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房山区风土人情
房山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Ⅱ 房山有哪些传统文化
[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依照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趋向及因此而产生的艺术手法而创作。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强调骨法用笔、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对联】现代汉语词典上的定义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又称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也要押韵。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称“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或驳其意。意义及深之对句,散文对联亦不可说不行。[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是中国民间艺人的拿手绝活。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蔚县的王老赏大弟子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用一种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就叫单色剪纸,它如同版画中的单色木刻一样,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显得十分朴素大方。而套色剪纸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这种形式并不常用,但是看起来生动形象。[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山东面塑起源于菏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料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Ⅲ 关于北京市房山区的历史。
今房山区辖境,在秦朝始设广阳郡良乡县(治所在今窦店镇西安庄村)。汉朝良乡县一度改梁乡侯国,今房山区辖境又设燕国广阳县(治所在今长阳镇南、北广阳城村)、涿郡西乡侯国(治所在今长沟镇东长沟村北)、涿郡利乡侯国(治所不明)。
三国至南北朝,良乡多属各政权所设幽州、涿郡管辖,西乡、利乡、广阳陆续废并。隋唐五代期间,良乡县属幽州。辽朝属南京道幽都府,宋朝属燕山府,金朝属中都路永安府。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析良乡县置万宁县(治所在今城关街道),明昌二年(1191年)更名奉先县,属中都路涿州。
元朝良乡县属燕京路大兴府,后改属中都路大兴府、大都路总管府。奉先县于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称房山县,属大都路涿州。明朝良乡县直属顺天府,房山县属顺天府涿州。
清朝良乡县、房山县均属顺天府。民国时,良乡县、房山县属京兆地方,1928年划归河北省。1949年后,良乡县、房山县属河北省通县专区。
1958年,房山县、良乡县合并为周口店区,划入北京市。1960年,改称房山县。1981年,析置燕山区。1987年,燕山区、房山县合并为房山区。
(3)房山区历史文化知多少扩展阅读: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客运分公司(391路、616路、646路、专93路、专94路)、第六客运分公司(房山区全境)
涿州市春雷客运有限公司(京冀跨省公交):涿州19路、涿州19路支线、涿州22路
北京地铁系统在房山区内建设和规划中线路:北京地铁燕房线(支线,在建)、北京地铁21号线(房山区境内设两站,规划中)、北京地铁四环线(远景规划)。
Ⅳ 北京历史文化知识有哪些
二、北京建筑历史文化
1、传统建筑
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专名城。属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
2、皇家建筑
北京故宫,明朝时叫大内宫城,清朝时叫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天坛以其布局合理、构筑精妙而扬名中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
3、四合院和胡同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北京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
Ⅳ 北京的历史文化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建筑有四个显著特点:辨正方位、注重风水、讲求对称、突出中心
从燕到清,考察北京历史地位的变化时,抓住了错综和复杂的民族矛盾这一线索,便易于理解,同时也是北京同南京、洛阳、长安的不同之处。
考察历史上北京的交通状况,可以清楚地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1)北京的主要交通路线呈X形结构正因为自古以来北京的主要交通路线呈X形结构,所以处于X中心点的北京,就成为天然性交通枢纽。
(2)北京是天然性交通枢纽,并且由地区性交通枢纽上升为全国性交通枢纽。辽金以来,随着北京城市性质和城市功能的改变,即由原来的地区性行政中心幽州,先升为辽的陪都南京,又升为金的首都中都,接着相继为元明清全国大一统王朝的京师,即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所以北京这一交通枢纽也由地区性的转变为全国性的。
(3)北京的交通构成比较复杂。从道路形态来看,既有陆路,也有水路,而且水路又有运河与海路之分;既有城市街巷通衢,又有乡间人行小道。就道路功能来说,既有皇家御路,又有普通商旅之路;既有漕运专路,又有兵家进军之路,还有官家邮传驿道。
(4)道路等级高,管理严,效益大。金代都门外夹道重行植柳各百里;元代大都城内大街宽二十四步,小街宽十二步;清代从朝阳门至通州、西直门至圆明园、广安门至卢沟桥等主要官道,都改造成条石铺砌。诸多事例都说明历史上北京的道路等级是最高的。
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辽、金、元、明、清五代近一千年间,北京的历史文化特点鲜明.具体体现在三个层次的交融:即农耕文化和牧猎文化的撞击与融会、京师文化和地区文化的辐辏与辐射、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排斥与吸纳.
Ⅵ 关于房山的一些历史!
房山是北抄京根祖。50万年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3000多年前西周燕都遗址,称“北京城发源地”300多年前佛教圣地云居寺,保存1122部、3572卷、14278块石刻大藏经,被誉为“石经长城”;
Ⅶ 房山有什么名胜古迹
周吉祥塔
岳各庄乡孤山口村。建于明代。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通高约18米,塔基由汉白玉石砌石垒,须弥座塔基束腰间砖雕花卉、人物故事等,形象逼真。塔身为八角形,每角有砖砌圆柱,塔上各层檐均采用正反叠涩做法,各层檐角梁重挂方形铜铃。
应公长老寿塔
岳各庄乡天开村。建于元代。为六角五级密檐式砖塔,通高12米,造型秀丽挺拔,须弥座上砌三层莲花,柱形塔身正面开拱门,门楣上端嵌铭文:“应公长老寿塔”,各层檐下均有仿木结构的砖制斗拱。
玉皇塔
位于南尚乐镇高庄村,建于辽,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通高15米,塔基为须弥座,塔身正面设券门,塔身之上为仿木砖刻额枋檐椽和砖制的一斗三升斗拱,上边是七级叠涩檐,塔尖为攒尖宝刹。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
上方山云水洞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韩村河镇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距市区60公里。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因其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的东魏年间,就有僧人开山建寺,被确认为北京地区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佛教寺院,历代游人赋予“南有苏杭,北有上方”、“幽燕奥室”之美称。1993年被原林业部确定为全国二十家示范森林公园之一。
青龙湖水上游乐园
国家AA级景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距北京市区约35公里,是以水体文化、娱乐休闲为主要功能,集生态环境保护、防汛、灌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水上游乐园,被誉为“北京的小海滨”。
Ⅷ 房山历史大概跨过了多少年的时间
房山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大约四、五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版“北京权猿人”就在周口店龙骨山一带渔猎谋生,与大自然抗争,写下了人类文明史中光辉灿烂的篇章。房山因此便以“龙的故乡”饮誉华夏。房山区房山文化璀璨,全区包括北京猿人遗址、西周燕都遗址、云居寺等在内的559处文化古迹,犹如一粒粒明珠,散落在这块古老而迷人的土地上。灿若星河的文化古迹,构成了房山从远古到近代的历史文化长廊。
房山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乐毅,到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从元代的大艺术家高克恭,到民国时期的文人邱雪樵,和当代著名画家袁振西一代代的文人志士,在房山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美诗篇。 2011年底 乘着十七届六中全会及“北京精神”的新风,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正式落户房山,建立了房山分部(良乡龙华苑),这为房山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教育及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还望采纳。
Ⅸ 有关房山区的抗日历史
建议你到十渡的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去看看,那里面介绍的房山地区抗日斗争的情况非常详细,是北京市爱国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