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加莫河滩村清真上寺历史多少年了

加莫河滩村清真上寺历史多少年了

发布时间:2021-03-03 14:44:22

1. 中国历史十大名镇都包括哪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浙江省桐乡市乌镇、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重庆市合川区涞滩镇、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静升镇坐落在风景秀美的绵山脚下,依山傍水,一条大街横贯东西,九沟、八堡、十八街巷散布于北山之麓。2003年,被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联合命名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并位居榜首;同年又被建设部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小城镇之一。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周庄位于苏州昆山,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于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周庄历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有独特的人文景观,是中国水乡文化和吴地方文化的瑰宝。

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甪直(lùzhí)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是一座与苏州古城同龄,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水乡文化古镇;该镇位于苏州城东南25公里处,是吴中区的东大门,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西接苏州工业园区,东衔昆山南港镇。

4、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苏州均为60公里,距上海106公里。属太湖流域水系,河流纵横交织,京杭大运河依镇而过。

乌镇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

5、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古田镇隶属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位于上杭县东北部、梅花山南麓,地处新罗、上杭、连城三县(区)结合部。

相传,古田的得名是因境内五龙村有一丘田为古代最早开辟而得名。古田镇是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地,又是梅花山AAAA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入选2003年建设部和文物局评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名单。

2. 陕西有哪些名胜古迹

  1. 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3. 甘肃“罗马村”在哪里,为何会被称为“罗马村”

那是因为2000多年前欧洲古罗马帝国有一群人失踪了。西汉时期,一支罗马军团东进参战后消失了。直到上个世纪,它才成为罗马帝国历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案件。由于其难以理解的风俗习惯,它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后来,意大利、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学者前来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谜团。

这些雇佣兵使用的鱼鳞阵是罗马战法。骊靬县从那时起就在中国历史上。这些外地人的雇佣兵就住在这里,经过2000多年的混居生活,骊靬村的村民依然高大,鼻子高,红皮肤,绿眼睛。村里保存着罗马建筑风格。村民们的主食是披萨,村里的墓葬中出土了许多类似的欧洲随葬品,都表明他们是一群欧洲后裔,就是当年消失的罗马第一军团。

4. 北京的寺庙为什么那么多

散布在京城的佛寺、道观、清真寺,以各自的方式存在着,为信徒们涤清心灵,为这座古老的城市默默祈福……这些寺庙年代久远,风景怡人,不仅是香客信徒的好去处,也是旅游行程必选方案。

妙应寺

妙应寺位于阜城门内大街路北,始建于元代,初名大圣寿万安寺,遭火焚,明朝再建时改称妙应寺。因寺内有通体涂以白垩的塔,俗称白塔寺。现寺内的建筑大都为清代所建,仅白塔在火焚中幸免,为元代遗物,至今已700余年。院中间耸立着白塔,塔下台阶可直登塔基,顶端华盖四周悬挂着36副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微风吹动,铃声悦耳。白塔的形制,渊源于古印度的窣堵坡,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参加了设计和修建。妙应寺白塔是元大都保存至今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行车路线:乘13、101、102、103、823、812、814路车到白塔寺站下车。咨询电话:66160211。

法源寺

法源寺在宣武区法源寺后街,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的东侧,它是北京市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历史最悠久的名刹。法源寺现为中国佛学院和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古寺藏经馆中陈列着东汉、东吴、北魏、北齐及隋唐石雕造像,其中以唐感享三年造像最为珍贵,而明代木雕佛涅盘像,长可十米,是北京最大卧佛。法源寺的丁香很有名,号称香雪海、曾与崇右牡丹、恭王府海棠并称京畿三大花事,乃京城绝景。台湾作家李敖的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现实的法源寺不可错过!行车路线:乘61路车到牛街南口站下车,沿南横西街至教子胡同再向东。联系电话:63533966。

广济寺

广济寺位于西城大街西四路口西北角,相传创于金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的名刹之一。明天顺年间,山西普慧和尚重修古寺,赐名"弘慈广济寺"。古寺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寺内花木秀丽,院落幽静。其中雄伟的天王殿,除四大天王"金刚怒目"外,便是明代铜铸的头戴天冠的弥勒像和手捧金杵的明铸铜韦驮像最为珍贵。寺中古树旁立石碑上刻乾隆帝御制《铁树歌》,甚为珍贵。广济寺现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是全国佛教事务活动的中心。行车路线:乘13、101、102、105、823、812、814路车到西四站下车。联系电话: 66160907。

雍和宫

位于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和雍和宫大街交汇处,它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喇嘛教黄教寺院雍和宫。雍和宫建于清康熙33年,曾为雍正登基前的府邸--雍王府。乾隆9年乾隆九年改为藏传佛教寺庙,成为清政府管理全国喇嘛教事务的中心。雍和宫有将汉、满、蒙、藏等多种建筑艺术融为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寺院殿宇宏伟,楼阁巍峨,既有宫殿金碧辉煌的建筑,又有古刹庄严肃穆的气氛。雍和宫内紫檀木雕刻的罗汉山;白檀木雕刻的弥勒大佛;金丝楠木雕刻而的旃檀佛龛,被誉为雍和宫内的木雕"三绝"。行车路线:公交13、62、44、406路可达,也可乘地铁直达。联系电话:64049027

孔庙

北京孔庙坐落在北京仅存的唯一一条仍保持着清代北京古老街巷风貌的国子监街上,距另一闻名全国的藏传佛教寺庙--北京雍和宫,仅百米之遥。北京孔庙占地22000平方米,自1302年元朝建庙以来,这里就是元、明、清三代皇帝亲临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它的等级在全国的孔庙中是最高的。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世界文化名人,受到各国游客的尊崇,北京孔庙也成为有别于其他各地孔庙,风格独异的京城旅游的热点。行车路线:乘13、406、807路车国子监下车或乘地铁、116、特2路雍和宫下车。联系电话:84011977。

白云观

位于西城区白云路的白云观是北京第一大道观,有"全真第一丛林"之称。白云观原为埋葬邱处机遗蜕而创建的,位于金代"太极宫"东侧。邱处机是全真道祖师王重阳的七大弟子之一,创建龙门派,他的遗骨至今仍埋葬在观内丘祖殿香案下石座内。白云观规模宏大,观前影壁所嵌"万古长青",为元赵孟頫书。棂星门为七层四柱牌柱,旧为观中道士观星望气的地方。观内三清阁东侧为藏经楼,自明代以来贮奉《正统道藏》,当时所建的《赐经碑》,今保存完整。现在中国道教协会便设在白云观内。行车路线:乘19、320支414路车到白云观站下车,或乘114、308、937路到白云路下车向南。联系电话:63463531。

觉生寺(大钟寺)

大钟寺位于北三环北侧,又称中国古钟博物馆,因寺内大钟殿悬有一口大铜钟而得名。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目前收藏钟铃类文物439件套,其中永乐大钟铸于明代,距今已500多年。钟身内外整齐地铸有佛教经典17种,总计227000多字,字体工整、坚韧、相传为明朝书法家沈度的手笔。永乐大钟造型精美、钟声纯厚绵长、穿透性强。清晨可远传10余里。永乐大钟以悠久的历史、高超的书法艺术、精美的铸造工艺而驰名中外,有中外钟王之誉。除这口大钟以外,大钟寺内还陈列元、明、清三代铸造形式、花纹造型不一的铜钟近百余口。行车路线:302、367、718路大钟寺下。联系电话:62550819。

戒台寺

戒台寺位于京郊门头沟的马鞍山麓,至今有1300多年历史。戒台是僧人受戒的坛台,也叫戒坛。戒台寺戒台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戒台,有"天下第一台"之说,并可以传授佛门最高戒律菩萨戒,而成为我国佛教的最高学府。戒台寺素以""戒坛、奇松、石洞"闻名天下。戒台怫龛中113尊泥制彩绘的戒神,出自第四代"泥人张"张铭先生及弟子之手,是难得的艺术珍品。石佛村的明代摩崖造型是北京地区目前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摩崖造像群。行车路线:游7路、931路直达;或乘336、326路至河滩,再转长途车可达。驾车可从五孔桥洞阜石路到门头沟区石门营,有路标。联系电话:69802645。

红螺寺

红螺寺位于京郊明珠怀柔县境内,为历代佛教圣地,也是京华气功的发源地。红螺寺始建于东晋,为十方常住寺,是北方最大的佛教丛林,千年以来一直是佛教圣地。历届住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频出,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因有红螺仙女的美妙传说,当地人称之为"红螺寺"。红螺寺历届主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频出,佛法超风。寺内环境幽雅,古木参天,经年常青,其中紫藤寄松、御竹林、雌雄银杏号称三绝景。行车路线:宣武门乘游6、游16路直达,或东直门乘916、936路至怀柔再转车。驾车可从三元桥下京顺路,沿迎宾馆北路行5公里即到。联系电话:60681639 。

敕赐和平寺(花塔寺)

敕勒和平寺位于位于八达岭长城南麓、昌平卫星城西北15公里的龙凤山脚下花塔村内,又名花塔寺,始建于唐代。寺院处在龙凤山的龙尾山坳之下,山峰险峻,景色秀丽。寺院建筑规模宏大,殿堂错落有致,遮掩于参天古树之中。敕勒和平寺是历代北京佛事活动中心。敕勒和平寺恢复了每年阴历初五和九月初九唱大戏四天的文化传统,使花塔和平寺庙会又成了闻名京、津的传统庙会。行车路线:德胜门乘345路到昌平终点换乘357路到南口镇下车乘小公共汽车直达;或从北京北站早7:00乘火车到南口站下车,再转乘小公共汽车直达。

联系电话:69778491,69778497。

云居寺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的白带山下,它的石经山藏经洞及唐、辽塔群构成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一大特色,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是我国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九个藏经洞珍藏着浩瀚的石经、纸经、木板经,号称三绝。除了佛教三绝与千年古塔外,寺中还珍藏着令世人瞩目的佛祖舍利,为千年古刹增添了一份祥光瑞气。云居寺是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院,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它特有的幽静环境、奇特的秀丽风光,蕴涵着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行车路线:从天桥做917至云居寺、十渡,5月--10月在前门乘游10路(北京南站--云居寺),都可直达云居寺。联系电话:61381612。

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朝阳门外大街路北,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元末毁于战火。后经多次扩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正一派"道观。东岳庙有"京城小碑林"之称,庙中原有碑石140余通,几经战火,现仅存二三十通。全庙共有神像3000多尊,其人物形态各异,生动逼真,故有"东岳庙神像甲天下"之说。东岳庙不仅是显赫一方的道观,它的建筑艺术及规模在全国寺庙中也是位居前位。行车路线:乘110、112、109路车到神路街站下车,或乘地铁到朝阳门站下车向东。联系电话:65510151。
参考资料:http://www.huaxia.com/20030923/00124843.html" http://www.huaxia.com/20030923/00124843.html

5. 磁器口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实在不知道你说的具体磁器口是哪个磁器口所以我把所有的全写上,希望你下次问问题要更具体些别人才能帮你更好的解决。

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位于重庆城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自明、清时期以来磁器口古镇名扬巴蜀大地。古镇磁器口有12条街巷,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

重庆磁器口 昔日这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那经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在此中转集散,重庆城的一些大商客在码头设店收购。输出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在重庆作为陪都时期,据统计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
每天都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全年中商贸最兴旺的是枯水季节(旧历八月至次年四月),码头河坝搭建起临时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码头上万商云集,拥挤不通。除大码头外,还有历史悠久的4家丝厂,一家制呢厂,24兵工厂(现特钢厂),25兵工厂(现嘉陵厂),都设有自己的货运码头。码头上从早到晚,水陆两路,商旅川流不息,装卸搬运,络绎不绝。行商坐商,批零量购,货畅其流。大码头右侧的豆芽湾,是米粮帮、木材帮、篾货帮、煤炭帮的地盘。与码头河街相邻的是铁货街、猪市、鸡鸭蛋市和盐市口。各行业的同业公会都有事务所,食品糕点业26家,棉纱布业20家,茶馆酒馆116家。昔日磁器口码头的繁荣景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记忆里。当年留传这样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有上千只船上的舶公和船夫划着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指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电石灯和汽灯如繁星闪烁。1997年,重庆新发行的一套《最后的回忆》地方磁卡,与解放碑、通远门、临江门并列的就是磁器口大码头,有“小重庆”之称。
编辑本段古镇来历
古镇磁器口位于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最早叫白崖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因白岩寺而得名。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从地道逃出皇宫削发为僧,亡命天涯。流落巴蜀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 “ 挂单 ” 隐匿达四、五年之久。因真龙天子曾隐于此,后来世人将宝轮寺易名龙隐寺,所在白岩场也改称龙隐镇。龙隐寺由此而香火旺盛,成为川东名刹,龙隐镇也随之沾了光。 龙隐镇改名为磁器口,源于瓷器。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在1918年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瓷器质地很好,品种繁多,名声渐大,产品远销省内外。镇上瓷器业鼎盛时达七十余家,外地装运的船只停满了大码头,繁荣了古镇的经济。后来,就将龙隐镇改为了瓷器口;再后来,因 “ 瓷 ” 字通 “ 磁 ” ,便叫做了磁器口。

磁器口“三多”
简介
古镇磁器口,从老人们的叙谈中得知,古镇昔有“三多”:庙宇多、名人足迹多、茶馆多。
庙宇多
在磁器口,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九宫十八庙”之说,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不一而足。在小巷穿行,只要发现残墙断垣,向居民打听,准会得到这样的答复:“这里原来是个庙子。”昔日,在这里香会、庙会、花会,以及正月龙灯、清明风筝、端午龙舟、七月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一年到头从不间断。在老百姓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初一十五庙门开,烧香拜佛请进来。”现在得以保存下来且较完好的只有“宝轮寺”,“宝轮寺”建于唐初,大雄宝殿正梁上刻有“尉迟恭建修”字样。寺地范围较大,由大雄宝殿,至马鞍山,一直到童家桥,都是宝轮寺范围,到处都修建有神殿庙宇,气势恢弘。有僧侣300多人,香火旺盛。此寺毁于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川时,把庙宇几乎烧尽,仅存大雄宝殿。后经培修川主殿、观音阁、天王殿及禅房。大雄宝殿的殿柱是约两人合抱的马桑树,其余殿宇的柱子直径不过一尺大小。而大雄宝殿的建筑内外结构未用一颗铁钉,且是全木结构。殿中两桩刻有盘龙抱柱,栩栩如生。最奇的是两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许,一柱凹下几寸,但两柱平衡,历时千年之久,全殿无歪斜之影,真可谓天工巧匠,堪称一绝。大雄宝殿佛爷座像前一井,可通嘉陵江河边的“九石缸”,曾有人以鸭投入井内,事后在“九石缸”发现。此井在平时用石鼓盖上的。最使这千年古镇增色不少的是,有不少的名人来过磁器口古镇,不少已成为老人们回忆的佳话。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发为僧来重庆,隐避于宝轮寺,天王殿墙上有“龙隐禅院”四个大字。故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龙隐镇方圆三十余华里,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坝为界。
名人足迹多
到20世纪初四川总督刘湘到磁器口,开办了炼钢厂、机修厂,成为四川最早的炼钢基地。在抗日战争时期省立教育学院在磁器口办学时,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吴宓在这里任教,除传道授业、著书立说之外,偶尔也会到镇中心的茶馆去坐坐,一边品茶,一边与茶客摆摆“龙门阵”,了解民情与社会。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抗战时期就曾就读磁器口正街宝善宫内的嘉陵小学。磁器口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驻地,聚集了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的全国知名的美术家及美学家。《红岩》小说中的“华子良”,更是家喻户晓,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动的足迹。据老人们讲,华子良经常到镇上买菜,担盐巴,挑酱油,买完东西就走,老辈人都见过,而且与地下党接头的地点便在磁器口的一栋穿逗房子里,只是说不清是那一栋了,这更增添了古镇神秘色彩。
茶馆多
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书场茶馆戏曲品种不少:有川剧坐唱(打围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扬琴)、荷叶清唱更普遍是说书茶馆。坐茶馆的人络绎不绝,座无虚席。卖报的报童:‘卖报,卖报”的喊声不绝于耳。姑娘和大嫂们:“卖瓜子,南瓜子,葵瓜子,卖花生,磁器口的盐花生!”叫卖声清脆响亮。特别是晚上能在茶馆登台说书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们称之为“品仙台”,都是挂牌说书,看谁有绝技高招,谁能争取更多的茶客,谁就能得到“红包”。哪一位说书人讲得好、茶馆的生意必定会更加兴隆、老板自然高兴,说书人得的红包就越厚实。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3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
编辑本段磁器口“三宝”
磁器口的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 陈昌银麻花俗称陈麻花,味道酥软,口味独特,现在已经成为了重庆的一大特色小吃。古镇陈麻花有四个品种:甜、椒盐、麻辣、蜂蜜。作为现在的主打产品—甜味,香甜可口,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椒盐麻花,口味纯正,酥脆化渣,深受广大朋友的喜爱;麻辣麻花,重庆口味,集甜、麻、辣于一体,回味无穷;新产品蜂蜜麻花,口味纯正,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
编辑本段古镇民俗
简介
磁器口古镇民俗主要有:茶馆、川剧、打更、打火龙、打火龙、庙会、摸福、 民乐书场
打火龙
磁器口古镇玩龙灯的方法种类很多,但有种奇特的玩龙灯方法,俗称“打火龙”或“玩火龙”,堪称一绝。每逢春节前,由当地玩龙艺人用竹篾扎好火龙骨架,外面糊以皮纸或纱布,再浆上米汤,待干后画上龙甲并涂好油彩。龙身视表演规模的大小而定,一般以节为称,多用单数,如五、七、九、十一、十七、二十一节等,舞龙时一人一节。通常,在火龙扎好后,要进行多次排练,以使表演者们步伐一致,动作流畅。因要打火花,舞火龙一般选择在晚上进行表演的(也有白天的,但效果不如晚上壮观)。打火花就是将生铁加热熔化成水状后,一人用耐火勺舀出抛向空中,再由一人用板子打散,在夜间,颇有礼花飞溅的味道。因其打出的铁水熊熊如火,所以又叫打火龙。舞龙者一般都光着臂膀并抹上菜油防烫伤,只穿一小裤,起劲舞动,直舞至汗流浃背,灵动自如,快到表演高潮时,即将铁水火花打向天空,一时间,火花四溅,狂龙飞舞,万人喝彩,很是壮观。同时,还会附带表演一些钻火圈、吐烟火之类的表演以烘托气氛。火龙也不单只在春节时玩,在端午、中秋、国庆等节日也会玩龙。解放前,百姓较信风水迷信,在干旱时,还会不分季节玩龙求雨。磁器口古镇素有“玩龙之乡”的美称,曾于1986年、1987年、1988年连续三年参加重庆市龙狮表演,现场拔头筹而获特别奖。后来由于多种原因,玩龙表演减少,自从古镇保护建设启动后,玩龙的习俗又渐渐火了起来。
金钱板
在古镇磁器口,偶尔还能见到表演金钱板的。只见表演者手拿三块楠竹做的竹板,上面还嵌有铜钱,边敲边打,边玩边唱,节奏感极强,语言风趣幽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金钱板艺术大概发源于300多年前的成渝两地,后逐渐流传于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表演者手持长约一尺、宽约一寸的三块楠竹板进行表演。其中两块还嵌有铜钱或其它金属片,表演时竹板互击,能发出金属声音,艺人们以它为道具进行表演,常能“走州吃州、走县吃县”,习称“金钱板”。另外,也有人称其为“金鉴板”,还有人称其为“三才板。”与评书、莲花落等说唱艺术一样,金钱板最初一般也在人多的乡场闹市路口划个圈子表演,拉扯场子招揽顾客。因喜欢的人越来越多,便逐渐发展到进入茶馆表演。加之道具简单,就是几块竹板,演员一人,机制十分灵活,非常适宜在茶馆中进行演出。所以,后来金钱板就主要在茶馆中进行演出了。在金钱板表演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因艺人的不断创造总结,使其表演技法不断丰富完善。还因技法特点的不同而分成了“花派”、“清派”和“杂派”等几个不同流派。其中,花派主要突出板式击打技巧与眉眼身法,表演者常常将三块竹板呼来耍去,摹仿击打出大自然的各类声音,富含万千变化,令人称奇;清派金钱板主要注重说唱的咬字吐词、字正腔圆、中气十足、节奏稳健;而杂派则基本上兼清派与花派之长,既注重板式打法又在说唱中注意节奏变化、灵活自如、唱中带说、说中带唱,长短句子交错而行,快慢自由。金钱板其传统曲目有《三国》、《水浒》等长篇戏曲故事,俗称“长条书”。另外,还有一些如《八仙过海》、《武松打虎》等取材于民间故事传说、笑话等精彩段落的小段子,俗称“诗头子”。金钱板唱词通俗易懂,节奏鲜明,韵味悠长,其语言多以成渝两地的方言土语为主,极富地方特色,颇受当地群众喜爱。过去,磁器口的大小茶馆多有金钱板表演,但现在已很少了。逢年过节或周末,在有些茶馆还偶有所见。磁器口的金钱板传人江礼元老人有时还在演出金钱板,但愿这门传统艺术能焕发出新的青春与活力。
摸福
磁器口古镇老街有一斗大倒写的“福”字,离福字三丈开外,常有人闭着眼睛伸手走路去摸,摸到了的心花怒放,谓之有“福”且“福已到”,没有摸到的也不必着急,因为“福在身边”,离福不远,可继续再摸,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摸福”。相传,摸福的方法是:人在离“福”字两丈开外,面向福字,双手合十,微闭双眼,虔诚祈祷许愿后原地按男左女右的方向自转三圈,然后平伸双手向前摸福。一般而言,一人一地摸福最多四次,依次为:一摸财运,二摸官运,三摸姻缘,四摸福运。摸四下后就不能再摸了,因为第五次是霉运,那可是不能随便瞎摸的了。
编辑本段磁器口景点
翰林院
翰林旧居“一门三举子,五里两翰林”,磁器口翰林院原为鲤鱼石学舍,清末又孙氏以价在此办学授课。其后人在此读书,考中三个举人。另又学生黄钟音、段大章中进士等,授翰林院编修。因此,磁器口的翰林院是当时读书人向往之地。房屋现保存中院,内庭有小拜月台,是当年主人举行家庭祭的地方。
巴渝民居馆
展馆浓缩古镇建筑的精髓,穿越时空的阻隔,走进追忆的长廊,感受木、石、砖的建构,围合的空间,宁静的院落。锺家院钟家大院是慈禧太后管家钟云亭所建,距今有120年历史。该院子兼具北方四合院与南方四合院的特色。
宝轮寺
宝轮寺明朝建文帝避难时曾在此隐居,故宝轮寺又名龙隐寺,磁器口旧称龙隐镇,现存寺内“大雄宝殿”四个苍劲有力的汤金大字,是我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该殿为明代建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整个大殿金碧辉煌,没有一颗铁钉,堪称我国建筑艺术之瑰宝。多年来,宝轮寺暮鼓晨钟,香火不断,每逢春节庙会,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在这里烧几柱香,许个心愿,保全家平安。
文昌宫
文昌宫磁器口辖区是九宫十八庙的圣地。香火最旺的庙子数宝轮寺,道观中最热闹的就是文昌宫。磁器口民谣:歌乐灵音寺,龙隐凤凰台,渠涪文昌水,石马桂花香。
编辑本段北京磁器口大街
起源
说起这一地名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元朝时,这里地处文明门(崇文门)外,是元大都东南部进城的惟一通道。由于人员往来频繁,于是有许多乡下人在城门外设摊叫卖,其中以经营大蒜的居多,于是被称为蒜市。明朝嘉靖年间修建北京外城后,这一带便成了城里,从万历至崇祯年间及清代乾隆年间,被称为蒜市口,形成南北走向的街道后称蒜市口街。
“瓷器一条街”
此后在街道的北口有“景德轩”和“精品阁”两家瓷器店先后开张,且买卖兴隆,到了清朝宣统年间便改称瓷器口。以后陆续又开了几十家瓷器铺,街道两旁还有许多瓷器摊儿,成为名副其实的“瓷器一条街”。因“瓷”和“磁”相通,新中国成立后被命名为磁器口大街。 尽管这条街道只有500m长,却曾是崇文区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路口,上个世纪80年代成为农贸市场,有“农副产品一条街”之称,而今也是北京东南城区繁华的地带。
编辑本段重庆磁器口赋
昂昂乎!白岩灵山,隆然高耸,挺亘古之奇姿,收三巴之烟雨。清水小街,两腋潆回;金碧凤凰,双峰拱卫。前俯嘉陵碧浪,后承歌乐灵音。上仰无极,下临不测。有吞天噬日之象,万劫不羁之势。如龙巡四海,马跃中天。夫以一川两谷三山四街而名天下者,乃磁器古镇是也。 闻昔之盛矣,磁器乃渝水要津,巴县首场。概华村而至井口,揽歌乐而携河浜。水陆交汇,通达万方。竹掩双涧,桥连三冈。聚千般业,兴百日场。莲花荡天然良港,船泊舟航;马鞍山造化形胜,寨扎营张。金沙滩上,棚房无数;石板路旁,贷栈千厢。但见三山熙攘,四街繁忙。风行百货,云集万商。一时昌期景运,泰象高骧。昼里千人拱手,夜来万火流光。数不清银号米市,豆铺绸庄。陶搪竹木,赌馆栈房。五花八门,成派结帮。莫测镇中之生意,几同海上之洋场。况尔一旦水枯,河滩火爆,万众喧喧,三街浩浩。道不尽商贾心机,江湖奇巧。九流三教,扯旗放炮。八卦阵方斯下矣,上河图焉足道哉!沙坪窑驰誉三千里;聚森茂味颐百万坊。烩片花生毛血旺,号曰三宝;生丝刺绣明扬瓷,总称三纲。数里酒楼,红霞映日月,春意满壶觞,恨不鱼皆两首,蛋尽三黄;百家茶馆,甘泉翻雀舌,活水跃龙芒,长将星移曙色,梦续残红。听评书,一语神飞,满堂颠狂;看川戏,五音已歇,举座引吭。论文韬,鲤鱼一门三举人,五里两翰林;看武略,龙舟坞一将有号令,五彪并冠军。九宫十八庙,终老多少心。镇以古称,俗以民传;元宵满街花灯,一路旱船;清明九冈放鹞,四野征鞍;端午蒲艾驱邪,众浆争先。中秋合家团聚,三川月圆;春节通街响炮,户户春联。庙会龙腾大地,梅开凤翥新天。秋冬春夏,意醉神酣。小重庆声名传四海,龙隐场气概贯千年。 至若抗战伊始,移营重庆,磁镇乃令邸中枢,将帏帅帐。俊杰精英,令倭胆丧。韬奋疾呼,恩来演讲。悲鸿写马上挥戈,临乙雕汪逆跪像。肇中世界扬名,林森三山绝响。最是林园会晤,全民激赏。伟绩丰功,世代敬仰。 然山有常形,水无故态。昔日胜景,而今安在?胡为乎交通一变,遂成世外。何期仅离半纪,零落衰迈。颓垒残墙,朽楼残寨。入怀易老,著心无奈。且犹时下薰风俗雨,几欲臣服;鹅眼孔方,俨然主宰。德之时义远矣哉!盖一镇之潇潇,系天下之风云;非一人之耿耿,披万吉之胸襟也!所喜近市不染,传誉不孤。古韵千秋尚叹,淳风一缕未租。而一石一瓦,皆留掌故;片言只语,尽是当初。沙磁文化,义蜚华夏;宝轮真龙,光动陪都。梦里佳境,何曾须臾生疏!每见老街弈手,挟残子而争雌雄,羁愁全释,郁闷顿通,知我族之志未穷,信乎断无长隐之龙矣。 夫大落必大起,天意不绝斯村!磁器月在,宁愁人心不古,白岩尘空,又迎历史回春。方今政府领衔,民众一心。(“暖”字不要日旁)修镇志,巧运斧斤。旅游热点,指日可成。吁(“口”字旁加一个“戏”),一举之得,千万人之得也。指望繁华,还如昨昔;要知辉煌,当在今朝。一赋未安,庙会声喧,文不足观,添为一千,以贺建镇千年之禧也: 好将一丸补苍穹,古镇复兴贯日虹。 千载风高谁抖擞,群巅回荡万年钟。

朱墨 公元二零零零年 春节

6. 青海省德贵县的邮编是多少

贵德县吧!!!

811700 -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邮编
河东乡, 河阴镇, 河西镇, 河西镇山坪村, 河西镇红岩村, 河东乡太平村, 河东乡贡巴村, 河阴镇郭拉村, 河阴镇城西村, 河阴镇城东村, 河西镇甘家村, 河东乡查达村, 河西镇温泉村, 河阴镇邓家村, 河西镇下排村, 河西镇瓦家村, 河阴镇城北村, 河阴镇童家村, 河阴镇城关村, 河东乡保宁村, 河西镇贡拜村, 河西镇多哇村, 河西镇木干村, 河东乡麻巴村, 河东乡边都村, 河西镇多勒仓村, 河阴镇西家嘴村, 河西镇上刘屯村, 河东乡马家西村, 河阴镇大史家村, 河西镇加莫台村, 河西镇江仓麻村, 河西镇下刘屯村, 河东乡啊什贡村, 河阴镇张家沟村, 河西镇下马家村, 河东乡沙柳湾村, 河西镇西山湾村, 河阴镇红柳滩村, 河西镇贺尔家村, 河西镇格尔家村, 河西镇拉及盖村, 河西镇加洛苏合村, 河西镇加莫河滩村, 城内所有街道及单位

811701 -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邮编
常牧镇, 常牧镇卷木村, 常牧镇浪查村, 常牧镇梅加村, 常牧镇却加村, 常牧镇切扎村, 常牧镇周屯村, 常牧镇干果羊村, 常牧镇苟后扎村, 常牧镇色尔加村, 常牧镇高红崖村, 常牧镇豆后漏村, 常牧镇兰角滩村, 常牧镇下兰角村, 常牧镇加卜查村, 常牧镇斜马浪村, 常牧镇新建坪村, 常牧镇上兰角村

811702 -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邮编
新街乡, 新街回族乡, 新街乡鱼山村, 新街乡藏盖村, 新街乡麻吾村, 新街乡陆切村, 新街乡尕马堂村, 新街乡老虎口村, 新街乡下卡力岗村, 新街乡上卡力岗村

811703 -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邮编
拉西瓦镇, 罗汉堂乡, 拉西瓦镇仍果村, 拉西瓦镇昨那村, 拉西瓦镇多拉村, 拉西瓦镇尼那村, 拉西瓦镇曲卜藏村, 拉西瓦镇豆后浪村, 拉西瓦镇叶后浪村, 拉西瓦镇罗汉堂村, 拉西瓦镇尼那新村, 拉西瓦镇曲乃海村

811704 -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邮编
尕让乡, 尕让乡尕让村, 尕让乡千户村, 尕让乡大磨村, 尕让乡大滩村, 尕让乡关加村, 尕让乡松巴村, 尕让乡业隆村, 尕让乡二连村, 尕让乡俄加村, 尕让乡啊言麦村, 尕让乡啊什贡村, 尕让乡黄河滩村, 尕让乡希望台村, 尕让乡洛乙海村, 尕让乡东果堂村, 尕让乡扎里毛村, 尕让乡亦扎石村, 尕让乡席芨滩村, 尕让乡查曲昂村, 尕让乡者么昂村, 尕让乡亦什扎村, 尕让乡三角浪村

7. 那里有大一 点的寺庙

河南少林寺 , 新昌大佛寺 ,
山西的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县,文殊菩萨的道场。版

浙江的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权,观音菩萨的道场。每逢观音菩萨的节日,来自国内和国外的佛教徒很多,成为中国佛教最大的国际性道场。

四川的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市,普贤菩萨的道场。

安徽的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地藏菩萨的道场。

8. 拉萨是多少年历史的什么现在拉萨面积多少平方公里

拉萨历史
大约公元1世纪前后,西藏古代历史开始有了一些模糊的轮廓。这是由先民一代一代口耳相传,然后被吐蕃王朝的史家记载在典籍上面的。

据说当时高原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藏族史书称“十二小邦”或“四十小邦”。“各小邦地方,各有小城寨”。经过多年的和、战,又集结成若干个部落联盟,其中以山南河谷的雅隆部落联盟、阿里地区的象雄王国和雅鲁藏布江以北的苏毗部落联盟最为雄强。这时,拉萨河的古名“吉曲”已经出现,被称为“吉曲考”(拉萨河流域)的地方已经为人所知,现在拉萨所在地,已经被人称为“吉雪沃塘”(吉曲河下游的肥沃坝子)了。

那时吉曲河流域先后属于苏毗部落联盟中的达甲沃和赤邦松两个王族统治。公元7世纪初,雅隆部落首领朗日松赞率兵北上,渡过雅鲁藏布江,在赤邦松王族下面的娘氏家族等的策应下,占领赤邦松领地,一举成为整个吉曲(拉萨)河流域的主宰。朗日松赞把营盘设在墨竹工卡的甲玛岗山沟,在这条长长的南北走向的山沟中,建造了几座宫堡,他的儿子、吐蕃王朝缔造者松赞干布,公元617年出生在甲玛沟的强巴明久林宫堡中。

松赞干布始建拉萨城

公元633年,一个美好晴和的夏日,年轻的赞普松赞干布,率领他的臣属、侍卫,跨上雄劲剽悍的骏马,从墨竹工卡加玛沟的强巴林行宫出发,像一团团急风吹动的彩云,朝着拉萨所在的方向,飞驰而去。马蹄敲打着拉萨河边坚硬的大地,发出山摇地动般的巨响,好比擂起一面面胜利的战鼓。

那时候,拉萨河并不叫拉萨河,而是叫吉曲河,意思是欢乐幸福之波;拉萨也不叫拉萨,而是叫吉雪沃塘,意思是吉曲河下游的牛奶坝子。当时吉雪沃塘只是一片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荒原。松赞干布无论行军打仗,还是和议会盟,都特意在吉雪沃塘停留三天两日。有时在原野纵马驰骋,射猎野牛、雪豹和熊鹿;有时跳进吉曲河的清波碧浪,在河水中畅游;有时登上峻峭的红山之巅,久久凝望吉曲河谷流域云飞雾走、雪山起伏的壮美风光。这里南北两侧山峦环抱、水草丰美、气候温和,有适合于人类居住的、方圆几十里地的盆地,更有吉曲河从东到西滚滚流过,提供了无尽的水源。河的北岸有红山、铁山、磨盘山,3座岩蜂拔地而起,像雄鹰展翅,又似狮子跃空,如同3座天然堡垒。而且这里交通方便,地理适中,东邻大唐,西通波斯,南面是印度和尼泊尔。松赞干布早就看上了这方水土,谋划着统一雪域高原后,在这里建立一座永久性的王城。这一天,他率领臣僚部属赶往吉雪,就是要实现他多年的夙愿。

加玛沟离吉雪沃塘并不太远,快马只有不到一天的路程。当天傍晚,他们赶到目的地,君臣在红山脚下搭帐宿营。第二天清晨,藏王带领几个大臣,亲自到沃塘各处踏看。他发现在今天纳金乡所在的地方,吉曲河分成南北两股河道,在平野上任意奔流漫延,使很多地方变成了沼泽和河滩。他命令大臣征集周围的军民百姓,修筑堤坝,堵塞北面河道。吉曲河的主流顺着南面山坡奔流而去,使北面大部分地方变成干爽平坦的陆地,以后的拉萨城就建立在这片土地上。他还发现,无论是吉雪沃塘坝子还是南北两侧的山沟,都是土地肥沃、牧场优良,便命令娘氏等几家贵族把自己的部分奴户,迁到这里来开垦田地,放牧牛羊马匹。现在拉萨北郊的娘热乡,就是当年贵族娘氏移民定居所在,这个名字从松赞干布时代,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经过吐蕃君臣仔细查看、周密规划、兴建水利、移民垦殖之后,拉萨城的始建工程便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注:“拉”意为神;“萨”意为地。拉萨:意为有神佛的地方。这是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带去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宝像后,才命名的。在此之前,这里叫吉雪沃塘。

圣城随吐蕃王朝的瓦解而衰落

建立近200年的吐蕃王朝各种矛盾开始激化,王族与宦族、宦族与僧俗、佛教势力与反佛势力之间的冲突,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先是反佛势力诬陷杀害了掌政僧侣钵阐布·章迦贝云,接着弑杀藏王赤热巴巾,拥热巴巾之兄朗达玛为藏王,掀起第二次禁佛运动。禁佛从拉萨开始,大昭寺被查封,释迦佛像被埋藏在地下,僧人被赶出寺庙,强迫他们还俗,命令其杀牛宰羊或上山打猎。朗达玛在位五年后被密咒僧人拉隆·白吉多吉弑杀。

郎达玛死后,留下维松和云丹两位王子,维松为次妃所生,云丹为长妃所养,朝政落入妃党和贵族集团手中,云丹据拉萨,称为“大派”,维松避居山南,称为“小派”,两派互相讨伐,历时二十余年,最后引发整个西藏高原的平民大暴动,吐蕃王朝从此解体。作为王朝首邑的拉萨城,也随着吐蕃的瓦解而衰落。布达拉宫早在赤松德赞时期遭到雷击火焚,这次又遭兵燹,逐渐沦为废墟,雄宫坍塌,殿宇破败,荒草萋萋,乌鸦乱落,一片凄凉景象。

从分裂时期到萨迦时期的拉萨

西藏从公元9世纪中叶开始的分裂割据时代,整整持续了400年,直至公元13世纪中期,以藏传佛教萨迦派为首的西藏各教派领袖归顺元朝,西藏从此由分裂走向统一,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萨迦王朝的首府在后藏萨迦地方,帕木竹巴王朝的首府是山南乃东;藏巴第悉政权时期,首府是日喀则。虽然八百年间拉萨并未处于西藏权力的中心,但是它一直是西藏最古老最神圣的城市。

藏传佛教经过百余年的沉寂之后,在公元10世纪前后相继复兴。戒律从阿里古格和青海丹底先后传入卫藏,佛法之火又在拉萨及其周围重新燃烧,史称藏传佛教后弘期。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蔡巴万户成为拉萨的主宰。几代蔡巴万户长都被元朝皇室封为司徒,授予管理拉萨和拉萨河流域的权利。他们对拉萨城进行了长期有效的管理,组织力量修筑和加固河堤,疏通市区水道,营造民房,整修八廓街,多次修葺大昭寺、小昭寺,保护布达拉宫废墟上遗存的古建筑,管理各个寺院和佛事活动场所,组织讲经布道活动,建立密宗院,编纂历史和宗教著作。后人怀念他们的功绩,将万户长拉杰果瓦奔的塑像供奉在大昭寺神殿诸佛之中。

当时拉萨宗教活动仍然十分盛行,修建了许多寺庙,桑浦寺、觉莫隆寺、噶东寺、楚布寺、直贡寺、达隆寺、珠寺等等,都建立在拉萨周围,拉萨依然是人们向往的圣地。

各派势力对拉萨的争夺

公元16世纪前后统治西藏的帕木竹巴政权已经衰败,仁蚌巴、第悉藏巴势力相继在后藏地区崛起,曾经盛极一时并且支持格鲁派的柳邬宗家族被第悉藏巴消灭,代之而起的吉雪第巴(拉萨河下游长官)也是格鲁派的强有力的施主。

吉雪第巴管理着从曲水到墨竹工卡之间的拉萨河谷,历任第巴为拉萨城区修桥筑路,加固河堤,建造房屋宫室,做了大量功德。稍早的时候,西藏传奇式的苦行僧汤东杰布,还在拉萨河上修架了铁索桥,大大改善了拉萨的交通以及与外界的联系。但是,新兴的格鲁派遭到以日喀则为首邑的第悉藏巴(藏巴王)的敌视和压制,从17世纪开始,前后藏不断发生争战,拉萨是他们反复争夺的地区,已经习惯和平生活的拉萨居民,又陷于一片惊恐和混乱痛苦之中,饱受战火的蹂躏。

甘丹颇章的全盛时期

从公元17世纪到18世纪,五世达赖到八世达赖时期,西藏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相对安宁,拉萨城市发展相对较快。在此期间拉萨发生过两次较大的动乱,一次是公元1717年新疆准噶尔人入侵,一次是公元1727年前后藏发生战争,都由清朝中央派兵平息。特别是公元1727年到1788年间,除1750年郡王珠尔墨特那木扎勒被诛引起短暂的骚乱外,拉萨人过了整整50年没有社会动荡和战争硝烟的和平日子。在此期间拉萨修建了大量贵族府邸、活佛家庙、政府衙门,还有商店、作坊、茶楼、酒店、民宅等等。这时,拉萨市区以大昭寺为中心向四面延伸辐射,不断扩大,东至清真寺,南至三怙主庙,西至琉璃桥,北到小昭寺,基本上形成了今日旧城区的格局。到清代嘉庆(1796-1821)年间,拉萨居民已有5000余户,人口达3万之多。

公元1727年(雍正五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派驻驻藏大臣,衙署最早设在拉萨冲赛康。公元18世纪末在鲁布柳林西侧新建驻藏大臣衙门,拉萨市民称"朵森格"(石狮子)。清朝中央还在西藏派驻军队,军营设在拉萨北郊的扎什地方。

公元1757年七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乾隆皇帝在西藏实施摄政制度,即在前一辈达赖喇嘛圆寂至后一辈达赖喇嘛亲政之前,任命一位大活佛代行达赖喇嘛的职权,俗称摄政王。德穆活佛、策墨林活佛、热振活佛、功德林活佛,都曾出任过摄政王。他们先后在拉萨修建了高大雄伟、华美壮观的家庙。与此同时,历辈达赖喇嘛的家庭,大小僧俗贵族的府邸,也竞相在拉萨城区动工兴建。

西藏商人,内地商人,不丹、尼泊尔、印度诸国商人,纷纷云集拉萨经商,冲赛康、铁奔康、坚布康、旺堆辛嘎、八廓街成为拉萨五大市场。伊斯兰教信徒聚居城东河坝林一带,大都以屠宰磨面为职业:汉族居民多住城南,种菜、配酒者居多。这一二百年是拉萨第四次大规模建设时期,也是甘丹颇章政权的全盛时期。
拉萨面积
拉萨市区非常小,估计就在4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是北京路,德吉路,宇拓路,比较繁华点,基本是围绕布达拉宫来布局的,主要干道是4横4纵。拉萨的房屋由于高原原因,基本都不高,以四层五层楼为主。商业街在宇拓路。

阅读全文

与加莫河滩村清真上寺历史多少年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