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贵阳有多久历史

贵阳有多久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3 09:56:58

① 贵阳的历史

贵阳,复简称筑,在贵州省中心,是制省会所在地,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处贵山之阳而得名。根据考古成果,可知早在五、六十万年前,贵阳地区就有原始人类活动,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贵阳是一座综合性的新兴工业城市。有机械、冶金、电子、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纺织、食品、皮革、造纸、塑料、工艺美术等14个工业部门。贵阳的精密化工化仪器是中国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仪器仪表生产是中国五大生产基地之一,磨料、磨具是中国重点基地之一。铝工业是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卷烟、酿酒、维C之王的刺梨制品、皮革、矿山机械、135柴油机等许多产品蜚声海内外市场.
贵阳居住着汉、苗、布依、回、侗、水等三十六个民族,各种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② 贵阳的历史文化

地处来中国西南边陲的贵阳,位于源云贵高原东部,为贵州省省会,也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由于古代贵阳盛产竹子,并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所以简称筑;又因为它地处山地丘陵之间,所以还享有“山国之都”的美誉。
贵阳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在这块土地上居住着苗、布依、侗、回等30多个少数民族,自古就有着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璀璨的民族文化。
这里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全,地形多样。地上奇峰翠谷,山环水绕;地下溶洞群落,别有洞天。明山、秀水、幽林、奇洞、古寺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形成了雄奇秀丽、独具特色的高原自然景观。其中,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花溪、百花湖、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和息烽风景名胜区。

③ 贵阳起于何时

古代历史
春秋时期,今贵阳属牂牁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汉初为西南夷辖地。汉武帝开拓西南夷,贵阳始属中央管辖。两汉至隋朝隶属牂牁郡。
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
宋代开宝年间(968-976),彝族土著首领普贵内附,封“矩州刺史”。宣和元年(1119)更矩州为贵州。嘉定间(1208-1224),移州治于贵阳。
宋末元初为罗氏鬼国。不久改罗甸军民安抚司。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顺元路宣抚司,翌年改为宣慰司;二十年(1283)置贵州等处长官司,为顺元路治,先隶四川行中书省,后隶湖广行中书省;二十九年(1292),顺元、八番两宣慰司合并,设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顺元城(今贵阳)。
明洪武四年(1371)设贵州宣慰使司,司治贵州(今贵阳)。六年(1373)十二月置贵州卫指挥使司。十五年(1383)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下领贵州等十八卫。二十六年(1393)又置贵州前卫。明永乐十一年(1413)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贵州建省,贵阳成为贵州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隆庆三年(1569)三月,改新迁程番府为贵阳府。万历十四年(1586)置新贵县,附郭,隶于贵阳府。二十九年(1601)升贵阳府为贵阳军民府。三十六年(1618)析新贵县、定番州地置贵定县,仍隶贵阳军民府。崇祯四年(1631)废贵州宣慰司,析宣慰司水东地置开州。明末,贵阳军民府辖新贵县、贵定县、开州(今开阳县)、广顺州(今长顺县)、定番州(今惠水县),亲领4个长官司。
清顺治十六年(1659)设贵州巡抚驻贵阳军民府。康熙五年(1666)移云贵总督驻贵阳。二十六年(1687),省贵州卫、贵州前卫置贵筑县,与新贵县同城,改贵阳军民府为贵阳府。三十四年(1695)省新贵县入贵筑县。乾隆十四年(1749)贵阳府辖贵筑县、贵定县、龙里县、修文县、开州、定番州、广顺州和长寨厅(今属长顺县)。光绪七年(1881)增辖罗斛厅(今罗甸县)。

近现代历史
中国九大名楼之甲秀楼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同年11月23日成立贵阳市人民政府。同时设贵阳专区,管辖贵筑、修文、开阳、息烽、惠水、龙里等县,专署驻贵筑县治(花溪)。1952年,裁贵阳专区设贵定专区。
1954年,贵筑县划归贵阳市辖。1958年,撤贵筑县建置,将市郊划为花溪、乌当两区;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属安顺专区的清镇、修文、开阳3县和原属黔南自治州的惠水县划归贵阳市辖。1959年设白云镇。1963年,将开阳县划归遵义专署,修文、清镇两县划归安顺专署,惠水县划归黔南自治州。1973年恢复白云区建置。1992年,清镇撤县设市。经国务院批准,自1996年1月1日起,将原安顺地区管辖的清镇市和修文、息烽、开阳“一市三县”划归贵阳市辖。
2000年1月21日,国务院致函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贵州省设立贵阳市小河区的批复》(国函〔2000〕10号)。同意设立贵阳市小河区,小河区辖贵阳市小河镇和贵阳市花溪区金竹镇,区人民政府驻黄河路443号。
2012年11月15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贵州省调整贵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2〕190号),同意撤销贵阳市花溪区、小河区,设立新的贵阳市花溪区,以原花溪区、小河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花溪区的行政区域。花溪区人民政府驻贵筑街道明珠大道192号。同时,设立贵阳市观山湖区,将贵阳市乌当区的金阳街道、金华镇、朱昌镇和清镇市的百花湖乡划归观山湖区管辖,以金阳街道、金华镇、朱昌镇、百花湖乡的行政区域为观山湖区的行政区域。观山湖区人民政府驻金阳街道北京西路8号。同年12月21日,观山湖区、新花溪区正式挂牌成立。

④ 贵阳的历史有多久

这个要看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算。春秋时期就有了,不过从春秋至汉朝都称专为夜郎国唐朝属时属于矩州。宋朝时期称贵阳为“贵州”。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 设立八番罗甸宣慰司。至元十九年(1282年) 设立顺元等路军民宣慰司。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 顺元、八番两宣慰司合并,设立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贵阳,仍然称作贵州,但元朝统治者称顺元城。明朝永乐十一年(即1413年) 设立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于贵阳,贵州正式成为明朝的第13个行省。所以要说贵阳的正式建城的话,应该是1292年吧。【以上信息出自网络】

⑤ 贵州有多少年历史了

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延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专,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属名,故简称 " 筑 " ,也称 " 金筑 ", 别名 " 林城 " 、 " 筑城 " ,素有 " 避暑之都 " 之美称。古称 : 倮 (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成帝汉平年间(前28年))、 晋乐县 (东晋313年)、 矩州 (唐)、 贵州 (宋)、 贵州行省 (明)、 贵阳府 (隆庆三年(1569年))、 黑羊箐、金筑司等 贵阳市图册(20张)。后因 贵阳处于贵山之南(今关刀岩),古代山南为阳,故赐名 贵阳。

⑥ 贵州的在中国历史上什么时候有的.

以下来自msii.cn引用自最新研究成果:作为我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贵州有悠久的历史,境内旧石器时代遗址由黔西南、黔西北到黔北呈曲线分布,无论早中晚期均相互关联。从发现的30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看,贵州距今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其中最重要的有:黔西观音洞古人类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距今约五十至六十万年,稍早于北京猿人;桐梓岩灰洞古人类遗址,被命名为“桐梓人”,处于“古猿人”向“古人”过渡阶段,是我国南方最早发现的早期“智人”;水城硝灰洞古人类遗址,被命名为“水城人”,属典型的中晚期“智人”。是我国南方发现古人类用火最早和最多的遗址,时间约晚于桐梓人;兴义猫猫洞古人类遗址,被命名为“兴义人”, 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时间晚于水城人。属“古人”向“新人”过渡的晚期“智人”;普定穿洞古人类遗址,被命名为“穿洞人”,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出土文物最丰富的遗址,较系统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智人的活动状况;具有重要考古研究价值的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为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对研究远古人类东西方文化交流、古人类迁徙、古人类生活原貌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被列入“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新石器时代,贵州发现多处遗址。根据威宁、赫章、毕节、平坝等地发掘研究,贵州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由打制石器转入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阶段。农牧业已从狩猎采集中分离出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至5000年。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今贵州地区行政区划情况,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属“鬼方”,一说认为属古“牂牁国”。有待出土文物及文献作进一步研究。 春秋战国至西汉初年(公元前7世纪至前1世纪),今贵州地属夜郎国,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秦统一中国后设置的黔中郡辖今松桃、铜仁一带。 汉代,牂牁、武陵、巴、犍为四郡分治今贵州地,部分地方形式上纳入中央王朝统治,实际上是一种松散的“羁縻”关系。 秦汉时期,夜郎国逐渐缩小。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年至前25年)夜郎王兴因反叛被诛,夜郎国灭亡。 魏晋南北朝,今贵州所辖郡县略有调整。隋代设沅陵等六郡辖今贵州地。唐代基以乌江为界,江以北设经制州,朝廷委派官吏治理,江以南为“羁縻”州,由民族首领治理,仍推行汉代的“羁縻”政策。 宋代今贵州虽分属夔州路、荆湖北路、广南西路、潼川路管辖,实际大部分地区仍分布着数十个羁縻州。从汉至宋,贵州成为全国“羁縻”州最多的地区。 元代置行省。今贵州分属湖广、四川、云南三省。并开始推行“土司制度”。设有八番顺元、播州、思州、思南、亦溪不薛、乌撒乌蒙等六个宣慰司及普定、普安、永宁三路。 明初维持元代土司制度,并先后设立30个卫、140多个所,置屯军镇压威慑少数民族。明代设三司治理行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贵州都指挥使司,永乐十一年(1413年),因思南、思州两宣慰司长期争斗,明王朝杀田琛、田宗鼎两宣慰使,撤销宣慰司,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贵州正式建省,成为全国13个行省之一。永乐十四年(1416年)设贵州提刑按察使司,贵州三司齐备,下辖思南、镇远、铜仁、乌罗、思州、石阡、新化、黎平八府;普安、普定、永宁、镇宁四州及贵州宣慰司。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反叛被诛后,撤销播州宣慰司,设遵义、平越二府。清顺治二年(1645年),原明朝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帝位,年号永历。在清军追击下,永历政权先后迁到梧州、桂林等地,顺治九年(1652年),大西军余部将领孙可望迎永历帝至贵州安龙并独霸朝政,顺治十一年(1654年),永历帝支持李定国除孙未遂,孙即于安龙诛杀了参与此事的18位大臣,其墓葬后人称为“明十八先生墓”,并建祠供后人瞻仰。顺治十三年(1656年)李定国军至安龙,移永历帝往云南。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帝在缅甸被杀。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军攻占贵州,继明代永乐、万历两次“改土归流”,康熙、雍正两朝全面推行“改土归流”。贵州土司制度基本废除,但残存一些长官司,至民国时期仍有土司存在。清初从邻省划进遵义等州县属贵州省,清末贵州省辖12府,2直隶厅、13州、13厅、43县、53长官司。 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24年(1935年),贵州相继为兴义系军阀和桐梓系军阀统治。民国24年(1935年)国民党中央军尾追红军进入贵州,取代军阀统治,建立中央直接控制的政权。民国30年(1941年),设贵阳市、新增6个县。至民国38年(1949年)全省有1直辖区、6行政督察专员区;1市、78县、1设治局。
麻烦采纳,谢谢!

⑦ 请问贵阳市一些历史

贵阳,简称筑,在贵州省中心,是省会所在地,也是全省政治、经济专、文化的中心,属因处贵山之阳而得名。根据考古成果,可知早在五、六十万年前,贵阳地区就有原始人类活动,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贵阳是一座综合性的新兴工业城市。有机械、冶金、电子、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纺织、食品、皮革、造纸、塑料、工艺美术等14个工业部门。贵阳的精密化工化仪器是中国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仪器仪表生产是中国五大生产基地之一,磨料、磨具是中国重点基地之一。铝工业是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卷烟、酿酒、维C之王的刺梨制品、皮革、矿山机械、135柴油机等许多产品蜚声海内外市场.
贵阳居住着汉、苗、布依、回、侗、水等三十六个民族,各种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⑧ 关于贵阳的历史

春秋时期,今贵阳属柯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两汉时期隶属柯郡。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宋代称贵阳为贵州.宣和元年(1119)更矩州为贵州.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顺元路宣抚司,翌年改为宣慰司.二十年(1283)置贵州等处长官司,为顺元路,先隶四川行中书省,后隶湖广行中书省.二十九年(1292),顺元、八番两宣慰司合并,设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顺元城(今贵阳).明永乐十一年(1413)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贵州建省,贵阳成为贵州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明隆庆三年(1569)年三月,改新迁程番府为贵阳府。万历十四年(1586)置新贵县,治贵阳。十九年(1601)升贵阳府为贵阳军民府。三十六年(1618)析新贵县、定番州置贵定县。崇祯四年(1631)废贵州宣慰司,析宣慰司水东地置开州。明末,贵阳军民府辖新贵县、贵定县、开州(今开阳县)、广顺州(今长顺县)、定番州(今惠水县)和4个长官司。
清顺治十六年(1659)设贵州巡抚驻贵阳军民府。康熙五年(1666)移云贵总督驻贵阳。二十六年(1687),省贵州卫、贵州前卫,置贵筑县与新贵县同城,改贵阳军民府为贵阳府。三十四年(1695)省新贵县入贵筑县。乾隆十四年(1749)贵阳府辖贵筑县、贵定县、龙里县、修文县、开州、定番州、广顺州和长寨厅(今属长顺县)。光绪七年(1881)增辖罗斛厅(今罗甸县).
民国3年(1914)废贵阳府设贵阳县,贵州分为3道,贵阳县属黔中道,为道治;移贵筑县驻扎佐,旋移息烽,改名息烽县。九年(1920)废黔中道,贵阳县直隶于贵州省长公署。25年(1936)设全省为8个行政督察区,贵阳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次年,贵阳县直属于省政府30年(1941)7月1日,撤贵阳县设贵阳市,另置贵筑县驻花溪,直至解放时未变动。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11月23日成立贵阳市人民政府。
1954年,贵筑县划归贵阳市辖。1958年,撤贵筑县建置,将市郊划为花溪、乌当两区;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属安顺专区的清镇、修文、开阳3县和原属黔南自治州的惠水县划归贵阳市辖。1959年设白云镇,相当于市辖区一级行政单位。1963年,将开阳县划归遵义专署,修文、清镇两县划归安顺专署,惠水县划归黔南自治州。1973年恢复白云区建置。1992年,清镇撤县设市。经国务院批准,自1996年1月1日起,将原安顺地区管辖的清镇市和修文、息烽、开阳“一市三”划归贵阳市辖

⑨ 求贵阳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今贵阳属柯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两汉时期隶属柯郡。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宋代称贵阳为贵州.宣和元年(1119)更矩州为贵州.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顺元路宣抚司,翌年改为宣慰司.二十年(1283)置贵州等处长官司,为顺元路,先隶四川行中书省,后隶湖广行中书省.二十九年(1292),顺元、八番两宣慰司合并,设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顺元城(今贵阳).明永乐十一年(1413)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贵州建省,贵阳成为贵州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明隆庆三年(1569)年三月,改新迁程番府为贵阳府。万历十四年(1586)置新贵县,治贵阳。十九年(1601)升贵阳府为贵阳军民府。三十六年(1618)析新贵县、定番州置贵定县。崇祯四年(1631)废贵州宣慰司,析宣慰司水东地置开州。明末,贵阳军民府辖新贵县、贵定县、开州(今开阳县)、广顺州(今长顺县)、定番州(今惠水县)和4个长官司。 清顺治十六年(1659)设贵州巡抚驻贵阳军民府。康熙五年(1666)移云贵总督驻贵阳。二十六年(1687),省贵州卫、贵州前卫,置贵筑县与新贵县同城,改贵阳军民府为贵阳府。三十四年(1695)省新贵县入贵筑县。乾隆十四年(1749)贵阳府辖贵筑县、贵定县、龙里县、修文县、开州、定番州、广顺州和长寨厅(今属长顺县)。光绪七年(1881)增辖罗斛厅(今罗甸县). 民国3年(1914)废贵阳府设贵阳县,贵州分为3道,贵阳县属黔中道,为道治;移贵筑县驻扎佐,旋移息烽,改名息烽县。九年(1920)废黔中道,贵阳县直隶于贵州省长公署。25年(1936)设全省为8个行政督察区,贵阳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次年,贵阳县直属于省政府30年(1941)7月1日,撤贵阳县设贵阳市,另置贵筑县驻花溪,直至解放时未变动。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11月23日成立贵阳市人民政府。 1954年,贵筑县划归贵阳市辖。1958年,撤贵筑县建置,将市郊划为花溪、乌当两区;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属安顺专区的清镇、修文、开阳3县和原属黔南自治州的惠水县划归贵阳市辖。1959年设白云镇,相当于市辖区一级行政单位。1963年,将开阳县划归遵义专署,修文、清镇两县划归安顺专署,惠水县划归黔南自治州。1973年恢复白云区建置。1992年,清镇撤县设市。经国务院批准,自1996年1月1日起,将原安顺地区管辖的清镇市和修文、息烽、开阳“一市三”划归贵阳市辖。

阅读全文

与贵阳有多久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