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盘点三国历史上4位名将,魏延排第三,典韦排第二!凭什么他排第一
在三国历史上排第一的都是大人物。
B. 三国历史上典韦怎么死的
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回貌魁梧,膂力过人。答本属张邈,后归曹操。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陈,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评典韦的死,只有2个字“悲壮”。赵云当阳无损,因为曹操下令不准放箭。典韦可以说是死在箭下。特别是最后一句“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入者”死了都没敌军敢从他拒守的前门进去的,这比死诸葛吓死活司马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如果当时给典韦双戟和马的话,情况就大不同了。当阳糜夫人谓赵云:“不可,战将岂可无马?……”连一介女流都知道马的重要性,各位看官就应该都明白了。
C. 与许褚齐名的典韦,三国中曹操的保镖!他在历史上真有这么厉害吗
在三国中,曹操有两位著名的保镖,分别是许诸与典韦。
而在典韦的角色上,三国演义的影视作品中也将其的人物性格着重的描写了出来。影视剧中典韦双手持重达八十斤的铁戟,凶猛无比。丝毫不逊色于因单挑马超而闻名于世的许诸,并且典韦在世的时候,许诸地位并没有典韦高。也就不难看出,典韦在历史上是真的有实力的,并且当属第一人。
D. 为什么后世认为典韦比关羽还厉害,他有什么战绩
无论是在正史还是小说当中,典韦的形象都是勇猛强悍的,虽然典韦没有傲人的单兵作战的战绩,但是在三国武将的民间排行之中,典韦一直排名第三。
E. 三国历史人物—典韦
应该不是,在《三国志》中记载: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按常理推想专,如属果典韦是光头,这个形貌魁梧似乎不当,因为按常理,一个人,长的再怎么壮、再怎么凶悍,只要是光头,给人的感觉就不会再形貌魁梧。动画片游戏里面,可能是为了突出人物、故意的一种表现、刻画手法
F. 三国历史中典韦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东吴可以没有祖茂,却不可没有孙坚,因此,祖茂一出场就因为护主而死了;魏国可以没有典韦,却不可没有曹操,因此,典韦出生入死三次救曹操于危难之时,最终也步了祖茂的后尘。此后,大难不死的曹操指点江山叱咤风云,典韦看不到了;曹魏集团攻城略地三分天下,典韦也看不到了。
三国时期,民间有“一吕,二赵,三典韦”的说法,典韦绝对是一员虎将,其力大无比,一双重达八十斤的铁戟在他手上使得呼呼生风。正是这双与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不分伯仲的铁戟让典韦笑傲三国。力战吕布手下四员大将而不败,两进两出濮阳城亦所向披靡。
典韦,字子满,陈留国己吾县人,具体的生年我们且不去考证。但是他是死于建安二年,也就是公元197年,是曹操手下的名将。在《三国演义》中,典韦第一次出场是通过夏侯惇的介绍。我们且看看夏侯惇是怎么向曹操描述典韦的:此乃陈留人,姓典名韦……旧跟张邈,与帐下人不和,手杀数人……见韦逐虎过涧,因收于军中……他曾为友报仇杀人,提头出闹市,数百人不敢近……所使大铁戟,重八十斤,挟持上马,运使如飞。
在这一段描写中,很直接地写出了典韦的性格:勇武、鲁莽、疾恶如仇。尤其是那重八十斤的铁戟,典韦能运使如飞,后来又一手扶旗杆,显示他的力大无穷。逐虎过涧更是厉害,试问三国时代哪位名将能赶着老虎跑的,恐怕就只有典韦了。
但是,尽管典韦有勇,他却并不是一个冷酷的杀手,而是一个有情有义、尽忠至死的人。说他有情有义,是因为他曾为友报仇杀人,提头直出闹市,数百人都不敢近。说他尽忠尽职,是通过他三救曹操直至战死。
第一次救曹操是典韦初任帐前都尉,保护曹操是他的职责。曹操与吕布大战,被四将所围,当时是箭如骤雨而来,曹操又不能上前,无计可脱身,大喊一声:“谁人救我?”典韦乃奋勇而出,手舞双铁戟,大叫:“主公勿忧!”以铁戟刺敌,立杀数人,四将不能抵挡,曹操得救。
第二次救曹操是曹操中了吕布计,被困在城中,典韦三次杀出城来寻觅不见曹操,又三次冲烟突火,杀入城去,从初更一直混战到天明,杀开了一条大路,护送曹操回寨。
第三次是曹操南征张绣,张绣投降,后因曹操强纳张绣的婶婶,张绣乃当夜又反叛了曹操。当无数的军马步兵杀入营门,枪如苇列。典韦的铁戟被盗,又身无片甲,浑身上下已经中了数十枪,还兀自死战。腰刀砍得不能用了,又弃刀用双手提着两个军人的尸体迎敌,击死八九人,群贼不敢靠近,只能远远的以箭射他,典韦还是死据寨门。怎奈寨后贼军已入,典韦背上又中一枪,乃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曹操赖典韦挡住寨门,才得以逃奔。
也正是因为典韦的三次救操,因此,连这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狠心之徒”也亲自哭祭典韦,尽管曹操长子及爱侄也同时殉命,但曹操叹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甚至一年之后,曹操行军经过故地,仍不禁放声大哭,并下令停止行军,大设祭筵,亲自吊奠典韦之魂。
为了救出自己的主公曹操,刀砍钝了,血流尽了,力用竭了,典韦慢慢地倒了下去,成了一具千疮百孔鲜血淋淋的尸体。三国时代最优秀的保镖就这样悲壮的去了,一代武林高手就这样无奈的魂归西天了。曹操流下了公元197年最后一行热泪。曹操的眼泪为谁而流?当然是为忠心耿耿的保镖典韦!
典韦在七十多万字的《三国演义》中戏份并不算多,出场也就只有四次,可是,除了第一次出场外,其余三次都在护卫曹操中表现出了卓著的功勋,如果不是在危急关头典韦及时出现,曹操就算有三条命也早就死于乱枪之下了,因此,曹操立祠祭奠典韦并厚待典韦之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三国中,可以说没有典韦,就没有曹操以后的霸业。只可惜他死得太早了,从以后的许褚身上可以看出些许典韦的影子。但是,典韦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一位武将都无法相比的。曹操对他的喜爱,甚于他喜爱夏侯兄弟,以及张辽、许褚甚至关羽。曹操虽然没有给他什么显赫的官职,名贵的爵位。但曹操不哭其子曹昂,独哭典韦,后来又两次亲自祭拜,这绝对不是演戏。曹操为何后来没有哭关羽?说明他喜爱典韦更甚于关羽。纵观典韦的一生,他并未为曹操统一北方直接作出什么极大的贡献,他充其量不过是一名先锋。不过,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典韦总是在危急关头出现,若不是其舍命保护,曹操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更不用说后来的三分天下了,因此说,曹操后来哭典韦确实是出自真心的。
典韦之死,令吕布自叹不如。吕布在白门楼兵败身亡,也是在熟睡的时候被手下人盗走了他的方天画戟,然后捆绑起来送给曹操的。而典韦酒醉沉睡,却无人敢绑!
典韦之死,令张飞自叹不如。张飞就是在酒醉熟睡之后,被叛徒刺杀的,还割下了首级。而典韦酒醉沉睡,无人敢杀!
典韦之死,令诸葛亮也自叹不如。诸葛亮死后,还要装神弄鬼。而典韦明明酒在敌人面前死了半晌,却无人敢近!
在那个凄冷的夜晚,月光敌不过刀光剑影,夜色掩不住马嘶人嚎,刀枪相接时的铿锵之声不绝于耳。典韦紧握单刀浴血奋战,身中数十枪仍傲然屹立于寨门前。风从无垠的旷野凄凉地吹来,典韦感到了丝丝的冷意,此时,血还在汩汩地往外冒,染红了典韦那褴褛的衣衫,溅满了典韦脚下的热土。典韦使出了最后的力气,将一柄单刀在身前舞成一片红色的光芒。典韦就这样走了,也许他心里还牵挂着以后又有谁能解救曹操于危难之中。
典韦确实忠勇!这个美名是典韦拿性命博来的。在三国中如果要搞一个忠义的排行榜,典韦有绝对的优势位居榜首,见风使舵的关羽自然不在话下,面北跪地而死的审配,也是形式大于内容,典韦的忠义用后人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复制来的
G. 历史上存在典韦吗
H. 典韦的历史评价
军中为之语抄曰:“帐下壮袭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陈寿:“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
张牛:“汉高之得樊哙,廓去妖氛;曹公之有典韦,克宁寰宇。” “昔季布使酒,响振於河东;樊哙饮卮,功高於霸上。典韦长啜,身为时倾,蔡裔雄声,才堪国用。”
褚亮:“肃钩陈於中禁,排闾阖而上征,羊祜之握兵机,典韦之统军帐,任寄之重,恩私罕匹。”
袁枚:“然而公始则霁云断指,继乃公孙洞胸。小白未僵,大黄犹射。又典韦临危之戟,横贯数人。冲张辽已出之围,再呼残卒。浅色黄衫,盖棺之衣早备。玄緌新箧,归元之面如生。可以谓之勇矣,可以谓之烈矣。”
潘眉:“典韦雄武壮烈,不在辽、褚下。”
毛宗岗:“死典韦足拒生贼军。”
《三国演义》:①铁戟双提八十斤,濮阳城外建功勋。典韦救主传天下,勇猛当先第一人。
②守护中军帐,英雄独典韦。闻风皆胆裂,望影总魂飞。 猿臂持双戟,彪躯挂铁衣。淯河鏖战死,千古显神机。
③铁戟双提八十斤,威风凛凛镇乾坤。欲将英杰从头数,惟说当年有典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