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恒河发源于中国吗
恒河发源于中国。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流经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内哈尔容邦、恰尔肯德邦、西孟加拉邦后,进入孟加拉国,改称帕德玛河,会合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国境内的下游贾木纳河,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其入海河段称为梅克纳河。
恒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她不仅是今天印度教的圣河,也是昔日佛教兴起的地方,至今还有大量佛教圣地遗存。
(1)恒河历史多少年扩展阅读:
恒河流域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河系。水的补给在一定程度上依靠 7 月西南季风带来的雨,以及 4~6 月热季中喜马拉雅山脉融雪汇成的流水。
恒河流域降水与西南季风相伴,但也随 6 月间起源于孟加拉湾的热带气旋而来。只有少量降雨发生在 12 月间。年平均降雨量在流域西头的 760cm至东头 2,286cm余之间。
三角洲地区在雨季开始前的 3~5 月间和雨季结束后的 9 月间遭受强气旋风暴的侵袭。这些风暴中有一些造成大量生命损失和家园、庄稼及牲畜的毁灭。1970 年 11 月的一场风暴就具有灾难性规模,造成至少 20 万人乃至可能多达 50 万人的死亡。
② 印度的恒河是什么情况总长度是多长
恒河(梵文:गङ्गा,印地语:गंगा,乌尔都语:گنگا(Ganga)IPA:[ˈɡəŋɡaː];泰米尔语:கங்கை,孟加拉国语:গঙ্গাGônga,玄奘译为殑伽河)是南亚的一条主要河流,流经印度北部及孟加拉国。恒河源头帕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达河发源自印度北阿坎德邦的根戈德里等冰川,它横越北印度平原(即恒河平原),流经北方邦,会合其最大支流亚穆纳河,再流经比哈尔、西孟加拉国邦,最后它分为多条分流注入孟加拉国湾,其中一条是加尔各答附近的胡格利河,而主要的一条是进入孟加拉国国的博德河,进入孟加拉国国后,会合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境内为雅鲁藏布江)。由于布拉马普特拉河比恒河更长,按照通常的地理学标准,恒河应该算作雅鲁藏布江的支流,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通常把恒河看作主干。在孟加拉国国境内的下游贾木纳河,注入孟加拉国湾,其入海河段称为梅格纳河。支流布拉马普特拉河及其以上部分不算在内,恒河长为2,510公里,流域面积91万平方公里,达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恒河也为世界河水流量前20大的河流之一。恒河流域为世界上最多人口居住的河流流域,共有4亿以上人口居住于恒河流域,人口密度达每平方英里1000人以上。
恒河被印度教徒视为圣河,也是河流周边居民维持日常生活所需的命脉[6]。印度教中也有称为「恒河女神」的神祇。许多过去的省会及帝国首都曾设于恒河沿岸,如巴连弗邑[8]、曲女城[8]、瓦拉纳西、安拉阿巴德、穆尔斯希达巴德、蒙格埃尔、巴哈拉姆普尔、加尔各答等。
恒河在2007年被评为世界五条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在瓦拉纳西所测得的水中粪生大肠杆菌群超过印度政府所订标准值100倍以上。污染不仅对人类造成危害,也对140种鱼类、90种两生类及濒危的恒河豚造成威胁。但以清理恒河为目标的「恒河治理计划」,由于贪污、技术不足、缺乏良好环境计划]、印度传统及信仰[16]及缺乏宗教上有利支持[17]等因素,至今仍遭受重大挫败。
③ 印度恒河的文化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恒河这条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构成了恒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
恒河用丰沛的河水哺育着两岸的土地,给沿岸人民以冉辑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冲积成辽阔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劳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足迹遍布恒河两岸,诗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国的精粹所在。
恒河是印度的圣河,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经过千年的文明洗礼,恒河两岸的人们仍然保持着古老的习俗。许多自古流传的神话,使印度人民对恒河母亲生起无限的怀想,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情结。这一生中至少要在恒河中沐浴一次,让圣河洗净生生世世所有的罪业。
在印度,大多数印度教信徒终生怀有4大乐趣:敬仰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圣水、结交圣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纳西圣城。
印度人视恒河为圣河,将恒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虔诚地敬仰恒河,据说是起源于一个传说故事。古时候,恒河水流湍急、汹涌澎湃,经常泛滥成灾,毁灭良田,残害生灵,有个国王为了洗刷先辈的罪孽,请求天上的女神帮助驯服恒河,为人类造福。湿婆神来到喜马拉雅山下,散开头发,让汹涌的河水从自己头上缓缓流过,灌溉两岸的田野,两岸的居民得以安居乐业。从此,印度教便将恒河奉若神明,敬奉湿婆神和洗圣水澡成为印度教徒的两大宗教活动。
恒河流域
恒河,是印度文明的摇篮。作为印度第一大河,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全长2700多公里,中、上游有2100多公里在印度境内,下游500公里在孟加拉国。
恒河有两个较大的源头,即阿勒格嫩达河和帕吉勒提河。两河上游急流汹涌,奔腾于喜马拉雅山间,地势由3150米急降至300米。两河在代沃布勒亚格附近汇合后始称恒河。穿过西瓦利山脉后,在古城哈德瓦附近进入平原,与其著名支流朱木拿河结伴并排而行,流至阿拉哈巴德时聚会一堂,地势再降至120米。由于恒河到此已沙多水浊,而朱木拿河水深且清,结果褐色的恒河水与青色的朱木拿河水形成十分明显的水线,以后逐渐交融混合。恒河接着气势磅礴地流向印度宗教圣地瓦腊纳西,又集纳了许多支流(如哥格拉河、宋河、干达克河、古格里河等),河面宽阔,水流浩荡地奔向下游。进入孟加拉国后,恒被称为帕德玛(意为荷花)河,分成数条支流,并汇合大拉马普特拉河,形成“丫”字形,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就在这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它的面积达56980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海拔仅10米。这里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南亚次大陆水稻、小麦、玉米、黄麻、甘蔗等重要种植区。布拉马普特拉河长约2900公里,水量充沛,河道亦极其稳定,上游即雅鲁藏布江。恒河河口部分是大片红树林和沼泽地,称“松达班”,梵文意为“芳林”。
圣河传说
从长度来看,恒河算不上世界名河,但她却是古今中外闻名的世界名川。她用丰沛的河水哺育着两岸的土地,给沿岸人民以舟楫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冲积成辽阔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劳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创造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印度文明。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足迹遍布恒河两岸,诗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国的精粹所在,尤其是恒河中上游,是经济文化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恒河,印度人民尊称它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构成了恒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在印度神话中,恒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马华特(意为雪王)的公主,为滋润大地,解救民众而下凡人间。女神既是雪王之女,家乡就在对门山飘渺的冰雪王国,这与恒河之源——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加姆尔的甘戈特力冰川相呼应,愈加带有神话色彩。加姆尔在印度语中是“牛嘴”之意,而牛在印度是被视为神灵的,恒河水是从神灵——牛的嘴里吐出来的清泉,于是便被视为圣洁无比了。
而根据宗教传说,恒河之为“圣水河”乃是因恒河之水来源于“神山圣湖”。恒河的上游在我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山,冈底斯山的东南坡有一个大而幽静的淡水湖,叫玛法木错湖,湖水来源于高山融化的冰雪,所以湖水清澈见底,平如明镜。相传,这里的山中就是“神中之神”湿婆修行的地方,印度教徙尊它为“神山”。湿婆的妻子乌玛女神是喜马拉雅山的女儿,玛法木错湖是湿婆和他的妻子沐浴的地方,印度教徙尊它为“圣湖”,由于恒河水是从“神山圣湖”而来,所以整个恒河都是“圣水”。千百年来,虔诚的印度教徙长途跋涉,甚至赤足翻越喜马拉雅山,到中国境内的“神山圣湖”来朝圣,到湖中洗澡,以祛病消灾,益寿延年;到神山朝拜,以得到湿婆大神的启示。
而另一个传说则说印度历史上某国王为了洗刷自己祖先的罪孽,以修来世,请求天上的女神下凡。但是,女神之水来势汹汹,大地难以承受,湿婆大神就站在喜马拉雅山附近的恒河上游,让水从他的头发上缓缓流下,从而减弱了水势,既可以洗刷掉国王祖先的罪孽,又能造于人类。由此,印度教徙认为恒河是女神的化身,是“赎罪之源”。
恒河晨浴
恒河是印度教徙心目中的圣河,恒河之水可以涤罪攘祸,因而去恒河之中来个大洗浴是印度教徙最向往和痛快不过的事情。最盛大的洗浴应当说是印度教的甘露庙会,每回参加洗浴的人数以千万计,遗憾的是每十二年轮流在各个圣地举行一次,所以遇到一回也是不易。不过,整个恒河,不管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也不管是在春夏秋冬,一天到晚总是有印度教徙在洗浴。但平素里最壮观的还要数瓦腊纳昔的恒河晨浴,前往此地朝圣、观光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奔此而来。
每天早上四五点钟,晨光熹微,成群成群的男女老少已经在瓦腊纳昔的大街小巷中涌动,他们中有当地居民,有千里迢迢赶来的印度教教徙,也有为了一饱眼福的异乡游人,大家只有一个目的地——恒河之岸。
瓦拉纳西是恒河之岸最大的圣城,河岸之景蔚为壮观。清清的恒河水在无声地流过,河岸边则是错落不齐、风格各异的神庙,一座紧挨一座,形成陡立的峭壁。瓦腊纳昔恒河之岸长达6.7公里,共有64个码头,当地人称其为“卡德”。这些卡德据说都是虔诚的印度教徙捐建的,捐建越多,积善也就越多。最让人神往的是几十个卢比租上一叶扁舟,向恒河中央飘去。卖货的小贩更会明白这是赚钱的大好良机,他们也划着小船尾随大大小小的游船,向游人兜售各种货物,有树叶做成的河灯,有念珠、香木以及各种种样的工艺品。游人们在小贩的吆喝声中,把一盏盏河灯放入河中,恒河变成了暗蓝的银河,闪现出数不清的点点繁星。更为美妙的景色就要出现了。东方欲白,淡淡的雾雾慢慢地散去,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岸边陡立的建筑披上了金色的衣裳,河面泛起一片金光。再看岸边的河水中,洗浴的男女老少进入了忘我之境。有的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双手忙碌,尽情搓洗;有的双手合十,面各太阳默祷,安详的脸上金色溢彩,灵魂的净化表露无遗;有的则有停地屏息潜入水中,惟恐这圣水不能把自己的罪孽洗涤一清;身披绛黄色的印度教祭司以及光着上身的虔诚信徙在岸边的石上闭目打座;打着哆嗦的孩子们在父母的水罐之下接受泼头的冲洗;穿着纱丽的妇女们洗浴完毕,竟然在这人海如潮中能够换上干衣,而不让自己的身体暴露丝毫……
④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那印度有多少年的历史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是一个分布范围非常广大的文明,在时间上大致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及古埃及文化同时。这一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於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有时以其圣典的名字称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早期吠陀时代的历史几乎完全无从考查;梨俱吠陀描述这一时期雅利安人的主要活动是祭祀、迁徙和对土著居民(可能是达罗毗荼人)进行征服。雅利安人在这时的主要祭祀对象是代表自然力量的因陀罗、阿耆尼诸神。在吠陀时代晚期,雅利安人的文化相较以前有了很大发展;他们从早期主要居住的旁遮普移入恒河流域地区。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崇拜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的婆罗门教代替了敬奉自然神灵的早期吠陀信仰,这种宗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抬高祭司阶层(婆罗门)的地位。往世书和印度大史诗描述这一时期雅利安人分成不同的部落集团,而且人民中已经有被称为「罗闍」的领导者出现(王)。敌对的部落集团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最终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早期印度国家。在前600年时,印度有不少於20个这样的国家,吠陀时代到这时通常认为已经结束。这一历史时期是所谓的列国时期,因为佛教产生於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通常称这次思想爆发为「沙门思潮」,新涌现的许多思想潮流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反对婆罗门在印度社会中的特权地位。
⑤ 恒河烧尸有多久的历史
印度教有多久这种行为就有多久
⑥ 印度的历史有多少年了
史前印度 (公元前600年以前) 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
化为印度河流内域文化(又称哈拉帕文化)和恒河文化。容
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铜时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2350~前1750年
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 ,为印度著名
的吠陀时代。
孔雀王朝时期(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
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娑罗。
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
到顶峰。孔雀王朝灭亡
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
当时文化灿烂,
两大史诗(《 罗摩衍那 》和《 摩诃婆罗多 》),
印度教早在4~5世纪(笈多
王朝时)就以新婆罗门教的形式从各地政权出发向部落地区
发展,对部落居民进行同化 。
穆斯林的早期入侵 712年 ,穆罕默德
⑦ 恒河拥有多少年的历史啊
恒河(梵文: Ganga)位于印度北部,是南亚的一条主要河流。恒河源头巴吉拉蒂河(the Bhagirathi R.)和阿拉克南达河(tAlaknanda)发源自印度北阿坎德邦的根戈德里(Gangotri)等冰川,它横越北印度平原(即恒河平原),流经北方邦,会合其最大支流亚穆纳河(Yamuna),再流经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最后它分为多条支流注入孟加拉湾。
其形成时间无从考究,估计有上千万年历史
⑧ 恒河发源地在何处,地理概况简述
在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座落在中国境内部分,为我国最大的山。做为整个山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和最新褶皱形成的山脉。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与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等国的边境线上,其主要部分在我国与印度、尼泊尔的交界线上。“喜马拉雅”,是梵文的译音,意为雪之家。山东西长约2400公里,南北宽约200-300公里,平均海拔高度为6000米以上,山势高峻林立,高峰雄伟,超过7000米的山峰有50多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1座。雄踞地球之巅,刺破青天,昂首天外,俯视群山,为万山之首的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耸立在我国西藏自治区与友好邻邦尼泊尔的边界线上。
喜马拉雅山区地带,在很久以前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地质学上称为喜马拉雅地槽。距今约3000万年左右的始新世末期,地槽底部爆发了一场剧烈的、著名的喜马拉雅地壳运动,使得久远沦沉在大海之中的喜马拉雅升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逐步上升,成为“地球的第三极”。据观察测算,喜马拉雅山至今还以每年15—50毫米的速度仍在升高。由于喜马拉雅山脱海成陆很晚,因此,又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为青藏高原的南缘,略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山体,其南坡陡峻、险跋,多峡谷,而北坡较平缓,多低山丘陵和盆地。喜马拉雅山发育有许多现代冰川,面积约为11055平方公里,大部分冰川集中在海拔7000—8000米以上的高峰区。最长的冰川为位于我国境内的西绒布冰川,长22.2公里。冰川融水孕育了诸多河流,成为江河的源泉。喜马拉雅山南坡系亚洲大河,也是印度的第一条大河——恒河的发源地。恒河是印度的“圣河”,流域区内为印度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我国的雅鲁藏布江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的杰马央宗曲。雅鲁藏布江为我国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其流域是我国酉藏自治区农、林、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喜马拉雅山的隆起,直接影响着我国这一地区的气候和地质、地理上的变化。西部海拔较高,气候干燥而寒冷;东部和东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植物繁多;南部谷地,土质肥沃,沟壑纵横,巍峨瑰丽,桃红柳绿,富饶美丽,为西藏自治区的主要产粮区。
⑨ 恒河流域的历史
12世纪时,阿富汗的古尔王朝(1152-1206年)从1175年开始不断入侵印度。1206年,古尔王朝的苏丹穆版罕默德遇刺身死,其国家权分裂。而统治印度的总督(穆罕默德的一位部将,名叫顾特布-乌德-丁·艾贝克)以德里为中心独立为苏丹,故称德里苏丹国家,北印度从此开始了德里苏丹王朝。期间经历了五个王朝。
印度自古就有外族不断从西北山口侵入,这些外族侵入后大都与当地居民融合或同化。但阿富汗的突厥人与以往大为不同,他们是在伊斯兰教“圣战”的旗帜下进来的,他们不但没有被当地的文化同化,而是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当然,印度教的传统力量也根深蒂固。总之,印度最大的特点是多分裂少统一,以及多种宗教长期并存。 莫卧尔帝国的创立者是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故自称蒙古人。1526年4月,巴布尔率2万多大军进攻德里苏丹国,德里国的苏丹亲率4万多大军迎战,巴布尔取得战争的胜利,苏丹战死。巴布尔在印度建立起莫卧儿帝国(1526-1858)。1529年,巴布尔统一了北印度。到阿克巴(1556-1605)即位后,莫卧儿帝国进入鼎盛时代。帝国的疆域空前扩大,超过了历史上其他王朝。北方包括阿富汗和克什米尔。
⑩ 恒河有多长
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也是印度文明的摇篮。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全长2700多千米,上、中游2100多千米在印度境内,下游500多千米在孟加拉国。
恒河从长度上看,算不上世界大河,但却是古今闻名的世界名河。她用丰沛的河水哺育着两岸的土地,给沿岸人民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用肥沃的泥土冲积出辽阔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劳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代在这里劳动生息,创造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印度文明。现在,印度、孟加拉国的精粹仍在这里,尤其是恒河中上游,是南亚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恒河被称为“圣河”在很大程度上受宗教观念的影响。印度约占总人口4/5以上的人信仰印度教,而印度教教徒对牛是十分崇敬的,他们视牛为神灵,称为“圣牛”。恒河发源地加姆尔在印地语中是“牛嘴”的意思,恒河水是从神灵——牛嘴里吐出来的清泉,所以便是圣洁无比的。
还有一个传说,印度历史上有一个国王,为了洗刷自己祖先的罪孽,以修来世,就请求天上的女神下凡。但女神之水来势汹汹,大地难以承受,“神中之神”湿婆大神就站在喜马拉雅山附近的恒河上游,让水从她的头发上缓缓流下,减弱了水势,既洗刷掉了国王祖先的罪孽,又能造福人类。所以,印度教徒便认为恒河是女神的化身,是“赎罪之源”。
印度教教徒认为只要在恒河里沐浴,心中的邪恶和晦气都会洗刷干净。传说,在圣河里沐浴后,小孩能长命百岁,老人能安然进入天国,要是在圣河岸边寿终正寝,来世将无比幸福。
正是在这种宗教信念的支配下,每年前往恒河沐浴的印度教教徒,数以百万计。朝圣者的队伍里,有富翁和穷人,有农民和学者,还有老弱病残等各种各样的人,构成了一幅印度教信徒的缩影。他们忍受着酷暑和喧闹,蚊虫的叮咬,难以下咽的食物,甚至小偷的扒窃。总之,忍受着一切去完成自己一生的夙愿。他们常以一种孩子见母亲的心情来到恒河,称恒河为“恒妈”,站在齐腰深的圣河里,双手捧起河水,一边沐浴一边虔诚地祈祷。
作为“印度的母亲”和天上流动的“圣河”,千百年来,恒河用她那丰富的乳汁,滋润着广阔的大地,哺育着恒河儿女,浇灌出灿烂的文化。今后,它将继续为恒河人民服务,也将继续被恒河人民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