年
香港问题不管如何解决,香港的特殊地位都可以得到保证,
就是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相当长的时期内,香港可以搞它的资
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因此请各国投资者放心。”
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四日,邓小平会见访华的英国首相撒切尔
夫人,就香港问题举行会谈。邓小平表示,中国政府不能不在一
九九七年收回香港。我们的基本方针就是恢复行使主权并保持
繁荣。这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在保持繁荣方面,中国
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撒切尔夫人访华之后,中英双方随即就香
港的前途问题展开第一阶段的谈判。
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二日,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开始进行第
二阶段谈判。
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在二十二轮谈判之后,中英两国关于
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草签。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
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
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宣告在
“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和平解决。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
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负责香港特别行政区
基本法的起草工作。
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七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
《中英联合声明》自此正式生效,香港进入历时十二年的过渡期。
也就在该声明生效时,中英联合联络小组成立。
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开始
工作。
一九九零年四月四日,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
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一九九一年九月三日,中英两国政府首脑签署关于香港新
机场建设及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
一九九二年十月,新任香港总督彭定康单方面抛出违反中英联
合声明、违反与基本法相衔接的原则、违反中英之间达成的谅解和
协议的“政改方案”,遭到中方的强烈反对。为使外界了解情况,
中国公布了中英两国外长间的有关香港问题的七封信函及附件。
一九九三年三月,中方宣布在香港政制问题上将根据与基本法
相衔接的原则“另起炉灶”。
一九九三年四月,中英关于香港九四/九五年选举安排的谈判
在北京开始举行。
一九九三年四月,中英关于香港九四/九五年选举安排的谈判
在北京开始举行。
一九九三年七月二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设立香港特别行政
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的决定。预委会于七月十
六日成立并开展工作。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由于英方单方面中止谈判,致使进行了十七
轮的中英关于香港九四/九五年选举安排的谈判破裂。
一九九四年五月,中国银行在香港首次参与发行港元钞票。
一九九四年八月三十一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九次会议通过决
议:港英最后一届三级机构于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终止。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日,中英关于香港与内地跨境大型基建委员
会成立。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八日,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大楼举行
奠基典礼。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六日,一百五十人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
员会在北京成立,主任委员为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这标志着中国政
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八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宣告组建
完成,将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时起担负香港防务。
一九九六年三月,筹委会第二次大会决定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临时立法会。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日,由四百名香港永久性居民组成的香港特区
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在北京产生。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一日,推选委员会在香港以无记名投票方式,
选举五十九岁的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
十二月十六日,李鹏总理签署国务院第二零七号令,任命董建华为香
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正式就职。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香港特区临时立法会经推选委员
会选举产生。
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四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公布特区
第一届行政会议成员名单。
一月二十五日,香港特区临时立法会第一次会议互选产生出
临时立法会主席。
二月十三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办公室正式启用。
二月二十日,国务院任命由行政长官董建华提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二十三名主要官员并公布。
四月二十一日,根据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达成的协议,未携带武器
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首批四十名先遣人员进入香港,
为驻港部队接管香港防务作准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人民解放军部队首次踏上祖国这片神圣领土。
五月十日,香港特区临时立法会三读通过首个法案——《假日
(一九九七年及一九九八年)条例草案》。
五月十九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第二批六十六名
先遣人员经深圳皇岗口岸进入香港。
五月二十日,香港执业大律师李国能被候任司法人员推荐委员会
推荐为香港特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
五月三十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第三批先遣人员
进入香港。至此,解放军驻港部队共有一百九十六名先遣人员
分三批进入香港。
六月三十日午夜,世人瞩目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将在香港会议
展览中心举行。仪式之后将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
宣誓就职仪式。香港将在欢庆中开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新纪元。
『玖』 香港回归的历史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拾』 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
1982 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同志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会谈。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规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双方于1984年签订协议。
1982 年9 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
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发表简短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
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 年7 月12 及13日两开,地点在北方北京。中方团长姚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
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 年9 月22 、23 日第四轮会谈后,1983年10 月19 、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布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
1983年12月的第七轮会谈后,公报称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程和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会谈已进入新阶段。
1984 年4 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放弃1997 年之后对香港主权。声明表示:“要达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 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
在此一段期间,香港的行政、立法两局议员频频访问英国。在1984 年2 月,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更提出了“罗保动议”,引起各界的争议。
1984年6 月,谈判进入最后阶段。7 月份,英国外相贺维再访北京。8 月1 日,贺维抵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中英双方已同意协议大纲及主要条款。 1984 年9 月26 日,中、英双方终于在北京草签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