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史记为什么是历史的母本

史记为什么是历史的母本

发布时间:2021-03-03 11:30:37

A. 为什么说《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书

《史记》是西汉著名抄史学家司马迁袭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B. 《史记》为什么在史学史、文学史上都占有很高的地位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回。他对于农民起义答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他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占有很高的地位。

C. 作者为什么把史记称为历史的母体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他不但是文学方面的好的作品,也是历史学的典范

D. 历史的母本 司马迁是以文人的身份推进着文化史 怎么看

我觉得司马迁的史记更多的是文学色彩。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的史记是为了探索天和人是否有关,为了驳斥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他的史记是为了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所以他写的不仅仅是历史,而是一部充满了文学色彩和他深刻思索的产物。就比如他的书中常有一些神话色彩,文章后有他的太史公曰什么的。他的写作手法深深地影响在中国文人。就像文人会故意把早写成蚤,在文章结尾写异史氏曰或者什么什么曰一样。史记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司马迁不是个机智的政治家,而是一个史学家和优秀文学家。他的历史可能带有较多的主管看法和神话色彩,但他的文笔是极好的。比如在写李将军列传时用了人们对他的死的悲伤表达对李将军的崇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类优美的成语史记中还有很多。个人漏见,不足为信。正确答案请结合http://wapke..com/view/10088.htm?fr=aladdin&ref=wise&ssid=0&from=1086k&uid=0&pu=usm@2,sz@1320_1002,ta@iphone_2_4.4_2_5.8&bd_page_type=1&id=&tj=Xv_3_0_10_title史记的网络中的文学影响这段内容。

E. 为什么把史记称作历史母本

余秋雨《历史的母本》曾写过
司马迁让所有的中国人成了“历史中人”。

《史记》回以不可超越的答“母本”形态一鸣惊人,成为今后两千多年一代代编史者自觉仿效的通例。因此,是他,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前后一贯的历史兴趣、历史使命和历史规范,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始终有史可循、以史立身的文明群体。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本人虽然早已去世,却是全部《二十五史》的总策划。
他使书面上和大地上的两千多年历史变成同一部通史。

他使历朝历代所有的王侯将相、游侠商贾、文人墨客在做每一件大事的时候都会想到悬在他们身后的那枝巨大史笔。他给了纷乱的历史一副稳定的有关正义的目光,使这种历史没有在一片嘈杂声中戛然中断。中华文明能够独独地延伸至今,可以潇洒地把千百年前的往事看成自家日历上的昨天和前天,都与他有关。司马迁交给每个中国人一份有形无形的“家谱”,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会成为彻底的不肖子孙。

F. 对 历史的母本 的理解

历史的母本阅读答案

15.(1)作者用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是点睛之笔;(1分)“感版动”一词,奠定本权文的感情基调;(1分)同时,在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2)照应文章开头,回答了司马迁“让我感动”的原因。(1分)采用反复手法,强调自己对司马迁的成就的高度评价;(1分)“一一”“全部”“真的”,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取得如此成就的惊奇和赞叹之情。(1分)
16.“历史的母本”是作者对《史记》及其对后世影响的高度评价,(2分)“母本”是指(史记》的体例成为后人自觉效仿的通例,(2分)《史记》中的人物,早巳成为中国文化的“原型”,也就是一种精神模式和行为模式。(2分)
17.答案略。学生回答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给分。(6分)

G. 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两千六百年间的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他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父亲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你千万不要忘记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奋写作,用了整整十八年时间,在他六十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五十二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H. 史书是对历史发生事情的记载,为何只有司马迁的《史记》记录了烽火戏诸侯

其实关于烽火戏诸侯这一事件从其记述方式上就可以看出来这个事件记载的并不像是史实,而更加像是一个神话故事,故事的前情介绍就感觉是在寓意什么而不是像记述什么似得。

而至于烽火戏诸侯一事除了史记有这么说,其他的史料上只是记载周幽王宠溺褒姒,废掉了太子宜臼,太子宜臼出逃,联合诸侯,勾结犬戎,攻入了镐京,灭了周幽王,而宜臼继位,同时周王室也名存实亡,诸侯不再敬畏周王室,司马迁估计是在说淫乱亡国,废太子不祥易亡国吧。

I. 史记为什么是正史

正史是以帝王传记为纲领并且由宫廷史官记录的有别于民间野史的中国史书。如《史记》、《汉书》等记传史书。

野史:所谓“野”,有两层含义:第一,从与在朝人士相对立而言,是在野人士(或士大夫的下层人士)所作,未经官方审定,更不是“钦定”的,甚至为官方所禁,不是藏于庙堂官厅,而是流传于“野”,当然,其中某些书也流传到官厅,在流传中经过官方删改;第二,从雅与俗、文与野相对立而言,是未经人工过分雕饰的,是原始的史料,虽然显得粗鄙,但具有原始性、真实性。
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古代有“稗官野史”的说法,稗官者,采录民俗民情的小官也。
《汉书·艺文志》引如淳所说,“细米为稗,街谈巷说,甚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里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苦雨见寄》诗:“自爱垂名野史中,宁论抱困荒城侧。” 元 萨都剌 《上赵凉国公》诗:“如此声名满天下,人间野史亦堪传。” 这种闾巷风情、街谈巷说、遗闻佚事的纪录,也叫“稗史”,如鲁迅所多次称道的《明季稗史汇编》之类。鲁迅所说的“杂记”,大概即“稗史”之类。稗是野生的草,稗史其实就是野史。

阅读全文

与史记为什么是历史的母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